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課教案模板_第1頁
八年級物理課教案模板_第2頁
八年級物理課教案模板_第3頁
八年級物理課教案模板_第4頁
八年級物理課教案模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年級物理課教案模板任時光飛逝,我們辛勤工作,驀回首,一學期的教學又告結束?;仡櫼粚W期的物理教學工作,我們感嘆良多,點滴作法涌上心頭,存在的問題還需努力解決。謹記于下,權作經(jīng)驗教訓的總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級物理課教案內容,感謝大家閱讀,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物理課教案1

(一)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冊

(二)[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了解電壓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以及電壓的國際單位是伏特。

(三)[教學重點]

電壓的作用。

(四)[教學方法]

用對比法講解電壓。

(五)[教具]

支架,底部用乳膠管相連的玻璃瓶a、b,伏打電池,小電珠,開關,導線。

(六)[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電燈為什么會亮電動機為什么會轉動

因為有電流通過。

電流是怎樣形成的呢

自由電荷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怎樣才能使自由電荷在電路中作持續(xù)不斷地定向移動呢

必須有電壓。

(二)新課教學

1.為了使學生易于理解電壓,先了解水壓的作用。

取兩個底部用乳膠管相連的玻璃瓶a、b,內裝一定量的水,用支架固定,使a瓶中水位比b瓶水位高得多。同時教師在黑板上畫圖,并啟發(fā)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并在原圖上根據(jù)需要逐步添畫,最后完成的圖如圖1所示。

這套裝置的名稱是什么

連通器。

若把閥門k打開會有什么現(xiàn)象

水由a流向b。

是什么原因使水由a流向b

因為兩瓶水位不同,hachbd,有高度差。(1)任取一液片e受到的壓強papb,在壓強差pa-pb的作用下,小液片e向d移動,所以整個裝置中形成由a向b的水流。若在f處裝一架小水輪機,則水流對水輪機做功使它轉動。但水流無法持久工作下去。當a、b兩液面高度相同時,水流停止,水輪機也停止轉動。這是因為壓強差消失,水位差不存在了。

為了保持它的壓強差(即水位差的存在)怎么辦

可以在a、b間裝置一架小水泵p,不斷地把b中的水抽向a中,保持a、b間的水位差。這樣小水輪機f就可連續(xù)轉動。它們之間的水壓形成持續(xù)不斷的水流。

由式可見:水壓使水產(chǎn)生定向移動,形成水流,而流動的水可以做功。

2.電壓形成了電流

演示:取一個伏打電池,把它的兩個極板分別與小燈泡相連,當開關閉合,小電珠發(fā)光。表明有電流通過。

演示后,教師邊講、邊畫。最后板書。

伏打電池的正極a板(銅板)聚集有大量的正電荷,它是高電位。負極b板(鋅板)聚有大量負電荷,它是低電位,a、b兩板間存在有電位差,即電壓。這個電壓使得正電荷由正極向負極移動,負電荷由負極向正極移動(金屬導體則屬于后一種情況)。這樣電路中的自由電荷由b向a作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小燈泡發(fā)光(電流做了功)。如果負極鋅板上的多余的自由電子全部移到了正極銅板上和正電荷中和完畢,電路中就不再有電流了,小燈泡也停止發(fā)光。但是電池中的化學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使正極、負極各自始終保持有大量的正電荷及負電荷,使電路兩端始終有一定的電壓,電路中就有了持續(xù)電流存在。所以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它們之間的關系是:電源保持(提供)了電壓,電壓形成了電流。

由此可知,電壓是使自由電荷作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則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3.電壓的單位

不同的水泵可以使水管兩端產(chǎn)生不同的水壓,不同的電源在電路兩端產(chǎn)生的電壓也不相同。

電壓用u表示

電壓的單位是伏特,用v表示,簡稱伏。另有比伏特大或小的單位,它們的關系是:

1千伏(kv)=1000伏(v)1伏(v)=1000毫伏(mv)

1毫伏(mv)=1000微伏(μv)需熟記的有幾種電壓:

1節(jié)干電池電壓為1.5v,一個蓄電池電壓為2v,照明電路電壓為220v,對人體安全的電壓不超過36v。

其他見教科書第75頁圖6-4。

(三)鞏固新課

提問:電壓的作用是什么單位是什么

(四)布置作業(yè)

1.復習課文,填寫教科書第75頁練習。

2.觀察了解你家中各種用電器的電壓(但要注意安全)。

(七)[板書設計]

