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結構群落的演替課件必修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1071c649c5b45ae3654f8b13cd47d7/c11071c649c5b45ae3654f8b13cd47d71.gif)
![群落的結構群落的演替課件必修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1071c649c5b45ae3654f8b13cd47d7/c11071c649c5b45ae3654f8b13cd47d72.gif)
![群落的結構群落的演替課件必修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1071c649c5b45ae3654f8b13cd47d7/c11071c649c5b45ae3654f8b13cd47d73.gif)
![群落的結構群落的演替課件必修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1071c649c5b45ae3654f8b13cd47d7/c11071c649c5b45ae3654f8b13cd47d74.gif)
![群落的結構群落的演替課件必修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1071c649c5b45ae3654f8b13cd47d7/c11071c649c5b45ae3654f8b13cd47d7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群落的結構群落的演替課件必修第一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種群和群落都強調一定自然區(qū)域中的生物成分。①種群專指這個區(qū)域內的同種生物個體之和,研究種內關系;而群落則泛指生活在此區(qū)域內的所有動物、植物及微生物,因此群落囊括了該區(qū)域的所有種群,研究種間關系。②種群具有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等特征;群落是生物種群組合成的更高層次的群體,具有物種多樣性、種間關系、優(yōu)勢種、群落結構等基本特征。同一
內聚集在
中各種生物的集合。一群落的概念、物種組成及空間結構
2.物種組成:(1)群落的
是區(qū)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豐富度:群落中
的多少。時間一定區(qū)域物種組成物種數(shù)目1.群落概念:(1)種群與生物群落的概念關系
(2)種群與群落的比較第二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指群落中各個
分別占據(jù)
。(1)垂直結構: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數(shù)群落具有明顯的
現(xiàn)象。垂直結構提高群落利用
等環(huán)境資源的能力,也為動物提供了多種多樣的
和
條件。生物種群不同的空間分層陽光棲息空間食物3.空間結構:①植物的分層分布與光照強度有關,群落的光照強度總是隨著高度的下降而逐漸減弱。②動物的分層與其食物及棲息場所等有關??梢哉f,群落中植物的分層現(xiàn)象決定了動物的分層現(xiàn)象。③群落的分層現(xiàn)象不僅表現(xiàn)在地面上,也表現(xiàn)在地下。但地下分層分布主要與水分和礦質營養(yǎng)的競爭有關。④水域中,某些水生動物也有分層現(xiàn)象。影響因素主要有陽光、溫度、食物、含氧量等。第三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水平結構:在水平方向上,由于
的變化、土壤濕度和
的差異、
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長特點的不同,以及
的影響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著不同的
,同一地段上種群密度也有差別,常呈
分布。地形鹽堿度光照強度人與動物種群鑲嵌特別提醒①群落水平結構的主要特征是它的鑲嵌性,是植物個體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勻造成的,具有分區(qū)現(xiàn)象,即形成若干個小群落。這是判斷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的重要依據(jù)。②在高山植物群落中,由于地形和緯度變化引起的,并形成若干不同的生物群落,屬于群落的水平結構。第四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生物興趣小組為了調查兩個河口水域的水母類動物類群(甲、乙)的種類組成及其數(shù)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撈網(wǎng)(網(wǎng)口內徑50㎝,網(wǎng)身長145㎝,網(wǎng)目孔徑0.169mm)各隨機取樣3次,調查結果如表(單位:個):物種1物種2物種3物種4物種5物種6物種7物種8物種9物種10甲類群樣本155100151204202110樣本252300231304102212樣本344200201503902011乙類群樣本13340124001025111522樣本23560104101230142721樣本33350183501125121619下列關于甲、乙兩個類群之間物種豐富度和種群密度的比較,正確的()A.甲類群的豐富度大,物種2的種群密度小B.甲類群的豐富度小,物種4的種群密度大C.乙類群的豐富度大,物種7的種群密度小D.乙類群的豐富度小,物種10的種群密度大C第五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南極冰藻是以硅藻為主的一大類藻類植物,長期生長在南極海冰區(qū)-2~4℃的環(huán)境中,其最適生長溫度為2℃。磷蝦主要以南極冰藻為食,企鵝主要以磷蝦為食。自1975年以來,磷蝦種群密度下降高達80%。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南極冰藻組成了一個種群B.企鵝種群密度也會隨著磷蝦種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極冰藻、磷蝦、企鵝與該海冰區(qū)的其他生物組成群落D.-2~2℃范圍內,隨著溫度升高南極冰藻的光合作用強度增大A第六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群落的種間關系
