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三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1頁
青島版三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2頁
青島版三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3頁
青島版三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4頁
青島版三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明德小學科學教案

課題1.影子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播放視頻激趣引入,進入新課學習,總結影子產(chǎn)生的條

件。

(2)認識到什么是光源。

教學(3)探究在光的照射下影子形成的條件。

目標(4)通過影子游戲,驗證光和影的關系。

2、過程和方法采用實驗法證明自己的觀點。

3、價值觀與情感態(tài)度

(1)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lián)系的,也是有規(guī)律的。

(2)有實驗觀察中養(yǎng)成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教學

探究影子的形成的條件

重點

教學

怎樣使影子發(fā)生變化。

難點

教學

多媒體課件、手電筒、橡皮、細繩、白紙等。

準備

(1)、學生以實驗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習,約10個小組,每組4

學法人左右,每個實驗小組的學生坐在一起。

指導(2)、教室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包括液晶投影儀、電腦、投影

幕布)

師生活動復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謎語

課件展示:人人有個好朋友,烏黑身子烏黑頭。太陽

光下伴你走,一到黑處就分手。(謎底影子)

2、找找生活中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影子?

3、課件展示影子圖片,提問:從圖片中,你有什么

問題?

教學物體的影子是怎樣形成的?

過程(板書課題:影子)

【設計意圖:播放課件,觀賞導入首先,利用三年

級的學生對直觀事物感興趣這個特點播放視頻激趣引入,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讓學生初步再次感知影

子的魅力。讓學生進入探究和影子間關系的學習狀態(tài),同

時從中培養(yǎng)學生對影子形成的探究欲,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

力和思考能力?!?/p>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學生實驗,驗證猜想

物體的影子是怎樣形成的

學生口答猜想結果,教師隨機板書。

談話:這是我們的猜想結果。學習科學,不僅要大膽

猜想,更重要的是動手驗證。下面,我們就用準備的材料

進行影子形成的實驗。

(二)、小組合作,進行實驗。

1、交流運水中注意問題

談話:關閉手電筒,紙屏上還會出現(xiàn)橡皮的影子嗎?

預設1:不能

預設2:能

教學談話:下面我們一起實驗得出結論吧。

過程交流:不能出現(xiàn)影子。

2、拿走橡皮紙屏上會呈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學生猜想,實驗驗證。

交流:不能出現(xiàn)影子。

3、根據(jù)以上實驗,你發(fā)現(xiàn)影子形成的條件是什么?

學生交流,得出結論:光源、不透明的物體。

4、做手影游戲

5、觀看影子表演視頻。

(三)、分組實驗:怎樣使物體的影子發(fā)生變化?

1、分組實驗

2、交流:光源位置變化、物體形狀變化引起影子的

變化。

三、活動拓展:

1、觀察生活中影子對我們有什么影響?

集體交流:皮影戲,日晷、激光準直。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不僅鞏固知識,而且激發(fā)學

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p>

2、不利的地方是什么?

四、全課總結反思評價

談話: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你都學會了什么,有什

么收獲?我們一起回頭來看一看(課件出示)

五、評價

請學生自我評價后,教師整體評價。

板書設計:影子

影子是怎樣形成的?

光源(手電筒)不透明物體(橡皮)

怎樣使影子發(fā)生變化?

光源位置變化、物體形狀變化。

1.影子

光源

板書影子的產(chǎn)生

設計影子的方向和太陽的方向是相對的

不透明的物體

教后

體會

課題2.太陽和影子

1、知道天中陽光下的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

2、能通過觀察和測量描述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

教學

3、能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對陽光照射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表現(xiàn)

目標

出探究興趣。

4、了解到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

能通過觀察和測量描述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

重點

教學

認識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

難點

教學記錄紙、粉筆、鉛筆、溫度計、白紙、尺子、指南針、手電筒、

準備細鐵絲

(1)、學生以實驗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習,約10個小組,每組4

學法人左右,每個實驗小組的學生坐在一起。

指導(2)、教室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包括液晶投影儀、電腦、投影

幕布)

師生活動復案

一、影子游戲,導人新課

師帶領生玩手影游戲,回顧上節(jié)課知識點,引發(fā)談

話:同學們,剛才我們看到的都是在的燈光下形成的影

子。那么,日常生活中,除了在燈光下可以看到影子,還

能什么情況下看到體的影子?

(生交流。)

師小結:燈光下月光下、陽光下都會產(chǎn)生物體的影

教學子。那么,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太陽的影子(板書課題:太陽

過程和影子)。

二、回憶生活,模擬探究

(一)、一天中,太陽位置的變化:

師談話:生活中,太陽和影子是對好朋友。同學們知

道一天中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怎樣變化的嗎?

(生交流。)

師小結(貼3個太陽):早展,太陽從東方升起,隨著

時間的推移,位置慢慢變高;到了中午,太陽在南,位置

最高;下午,太陽的位置又慢慢變低;到了傍晚,太陽位

置更低了,從西面落下。

師提問,帶領生回顧知識:現(xiàn)在如果我我們面向早晨

的太陽。前、后、左、右分別是什么方向?面向傍晚的太

陽:前后左右叉分別是什么方向?這些可以幫助我們認識

到太陽有什么作用?

(生交流。)

師小結:利用太陽可以辨別方向。

(二)、太陽位置變化引起影子變化的情況

師提問:請同學們再回想一下,太陽早中晚的位置變

化(指著黑板上太陽貼)會引起同物體的影子發(fā)生什么變

化。

(生交流)

師追問:同學們認為影子的方向和太陽的方向之間有

哪些關系呢?

教學

(生回答。教師板書:方向相反。)

過程

師:那早中晚影子的長短是分別怎樣的。

(生匯報,師板書生觀點。)

師談話:那么,影子的特點究竟是不是像同學們說的

這樣呢?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一下。老師這里有一個

模擬場景,手電簡模擬的是太陽,中間是模擬的觀測對

象。我們設定模擬天空上太陽有3個不同位置(板書上午

7:00,中午12:00,下午5:00)。我們怎樣設計實驗來驗證

影子的方向和太陽的方向相反呢?

(生交流實驗方案,師強調(diào)實驗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師:注意,首先我們要將太陽的位置線和時間線對

齊。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記錄、觀察現(xiàn)象,老師準備了實

驗記錄單,我們先把實驗記錄單套到觀測物體上(套的時

候要注意,實驗記錄單的東方要和模擬天空的東方一致并

用夾子固定)

師:老師為大家準備了直尺,我們可以用它來測量不

同時間時影子的長度。除此之外,實驗時我們要注意哪些

問題呢?

