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廣東省廣州市六區(qū)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1頁
2021-2022學年廣東省廣州市六區(qū)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2頁
2021-2022學年廣東省廣州市六區(qū)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3頁
2021-2022學年廣東省廣州市六區(qū)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4頁
2021-2022學年廣東省廣州市六區(qū)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1-2022學年廣東省廣州市六區(qū)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禮治社會并不是指文質(zhì)彬彬,像《鏡花緣》里所描寫的君子國一般的社會。禮并不帶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見了人點個頭”、不窮兇極惡的意思。禮也可以殺人,可以很“野蠻”。壁如在緬甸有些地方,一個人成年時,一定要去殺幾個人頭回來,才能完成為成年禮而舉行的儀式。我們在舊小說里也常讀到殺了人來祭旗,那是軍禮?!Y的內(nèi)容以現(xiàn)代標準看去,可能是很殘酷的。殘酷與否并非合禮與否的問題。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guī)范一點說,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禮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的權(quán)力來推行的。“國家”是指政治的權(quán)力,在現(xiàn)代國家沒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權(quán)力。而禮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quán)力機構(gòu)來維持。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quán)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禮是可以為人所好的,所謂“富而好禮”。這顯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謂道德。法律是從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罰是由特定的權(quán)力所加之于個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網(wǎng),逃得脫還可以驕傲、得意。道德是社會輿論所維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見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棄,是恥。禮則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禮,不但不好,而且不對、不合、不成。這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沒有人的地方也會不能自已。曾子易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禮是合式的路子,是經(jīng)教化過程而成為主動性的服膺于傳統(tǒng)的習慣。禮治從表面看去好像是人們行為不受規(guī)律拘束而自動形成的秩序。其實自動的說法是不準確的,只是主動地服于成規(guī)罷了??鬃右辉俚赜谩翱恕弊?、用“約”字來形容禮的養(yǎng)成,可見禮治并不是離開社會,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構(gòu)成的秩序了。禮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tǒng)可以有效地應(yīng)付生活問題為前提。鄉(xiāng)土社會滿足了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禮來維持。在一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tǒng)的效力是無法保證的。不管一種生活的方法在過去是怎樣有效,如果環(huán)境一改變,誰也不能再依著老法子去應(yīng)付新的問題了,所應(yīng)付的問題如果要由團體合作的時候,就得大家接受個同意的辦法,要保證大家在規(guī)定的辦法下合作應(yīng)付共同問題,就得有個力量來控制各個人了。這其實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謂“法治”。(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禮治秩序》)材料二:先輩們不斷試錯,積累了大量的經(jīng)驗與傳統(tǒng),形成了一套行為模式,后輩們只需要服從就可以生活下去,不深究其中的道理。這些“經(jīng)驗”和“傳統(tǒng)”構(gòu)成了鄉(xiāng)土社會的“禮”?!岸Y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quán)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禮是可以為人所好的,所謂‘富而好禮’?!睆倪@個角度來說,鄉(xiāng)土社會其實是“禮治”社會。用今天的話來說,鄉(xiāng)土社會中解決民間糾紛并不主要依靠法律或公權(quán)力,而要依靠當時、當?shù)氐摹皞鹘y(tǒng)”;一旦需要法律的介入,那么多數(shù)會涉及到比較嚴重的刑事犯罪。時至今日,“打官司”在很多人心目中仍是貶義詞,因此,我們在推行法治建設(shè)時,需要考慮到鄉(xiāng)土社會的轉(zhuǎn)型與過渡,以及人們對于新模式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而鄉(xiāng)土社會“法”是外在的,它的約束力來自外部強制力;違反“法”會受到外在的懲罰,如限制人身自由甚至剝奪生命。而違背了“禮”,行為者會受到內(nèi)在與外在的雙重譴責。運用“禮”懲罰違反者時,既要考慮到行為者內(nèi)心的悔悟,又要考慮當事人之間的人際關(guān)系,還要考慮外在的輿論環(huán)境。可以說“禮”更為嚴苛?!安钚蚋窬帧钡泥l(xiāng)土社會排斥訴訟,即費孝通先生說的“無訟”。但這里的“無訟”并不是完全排斥訴訟這種解決問題的模式。鄉(xiāng)土社會中,人們遇到的問題大概率是先輩們已經(jīng)遇到過并且解決過的,因此只需沿用“傳統(tǒng)”即可,不需要訴諸法律。同時,“差序格局”中的人際關(guān)系像是無數(shù)“水波紋”交織在一起,十分龐雜,因此要想通過法律來明確權(quán)利與義務(wù)就變得困難。這種模式下,要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就要依靠行為者“克己復禮”以及長輩的教化去解決現(xiàn)實中的糾紛。但這種“無訟”的環(huán)境,也不是在營造虛假的和諧,而是需要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并非所有爭端都要走司法途徑才能得以解決,一些并不復雜的矛盾糾紛不需要動用國家司法資源,若是能在鄉(xiāng)土社會中自行解決,當事人在事后仍能維持正常的人際往來,何樂而不為呢?這種觀念與“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楓橋經(jīng)驗”不謀而合。這樣的矛盾化解模式就是立足于我國的實際國情,既考慮到社會原本的狀態(tài),又結(jié)合時代的發(fā)展,在真切解決糾紛的基礎(chǔ)上節(jié)約司法資源,達成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摘編自蔡欣雨《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推進法治中國建設(shè)》)(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并不帶有“文明”“慈善”的意思,以現(xiàn)代標準去看,禮的內(nèi)容是很殘酷的。B.禮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禮是由社會輿論所維持的,不需要靠一個外在的權(quán)力來推行。C.鄉(xiāng)土社會某種程度上是“禮治”社會,解決民間糾紛并不是依靠法律或公權(quán)力,而是依靠當時、當?shù)氐摹皞鹘y(tǒng)”。D.在鄉(xiāng)土社會中,違背了“禮”,行為者會受到雙重譴責,因此,運用“禮”懲罰違反者時,要考慮多重因素。(2)下列對材料一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對于“禮治”一詞,文章先否定了人們對“禮”的表面認知,然后進行了深入的闡述。B.文章引用《論語?學而》中的“富而好禮”,論證“禮”是可以為人所好的,人服禮是主動的。C.文章引用曾子易簣的例子,意在佐證“禮”有慎獨克己的力量,與法律和道德有所不同。D.文章要論證的中心是禮治和法治的不同,為了論證這一中心,文章多處運用對比論證法。(3)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只要符合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就算是殘酷的行為或做法,也是符合禮治秩序。B.法律是靠國家的權(quán)力來推行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在現(xiàn)代國家沒有形成之前不存在法律。C.“楓橋經(jīng)驗”是基層社會治理的中國方案,既節(jié)約了司法資源,又解決了民間糾紛。D.當今需兼顧禮治與法治,因為中國從鄉(xiāng)土社會而來,又處在變遷迅速的世界環(huán)境中。(4)材料二說:“‘差序格局’中的人際關(guān)系像是無數(shù)‘水波紋’交織在一起?!闭埥Y(jié)合材料和《鄉(xiāng)土中國》整本書的閱讀,談?wù)勀銓@句話的理解。(5)閱讀以下材料,聯(lián)系材料二中“禮”與“法”的關(guān)系,以及《鄉(xiāng)土中國》中相關(guān)知識,解釋這一糾紛的解決過程。隨著社會發(fā)展,寵物在現(xiàn)代人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寵物狗傷人事件也時有發(fā)生。在花都某小區(qū)就發(fā)生了這樣一起事件:小明飼養(yǎng)的哈士奇咬傷散步老人,引發(fā)糾紛;路人紛紛譴責小明,并試圖進行調(diào)解;調(diào)解無果,二人又請來物業(yè)公司從中調(diào)解;而后小區(qū)業(yè)委會牽頭,制定了小區(qū)文明養(yǎng)犬公約,規(guī)范養(yǎng)犬。