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文言文檢測_第1頁
九年級文言文檢測_第2頁
九年級文言文檢測_第3頁
九年級文言文檢測_第4頁
九年級文言文檢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九年級文言文檢測..第一頁,共25頁。陳涉世家(司馬遷)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1)陳勝吳廣皆次當行()(2)會天大雨()(3)楚人憐之()(4)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2、翻譯下列句子:(1)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2)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3、導致陳勝、吳廣農(nóng)民起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4、陳勝認為起義將得到廣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陳勝確定的起義方針是什么?第二頁,共25頁。1、次:編次;當在征發(fā)之列。會:適逢,恰巧遇到。憐:愛戴。間:私自,偷著。2、(1)現(xiàn)在逃走也是死,發(fā)動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好嗎?(2)現(xiàn)在如果把我們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導,應當(有)很多響應的人。

3、最直接的原因是: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4、①秦二世殺公子扶蘇,引起人民不滿;

②楚人懷念項燕,有強烈的復國愿望。方針:詐自稱公子扶蘇;威眾之策是:①

置書魚腹

②篝火狐鳴。第三頁,共25頁。唐雎不辱使命(《戰(zhàn)國策》劉向)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1)秦王怫然怒()(2)休祲降于天()(3)秦王色撓()(4)長跪而謝之曰()2、翻譯下列句子: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2)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唐雎列舉專諸刺王僚等歷史有什么用意?

4、文末說秦王“色撓”,“長跪而謝”,秦王真的屈服了嗎?為什么?

第四頁,共25頁。1、怫然:盛怒的樣子。休祲:吉兇的征兆。撓:屈服。謝:道歉。2、(1)老百姓發(fā)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2)韓國、魏國滅亡,可是安陵國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3、兩方面:一是對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厲害程度加以渲染說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訓,不要輕舉妄動,自尋死路。4、這是秦王的權宜之計,表現(xiàn)出他的奸詐狡猾,他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第五頁,共25頁。隆中對(陳壽)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1)挾天子以令諸侯()(2)利盡南海()(3)此殆天所以資將軍()(4)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2、翻譯下列句子:(1)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2)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3、在諸葛亮眼里,劉備是一個怎樣的人?從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說明。

4、諸葛亮在隆中對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請根據(jù)文段內容簡要概括。第六頁,共25頁。1、挾:挾持,控制。利:物資。資:資助,給予。存恤:愛撫、愛惜。2、(1)但是曹操終于能戰(zhàn)勝袁紹,以弱勝強,不只是天時好,而且也是人謀劃得好啊。(2)百姓誰敢不用簞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漿來迎接將軍呢?3、“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4、對曹操“不可與爭鋒”;對孫權“可以為援而不可圖”;勸劉備先取荊、益二州,等待機會,然后進取中原。第七頁,共25頁。出師表(諸葛亮)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1)蓋追先帝之殊遇()(2)以光先帝遺德()

(3)陟罰臧否()(4)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2、翻譯下列句子:(1)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3、本文中諸葛亮主要向劉備提出了哪三條建議?你能從中悟出什么人生啟迪?(談一點即可)第八頁,共25頁。1、殊遇:優(yōu)待,厚遇。光:發(fā)揚光大。臧否:善惡。刑:罰。2、(1)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旺發(fā)達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后漢傾覆衰敗的原因。(2)不應當隨便看輕自己,說一些不恰當?shù)脑?,以致堵塞人們向您竭誠進諫的道路。

3、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人生啟迪如:要多方面聽取別人的意見;要公平公正;要謹慎交友。第九頁,共25頁。公輸(墨子)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1)吾義固不殺人()(2)不可謂知類()(3)然胡不已乎()(4)胡不見我于王()2、翻譯下列句子:(1)夫子何命焉為?

