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運動技能的形成PPT資料_第1頁
學生運動技能的形成PPT資料_第2頁
學生運動技能的形成PPT資料_第3頁
學生運動技能的形成PPT資料_第4頁
學生運動技能的形成PPT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生運動技能(jìnéng)的形成第一頁,共183頁。一、什么(shénme)是學習學習者獲得新的行為經(jīng)驗的過程,是個體在一定情境下由于(yóuyú)反復練習而引起的行為、能力和心理傾向的相對持久的變化。這些變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藥物引起的,也不一定必須表現(xiàn)出外顯的行為。第二頁,共183頁。學習(xuéxí)概念有三個含義:首先,學習(xuéxí)是由學習(xuéxí)者的練習或經(jīng)驗引起的。第三頁,共183頁。其次,學習是以行為或內在潛能的改變(gǎibiàn)為標志的。第四頁,共183頁。最后(zuìhòu),學習引起的行為變化是相對持久的。第五頁,共183頁。二、學習理論(lǐlùn)的派別學習理論是對學習規(guī)律和學習條件的系統(tǒng)論述,是人們試圖揭示(jiēshì)人類和動物學習行為的本質特征和內部過程的嘗試。第六頁,共183頁。學習理論通過對學習的途徑、方法和法則的分析、概括,期望解釋“學習是怎樣發(fā)生的”,“如何進行有效(yǒuxiào)的學習”,“為什么要這樣學習”等基本問題,為人們對學習現(xiàn)象進行思考和研究提供指南與思路。第七頁,共183頁。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從不同的觀點和方法對人類和動物學習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yánjiū),形成了不同的學習理論流派。第八頁,共183頁。(一)行為主義學習(xuéxí)理論又稱刺激-反應(fǎnyìng)學習理論,是出現(xiàn)最早的一個學習理論流派,在學習理論的發(fā)展中發(fā)揮了特別重要的作用。其代表人物有桑代克的聯(lián)結說、巴甫洛夫的經(jīng)典條件作用理論和斯金納的操作學習理論等。第九頁,共183頁。主要(zhǔyào)觀點:將環(huán)境(huánjìng)看作是刺激,將伴隨而來的有機體的行為看作是反應。學習者的行為是他們對環(huán)境(huánjìng)刺激所做出的反應。學習者學到些什么,受環(huán)境(huánjìng)的影響,而不是由個體決定的,因而個體的行為都是后天習得的。第十頁,共183頁。在他們看來,學習是一門行為科學,行為應當是學習研究(yánjiū)的主要觀察對象,而觀察是進行學習研究(yánjiū)的主要方法。第十一頁,共183頁。(二)認知學習理論(lǐlùn)格式(géshi)塔學派的學習理論、皮亞杰的建構學習理論、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學習理論,以及近幾十年來迅速發(fā)展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等都是認知學習理論的典型代表。第十二頁,共183頁。主要(zhǔyào)觀點:學習是個體通過選擇性注意、編碼、儲存和提取等方式處理加工環(huán)境刺激的內部過程,學習者的內部心理結構在他們學習信息的選擇和加工中起著重要(zhòngyào)作用。第十三頁,共183頁。個體在對學習信息加工過程中,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心理結構,并影響未來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因此,學習理論應當注重個體處理各種環(huán)境信息的內部(nèibù)過程,而不是外顯的刺激與反應。第十四頁,共183頁。(三)認知-行為主義學習(xuéxí)理論將行為主義和認知理論兩個(liǎnɡɡè)學派的觀點綜合起來解釋學習。托爾曼的信號學習理論、加涅的累積學習理論、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和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等都是認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典型代表。第十五頁,共183頁。主要(zhǔyào)觀點:同意刺激-反應學習理論的基本假設,同時又對注意、感知、思維等認知學習理論的問題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討。這種綜合性的觀點代表(dàibiǎo)了心理學理論在學習領域研究中的一種融合與折衷的趨勢。第十六頁,共183頁。如托爾曼受行為主義和格式塔等心理學派的影響,將各方觀點組合起來,提出了目的性行為主義觀點,強調行為的目的性和整體性,并提出了中介變量(biànliàng)的概念。他既被認為是新行為主義的典型代表、又被公認為認知學派的鼻祖。第十七頁,共183頁。加涅被公認為行為主義與認知心理學派的折衷主義者。他一方面承認行為的基本單位是刺激與反應的聯(lián)結,另一方面又注重探討刺激與反應之間的中介因素(yīnsù)——心智活動。第十八頁,共183頁。布盧姆站在行為主義的立場上編制(biānzhì)了教育目標的分類,但他注意到了行為主義學派和認知學派都忽略的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第十九頁,共183頁。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既強調研究外顯的行為,行為結果對行為的影響,以及強化所起的作用(zuòyòng),又重視觀察學習、認知過程和自我調節(jié)的作用(zuòyòng),形成了一種認知-行為主義的模式。第二十頁,共183頁。當代的學習理論可以說同時兼顧著認知和行為主義兩個學派的觀點,對課堂教學影響比較(bǐjiào)大的幾種學習理論也都反映了這種趨勢。