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語文第二冊第二單元練習題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課程語文)
班級姓名學號
答題時間:45分鐘,滿分:50分
一、文言基礎(10分,每題2分)
1.指出句中“見”字用法特殊的一項:()
A.相見常日稀B.君既若見錄C.漸見愁煎迫D.府吏見丁寧E.黃泉下相見
2.與“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中的“謝”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謝家來貴門B.多謝后世人C.阿母謝媒人D.謝家事夫婿
3.下面詞語都是由同義詞構成的一組是:()
A.悲摧宦官扶將誓違問訊教訓B.否泰婚姻交通綾羅裝束驅遣
C.顏儀登即謂言遺施覆蓋紈素D.許和嬌逸嬉戲蒲葦磬石絲履
4.分析下列詩句的含義,選擇最適宜的答案:
(1)“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這里蘭芝自請遣歸的原因是:()
A.蘭芝不堪凌虐,深知被遣乃形勢所趨,毅然以此維護自己人格的尊嚴。
B.蘭芝不能承受繁重的操勞,深知自己與婆婆的矛盾不可能得到緩解,憤然以此作為對婆
婆的反抗。
C.蘭芝不堪凌虐,深知婆婆與自己水火不能相容,只能以此作為脫離苦海的方法。
D.蘭芝不能忍受孤苦的處境,深感在焦家當媳婦的艱難,于是以此警告丈夫和婆婆,表明
自己的憤懣。
(2)“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鐺.指
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這些詩句著力鋪陳的作用是:()
A.表明蘭芝戀戀難舍,強作精神,掩飾內心的哀怨。
B.表明蘭芝不甘示弱,有意在婆婆面前示威。
C.寫出蘭芝的美麗,突出她堅忍剛強,從容自如的性格。
D.寫出蘭芝有意裝飾,絕不肯受別人歧視的心理。
二、讀下列文字,回答文后問題:(9分)
美麗《詩經》
鮑鵬山
《詩經》是一個謎,它有太多的秘密沒有被揭開。可是,它實在太美了。我們在彈精
竭慮不勝疲憊的解謎失敗之后,仍然對它戀戀不舍。
《詩經》與我們的距離主要體現(xiàn)在我們對它的無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斷一點地說,有
關《詩經》的現(xiàn)有“學術成果”,大多數是出于推斷與猜測。對很多問題我們都各持見解
而互不相讓.即使有些問題看來已被“公認”,但那也正是全體的無能為力。我舉幾個例
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總有一個神秘出身一樣,《詩經》的出身也頗撲朔迷離。為了解答
這個問題,便有了“采詩說”和“獻詩說”。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詩”之說,且都說得極
有詩意,但仔細推敲他們的說法,卻并無任何歷史根據。司馬遷就沒有這種說法?!蹲髠鳌?/p>
中也無這種說法。但我們卻又無力駁斥班固和何休,因為他們的說法雖然缺乏證據,卻是
一個合理的推斷。更重要的是,否定這個說法,我們并不能提供一個更合理的說法。
與國風“采詩”說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來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獻詩”。這
種說法也只有《國語》“召公諫厲王”中的一個孤證,且這“公卿至于列士獻詩”之“詩”,
是否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問題。況且,就一些尖銳的諷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
中對皇父等七個用事大臣的點名揭批,大約也不是“獻詩”的好材料.
