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輪復習 第四章 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三講 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創(chuàng)新學案 1_第1頁
地理一輪復習 第四章 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三講 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創(chuàng)新學案 1_第2頁
地理一輪復習 第四章 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三講 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創(chuàng)新學案 1_第3頁
地理一輪復習 第四章 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三講 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創(chuàng)新學案 1_第4頁
地理一輪復習 第四章 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三講 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創(chuàng)新學案 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PAGE1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PAGE第三講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考試標準考試內容考核要求知識體系預覽必考加試1。自然資源概述自然資源的概念、分類及基本屬性a2.自然資源及其利用—以煤炭為例①世界能源生產與消費結構的變化②我國能源生產與消費結構的變化及圖示bc3。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不同歷史階段,自然資源的數(shù)量、質量、分布及開發(fā)利用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b4.自然災害的概念自然災害的概念和分類a分析自然災害的危害及成因5。自然災害的危害主要的自然災害及其危害b6。中國的洪澇災害我國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c考點一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必考)[考點梳理]1.自然資源概述(a)(1)概念:自然資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時間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物質和能量的總稱。(2)分類按自我再生性質按自然屬性關系可再生資源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是相對的,當對可再生資源開發(fā)利用不合理時,它們可能轉化為非可再生資源非可再生資源礦產資源(3)基本屬性:從屬性來看,自然資源具有有限性、整體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會性等特點。2.自然資源及其利用——以煤炭為例(b+c)(1)不同時期能源結構的變化時期主要能源煤炭地位前煤炭時期(木柴時期)木柴(居首位)、水力開發(fā)利用程度很低煤炭時期(煤炭時代)煤炭煤炭資源大規(guī)模開發(fā)利用,建立了煤炭工業(yè)和以煤為主的能源體系后煤炭時期(石油時代)石油和天然氣煤炭優(yōu)勢地位逐漸被取代(2)能源消費結構變化趨勢3.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b)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影響生產力布局的主要因素農業(yè)社會階段人類生產和生活對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很大地形、氣候、水文等工業(yè)社會階段礦產資源對資源性產業(yè)和工業(yè)布局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礦產資源的儲存狀況、交通運輸?shù)谋憷潭群蠊I(yè)化階段自然資源在地區(qū)發(fā)展中的作用相對下降后天性資源趨勢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范圍日益廣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考點突破]1.