(生小組實驗后交流,有序開展實驗。)

生匯報,師小結:影子和太陽的方向相反:早晚影子

長,中午影子短。

三、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伸

(一)、猜時間,了解古時候的計時工具。

師生談話:動手實驗真是驗證猜想的好方法短短半個

小時,我們就了解了這么多關于太陽和影子的知識。說到

時間,老師想知道,我們平日里要想知道準確的時間的話

一般都會怎么做?

(學生回答看手機、手表)師:如果沒有鐘表呢?

學生交流

師:老師想考考大家。出示圖片.圖上分別大約是什

么時間出示3張時鐘圖片,時間分別約為7:0012:0

5:00)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回答。)

教學

過程師:看來真的可以利用太陽知道時間。

師小結:這是日晷,(展示圖片)古時候人們發(fā)明了

這種計時儀器??衫霉庀玛嗅樣白拥淖兓瘉泶_定時間

的。

(二)、探究大陽位置的變化與生活的關系。

教師談話:太陽除了能幫助我們辨別方向、了解時間

外,它的位置變化還與我們有哪些關系?

(學生交流:

太陽能給我們帶來光明和溫暖;

利用影子可以乘涼;

太陽能使?jié)褚路兏?........)

師:其實,太陽的位置變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老師這里也搜集了相關的資料,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師展示塑料大棚相關影像資料(講解:中午天氣熱,

卷起草簾;早晚天氣冷,就放下草簾。)

師展示太陽能熱水器、光伏發(fā)電站相關影像資料。

(講解:它們都是利用太陽能來工作的,可以幫助人們節(jié)

約能源。)

4.師小結:太陽和影子,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掌握了太陽和影子的相關知識,可以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

生活。

(三)、拓展延伸。

師:其實,關于太陽和影子的秘密還有很多。請同學

們以一個月為單位,每隔幾天,在同一時刻,觀察同一周

定物體的影子的方向和長度的變化,并記錄下來。

2.太陽和影子

板書

影子的方向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設計

教后

體會

課題3.日晷

1、知道日晷是根據(jù)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進行計時的

種儀器。

2、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利用材料制作日晷模型。會使用日晷模型

教學

計時。

目標

3、能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對制作日晷模型使用日晷模型計時表現(xiàn)

出探究興趣。

4、了解到日晷對古代人類生活方式的影響。

教學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利用材料制作日晷模型。會使用日晷模型計

重點時。

教學

正確制作日晷。

難點

教學

記錄紙、粉筆、鉛筆、卡紙、尺子、指南針、鐵釘

準備

(1)、學生以實驗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習,約10個小組,每組4

學法人左右,每個實驗小組的學生坐在一起。

指導(2)、教室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包括液晶投影儀、電腦、投影

幕布)

師生活動復案

一、導人新課

教師與學生交流:現(xiàn)在是什么時間?古時候的人們在沒

有鐘表的情況下是如何知道時間呢?

(學生交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太陽確定時間的實

例。例如:看太陽的位置、看陽光下物體影子推算現(xiàn)在的

時間等。)

二、學習新課

教學(一)、認識日晷。

過程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日晷的實物模型和相關圖片觀

察。

教師出示日晷模型和日晷的圖片,指導學生進行小組

觀察學習活動。過程中,教師適時參與指導,引導學生自主

觀察、了解日晷的構造,如晷面和晷針以及相關特點,并

測量日晷各部分的尺寸、角度等數(shù)據(jù)。

教師在學生匯報交流的基礎上簡單歸納小結,使學生

認識到:日晷由底座、晷面、晷針組成:晷針垂直于晷面,

晷面傾斜,與地平面夾角等于當?shù)鼐暥?人們根據(jù)晷針的

影子在晷面上的變化而進行計時的。

教師進一步出示形式多樣的日晷圖片,豐富學生認

知,使學生進步了解日晷的科學道理。

(二)、教師指導學生制作日晷學習活動。

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jù)收集到的關于日晷的相關資料,

設計自己要制作的日各?;顒舆^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交

流討論、認真傾聽他人的觀點,以不斷完善設計作品。

待學生初步制作完成后,教師可指導學生在事先劃定

好的校園區(qū)域中擺放自己小組制作的日晷模型,學習使用

日晷模型進行計時。教師可提示學生注意調(diào)節(jié)日晷的晷面

角度,使晷針影子指向正確的刻度,并向?qū)W生提問如"現(xiàn)

在是上午十點鐘,晷針影子應該在哪給正確刻度呢?"“預

教學測一下,中午十二點的時間時,晷針的影子應該在什么位

過程置呢?”等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三、拓展活動

教師可指導學生學習古代其他計時的方法。

教師可與學生進步交流:在沒有鐘表的古代,人們除

了可以用日晷計時外,還有哪些計時的方法呢?

教師可與學生交流古人計時方法的變遷,適時出示水

鐘漏刻這些古人計時工具的相關資料,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探

究興趣,提出拓展主題:到科技館或博物館進步了解古人

的計時工具,或查閱資料了解這些計時工具的使用方法和

計時原理。

板書3.日晷

設計計時

教后

體會

課題4.怎樣加快溶解

1、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xiàn)象,通過攪拌、提高水的溫度和研碎,能

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教學2、在教師引導下,能夠設計簡單的對比實驗來探究加快物質(zhì)溶解

目標的方法并在探究過程中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和交流。

3、體驗到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jù),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習慣。

4、意識到科學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

教學學生認識到通過攪拌、提高水的溫度和研碎,能夠加快食鹽在水

重點中的溶解速度。

教學

設計對比實驗進行探究。

難點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實驗材料一套。

教學小組準備:相同質(zhì)量的食鹽4份、等重的粗鹽與細鹽各一份,四

準備杯水(三杯自來水、一杯熱水)、玻璃棒1根、秒表1只、學生活動

手冊等。

(1)、學生以實驗小組的形式組織對比實驗,約10個小組,每

學法組4人左右,每個實驗小組的學生坐在一起。

指導(2)、教室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包括液晶投影儀、電腦、投影

幕布)

師生活動復案

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2分鐘)

[材料準備:食鹽1份,一杯水]

1.出示食鹽和水。

提問:把食鹽放入水中會如何?(預設:食鹽會溶解在

水里。)

提問:這些食鹽完全溶解在水中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預設:5分鐘、6分鐘、10分鐘)

提問:誰有辦法使食鹽更快的溶解?(預設:用熱的

水、用玻璃棒攪拌)

2.揭示課題:加快溶解(板書)

二、探索:加快溶解(預設30分鐘)

活動一:如何進行實驗。

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我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用熱的

水、用玻璃棒攪拌、將食鹽研碎可以加快食鹽的溶解?

