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教案_第1頁
《沁園春.長沙》教案_第2頁
《沁園春.長沙》教案_第3頁
《沁園春.長沙》教案_第4頁
《沁園春.長沙》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沁園春·長沙》教案

【教學目的】

1.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體會壯闊深沉的意境,培養(yǎng)詩詞鑒賞能力。

2.有感情地朗誦好全詞。

【重點與難點】詩詞欣賞與評價、吟誦。

【學法指導】

1.語言品讀法。通過朗讀、品讀、誦讀,體會詞中意象,把握詞作情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教師深情導入,學生齊讀投影中關于“青春”的語句)

?青春,是人類生命的激情澎湃的贊歌。做為十六七的青年,走在人生的路途中,應該珍愛生命,

編織斑斕的夢想,實現(xiàn)精神成長。青春孕育著所有的希望。來吧,讓我們向青春舉杯!

?向青春舉杯,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青春?

?禮贊謳歌青春的價值、美好。

?珍惜青春,在有限的青春中只爭朝夕,奮力拼搏。

?規(guī)劃青春,讓有限的青春在計劃中度過。

?奮斗青春,讓青春的每分每秒更有意義。

讀畢教師簡單介紹偉人的青春是怎樣度過的,介紹今天的學習內(nèi)容將帶領學生走進文本,賞析偉人、

名家是如何對待青春的。

?

二、背景介紹和回憶詞的有關知識:(課前準備,講解或提前讓學生準備與課文相關的常識)

(1)起源:在隋唐之際配合燕樂曲調(diào),并以“依調(diào)填詞”的方式創(chuàng)作出來的歌辭形式,是詩歌中的一種

特殊體裁,起源于隋唐之際,大盛于宋,延續(xù)于后代,一直于今天。

(2)詞牌:最初是特定的詞樂曲調(diào)的名稱,后來成為特定的詞體格式的標目,即:一首詞的詞牌限制這

首詞的形式(句數(shù),平仄,押韻等),緊連著詞牌的詞題就是這首詞的內(nèi)容,也就是說詞牌表明形式,詞

題表明內(nèi)容。如《沁園春長沙》、《沁園春雪》等。

(3)詞的分類:①字數(shù):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8~90個字;長調(diào):91個字以上。②片段:最短的小

令只有14字,最長的長調(diào)有200個以上。單調(diào):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較短;雙調(diào):兩段,

也叫片或闋或遍,上片下片,前闋后闋;三疊、四疊:即三段或四段,較少見,尤其四疊極少見。

那么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詞,標題是長沙,是以地點作為標題。這就要聯(lián)系毛澤東寫這首詞的背景,

大家看書上的背景簡介:本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

湖南、廣東等地農(nóng)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同志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nóng)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

已經(jīng)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國共合作創(chuàng)造了蓬勃發(fā)展的大好革命形勢。但是,革命應該

由哪個階級來領導,成為黨內(nèi)外斗爭的焦點。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

重游橘子洲,寫下了這首詞。(同學們了解了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就可以更好的理解詞的主旨,體會作者

的革命精神)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1、正音:沁園春(qìn)百舸(gě)崢嶸(zhēngróng)寥廓(liáokuò)揮斥方遒(qiú)浪遏飛舟(è)

2、學生誦讀全詞,圈點出塑造“我”的形象的關鍵動詞。明確:立、看、悵、問、攜、憶、記

3、設疑——提問1:毛澤東獨立橘子洲頭,看到了什么?明確:看到了眼前生機勃勃的景象,萬山紅遍,

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提問2:毛澤東獨立橘子洲頭,想到了什么?明確:想到了往昔歲月,想到了祖國的命運?!皢柹n茫大地,

誰主沉浮”正是詞人思索的問題。

提問3:概括全詞,上片、下片各側(cè)重寫了什么?明確:上片側(cè)重寫眼前之景,下片側(cè)重追憶往事。

四、教學過程與步驟(解決重、難點)

1、具體研讀開頭三句話“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1)朗讀

(2)調(diào)整句序,簡要說明大意與作用?!久鞔_】寒秋(時節(jié)),(我)獨立橘子洲頭,(望)湘江北去。

作用:點明時間、地點和特定的環(huán)境。

(3)展開想象,擴展語句,進行形象而有詩意的大膽描述。

【明確】在一個深秋的季節(jié),橘子洲頭,佇立著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輕革命家,他正深情地注視著滾滾北去

的湘江波濤,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頭翻騰得無盡遐想……

(4)提問5:詞中的“獨立”能否改為“站立”或“直立”?

