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閱讀模擬訓(xùn)練:蘇轍《李簡夫少卿詩集引》(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1頁
高考文言文閱讀模擬訓(xùn)練:蘇轍《李簡夫少卿詩集引》(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2頁
高考文言文閱讀模擬訓(xùn)練:蘇轍《李簡夫少卿詩集引》(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3頁
高考文言文閱讀模擬訓(xùn)練:蘇轍《李簡夫少卿詩集引》(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4頁
高考文言文閱讀模擬訓(xùn)練:蘇轍《李簡夫少卿詩集引》(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5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PAGE2高考文言文閱讀模擬訓(xùn)練:蘇轍《李簡夫少卿詩集引》(附答案解析與譯文)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李簡夫少卿詩集引[宋]蘇轍熙寧初,予從張公安道,以弦誦教陳之士大夫。方是時,朝廷以徭役、溝洫事責(zé)成郡邑,陳雖號少事,而官吏奔走,以不及為憂。予獨以詩書諷議竊祿其間,雖幸得脫于簡書,而出無所與游,蓋亦無以為樂也。時太常少卿李君簡夫歸老于家,出入于鄉(xiāng)黨者十有五年矣。間而往從之。其居處被服,約而不陋,豐而不余。聽其言,未嘗及世俗;徐誦其所為詩,曠然閑放,往往脫略繩墨,有遺我忘物之思。問其所與游,多慶歷名卿,而元獻(xiàn)晏公深知之。求其平生之志,則曰:“樂天,吾師也。吾慕其為人,而學(xué)其詩,患莫能及耳?!庇柰硕|(zhì)其里人,曰:“君少好學(xué),詳于吏道,蓋嘗使諸部矣。未老而得疾,不至于廢而棄其官。其家蕭然,饘粥之不給,而君居之泰然。其子君武,始棄官以謀養(yǎng),浮沉里閭,不避勞辱,未幾而家以足聞。”陳人喜種花,比于洛陽,每歲春夏,游者相屬彌月。君攜壺命侶,無一日不在其間,口未嘗問家事。晚歲,其詩尤高。信乎,其似樂天也!予時方以游宦為累,以謂士雖不遇,如樂天,入為從官,以諫爭顯,出為牧守,以循良稱,歸老泉石,憂患不及其身,而文詞足以名后世,可以老死無憾矣!君仕雖不逮樂天,而始終類焉,夫又將何求?蓋予未去陳而君亡,其后十有七年,元祐辛未,予以幸遇,與聞國政。祿浮于昔人,而令名不聞;老將至矣,而國恩未報,未敢言去,蓋嘗恐茲心之不從也。君之孫宣德郎公輔以君詩集來告,愿得予文,以冠其首。予素高君之行,嘉其止足,而懼不能蹈也,故具道疇昔之意以授之。凡君詩古律若干篇,分為二十卷。書李簡夫詩集后[宋]蘇軾孔子不取微生高①,孟子不取于陵仲子②,惡其不情也。陶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饑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延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李公簡夫以文學(xué)政事有聞于天圣以來,而謝事退居于嘉祐之末,熙寧之初。平生不眩于聲利不戚于窮約安于所遇而樂之終身者庶幾乎淵明之真也。熙寧三年,軾始過陳,欲求見公,而公病矣。后二十年,得其手錄詩七十篇于其孫公輔。讀之,太息曰:“君子哉若人,今亡矣夫!”元祐六年十二月初四日?!咀⑨尅竣倏鬃硬蝗∥⑸撸罕娙苏J(rèn)為微生高直爽、坦率,孔子認(rèn)為他不符合這種修養(yǎng)。②于陵仲子:陳仲子自稱于陵仲子。他窮不茍求,不食不義之食。7.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有遺我忘物之思