由此可知:水壓使水產(chǎn)生定向移動形成水流。

由此可知:電壓使電路中自由電荷作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電壓的符號u

電壓的國際單位:伏特(v)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

1毫伏(mv)=1000微伏(μv)

八年級物理課教案2

一、教材分析

1.庫侖定律既是電荷間相互作用的基本規(guī)律,又是學習電場強度的基礎,不僅要求學生定性知道,而且還要求定量了解和應用。

2.本節(jié)摩擦起電、兩種電荷的相互作用、電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觸,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在復習初中知識的基礎上,應著重從原子結構的角度講解物體帶電的本質。

3.通過對使物體帶電的方法接觸起電、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的分析,讓學生體會到使物體帶電的實質是電子發(fā)生轉移,從而打破了物體的電中性,失去電子的物體帶上了正電荷,得到電子的物體帶上了負電荷。過渡到電荷守恒定律,水到渠成,對高中學生而言很容易接受,進一步鞏固守恒思想。

4.在分析思考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電荷守恒定律以及元電荷的概念。同時教學中滲透“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思想。

5.展示庫侖定律的內容和庫侖發(fā)現(xiàn)這一定律的過程,并強調該定律的條件和遠大意義。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已經(jīng)學習了電學的基本知識,為過渡到本節(jié)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推理演算能力。能在老師指導下通過觀察、思考,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有必要把初中學過的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電荷量的概念、摩擦起電的知識復習一下。

三、教學方法分析及建議

1.在學生初中學習的基礎上,可以通過演示實驗或者媒體播放復習并鞏固電荷的有關知識;先運用教材上給出的簡單易行的實驗,讓學生觀察摩擦后的塑料片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猜想作用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然后通過實驗定性驗證猜想是否正確,并在這個基礎上介紹庫侖定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

2.講解點電荷時,可以對照質點的概念進行講解,要講清點電荷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3.物理發(fā)展的重要概念及重大規(guī)律的建立都是經(jīng)科學家艱辛的探索而完成的,都是對原有思維方式突破的結果,體現(xiàn)出了科學家的創(chuàng)造性。如何充分利用這寶貴的素材,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對學生“誘思”、“導思”,在本節(jié)課中,對庫侖定律得出過程進行了嘗試。

4.利用“思考與討論”的問題,比較庫侖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的異同。

5.要做好演示實驗,使學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靜電感應現(xiàn)象。在此基礎上,使學生知道,感應起電不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而是使物體中的正負電荷分開,使電荷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進一步說明電荷守恒定律。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人類對電現(xiàn)象的認識過程,體會人類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2.了解元電荷的大小,了解電荷守恒定律,知道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的實質不是創(chuàng)造電荷,而是電荷的轉移。

3.理解庫侖定律的含義和表達式,知道靜電常量。了解庫侖定律的適用條件,學習用庫侖定律解決簡單的問題。

4.滲透理想化思想,培養(yǎng)由實際問題進行簡化抽象思維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教師通過實驗法、問題教學法啟發(fā)學生理解抽象的電荷知識。

2.通過認識科學家在了解自然的過程中常用的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善用類比方法、理想化方法、實驗方法等物理學習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閱讀材料,展示物理學發(fā)展中充滿睿智和靈氣的科學思維,弘揚前輩物理學家探尋真理的堅強意志和科學精神。

2.通過對比天電和地電、以及定性和定量、神學和科學對電現(xiàn)象的認識,使學生了解人類對電荷的認識過程,培養(yǎng)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3.通過對庫侖定律探究過程的討論,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熱情。

五、本節(jié)要點

1.什么是靜電現(xiàn)象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是什么什么叫電荷量

2.什么是感應起電現(xiàn)象什么叫中和現(xiàn)象

3.電荷守恒定律的內容是什么什么叫元電荷

4.庫侖定律的內容是什么適用條件是什么

六、教學重難點分析

(一)重點

1.對庫侖定律的理解。

(二)難點

1.對電荷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

2.對庫侖定律發(fā)現(xiàn)過程的探討。

(三)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1.講清庫侖定律及適用條件,說明庫侖力符合力的特征,遵守牛頓第三定律。

2.為定性演示庫侖定律,應使帶電小球表面光滑,防止尖端放電,支架應選絕緣性能好的,空氣要干燥。

3.說清K的單位由公式中各量單位確定,其數(shù)值則由實驗確定。

七、教學流程設計

(一)新課引入

(多媒體展示電磁學的發(fā)展史)