然而,小明依然選擇在遛狗時放養(yǎng),他的哈士奇再度咬傷路人,小區(qū)居民無奈之下,將小明告上法庭,請求法律介入,法院判決要求小明予以賠償。(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江南的冬景郁達夫凡在北國過過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圍爐煮茗,或吃涮羊肉,剝花生米,飲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爐、暖炕等設(shè)備的人家,不管它門外面是雪深幾尺,或風大若雷,躲在屋里的兩三個月的生活,卻是一年之中最有勁的一段蟄居異境;老年人不必說,就是頂喜歡活動的小孩子們,總也是個個在懷戀的,因為這中間,有的是蘿卜、雅兒梨等水果的閑食,還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熱鬧的節(jié)期。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過后,大江以南的樹葉,也不至于脫盡。寒風——西北風——間或吹來,至多也不過冷了一日兩日。到得灰云掃盡,落葉滿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臉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陽一上屋檐,鳥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氣來,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門前的隙地里去坐著曝背談天,營屋外的生涯了、這一種江南的冬景,豈不也可愛得很么?我生長在江南,兒時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銘刻特深;雖則漸入中年,又愛上了晚秋,以為秋天正是讀讀書、寫寫字的人的最惠季節(jié),但對于江南的冬景,總覺得有可以抵得過北方夏夜的一種特殊情調(diào),說得摩登些,便是一種明朗的情調(diào)。我也曾到過閩粵,在那里過冬天,和暖原極和暖,有時候到了陰歷的年邊,說不定還不得不拿出紗衫來著;走過野人的籬落,更還看得見許多雜七雜八的秋花!一番陣雨雷鳴過后,涼冷一點,至多也只換上一件夾衣,在閩粵之間,皮袍棉襖是絕對用不著的;這一種極南的氣候異狀,并不是我所說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國的長春,是春或秋的延長。江南的地質(zhì)豐腴而潤澤,所以含得住熱氣,養(yǎng)得住植物;因而長江一帶,蘆花可以到冬至而不敗,紅葉時亦有時候會保持住三個月以上的生命。像錢塘江兩岸的烏柏樹,紅葉落后,還有雪白的桕子著在枝頭,一點一叢,用照相機照將出來,可以亂梅花之真。草色頂多成了赭色,根邊總帶點綠意,非但野火燒不盡,就是寒風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風和日暖的午后,你一個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則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歲時的肅殺,而且還可以飽覺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氣;“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總馬上會來”的詩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體會得出。說起了寒郊的散步,實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給與江南居住者的一種特異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長的人,是終他的一生,也決不會有享受這一種清福的機會的。我不知道德國的冬天,比起我們江浙來如何,但從許多作家喜歡以散步一詞做他們的創(chuàng)作題目看來,大約是德國南部四季的變遷,總也和我們的江南差不多。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瀕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氣里時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時也會下著微雨,而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你試想想,秋收過后,河流邊三五人家會聚在一個小村子里,門對長橋,窗臨遠阜,這中間又多是樹枝槎椏的雜木樹林;在這一幅冬日農(nóng)村的圖上,再灑上一層細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層淡得幾不成墨的背景,你說還夠不夠悠閑?若再要點些景致進去,則門前可以泊一只烏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幾個喧嘩的酒客,天垂暮了,還可以加一味紅黃,在茅屋窗中畫上一圈暗示著燈光的月暈。人到了這一個境界,自然會胸襟灑脫起來,終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問了;我們總該還記得唐朝那位詩人做的“幕雨瀟瀟江上村”的一首絕句罷?詩人到此,連對綠林豪客都客氣起來了,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則雪月梅的冬宵三友,會合在一道,在調(diào)戲酒姑娘了;“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靜后的景況;“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樣喜歡弄雪的村童來報告村景了。詩人的詩句,也許不盡是在江南所寫,而做這幾句詩的詩人,也許不盡是江南人,但借了這幾句詩來描寫江南的雪景,豈不直截了當,比我這一枝愚劣的筆所寫的散文更美麗得多?窗外的天氣晴朗得象晚秋一樣;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誘得使你在房間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實踐,這一種無聊的雜文,我也不再想寫下去了,還是拿起手杖,擱下紙筆,去湖上散散步罷!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選自《郁達夫文集》,有刪改)(1)下列對這篇散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不喜歡北方?jīng)]有特殊情調(diào)的冬天,而對江南的冬天“銘刻特深”,之所以寫北國冬天的蟄居生活是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特殊”和“明朗”。B.江南豐腴潤澤的土地上,蘆花、紅葉、桕子、草匯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氣,與詩人的名句相連接,別有一番情趣。C.本文選取了寒郊的散步、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江南的雪景和江南的旱冬四幅畫面,全面深刻地體現(xiàn)了江南冬天的特色,充滿詩情畫意,令人心馳神往。D.相比百無聊賴、無所事事地在房間里寫文章,作者更愿意擱下紙筆,去湖上散步,因為再美的回憶都不如眼前窗外誘人的冬景更有吸引力。(2)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刻畫了不同時間、不同場合、不同天氣下的江南的冬景,表達了作者對江南冬景的鐘愛。B.具有奇暖溫潤、可愛明朗情調(diào)的江南冬景在郁達夫筆下,既是一種意境,也是一種情境。C.同是寫雪景,與《濟南的冬天》比較,《江南的冬景》在寫法上更多的是在進行直接的描寫。D.全文語調(diào)舒緩,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閑;語言清新純樸,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3)在《故都的秋》中,作者寫北方的秋時將江南的秋拿來作比較,突顯了北國之秋的濃烈、酣暢。本文在寫江南的冬景時,也采用了類似的寫法。請從文本中找出兩例說明該寫法的運用及其效果。(4)文章中恰當引用古詩詞,可以激活語言表達、彰顯文章底蘊,使文章散發(fā)出濃濃的書卷氣和文化氣。郁達夫既是一位游記大師,也是一位天才詩人,他的游記恰到好處地嵌入不少古今中外的詩詞。請就文中第8段他引用的古詩分析其妙處。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釃L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蠟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文本二: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戏接续B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浙之脩,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1)下列對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絕:橫渡。B.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駕:拉車。C.風至苕折,卵破子死折:折斷。D.君子不近,庶人不服服:佩帶。(2)下列加點虛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①登高而招②則群聚而笑之B.①鍥而舍之②小學而大遺C.①生而同聲②如是而己D.①長而異俗②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中,“學不可以已”這句話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說學習的意義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說對待學習應(yīng)該采取的態(tài)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B.文本一中,在荀子看來,要想學習獲得成功,一是要逐步積累,二是要堅持不懈。從積累到堅持,既是學習的方法,又是學習應(yīng)該持有的態(tài)度,進一步深化了對“學不可以已”的認識。C.文本二中,在荀子看來,君子想要防止自己受到邪惡乖僻之人的影響而逐漸接近正直的人,居處時就一定要選擇好鄉(xiāng)鄰,出游時也一定要接近品學兼優(yōu)的人。D.文本一和文本二在寫作上的最主要特色是,善于于運用比喻闡述道理,設(shè)喻貼近生活,形式靈活多樣,內(nèi)容各有側(cè)重,句式也富于變化,明白易懂,毫無板滯之感。