2.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3.教師小結:我們可以用對比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做

對比實驗時,只能改變其中的一個條件而保持其它條件不

變。

活動二:探究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系。

教學

[材料準備:每組相同質(zhì)量的食鹽2份、兩杯水(一杯自

過程

來水、一杯熱水)、秒表、學生活動手冊等。]

1.提問:要研究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系,需要哪些材

料?(預設:食鹽、燒杯、冷水、熱水)

2.出示實驗記錄表

3.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上面的實驗記錄表。

我們提出的問題溫度與溶解快慢有關系嗎?

我們的推測

兩個組不同的條

4.怎樣加快溶解

板書對比實驗:只能改變一個條件

設計

加快溶解的方法:用熱水攪拌研碎

教后

體會

課題5.誰在水中溶解得多

1.知道有些物質(zhì)能夠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知道一定量的不同物

質(zhì)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況是不同的。

2.在教師的引導下,能通過對比實驗探究不同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情

教學況。

目標

3.能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對溶解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探究興趣;樂于運用多

種物質(zhì)探究它們分別在水中的溶解情況。

4.愿意了解溶解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

發(fā)現(xiàn)不同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重點

教學

學會采用對比實驗的方法研究相應的問題。

難點

為學生準備:食鹽20g,平均分成8份、小蘇打20g,平均分成8

份、(或食鹽、小蘇打、2克的勺子、尺子)、裝有50毫升水的燒杯

教學2個、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紅糖各一份、學生活動手冊、全班數(shù)

準備

據(jù)匯總表等。

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

(1)、學生以實驗小組的形式組織對比實驗,約10個小組,每

學法組4人左右,每個實驗小組的學生坐在一起。

指導(2)、教室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包括液晶投影儀、電腦、投影

幕布)

師生活動復案

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1小包食鹽,一小包小蘇打,一小包堿,

裝有水的燒杯1個,玻璃棒1根]

1.出示食鹽,提問:把它放到水里,會怎么樣?(學

生根據(jù)之前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預測。預設:消失了,不見

教學了,溶解了。)

過程

2.老師將食鹽放入水中,攪拌使之溶解。

3.提問:除了食鹽,你還知道哪些東西能夠溶解在水

中?(學生交流,教師板書。預設:白糖,味精,紅糖

等。)

4.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進行補充說明小蘇打和堿,并

出示小蘇打和堿。(板書:小蘇打,堿。)

5.提問:如果我在這杯水里不斷加入食鹽,一直加一

直加,食鹽能夠不斷溶解嗎?那小蘇打呢?能一直溶解下

去嗎?(學生進行猜測。)

6.提問:那么,同樣多的水中,不同物質(zhì)的溶解能力

一樣嗎?(學生猜測。)

7.揭示課題:水能溶解多少物質(zhì)。(板書)

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鹽和小蘇打(預設25分

鐘)

[材料準備:每組準備食鹽20g,平均分成8份、小

蘇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鹽、小蘇打、2克的勺

子、尺子)、裝有50毫升水的燒杯2個、玻璃棒2根、

學生活動手冊、全班數(shù)據(jù)匯總表](實驗時可以采用書本

教學

上的先取20克食鹽和小蘇打然后平分成8份;也可以采

過程

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鹽或小蘇打,用

尺子刮去多余的。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1.提問:那么,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同樣多的水中,不

同物質(zhì)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如果這節(jié)課我們就用食鹽和

小蘇打來研究這個問題,怎么研究?(預設:學生提出進

行實驗設想。)

2.根據(jù)學生意見,適時出示小組討論的提示:要知道

同樣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鹽和小蘇打,我們打算怎么

做?我們還應注意什么?(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實驗方法

和注意點,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實驗設計方案,教師選擇關鍵詞進行板

書。(預設:水量一樣多;食鹽和小蘇打每次加入的量要

相同,并且要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板

書:水量統(tǒng)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

份,直到不能溶解為止)

4.閱讀科學書13和14頁,思考并交流還有什么需要

注意的:水為什么要一樣多?怎樣加入食鹽?什么時候加

入第二份、第三份?什么時候停止加食鹽和小蘇打?怎樣

知道食鹽和小蘇打完全溶解了?

5.教師進行相應的指導,并演示。(采用平勺定量法

時要演示如何獲取2克一份的食鹽——用2克的勺子盛一

勺鹽,用尺子刮去多余的鹽,攪拌的操作規(guī)范——攪拌時

玻璃棒不能碰到燒杯的底和壁,什么時候加入第二份食

過鹽、第三份食鹽,要將食鹽溶解的份數(shù)及時記錄下來,如

何判斷食鹽是否完全溶解等。)

6.出示活動手冊第3頁,指導學生實驗要求及記錄:

先完成食鹽的溶解實驗,再完成小蘇打的溶解實驗,并根

據(jù)食鹽和小蘇打溶解的情況,進行記錄。當一份食鹽或小

蘇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時候,在表格中打一個?,在實驗

結束時,通過統(tǒng)計?的數(shù)量,來表示食鹽或小蘇打溶解的

份數(shù)。

小組12345678

食鹽

小蘇

我們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

的發(fā)同的。食鹽溶解的份數(shù)多,小蘇打溶解的

現(xiàn)份數(shù)少。

7.學生分組實驗并記錄食鹽和小蘇打溶解的量。

教師進行巡視和指導,巡視的注意點:

(1)是否按照流程進行實驗;

(2)小組內(nèi)是否人人參與;

(3)是否對實驗仔細觀察并及時記錄。

8.學生完成實驗整理器材,匯總全班的數(shù)據(jù)到黑板上

或課件上。

三、研討:實驗發(fā)現(xiàn)(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數(shù)據(jù)匯總表]

1.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實驗數(shù)據(jù)匯總表,進行交

流: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鹽?多少份小蘇打?

(引導學生從黑板上的數(shù)據(jù)得出“大多數(shù)小組50毫

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鹽和小蘇打”)

小結我們的發(fā)現(xiàn):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不同的。食鹽溶解的份數(shù)多,小蘇打溶解的份數(shù)少。

2.組織討論:為什么我們在做上面實驗的時候,

要一份一份地加入?這樣加,有什么好處?