第二十一頁,共183頁。(四)人本主義(rénběnzhǔyì)學習理論羅杰斯及其他倡導者對傳統(tǒng)的學習理論(lǐlùn)只強調“動手”和“動腦”,把人當作“冷血動物”極為不滿。第二十二頁,共183頁。主要(zhǔyào)觀點:心理學應當研究完整的人,而且應當“完整”地研究人,而不應分解地、還原地分析人的行為與認知(rènzhī)。真正的學習涉及到整個人,而不僅僅是為學習者提供事實。第二十三頁,共183頁。每一個人都有發(fā)展自己潛力的能力和動力,特別關注個人的自我實現(xiàn)。個體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發(fā)展的方向(fāngxiàng)和價值,并對自己選擇的結果負責。第二十四頁,共183頁。真正的學習經(jīng)驗(jīngyàn)應當能夠使學習者發(fā)現(xiàn)自己的獨特品質,發(fā)展自己作為一個人的特征。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習即“成為”,成為一個完善的人,是唯一真正的學習。第二十五頁,共183頁。教學(jiāoxué)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教學(jiāoxué)中要尊重學生,要理解學生的行為和他們看待自己的方式,尤其要注重引導學生從教材中獲取個人的意義,因為它是信息保持的決定因素。第二十六頁,共183頁。教師讓學生(xuésheng)花很多時間去死記硬背,還不如讓學生(xuésheng)花時間去尋找知識的個人意義。具有個人意義的知識才會成為個體經(jīng)驗的一部分,令其終生不忘。第二十七頁,共183頁。第二節(jié)運動技能(jìnéng)學習第二十八頁,共183頁。一、什么(shénme)是運動技能技能是通過練習獲得的,順利完成某種任務的動作或心智(xīnzhì)活動方式。第二十九頁,共183頁。按照技能本身的性質和特點,可分為(fēnwéi)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動作(dòngzuò)技能是指通過練習而形成的一定的動作(dòngzuò)活動方式,如寫字、游泳、修理自行車、安裝收音機,都是復雜程度不同的動作(dòngzuò)技能;第三十頁,共183頁。心智技能是在頭腦中進行的某些心智活動方式,如以回憶、思維(sīwéi)、想象等心理活動背出數(shù)學公式,進行公式運算、邏輯推理等。第三十一頁,共183頁。運動(yùndòng)技能:動作(dòngzuò)技能的一種,是通過練習獲得的,為完成體育運動活動的特定任務而將種種動作(dòngzuò)活動方式順利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第三十二頁,共183頁。運動技能是一種主觀經(jīng)驗的表現(xiàn),是以一定的身體和心理素質為基礎的,主體對特定運動技術的掌握和表現(xiàn)。但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經(jīng)過后天練習(liànxí)獲得的。第三十三頁,共183頁。二、運動(yùndòng)技能的種類運動(yùndòng)技能依不同的分類標準,可分為連續(xù)技能和非連續(xù)技能、封閉技能和開放技能、精細技能和粗大技能等。第三十四頁,共183頁。1、連續(xù)(liánxù)技能和非連續(xù)(liánxù)技能連續(xù)技能指以連續(xù)、不間斷的一系列動作方式所完成的技能。如跑步、競走、游泳、劃船、騎自行車、滑冰(huábīng)等。這些技能中動作的持續(xù)時間一般較長;動作以周期式的形式完成,動作過程重復較多。第三十五頁,共183頁。非連續(xù)技能指完成這種技能的時間相對短暫,動作以非周期式的形式完成,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無重復。如投擲標槍、推鉛球、跳高(tiàogāo)跳遠、跳水、發(fā)球、踢球等。多數(shù)非連續(xù)性技能是由突然爆發(fā)的動作組成的。第三十六頁,共183頁。2、封閉技能(jìnéng)和開放技能(jìnéng)當一種運動技能的完成主要依靠內部的、由本體感受器輸入的反饋信息來調節(jié)時,這種技能叫封閉技能。如體操、游泳、急行跳遠、擲鐵餅等。這種技能一般具有相當固定的動作模式。掌握這種技能就要(jiùyào)通過練習,使自己的動作達到某種理想的定型。第三十七頁,共183頁。當一種運動技能的完成主要依賴于周圍環(huán)境提供的信息,而正確地感知周圍環(huán)境成為運動調節(jié)的重要因素時,這種技能就叫開放技能。如打籃球、排球、棒球等。開放性技能要求人們(rénmen)具有處理外界信息變化的隨機應變能力和對事件發(fā)生的預見能力。第三十八頁,共183頁。3、精細(jīngxì)技能和粗大技能當一種技能局限在較狹窄的空間內進行并要求較精巧的協(xié)調動作時,這種技能稱為精細運動技能。它一般由小肌肉的運動來實現(xiàn),如射擊、射箭(shèjiàn)、網(wǎng)前吊球、臺內輕搓短球等;第三十九頁,共183頁。粗大動作技能運用(yùnyòng)大肌肉群,而且經(jīng)常要求全身肌肉的參與。如跑步、游泳、網(wǎng)球發(fā)球、排球大力扣球、足球遠距離射門等。第四十頁,共183頁。三、運動技能(jìnéng)形成的階段和特征運動技能是為能夠完成一定任務的,由個別或多個動作構成的操作系統(tǒng),它是在學習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qǐlái)的。運動技能在形成的各個階段中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征。第四十一頁,共183頁。(一)運動(yùndòng)技能形成的主要階段1、認知-定向階段學生在開始掌握一種技能之前,要形成掌握這種技能的動機,學習與它有關(yǒuguān)的知識,在頭腦中形成這種技能的表象。第四十二頁,共183頁。動作表象的形成在技能學習(xuéxí)中有重要的作用。