遺:饋贈B.予退而質(zhì)其里人

質(zhì):問詢C.君仕雖不逮樂天

逮:及,達(dá)到D.而謝事退居,于嘉祐之末,熙寧之初

謝:辭去(官職)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間而往從之

吾嘗終日而思矣B.館粥之不給

凌萬頃之茫然C.夫又將何求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此度D.君子哉若人,今亡矣夫

王曰:“若是其甚與?”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A.平生不眩/于聲利不戚/于窮約安于所遇/而樂之終身者/庶幾乎淵明之真也B.平生不眩于聲利/不戚于窮約/安于所遇而樂之終身者/庶幾乎淵明之真也C.平生不眩/于聲利不戚/于窮約安/于所遇而樂之/終身者庶幾乎/淵明之真也D.平生不眩于聲利/不戚于窮約/安于所遇而樂之/終身者庶幾乎/淵明之真也10.下列六句分編四組,都能表現(xiàn)蘇氏兄弟對李簡夫持褒揚態(tài)度的一組是()①居處被服,約而不陋,豐而不余②問其所與游,多慶歷名卿③浮沉里閭,不避勞辱④信乎,其似樂天也⑤予素高君之行,嘉其止足⑥古今賢之,貴其真也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11.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〢.熙寧初年,蘇轍跟從張安道教授陳地的士大夫,陳地的官吏忙于公務(wù),蘇轍雖然有幸脫身于公務(wù),而無所與游。B.李簡夫仰慕樂天為人,雖精通吏道,但在尚能理事時就棄官,簡夫詩作放達(dá)閑適。C.蘇轍認(rèn)為,白居易晚年歸隱,憂患不能加之于其身,詩文足以揚名后世,死而無憾。D.蘇軾將孔孟與陶淵明作對比,認(rèn)為陶淵明率真自然,而李簡夫有陶淵明的君子之風(fēng)。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予素高君之行,嘉其止足,而懼不能蹈也。譯文:(2)陶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譯文:13.結(jié)合兩則材料分析,蘇氏兄弟對李簡夫的評價有何異同?【答案】7.A8.A9.B10.B11.D12.(1)我一向/平素認(rèn)為李簡夫品行高尚,贊許他知止知足,而又擔(dān)心自己不能踐履他的道路/學(xué)習(xí)他,以他為榜樣。(2)陶淵明想要做官就去追求,而不認(rèn)為追求仕途就令人生厭;想要歸隱就歸隱,而不認(rèn)為歸隱就顯得清高。13.相同點:蘇轍與蘇軾贊美了李簡夫品行高尚,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甚至貧困而能隨遇而安。不同點:蘇軾認(rèn)為李簡夫像陶淵明一樣率真自然;蘇轍認(rèn)為李簡夫如白居易一樣,為官則為國效力,歸隱則身無憂患,作詩則名滿天下,這樣的人生無憾?!窘馕觥?.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遺”,忘。句意:有物我兩忘的情思。故選A。8.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均為”連詞,表修飾關(guān)系”;句意:間或與他來往交游。/我曾經(jīng)整天地思考。B.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定有后置的標(biāo)志;句意:不能供給稀粥。/越過那茫茫的江面。C.什么/為什么;句意:還有什么值得追求的呢?/何不利用盛時揚棄穢政,為何還不改變這些法度?D.如此、這樣/像;句意:君子就應(yīng)是這樣的人,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這樣的人了!/齊宣王說:“真的像(你說的)這么嚴(yán)重嗎?”故選A。9.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李公簡生平不沉迷于名聲利益,不悲傷于窮苦簡約,對于遇到的事物能夠安然處之并且終身以此為樂,幾乎具有陶淵明的率真。“于聲利”是“不?!钡臓钫Z,中間不應(yīng)斷開,應(yīng)在“利”后面斷開,排除AC;“終身”是“樂之”的狀語,而“者”表示停頓,所以應(yīng)在“者”后面斷開,排除D。故選B。10.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人物進(jìn)行評價探究的能力。