(學生交流想法。達成共識:這樣一份一份地加入,

能夠清楚地知道,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能夠溶解的份

數(shù)。)

四、拓展:其他東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樣嗎?(預

設5分鐘)

[材料準備:白糖、味精、紅糖各一份]

1.教師出示白糖、味精、紅糖,提問:如果想知道這

幾種東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們可以怎樣研究?(學生交

流實驗方法。)

2.回家后同學們可以利用今天課堂上的實驗方法,探

究這些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板書5.誰在水中溶解得多

設計

食鹽、小蘇打、白糖、紅糖、味精、堿……

水量統(tǒng)一每次加入量相同

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為止

教后

體會

課題6.把它們分離

1.能根據(jù)物體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分離兩種混合的物體,如分離沙

子和白糖(食鹽),鐵屑和木屑等。

2.在教師引導下,會根據(jù)物體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并使用多種方法分

教學

目標離混合物。

3.在獨立進行分離混合物體的活動中表現(xiàn)出探究興趣。

4.了解到科學技術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教學

會根據(jù)物體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并使用多種方法分離混合物。

重點

教學

分離沙子和白糖。(建議換為食鹽)

難點

為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小組準備:1份食鹽、1份清洗干

凈的細沙、1份食鹽與沙混合物、1根玻璃棒、一杯清水、一塊石棉

教學網(wǎng)、一個酒精燈、一個三腳架、一盒火柴、一個放大鏡、一張咖啡過

準備

濾袋、一個漏斗、一個鐵架臺、一個燒杯。

教師準備:過濾過程微視頻、班級記錄表、教學課件等

(1)、學生以實驗小組的形式組織分離實驗,約10個小組,每

學法組4人左右,每個實驗小組的學生坐在一起。

指導(2)、教室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包括液晶投影儀、電腦、投影

幕布)

師生活動復案

一、提出豬測,趣味導入:

1.教師出示一個神秘的袋,提出問題:同學們在不打

開袋子的情況下,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里面的東西?

(學生說出用鼻子聞、用手摸、搖搖等方法。)

2.教師請同學們拿出1號材料袋(內(nèi)含木屑與鐵屑混

合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判斷

教學(學生匯報交流,用手換、借用工具等方法進行判

過程

斷。)

3.師評價并揭示課題:今天老師給帶來的是木屑和鐵

屑的混合物,下面我們來一起探究怎樣“把它們分離”

(板書課題)。

二、科學探索:(預設20分鐘)

(一)分離鐵屑和木屑實驗。

1.師:請同學們觀察木屑和鐵屑,說一說它們有什么

特點。

2.教師引導學生制作分離木屑和鐵屑的實驗方案。

(學生根據(jù)木屑和鐵屑的特點,提出分離混合物體的

方法,并說明理由。如:利用鐵屑能磁鐵吸的特點,利用

木屑在水中是浮的、鐵屑在水中是沉的特點。)

3.教師板書學生方案,引導全班學生思考:哪個辦法

更簡單,更快捷?下面請同學們制訂方案進行驗證。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探究,教師巡視并指導。)

5.交流匯報。

6.師評價并總結:磁鐵可以吸引鐵,因此磁鐵把鐵屑

吸引了起來,使木屑留在了盤子里。

教學(二)分離沙子和白糖(食鹽)實驗。

過程

1.初步了解食鹽和沙子的特點:食鹽和沙有什么特點

呢?

每組領取食鹽和沙,集體交流討論食鹽和沙子的特

點,并完成活動手冊。

2.根據(jù)食鹽和沙的特點你會怎么樣來分離?

(引導學生根據(jù)食鹽和沙不同特點來設計方法/把食

鹽和沙放入水中會有什么不同現(xiàn)象?)

3.方案一:教師演示將食鹽和沙混合物倒入裝有

水的燒杯,并攪拌溶解食鹽。

方案二:學生領取裝清水的燒杯,把食鹽和沙倒入攪

拌溶解食鹽。

4.展示燒杯,食鹽哪里去了?可以怎樣將沙和鹽

水分開?

方案一:5.出示過濾裝置,并課件學習過濾操作。

6.學生進行過濾操作分離沙和鹽水?

7.怎樣將食鹽和水分離?(把水蒸發(fā)了)

8.展示蒸發(fā)裝置,并學習操作規(guī)程。

9.學生進行蒸發(fā)實驗,分離食鹽和水。

方案二:5.出示過濾裝置,并課件學習過濾操作。

6.食鹽怎么從水中分離出來呢?

7.提供蒸發(fā)裝置,學習操作要求。

8.學生實驗操作,先進行過濾實驗分離沙和

鹽水。

9.用過濾裝置換取蒸發(fā)裝置分離食鹽和水。

10.整理器材放回原處,

三、研討:實驗發(fā)現(xiàn)(預設18分鐘)

1.蒸發(fā)獲得的食鹽是混合時的食鹽嗎?

引導分析蒸發(fā)獲得的食鹽和原來食鹽之間的異同。

2.水再分離過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利用一些物質(zhì)在水中能溶解的特點可以分離一些物

質(zhì)。)

3.食鹽和沙混合后是怎么分離的?追問水到哪里

去了?

(利用物質(zhì)之間不同的特點進行分離)

4.在分離食鹽和沙的食鹽過程中你還有發(fā)現(xiàn)?

四、總結所得:

在水中,白糖(食鹽)容易溶解,沙子不容易溶解。

把它們倒人盛有水的繞杯中,白糖(食鹽)會溶解在水

中,而沙子沒有溶解沉人水底。待白糖(食鹽)完全溶

解,把白糖(食鹽)水倒人另個燒杯,便能分離出沙

子:再加熱糖(鹽)水,水分快速蒸發(fā),糖(鹽)便會

從糖(鹽)水中分離出來了。

五、課后拓展:

1、教師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問題,師:請同學們說說

生活中還有哪些分離混合物的方法。

2、教師提出問題:老師在家做米飯時,發(fā)現(xiàn)大米里混

有沙子。根據(jù)今天學到知識,我們可以怎樣把里面的沙子

分離出來?