1.捕食:一種生物以
作為食物。2.競爭: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物相互爭奪
和
等。3.寄生:一種生物(
)寄居于另一種生物的
,攝取
的養(yǎng)分以維持生活。4.互利共生:兩種生物
,相互依存,彼此
。另一種生物資源空間寄生者體內或體表寄主共同生活在一起有利第七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類型數(shù)量坐標圖能量關系圖特點舉例互利共生相互依賴,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開,則雙方或者一方不能獨立生存。數(shù)量上兩種生物同時增加,同時減少,呈現(xiàn)出同步性變化地衣中的藻類和真菌;大豆與根瘤菌寄生對宿主有害,對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開,則寄生生物難以單獨生存,而宿主會生活得更好菟絲子與大豆;噬菌體與被侵染的細菌第八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類型數(shù)量坐標圖能量關系圖特點舉例競爭數(shù)量上呈現(xiàn)出“你死我活”或“你多我少”的變化同一培養(yǎng)液中大小兩種草履蟲;牛與羊;水稻和稗草捕食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數(shù)量上呈現(xiàn)出“先增加者先減少,后增加者后減少”的不同步性變化羊和草;狼和羊第九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關于捕食坐標曲線中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判定:a.從最高點判斷,捕食者數(shù)量少,被捕食者數(shù)量多。b.從變化趨勢看,先達到波峰的為被捕食者,后達到波峰的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變化在先,捕食者變化在后。特別提醒(1)同一物種之間大魚吃小魚不叫捕食,應是種內斗爭。(3)捕食與寄生的區(qū)別:①寄生是一種生物往往終生或一生的某個階段在另一種生物體內或體表生活。而捕食則是一種生物只有較短時間暫時在另一種生物的體表停留;②寄生是一種生物往往從另一種生物上獲取養(yǎng)料、汁液。被寄生后,被寄生的部位還在。而捕食則是一種生物往往獲取另一種生物的整體或部分器官。捕食后,被捕食的部分就不在了。第十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種水生動物的種群增長規(guī)律及種間關系,某小組進行了下列3組實驗(各組實驗中,每種動物初始數(shù)量相等,飼養(yǎng)條件相同):組1:甲種與乙種分別于兩個容器中飼養(yǎng),甲種數(shù)量變化如上圖曲線A所示。組2:甲種與乙種于同一容器中飼養(yǎng),乙種數(shù)量變化如曲線F所示。組3:乙種與丙種于同一容器中飼養(yǎng),形成上、下層分離分布,一段時間后每種動物的數(shù)量均較組1少。(1)組1中,甲種動物的種群數(shù)量主要由
和
決定;若容器內飼養(yǎng)液體積為20mL,則第40天時乙種的種群密度為
。出生率死亡率30只/mL(2)在某些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存在與本實驗類似的種間關系。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兩種魚,分別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臨近河岸底部,其種間關系與圖中曲線
代表的類似,其分布體現(xiàn)生物群落的
結構。②在玻璃溫室中放養(yǎng)食物相同的兩種傳粉昆蟲后,一種數(shù)量增加,另一種減少,其種間關系與圖中曲線
代表的類似。D、E水平B和F第十一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概念:隨著
的推移,一個群落被
代替的過程。三群落的演替時間另一個群落2.群落演替的原因(1)環(huán)境不斷變化,為群落中某些物種提供有利的繁殖條件,而對另一些物種生存產(chǎn)生不利影響。(2)生物本身不斷進行繁殖、遷徙。(3)群落內部由于生命活動造成內部環(huán)境改變。(4)種內和種間關系不斷發(fā)生變化。(5)人類活動的干擾。第十二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次生演替①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
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
或
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②演替過程:
階段→
階段→
階段。土壤條件種子其他繁殖體草本灌木森林(1)初生演替
①概念:一個從來沒有被
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