正確的表象能幫助學生順利地掌握各種運動技能,相反,一個學生形成了錯誤(cuòwù)的動作表象,技能的學習就會出現(xiàn)偏差。第四十三頁,共183頁。清晰而正確的動作表象,依賴于教師(jiàoshī)的示范動作以及技能學習者對示范動作的正確感知。第四十四頁,共183頁。學生們根據(jù)自己學習的動作知識,也能在頭腦中引起(yǐnqǐ)必要的動作表象,并促使他們主動地學習和表現(xiàn)某種技能,校正自己的動作錯誤。第四十五頁,共183頁。在認知-定向階段,初學者的動作顯得呆板、遲緩、不穩(wěn)定、不協(xié)調(xiétiáo),多余動作較多,對動作要有意識地進行控制。第四十六頁,共183頁。在這個階段,教師在每個動作上的示范表演對學生學習技能具有(jùyǒu)重要意義。學生主要是靠把自己的動作與示范的動作進行對照,來校正自己的錯誤動作的。第四十七頁,共183頁。2、動作系統(tǒng)(xìtǒng)初步形成階段在掌握局部動作的基礎上,學生開始把各個動作環(huán)節(jié)或不同動作結合起來,以形成比較連貫的動作,或在了解一種技能的大致特征之后(zhīhòu),對其中的個別動作做更多的練習。第四十八頁,共183頁。這時,他們的注意力從認知轉向運動,從個別環(huán)節(jié)轉向動作(dòngzuò)的協(xié)調與組織,這是把個別動作(dòngzuò)連成動作(dòngzuò)系統(tǒng)的關鍵。第四十九頁,共183頁。由于技能還處在初步形成的階段(jiēduàn),練習者常常忘記動作之間的聯(lián)系,在動作轉換和交替的地方,會出現(xiàn)短暫的停頓;第五十頁,共183頁。他們完成動作的緊張度已大大緩和下來,但沒有(méiyǒu)完全消失,稍微分心,還會出現(xiàn)錯誤的動作;在前一階段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多余動作已逐漸減少。第五十一頁,共183頁。這時候,練習者的頭腦中已形成比較清晰而牢固的動作表象(biǎoxiàng),他們能夠評價自己的動作,并根據(jù)自己的動作表象(biǎoxiàng)來校正自己的技能。第五十二頁,共183頁。3、動作(dòngzuò)協(xié)調和技能完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xuésheng)學習的各個動作環(huán)節(jié)與各種動作在時間和空間上彼此協(xié)調起來構成一個連貫的穩(wěn)定的動作系統(tǒng)。第五十三頁,共183頁。他們在完成動作時的緊張狀態(tài)和多余動作都已完全消失;意識對動作的控制作用減小到最低限度;整個(zhěnggè)動作系統(tǒng)從始至終幾乎是一氣呵成的。第五十四頁,共183頁。動作的連貫主要由本體感受器提供的動覺信號來調節(jié)。由于技能已經(jīng)(yǐjing)完善,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這種技能去完成自己所面臨的各種運動任務。第五十五頁,共183頁。以后,隨著新任務的出現(xiàn)(chūxiàn),又會產(chǎn)生掌握新技能的要求,技能便從一個水平向更高的水平不斷發(fā)展。因此,技能的完善是相對的。第五十六頁,共183頁。(二)運動技能形成(xíngchéng)的特點在運動技能形成的過程中,技能表現(xiàn)(biǎoxiàn)變化的主要特點是:第五十七頁,共183頁。1、意識對動作的控制作用減弱(jiǎnruò),整個動作系統(tǒng)轉向自動化在技能形成的初期(chūqī),學生的內部言語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他們完成每一個技能動作,都要受到意識的調節(jié)與控制;意識的控制作用稍有減弱,動作就會停頓下來或出現(xiàn)錯誤。在這種情況下,動作完成顯得很緊張。第五十八頁,共183頁。隨著技能(jìnéng)的形成,意識對動作的控制逐漸減弱,整個技能(jìnéng)或技能(jìnéng)中的大多數(shù)動作逐漸成為一個自動化了的動作系統(tǒng)。第五十九頁,共183頁。學生在完成技能時,只關心(guān〃xīn)怎樣使技能服從于當前任務的需要,而不關心(guān〃xīn)個別動作的進行。由于動作系統(tǒng)的自動化,擴大了人腦加工動作信息的容量,完成動作的緊張程度也就緩和了。第六十頁,共183頁。2、動作反饋(fǎnkuì)由外反饋(fǎnkuì)逐步轉向內反饋(fǎnkuì)在技能形成中,反饋對技能動作的學習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如射擊練習(liànxí)時,每射一發(fā),都要看看結果,如果彈著點偏右,下一發(fā)瞄準應該偏左一點;如果彈著點偏下,說明扣扳機用力大了一點,帶動了槍口朝下,下一發(fā)應該糾正扣扳機用力的大小。說明動作反饋是技能順利形成和不斷完善的重要調節(jié)因素。第六十一頁,共183頁。在動作技能學習中,反饋(fǎnkuì)可分成外反饋(fǎnkuì)與內反饋(fǎnkuì)。外反饋是指由視覺、聽覺等提供的信息反饋,它們來源于外部,例如,旁觀者的指點、通過錄象看到動作(dòngzuò)的結果等。第六十二頁,共183頁。內反饋指由肌肉或關節(jié)提供的動覺信息反饋,它們是動作的自然結果,例如在傳球時,肌肉用力的大小(dàxiǎo)、肢體運動的方向、觸球的部位等提供的動覺、觸覺反饋就是內反饋。第六十三頁,共183頁。在技能(jìnéng)形成的不同階段,兩種反饋的調節(jié)作用也在變化。技能形成初期,內反饋與外反饋都很重要,但來自外界的視覺、聽覺反饋起著更重要的作用,學生根據(jù)動作反應后所看到或聽到的結果,對反應進行調整和校正(jiàozhèng),使動作達到預定的目標。第六十四頁,共183頁。隨著技能的形成,外部感覺的控制作用逐漸為動覺的控制所代替,內反饋(fǎnkuì)在技能動作的調節(jié)中便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第六十五頁,共183頁。3、動作(dòngzuò)的穩(wěn)定性與靈活性增加初學某種技能的人,動作(dòngzuò)是不穩(wěn)定的,這種不穩(wěn)定既表現(xiàn)在個別動作(dòngzuò)的準確性上也表現(xiàn)在動作(dòngzuò)之間的轉換和過渡上。