學生根據(jù)已有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說出分離沙子和大米的

方法和步驟。

教師及時評價指導。

4、出示:用漁網(wǎng)撈魚、用篩子分離豆子和沙子、用

揚場機分離麥粒和麥糠的圖片,讓學生分別描述它們是分

離的方法。

5、教師總結:科技改變生活,智慧開啟未來。在生活

中,只要我們用科學的眼光看待生活,用科學的思維探究

問題能收獲很多科學知識。課后請同學們繼續(xù)在生活中尋

找分離混合物體的實例和方法。

6.把它們分離

食鹽能溶解在水中

板書

設計過濾蒸發(fā)

沙不能溶解在水中

教后

體會

課題7.玻璃課型新授

一、教材內(nèi)容分析

《玻璃》是青島版小學科學(六三學制)三年級下冊《生活中的材料》單元

的第一課時。本課主要以玻璃為切入點,使學生了解玻璃等透明材料在生活中

的應用,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到人們會利用材料的優(yōu)點進行合理的加工與制作,

可以針對材料的缺點改進材料的特性,從而體會到我們可以更好地用學到的科

學知識服務于生活。

二、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科學概念目標:

1.知道普通玻璃有透明、易碎等特點。

2.知道不同的玻璃透明程度不一樣。

3.了解玻璃在生活中的應用。

科學探究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設計探究玻璃特點的簡單實驗方案。

2.能選擇恰當?shù)膶嶒炂鞑倪M行實驗研究。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能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對常見玻璃的特點表現(xiàn)出探究興趣。

2.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

3.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1.增進對玻璃的了解,關注科技的進步與發(fā)展,樂于用科學技術改變生

活。

三、教學重難點分析

通過觀察等活動認識玻璃和性能,知道玻璃等透明材料的用途。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自主探究+講解

教學學生準備:留心觀察生活中哪里用到了玻璃,各有什么特點。

準備教師準備:課件,透明程度不同的玻璃片。

課時安排1授課時間待定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PPT3.4出示」(用課件呈現(xiàn)圖片)窗戶密封材料的轉(zhuǎn)變:從

紙糊的窗戶

到玻璃窗。

1.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們身邊用的材料也在發(fā)生變化。

2.現(xiàn)在窗子的密封材料使用的是什么?

[PPT5出示」師小結,導出課題:玻璃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一

種材料,今天

我們來研究一一玻璃(板書課題玻璃)。

二、探究新知

[PPT6出示」(一)探究玻璃的特點。

1.猜想與假設。

師: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想一想,你認為玻璃可能具有什么特點?

生:比較容易破碎。

生:玻璃是透明的。

教師隨機板書:易碎、透明……

2.設計方案。

[PPT7出示」師:玻璃是否真的具有大家說的這些特點呢?我

們需要想辦法

進行驗證,老師準備的材料有:玻璃、木錘、塑料袋、書本、玻璃

杯等,現(xiàn)在同

學們根據(jù)老師提供的材料,各小組設計方案。

學生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3.匯報實驗方案。

師:你們想驗證玻璃的哪個特點?需要什么材料呢?

生:我們小組想研究玻璃易碎的特點,需要的材料有:木錘、玻

璃、塑料袋。

師:具體怎樣做呢?

生:扔到地上看看是否摔碎?

師:危險,容易傷到自己。

生:把玻璃裝在塑料袋里,用小錘子砸。

師:做這個實驗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要注意安全,不要讓玻璃碎片傷到自己。

師:有沒有保護措施?

生:我們可以在玻璃的外面套一個塑料袋,這樣砸碎的玻璃就不會

崩出來。

師:是個好辦法!

師:你們還想研究玻璃的什么特點?

生:我們想研究玻璃透明的特點。

師:選擇什么實驗材料呢?

生:玻璃片和書本。

師:具體怎樣做呢?

生:我們透過玻璃觀看周圍物體、書本上的字,看看是否能看清

楚?

師:如果能看清楚,說明玻璃具有什么特點?

生:透明。

師:如果透過玻璃看不清楚景物或書本,說明什么?

生:如果看不清楚,說明玻璃透明性不好。

師:大家認為他們的方案可行嗎?

生:可行。

師:一會兒可以試一試。

4.學生進行探究實驗,老師參與指導。

5.展示交流。

師: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生:把玻璃裝在塑料袋里,用小錘子砸,發(fā)現(xiàn)玻璃碎了。

生:透過玻璃看書本上的字,能看得很清楚。

師:由此得到什么結論?

6.師生總結:我們常見的玻璃一般具有易碎、透明的特點。

[PPT8出示」(二)探究不同玻璃的透明程度。

1.剛才我們研究玻璃的特點,用的是最普通的玻璃(出示PPT:平

板玻璃)。其實生活中的玻璃還有很多種,一起來看,

[PPT9出示」(課件展示:玻璃分類:平板玻璃、磨砂玻璃、壓花

玻璃、夾絲玻璃、鋼化玻璃)

2.不同的玻璃,它們的透明程度一樣嗎?

老師出示實驗材料:大小、厚度相同的平板玻璃、磨砂玻璃、壓

花玻璃。

(1)提出問題:是不是所有玻璃的透明程度都一樣呢?怎樣驗證不

同玻璃的透明程度呢?

生:用不同的玻璃片,透過玻璃片看書上的字,以此來驗證玻璃

的透明程度是否一樣。

(2)小組探究,老師參與指導。

(3)匯報總結:

厚度相同的玻璃中,平板玻璃的透明程度最高;磨砂玻璃、壓

花玻璃的透明度不高。

三、鞏固應用,拓展創(chuàng)新

觀察并記錄其他透明的材料在生活中的應用。

課堂

課外作業(yè)

檢測

7.玻璃

板書透明易碎較硬

設計不同性質(zhì)的玻璃有不同的用途

教學

反思

課日

課題8、紙1

時期

1、了解紙的用途,了解造紙術的有關知識,知道造紙術是我國古

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

2、通過實驗探究不同紙張的吸水性和結實程度,并想辦法制作一

教學目標

只不滲水的紙船。

3、懂得現(xiàn)在造紙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等,為了保護樹木資源,我們

要注意節(jié)約用紙。

通過實驗研究不同紙張的結實程度和吸水性,懂得為了保護樹木

教學重點

資源,我們要注意節(jié)約紙張。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不同紙張的吸水性和結實程度。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不同的紙張等等。

通過查閱資料,了解造紙術的有關資料。

預習要求

觀察各種各樣的紙張,初步了解紙的用途以及特點。

教學過程旁注

一、導入新課

1、出示一張紙,問:同學們,這是一張紙,在我們?nèi)粘I钪惺?/p>

司空見慣的,老師想問問大家,你們見過哪些不同的紙?