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②演替過程:
階段→
階段→
階段→
階段→
階段→
階段。植物覆蓋徹底消滅了裸巖地衣苔蘚草本灌木森林3.類型第十三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類型內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點原先從沒有過植被的環(huán)境或曾經(jīng)有過但被徹底消滅了的環(huán)境雖失去了原有植被,但仍保留了原有土壤條件及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時間經(jīng)歷的時間長經(jīng)歷的時間短速度緩慢較快影響因素自然因素人類活動較為關鍵實例裸巖、沙丘、冰川泥上的演替火災過后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農(nóng)田上的演替第十四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人類活動對群落的影響遠超過其他自然因素的影響。使群落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1)利于群落演替的人類活動:退耕還林、還草、還湖、封山育林等。(2)不利于群落正常演替的活動: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殺動物等。3.人類活動對演替的影響: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和
進行。速度方向①在旱生演替系列中,地衣和苔蘚植物階段所需時間最長,草本植物群落到灌木階段所需時間較短,而到了森林階段,其演替的速度又開始放慢。②在群落演替過程中,一些種群取代另一些種群是指優(yōu)勢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喬木占據(jù)了優(yōu)勢,取代了灌木的優(yōu)勢,但在森林中各種類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特別提醒第十五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我國西南橫斷山區(qū)被公認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地區(qū),不同海拔區(qū)域蝶類物種多樣性研究結果見下表。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垂直帶ⅠⅡⅢ海拔(m)<10001000~20002000~2500植被類型熱帶季雨林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混交林蝶類種數(shù)349452201垂直帶ⅣⅤⅥ海拔(m)2500~30003000~3500>3500植被類型針闊混交林針葉林高寒灌叢草甸蝶類種數(shù)136125100DA.
不同垂直帶的植被類型差異是群落演替的結果B.不同垂直帶的植被類型差異反映了群落的空間結構特征C.蝶類物種多樣性與各垂直帶植被類型無關D.蝶類物種多樣性與各垂直帶氣候特征有關【解析】不同垂直帶的植被類型差異是氣候不同引起的結果,所以A項錯誤;不同垂直帶的植被類型差異可以反映不同群落的優(yōu)勢物種,而不能反映其空間結構特征,各個群落的空間結構特征都是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所以B選項錯誤;蝶類物種多樣性與它的食物來源、生活習性、棲息條件及氣候特征等有關,所以C項錯誤。第十六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許多土壤動物有較強的
,而且身體
,因此不適用于用
或
進行調查,常采用
進行采集、調查。四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研究的注意事項及實驗結論2.豐富度的統(tǒng)計方法通常有兩種:一是
,是指在一定面積的樣地中,直接數(shù)出各種群的個體數(shù)目,這一般用于個體
,種群數(shù)量
的群落;二是
,是指按預先確定的
來估計單位面積上個體數(shù)量的多少。等級的劃分和表示方法有
等等?;顒幽芰ξ⑿臃椒酥局夭斗ㄈ悠魅臃ㄓ浢嬎惴ㄝ^大有限目測估計法多度等級非常多、多、較多、較少、少、很少第十七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即物種的種類數(shù),而不是具體的數(shù)目。2.實施計劃包括準備→取樣→采集小動物→觀察和分類→統(tǒng)計和分析5個步驟。要注意:(1)取樣器斷口處很鋒利,操作時要注意安全。取樣時盡量不破壞環(huán)境。(2)從不同營養(yǎng)環(huán)境中采集土壤樣本要分別統(tǒng)計。(3)盡可能多地采集小動物。采集小動物時,要利用土壤動物的避光性和趨濕性,如右圖。第十八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也可以采用簡易采集法:將取到的土壤樣品放在瓷盆內,用解剖針撥找小動物,同時用放大鏡觀察,體型較大的小動物可用包著紗布的鑷子直接取出來,體型較小的小動物則須用吸蟲器來采集。如右圖。采集的小動物須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試管中。(4)識別命名要準確,并進行分類。3.實驗結論組成不同群落的優(yōu)勢種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種豐富度是不同的。一般來說,環(huán)境條件越優(yōu)越,群落發(fā)育的時間越長,物種越多,群落結構也越復雜。第十九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典例精析】【例6】跳蟲、甲螨和線蟲是土壤中的主要動物類群,對動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請回答:(1)由于跳蟲和甲螨活動能力