(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②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5)以上兩段文字均選自《荀子?勸學》,都是在談?wù)搶W習。文本一和文本二共同論述的學習的作用是什么?(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琵琶行并序(節(jié)選)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歌。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夜箏白居易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琵琶行并序》中的“嘈嘈”“切切”分別形容樂聲的清脆圓潤和輕細急促,強化了聽覺效果,令人“耳”不暇接。B.《琵琶行并序》中的“幽咽泉流”“冰泉冷澀”描寫了樂聲愈來愈低沉,以至停頓,感情也轉(zhuǎn)為凄楚難言,以至無聲。C.《夜箏》首句中的“紫袖”“紅弦”分別是彈箏人與箏的代稱,暗示出彈箏者修飾的美好,女子彈箏的形象宛如畫出;“明月”點照應(yīng)了題目中的“夜”。D.《夜箏》三、四句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表達的是相近意思;而“一萬重”的深情,也相當精妙地影射了彈琴者心中的“憂愁暗恨”。(2)有人認為,若要把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裁剪為四句一首的絕句,實在叫人無從下手:但是,《琵琶行并序》作者的這一首《夜箏》詩,無疑提供了一個很精妙的縮本。請簡要分析這兩首詩在寫法上的不同之處。(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登高》中,國難當頭,仕途坎坷,面對眼前所見所聞,無限悲涼之意自然襲上心頭,杜甫發(fā)出了“,”的慨嘆之音。(2)韓愈在《師說》中除了提出地位和年齡不作要求的標準外,更重要的是推出“,”的結(jié)論,直指士大夫階層的門弟觀念,為下文針砭時弊張本。(3)在《赤壁賦》中,蘇軾“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詩中景與眼中景圓滿契合,“,”兩句生動地描繪出柔和的月光似對游人極為依戀。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1小題,11分)6.(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如果說動人的故事、鮮明的人物特色,是《長津湖》打動人的重要原因,那良好的特效技術(shù)、出色的視覺呈現(xiàn),則同樣是_____的關(guān)鍵因素。身臨其境的鏡頭跟拍、豐富逼真的視覺特效、對戰(zhàn)斗場面的生動還原,讓故事不僅有了更好的呈現(xiàn),也增加了電影的藝術(shù)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今天,中國電影工業(yè)化整體水準在不斷提升,這既對主旋律電影創(chuàng)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_______。主旋律電影要傳得開、叫得響,_____要有好題材,更要有好講法。不斷提升講故事的能力和技巧,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制作方法、豐富技術(shù)手段,才能讓主旋律電影獲得更好的呈現(xiàn)效果。從《紅海行動》到《我和我的祖國》,從《革命者》到《長津湖》,一批主旋律電影的“走紅”,______出觀眾對優(yōu)秀主旋律作品的熱切期待,也恰恰說明,“正能量”完全能獲得“大流量”。這些作品內(nèi)容不同、情節(jié)多樣,卻有著鮮明的共性——扎實生動的故事題材,赤誠鮮明的家國情懷,豐富出色的視覺效果。而這些故事的底本、情懷的來源、畫面的重現(xiàn),就是可歌可泣的革命歷史,恢弘壯闊的當代實踐。(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部恰當?shù)囊豁検茿.彌足珍貴機會不只反映B.不可或缺契機不只折射C.不可或缺機會不止折射D.彌足珍貴契機不止反映(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號和文中“卻有著鮮明的共性——扎實生動的故事題材,赤誠鮮明的家國情懷,豐富出色的視覺效果”的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A.通訊員在戰(zhàn)斗時,除了送信,還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問這些沒意思的問題。(茹志鵑《百合花》)B.前些年一家有影響的報紙在頭版刊登了一篇貶斥雜交稻的文章,說雜交稻是“三不稻”——“米不養(yǎng)人,糠不養(yǎng)豬,草不養(yǎng)?!?。(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C.“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郁達夫《故都的秋》)D.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朱自清《荷塘月色》)(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指出其語病類型并進行修改。(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7.(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將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送入預定軌道。3名航天員隨后將從飛船進入天和核心艙。3名中國航天員乘坐飛船飛向太空,將成為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首批“太空訪客”。這是闊別五年后,①______,表明中國航天已身處空間站時代,正向著既定的探索目標穩(wěn)步前行。適逢黨的百年華誕,在中國載人航天即將跨入第30個年頭之際,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順利升空,②______。仰望浩渺星空,追尋光輝歷史,這樣一種感受特別深刻:飛天夢想不僅點燃著每一個中國人的熱情,也映照著一個國家的自信、執(zhí)著和擔當。駐留太空3個月的任務(wù),對航天員的身體、心理素質(zhì)、知識技能、應(yīng)急能力等都是巨大挑戰(zhàn)。,包括體質(zhì)訓練、心理訓練、航天環(huán)境耐力適應(yīng)性訓練、生存訓練以及大量航天專業(yè)技術(shù)訓練等。對航天員來說,最大的挑戰(zhàn)③______,而在于初心不變、激情不改。如同劉伯明所說的,他從2008年到等待再次飛向太空的13年,也是中國航天人一步一個腳印地將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執(zhí)著歲月。(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茿.航天員系統(tǒng)針對這些挑戰(zhàn)科學規(guī)劃、設(shè)計并實施了百余科目八大類的訓練B.航天員系統(tǒng)針對這些挑戰(zhàn)科學規(guī)劃、設(shè)計并實施了訓練,共有八大類百余科目C.針對這些挑戰(zhàn),航天員系統(tǒng)科學規(guī)劃、設(shè)計并實施了八大類百余科目的訓練D.針對這些挑戰(zhàn),航天員系統(tǒng)科學規(guī)劃、設(shè)計并實施了訓練,共有百余科目八大類(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四、寫作(60分)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2021年4月27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召開大會熱烈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jié),表彰2891個集體和個人。這些先進集體和個人在抗疫斗爭中挺身而出,在復工復產(chǎn)中堅定前行,在科技自立自強中勇攀高峰,在決勝全面小康中攻堅克難,在決戰(zhàn)脫貧攻堅中擔當作為,用智慧和汗水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業(yè)績!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每個人都了不起,讓我們向奮斗者致敬!請結(jié)合材料,以“平凡與不平凡”為主題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結(jié)合材料的內(nèi)容和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2022學年廣東省廣州市六區(qū)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禮治社會并不是指文質(zhì)彬彬,像《鏡花緣》里所描寫的君子國一般的社會。禮并不帶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見了人點個頭”、不窮兇極惡的意思。禮也可以殺人,可以很“野蠻”。壁如在緬甸有些地方,一個人成年時,一定要去殺幾個人頭回來,才能完成為成年禮而舉行的儀式。我們在舊小說里也常讀到殺了人來祭旗,那是軍禮?!Y的內(nèi)容以現(xiàn)代標準看去,可能是很殘酷的。殘酷與否并非合禮與否的問題。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guī)范一點說,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禮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的權(quán)力來推行的?!皣摇笔侵刚蔚臋?quán)力,在現(xiàn)代國家沒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權(quán)力。而禮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quán)力機構(gòu)來維持。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quán)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禮是可以為人所好的,所謂“富而好禮”。這顯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謂道德。