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指標的解讀_第1頁
檢驗指標的解讀_第2頁
檢驗指標的解讀_第3頁
檢驗指標的解讀_第4頁
檢驗指標的解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檢驗指標的解讀.第一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1頁,共42頁。內(nèi)容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血鉀尿糖血糖血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谷丙轉(zhuǎn)氨酶和谷草轉(zhuǎn)氨酶總蛋白白蛋白白球比膽紅素甘油三酯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脂蛋白復(fù)習(xí)題一復(fù)習(xí)題二第二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2頁,共42頁。白細胞白細胞分類:白細胞計數(shù)正常范圍:成人:0.4-1G/L;新生兒:1-2G/L。白細胞生理性升高:劇烈運動、進食后、妊娠、新生兒等。白細胞病理性升高:急性細菌性感染、尿毒癥、白血病、組織損傷、急性出血等。白細胞病理性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功能亢進、放療化療等第三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3頁,共42頁。測定結(jié)果的計量單位

檢驗報告采用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1984年4月27日國務(wù)院頒發(fā)),常用的有mol/L,U/L和g/L等;還有前綴(毫m=10-3,微u=10-6,納n=10-9,皮p=10-12,飛f=10-15,千k=10∧3,兆M=10∧6,吉G=10∧9,太T=10∧12。第四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4頁,共42頁。紅細胞紅細胞計數(shù)正常范圍:男400-550;女350-500新生兒600-700(T/L

)。紅細胞生理性變化:新生兒,體力勞動者,登山運動員、高山地區(qū)居民紅細胞增多;妊娠中后期、6個月至2歲嬰幼兒、部分老年人紅細胞減少。紅細胞病理性增高:(1)相對增加,如脫水、血液濃縮;(2)絕對增加,如慢性肺心病、某些發(fā)紺型先天性心臟?。?3)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如造血系統(tǒng)增殖性疾病。第五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5頁,共42頁。紅細胞紅細胞病理性減少:(1)造血不良,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等。(2)紅細胞過度破壞,如紅細胞膜異常、血紅蛋白含量異常、免疫性溶血、病毒、細菌感染、藥物破壞等。(3)失血,如急性失血性貧血。第六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6頁,共42頁。紅細胞醫(yī)學(xué)決定性水平(1)6.8×T/L

高于此值之上考慮紅細胞增多癥。(2)3.5×

T/L

為診斷貧血的界限,應(yīng)尋找原因。(3)1.5×

T/L考慮輸血的決定性水平第七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7頁,共42頁。血紅蛋白血紅蛋白的作用:紅細胞內(nèi)含大量血紅蛋白(Hb),紅細胞的機能主要由血紅蛋白完成。血紅蛋白除作為血液緩沖物質(zhì)而發(fā)揮作用外,其主要功能在于攜帶氧氣(O2)和二氧化碳(CO2)。