世界能源生產與消費結構的變化歷史時期能源結構形成原因前煤炭時期(木柴時代)(18世紀中期以前)以木柴、水力等作為基本能源生產力不發(fā)達,對能源需求量少,木柴、水力分布廣泛、獲取容易煤炭時期(煤炭時代)(20世紀初到60年代)以煤炭為主以蒸汽機為標志的產業(yè)革命促進了煤炭資源的大規(guī)模開發(fā)和使用后煤炭時期(石油時代)(20世紀60年代到現(xiàn)在)以石油、天然氣為主內燃機的問世,汽車、飛機、船舶制造業(yè)興起使石油消費量顯著增加能源生產與消費結構的變化方向從長遠看,能源消費結構將從傳統(tǒng)的以化石能源為主,轉向以可再生能源(太陽能、水能、風能、生物能等)為主的能源多樣化利用階段,在過渡期仍以石油、天然氣、煤炭為主2.我國能源生產與消費結構的變化讀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的變化圖,應把握以下幾點變化:①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煤炭生產與消費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2000年以后又略有回升。石油、天然氣、水電生產與消費所占比重基本上是上升趨勢。②從1993年開始,我國石油的消費比重已經超過生產比重,且2000年以后生產與消費比重均略有下降。③目前,中國能源生產與消費仍以煤炭為主,其次是石油、水電、天然氣;能源生產與消費結構逐漸由單一趨向多元化。能源結構統(tǒng)計圖的判讀能源結構統(tǒng)計圖是反映區(qū)域能源消費總量和不同能源所占比重的一種結構統(tǒng)計圖,它與土地利用結構統(tǒng)計圖、產業(yè)結構統(tǒng)計圖等,都是通過給出不同地理事物的比例關系來描述整體與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定量關系,是高考試卷中極為常見的圖像之一。能源消費結構圖遵循一般的方法,最關鍵的要注意三看:一看坐標,思考橫坐標與縱坐標所反映內容之間的關系;二看范圍,觀察各能源構成的比例大?。蝗醋兓^察總量的變化趨勢和各能源構成在不同年份或不同區(qū)域的變化。(1)豎向柱狀能源結構統(tǒng)計圖每一個柱形的圖例長短反映各種能源所占的比例,如2010年四川文綜試題:2004年河北、甘肅、四川、黑龍江四省能源生產結構圖。(2)橫向柱狀能源結構統(tǒng)計圖圖中橫軸表示各類發(fā)電所占的比重,總量是100%,從每一個柱形的圖例構成中可以讀出每種發(fā)電類型在某個國家中所占的比重,如西班牙這個國家的發(fā)電構成中,熱電約占62%,核電約占18%,風電和水電各約占10%,說明西班牙以熱電為主,比較三個國家,西班牙的風電比重最大,意大利的熱電比重最大,法國的核電比重最大。注意既要進行橫向比較,也要進行縱向比較。(3)曲線(折線)能源結構統(tǒng)計圖每兩條曲線之間的范圍或者說高度差反映某種能源結構之間的比例關系,如下圖:世界能源結構變化圖該圖中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由若干部分組成的某地理事物的整體,各種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核能。然后分析每種能源在各年的消費構成狀況。不能簡單地以讀出的縱坐標值70%作為1989年石油的消費比重,而應該根據(jù)1989年石油消費比重所占的縱坐標段范圍值,計算出約占40%。根據(jù)不同時間各種能源所占縱坐標范圍大小,可以讀出各能源所占比例互為消長的動態(tài)變化.最后得出結論:在圖示時間段內,世界能源結構發(fā)生了重大變化。(2015·浙江省9月選考測試)下圖為我國主要能源需求量構成變化趨勢圖,該圖表明()A.我國能源進入“石油時代”B.化石能源所占比重不斷提高C.天然氣所占比重呈上升趨勢D.能源需求的多樣化程度降低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能源消費一直以煤炭為主,A錯?;茉粗该禾俊⑹秃吞烊粴?,所占比重不斷降低,B錯。天然氣所占比重呈上升趨勢,C對。其他能源比例增加,說明能源多樣化程度升高,D錯。答案C[考點專練](2015·浙江省7月學考)讀“2012年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示意圖”,完成1~2題。1.2012年我國能源消費比重最大的是()A.核能 B.煤炭C.石油 D.天然氣2.根據(jù)自然資源自我再生的性質分,石油屬于()A.氣候資源 B.生物資源C.可再生資源 D.非可再生資源解析第1題,直接讀圖即可得出正確答案為B項。第2題,按自然資源自我再生的性質分為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石油屬非可再生資源,選D項。答案1.B2。D3.下列能源消費中,基本沒有碳排放的是()A.沼氣和煤炭 B.天然氣和地熱能C.核能和石油 D.風能和太陽能解析風能和太陽能的能量主要來源于太陽輻射,沒有碳排放。答案D下圖是世界部分區(qū)域某清潔能源電站分布示意圖,完成4~5題。4.圖中清潔能源最有可能是()A.風能 B.潮汐能C.太陽能 D.地熱能5.目前,該清潔能源發(fā)電量較小的原因可能是()A.分布位置較偏僻,離大城市較遠B.發(fā)電量不穩(wěn)定,有季節(jié)變化C.資源蘊藏量小,難以大規(guī)模利用D.能源較分散,難以集中利用解析第4題,從題圖中得知電站主要分布在板塊邊界附近,說明該清潔能源的形成與板塊運動相關,最有可能是地熱能.