法律是從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罰是由特定的權(quán)力所加之于個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網(wǎng),逃得脫還可以驕傲、得意。道德是社會輿論所維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見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棄,是恥。禮則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禮,不但不好,而且不對、不合、不成。這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沒有人的地方也會不能自已。曾子易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禮是合式的路子,是經(jīng)教化過程而成為主動性的服膺于傳統(tǒng)的習慣。禮治從表面看去好像是人們行為不受規(guī)律拘束而自動形成的秩序。其實自動的說法是不準確的,只是主動地服于成規(guī)罷了??鬃右辉俚赜谩翱恕弊?、用“約”字來形容禮的養(yǎng)成,可見禮治并不是離開社會,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構(gòu)成的秩序了。禮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tǒng)可以有效地應(yīng)付生活問題為前提。鄉(xiāng)土社會滿足了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禮來維持。在一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tǒng)的效力是無法保證的。不管一種生活的方法在過去是怎樣有效,如果環(huán)境一改變,誰也不能再依著老法子去應(yīng)付新的問題了,所應(yīng)付的問題如果要由團體合作的時候,就得大家接受個同意的辦法,要保證大家在規(guī)定的辦法下合作應(yīng)付共同問題,就得有個力量來控制各個人了。這其實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謂“法治”。(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禮治秩序》)材料二:先輩們不斷試錯,積累了大量的經(jīng)驗與傳統(tǒng),形成了一套行為模式,后輩們只需要服從就可以生活下去,不深究其中的道理。這些“經(jīng)驗”和“傳統(tǒng)”構(gòu)成了鄉(xiāng)土社會的“禮”?!岸Y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quán)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禮是可以為人所好的,所謂‘富而好禮’。”從這個角度來說,鄉(xiāng)土社會其實是“禮治”社會。用今天的話來說,鄉(xiāng)土社會中解決民間糾紛并不主要依靠法律或公權(quán)力,而要依靠當時、當?shù)氐摹皞鹘y(tǒng)”;一旦需要法律的介入,那么多數(shù)會涉及到比較嚴重的刑事犯罪。時至今日,“打官司”在很多人心目中仍是貶義詞,因此,我們在推行法治建設(shè)時,需要考慮到鄉(xiāng)土社會的轉(zhuǎn)型與過渡,以及人們對于新模式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而鄉(xiāng)土社會“法”是外在的,它的約束力來自外部強制力;違反“法”會受到外在的懲罰,如限制人身自由甚至剝奪生命。而違背了“禮”,行為者會受到內(nèi)在與外在的雙重譴責。運用“禮”懲罰違反者時,既要考慮到行為者內(nèi)心的悔悟,又要考慮當事人之間的人際關(guān)系,還要考慮外在的輿論環(huán)境。可以說“禮”更為嚴苛。“差序格局”的鄉(xiāng)土社會排斥訴訟,即費孝通先生說的“無訟”。但這里的“無訟”并不是完全排斥訴訟這種解決問題的模式。鄉(xiāng)土社會中,人們遇到的問題大概率是先輩們已經(jīng)遇到過并且解決過的,因此只需沿用“傳統(tǒng)”即可,不需要訴諸法律。同時,“差序格局”中的人際關(guān)系像是無數(shù)“水波紋”交織在一起,十分龐雜,因此要想通過法律來明確權(quán)利與義務(wù)就變得困難。這種模式下,要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就要依靠行為者“克己復禮”以及長輩的教化去解決現(xiàn)實中的糾紛。但這種“無訟”的環(huán)境,也不是在營造虛假的和諧,而是需要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并非所有爭端都要走司法途徑才能得以解決,一些并不復雜的矛盾糾紛不需要動用國家司法資源,若是能在鄉(xiāng)土社會中自行解決,當事人在事后仍能維持正常的人際往來,何樂而不為呢?這種觀念與“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楓橋經(jīng)驗”不謀而合。這樣的矛盾化解模式就是立足于我國的實際國情,既考慮到社會原本的狀態(tài),又結(jié)合時代的發(fā)展,在真切解決糾紛的基礎(chǔ)上節(jié)約司法資源,達成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摘編自蔡欣雨《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推進法治中國建設(shè)》)(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DA.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并不帶有“文明”“慈善”的意思,以現(xiàn)代標準去看,禮的內(nèi)容是很殘酷的。B.禮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禮是由社會輿論所維持的,不需要靠一個外在的權(quán)力來推行。C.鄉(xiāng)土社會某種程度上是“禮治”社會,解決民間糾紛并不是依靠法律或公權(quán)力,而是依靠當時、當?shù)氐摹皞鹘y(tǒng)”。D.在鄉(xiāng)土社會中,違背了“禮”,行為者會受到雙重譴責,因此,運用“禮”懲罰違反者時,要考慮多重因素。(2)下列對材料一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對于“禮治”一詞,文章先否定了人們對“禮”的表面認知,然后進行了深入的闡述。B.文章引用《論語?學而》中的“富而好禮”,論證“禮”是可以為人所好的,人服禮是主動的。C.文章引用曾子易簣的例子,意在佐證“禮”有慎獨克己的力量,與法律和道德有所不同。D.文章要論證的中心是禮治和法治的不同,為了論證這一中心,文章多處運用對比論證法。(3)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BA.只要符合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就算是殘酷的行為或做法,也是符合禮治秩序。B.法律是靠國家的權(quán)力來推行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在現(xiàn)代國家沒有形成之前不存在法律。C.“楓橋經(jīng)驗”是基層社會治理的中國方案,既節(jié)約了司法資源,又解決了民間糾紛。D.當今需兼顧禮治與法治,因為中國從鄉(xiāng)土社會而來,又處在變遷迅速的世界環(huán)境中。(4)材料二說:“‘差序格局’中的人際關(guān)系像是無數(shù)‘水波紋’交織在一起?!闭埥Y(jié)合材料和《鄉(xiāng)土中國》整本書的閱讀,談?wù)勀銓@句話的理解。(5)閱讀以下材料,聯(lián)系材料二中“禮”與“法”的關(guān)系,以及《鄉(xiāng)土中國》中相關(guān)知識,解釋這一糾紛的解決過程。隨著社會發(fā)展,寵物在現(xiàn)代人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寵物狗傷人事件也時有發(fā)生。在花都某小區(qū)就發(fā)生了這樣一起事件:小明飼養(yǎng)的哈士奇咬傷散步老人,引發(fā)糾紛;路人紛紛譴責小明,并試圖進行調(diào)解;調(diào)解無果,二人又請來物業(yè)公司從中調(diào)解;而后小區(qū)業(yè)委會牽頭,制定了小區(qū)文明養(yǎng)犬公約,規(guī)范養(yǎng)犬。然而,小明依然選擇在遛狗時放養(yǎng),他的哈士奇再度咬傷路人,小區(qū)居民無奈之下,將小明告上法庭,請求法律介入,法院判決要求小明予以賠償。【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內(nèi)容,結(jié)合相關(guān)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guān)論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中重要語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相關(guān)語境,結(jié)合語境進行分析。(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中相關(guān)問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根據(jù)題干要求讀懂相關(guān)內(nèi)容,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窘獯稹浚?)A.“禮的內(nèi)容是很殘酷的”錯誤?;蛉粸楸厝弧2牧弦坏谝欢问钦f“可能是很殘酷的”。B.“禮是由社會輿論所維持的”錯誤。偷換概念。材料一第二段是說“禮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quán)力機構(gòu)來維持。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不是“社會輿論”,而是“傳統(tǒng)”。C.“并不是依靠法律或公權(quán)力”錯誤。材料二第一段是說“并不主要依靠法律或公權(quán)力”。D.正確。故選D。(2)D.“文章要論證的中心是禮治和法治的不同”錯誤。材料一論證的中心是中國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社會。故選D。(3)B.“在現(xiàn)代國家沒有形成之前不存在法律”錯誤。曲解文意。材料一第二段是說“法律是靠國家的權(quán)力來推行的?!畤摇侵刚蔚臋?quán)力,在現(xiàn)代國家沒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權(quán)力”,可見說“在現(xiàn)代國家沒有形成之前不存在法律”是錯誤的。故選B。(4)差序格局描述的是親疏遠近的人際格局,如同水面上泛開的連暈一般,由自己延伸開去,一圈一圈,按離自己距離的遠近來劃分親疏。