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學思想及孔子《論語》全文及翻譯_第1頁
孔子的教學思想及孔子《論語》全文及翻譯_第2頁
孔子的教學思想及孔子《論語》全文及翻譯_第3頁
孔子的教學思想及孔子《論語》全文及翻譯_第4頁
孔子的教學思想及孔子《論語》全文及翻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一)理論體系的思想基礎(chǔ)

1、仁的思想

孔子把人視作最高的道德規(guī)范,其要義就是“愛人”。

仁之于政治,主張實行“德政”,提出“省刑罰薄稅斂”“博施濟眾”和“老安”、“少懷”的思想。這些思想都是其“愛人”思想在政治上的體現(xiàn),也是保民的手段,期望緩和階級矛盾,鞏固舊勢力的統(tǒng)治。

仁也體現(xiàn)在其“忠恕”觀念中,這是要求人積極幫助別人,對人要忠,不要把自己不喜歡的事強加給人,對人要“恕”,他的忠恕思想也是為緩和社會關(guān)系矛盾服務(wù)的。而對社會統(tǒng)治者,“寬則得眾…惠則足以使人”

2、禮的思想

孔子的禮是以政治而言的,其精神集中表現(xiàn)在“正名”思想中,也即奴隸制社會那一套等級的“禮制”。

“正名”思想認為,君臣和父子都應嚴格恪守各自的名分和尊卑長幼的次序,應當“父慈、子孝、兄愛、弟敬”,“群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他認為“上好禮,則民易使也”《論語》,所以要求統(tǒng)治者提倡禮教。

(二)論教育的作用

1、教育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

通過冉有之問,孔子扼要地闡述了他的“庶、富、教”的施政大綱。從三者排列看,孔子已直觀地認識到治理好一個國家,要有這三個條件:首先要有較多的勞動力;其次,發(fā)展生產(chǎn),解決人民的物質(zhì)生活中的吃、喝、穿、住的問題只有在先庶、先富的基礎(chǔ)上才能有效地進行教化,發(fā)展教育事業(yè)。

2、教育在人的成長中的作用

集中體現(xiàn)在孔子“性相近,習相遠”的思想中。

“性相近,習相遠”的起點是“性相近”,核心和終點是“習相遠”。他從“習相遠”出發(fā)提出了早期教育,他是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早期教育理論的人。

孔子雖然非常重視教育的作用,但也不是教育萬能論者。孔子提出“唯上智與下愚不移”的命題,據(jù)王充解釋,“性相近、習相遠”只是在不能移的“上智”與“下愚”之間發(fā)揮作用。

(三)論教育對象

1、有教無類的含義

有教無類是孔子的辦學方針,它規(guī)定了孔子辦私學的對象,是孔子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教無類”中的“類”是指“種類”即族類。不分族類就是不分庶鄙,不分貴賤。“有教無類”的本意是在教育對象上,無分貴族與平民,不分華夏與華夷諸族都可以入學。

2、有教無類的評介

孔子有教無類的提出是針對奴隸主階級有教有類而言的,表現(xiàn)在:一方面華夷諸族為異類,華夏諸族中被統(tǒng)治的氏族皆同教育無緣;另一方面,居統(tǒng)治地位的氏族內(nèi)部也有森嚴的等到級性。孔子沖破了這二個界線,不僅把教育及于蠻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禮不下庶人”的等級制度。

(四)論教育目的

孔子提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養(yǎng)“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君子。

孔子所提的“道”指的是周道,即“修己”“安人”之道。他所幻想的士和君子并不是單純追求富貴名利的士,而是奴隸制社會的衛(wèi)道和殉道者。然而,志道和弘道并不是孔子教育的終極目的.推行其道才是其終極目的。他認為行道有二:

a.設(shè)學收徒,擴大道的影響

b.從政做官,以道治國安幫

子夏說的“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從理論上概括了孔子教育目的的一個重要方面。其意是:為官者已盡職尚有余力,應致力于學問;為學者有了豐富的知識還有余力,應去做官。

(五)孔子的教學理論體系

1、教學內(nèi)容

教學內(nèi)容是保證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重要條件之一,根據(jù)《論語》,人們從不同角度概括了孔子的教學內(nèi)容:

一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墩撜Z·述而》

以文學、品行、忠誠、信實教育學生,是指教學內(nèi)容包括四個方面。

二曰“禮、樂、射、御、書、數(shù)”。這是指孔子教學的四個科研成果目。

三曰“《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書,這是奴隸主的文化典籍,是孔子所使用的基本教材。