第5題,地熱能通常分布在板塊邊界,地殼運動活躍的地帶,這些地區(qū)人類的生存條件差,所以,大城市較少。地熱能與地殼運動有關,沒有季節(jié)變化;資源蘊藏量大,能源集中.答案4.D5.A6.(2016·浙江省4月學考)下列既屬于清潔能源,又為可再生能源的是()A.煤炭 B.天然氣C.風能 D.核能解析天然氣、風能、核能都屬于清潔能源,但屬于可再生能源的只有風能。答案C7.世界能源消費構成中,煤炭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煤炭資源開采成本高B.風能和太陽能利用的普及C.煤炭資源利用難度大D.石油和天然氣的廣泛使用解析在世界能源消費構成中,煤炭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石油和天然氣的廣泛使用。答案D考點二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必考+加試)[考點梳理]1.自然災害概念和分類(a)(1)概念:發(fā)生在地球表層系統(tǒng)中,能造成人們生命和財產損失的自然事件。(2)按成因與發(fā)生過程分類類型主要災害備注地質災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國最常見的自然災害是洪澇和干旱,且危害頻率高、范圍廣;地震雖沒有旱澇災害頻繁,但危害程度很大氣象災害洪澇、干旱、臺風、寒潮等生物災害蝗災、鼠災等海洋災害海嘯、風暴潮等(3)主要特征:復雜性、周期性、突發(fā)性、多因性、群發(fā)性、潛在性.(4)危害:不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而且還會帶來各種間接損失,甚至會影響社會穩(wěn)定和持續(xù)發(fā)展.主要影響因素:災害強度、經濟水平和人口密度等。2.中國的洪澇災害(1)我國洪澇災害頻繁發(fā)生的原因自然氣候季節(jié)性的區(qū)域強降水地貌流域地貌特征水文江河的洪枯流量變化大植被植被分布人為人類活動等因素的相互作用(2)我國東部地區(qū)雨帶的推移時間雨帶位置春夏之交華南一帶6、7月份江淮地區(qū)7、8月份華北、東北地區(qū)8、9月份東南沿海(熱帶氣旋)(3)我國暴雨的特點:季節(jié)性、頻發(fā)性和高強度。[考點突破]1.洪澇災害的成因根據(jù)洪災的定義,洪災的形成可分為三大部分,一是短時間大量“來水",二是無足夠空間“滯水”,三是無法及時“泄水”.其中“來水”多與自然因素有關,而“滯水”和“泄水”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的影響。具體分析如下表:因素分析角度影響自然因素人為因素匯水速度快和來水量大氣候季風氣候的不穩(wěn)定性(降水年際變化大和季節(jié)分配不均)天氣梅雨(集中、歷時長)臺風(強度大)土壤土壤含水率高,下滲少植被植被覆蓋率低,涵養(yǎng)水源能力弱水系形狀扇形狀(海河)、樹枝狀(長江)、梳子狀(淮河)河道河道彎曲;地上河;河谷縱向坡度小入??谌鄙偬烊坏娜牒:拥?淮河);獨流入海(海河)水文泥沙沉積、凌汛等地形地形低平或地勢低洼,泄洪不暢等人為因素破壞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加劇,泥沙淤積,河床抬升等滯水或泄水能力弱圍湖造田湖泊調蓄干流徑流的能力減弱等2。洪澇災害的防御措施工程措施上游植樹造林,修建水庫中下游退耕還湖;建分洪和滯洪區(qū);加固大堤;裁彎取直;疏浚河道;開挖入海河道非工程措施加強洪泛區(qū)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預警系統(tǒng);擬定居民的應急撤離計劃和對策;實行防洪保險思考(1)有洪水時就一定會造成洪災嗎?請分析原因.(2)災害強度越大,造成的損失也一定越大嗎?提示(1)不一定。洪水只有發(fā)生在人類活動的區(qū)域并且給人類帶來災害時,才能稱為洪災。災害的形成有兩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一是致災因子(如洪水),二是承災體(人類社會).(2)災害造成的損失一般和災害強度呈正相關關系。但對某次災害來說,分析其造成的損失時,不但要考慮其強度,還要考慮當?shù)氐慕洕芏却笮?、抗災及救災的能力等因?如果抗災、救災能力強,能非常有效地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下圖所示區(qū)域位于我國江南丘陵區(qū)。閱讀圖文資料,分析圖中居民點易遭洪災的原因,并提出具體的應對措施。解析從文字材料中獲取信息,圖示區(qū)域位于“我國江南丘陵區(qū)”,可知該區(qū)域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從圖中獲取信息,居民點位于河流沿岸,根據(jù)等高線凸向海拔高處,可知該地地處河谷,暴雨時,水流在谷底匯集,河水暴漲。答案原因:該區(qū)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多暴雨。居民點地處谷底河邊,其河流上游地區(qū)集水面積較廣。暴雨時流水在谷底匯集,河水暴漲,易淹沒農田和房屋。