【明確】不行?!蔼毩ⅰ奔缺砻饕粋€人卓然獨立,更顯示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

(5)提問5:柳詩“獨釣寒江”與毛詞“獨立寒秋”所表現(xiàn)的詩人的胸襟境界是否相同?

附:江雪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背景:此詩作于柳宗

元參加政治革新運動失敗,被貶永州時。)

【明確】柳詩表達的是詩人身處逆境決不向惡勢力妥協(xié)的“窮則獨善其身”的封建士大夫的心志;毛詞則

表達了詞人身處險境、坦蕩磊落、砥柱中流的革命偉人的氣度。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2、具體研習“看”字所領7句。

(1)朗讀。(2)這7句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來寫的?具有什么特點?【明確】山、林、江、河、舸、

鷹、魚——萬物,由點到面。特點是絢麗多彩、生機盎然。

(3)詞人是怎樣變換視角來描繪眼前這大好景色的?——湘江秋景圖

【明確】(學生自己先概括,教師然后板書)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遠眺——遠景——靜景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近觀——近景——動景萬類霜天

鷹擊長空——仰視——高景——動景競自由

魚翔淺底——俯視——低景——動景

(4)提問:古人非常講究練字,往往“吟安一個字,拈斷幾莖須”,上片中,錘煉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

【明確】萬——山之多,遍——紅之廣,層——林之密,盡——染之透,漫——水之盛,透——水之清,

爭——爭先恐后之熱鬧,擊——飛之矯健,翔——游之輕快,競——突出萬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明確】重點字詞:“萬”——寫出了群山重疊之態(tài)?!凹t”——這里運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革命、象征

烈火、象征光明?!氨椤薄獙懗隽思t之廣,紅得徹底?!叭尽薄獢M人手法。引《西廂記·長亭送別》“曉

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甭奖橐跋窕鹨粯拥臈髁?,讓人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勢蓬勃

發(fā)展?!奥弊謱懗隽私囊鐫M之狀,“碧透”寫出了湘江之水清澈見底的特征?!氨椤迸c“透”為互文(上下

文義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都是副詞,含有“極”的意思。

“爭”——的使用,給碧綠清澈的江面增加了昂揚奮進的氣氛,千帆競發(fā),爭先恐后的熱烈場面呈現(xiàn)在讀

者面前?!皳簟薄獪蚀_地展現(xiàn)了雄鷹展翅翱翔,迅猛有力的矯健身姿?!跋琛薄獙懗隽唆~兒在清澈見底,

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皽\底”并非真的水淺,而是清澈見底,顯得水

淺?!案偂弊钟辛Φ赝怀隽巳f物蓬勃的生命力。這幾句話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詩人從遠景、近景,天上、

水中為我們進行了有序的描寫,互有照應,相映成趣。

歷代的詩人、作家、一接觸“秋”字,總是要發(fā)一通悲秋的感嘆;在他們筆下,“悲”和“秋”永遠難以分

開。而前人以“秋”為題材的詩章詞作,則更借凄清、蕭殺、衰落的秋色狀景托怨情、興別恨,(“自古多情

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自古逢秋悲寂寥”“萬里悲秋常作客”“秋風秋雨愁煞人”等等)。毛澤東的

這首詞卻脫盡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通過看到的紅葉、綠水、藍天、白帆、雄鷹、游魚,

將寒秋寫的生機盎然,把秋寫得無比可愛,“不似春光,而又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以壯闊絢麗的

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yōu)槔硐攵鴬^斗的英雄氣慨和高尚情操,獨步詩壇。那么,毛澤東筆下的

秋為何如此絢麗多姿、充滿生機嗎?為何如此與眾不同呢?這與一個人的什么有關?

(生:與氣度、胸襟、心境、性格、身份有關。)(毛澤東最與眾不同的是什么?他是一介普通書生嗎?)

(生:不是。他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杰出的政治家。)(是的,他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再造乾坤

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哪些多愁善感的纖弱文人,

所以他的詩詞也不同凡響,境界開闊,氣勢磅礴,充滿豪情。)古人云:“詩的品評在意境的高下,而意

境的高下,又決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惫植坏米詈笤娙瞬皇琼槃荻鴨枴扒锕庹?,何日再游?”而是出

人意料地提出一個巨大而嚴肅的社會問題———“悵寥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

(5)通過想象,運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上面7句所描繪出來的景色或畫面。(大膽發(fā)言,不拘一格)

【明確】(借鑒例子):遠山層巒迭嶂,層層楓林被秋霜染得火紅;江水如碧玉般清澈見底,江面上千帆競

發(fā),往來船只你追我趕;雄鷹敏捷腳尖,奮力沖向萬里長空;魚兒輕快自如,在清澈明凈的水中游弋。

3、品讀上片后三句,思考詞人為什么“悵”?聯(lián)系時代背景,想一想“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含義

是什么?表達了此人怎樣的感情?