血紅蛋白含量正常范圍:男:120-165g/L女:110-150g/L 血紅蛋白含量生理性增高:新生兒、高原居住者。血紅蛋白含量生理性降低:3個月起到15歲以前的兒童、妊娠的中后期、老年人等。第八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8頁,共42頁。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含量病理性增高:嚴重嘔吐,腹瀉,大量出汗等引起的血液濃縮者;慢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等組織缺氧患者;腎癌,肝細胞癌等癌癥患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患者等。血紅蛋白含量病理性減少:再障、白血病等骨髓造血功能障礙者;炎癥、惡性腫瘤、尿毒癥等慢性疾病患者;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等造血物質(zhì)缺乏或利用障礙造成的貧血;溶血性貧血等紅細胞破壞過多者;急性、慢性失血者。第九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9頁,共42頁。血小板血小板計數(shù)正常范圍:100-300G/L。血小板計數(shù)病理性增多: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脾摘除術(shù)后(一時性)、骨折、出血、手術(shù)后、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和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血小板計數(shù)病理性減少: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某些藥物中毒或過敏、應(yīng)用某些抗癌藥物后、再生障癌性貧血、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各種急性白血病、腫瘤骨髓轉(zhuǎn)移、脾臟功能亢進、巨幼細胞性貧血、傷寒和白血病等感染者。第十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10頁,共42頁。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血漿凝血酶原時間定義:在抗凝血漿中加入足夠量的組織凝血活酶(組織因子,TF)和適量的鈣離子,即可滿足外源凝血的全部條件。從加入鈣離子到血漿凝固所需要的時間即稱為血漿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原時間正常范圍:11—15秒PT超過正常對照3秒以上即為延長第十一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11頁,共42頁。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PT時間延長:常見于Ⅱ、Ⅴ、Ⅶ、Ⅹ因子先天性缺乏和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癥、DIC的低凝期及繼發(fā)性纖溶亢進期、原發(fā)性纖溶癥、維生素K缺乏癥、肝臟疾病、循環(huán)血液中有抗凝物質(zhì)、纖維蛋白降解產(chǎn)物(FDP果糖二磷酸鈉)增多和口服香豆素類抗凝藥物等。在服用華法林等藥物之后病人PT也可延長。若PT>40秒,可能會引起嚴重出血第十二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12頁,共42頁。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時間縮短:見于先天性因子V增多癥,DIC早期(高凝狀態(tài)),口服避孕藥以及血栓性疾?。ㄈ缪“逶龆?,血管損傷等)。PT顯著減少常提示肝功能嚴重受損,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可延長PT的藥物有:華法林、肝素等抗凝藥物。第十三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13頁,共42頁?;罨糠帜蠲笗r間(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定義:在抗凝血漿中加入足量的活化接觸因子激活劑和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的磷脂),再加入適量的鈣離子即可滿足內(nèi)源性抗凝血的全部條件。從加入鈣離子到血漿凝固所需要的時間即稱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第十四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14頁,共42頁?;罨糠帜蠲笗r間(APTT)APTT正常范圍:24.5—38.5sAPTT延長:結(jié)果超過正常對照的10s為延長,見于VIII,IX,XI,XII因子的缺乏。APTT縮短:見于DIC,血栓前狀態(tài)及血栓性疾病。肝素治療的監(jiān)護:應(yīng)維持APTT在正常對照的1.5-3.0倍為宜。第十五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15頁,共42頁。血鉀血鉀正常范圍:3.5—5.3mmol/L血清鉀增高:攝入過多、排出減少、細胞內(nèi)鉀轉(zhuǎn)出細胞過多。血清鉀降低:攝入不足、丟失過多、細胞外鉀進入細胞內(nèi)過多。第十六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16頁,共42頁。尿糖尿糖:尿中是否出現(xiàn)葡萄糖取決于血糖水平、腎小球濾過葡萄糖的速度、近端腎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速度、尿流量等。尿糖正常為陰性;尿糖陽性:腎性糖尿、妊娠尿糖、糖尿病。第十七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17頁,共42頁。血糖

血糖增高:輕度(7.0-8.3mmol/L);中度(8.4-10.1mmol/L);重度(>10.1mmol/L);當血糖水平超過腎糖閾值(9mmol/L)即可出現(xiàn)尿糖陽性。

生理性增高見于飯后1-2小時、情緒緊張、注射腎上腺素。

病理性增高見于各種糖尿病、慢性胰腺炎、某些內(nèi)分泌?。喝缂卓?、垂體前葉嗜酸性細胞腺瘤、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亢進癥等。第十八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18頁,共42頁。血糖血糖降低:血糖低于3.9mmol/L即為血糖降低,輕度降低為3.4-3.9mmol/L,中度降低為2.2-2.8mmol/L,重度降低為1.7mmol/L或更低。

生理性減低見于饑餓和劇烈運動。

病理性減低見于胰島β細胞增生或腫瘤、對抗胰島素分泌不足、嚴重肝病患者。第十九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19頁,共42頁。血尿素氮血尿素氮:尿素氮是體內(nèi)氨的主要代謝產(chǎn)物,血尿素氮主要經(jīng)腎小球濾過隨尿排除,腎小管也有分泌,發(fā)生腎實質(zhì)損害時,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導(dǎo)致血中濃度升高。血尿素氮正常范圍:2.9~7.1