③李簡夫之子的行為;⑥蘇軾贊陶淵明之語。故選B。1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蘇軾將孔孟與陶淵明作對比”“李簡夫有陶淵明的君子之風(fēng)”錯誤。蘇軾未將陶淵明與孔孟比較,贊李簡夫有陶淵明之“真”。故選D。1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素”,一向,平素;“高”,認(rèn)為……高尚;“嘉”,贊許;“蹈”,踐履。(2)“以……為”,把……作為;“嫌”,嫌棄,厭棄;“去”,歸隱。1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相同點:由原文“君少好學(xué),詳于吏道,蓋嘗使諸部矣。未老而得疾,不至于廢而棄其官。其家蕭然,饘粥之不給,而君居之泰然”可知,蘇轍贊美了李簡夫品行高尚,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甚至貧困而能隨遇而安。由原文“平生不眩于聲利,不戚于窮約,安于所遇而樂之終身者,庶幾乎淵明之真也”可知,蘇軾認(rèn)為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甚至貧困而能隨遇而安。不同點:由原文“如樂天,入為從官,以諫爭顯,出為牧守,以循良稱,歸老泉石,憂患不及其身,而文詞足以名后世,可以老死無憾矣”可知,蘇轍認(rèn)為李簡夫如白居易一樣,為官則為國效力,歸隱則身無憂患,作詩則名滿天下,這樣的人生無憾。由原文“庶幾乎淵明之真也”可知,蘇軾認(rèn)為李簡夫像陶淵明一樣率真自然?!緟⒖甲g文】李簡夫少卿詩集引[宋]蘇轍熙寧初年,我跟隨張安道教授陳地的讀書人和官吏。那時候,朝廷指定府縣完成徭役、農(nóng)田水利的任務(wù),陳地雖然沒有多少任務(wù),但官吏奔走忙碌,為不能完成為憂。只有我憑借詩詞文章諷諫議論在其中無所事事領(lǐng)取俸祿,雖然慶幸能從公文中脫身,但沒有可以與之交往的朋友,所以也沒有什么快樂。當(dāng)時太常少鄉(xiāng)李簡夫婦告老還鄉(xiāng),在當(dāng)?shù)鼐幼∫呀?jīng)十五年了,間或與他來往交游。他的生活起居簡約而不粗陋,豐盛而不多余。聽他的言語,從來不涉及世俗之事;(我)慢慢吟誦他所寫的詩,(他的詩)曠達(dá)閑適,常常不拘束于法度,有物我兩忘的情思。問他和誰交往,大多是慶歷年間的名士,晏殊非常了解他。探求他生平志向,他說:“白樂天,我將他當(dāng)作自己的老師。我仰慕他的為人,所以學(xué)習(xí)他的詩歌,擔(dān)心不能比得上他罷了。”我回來后詢問他的同鄉(xiāng)人,同鄉(xiāng)說:“他少年好學(xué),精通為吏的方法,所以曾經(jīng)出使到朝廷各部。還沒有年老卻患疾病,沒有到不能理事的地步卻辭去官職。他的家四壁空空,稀粥都不能供給,但是他身處其間安然自得。他的兒子李君武,辭去官職謀求財富以贍養(yǎng)父母,在鄉(xiāng)里勞碌,不辭辛苦,沒過多久家里就因為豐衣足食而廣為人知了?!标惖氐陌傩障矏鄯N花,和洛陽一樣。每年的春夏季節(jié),游覽的人整月接連不斷。他帶著酒壺和朋友,沒有一天不在花間,嘴里從來不談及家事。晚年,他的詩作更加高妙,神似白樂天。我當(dāng)時正因為宦游在外而感到勞累,認(rèn)為讀書人即使沒有通達(dá)的際遇,就像白樂天一樣,入仕就作了君王的近臣,憑借直言諷諫名聲顯赫,被貶為州郡的長官,憑借奉公守法而聞名,老年歸隱山水間,憂患不能夠加諸其身,文章詩歌足以揚名后世,可以老死而沒有遺憾了。李簡的仕途雖然比不上白樂天,但開始和結(jié)局都和白樂天相似,還有什么值得追求的呢?而我還沒有離開陳地他就亡故了。之后過了十七年,元祐六年,我憑借幸運的際遇而參與國政,俸祿比以前多,但聲名卻不被人知曉??斓侥糊g了,國家的恩德還沒有報答,不敢說要掛冠到歸田。大概是曾經(jīng)擔(dān)心力不從心吧。李簡的孫子宣德郎李公輔拿著他的詩集來央告我,希望得到我的文章放在詩集的前面。我向來仰慕李簡夫的品行,贊賞他的知止知足,卻怕(自己)不能踐行,所以全部道出往昔的心意來授予他人(知曉)。李簡一共有古詩若干篇,分為二十卷。書李簡夫詩集后[宋]蘇軾眾人認(rèn)為微生高直爽、坦率,孔子認(rèn)為他不符合這種修養(yǎng)。孟子不認(rèn)同于陵仲子窮不茍求,不食不義之食,厭惡他們不情愿。陶淵明想要做官就去追求,而不認(rèn)為追求仕途就令人生厭;想要歸隱就歸隱,而不認(rèn)為歸隱就顯得清高。陶淵明饑餓的時候就敲開別人家的家門乞求食物,能夠充饑的時候就拿出雞和小米邀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