【明確】“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這三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找同學解釋一下“悵”、“寥廓”、

“問”、“誰主沉浮”三個字詞是什么意思?

答:設問?!皭潯保涸馐鞘б?,這里用來表達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緒。它是一個承上啟下的詞,其實,

“悵望”不是一般的望,而是心有所思,心有所想的望,是心有所念,心有所憂的望,也就是說“悵望”

這個詞包含著一個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這樣蓬勃、絢爛,而現(xiàn)實社會卻又是如此沉悶、黑暗,“獨

立寒秋”的詩人,仰天俯地,悵望廣闊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憂。禁不住向蒼茫大地發(fā)問:誰來主宰

你的盛衰榮枯?“寥廓”:指宇宙的遼闊無邊;“問”:道出了詩人的雄心壯志,表現(xiàn)了他的博大胸懷。“誰

主沉浮”:誰主宰國家的命運、掌握民族的前途。這三句的大意: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

激起萬端思緒!這大自然的盛衰榮枯,這廣闊無垠的大地,由誰來主宰,這國家、民族的命運究竟誰來掌

握?誰才是主宰國家民族興衰的真正主人呢?(1925年秋天,當時正是工農(nóng)運動風起云涌的時代。統(tǒng)一戰(zhàn)

線內(nèi)部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加緊了篡奪革命領導權的陰謀活動。在共產(chǎn)黨內(nèi),黨的總書記陳獨

秀錯誤估計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統(tǒng)率革命的資產(chǎn)階級,聯(lián)合革命的無產(chǎn)階級,實現(xiàn)資產(chǎn)階級的民主革

命”等主張,拱手將革命領導權讓給資產(chǎn)階級。在這種情況下,解決中國革命領導權問題就成了一個迫切

問題。)

(1)詞人面對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和廣闊的宇宙,面對著在自然和宇宙中競自由的萬物,他想到了作為這

些自然萬物的主宰者人類,想到了祖國的命運和革命的未來,于是思緒萬千,百感交集而生“悵”。

(2)詞人由大自然的盛衰榮枯引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然后類比聯(lián)想,“主沉浮”在這里是主宰國家

命運,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實際上詞人提出了一個革命領導權的重要問題。

(3)抒發(fā)了詞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和豪情壯志。

4、背誦詞的上片。

五、課堂小結(jié):

1、明確:詞的上片的詞眼是:“問蒼茫大地,誰主沉???”

2、明確:問題的提出方式是:由物及人,由大自然到國家、民族,由大自然的生機勃勃、絢麗多姿過渡

到民族的命脈及國家的前途。

3、明確:色彩美和雄壯美決定了詞作的昂揚基調(diào),發(fā)出的問題深遠重大,決定了詞作的博大意境。

5、小結(jié):前面作者主筆寫景,這里筆鋒一轉(zhuǎn),提出一個巨大而嚴肅的社會問題.。誰來主宰你的沉浮榮衰、

掌握民族的前途、主宰國家的前途。這一非同尋常的發(fā)問是詩人由自然景觀聯(lián)想到人類社會與政治風云

后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慨。自然界中的萬物尚且不畏寒冷而“競自由”,顯示自己的生命力,何況我們有思想有靈

魂的人們呢?表現(xiàn)了作者博大的胸懷、高遠的抱負和凌云之志,升華了思想、拓寬了意境。

板書湘江秋景圖

看遠眺萬山——紅遍靜景問動作之勁==>“爭”“擊”“翔”

層林——盡染誰色彩之濃==>“紅”“碧”

近觀漫江——碧透主數(shù)量之多==>“萬”“層”“百”

百舸——爭流沉競爭之烈==>紅綠爭輝,船只爭流,

仰視鷹——擊浮鷹魚爭樂

俯視魚——翔動景

六、作業(yè):“積累”“研習”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1、解讀《沁園春?長沙》下片,進一步把握全詞的巧妙結(jié)構(gòu)和主旨。