2、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各種不同類型的紙。

預設:白紙、打印紙、衛(wèi)生紙、面巾紙、紙板紙、卡紙、彩紙等

等。

3、這些不同種類的紙,它們的用途各不相同,請同學們說一說,

在日常生活中,紙有哪些用途呢?

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紙的用途。

預設:

寫字、制作成書本、剪紙、包裝、打印、擦臉、上廁所方便、做

各種小制作、做成紙板箱、寫對聯(lián)、做廣告等等。

4、紙有各種各樣的用途,大家知道紙的有關歷史嗎?

二、紙的歷史

教師引導:

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們就造出了漢字,可是,有地方寫字,因

此就把字寫在甲骨上,有的寫在青銅器上,有的刻在石碑上。后

來,我們的祖先們又把字寫在布帛上,寫在竹簡上,可是這些都

有很多弊端,不利于文化的傳播。直到東漢時期,蔡倫發(fā)明了造

紙術。

出示課本36頁下面的一段文字,引導學生讀一讀,初步了解蔡倫

及其造紙術。

教師引導:蔡倫的造紙術究竟是怎樣造出紙來的呢?下面我們通

過一組圖片來了解一下。

出示課本36頁下面的一組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了解古人制造

紙張的過程,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蔡倫造紙術的神奇,體會我們

祖先的聰明和智慧。

三、探究不同紙張的吸水性和結實程度

同學們,蔡倫發(fā)明造紙術之后,歷朝歷代的人們都在不停的改進

造紙術,以便造出更加優(yōu)質(zhì)的紙張?,F(xiàn)在,我們能夠使用到價廉

物美的紙張,離不開無數(shù)勞動者的智慧和汗水,在此,讓我們感

謝這些為造紙付出無數(shù)勞動的人們。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紙張有各種各樣,這些紙張的吸水性和結實程度

都一樣嗎?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一下。

研究不同紙張的吸水性

教師引導:不同的紙張,吸水性是不一樣的,下面我們動手來實

驗一下。

出示課本37頁上面的一幅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并讀一讀圖片

旁邊的文字說明,初步了解本次實驗的方法及步驟。

全班交流

實驗材料:不同類型的紙張:面巾紙、白紙、卡紙、報紙

實驗方法:在每一種紙上,滴一滴有顏色的水,仔細觀察并比較

水的擴散情況。

教師強調(diào)實驗注意點:在滴有顏色的水的時候,每一張紙上滴的

水都要一樣多,比較的效果才能更加明顯。

學生分小組進行活動,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情況,并相機加

以指導。

全班交流實驗結果,引導學生說一說本小組的實驗情況以及實驗

結果。

預設:面巾紙、白紙、卡紙、報紙這4種紙的吸水性由強到弱的

順序依次是:面巾紙—報紙—白紙—卡紙。

教師小結:同學們,不同紙張的吸水性是不一樣的,紙張吸水的

強弱與毛細孔大小、多少有關,紙越柔軟、毛細孔越多,吸水性

越強。紙張里面有大量的毛細孔,水和紙接觸后,因為表面張

力,水就會充滿紙張內(nèi)的毛細孔內(nèi),書本的紙張毛細孔很小也少

些,而草紙的就很大也很多,所以吸水性就有了差別。

研究不同紙張的結實程度

教師引導:同學們,紙張不同,不僅僅吸水性不一樣,而且結實

程度也不一樣,下面我們同樣經(jīng)過實驗來驗證比較。

出示課本37頁的中間一幅圖及旁邊的文字說明,學生自由看一

看,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實驗的方法及步驟。

全班交流

實驗材料:面巾紙、卡紙、白紙、報紙

實驗方法:把這4種紙分別裁成長寬一樣的紙條,然后相互勾

住,再拉一拉,看一看哪種紙不容易斷?

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情況,并相機加

以指導。

全班交流實驗過程及實驗結論

預設:面巾紙、卡紙、白紙、報紙這4種紙的結實程度依次為:

卡紙—白紙—報紙—面巾紙

教師小結:每種紙張的結實程度是不一樣的,那么紙張的結實程

度與紙張的什么有關?

紙張的結實程度與紙張的強度有關,紙張的強度主要取決于纖維

之間的結合力和纖維本身的強度。選好造紙用漿的品種和良好的

打漿工藝是紙張取得較高抗張強度的關鍵。另外,添加適量的增

強劑,對提高紙張的抗張強度也大有益處。

操作實踐題

教師引導:同學們,剛剛我們探究了不同紙張的吸水性和結實程

度,下面,我們利用剛剛學到的知識,想辦法做一只不滲水的紙

船。

全班交流討論,想一想如何才能做一只不滲水的紙船?

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并將學生好的想法板書下來,引導全

班同學進行學習。

預設:

注意材料的選擇。要想做一只不滲水的紙船,我們可以選擇吸水

性非常弱的紙張。

注意后期處理,為了使紙船不滲水,我們可以在紙船折好后在底

部和外面涂一層不滲水的防護層,如打一層蠟或者刷一層油。

學生動手制作不滲水的紙船,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制作情況。

全班交流,將同學們制作的紙船放在水盆里,比一比誰制作的紙

船不滲水。

教師小結:同學們,剛剛通過實驗和動手操作,我們初步了解了

不同紙張的吸水性和結實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般要根據(jù)

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吸水性和結實程度的紙張。

四、節(jié)約紙張

教師引導:同學們,大家知道現(xiàn)在造紙的原材料是哪些嗎?

學生說一說造紙的原料。

預設:

現(xiàn)在造紙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用廢紙、稻草、舊棉布等也可以造

紙。

辨析題

有人說,現(xiàn)在紙張那么便宜,我們不用節(jié)。你們認為這位同學說

的對嗎?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預設:

看法1:盡管現(xiàn)在紙張很便宜,我們也應該節(jié)約紙張。

看法2:現(xiàn)在造紙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為了保護森林資源,我們也

應該節(jié)約紙張。

看法3:每一張紙都是工人們辛辛苦苦造出來的,耗費了很多的人

力和物力,我們要節(jié)約紙張,不應該浪費。

教師引導:同學們說的非常好,紙張雖然不值錢,但是它關系到

我們的森林資源,關系到我們的環(huán)境,也關系到人們的勞動,所

以我們要注意節(jié)約紙張。那么,你能想到哪些節(jié)約用紙的辦法

呢?