(5)這一糾紛的解決過程是:首先是“行為者‘克己復禮’以及長輩的教化去解決現(xiàn)實中的糾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比較復雜的糾紛通過具有社會權(quán)威的力量進行調(diào)解,并制定相應(yīng)的規(guī)則、公約等;如果仍然無效,最后才動用國家司法資源,采取訴訟的形式來解決糾紛。答案:(1)D(2)D(3)B(4)所謂“差序格局”,就是每個人以自我為中心,同他人發(fā)生關(guān)遠近不同的關(guān)系。作者將其比喻水中投出一粒石子蕩出的一圈一圈同心圓波紋,那么這些不斷向外延展的同心圓必然有相交的時候,這就產(chǎn)生了新的人際關(guān)系。(5)首先是長輩依靠傳統(tǒng)“禮”制來進行調(diào)解,然后通過具有社會權(quán)威的力量進行調(diào)解,并出臺相應(yīng)的規(guī)則。在上述方式都失敗后,才采取訴訟的形式來解決矛盾?!军c評】選擇題干擾項設(shè)置常見錯誤類型:1.擴大范圍。2.偷換概念。3.無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為一談。5.強加因果。6.答非所問。7.相互矛盾。8.張冠李戴。(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江南的冬景郁達夫凡在北國過過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圍爐煮茗,或吃涮羊肉,剝花生米,飲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爐、暖炕等設(shè)備的人家,不管它門外面是雪深幾尺,或風大若雷,躲在屋里的兩三個月的生活,卻是一年之中最有勁的一段蟄居異境;老年人不必說,就是頂喜歡活動的小孩子們,總也是個個在懷戀的,因為這中間,有的是蘿卜、雅兒梨等水果的閑食,還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熱鬧的節(jié)期。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過后,大江以南的樹葉,也不至于脫盡。寒風——西北風——間或吹來,至多也不過冷了一日兩日。到得灰云掃盡,落葉滿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臉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陽一上屋檐,鳥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氣來,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門前的隙地里去坐著曝背談天,營屋外的生涯了、這一種江南的冬景,豈不也可愛得很么?我生長在江南,兒時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銘刻特深;雖則漸入中年,又愛上了晚秋,以為秋天正是讀讀書、寫寫字的人的最惠季節(jié),但對于江南的冬景,總覺得有可以抵得過北方夏夜的一種特殊情調(diào),說得摩登些,便是一種明朗的情調(diào)。我也曾到過閩粵,在那里過冬天,和暖原極和暖,有時候到了陰歷的年邊,說不定還不得不拿出紗衫來著;走過野人的籬落,更還看得見許多雜七雜八的秋花!一番陣雨雷鳴過后,涼冷一點,至多也只換上一件夾衣,在閩粵之間,皮袍棉襖是絕對用不著的;這一種極南的氣候異狀,并不是我所說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國的長春,是春或秋的延長。江南的地質(zhì)豐腴而潤澤,所以含得住熱氣,養(yǎng)得住植物;因而長江一帶,蘆花可以到冬至而不敗,紅葉時亦有時候會保持住三個月以上的生命。像錢塘江兩岸的烏柏樹,紅葉落后,還有雪白的桕子著在枝頭,一點一叢,用照相機照將出來,可以亂梅花之真。草色頂多成了赭色,根邊總帶點綠意,非但野火燒不盡,就是寒風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風和日暖的午后,你一個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則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歲時的肅殺,而且還可以飽覺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氣;“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總馬上會來”的詩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體會得出。說起了寒郊的散步,實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給與江南居住者的一種特異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長的人,是終他的一生,也決不會有享受這一種清福的機會的。我不知道德國的冬天,比起我們江浙來如何,但從許多作家喜歡以散步一詞做他們的創(chuàng)作題目看來,大約是德國南部四季的變遷,總也和我們的江南差不多。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瀕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氣里時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時也會下著微雨,而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你試想想,秋收過后,河流邊三五人家會聚在一個小村子里,門對長橋,窗臨遠阜,這中間又多是樹枝槎椏的雜木樹林;在這一幅冬日農(nóng)村的圖上,再灑上一層細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層淡得幾不成墨的背景,你說還夠不夠悠閑?若再要點些景致進去,則門前可以泊一只烏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幾個喧嘩的酒客,天垂暮了,還可以加一味紅黃,在茅屋窗中畫上一圈暗示著燈光的月暈。人到了這一個境界,自然會胸襟灑脫起來,終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問了;我們總該還記得唐朝那位詩人做的“幕雨瀟瀟江上村”的一首絕句罷?詩人到此,連對綠林豪客都客氣起來了,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則雪月梅的冬宵三友,會合在一道,在調(diào)戲酒姑娘了;“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靜后的景況;“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樣喜歡弄雪的村童來報告村景了。詩人的詩句,也許不盡是在江南所寫,而做這幾句詩的詩人,也許不盡是江南人,但借了這幾句詩來描寫江南的雪景,豈不直截了當,比我這一枝愚劣的筆所寫的散文更美麗得多?窗外的天氣晴朗得象晚秋一樣;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誘得使你在房間里坐不住??昭圆蝗鐚嵺`,這一種無聊的雜文,我也不再想寫下去了,還是拿起手杖,擱下紙筆,去湖上散散步罷!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選自《郁達夫文集》,有刪改)(1)下列對這篇散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A.作者不喜歡北方?jīng)]有特殊情調(diào)的冬天,而對江南的冬天“銘刻特深”,之所以寫北國冬天的蟄居生活是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特殊”和“明朗”。B.江南豐腴潤澤的土地上,蘆花、紅葉、桕子、草匯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氣,與詩人的名句相連接,別有一番情趣。C.本文選取了寒郊的散步、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江南的雪景和江南的旱冬四幅畫面,全面深刻地體現(xiàn)了江南冬天的特色,充滿詩情畫意,令人心馳神往。D.相比百無聊賴、無所事事地在房間里寫文章,作者更愿意擱下紙筆,去湖上散步,因為再美的回憶都不如眼前窗外誘人的冬景更有吸引力。(2)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CA.文章刻畫了不同時間、不同場合、不同天氣下的江南的冬景,表達了作者對江南冬景的鐘愛。B.具有奇暖溫潤、可愛明朗情調(diào)的江南冬景在郁達夫筆下,既是一種意境,也是一種情境。C.同是寫雪景,與《濟南的冬天》比較,《江南的冬景》在寫法上更多的是在進行直接的描寫。D.全文語調(diào)舒緩,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閑;語言清新純樸,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3)在《故都的秋》中,作者寫北方的秋時將江南的秋拿來作比較,突顯了北國之秋的濃烈、酣暢。本文在寫江南的冬景時,也采用了類似的寫法。請從文本中找出兩例說明該寫法的運用及其效果。(4)文章中恰當引用古詩詞,可以激活語言表達、彰顯文章底蘊,使文章散發(fā)出濃濃的書卷氣和文化氣。郁達夫既是一位游記大師,也是一位天才詩人,他的游記恰到好處地嵌入不少古今中外的詩詞。請就文中第8段他引用的古詩分析其妙處。【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通讀全文,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答題時要認真閱讀每一個選項,結(jié)合文本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中相關(guān)表達技巧及其效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根據(jù)題干的提示,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中引用手法及其妙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根據(jù)題干提示,讀懂相關(guān)內(nèi)容,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窘獯稹浚?)A.“作者不喜歡北方?jīng)]有特殊情調(diào)的冬天”錯誤。作者并沒有說不喜歡被放的冬天,而且從第一段“凡在北國過過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圍爐煮茗,或吃涮羊肉,剝花生米,飲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爐、暖炕等設(shè)備的人家,不管它門外面是雪深幾尺,或風大若雷,躲在屋里的兩三個月的生活,卻是一年之中最有勁的一段蟄居異境;老年人不必說,就是頂喜歡活動的小孩子們,總也是個個在懷戀的,因為這中間,有的是蘿卜、雅兒梨等水果的閑食,還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熱鬧的節(jié)期”描述來看,北方的冬天也不是沒有特殊情調(diào)的。