mmol/L。第二十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20頁,共42頁。血尿素氮尿素氮增高:1、腎前性因素:各種疾病引起的有效血液循環(huán)量不足,如脫水、水腫、大量腹水、循環(huán)功能不全、肝腎綜合癥等。2、腎性因素:腎功能減退,如急性、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晚期,腎結(jié)核,腎腫瘤晚期,腎動脈硬化癥,腎盂腎炎,尤其是在腎功能尿毒癥時等;3、腎后性因素:尿道阻塞,如前列腺腫大,尿路結(jié)石,膀胱腫瘤致使尿道受壓等;4、體內(nèi)蛋白質(zhì)代謝異常,如上消化道出血,高熱,大面積燒傷,嚴重創(chuàng)傷,大手術(shù)后,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嚴重感染和飲食中蛋白質(zhì)過多時,也可使血尿素氮暫時升高。尿素氮減少較為少見,常表明存在嚴重肝病。第二十一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21頁,共42頁。肌酐肌酐的正常范圍:53—140μmoI/L

。血肌酐增高:1、各種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腎臟損害,急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癥。急性腎炎早期輕度升高,慢性腎炎明顯升高;2、心功能衰竭、巨人癥、肢端肥大癥、水楊酸鹽類治療、脫水、肝腎綜合征、腎病綜合征等。血肌酐降低:可見于腎衰竭晚期、進行性肌萎縮、白血病、貧血、尿崩癥等,老年人、肌肉萎縮者肌酐可能偏低。第二十二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22頁,共42頁。肌酐清除率肌酐清除率(Ccr):指腎臟在單位時間內(nèi),把若干毫升血漿中的內(nèi)生肌酐全部消除出去的能力,是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腎功能試驗。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公式為Ccr=(140-年齡)×體重(kg)/72×Scr(mg/dl)或Ccr=[(140-年齡)×體重(kg)]/[0.818×Scr(umol/L)]內(nèi)生肌酐清楚率計算過程中應(yīng)注意肌酐的單位女性按計算結(jié)果×0.85。注:Ccr(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Scr(血肌酐)成人:80~120ml/min;新生兒:40~65ml/min。