措施:將居民點遷向合理的位置(地勢較高、地形起伏和緩,既不受洪水威脅又無地質災害隱患的地方);修建水庫攔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考點專練]1.(2017·嘉興3月選考測試)按照自然災害的成因與發(fā)生過程來看,地震屬于()A.氣象災害 B.海洋災害C.生物災害 D.地質地貌災害解析按照自然災害的成因與發(fā)生過程來看,地震屬于地質地貌災害,所以D正確。答案D2014年7月23日,我國第10號超強臺風“麥德姆”在臺灣島登陸。下圖為“該臺風由臺灣島東部往西偏北移動示意圖”。據(jù)此完成2~3題.2.當臺風中心正由西海岸中部的乙點附近出海時,甲、乙、丙、丁四處海岸,風暴潮危害最大的是()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3.該臺風7月24日后移動到閩、贛交界處減弱為熱帶低壓,其對安徽長江沿江平原的影響主要有()A.狂風毀壞大量房屋 B.暴雨引發(fā)特大洪澇C.暴雨引發(fā)泥石流 D.降水緩解旱情解析第2題,從圖中可以看出,乙位于臺風眼附近,風速較小,海浪??;甲、丙均位于最大暴風半徑內,風速較大,但甲處的風向是由陸地吹向海洋,風暴潮小,丙處的風向是由海洋吹向陸地,風暴潮大。第3題,7月24日后移動到閩、贛交界處減弱為熱帶低壓,氣流上升,帶來的降水可以緩解安徽長江沿江平原一帶的旱情。答案2。C3.D洪災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為原因。據(jù)此回答4~5題。4.關于洪水和洪災的敘述,正確的是()A.洪水必然造成洪災B.洪災僅指物質、人員方面的損失C.洪水是河流水位超過河灘地面出現(xiàn)的溢流現(xiàn)象的統(tǒng)稱D.洪水發(fā)生在任何地區(qū)都會形成洪災5.下列人類活動會誘發(fā)或加劇洪災的有()①興修水庫②圍湖造田③流域內植被遭破壞④上游山區(qū)大量陡坡開荒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第4題,洪水給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損害才形成洪災。洪災損失既有物質、人員方面的直接損失,也有間接損失,洪水發(fā)生在無人區(qū)不會造成損失。第5題,流域內植被破壞、陡坡墾荒都會加劇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積,圍湖造田使湖泊調節(jié)洪水能力減弱;水庫能削減洪峰。答案4.C5.B6.(加試題)讀我國部分地區(qū)澇災分布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1)讀圖說明我國澇災的分布規(guī)律。(2)圖中A地區(qū)為多澇區(qū),試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措施.解析第(1)題,從圖中可直接讀出澇災的分布規(guī)律,注意圖例的變化。第(2)題,A地區(qū)為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澇災產生的自然原因是地勢低平,排水不暢;人為原因主要從上游植被破壞、中游圍湖造田及不合理的工程建設等方面分析;針對人為原因提出治理措施。答案(1)由東向西減少,集中分布在東部地區(qū).(2)原因: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地勢低平,排水不暢;上游植被破壞,涵養(yǎng)水源的能力降低;中下游圍湖造田,對河流流量調節(jié)能力下降;城鎮(zhèn)工程建設,占用濕地等。措施:恢復植被;退田還湖;建設水庫堤壩等水利工程措施;合理利用土地等.7.讀長江流域水災直接損失年際變化圖,完成下列問題。(1)從圖中看,長江流域1950~1990年間水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較重的兩次分別在________年和________年。這兩次水災的成因都是________所致。(2)長江流域成為水文災害多發(fā)區(qū)的人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國的東部沿海一帶除了洪澇災害外,還可能受到較大影響的氣象災害有________等。答案(1)19541983集中性暴雨(2)濫伐森林,水土流失;圍湖造田(3)臺風、寒潮[課時訓練]1.(2017·浙名校協(xié)作體高三下考試)吐魯番葡萄植株入冬時需修剪,澆透灌水,再進行埋土覆蓋,這些做法主要是為了預防()A.風沙頻繁 B.干旱缺水C.病蟲害 D.低溫凍害解析吐魯番位于我國西北,緯度高,葡萄植株入冬時需修剪,澆透灌水,再進行埋土覆蓋,這些做法主要是為了預防低溫凍害,所以D正確.答案D(2017·學軍中學選考模擬)2016年8月4日,因強降雨造成我國云南省芒市發(fā)生泥石流、滑坡,導致芒市至瑞麗方向的龍瑞高速公路交通中斷。據(jù)此完成2~3題。2.泥石流、滑坡屬于()A.氣象災害 B.海洋災害C.生物災害 D.地質災害3.云南省8月份降水多的最主要原因是()A.臺風影響明顯 B.盛行西南季風C.地形抬升明顯 D.準靜止鋒影響解析第2題,自然災害包括兩種類型:氣象災害,主要有干旱、洪澇、臺風和寒潮;地質災害,主要有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所以D正確.