第六十六頁,共183頁。當技能(jìnéng)形成以后,它就會以相對穩(wěn)定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成為某種穩(wěn)定的動作模式。一個熟練的體操運動員能夠反復按同一方式完成某套體操動作,并以此傳授給別人,就因為他的體操技能(jìnéng)達到了相對的穩(wěn)定程度,形成了某種穩(wěn)定的動作模式。第六十七頁,共183頁。技能的穩(wěn)定性并不意味著它是刻板的、一成不變的。熟練的技能是與各種變化了的情境相適應的技能。因此,當情境出現(xiàn)變化時,技能熟練的人,能靈活地運用自己的技能動作,使技能的發(fā)揮不受某種固定(gùdìng)的動作模式的限制。第六十八頁,共183頁。技能的靈活性是長期學習和練習的結果(jiēguǒ)。初學某種技能的人,動作呆板,執(zhí)行技能的條件稍有變化,動作的完成就可能遇到困難。以后,在不同的情境中經(jīng)過練習,掌握了應付各種情境的動作系統(tǒng),他們的技能才變得靈活起來。第六十九頁,共183頁。4、建立(jiànlì)起協(xié)調化的運動模式一系列局部動作聯(lián)合成為一個完整(wánzhěng)的動作系統(tǒng),即一種協(xié)調化的運動模式,是運動技能形成的另一重要標志。第七十頁,共183頁。技能動作(dòngzuò)的協(xié)調化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①連續(xù)性的統(tǒng)一協(xié)調,這是動作在執(zhí)行時間上的協(xié)調。跑步時一足后蹬,另一足前擺,交替(jiāotì)進行;打拳時先打一式,接著打另一式,前后連貫,一氣呵成,這是時間上的協(xié)調或連續(xù)性的統(tǒng)一協(xié)調;第七十一頁,共183頁。②同時性的統(tǒng)一協(xié)調,這是動作在空間上的協(xié)調。跑步時,上下肢體的動作配合;完成自由體操動作時,既要將動作做好,還要與音樂(yīnyuè)緊密配合,融為一體,這是空間上的協(xié)調或同時性的統(tǒng)一協(xié)調。第七十二頁,共183頁。從運動信息的認知處理(chǔlǐ)角度看,到了高水平的運動技能階段,動作技能完成者除了具有較好的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的“硬件”外,協(xié)調內、外部運動環(huán)境刺激與反應的信息處理(chǔlǐ)“軟件”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第七十三頁,共183頁。三、運動知識(zhīshi)的掌握一般知識的掌握經(jīng)歷了感知(gǎnzhī)、理解、鞏固和運用等過程;運動知識的掌握過程包括了運動感知(gǎnzhī)、形成運動表象建立和動作概念掌握等階段。第七十四頁,共183頁。(一)運動(yùndòng)感知運動感知是由運動感覺和運動知覺構成的。運動感覺是指大腦對肌肉(jīròu)收縮程度和四肢、軀干位置變化的反映;第七十五頁,共183頁。

運動知覺是指大腦對當前運動的物體或自身動作的空間(kōngjiān)位移和位移速度的反映。第七十六頁,共183頁。從反映的對象看,運動知覺包括(bāokuò)兩個方面:一是對外界物體或他人運動的知覺,由對運動物體的運動方向(fāngxiàng)、距離、速度、高度、幅度等感覺因素組成,通過視、聽、觸、肌肉等感官有分析地聯(lián)合活動實現(xiàn);第七十七頁,共183頁。另一個是對自身運動的知覺,由自身動作的方向、用力大小、用力時機、速度(sùdù)、幅度、節(jié)奏、軀干狀態(tài)、肢體位置、提升、下降等感覺因素組成。第七十八頁,共183頁。運動知覺是一種復雜的知覺,由多種感知覺構成。各種感知覺在運動知覺形成(xíngchéng)過程中相互影響。第七十九頁,共183頁?!昂诎?hēiàn)感覺”:由于肌肉收縮和關節(jié)活動(huódòng)的感覺在人的大腦皮層上一般不處于主導地位,經(jīng)常受到外部其他感覺(如視、聽覺)的影響,常常處于被掩蓋的位置。這種現(xiàn)象常常發(fā)生在運動技能形成的初期,被稱為“黑暗感覺”。第八十頁,共183頁。在運動技能形成過程(guòchéng)中,運動知覺與時間知覺和空間知覺的相關密切。第八十一頁,共183頁。運動感知覺在運動技能形成中有著(yǒuzhe)重要的作用。它是運動知識獲得的前提,是運動技能形成的心理基礎。學生缺乏良好的運動感知覺(zhījué)能力,運動技能學習的進步速度將受到影響。第八十二頁,共183頁。運動技能的進一步發(fā)展,可形成專門化運動知覺,而專門化運動知覺是保證(bǎozhèng)運動技能運用和完成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第八十三頁,共183頁。專門化運動知覺:專門化運動知覺是某一運動專項所特有(tèyǒu)的知覺。它是運動者對運動器械、場地、運動媒介物質(水、空氣等)以及專項運動中的時間、空間特性的高度敏銳的感知和精細、準確的分化反映。第八十四頁,共183頁。與某一運動專項相關聯(lián)的分析器的組合活動(huódòng)以及各分析器差別感受性的提高是專門化知覺得以形成的條件。球類運動員的“球感”,體操運動員的“器械感”,田徑運動員的“場地感”,游泳運動員的“水感”,射擊運動員的“槍感”等,都是長期訓練過程中形成的不同專項運動員的專門化知覺。第八十五頁,共183頁。在運動技能學習的初期,練習者要進行大量的運動感知覺與專門化運動知覺的練習,從而(cóngér)發(fā)展相應的專門化知覺。第八十六頁,共183頁。練習時,要讓練習者對所學習技能的動作特點、所支配的運動客體、所借用(jièyòng)的運動媒體的屬性有所了解,加強熟悉器械、場地、設備等性能的專項練習;第八十七頁,共183頁。還要利用多種方法、手段加強輔助性練習,通過各種(ɡèzhǒnɡ)感官促進運動知覺的形成;第八十八頁,共183頁。要及時反饋,提示練習者區(qū)別正確與錯誤動作的不同感覺,提高肌肉(jīròu)用力和關節(jié)活動的差別感受性;第八十九頁,共183頁。