第二十三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23頁,共42頁。肌酐清除率腎功能損害程度評估:⑴肌酐清除率低于參考值的80%以下者,則表示腎小球濾過功能減退。⑵肌酐清除率低至引~70ml/min,為腎功能輕微損害。⑶肌酐清除率31~50ml/min,為中度損害。⑷肌酐清除率30ml/min以下,為重度損害。⑸肌酐清除率低至11~20ml/min,為早期腎功能不全。⑹肌酐清除率低至6~10ml/min,為晚期腎功能不全。⑺肌酐清除率低于5ml/min,為腎功能不全終末期。第二十四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24頁,共42頁。谷丙轉(zhuǎn)氨酶和谷草轉(zhuǎn)氨酶谷丙轉(zhuǎn)氨酶正常范圍:5—45IU/L谷丙轉(zhuǎn)氨酶增高:急慢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膽囊炎等。谷草轉(zhuǎn)氨酶正常范圍:5—35IU/L谷草轉(zhuǎn)氨酶增高:心肌梗死發(fā)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第二十五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25頁,共42頁??偟鞍卓偟鞍卓煞譃椋喊椎鞍缀颓虻鞍變纱箢?,對機體維持血管內(nèi)膠體滲透壓,保持血細胞內(nèi)液和細胞外液與組織間液的交流起重要的生理作用。白蛋白正常范圍:63—82g/L第二十六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26頁,共42頁??偟鞍籽蹇偟鞍自龈撸?、各種原因引起的失水如嘔吐、腹瀉、大量出汗、休克時毛細血管通透性變化等導(dǎo)致的血液濃縮;2、慢性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減退病人,失鈉而繼發(fā)性失水。3、白蛋白合成增加,如多發(fā)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癥、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主要是球蛋白增多。第二十七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27頁,共42頁??偟鞍籽蹇偟鞍诇p少:1、血液水分增多,如水鈉潴留或過多低滲液體輸注;2、攝入不足,如營養(yǎng)不良,消化吸收障礙;3、丟失過多,如急性大出血、嚴重燒傷、腎病綜合征,蛋白質(zhì)丟失性胃腸疾病等;4、消耗增加,如嚴重結(jié)核、惡性腫瘤、甲狀腺功能亢進等;5、合成障礙,如肝硬化、肝壞死所致的肝功能不全。第二十八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28頁,共42頁。白蛋白白蛋白由肝實質(zhì)細胞合成,在血漿中的半壽期為15-19天,是血漿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質(zhì),占血漿總蛋白的40%-60%。它是血漿中很主要的載體,許多水溶性物質(zhì)可以通過與白蛋白的結(jié)合而被運輸。包括膽紅素、長鏈脂肪酸、膽汁酸鹽、前列腺素、類固醇激素、金屬離子、藥物(如阿司匹林、青霉素等)。血漿白蛋白另一重要功能是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并具有相當?shù)木彌_酸與堿的能力。第二十九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29頁,共42頁。白蛋白白蛋白的正常范圍:35—53g/L白蛋白增高:嚴重脫水、血漿濃縮、嘔吐、腹瀉等。白蛋白降低:(1)白蛋白合成障礙,如急慢性肝病。(2)長期禁食營養(yǎng)不良和胃腸疾患致吸收不良。(3)消耗增加,如嚴重結(jié)核、惡性腫瘤、甲狀腺功能亢進等慢性消耗性疾病。(4)白蛋白異常丟失,如腎病綜合征、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燒傷及滲出性皮炎、急性大出血、蛋白丟失性胃腸病等。(5)白蛋白分布異常,如門靜脈高壓引起的腹水中有大量蛋白質(zhì)。(6)遺傳性缺陷,如無白蛋白血癥第三十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30頁,共42頁。白球比白球比定義:白蛋白/球蛋白的比值。白球比降低:肝硬化、慢性腎炎、多發(fā)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癥、結(jié)締組織病。白球比增高:主要低球蛋白血癥或先天性無γ-球蛋白血癥。第三十一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31頁,共42頁。膽紅素總膽紅素正常范圍:0—1.2mg/dl??偰懠t素增高見于各種黃疸。(1)肝細胞性黃疸,如急性黃疸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肝壞死等;(2)阻塞性黃疸,如膽結(jié)石,肝癌、胰頭癌等;(3)新生兒黃疸、溶血性黃疸、敗血癥、惡性瘧疾等;(4)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第三十二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32頁,共42頁。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正常范圍:30—150mg/dl增高:常見于原發(fā)性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高于4.52mmol/L水平常提示會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⑿募」K?、膽汁阻塞、腎病綜合癥、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癥、肥胖癥和高胰島素血癥、酒精性肝硬化、惡性貧血等降低:常見于惡質(zhì)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降低、肝功能嚴重低下、營養(yǎng)不良和脂蛋白缺乏癥。第三十三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33頁,共42頁。膽固醇 總膽固醇的正常范圍:120—200mg/dl總膽固醇增高:動脈硬化、糖尿病、腎病綜合征、甲狀腺功能減退、脂肪肝、膽總管阻塞、粘液性水腫、妊娠、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等。膽固醇水平越高心血管病的可能性越大??偰懝檀冀档停焊斡不?、急性肝壞死、惡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營養(yǎng)不良等。TC測定值在2.5mmol/L以下者,常伴有嚴重的肝功能不全。第三十四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34頁,共42頁。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正常范圍:32—76mg/dl病理性降低:冠心病、高甘油三酯血癥患者、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腎功能不全、營養(yǎng)不良。病理性升高:慢性肝病、慢性中毒性疾病、遺傳性高HDL血癥。第三十五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35頁,共42頁。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正常范圍:<130mg/dlLDL增高:高脂血癥/家族性II型高脂蛋白血癥、冠心病、高膽固醇和高脂飲食/甲狀腺功能減退、腎病綜合征、多發(fā)性肌瘤、肝臟疾病、妊娠、糖尿病、阻塞性黃疸、某些藥物的使用。LDL降低:遺傳性無β脂蛋白血癥、肝功能異常載脂蛋白B(ApoB)合成減少,導(dǎo)致LDL含量降低。第三十六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十點五十九分。第36頁,共42頁。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主要功能:運輸肝臟中合成的內(nèi)源性甘油三酯。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正常范圍:<30mg/dlVLDL升高:內(nèi)源性TG增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