故選A。(2)C.“《江南的冬景》在寫法上更多的是在進行直接的描寫”錯誤。應(yīng)該是《濟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進行直接的描寫。故選C。(3)寫北國的冬天“凡在北國過過冬天的人,總都道圍爐煮茗,或吃煊羊肉,剝花生米,飲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爐,暖炕等設(shè)備的人家,不管它門外面是雪深幾尺,或風大若雷,而躲在屋里過活的兩三個月的生活,卻是一年之中最有勁的一段蟄居異境”表現(xiàn)北國冬天的寒冷,而江南的冬景則“總覺得是可以抵得過北方夏夜的一種特殊情調(diào),說得摩登些,便是一種明朗的情調(diào)”,這是反襯的寫法。以北國之冬的寒冷有勁兒,反襯江南之冬的溫和可愛。寫閩粵之冬“這一種極南的氣候異狀,并不是我所說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國的長春,是春或秋的延長”,這對于江南的冬景也是一種反襯,以閩粵之冬來反襯江南冬景的恰到好處。“我不知道德國的冬天,比起我們江浙來如何,但從許多作家喜歡以散步一詞做他們的創(chuàng)作題目看來,大約是德國南部四季的變遷,總也和我們的江南差不多”則以德國散步正襯江南冬景宜人。通過北國的冬天和其他地方的景物的比較,表達了作者對江南冬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4)①“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四處引用從日暮到清晨,按照時間順序安排,寫出了江南雪景不同時段獨特的美麗,又表現(xiàn)了的江南雪景的整體意境之美。②引用古詩,以虛寫實,能夠激發(fā)人們對江南雪景豐富的想象,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使文章語言的充滿詩意,使文章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答案:(1)A(2)C(3)①本文以北國之冬的寒冷有勁,反襯江南之冬的溫和可愛,渲染北國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談天的樂趣。②以閩粵之冬的極和暖來反襯江南冬景的恰到好處。③以德國散步正襯江南散步,進而側(cè)面描寫江南冬景宜人;以擱筆去散步,側(cè)面描寫冬景誘人。通過這些比較,作者寫出了江南冬天晴暖、溫和、可愛、明朗、溫潤的特征,表現(xiàn)了作者對江南冬景深深的熱愛和眷戀之情。(4)①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安排詩句,既寫出了江南雪景不同時段的美麗,又表現(xiàn)了從日暮到清晨的江南雪景的整體意境之美。②通過引用,作者以虛寫實,觸發(fā)了人們對江南雪景的聯(lián)想,增添了文章的情趣,吸引了讀者的閱讀興趣,也增強了文章語言的詩意。【點評】對比和襯托1.襯托有主、賓之分,陪襯事物是為被陪襯事物服務(wù)的,是為了突出被陪襯事物的。對比是表明對立現(xiàn)象的,兩種對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關(guān)系,并無主、賓之分。2.襯托描寫的是兩個事物;對比可以是兩個事物,也可以是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3.襯托的修辭效果主要在于突現(xiàn)正面或反面事物,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俗話所說的“紅花還須綠葉扶”。對比的修辭效果主要是用比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質(zhì),使好的顯得更好,使壞的顯得更壞。讓人們在比較中鑒別,給人們留下深刻而鮮明的印象。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釃L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蠟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文本二: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戏接续B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浙之脩,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1)下列對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BA.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絕:橫渡。B.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駕:拉車。C.風至苕折,卵破子死折:折斷。D.君子不近,庶人不服服:佩帶。(2)下列加點虛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A.①登高而招②則群聚而笑之B.①鍥而舍之②小學而大遺C.①生而同聲②如是而己D.①長而異俗②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A.文本一中,“學不可以已”這句話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說學習的意義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說對待學習應(yīng)該采取的態(tài)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B.文本一中,在荀子看來,要想學習獲得成功,一是要逐步積累,二是要堅持不懈。從積累到堅持,既是學習的方法,又是學習應(yīng)該持有的態(tài)度,進一步深化了對“學不可以已”的認識。C.文本二中,在荀子看來,君子想要防止自己受到邪惡乖僻之人的影響而逐漸接近正直的人,居處時就一定要選擇好鄉(xiāng)鄰,出游時也一定要接近品學兼優(yōu)的人。D.文本一和文本二在寫作上的最主要特色是,善于于運用比喻闡述道理,設(shè)喻貼近生活,形式靈活多樣,內(nèi)容各有側(cè)重,句式也富于變化,明白易懂,毫無板滯之感。(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②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5)以上兩段文字均選自《荀子?勸學》,都是在談?wù)搶W習。文本一和文本二共同論述的學習的作用是什么?【分析】(1)本題考查實詞的意義。解答此類題可用“代入法”,即將各選項意義代入原文,考察其與上下文語境是否相符。(2)本題考查虛詞的意義用法。解答此類題,可用結(jié)構(gòu)分析法,分析該虛詞在句中的結(jié)構(gòu)作用,從而推測其意義。(3)本題考查考生對淺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篩選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將題干與原文進行對比。(4)本題考查句子翻譯。翻譯句子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字字落實,達到“信、達、雅”的標準。同時要注意實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的翻譯;還要注意一些虛詞,一些虛詞也有實在意義;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譯也要到位。(5)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時明確題目要求,篩選正確信息,用簡明的語言概括。【解答】(1)B.句意:劣馬連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榜{”指馬車一天的行程。故選:B。(2)A.都是連詞,表修飾。B.連詞,如果;連詞,表轉(zhuǎn)折。C.連詞,表修飾;和“已”構(gòu)成復音虛詞,意為“罷了”。D.連詞,表轉(zhuǎn)折;連詞,表并列。故選:A。(3)B.“想學習獲得成功,一是要逐步積累,二是要堅持不懈”論述不全面,還有蚯蚓的“用心一也”,即學習要專心致志。故選:B。(4)①“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句,利爪牙,強筋骨;“上、下”,在上,在下;“一”專一。譯文: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②“臨”,俯瞰;“長”,長高;“所立”,生長的地方。譯文:生長在高山之上,只有四寸高,卻能俯瞰百里之遙,不是草能長高,而是因為它長在了高山之巔。(5)文本一中“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干里;假舟相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運用比喻論證論述學習的作用,可以取長補短。文本二中“西方有木焉,名日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射干”生長在高山之上,只有四寸高,卻能俯瞰百里之遙,不是草能長高,而是因為它長在了高山之巔。蓬草長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用比喻論證論述學習的作用,可以取長補短。故兩個文本都論述學習的作用為學習可以取長補短。答案:(1)B(2)A(3)B(4)①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②生長在高山之上,只有四寸高,卻能俯瞰百里之遙,不是草能長高,而是因為它長在了高山之巔。(5)用比喻論證論述學習的作用為可以取長補短。譯文:文本一: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以?jīng)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卻)比不上片刻學到的知識(收獲大);我曾經(jīng)踮起腳向遠處望,(卻)不如登到高處見得廣。登到高處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可是遠處的人卻能看見;順著風喊,聲音并沒有加大,可是聽的人卻能聽得很清楚。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卻可以橫渡長江黃河。