可以說,孔子的教學內(nèi)容包括了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技能和技巧等三個部分。這三個方面從內(nèi)容的結(jié)構(gòu)、社會的需要以及個人人格的形成來看,應該說是初步完整化了。就三者而言,他認為“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把道德和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它是三者的重心,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

2、教學方法論

孔子“學而知之”的過程大體可以分為學、思、習、行四個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著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zhuǎn)化,是孔子教學思想的基礎(chǔ)。

1)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2)學思結(jié)合

3)虛心、篤實好學態(tài)度

4)啟發(fā)思維

孔子提出的思維方法有近思、叩兩端、由薄反約等。

5)時習與溫故

(六)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1、概說

道德教育思想是孔子教育理論的核心。其中,仁是最高的道德概念。其道德教育思想體系大體是以“孝悌”為本,以“禮”為規(guī)范,以“忠恕”為一貫,以“中庸”為準純。此外還提倡智、勇、信、義等道德。

2、道德修養(yǎng)的途徑和方法

1)立志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磨而不磷,濕而不緇”《論語·陽貨》。

2)力行

“君子恥其言而過于行”《論語·憲問》;“剛毅木(質(zhì)樸)訥近仁”《論語·子路》。

3)自省與自克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論語·衛(wèi)靈公》;“見賢思齊也,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論語·里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

4)改過遷善

“過則勿憚改”《論語·學而》;“過而不改是為過矣”《論語·衛(wèi)靈公》。

5)樂道與安仁

這是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目標?!爸?,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薄墩撜Z·雍也》指出了為學和進德的感情和興趣逐漸加深的三個階段:知之、樂之與好之。二、

墨翟和墨家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

1、人性論:素絲說

2、教育作用:推行教育是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社會政治思想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認為兼受的理想社會的實現(xiàn)必須借助于教育。主張兼相愛,交相利。

3、教育目的:培養(yǎng)兼士或賢士。標準是奪取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shù)。

(二)教育內(nèi)容

①政治和道德教育:兼愛、尚同、節(jié)用、非樂、非命、天志明鬼

②科學和技術(shù)教育

③文史教育

④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教育:包括認識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形式邏輯的教育。

(三)教育方法:主動、創(chuàng)造、實踐、量力三、孟軻的教育思想

(一)仁政主張

1、制民之產(chǎn)

2、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3、好的政治是教育

(二)教育的理論基礎(chǔ):性善論

(三)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1、教育作用:擴充善性,致良知

2、教育目的:明人倫

(四)理想人格:大丈夫

1、特點

①大丈夫有高尚的氣節(jié)

②大丈夫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氣

2、實現(xiàn)途徑:主要靠人的內(nèi)心修養(yǎng)

①持志養(yǎng)氣

②動心忍性

③存心養(yǎng)性

④反求諸已

(五)教學思想:教學過程要遵循和發(fā)展人的內(nèi)在能力

①深造自得

②盈科而進

③教亦多術(shù)

④專心致志

(六)社會分工與教育四、荀況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與社會群體

群是人類生存保障的一種形式。為維護群就必須“明分使群”

①人生存的重要形式或特征就是人的學習,從而善假于物

②學習和教育保證了人之群的實現(xiàn)。

③分工是人之群的保障,而學習與教育則是社會分工之一。

(二)性惡論與教育作用

1、性偽之分:人性就是人與生俱來的自然屬性。一是生理本能,二是目視耳見的感知認識能力

2、性偽之合:通過化性起偽實現(xiàn)性偽之合,因為仁義禮法有可以被認識被掌握之理。

3、化性起偽:通過環(huán)境(漸)、教育、個體努力(積)得以實現(xiàn)。

(三)

教育目的:培養(yǎng)推行禮法的賢能之士。以培養(yǎng)大儒作為理想目標。

(四)教育內(nèi)容:重視以儒家經(jīng)典為內(nèi)容的文化知識傳授。

(五)學習過程與思想方法

聞見:學習的起點

知(思維):兼陳萬物而中懸衡,以把握事物及其關(guān)系;虛壹而靜(大清明);

(六)教師的地位與作用

荀子把教師提到與天地、祖宗并列的地位,將教師視為治國之本。教師參與治理國家是通過一個中介實現(xiàn)的,那就是他的施教。把國家興亡與教師的關(guān)系作為一條規(guī)律概括出來。在教師與學生之間,荀況片面強調(diào)學生對教師的服從。主張師云亦云。