第3題,云南西臨青藏高原,地形起伏大,夏季受西南季風的影響,降水多。答案2。D3.B(2017·金華十校高三上期末)2014年英國第一座水上漂浮光伏電站在伯克郡建成。太陽能電池板具有高溫時發(fā)電損失增大、轉換效率降低的特性。讀圖完成4~5題。4.下列不屬于水上漂浮光伏電站優(yōu)點的是()A.節(jié)約土地資源 B.提高發(fā)電效率C.降低施工難度 D.減少水分蒸發(fā)5.下列地區(qū)中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是()A.東北平原 B.四川盆地C.青藏高原 D.長江三角洲解析第4題,水上漂浮式光伏電站是指在水塘、小型湖泊、水庫、采煤塌陷區(qū)、堰塞湖等水域環(huán)境建設的光伏電站,以解決傳統(tǒng)光伏發(fā)電占地面積大的問題,有利于節(jié)約土地資源、提高發(fā)電效率、減少水分蒸發(fā),水上建設,施工難度較大。第5題,青藏高原地勢高,空氣稀薄,故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多,且緯度較低,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答案4.C5。C讀“某自然資源空間分布示意圖",完成6~7題。6.該自然資源是()A.太陽能 B.風能 C.森林 D.水資源7.影響該自然資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太陽輻射 B.大氣環(huán)流C.下墊面 D.人類活動解析第6題,該資源在我國的大致分布規(guī)律是東南地區(qū)多,西北地區(qū)明顯偏少,為水資源。第7題,水資源的分布主要受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答案6.D7.B下圖是1990~2010年我國能源消費與GDP增長變化圖.讀圖回答8~9題。8.能源消費與GDP的增長特點是()A.單位GDP能源消費2002年最低B.能源消費量2007年開始下降C.能源消費與GDP的年均增速相同D.單位GDP能源消費呈下降趨勢9.能源與GDP增長的關系是()A.能源消費增長會減緩GDP增長B.GDP增長速度取決于地區(qū)能源儲量大小C.GDP增長是影響能源消費增長的重要因素D.我國能源豐富,可以滿足GDP高速增長的需要解析第8題,單位GDP能源消費為能源消費量除以GDP,則根據(jù)圖中曲線的走向可以判斷2010年單位GDP能源消費最低;圖示中1990~2010年能源消費量持續(xù)上升;從圖中兩曲線的走向可以明顯看出其增速不同;能源消費量的增速整體小于GDP的增速,所以可以判斷單位GDP能源消費呈下降趨勢,D正確。第9題,能源消費增長會促進GDP增長;可以通過資源的跨區(qū)域調配來平衡能源的地區(qū)分布,所以地區(qū)能源儲量的大小不能決定其GDP增長;GDP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能源消耗的增加,C正確;我國雖然能源儲量很大,但是由于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及其他原因,我國能源需要大量進口,能源對外依賴度較高.答案8。D9。C讀“我國旱澇災害分布示意圖”,回答10~11題。10.P和Q地常常此旱彼澇,主要原因是()A.夏季風的進退 B.海陸位置不同C.臺風影響先后 D.用水季節(jié)變化11.旱澇災害都嚴重的地區(qū)多()A.人口稀少 B.經濟落后C.平原地形 D.高原和盆地解析第10題,讀圖可知,P地位于我國北方地區(qū),Q地位于南方地區(qū);由于夏季風強弱和進退的影響,會出現(xiàn)南旱北澇和南澇北旱的現(xiàn)象。第11題,據(jù)圖可知,旱澇災害都嚴重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平原地區(qū)。答案10.A11.C下圖為某地“雪壁公路"(即平原公路兩側為厚厚積雪,公路路面鏟雪而形成的陡壁)景觀。據(jù)此回答12~13題.12.該“雪壁公路"可能為()A.3月日本海沿海公路B.1月阿根廷大西洋沿海公路C.7月大分水嶺東側沿海公路D.12月中亞“絲綢之路"公路13.春季,該現(xiàn)象最容易誘發(fā)的次生災害是()A.滑坡災害 B.洪澇災害 C.低溫凍害 D.沙塵災害解析第12題,根據(jù)圖片中“雪壁公路"的積雪厚度,可知該地降雪量很大??赡苁?月的日本海沿海公路,A項對.1月份南半球是夏季,阿根廷大西洋沿海公路不可能降大雪,B項錯。大分水嶺位于熱帶,東側沿海公路沒有大雪,C項錯。中亞位于內陸,“絲綢之路”公路降雪量小,D項錯。第13題,春季,氣溫回升,該地積雪融化,最易誘發(fā)洪澇災害,B對?;掳l(fā)生在山地,不是平原積雪誘發(fā)的,A項錯。低溫凍害不是積雪多誘發(fā)的災害,是寒潮引起的,C項錯。積雪多,沒有沙塵災害,D項錯.答案12。A13.B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西南地區(qū)能源資源豐富,區(qū)域內的重慶市近年來經濟發(fā)展迅速。下圖為重慶市199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