2、引導學生自學《采桑子重陽》

【教學過程】

一、檢查鞏固:1、指定學生背誦全詞。2、檢查重點詞語的掌握與運用。

二、提問:下片中哪幾個字標志詞人由上片的眼前景的描寫轉(zhuǎn)入往事的回憶?【明確】憶記

三、解決重難點

1、具體研習“憶往昔——糞土當年萬戶侯”。

(1)提問:“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歲月稠”在全文結(jié)構(gòu)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上片是舊地重游,下片自然是“游”字引起,由眼前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想到以前與“同學”

一起來游的情景,于是過渡到對往昔生活及“同學少年”的回憶中,過渡自然,銜接巧妙。

(2)“崢嶸歲月”指的是什么?簡析“稠”。

【明確】①“崢嶸歲月”是對往日不平凡的斗爭生活的形象概括。毛澤東在長沙生活、學習、從事革命

工作期間(1911—1925),國內(nèi)外發(fā)生了許多重大事件: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俄國十月革命、五

四運動、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等,都是影響世界形勢的巨大變革。這樣的歲月,如歷史群山中聳立的一座又一

座的崢嶸的高峰。②“稠”形象地說明了世界變化的風起云涌。

(3)如何表現(xiàn)“同學少年”這個意象的?

【明確】戰(zhàn)斗歲月:攜來百侶曾游,崢嶸歲月稠;年齡氣質(zhì):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精神狀態(tài):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戰(zhàn)斗行動: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4)表現(xiàn)了作者當時怎樣的情感?

【明確】詞人借對“同學少年”的回憶,流露出對往事的無限懷念,表現(xiàn)了他和革命戰(zhàn)友們以天下為己任,

蔑視反動派、改造舊世界的革命戰(zhàn)斗豪情。

2、引導學生研習“曾記否——浪遏飛舟?”

提問一:“中流擊水”之一情景蘊含詞人怎樣的感情?

【明確】“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采取象征手法,形象的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壯志以及在新時代的

大潮中,乘風破浪,鼓帆前進,立誓振興中華的氣概豪情。

提問二:最后三句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和藝術手法?有何作用?

【明確】設問。象征手法,巧妙地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形象地表達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壯志:在

新時代的浪潮中,乘風破浪,激流勇進,擔負起主宰國家命運前途的大任,表達了立誓振興中華的豪情壯

志,表現(xiàn)了革命家的英雄氣概,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上闋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下闋跟著是怎樣回答的呢?1、下闋重在抒情,那么我們來看作者到底抒

發(fā)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1.思考:“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薄鞍賯H”與上闋的哪個詞呼應?

與“獨立”呼應,“攜來百侶曾游”與上闋“獨立寒秋”形成對比。

這兩句寫道:作者想起曾和當年的同學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帶散步,游泳,暢論天下大事的情景,回

憶起那一段難忘的崢嶸歲月。"崢蝶歲月"概括了毛澤東和他的革命戰(zhàn)友們聚會、游覽所度過的不平凡而有

意義的歲月,以崢嶸形容歲月,新穎,形象,將無形的歲月比作一座座有形的崢嶸的山峰,給人以巍峨奇

異的崇高美。"攜"、"侶""同學"表明人物關系親密團結(jié)。"崢嶸"、"稠"表明時代特點,艱難時世反襯人物的

奮發(fā)有為。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這兩句在全詞中起到了一個什么作用呢?

一般分上下兩片的詞,其下片首句又稱過片,在詞中起承接過渡作用。詞的上下片寫法上也有分工,

常常上片寫景、下片抒情,因此填詞時非常注重過片。本詞上片寫獨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

然而然的想到以前同學攜手來游的情景,于是過渡到對往昔生活及“同學少年”中,在此過度非常的自然,

銜接也是非常的巧妙的。

2、“橘子洲”是青年毛澤東與同學戰(zhàn)友們常來游覽的舊地,風物景觀非常熟悉。舊地重游,很自然地回憶

起以前那些不尋常的歲月,喚起了詩人對年青時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動的思念和追憶,那么他所回憶的都

是些怎樣的人和事呢?