對后世中國封建社會師道尊嚴的形成有很大影響。五、法家的教育思想與實踐

1、法家思想漸成的規(guī)跡是李悝、商鞅、韓非。

2、絕對的性惡論

3、禁二心私學

4、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六、戰(zhàn)國后期的教育論著

(一)《大學》

它著重闡明大學教育的綱領(lǐng),被認為是與論述大學教育之法的《學記》互為表里之作。

三綱領(lǐng)八條目: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為學過程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大學》的特點首先在于強烈的倫理性和人文色彩。無論是作為“大學之道”的三綱領(lǐng),還是作為“為學次第的”八條目,都著眼于人倫,以個人道德和社會政治的實現(xiàn)為目的,而社會政治的實現(xiàn)也被看成是道德過程。其次表現(xiàn)出較強的邏輯性。

(二)《中庸》

它主要闡述了先秦儒家人生哲學和修養(yǎng)問題,提出了“中庸之道”,與大學互為闡發(fā)。

1、性與教: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2、中庸:兩端執(zhí)其中、中立而不倚、中和。中庸即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同時也是一種道德修養(yǎng)、為人處世的準則與方法。

3、自誠明與自明誠,尊德性與道問學

依《中庸》之見,人們可以從二條途徑得到完善,一是發(fā)掘人的內(nèi)在天性,進而達到對外部世界的體認,這就是自誠明,謂之性,或者尊德性。其二是通過向外部世界的求知,以達到人的內(nèi)在本性的發(fā)揚,這就是自明誠,謂之教,或者道問學。

4、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是對求知學習過程的闡述。

(三)《學記》

它是先秦時期儒家教育和教學活動的理論總結(jié),它主要論述教育的具體實施,偏重于說明教學過程的各種關(guān)系。

1、教育作用與教育目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首先,《學記》將教育與政治高度結(jié)合起來。使教育成為政治的手段。其次,盡管也說明了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的作用,但人的發(fā)展問題是服從于政治與社會的發(fā)展的。因此,教育與人的關(guān)系只是一個中介。

2、教育制度與學校管理。學制與學年、視學與考試、教育教學的原則:預防性、及時施教、循序漸進、學習觀摩、長善救失、啟發(fā)誘導、藏息相輔。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p>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p>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p>

譯文孔子說:“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了?!?/p>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p>

譯文孔子說:“不怕沒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p>

譯文孔子說:“《詩經(jīng)》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p>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有志于學問;三十歲,(懂禮儀,)說話做事都有把握;四十歲,(掌握了各種知識,)不致迷惑;五十歲,得知天命;六十歲,一聽別人言語,便可以分別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歲,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guī)矩?!?/p>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譯文孔子說:“復習舊知識時,又能領(lǐng)悟到新的東西,就可以憑著做老師了?!?/p>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p>

譯文孔子說:“君子團結(jié)群眾而不互相勾結(jié),小人互相勾結(jié)而不團結(jié)群眾?!?/p>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涂;思考不讀書,就無所的?!?/p>

11、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p>

譯文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tài)度是明智的?!?/p>

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p>

譯文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里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p>

譯文孔子說:“《關(guān)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悲傷?!?/p>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p>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p>

譯文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p>

17、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譯文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p>

譯文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p>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譯文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墻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

20、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孔子說:“靈敏又好學,向比自己學問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為‘文’?!?/p>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p>

22、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弊g文孔子說:“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p>

23、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的內(nèi)在質(zhì)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zhì)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zhì)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p>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快樂?!?/p>

25、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p>

譯文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2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譯文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三個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孔子說:“不到他苦思冥想時,不去啟發(fā);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開導。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重復教他了?!?/p>

28、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譯文孔子在齊國聽《韶樂》,好長時間吃肉不覺滋味。他說:“沒想到好音樂這樣迷人。”

29、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譯文葉公問子路:孔子是怎樣的人,子路不回答??鬃诱f:“你怎么不說:他這個人啊,發(fā)憤時就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就忘記了憂愁,竟然連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p>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譯文孔子說:“三人走路,必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選擇他的優(yōu)點向他學習,借鑒他的缺點進行自我改正?!?/p>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譯文孔子教學有四項內(nèi)容:文獻、品行、忠誠、信實。

32、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p>

譯文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33、曾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