君子的資質(zhì)秉性跟一般人沒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里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里產(chǎn)生了;積累善行養(yǎng)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到達,)它的成績來源于走個不停。(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么)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啊。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文本二: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臨深澗,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遺教,就不知道學問的博大。干、越、夷、貉的孩子,剛生下來啼哭的聲音是一樣的,而長大后風俗習性卻不相同,這是教育使之如此?!戏接幸环N鳥,名字叫“蒙鳩”,用羽毛作窩,還用毛發(fā)把窩編結(jié)起來,把窩系在嫩蘆葦?shù)幕ㄋ肷?,風一吹葦穗折斷,鳥窩就墜落了,鳥蛋全部摔爛。不是窩沒編好,而是不該系在蘆葦上面。西方有種的草,名字叫“射干”,只有四寸高,生長在高山上,卻能俯瞰百里之遙,不是草能長高,而是因為它長在了高山之巔。蓬草長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進了黑土里,就再不能變白了,蘭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不靠近,下人不穿戴。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選擇好的環(huán)境,交友要選擇有道德的人,才能夠防微杜漸保其中庸正直。(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點評】掌握正確的文言文閱讀方法:第一步,初讀文章,整體感知,把握大意。初步明確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了什么話,讀懂個大概即可。第二部,細讀文章,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讀中,要結(jié)合選項的內(nèi)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運用所學知識,完成較為簡單的題目。第三部,在讀文章,加深理解。這一步要解決較難的題目,加深對文意的理解,糾正前兩步中出現(xiàn)的偏差,是進一步深入和復核的過程。(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琵琶行并序(節(jié)選)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歌。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夜箏白居易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A.《琵琶行并序》中的“嘈嘈”“切切”分別形容樂聲的清脆圓潤和輕細急促,強化了聽覺效果,令人“耳”不暇接。B.《琵琶行并序》中的“幽咽泉流”“冰泉冷澀”描寫了樂聲愈來愈低沉,以至停頓,感情也轉(zhuǎn)為凄楚難言,以至無聲。C.《夜箏》首句中的“紫袖”“紅弦”分別是彈箏人與箏的代稱,暗示出彈箏者修飾的美好,女子彈箏的形象宛如畫出;“明月”點照應(yīng)了題目中的“夜”。D.《夜箏》三、四句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表達的是相近意思;而“一萬重”的深情,也相當精妙地影射了彈琴者心中的“憂愁暗恨”。(2)有人認為,若要把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裁剪為四句一首的絕句,實在叫人無從下手:但是,《琵琶行并序》作者的這一首《夜箏》詩,無疑提供了一個很精妙的縮本。請簡要分析這兩首詩在寫法上的不同之處?!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能力,答題時要全面理解詩歌,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表達技巧的分析能力,是一道比較鑒賞題。答題時要讀懂兩首詩詩,判斷運用的手法,并結(jié)合具體詩句進行比較和分析?!窘獯稹浚?)A.“清脆圓潤”錯誤,應(yīng)為“急驟粗重”。故選A。(2)①《琵琶行并序》運用大量筆墨對琵琶樂本身進行鋪陳描寫,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除“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是側(cè)面描寫,沒有運用比喻手法外,其余詩句都是正面描寫,而且全部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②《夜箏》則以聽者的感受襯托箏樂的美妙,主要是側(cè)面描寫。答案:(1)A(2)①《琵琶行并序》運用大量筆墨對琵琶樂本身進行鋪陳描寫,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運用大量比喻修辭等。②《夜箏》則從側(cè)面落筆,以聽者的感受襯托箏樂。譯文:《琵琶行并序》(節(jié)選)大弦渾宏悠長嘈嘈如暴風驟雨;小弦和緩幽細切切如有人私語。嘈嘈聲切切聲互為交錯地彈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盤。琵琶聲一會兒像花底下宛轉(zhuǎn)流暢的鳥鳴聲,一會兒又像水在冰下流動受阻艱澀低沉、嗚咽斷續(xù)的聲音。好像水泉冷澀琵琶聲開始凝結(jié),凝結(jié)而不通暢聲音漸漸地中斷。像另有一種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時悶悶無聲卻比有聲更動人。突然間好像銀瓶撞破水漿四濺;又好像鐵甲騎兵廝殺刀槍齊鳴。一曲終了她對準琴弦中心劃撥;四弦一聲轟鳴好像撕裂了布帛?!兑构~》月光下紫色衣袖隨著手指在琴弦上拂動,得心應(yīng)手的琴技和沉浸入曲的神情使人產(chǎn)生無窮的想象。忽然,弦聲凝絕、柔指輕頓,那片刻的寧靜又訴說出千萬重的深情。賞析:《琵琶行并序》(節(jié)選)這十四句,在借助語言的音韻摹寫音樂的時候,兼用各種生動的比喻以加強其形象性?!按笙亦朽腥缂庇辍保扔谩班朽小边@個疊字詞摹聲,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靶∠仪星腥缢秸Z”亦然。這還不夠,“嘈嘈切切錯雜彈”,已經(jīng)再現(xiàn)了“如急雨”“如私語”兩種旋律的交錯出現(xiàn),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比,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就同時顯露出來,令人眼花繚亂,耳不暇接。旋律繼續(xù)變化,出現(xiàn)了先“滑”后“澀”的兩種意境?!伴g關(guān)”之聲,輕快流利,而這種聲音又好象“鶯語花底”,視覺形象的優(yōu)美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優(yōu)美?!坝难省敝?,悲抑哽塞,而這種聲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視覺形象的冷澀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冷澀。由“冷澀”到“凝絕”,是一個“聲漸歇”的過程,詩人用“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佳句描繪了余音裊裊、余意無窮的藝術(shù)境界,令人拍案叫絕。彈奏至此,滿以為已經(jīng)結(jié)束了。誰知那“幽愁暗恨”在“聲漸歇”的過程中積聚了無窮的力量,無法壓抑,終于如“銀瓶乍破”,水漿奔迸,如“鐵騎突出”,刀槍轟鳴,把“凝絕”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撥一畫,戛然而止。一曲雖終,而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并沒有消失。《夜箏》本詩用了樂曲中的“休止”,國畫中的“空白”技法。通過歌女“弦凝”“指咽”與”聲?!暗忍貙戠R頭,以”無聲“表達深情。若要把白居易《琵琶行》裁剪為四句一首的絕句,實在叫人無從下手。但是,《琵琶行》作者自己這一首《夜箏》詩,無疑提供了一個很精妙的縮本?!白闲洹薄凹t弦”,分別是彈箏人與箏的代稱。以“紫袖”代彈者,與以“皓齒”代歌者、“細腰”代舞者(李賀《將進酒》:“皓齒歌、細腰舞”)一樣,選詞造語甚工?!白闲浼t弦”不但暗示出彈箏者的樂妓身份,也描寫出其修飾的美好,女子彈箏的形象宛如畫出?!懊髟隆秉c“夜”?!霸掳罪L清,如此良夜何?”倘如“舉酒欲飲無管弦”,那是不免“醉不成飲”的。讀者可以由此聯(lián)想到潯陽江頭那個明月之夜的情景。次句寫到彈箏。連用了兩個“自”字,這并不等于說獨處(詩題一作“聽夜箏”,儼然就有聽者在),而是旁若無人的意思。它寫出彈箏者已全神傾注于箏樂的情態(tài)?!白詮棥?,是信手彈來,“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得心應(yīng)手:“自感”,則見彈奏者完全沉浸在樂曲之中。唯其“自感”,方能感人?!白詮椬愿小卑蜒葑嗾哽`感到來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寫得惟妙惟肖。舊時樂妓大抵都有一本心酸史,詩中的箏人雖未能象琵琶女那樣斂容自陳一番,僅“闇低容”三字,已能使人想象無窮。音樂之美本在于聲,可詩中對箏樂除一個籠統(tǒng)的“彈”字幾乎沒有正面描寫,接下去卻集中筆力,寫出一個無聲的頃刻。這無聲是“弦凝”,是樂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無聲是“指咽”,是如泣如訴的情緒上升到頂點所起的突變;這無聲是“聲?!?,而不是一味的沉寂。正因為與聲情攸關(guān),它才不同于真的無聲,因而聽者從這里獲得的感受是“別有深情一萬重”。詩人就是這樣,不僅引導讀者發(fā)現(xiàn)了奇妙的無聲之美(“此時無聲勝有聲”),更通過這一無聲的頃刻去領(lǐng)悟想象那箏曲的全部的美妙?!兑构~》全力貫注的這一筆,不就是《琵琶行》“冰泉冷澀弦疑絕,疑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情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一節(jié)詩句的化用么?但值得注意的是,《琵琶行》得意的筆墨,是對琶樂本身繪聲繪色的鋪陳描寫,而《夜箏》所取的倒是《琵琶行》中用作陪襯的描寫。這又不是偶然的了。清人劉熙載說:“絕句取徑深曲”,“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背面、旁面,須如睹影知竿乃妙?!