(2)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

3、墨子是從哪幾個方面展開推論,使公輸盤折服的?(請從文中摘錄出有關的字詞回答)

4、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點?請寫出兩點。第十頁,共25頁。1、義:善良堅持道義。知類:明白事理。已:停止。見:引見。2、(1)先生有什么指教呢?(2)殺自己所缺少的(百姓)卻爭奪自己多余的(土地),不能算是智慧。3、從“智、仁、忠、強、義”五方面,采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通過指出公輸盤“義不殺少而殺眾”的矛盾行為,從而說服了公輸盤。4、反對不義戰(zhàn)爭、不畏艱辛、堅守正義、能言善辯、機智等。第十一頁,共25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1)七里之郭()(2)池非不深也()(3)委而去之()(4)親戚畔之()2、翻譯下列句子:(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作者認為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最關鍵因素是什么?

4、本文體現(xiàn)了孟子的怎樣政治觀念?第十二頁,共25頁。1、郭:外城。池:護城河。委:放棄;離開。畔:通“叛”,背叛。2、(1)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2)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3、人和4、仁政或民貴君輕第十三頁,共25頁。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1)傅說舉于版筑之間()(2)空乏其身()(3)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4)入則無法家拂士()2、翻譯下列句子:(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3、孟子認為國家要長盛不衰,需要哪些條件?

4、結合自己實際,說說你對“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理解體會。第十四頁,共25頁。1、舉:被選拔??辗Γ菏顾盏截毨Вㄖ啵:猓和皺M”,梗塞,不順。拂:同“弼”,輔佐。2、(1)用(這種途徑)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來不斷增長他的才干。(2)這樣,人們才會明白,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fā)展,享受安樂使人委靡死亡。3、法家拂士,敵國外患4、圍繞“磨難對人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機意識,不要貪圖享樂?!钡日劶纯伞5谑屙?,共25頁。魚我所欲也(孟子)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1)故患有所不辟也()(2)蹴爾而與之()(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2、翻譯下列句子:(1)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3、用自己的話說說本文贊揚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試列舉一兩個舍生取義的歷史人物以及他們的名言或事跡

4、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jīng)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xiàn)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我們中小學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這是否與孟子思想矛盾呢?談談你的看法。第十六頁,共25頁。1、患:禍患,災難。蹴:用腳踢。得:通“德”,感激。鄉(xiāng):通“向”,從前。2、(1)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義不能夠同時得到,(只好)犧牲生命來保住正義。(2)(為了)優(yōu)厚的俸祿就不分辨是否合乎禮義而接受它,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益處呢?3、贊揚了“舍生取義”,批判了“見利忘義”。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冷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愿領取美國的救濟糧。4、示例: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當要珍愛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們不見義勇為,不伸張正義,只是我們在見義勇為時,要量力而行,要在與壞人斗勇的同時還要斗智,盡量避免對自己的損害,對生命的威協(xié)。第十七頁,共25頁?;葑酉嗔海ā肚f子》)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1)惠子相梁()(2)或謂惠子曰()(3)搜于國中三日三夜()(4)于是鴟得腐鼠()2、翻譯下列句子:(1)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2)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3、《惠子相梁》中,莊子用什么比喻自己?這說明莊子是個怎樣的人?第十八頁,共25頁。1、相:做宰相;或:有人。國:國都,京城。于是:在這時。2、(1)不是梧桐樹就不停下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就不吃,不是甘泉的水就不飲用。(2)現(xiàn)在你想要用你的梁國嚇唬我嗎?3、莊子自喻為“鵷鵮”,這說明莊子是個志向高潔、淡泊利祿、厭惡功名的人。第十九頁,共25頁。曹劌論戰(zhàn)(《左傳》)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1)又何間焉()(2)小惠未徧()(3)小信未孚()(4)望其旗靡()2、翻譯下列句子:(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劃線的句子可以看出曹劌是個什么樣的人?

4、魯國獲勝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么?結合實際談談。第二十頁,共25頁。1、間:參與。徧:通“遍”,遍及,普遍。孚:為人所信服。靡:倒下。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細察,也一定要依據(jù)實情來處理。(2)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就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后,勇氣就沒有了。3、位卑未敢忘憂國或關心國家命運,積極參與國事。4、如:取信于民,獲得人民的支持;善于分析敵情,把握戰(zhàn)機;善于聽取并采納群眾的意見。(言之成理即可)第二十一頁,共25頁。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1)鄒忌修八尺有余()(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王之蔽甚矣()(4)時時而間進()2、翻譯下列句子:(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2)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3、文中鄒忌從與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國的道理是什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