《詩經》的搜集固然是一個問題,然而集中起來的詩,要把它按一定的規(guī)則編排成書,
又是哪些人?最后畢其功的人物是誰?司馬遷說此人是孔子,這當然是最好的人選,但司馬
遷并沒說明他這么說的證據。這個說法也受到后人的質疑。
就《詩經》本身,它的作者是一個更大的問題,但學術界已不把它當作問題,大家一
致得過且過了。抗戰(zhàn)前,朱東澗先生在武漢大學《文哲季刊》上對“國風是民歌”的說法
提出理據充分的質疑,卻不見有什么反響。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詩三百篇探故》,仍
沒見什么回應.我私下認為這種尷尬其實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過且過。
上述種種學術疑問并不影響我們對《詩經》的欣賞和喜愛.正如一位絕世佳人,她吸
引我們的是她的美麗和風韻。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據《世說新語》載,東晉謝安曾問子弟《詩經》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謝玄答:“昔
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柬思,雨雪霏霏。”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幾句,確實很美,
但如果謝太傅問我,我一定回答《陳風?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惻兮。舒憂受兮。勞心慢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月亮出來明晃晃啊,那個莢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條啊,我的心兒撲撲跳啊。)
我曾用“天堂的三個元素”來評述這首詩。美是一種沒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壓迫我們,
但仍讓我們仰望;她不刺戳我們,但我們仍然受傷。她如此接近我們,卻又如此遠離我們,
如此垂顧我們,卻又如此棄絕我們。這個美麗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說,月夜是
她的一部分。她與月已經構成了圓滿,我們已無緣參與其間.但她如皎月瀉輝般輻射出來
的美,還是灼傷了我們的心。對這澄澈圓融的境界,我們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獻與之
的。也只是這顆怦然而動的心……明月、美人和我們的心,是這首詩的三個主要意象。要
知道,自然、美人和我們:天堂只要這三個元素就夠了。
《詩經》305首,美麗的詩篇觸目皆是,我只是舉了一例。《詩經》畢竟是“詩”,我
們要把它當“詩”來讀。只有這樣,才能挽救被學者們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詩歌的清譽。
5.作者認為,有關(詩經》的現(xiàn)有“學術成果”,大多數是出于推斷與猜測。不屬于其依
據的一項是()
A.司馬遷和(左傳》都沒有提到“采詩”說,大、小雅中的諷刺之作應該不是“獻詩”。
B.司馬遷雖然說到孔于是《詩經》的主編者,但沒有提供證據。
C.《詩經)的作者是個大問題,但學術界已不把它當作問題,大家一致得過且過了。
D.朱東潤先生對“國風是民歌”的說法提出了質疑,并且理據充分.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詩經》是一個謎,有關《詩經》的現(xiàn)有“學術成果”,大多數屬于一種推斷與猜測,
缺乏歷史根據。
B.“采詩說”、“獻詩說”、孔子是〈詩經》的主編者、“國風是民歌”等,即便這些問題
看來已被“公認”。但也因證據不足.受到質疑。
C.學術界對《詩經》的種種學術疑問之所以得過且過。不太熱心,主要是這種疑問并
不影響我們對《詩經》的欣賞和喜愛。
D我們只有把《詩經》當“詩”來讀,才能挽救被學者們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詩歌的清
譽。
7.根據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學術界對《詩經》很多問題的研究仍然莫衷一是,主要是年代久遠,史料鮮有記載
造成的。
B?!对娊洝樊吘故恰霸姟保挥袙侀_充滿疑問的學術研究,才能真正走進〈詩經》美麗的
境界。
C.自古以來。人們總是彈精竭慮不勝疲憊通過讀“詩”來解《詩經》的“謎”,這種不
把《詩經》當“詩”來讀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依然十分嚴重。
D.不僅僅是〈詩經》,古代詩歌由于史料很少,普遍被學者們弄得面目可憎了。
三、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⑴一⑵題。(2006年北京卷)(6分)
移居(其二)陶淵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①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注:①將:豈。(②紀:經營。
(1)對這首詩的理解,恰當的兩項是()()(2分)
A.全詩生動地描寫了詩人佳日登高賦詩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與友人邊飲酒邊斟酌詩句。
C.“相思則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無為忽去茲”意思是不要急著離開這種生活。
E.最后兩句是說應該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解決衣食問題。
(2)本詩表現(xiàn)了詩人在田園生活中感受的樂趣。請具體說明表現(xiàn)了什么樂趣?這種樂
趣是怎樣表現(xiàn)的?(4分)
答:
四.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詩后兩個問題。(8分)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1)試就兩詩內容相似和不同之處作簡要說明。
答:
(2)《庭中有奇樹》的最后兩句“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涵蘊深曲。你是怎樣理解的?
請作簡要賞析。
五.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7分)
野田黃雀行曹植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不見籬間雀,見鶉自投羅。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
拔劍削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泉下謝少年。
(1)這首詩抒寫了一則寓言故事,請簡要概述故事內容。(3分)
答:
(2)在敘說寓言故事之前。為什么要寫“利劍不在掌”一句?你怎樣理解前四句所表達
的思想感情?(4分)
六、默寫:(10分,每空1分)
1、于嗟鳩兮,,于嗟女兮,
2淇則有岸,.