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節(jié)約用紙的辦法。

預設:

沒寫完的本子要寫完,不要亂扔掉。

正面用過的打印紙反面可以用來做草稿紙。

平時我們用過的舊書舊本子可以收集起來,賣到廢品收購站,進

行回收利用。

有的時候我們可以買一些二手書來看,再把我們用過的書放到二

手網(wǎng)上去賣,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我們的書本。

五、課堂總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我國的造紙

術,了解了紙張的用途,并且通過實驗探究了不同紙的吸水性和

結實程度,同時我們也明白了為了保護樹木資源,我們要注意節(jié)

約紙張。希望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時刻牢記節(jié)約用紙,保

護環(huán)境。

課題9.《多變的紙》課型新授

一、教材內(nèi)容分析

《多變的紙》是青島版小學科學(六三學制)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生活

中的材料》的第三課時。本節(jié)課從玩紙游戲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玩紙的過程中發(fā)

現(xiàn),紙的形狀或大小等發(fā)生了變化,構成紙的物質(zhì)沒有改變。從而知道

生活中有些物體的形狀與大小等發(fā)生了變化,構成物體的物質(zhì)沒有改變。

二、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科學概念目標:

1.物體是物質(zhì)的具體表現(xiàn),物質(zhì)是形成物體的基礎。

2.物體是由物質(zhì)構成的。物體是一個實物概念,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

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科學探究目標:

1.知道有些物體的形狀或大小發(fā)生了變化,如:被擠壓、紙被撕成小片

等,構成物體的物質(zhì)沒有改變。

2.在教師引導下,能設計實驗,探究物體變化時構成物體的物質(zhì)是否發(fā)

生改

變。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能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表現(xiàn)出對物質(zhì)變化的探究興趣。

2.培養(yǎng)主動與他人協(xié)作的精神,樹立用科學的思想觀察問題,

用科學的方法

處理問題的意識。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1.了解物質(zhì)變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三、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jù)物質(zhì)變化總結出有些物體的形狀與大小等發(fā)生了變化,構成物體的物

質(zhì)沒有改變。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自主探究+講解

教學學生準備:紙張、皮筋、易拉罐、鐵絲、剪刀等。教師準備:

準備課件、記錄表。

課時

1授課時間待定

安排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導入新課

1.[PPT3出示]教師課件展示多幅折紙作品,有

可愛的小青蛙、美麗的折紙

花、各種各樣的紙飛機

2.教師提出問題:它們都是用什么做成的?

3.師生總結:它們都是用紙制作成的,這節(jié)課,我們

就來探究紙的變化。二、活動過程

(一)做一做,觀察紙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1.[PPT4出示]折紙飛機,觀察紙的變化。

(1)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交流自己折紙飛機的方法。

(2)學生動手折紙飛機。

(3)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在折紙飛機的過程中,紙發(fā)

生了哪些變化。

(4)教師總結:在折紙飛機的過程中,紙的形狀發(fā)生了

變化。

2.通過自由玩紙的實驗,探究紙的形狀和大小發(fā)生

改變,但構成紙的物質(zhì)沒有改變。

(1)教師激發(fā)學生興趣,拓展紙的玩法。

(2)[PPT5出示]學生動手做一做,做好記錄。

(3)觀察思考,在玩的過程中,紙都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哪些沒有改變。

(4)教師總結:在玩紙的過程中,紙的形狀、大小發(fā)生

了變化,但構成紙的物質(zhì)本身沒有改變。

(二)說一說,哪些物體變化后構成物體的物質(zhì)沒有改

變。

1.[PPT6出示]教師出示彩泥和泥塑、玻璃和玻

璃碎片、蠟燭塊和融化的蠟油等幾組圖片,指導學生對比

觀察它們的變化。

2.學生交流、匯報。重點指導蠟融化、水和冰的變

化。

3.[PPT7出示]拓展生活中的現(xiàn)象。

4.師生總結:有些物體的形狀、大小或形態(tài)發(fā)生了

變化,但是構成物體的物質(zhì)沒有發(fā)生變化。

(三)試一試,探究物體變化后構成物體的物質(zhì)沒有改

變。

1.[PPT8出示]教師出示皮筋、易拉罐、鐵絲等圖

片,指導學生先觀察它們特點。

2.學生小組討論方案,這些物體可以發(fā)生哪些變化?

3.[PPT9出示]動手驗證,做記錄。

4.學生匯報。

5.教師適時評價、補充。

6.教師出示更多生活中物體變化后構成物體的物質(zhì)沒

有改變的例子及應用。三、拓展活動

1.[PPT10出示]提出活動指向:了解面粉做出面

塑后,構成面粉的物質(zhì)沒

有變化,只是形狀等發(fā)生了變化。

2.觀察面粉和面塑的特點。

3.動手做面塑,進一步體會面粉做出面塑后,構

成面粉的物質(zhì)沒有變化,只是形狀等發(fā)生了變化。

課堂

課外作業(yè)

檢測

9.多變的紙

板書

紙的形狀與大小發(fā)生了變化構成紙的物質(zhì)沒有變化

設計

教學

反思

課日

課題10、天然材料與人造材料1

時期

1、知道材料分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了解我們身邊有哪些材料

是天然材料,哪些材料是人造材料。

2、通過比較棉花與晴綸棉,發(fā)現(xiàn)他們的相似之處與不同點,初步

教學目標

了解天然材料與人造材料的異同之處。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為什么現(xiàn)在用天然材料做的物品越來越

少,用人造材料做的物品越來越多。

1、了解我們身邊有哪些天然材料與人造材料,了解天然材料與人

教學重點造材料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2、通過比較棉花與晴綸棉,發(fā)現(xiàn)他們的相似處與不同點。

教學難點通過探究比較,了解人造材料與天然材料的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棉花、晴綸棉等等。

觀察我們身邊的物品,想一想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初步

預習要求

了解天然材料與人造材料各自的特點。

教學過程旁注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本33頁的一首小詩:

爸爸用木頭,

給媽媽做小桌子,

那木頭是哪來的?

媽媽用布,

給我做花裙子,

那布是哪來的?

我用紙,

給洋娃娃折扇子,

那紙是哪來的?

2、學生讀一讀,并說一說木頭、花布和紙張分別是從哪里來的?