要根據(jù)專項特點,設計專門化知覺的練習方法,提高練習者的精細感知、發(fā)現(xiàn)和糾正(jiūzhèng)細微動作偏差的能力。第九十頁,共183頁。(二)運動表象運動表象是指在運動感知的基礎上形成的,在頭腦中重現(xiàn)出來的動作形象和運動體驗(tǐyàn)。它反映某個動作技能在一定時間、空間和力量方面的特點。第九十一頁,共183頁。運動表象與過去的運動感知緊密相聯(lián),重現(xiàn)時可能喚起多種感覺活動,不僅能夠產(chǎn)生(chǎnshēng)過去的動作形象,而且能夠產(chǎn)生(chǎnshēng)肌肉運動的體驗。因此,運動表象主要是由視覺表象和動覺表象組成的,其中動覺表象占有更多的成分。第九十二頁,共183頁。運動表象具有直觀性和概括性的特點,它與知覺(zhījué)獲得的動作形象相似,但又反映著一類動作形象的共同特征。因此,它是運動感知向動作概念過渡的中間環(huán)節(jié)。第九十三頁,共183頁。運動技能練習(liànxí)的目的之一是促使學習者形成和鞏固運動表象,因為運動表象是獨立完成運動技能的“藍本”,是運用運動技能的“先導”,只有形成了正確的運動表象,練習(liànxí)者才能準確、熟練、自如地表現(xiàn)出相應的運動技能。第九十四頁,共183頁。由于運動表象與運動感知(gǎnzhī)緊密相聯(lián),加強運動表象練習有利于動作感知(gǎnzhī)的分化,從而提高運動技能完成的質量。第九十五頁,共183頁。運動技能學習的初期,教師進行動作示范、講解,學生觀察(guānchá)、聽講,可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該技能的籠統(tǒng)的視表象。第九十六頁,共183頁。通過模仿和一些輔助練習,為學生(xuésheng)頭腦中的視表象增加了動覺成分,也就是增加了動作的時間、空間和力量等成分。第九十七頁,共183頁。這是學生的視覺表象與動覺表象最初的結合,也是運動表象的建立階段。在此階段中,其他感覺,如聽覺、觸覺(chùjué)、平衡覺等都參與了活動。第九十八頁,共183頁。通過大量的練習,學生的視、動聯(lián)系得到發(fā)展和鞏固。當學生能夠初步完成(wánchéng)動作時,表明視表象在技能完成(wánchéng)中所起的作用相對減弱,動覺表象成分逐漸增強——運動表象進入明確階段。第九十九頁,共183頁。隨著(suízhe)技能練習的進一步深入,肌肉運動感覺逐漸清晰,練習者的動作越來越熟練,動覺表象也越來越明確化。第一百頁,共183頁。它以兩種形式表現(xiàn)(biǎoxiàn)出來:一種是概括表象,它是練習的執(zhí)行形象,包括動作的主要時機和基本(jīběn)環(huán)節(jié);第一百零一頁,共183頁。另一種是細節(jié)表象(biǎoxiàng),是指運動技能各環(huán)節(jié)所特有的時機和時間、空間、力量等因素的精細分化與協(xié)調、配合。概括表象(biǎoxiàng)和細節(jié)表象(biǎoxiàng)指導著練習者獨立、完整和準確地完成運動技能。第一百零二頁,共183頁。當運動技能已經(jīng)鞏固,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肌肉用力之間建立了穩(wěn)定的聯(lián)系時,練習者在進行運動技能表象(biǎoxiàng)時,就會出現(xiàn)“念動動作”。第一百零三頁,共183頁。念動動作(dòngzuò):在頭腦中呈現(xiàn)某個動作的運動表象時,能夠喚起相應的神經(jīng)沖動和微弱的肌肉活動(huódòng)。念動動作的出現(xiàn),標志著運動表象的明確。第一百零四頁,共183頁。在學生(xuésheng)運動表象的建立和明確中,應注意:1、教師的示范動作(dòngzuò)要正確、突出重點,可采用完整示范與分解示范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觀察到動作(dòngzuò)的整個輪廓和各個環(huán)節(jié);2、模仿練習時先緩慢地做動作(dòngzuò),讓學生細致地體會肌肉用力感覺,還可采用多種輔助練習,動用多種感覺器官幫助形成運動表象;第一百零五頁,共183頁。3、可采用不同重量的器械進行練習,使學生體會到肌肉(jīròu)收縮用力的變化感覺,提高主體用力的意識性;4、分別完成所學動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使學生知覺到每一個動作細節(jié);第一百零六頁,共183頁。5、提示相應的肌肉運動感覺,引導學生分析動作(dòngzuò)感受,將肌肉運動感覺在第二信號系統(tǒng)中反映出來;第一百零七頁,共183頁。6、注意對學生的具體指導。學習初期,要加強主要時機和基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注重使學生掌握動作的輪廓;能獨立完成動作后,要加強細節(jié)指導,提高動作質量,同時注意加強運動表象練習,鼓勵學生“想、練結合”,對正確和錯誤動作做出分化(fēnhuà),形成正確的念動動作。第一百零八頁,共183頁。(三)動作(dòngzuò)概念動作概念是運動動作的實質或動作完成必須遵循的規(guī)律在頭腦中的反映。它是以運動表象為基礎(jīchǔ),經(jīng)過思維加工,并以詞的形式反映出來的。第一百零九頁,共183頁。動作概念反映的是運動技能的結構系統(tǒng),肌肉用力的特點,相關肌肉群之間,技術動作各環(huán)節(jié)時間、空間與用力之間的關系,以及動作完成過程中解剖、生理、生物力學、生物化學、運動訓練(xùnliàn)學等學科規(guī)則的利用等。第一百一十頁,共183頁。動作概念是運動表象的升華,只有(zhǐyǒu)當運動表象的細節(jié)都得到了相應的語言表達時,才能使運動表象更加清晰、完善和穩(wěn)固。第一百一十一頁,共183頁。動作概念對學生(xuésheng)技能的學習與形成起著定向和調節(jié)的作用,只有掌握了動作概念的知識,學生(xuésheng)才能有意識地主動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動作。第一百一十二頁,共183頁。