3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4亦余心之所善兮,。
5雖體解吾猶未變兮,____________________一
6還顧望舊鄉(xiāng),。
7越陌度阡,。
8,池魚思故淵。
練習題答案
一、文言基礎(10分)
1.指出句中“見”字用法特殊的一項:(C)
A.相見常日稀B.君既若見錄C.漸見愁煎迫D.府吏見丁寧E.黃泉下相見
2.與“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中的“謝”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C)
A.謝家來貴門B.多謝后世人C.阿母謝媒人D.謝家事夫婿
3.下面詞語都是由同義詞構成的一組是:(C)
4.分析下列詩句的含義,選擇最適宜的答案:
(1)“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边@里蘭芝自請遣歸的原因是:
(A)
(2)“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玲。指
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边@些詩句著力鋪陳的作用是:(C)
二、讀下列文字,回答文后問題:(9分)
5.參考答案C(是一種現(xiàn)象,根本就沒有過推斷與猜測.更談不上依據。)
6.參考答案C(“得過且過”主要針對的是(詩經)的作者。不是所有疑問;原因歸結
也不對。)
7。參考答案A(B.作者并不反對對〈詩經)的學術研究因為研究與欣賞《詩經)的美是
兩回事,不構成條件關系;C.在學術界存在,但說“現(xiàn)在依然十分嚴重”過于武斷;D.以
偏蓋全。)
三、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⑴一⑵題。(2006年北京卷)
(1)對這首詩的理解,恰當的兩項是()()
(2)本詩表現(xiàn)了詩人在田園生活中感受的樂趣。請具體說明表現(xiàn)了什么樂趣?這種樂
趣是怎樣表現(xiàn)的?
答:
[試題解析]第⑴題客觀題,從內容的角度考查考生對詩歌的解讀能力。第⑵題主觀
題從思想情感和表達技巧兩個角度考查考生的分析、鑒賞能力.陶淵明離開官場,回歸田
園,躬耕隴畝,因此。他和農村、農民建立了一種無間的純樸感情。他的很多詩反映了這
種狀況,本首詩寫詩人移居之后于務農之余.與鄰人融洽相處的情味。命題者也著重要求
考生從這個角度來解讀這首詩。兩道題以對內容和其中包含的詩人的情感的理解為主。兩
道題由局部而及整體,山判斷而及分析、鑒賞,山淺入深,頗有層次。至于藝術手法,陶
淵明的詩寫田園風光,不是單純的客觀描寫,而是常將自己置于其中。多用白描.更顯質
樸。這是考生作分析時應當注意到的特點。第(2)題的題干中“表現(xiàn)了詩人在田園生活中
感受的樂趣”的話,指明了這首詩的題材、命意(包括主題和抒發(fā)的情感)。依據這一指向,
不僅可以明晰地解答提問,也可以幫助驗證第(1)題幾個選項的正誤.
參考答案(DDE(A.對詩的主題理解有誤.這是一首抒閑情逸致的詩;B.對待
的內容理解喜IX,這不是一首敘一般文人友情的詩;C.對詩人借景抒發(fā)的情感理解有誤。)
(2)第一問:感受到?種美好的人際關系,即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純真而質樸的友
情。(回答“是什么")第二問:這種樂趣主要是通過“過門更相呼”至“言笑無厭時”六
句對具體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現(xiàn)出來的。(回答“怎樣。)
四.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詩后兩個問題。
(1)試就兩詩內容相似和不同之處作簡要說明。
答:
(2)《庭中有奇樹》的最后兩句“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涵蘊深曲。你是怎樣理解的?
請作簡要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物業(yè)管理權轉讓服務合同-智慧城市綜合體專業(yè)版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內部控制制度實施與監(jiān)督合同
- 2025年度個人承包水利工程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城市應急響應與安保員預備役合同3篇
-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ń馕霭妫? 2023-2024學年八年級歷史上學期期中考點大串講(部編版)
- 課題申報參考:內蒙古美麗鄉(xiāng)村生產性景觀遺產調查研究
- 課題申報參考:面向碳排放雙控的省域間輸入電隱含碳減排責任厘定與策略方法研究
- 課題申報參考:面向跨市就醫(yī)的醫(yī)療設施城際供需關系評估與優(yōu)化調控
- 課題申報參考:媒介社會與智能傳播研究
- 2025年度高端酒店管理團隊聘用勞務合同4篇
- 初一語文上冊基礎知識訓練及答案(5篇)
- 初中班級成績分析課件
- 勞務合同樣本下載
- 聰明格練習題(初、中級)
- 血液透析水處理系統(tǒng)演示
- GB/T 27030-2006合格評定第三方符合性標志的通用要求
- GB/T 13663.2-2018給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統(tǒng)第2部分:管材
- 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式同步練習
- 糖尿病足與周圍血管病01課件
- 固定污染源自動監(jiān)控監(jiān)測系統(tǒng)現(xiàn)場端建設技術規(guī)范
-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小小工程師》背背默默知識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