古代人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有關靜電現(xiàn)象,主要是梳頭或者是羊毛、絲、棉類的衣物摩擦有閃光及聲音;古希臘人發(fā)現(xiàn)琥珀可以吸引輕小物體。

英國的吉爾伯特(1544—1603)是最早系統(tǒng)地研究電磁現(xiàn)象的科學家。他發(fā)現(xiàn)琥珀和磁鐵都能夠吸引物體,不過性質不同,經(jīng)過研究,他發(fā)現(xiàn)許多其他物體經(jīng)過摩擦后也都能夠吸引其他小物體。引入(electric)(琥珀體)還發(fā)明了可供實驗用的驗電器。

德國的奧托·格里克(1602—1686),馬德堡市市長,1654年曾用自己發(fā)明的抽氣機做了馬德堡半球實驗;1660年發(fā)明了第一臺可產(chǎn)生大量電荷的摩擦起電機。有了這樣的機器,因而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電火花實驗;還有讓人身體帶電的實驗;這使得18世紀40年代的德國整個社會都對電現(xiàn)象感興趣,許多人購買了摩擦起電機做實驗作為娛樂,同時也大大普及了電學知識。電學知識在整個歐洲各國都普及起來。

法國電學家諾萊特在巴黎圣母院前進行,他請700個修道士手拉手地排起來,讓排頭的手拿萊頓瓶放電時,發(fā)現(xiàn)700個修道士同時跳了起來,顯示了電的強大威力。

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證明了雷電是一種放電現(xiàn)象,在此基礎上,發(fā)明了避雷針。

(二)進行新課

1.接引雷電下九天──富蘭克林發(fā)明避雷針的故事

1752年7月的一天,在北美洲的費城,一位名叫富蘭克林的科學家,做了一個轟動世界的實驗:這天下午,天色陰暗,烏云滾滾。天空中不時閃爍著青白色的電光,傳來一陣陣沉悶的雷聲,眼看一場可怕的大雷雨就要來臨了。

“這是最合適的天氣!”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帶著風箏和萊頓瓶(一種可充放電的容器),奔向郊外田野里的一間草棚。

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風箏:它是用絲綢做成的,在它的頂端綁了一根尖細的金屬絲,作為吸引閃電的“接收器”;金屬絲連著放風箏用的細繩,這樣細繩被雨水打濕后,也就成了導線;細繩的另一端系上綢帶,作為絕緣體(要干燥),避免實驗者觸電;在綢帶和繩子之間,掛有一把鑰匙,作為電極。

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連忙乘著風勢,將風箏放上了天。風箏,像一只矯健的鳥兒,漸漸地飛到云海中。

父子倆躲在草棚的屋檐下,手中緊握著沒有被雨水淋濕的綢帶,目不轉睛地觀察著風箏的動靜。

突然,天空中掠過一道耀眼的閃電。富蘭克林發(fā)現(xiàn),風箏引繩上的纖維絲一下子豎立起來。這說明,雷電已經(jīng)通過風箏和引繩傳導下來了。富蘭克林高興極了,他禁不住伸出左手,觸碰一下引繩上的鑰匙?!斑辍钡囊宦暎粋€小小的藍火花跳了出來。

“這果然是電!”富蘭克林興奮地叫了起來。

“把萊頓瓶拿過來?!备惶m克林對威廉喊道。他連忙把引繩上的鑰匙和萊頓瓶連接起來。萊頓瓶上電火花閃爍。這說明萊頓瓶充了。

事后,富蘭克林用萊頓瓶收集的雷電,做了一系列的實驗,進一步證實了雷電與普通電完全相同。

富蘭克林的這一風箏實驗,徹底地擊碎了閃電是“上帝之火”、“煤氣爆炸”等流行的說法,使人們真正認識到雷電的本質。因此,人們說:“富蘭克林把上帝與閃電分了家?!?/p>

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絕不是一時沖動所做的。早在數(shù)年前,他就致力于電的研究,并在當時人們不知“電為何物”的時代,指出了電的性質。

在一次研究的意外事件中,他得到啟迪。有一次,他把幾只萊頓瓶連在一起,以加大電容量。不料,實驗的時候,守在一旁的妻子麗德不小心碰了一下萊頓瓶,只聽得“轟”的一聲,一團電火花閃過,麗德被擊中倒地,面色慘白。她因此休息了一個星期身體才得到康復。