學生感知教師的動作示范、講解,經(jīng)過大量(dàliàng)的練習,形成了運動感知,建立了運動表象。第一百一十三頁,共183頁。在此基礎上,教師和學生(xuésheng)一起對學習的運動技能特點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提煉出該技能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與各環(huán)節(jié)的細節(jié),一邊練習和表象,一邊將它們與特定的語詞結合,使學生(xuésheng)掌握動作結構的內在聯(lián)系和規(guī)律,在熟練完成運動技能的同時,獲得動作概念,從而能夠更好地調控和運用運動技能。第一百一十四頁,共183頁。在促進學生動作概念形成過程(guòchéng)中,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階段進行動作的講解與分析。在初學階段,應以積累感性經(jīng)驗為主,注重示范和模仿,動作講解應簡練,與示范結合進行;第一百一十五頁,共183頁。在初步掌握動作階段,要注意講解各環(huán)節(jié)的要求與細節(jié),啟發(fā)(qǐfā)學生對運動感知進行思維加工,提倡“想、練結合”,用腦發(fā)現(xiàn)動作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第一百一十六頁,共183頁。在熟練完成動作階段,要進行全面的動作概念講解(jiǎngjiě),提煉出動作的本質和內在聯(lián)系。第一百一十七頁,共183頁。要注意采用比較的方法鑒別出動作的本質特征;要鼓勵(gǔlì)學生運用專門的術語表達自己、評價他人的動作,或轉述教師的講解,強化正確術語所表達的動作本質與運動感知、運動表象之間的聯(lián)系。第一百一十八頁,共183頁。四、有效(yǒuxiào)練習的條件練習是指在反饋作用的參與(cānyù)下,有目的的反復多次地重復進行一種動作。第一百一十九頁,共183頁。練習包括重復與反饋,兩者都是技能形成(xíngchéng)的必不可少的條件。第一百二十頁,共183頁。練習中沒有足夠次數(shù)的動作重復,技能就得不到鞏固和熟練;而沒有反饋的重復是機械重復,不能發(fā)現(xiàn)和糾正動作的偏差(piānchā),無法實現(xiàn)技能的精細化,它只能引起疲勞,而不能帶來動作技能的進步。第一百二十一頁,共183頁。練習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技能的進步(jìnbù)與完善,它包括加快技能完成的時間,改善技能的精確度和使動作環(huán)節(jié)及動作與動作之間建立更加協(xié)調的聯(lián)系。第一百二十二頁,共183頁。運動技能要通過練習形成,練習的效率受很多因素(yīnsù)和條件制約。正確地利用這些條件將有利于運動技能的形成與發(fā)展。第一百二十三頁,共183頁。1、明確(míngquè)練習的目標有沒有明確的目標,是影響練習效率最重要的因素。練習與機械地重復動作不同,它是在一定(yīdìng)的目的支配下,指向于改進動作的方式與方法。第一百二十四頁,共183頁。確定(quèdìng)練習的目標有三方面的意義:①使練習(liànxí)具有強烈的動機和巨大的熱情;②使個體對練習(liànxí)的結果產(chǎn)生積極的期待;③為檢查和校正練習(liànxí)的結果提供依據(jù)。第一百二十五頁,共183頁。2、合理(hélǐ)應用整體練習和分解練習根據(jù)(gēnjù)完整地練習某個運動技能或將其分成部分進行練習的特點,可將運動技能的練習分成整體練習法和分解練習法兩種。第一百二十六頁,共183頁。整體練習法是把某種技能當做一個完整體來掌握,從一開始就著眼于動作間的聯(lián)系(liánxì)和關系,并從始至終對動作進行練習。第一百二十七頁,共183頁。分解練習又稱局部練習,是指在練習時,把某種技能分解為若干部分或某些個別的、局部的動作,通過學習和掌握(zhǎngwò)這些局部的動作,逐漸達到學習整個技能的目的。第一百二十八頁,共183頁。對不同的運動技能來說,整體練習(liànxí)和分解練習(liànxí)表現(xiàn)了不同的作用。當一種技能容易被分解為個別、局部的動作時,采用分解練習可獲得較好的效果,如學習游泳、步槍射擊等技能。練習時可以(kěyǐ)從組成技能的局部動作入手,逐漸學會連貫的動作技能。第一百二十九頁,共183頁。可是對某些難以分解成局部動作的技能來說,應用整體練習法效果(xiàoguǒ)會更好些,如跳水的空中動作等。第一百三十頁,共183頁。采用哪種練習(liànxí)方法,還要看運動技能的繁簡程度。技能較簡單,采用整體(zhěngtǐ)練習的效果好;技能非常復雜時,則用分解練習的效果好。第一百三十一頁,共183頁。在技能形成(xíngchéng)的不同階段,兩種練習法的效果也有區(qū)別。在技能形成(xíngchéng)的前期,適宜采用分解練習法;隨著技能的形成(xíngchéng)和發(fā)展,應更多地采用整體練習法。第一百三十二頁,共183頁。由于整體和部分只有相對的意義,因此,整體練習(liànxí)與分解練習(liànxí)不能截然分開。在進行局部練習(liànxí)時,人們有時并不把技能分解成一個個孤立的動作,而是把動作分解成某些較大的動作單元,按單元進行練習(liànxí),并把新學習的單元與已經(jīng)學會的單元逐漸聯(lián)系起來。第一百三十三頁,共183頁。這種整體(zhěngtǐ)-分解的練習或漸進性分解練習法,對學習復雜的動作技能特別有利。第一百三十四頁,共183頁。3、恰當安排集中練習(liànxí)和分散練習(liànxí)練習(liànxí)時間的安排有兩種,即集中練習(liànxí)和分散練習(liànxí)。第一百三十五頁,共183頁。集中練習是指長時間不間斷地進行練習,每次練習中間不安排休息時間;分散練習指相隔一定(yīdìng)時間間隔進行的練習,每次練習之間安排適當?shù)男菹r間。第一百三十六頁,共183頁。一般說來,分散練習比集中練習的效果要好。這是因為集中練習容易產(chǎn)生(chǎnshēng)疲勞和厭倦,而分散練習可避免這個問題。在分散練習的休息時間,練習者可能會在大腦中再次回憶剛才練習過的運動技能,從而也未減少練習的次數(shù)。