保ā端嚫拧罚┯绕渖婕皵⑹聲r,絕句不可能象敘事詩那樣把一個事件展開,來一個鋪陳始末。因此對素材的剪裁提煉特別重要。詩人在這里對音樂的描寫只能取一頃刻,使人從一斑見全豹。而“弦凝指咽聲停處”的頃刻,就有豐富的暗示性,它類乎樂譜中一個大有深意的休止符,可以引起讀者對“自彈自感”內(nèi)容的豐富聯(lián)想。詩從側(cè)面落筆,的確收到了“睹影知竿”的效果?!军c評】詩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現(xiàn)手法、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以及修辭手法。描寫手法包括:(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反襯又有動靜襯、聲寂襯、樂景襯哀情、哀景襯樂情。(2)聯(lián)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jié)合)。(3)對比。(4)白描。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夸張、雙關(guān)、用典,此外還有設(shè)問、反問、借代、對偶等。表現(xiàn)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登高》中,國難當頭,仕途坎坷,面對眼前所見所聞,無限悲涼之意自然襲上心頭,杜甫發(fā)出了“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的慨嘆之音。(2)韓愈在《師說》中除了提出地位和年齡不作要求的標準外,更重要的是推出“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的結(jié)論,直指士大夫階層的門弟觀念,為下文針砭時弊張本。(3)在《赤壁賦》中,蘇軾“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詩中景與眼中景圓滿契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兩句生動地描繪出柔和的月光似對游人極為依戀?!痉治觥勘绢}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所選擇的名句大多出自課內(nèi)所學篇目,只有少數(shù)來自課外,該如何識記這些課內(nèi)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復雜,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學生應(yīng)借助字義來識記字形。注意重點字的寫法。【解答】(1)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易錯字:鬢;濁)(2)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易錯字:諛)(3)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易錯字:徘徊)答案:(1)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2)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3)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點評】《師說》中的名篇名句:(1)明確自己所說的老師既不是指各級官府的學校老師,也不是指“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啟蒙教師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2)先用古今對比,指出從師與不從師的兩種結(jié)果的語句是: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并用一個反問句推斷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語句是: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3)《師說》中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的原因是: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1小題,11分)6.(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如果說動人的故事、鮮明的人物特色,是《長津湖》打動人的重要原因,那良好的特效技術(shù)、出色的視覺呈現(xiàn),則同樣是_____的關(guān)鍵因素。身臨其境的鏡頭跟拍、豐富逼真的視覺特效、對戰(zhàn)斗場面的生動還原,讓故事不僅有了更好的呈現(xiàn),也增加了電影的藝術(shù)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今天,中國電影工業(yè)化整體水準在不斷提升,這既對主旋律電影創(chuàng)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_______。主旋律電影要傳得開、叫得響,_____要有好題材,更要有好講法。不斷提升講故事的能力和技巧,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制作方法、豐富技術(shù)手段,才能讓主旋律電影獲得更好的呈現(xiàn)效果。從《紅海行動》到《我和我的祖國》,從《革命者》到《長津湖》,一批主旋律電影的“走紅”,______出觀眾對優(yōu)秀主旋律作品的熱切期待,也恰恰說明,“正能量”完全能獲得“大流量”。這些作品內(nèi)容不同、情節(jié)多樣,卻有著鮮明的共性——扎實生動的故事題材,赤誠鮮明的家國情懷,豐富出色的視覺效果。而這些故事的底本、情懷的來源、畫面的重現(xiàn),就是可歌可泣的革命歷史,恢弘壯闊的當代實踐。(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部恰當?shù)囊豁検荁A.彌足珍貴機會不只反映B.不可或缺契機不只折射C.不可或缺機會不止折射D.彌足珍貴契機不止反映(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號和文中“卻有著鮮明的共性——扎實生動的故事題材,赤誠鮮明的家國情懷,豐富出色的視覺效果”的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BA.通訊員在戰(zhàn)斗時,除了送信,還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問這些沒意思的問題。(茹志鵑《百合花》)B.前些年一家有影響的報紙在頭版刊登了一篇貶斥雜交稻的文章,說雜交稻是“三不稻”——“米不養(yǎng)人,糠不養(yǎng)豬,草不養(yǎng)?!?。(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C.“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郁達夫《故都的秋》)D.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朱自清《荷塘月色》)(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指出其語病類型并進行修改?!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此類試題的解答一般用排除法,但考生在備考過程中必須加強對詞語的積累識記,在此基礎(chǔ)上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提高做題的正確率。(2)本題考查的是破折號號的具體作用。做此題需要學生對標點符號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在平時學習中注意積累。(3)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要結(jié)合常見病句的六種類型來分析語句,常見病句類型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句式雜糅等?!窘獯稹浚?)彌足珍貴:形容十分珍貴、非常珍貴,含褒義。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點點的缺失,不能少一點。根據(jù)語境,修飾“關(guān)鍵因素”,應(yīng)用“不可或缺”。機會:指具有時間性的有利情況;出現(xiàn)了新的選擇:關(guān)鍵,要害。契機:指事物轉(zhuǎn)化(多指向積極的方向)的關(guān)鍵。根據(jù)語境“中國電影工業(yè)化整體水準在不斷提升”會給主旋律電影創(chuàng)作帶來積極的轉(zhuǎn)機,應(yīng)用“契機”。不只:連詞,相當于“不但”“不僅”。后面要有與之相呼應(yīng)的連詞。不止:動詞,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不停止”;另一個意思是超出某個數(shù)量或范圍。根據(jù)語境,需要和連詞“更”連用,應(yīng)用“不只”。反映:反照,比喻把客觀事物的實質(zhì)表現(xiàn)出來。折射: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qū)嵸|(zhì)表現(xiàn)出來。根據(jù)語境,此處用“反映”或“折射”均可。故選:B。(2)文中破折號表示解釋說明。A.表示意思的轉(zhuǎn)換,跳躍或轉(zhuǎn)折。B.表示解釋說明。C.表示語音的延長。D.表示轉(zhuǎn)換話題。故選:B。(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一是關(guān)聯(lián)詞語使用位置不當,“讓故事不僅有了更好的呈現(xiàn)”應(yīng)改為“不僅讓故事有了更好的呈現(xiàn)”;二是動賓搭配不當,“增加了……”應(yīng)改為“增強了……”。答案:(1)B(2)B(3)①關(guān)聯(lián)詞語使用位置不當,“不僅”放在“讓故事”之前;②動賓搭配不當,“增加了”應(yīng)改為“增強了”?!军c評】破折號的作用:1.表示解釋說明。2.表示語音的延長。3.表示意思的轉(zhuǎn)換,跳躍或轉(zhuǎn)折。4.表示插說。5.加強重點。6.分行舉例。7.用在副標題前。8.標明作者。9.補充說明。10.引出下文。11.表示意思的遞進。12.表示總結(jié)上文。13.表示話未說完。(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7.(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將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送入預定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