“萊頓瓶發(fā)出的轟鳴聲,放出的電火花,不是和雷電一樣嗎”富蘭克林大膽地提出這個設想。經(jīng)過反復思考,他推測雷電就是普通的電,并找出它們兩者間的12條相同之處:都發(fā)亮光;光的顏色相同;閃電和電火花的路線都是曲折的;運動都極其迅速;都能被金屬傳導;都能發(fā)出爆炸聲或噪聲;都能在水或冰塊中存在;通過物體時都能使之破裂;都能殺死動物;都能熔化金屬;都能使易燃物燃燒;都放出硫磺氣味。

1747年,富蘭克林把他的這些想法,寫成論文《論雷電與電氣的一致性》。他將論文寄給他的朋友、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科林遜。可當科林遜將論文送交皇家學會討論時,得到的是一陣嘲笑。許多科學家認為富蘭克林的觀點荒唐無比,“把科學當作兒童的幻想”。

對于人士的嘲笑、奚落,富蘭克林不予理睬,終于在做好各種準備的情況下,冒著生命危險,做了風箏實驗。

富蘭克林從風箏實驗中,不但了解了雷電的性質,而且證實:雷電是可以從天空“走”下來的。“高大建筑物常常遭到雷擊,能不能給雷電搭一個梯子,讓它乖乖地‘走’下來呢”富蘭克林想。

正當富蘭克林思考這一問題的時候,不幸從俄國彼得堡傳來消息:1753年7月26日,科學家利赫曼為了驗證富蘭克林的實驗,在操作時,不幸被一道電火花擊中身亡。這更堅定了富蘭克林研制避免雷擊裝置的決心。

他先在自己家做實驗:在屋頂高聳的煙囪上,安裝一根3米長的尖頂細鐵棒;在細鐵棒的下端綁上金屬線;沿著樓梯,把金屬線引到底樓的一個水泵上(水泵與大地有接觸);將經(jīng)過房間的那段金屬線分成兩段,且將兩股線相隔一段距離,各掛一個小鈴。這樣,如果雷電從細鐵棒進入,經(jīng)過金屬線進入大地,那么,兩股線受力,小鈴就會晃蕩,發(fā)出響聲。

一天,電閃雷鳴,暴風雨就要來了。在雷聲、雨聲的“伴奏”下,守候在房間小鈴旁的富蘭克林,聽到了小鈴發(fā)出的清脆、悅耳的聲音。他高興地笑了。

富蘭克林把那根細鐵棒稱為“避雷針”。

避雷針的問世,引起了教會的反對。他們認為:“裝在屋頂?shù)募鈼U指向天空是對上帝的不敬?!薄案缮嫔系鄣氖?,對上帝指手劃腳,是要受上帝懲罰的?!?/p>

然而,有一次在一場雷雨之后,神圣的教堂著火了,而裝有避雷針的房屋卻平安無事。于是,避雷針的作用被人們認識,避雷針也很快地傳開了。至1784年,全歐洲的高樓頂上都用上了避雷針。

八年級物理課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曲線運動;

2、知道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是怎樣確定的;

3、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教學重點:

1、什么是曲線運動

2、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方向的確定

3、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教學難點:

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前邊幾章我們研究了直線運動,下邊同學們思考兩個問題:

1、什么是直線運動

2、物體做直線運動的條件是什么

在實際生活中,普遍發(fā)生的是曲線運動,那么什么是曲線運動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問題。

二、新課教學

1、曲線運動

(1)幾種物體所做的運動

a:導彈所做的運動;汽車轉彎時所做的運動;人造衛(wèi)星繞地球的運動;

b:歸納總結得到:物體的運動軌跡是曲線。

(2)提問:上述運動和曲線運動除了軌跡不同外,還有什么區(qū)別呢

(3)對比小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和彎道上行駛的情況。

學生總結得到:曲線運動中速度方向是時刻改變的。

過渡:怎樣確定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在任意時刻的速度方向呢

2: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1)情景:

a:在砂輪上磨刀具時,刀具與砂輪接觸處有火星沿砂輪的切線方向飛出;

b:撐開的帶著水的傘繞傘柄旋轉,傘面上的水滴沿傘邊各點所劃圓周的切線方向飛出。

(2)分析總結得到:質點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線的這一點的切線方向。

(3)推理:

a:只要速度的大小、方向的一個或兩個同時變化,就表示速度矢量發(fā)生了變化。

b:由于做曲線運動的物體,速度方向時刻改變,所以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

過渡:那么物體在什么條件下才做曲線運動呢

3: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1)一個在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的鋼珠,如果從旁給它施加一個側向力,它的運動方向就會改變,不斷給鋼珠施加側向力,或者在鋼珠運動的路線旁放一塊磁鐵,鋼珠就偏離原來的方向而做曲線運動。