第一百三十七頁,共183頁。采用哪種練習方法取決于練習者的條件、技能的難易程度和運動技能學習的不同階段等因素。對于年齡大且能力(nénglì)強的練習者,集中練習可能效果較好,而對于年齡小或能力(nénglì)弱的練習者,應采用分散練習法。第一百三十八頁,共183頁。運動技能(jìnéng)較簡單,不必分解,花費較少時間就能掌握,集中練習效果較好,而運動技能(jìnéng)比較復雜,需要分解練習,花費的時間長、次數(shù)多,就應采用分散練習法。第一百三十九頁,共183頁。練習初期(chūqī),分解練習多,練習者需要邊練習、邊思考,應采用分散練習法,每段練習的時間也不宜過長,因為他們的身體能力尚未適應,而隨著運動技能水平的提高和完整練習的需要,應采用集中練習法,練習的時間也可適當延長。第一百四十頁,共183頁。4、及時(jíshí)反饋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的反饋,是指練習者將來自運動器官活動的效應信息,經(jīng)傳入神經(jīng)(chuánrù-shénjīng)傳導,在大腦皮層相應部位獲得有關動作完成信息的過程。第一百四十一頁,共183頁。通過反饋所獲得的動作信息,涉及到動作本身和動作結果兩個方面的內容。只有當練習者從他們的操作或動作的結果中得到正確的反饋時,練習才對學習(xuéx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第一百四十二頁,共183頁。反饋是動作(dòngzuò)技能形成的重要條件,它既可以來自內部,即“感覺”自己的動作(dòngzuò)是否正確,也可以來自外部的觀察,例如,射擊后觀察打過的靶紙,投籃后計算自己的投籃命中率等。第一百四十三頁,共183頁。學生在技能練習過程中,教師給予的反饋(fǎnkuì)是同時反饋(fǎnkuì)。如,學生在跑步中出現(xiàn)動作錯誤時,教師讓學生“加強后蹬”、“加大前后擺臂”等,就是在學生做動作時教師給予的指導。而在學生完成動作之后教師給予的反饋(fǎnkuì),可分為即時和延時的兩種。第一百四十四頁,共183頁。前者是指學生練習后,教師立即對學生的動作(dòngzuò)給予的反饋,而后者是指延續(xù)一段時間后教師再對學生的動作(dòngzuò)給予一定的評價。第一百四十五頁,共183頁。對于初學者,應當多給予即刻的反饋,而且反饋的次數(shù)要足夠多,語詞要簡練、準確,既能讓學生理解,又能將問題說清楚。反饋越延時,學生所存留的動作感覺越少,甚至消失,下次可能(kěnéng)還會犯同樣的錯誤。第一百四十六頁,共183頁。5、注重(zhùzhòng)認知方式與技能復雜性的匹配認知方式是個體對信息和經(jīng)驗進行組織和加工過程中表現(xiàn)(biǎoxiàn)的差異。不同認知方式與技能復雜性的適應對動作技能的學習具有不同的影響。第一百四十七頁,共183頁。在簡單動作學習中,視覺表象水平上的加工(jiāgōng)要比言語水平上的加工(jiāgōng)效果好;而在復雜動作的學習中,言語水平的加工(jiāgōng)要比視覺表象水平上的加工(jiāgōng)作用明顯;第一百四十八頁,共183頁。隨著動作技術水平不斷完善和提高,言語提示對動作技能形成效果的調節(jié)作用開始明顯,在幾種(jǐzhǒnɡ)認知方式之間,視覺表象+言語提示與體操成績的相關程度最高。第一百四十九頁,共183頁。簡單的技能通過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動作(dòngzuò)的結構和特征,經(jīng)過頭腦中的演練可形成一定的技能。而依靠視覺表象是難以發(fā)現(xiàn)復雜動作(dòngzuò)技能的內在關系的,必須通過言語提示和思維加工的調節(jié),正確領會動作(dòngzuò)要領,才能在頭腦中簡化動作(dòngzuò)的結構,形成清晰的動作(dòngzuò)表象,使得動作(dòngzuò)變得容易掌握。第一百五十頁,共183頁。另外,動作學習過程不是單一、單向加工的,而是雙向和多向、不斷循環(huán)加工的。循環(huán)加工的方式是學習者對技能學習內容的理解不斷深化的過程,是視覺表象、言語、思維和知覺過程之間相互作用的表現(xiàn)。因此,應當根據(jù)技能結構(jiégòu)的復雜程度,采用不同的練習和指導方法,動員練習者不同的認知加工方式,提高學習技能的效果。第一百五十一頁,共183頁。6、加強心理(xīnlǐ)訓練運動心理訓練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提高運動技能的學習效果(xiàoguǒ),尤其是運動表象技能訓練、目標設置技能訓練等,對提高運動技能學習的效果(xiàoguǒ)有比較突出的影響。第一百五十二頁,共183頁。運動表象技能訓練是在學生頭腦中反復(fǎnfù)重現(xiàn)某一運動技能的練習。當實際的技能練習與表象練習相結合時,有利于喚起相應運動技能的神經(jīng)-肌肉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糾正動作完成中的偏差,促進正確動作表象的建立,提高動作技能的熟練與鞏固程度。第一百五十三頁,共183頁。目標設置技能訓練劃分并規(guī)定了技能練習的階段目標與達成期限,將學生的期望和注意引向動作練習的重要方面,提高了他們對實現(xiàn)(shíxiàn)練習目標的控制感和自信心,激發(fā)了練習的努力程度和堅持性,同時也增加了成功和行為強化的機會。第一百五十四頁,共183頁。7、影響(yǐngxiǎng)練習成績的其他心理因素首先是學生對運動技能學習的態(tài)度。當學生對當前學習的運動技能抱著積極(jījí)的態(tài)度時,就會主動、自覺地進行練習,運動技能的練習容易獲得進步。第一百五十五頁,共183頁。其次,技能學習的自信心是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學生對自己學習某個運動(yùndòng)技能的效能感較低,缺乏自信,他的進取精神、戰(zhàn)勝挫折的勇氣也會較低,練習的成績就不會有很大提高。第一百五十六頁,共183頁。再次,技能練習時的情緒狀態(tài)也對技能掌握有重要的影響。中度的焦慮對獲得良好的成績有積極作用。