3、教師引導:同學們,木頭、花布和紙張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

材料,這些材料分別有什么特點呢?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學習探

究第四單元——身邊的材料。

4、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探究材料的分類。

板書課題:12、天然材料與人造材料

二、探究生活中的天然材料與人造材料

探究建造房子的材料

教師引導: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家,爸爸媽媽和我住在一座大房子

里幸福的生活。同學們,你們知道造房子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嗎?

學生說一說造房子需要用到的材料。

預設:

沙子、水泥、磚頭、木料、鋼筋、鋁合金、玻璃、瓷磚、電線、大

理石、燈具、塑料等等。

教師相機出示這些材料的圖片,并引導學生說一說,這些材料哪些

是天然的?哪些是人造的?

屬于天然材料的有:沙子、木料、石料、大理石。

屬于人造材料的有:水泥、鋼筋、鋁合金、玻璃、瓷磚、電線、燈

具、塑料等等。

三、認識天然材料與人造材料的概念

教師引導:同學們,在我們?nèi)粘I钪校教幎伎梢钥吹礁鞣N各樣

的材料,這些材料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天然材料,一類是人造

材料,那么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呢?

出示課本35頁上面的一段文字,引導學生讀一讀,初步了解什么

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

預設:

天然材料是直接來自大自然的材料。

人造材料是指不是直接來自大自然,而是通過加工處理天然材料,

或者是天然材料的性質(zhì)發(fā)生變化后制造出來的。

根據(j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nèi)粘I?/p>

中哪些材料是天然材料?哪些材料是人造材料呢?

天然材料:木頭、石料、棉花、羊毛、沙子、蠶絲。

人造材料:紙張、玻璃、塑料、鋼筋、水泥、布料。

四、體會人造材料的加工處理

教師引導:同學們,人造材料是通過加工處理天然材料得來的,下

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人造材料是如何通過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

出示課本35頁紙張、玻璃、塑料這三種人造材料的制造過程。

圖1:木質(zhì)纖維通過漿化形成紙張。

圖2:沙粒與其他礦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而制成玻璃。

圖3:石油通過加工制成塑料。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還知道哪些人造材料是怎樣制成的呢?

學生列舉生活中人造材料的制作過程。

預設:

鐵礦石經(jīng)過加工形成鐵,再經(jīng)過提煉形成鋼。

人造石(又稱“人造大理石”)是一種新型的復合材料,是用不飽

和聚脂樹脂與填料、顏料混合,加入少量引發(fā)劑,經(jīng)一定的加工程

序制成的。

人造皮革,它是在紡織布基或無紡布基上,由各種不同配方的PVC

和PU等發(fā)泡或覆膜加工制作而成。

五、比較棉花與晴綸棉,發(fā)現(xiàn)它們的異同之處。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有相似的地方,比如木板與

復合板、棉花與晴綸棉等等,那么它們之間究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和不同的地方呢?下面我們就來通過比較棉花與晴綸棉,來找一找

他們的相似處和不同之處。

教師出示棉花與晴綸棉,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要想比較棉花與

晴綸棉的不同之處和相同之處,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呢?

學生討論,預設:

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鼻子聞一聞、用水浸一浸、用火燒

一燒、看一看他們的保暖性、再看一看它們的彈性等等。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活動:同學們,下面大家就可以用我們剛才討論

的方法,來比較一下全棉花與晴綸棉,找一找他們的相似處與不同

點。記?。和〗M同學之間要互相合作,還要注意做好活動記錄。

出示活動記錄表

比較方法棉花晴綸棉

看一看

摸一摸

浸一浸

燒一燒

保暖性

相似之處

學生分小組進行活動,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活動情況,并相機加以

指導。

全班交流,各小組匯報活動過程及實驗結果,師生共同完成活動記

錄表的填寫。

比較方法棉花晴綸棉

看一看白色白色

摸一摸有彈性有彈性

浸一浸吸水性強吸水性弱

燃燒時有燒紙張燃燒時呈黏膠狀熔化

燒一燒的氣味,燃燒后有物,燃燒后有黑色固

粉末狀灰燼體灰燼

保暖性保暖性好保暖性好

彈性較好、蓬松性好、保暖性好、手感

相似之處

柔軟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剛剛的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棉花與晴綸棉比較

相似。其實,不僅棉花與晴綸棉,其他的一些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都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也都有一些不同之處。所以我們要善于觀

察,學會辨別哪些是人造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

全班交流討論: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仔細觀察一下,會發(fā)現(xiàn)用天然材

料做的物品越來越少,而用人造材料做的物品卻越來越多,大家知

道這是為什么嗎?下面我們以塑料為例,來探討這個問題。

請同學們說一說,在我們?nèi)粘I钪?,哪些地方會用到塑料?/p>

包裝袋、塑料盆、碗筷、桌子、凳子、學習用品、電線、家用電器

外殼等等。

教師引導:可以這樣說,塑料制品已經(jīng)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

面,小到一支筆,大到一輛汽車、一架飛機,都有塑料的身影。大

家想一想,塑料制品有哪些優(yōu)點呢?

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塑料制品的優(yōu)點:顏色鮮艷、輕便、價格

低廉、可塑性好等等。

教師小結:正因為塑料制品有這么多的優(yōu)點,所以越來越多的地方

使用塑料制品。與塑料制品一樣,有很多人造材料與天然材料相比

有著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并且,隨著人們需求量的增加,天然材料越

來越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人們越來越多的使用人造材料制成

的物品。

六、課堂總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材料可以分為天然材料

和人造材料。直接來自大自然的材料是天然材料,不是直接來自大

自然,而是通過加工處理天然材料,或者使天然材料的性質(zhì)發(fā)生變

化后制造出來的就是人造材料。人造材料與天然材料有相似的地

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使用天然材料做的物

品越來越少,而使用人造材料做的物品越來越多。課后,請大家繼

續(xù)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更多的了解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的特點。

課日

課題11、植物開花了1

時期

1、通過觀察,比較番茄花和黃瓜花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學會分

辨番茄花上的雄蕊和雌蕊以及黃瓜的雄花和雌花。

2、了解雄花和雌花的作用,知道植物的雌花要經(jīng)過雄花的授粉,

才能結出果實。

教學目標

3、知道植物有多種傳粉的方式,初步了解昆蟲傳粉、風力傳粉、

自花傳粉、人工輔助授粉等一些傳播花粉的方式。

4、了解什么是人工輔助授粉,知道人工輔助授粉的方法和作用,

并動手操作,學習人工輔助授粉。

學會辨別植物的雄花和雌花,以及雄蕊和雌蕊,了解植物昆蟲傳

教學重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