(2)觀察完模擬實驗后,學生做實驗。

(3)分析歸納得到:當物體所受的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4)學生舉例說明:物體為什么做曲線運動。

(5)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當合力的方向與物體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時,產(chǎn)生的加速度也在這條直線上,物體就做直線運動。

如果合力的方向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時,產(chǎn)生的加速度就和速度成一夾角,這時,合力就不但可以改變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改變速度的方向,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三、鞏固訓練:

四、小結

1、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叫曲線運動。

2、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是時刻改變的,質點在某一點的瞬時速度的方向在曲線的這一點的切線上。

3、當合外力F的方向與它的速度方向有一夾角a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五、作業(yè):創(chuàng)新設計曲線運動課后練習

八年級物理課教案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初步認識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初步了解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媒體展示以及學生的動手實驗,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尊重事實和敢于猜想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討論、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愿望,讓學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學習物理的方法。

難點:注重學生實驗的可操作性、可觀賞性,達到預期效果。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試管、水、燒杯、水槽、慣性演示器、酒精燈、燒瓶、錄音機、小人、揚聲器、放大鏡、紙板、鐵架臺、集氣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大家好。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學習一門新的課程──物理,讓我們一起來看──(多媒體展示引言部分。)

師補充:物理學是個知識的海洋,它需要我們去探索,讓我們揚起理想的風帆,乘上《探索物理》這葉小舟,開始我們既充滿樂趣又不乏艱辛的科學之旅吧!

看完這一段,同學們一定有許多的想法,對于物理這門學科,同學們一定也有許許多多的問題。首先我們來聽聽同學們的意見。

同學們討論發(fā)言。

同學們的想法非常好,問題也提的非常好,在以下的旅途中,我們將一起找到答案。(多媒體展示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二、讓我們一起進入科學之旅第一站,先請同學們觀看幾個有趣的實驗:

實驗一:紙人跳舞

打開錄音機,紙人隨著音樂起舞,關上錄音機,小人停止跳舞。

學生提出問題

師:通過下一節(jié)課的探究活動,同學們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實驗二:教師演示

(1)燒瓶在火焰上加熱一段時間會看到,水沸騰。

(2)燒瓶從火焰上移開,水停止沸騰。

(3)迅速塞上瓶塞,把燒瓶倒置并向瓶底澆冷水,停止沸騰的水會再次沸騰。

學生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非常好,說明大家不僅對實驗進行了仔細的觀察,而且進行了認真的思考,本著這樣的態(tài)度,同學們一定能夠學會、學好物理這門課。大家提出的問題,在以后的學習中將會通過你們自己的努力找到它的答案。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幾個有趣的實驗:

A、漏斗吹乒乓球;B、放大鏡看物體;C、紙板托水;D、小試管爬山;E、吹紙。

實驗前讓學生先猜測結果,實驗結束后,看結果和同學們的猜想是否一致。提醒同學們不僅要善于思考,還要勤于動手。

多媒體補充實驗(紙盒燒水、多彩的太陽光、會變大的魚、連電路)

師:以上這些實驗有趣嗎物理就是研究這些力、熱、聲、光、力等形形色色的有趣的現(xiàn)象的,這些現(xiàn)象不僅有趣,而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學道理,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將逐漸弄清楚其中的奧秘。

三、物理不僅有趣,也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我們一起來進入科學之旅第二站──物理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

生:正是有了電的發(fā)明,才使我們的周圍充滿了光明,才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如此豐富……

生:正是有了聲、光的發(fā)現(xiàn),才使我們的眼中看到了色彩斑斕,五彩繽紛……

生:有了物理知識的大量應用,才能使生產(chǎn)飛快發(fā)展,生活質量迅速提高……

師:物理的世界是如此的有趣,物理的用途是如此的廣闊,同學們一定都想學好物理,怎樣學習物理呢讓我們一起進入科學之旅第三站。(多媒體展示學習方法)

(一)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師:我想問大家?guī)讉€問題,看看我們的同學是不是個有心人。

問題:1.十字路口的紅綠燈是豎排的還是橫排的哪一種顏色的燈在上面(左邊),哪一種顏色的燈在下面(右面)

2.山地自行車后軸有很多的齒輪,上坡時要想省力應該用大齒輪還是用小齒輪

3.冰棍從冰箱里拿出來時你觀察到什么(冒白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