相反,沒有焦慮或焦慮過度都會給練習成績帶來不良的影響。積極、歡快的心境(xīnjìng)能促進技能的掌握,而抑郁、沮喪的心境(xīnjìng)會使練習成績明顯下降。第一百五十七頁,共183頁。最后,意志品質在練習中也有重要作用。許多(xǔduō)復雜技能的掌握,要求人們進行長期艱苦的鍛煉,要克服各種困難。因此,必須具有頑強、堅毅、勇敢的意志性格特征,否則,就很難使技能發(fā)展到高度完善的程度。第一百五十八頁,共183頁。五、運動技能(jìnéng)的相互作用——遷移遷移是理論學習和運動技能學習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盀檫w移而教”,已經(jīng)成為許多教師的教學理念。利用遷移的理論和方法進行體育教學,提高運動技能的學習效果,是體育教師和體育運動心理學工作者共同(gòngtóng)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第一百五十九頁,共183頁。(一)遷移的一般(yībān)概念任何知識的學習,都受到過去經(jīng)驗的影響。人們在一種情境中所獲得(huòdé)的知識,可以影響到另一情境中的知識學習。第一百六十頁,共183頁。這種學習之間相互影響的現(xiàn)象就叫做學習的遷移。在運動(yùndòng)技能形成中,也會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即各種運動(yùndòng)技能學習之間可以相互作用。第一百六十一頁,共183頁。已經(jīng)掌握的技能可能對掌握新的技能起促進(cùjìn)作用,也可能妨礙新技能的學習;同樣,新學習的技能可能對已經(jīng)掌握的技能產(chǎn)生促進(cùjìn)或阻礙作用。這種現(xiàn)象叫做運動技能的遷移。上述前一事實稱為順向遷移,后一事實稱為逆向遷移。第一百六十二頁,共183頁。1.正遷移(qiānyí)已經(jīng)掌握的技能對學習新技能的積極影響叫正遷移。例如,經(jīng)常打籃球有助于手球技術的學習;掌握了腳背正面踢球技術,很快就能學會腳背外側踢球;學會了跳山羊,跳箱(tiàoxiāng)技術就能很容易掌握。第一百六十三頁,共183頁。2.負遷移(qiānyí)已經(jīng)掌握的運動技能對學習新技能的消極影響叫負遷移,或技能的干擾。例如,一個會騎自行車的人在剛學習騎三輪板車時,會感到很不習慣,他們的騎車技術可能還不如原來不會騎自行車的人。這是因為騎自行車對騎三輪車產(chǎn)生了負遷移。對著鏡子畫畫,會畫得很慢、很難看,這是由于已經(jīng)建立的手眼(shǒuyǎn)協(xié)調關系與在鏡面條件下的手眼(shǒuyǎn)協(xié)調發(fā)生了沖突,造成其對新條件下的繪畫產(chǎn)生了干擾作用。第一百六十四頁,共183頁。運動(yùndòng)技能遷移的種類1、運動—運動遷移已經(jīng)學會的一種運動技能有助于促進(cùjìn)對另一種運動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如學會了單杠的屈身上有助于對雙杠杠端屈身上的學習和掌握等。第一百六十五頁,共183頁。2、語言—運動(yùndòng)遷移練習前的語言訓練對掌握運動技能有積極作用。如在一個(yīɡè)實驗里,主試要求被試對某些顏色信號做出選擇性的動作反應:見紅光按第一個(yīɡè)鍵,見藍光按第二個鍵。如果實驗前,給被試進行有關的語言訓練,那么比未經(jīng)訓練的對照組,選擇性動作技能的學習要快得多。第一百六十六頁,共183頁。3、兩側(liǎnɡcè)性遷移由身體一側器官進行的技能學習(xuéxí)向身體另一側器官的遷移。第一百六十七頁,共183頁。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遷移在身體的對稱部分(右手—左手,右腿—左腿)表現(xiàn)得最明顯;其次(qícì)是同側部位(右手—右腳,左手—左腳);而位于對角線上的部位(左手—右腳,右手—左腳)遷移的作用最弱。兩側性遷移對于需要雙手或四肢協(xié)調的運動技能學習影響較大。第一百六十八頁,共183頁。(二)遷移(qiānyí)的主要理論

1.共同要素說這種理論是由桑代克和伍德沃斯提出的。他們認為,兩種技能學習情境中在刺激物與反應方面含有相同或相似的要素,就會有遷移現(xiàn)象(xiànxiàng)的發(fā)生;兩種任務和情境之間的相似程度越高,越有可能產(chǎn)生遷移。只要在兩種任務之間有遷移現(xiàn)象(xiànxiàng)發(fā)生,就必定有相同的要素存在。第一百六十九頁,共183頁。2.概括(gàikuò)學說這個理論的提出者賈德認為,只要一個人對他的知識經(jīng)驗達到(dádào)了概括化水平,就可能將這種經(jīng)驗從一個情境遷移到另一個情境。學習者掌握了帶有普遍意義的基本原理和原則后,他們的概括水平得到提高,就能將它們應用到新的情境中,產(chǎn)生學習的遷移。第一百七十頁,共183頁。3.關系(guānxì)學說格式塔心理學派的一些學者認為,遷移不是由于兩種學習情境中的共同要素,也不是由基本原理或原則作用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而是由于學習者對兩種學習情境中的關系作出的反應。這種關系反應是通過頓悟來實現(xiàn)的,學習者突然發(fā)現(xiàn)(fāxiàn)兩個情境之間的關系,才能產(chǎn)生遷移。第一百七十一頁,共183頁。4.認知結構說美國(měiɡuó)學者奧蘇貝爾認為認知結構,即學習者頭腦中的觀念和知識的內容與組織,是影響遷移的關鍵因素。遷移的發(fā)生是過去積累的經(jīng)驗、有層次組織的知識體系與當前學習任務的適應。只要存在原有認知結構對新認知結構的影響,就可能存在遷移。第一百七十二頁,共183頁。以上闡述的理論都是對正遷移的解釋,而負遷移常發(fā)生在下述情況:兩種技能在結構上很相似,但其中某些成分要求相反的動作方式。鏡畫實驗(shíyàn)是一個很典型的情況。人們看到的刺激情境是一樣的,而反應卻應該相反,這種互相對立的反應會產(chǎn)生嚴重的干擾作用。第一百七十三頁,共183頁。在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