資料:1911年,18歲的毛澤東來到長沙,開始了他在此地長達13年之久的求學和革命斗爭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師范讀書,常和同學在橘子洲一帶游覽游泳;b.1918年4月,與何叔衡創(chuàng)立

了以改造中國和世界為奮斗目標的新民學會;五四時期,主編《湘江評論》,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論文,引

起了全國進步思想界的重視。c.1915年9月,詩人印發(fā)反袁稱帝的小冊子;1919年底組織和領導湖南驅(qū)

逐軍閥張敬堯的運動。這首詞用詩的語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3、那他是怎樣概括的呢?詩人在這里不僅抒發(fā)了強烈的情感,也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斗志昂揚的“崢嶸歲

月圖”,我們一起來看。

“恰”——正值,統(tǒng)領下面的七句話,我們朗讀一遍,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

命者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氣概。這里的“江山”代指什么?國家大事?!爸更c”就是評點、關心。"

糞土"形象不美,表現(xiàn)對軍閥官僚的蔑視恰到好處。這幾句的含義: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學們,意氣風發(fā),

才華橫溢,激情奔放,敢說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對祖國大好河山,指點評論,經(jīng)常在一起討論國

家大事,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軍閥統(tǒng)治者看得如糞土一般,這幾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

者“同學少年”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氣概。這幾句是以回憶往事來回答“誰主沉浮”。

那么,為什么這幾句能回答“誰主沉浮”呢?根據(jù)你的理解解釋一下。

引導:《雪》中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所謂“馬

上打天下”的皇帝,為什么詩人用一“惜”字將他們?nèi)糠穸??(“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引出“俱

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風流人物”指什么人?(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

那么,現(xiàn)在這首詩所列舉的包括詩人在內(nèi)的革命青年是什么人物?(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有才華,

有能力,能文能武,是真正的“風流人物”,這樣的人不主沉浮,誰主沉浮。這樣的人不沉浮,誰主沉???

天不降大任與斯人,更與何人?)

4、最后三句“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還記得嗎?當年我們一同到江心游泳,盡管風高浪急,

連船只行進都很困難,但我們這些人卻以同洶涌的急流拼搏為樂。"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描述的是一幅奮

勇前進,劈波斬浪的宏偉畫面,詩人和戰(zhàn)友當年在湘江游泳,大家昂揚激越,富有氣勢,激起的浪花擋住

了江面上行駛的大船。令人聯(lián)想到"中流砥柱"?!暗街辛鲹羲睂嶋H預示這些年輕人必是革命狂瀾的掀起者,

寫盡豪情壯志意味深長?!霸浄瘛保杭仁窃O問,又是回答。整首詩以設問結(jié)尾,實際上是對“誰主沉浮”

的巧妙回答。

下闋表現(xiàn)了詩人和戰(zhàn)友們?yōu)榱烁脑炫f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巧妙、形象、含蓄地給了

“誰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他們

意氣奔放,才華橫溢,心系國運,蔑視權貴。

四、總結(jié)全詞:通讀全詞

(1)提問:從全詞的主旨方面理解,上下片有什么關系?

【明確】上片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下片藝術地回答了“同學少年”主宰世界沉浮的答案。上下片

渾然一體,天衣無縫。

(2)這首詞怎樣把寫景、抒情完美的結(jié)合起來的?

【明確】①詞的上片雖然著重寫景,卻處處景中寓情。詞以“獨立”開篇,以江洲的背景,構(gòu)成以詞人為

主體的畫面,流露出詞人激蕩的思潮。生機盎然的“湘江秋景”中,“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不僅僅是四

周楓林如火的寫照,而且寄予著詞人火熱的革命情懷;“萬山紅遍”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正

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xiàn),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苞棑糸L空,魚翔淺底”

也不僅僅是鷹魚自由世界的展示,而且蘊含了詞人對自由解放的向往與追求。一個“悵”字更是詞人由自

然景觀聯(lián)想到人類社會與政治風云后發(fā)自心底的感慨。②詞的下片雖然著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處。

一“憶”直貫以下7句,描繪了早期革命者的群體英雄形象?!爸辛鲹羲硕麸w舟”展現(xiàn)了一幅奮勇進

擊、劈波斬浪的宏偉畫面,藝術地回答了上片的發(fā)問。

五、朗讀這首詞,注意停頓、節(jié)奏、語氣、重音。

【明確】“看”、“恰”后面稍作停頓,突出領字作用。“看”后7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

“恰”后7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學生朗讀后互評。多媒體展示名家朗誦音像資料)

六、探究閱讀:讀下面所選的毛澤東在不同歷史時期所做的三首詞,談談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①憶秦娥《婁山關》(一九三五年二月)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

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②水調(diào)歌頭《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

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

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璧,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③卜算子《詠梅》(一九六一年十二月)讀陸游詠梅詞,反其義而用之。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

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