,身體
,不適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蟲器等進行采集。較強微小第二十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蟲用于實驗室培養(yǎng),最好選擇下圖中的吸蟲器____,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為標本保存,最好選擇吸蟲器____,理由是
。B該吸蟲器中的濕棉花模擬土壤濕潤環(huán)境,利于跳蟲存活D該吸蟲器中的酒精可將收集的甲螨及時固定,防止腐爛第二十一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3)現(xiàn)在一培養(yǎng)罐內同時培養(yǎng)跳蟲、甲螨和線蟲三個種群,若他們均僅以罐內已有的酵母菌為食,則跳蟲與甲螨之間的關系是
,線蟲與酵母菌之間的關系是
。若跳蟲種群所含能量增長nkJ,則跳蟲消耗的酵母菌所儲存的能量至少為
kJ。競爭捕食5n【考查類型】本題以土壤動物豐富度研究為切入點,綜合考查取樣器取樣法、種間關系、能量流動等知識,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第二十二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解析】(1)土壤中跳蟲和甲螨活動能力較強,身體微小,不適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蟲器等進行采集。(2)跳蟲多棲息于潮濕隱蔽的場所,屬于好氧型,濕棉花模擬土壤濕潤環(huán)境,利于跳蟲存活。(3)跳蟲與甲螨都以酵母菌為食,所以為競爭。線蟲以酵母菌為食,它們之間的關系為捕食關系,最高傳遞效率為20%,跳蟲種群所含能量增長nkJ,跳蟲消耗的酵母菌所儲存的能量至少為n/20%=5nkJ。
【方法歸納】要熟悉一些常見動物的習性,并能熟練運用能量流動規(guī)律解題。第二十三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課時練習五十九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下圖表示某一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取食方式為吞食的三個物種隨食物顆粒大小而產(chǎn)生的種群數(shù)量分布。下列對此圖的分析,正確的是()B第二十四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A.三個物種的食物資源完全相同B.物種甲與物種乙為競爭關系C.物種丙與物種甲為捕食關系 D.能量流動方向由甲經(jīng)乙到丙【解析】A:由圖中曲線相互位置關系可知,甲、乙、丙三者之間食物存在重疊,但食物來源又不完全相同;B:由于食物存在重疊,對共同需要的食物甲、乙、丙之間會有一定程度的競爭;C:僅由圖中曲線含義并不能說明物種丙與物種甲之間存在競爭關系之外的其他種間關系(如捕食);D:由于不能確定為捕食關系,也就不能確定能量流動方向為:甲→乙→丙。第二十五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下圖表示某孤島上存在捕食關系的兩種生物種群個體數(shù)量隨時間變化的統(tǒng)計結果。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第二十六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A.種群①為捕食者,種群②為被捕食者,①數(shù)量的減少,將最終導致②數(shù)量的增加B.種群①和種群②之間不存在信息的傳遞C.種群②生物個體所含的能量比種群①生物個體所含的能量低D.種群①②可能組成該孤島上的一個特有群落【解析】從種群個體數(shù)分析,種群①為捕食者,種群②為被捕食者,①數(shù)量的減少,將最終導致②數(shù)量的增加。捕食者與被捕食者之間存在信息的傳遞,捕食者能根據(jù)被捕食者的信息捕食,被捕食者能根據(jù)捕食者的信息躲避捕食者。種群②個體數(shù)比種群①個體數(shù)多,種群②所含的能量比種群①所含的能量高,但不能說明種群②生物個體所含的能量比種群①生物個體所含的能量低。孤島上所有生物構成群落。第二十七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3.下圖表示兩個群落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的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甲可表示在火災后森林上進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歷時短C.甲中①、②處的物種組成相同D.若氣候條件適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C第二十八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4.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捕食者往往會降低獵物的種群數(shù)量,使獵物變少,因此移除捕食者會使獵物的數(shù)量增加,從而增加物種存活的機會。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捕食者若被移除,當?shù)氐奈锓N多樣性反而會降低。下列哪種捕食者若被移除,可能造成當?shù)匚锓N多樣性降低()A.能捕食其他捕食者的捕食者B.食性專一的捕食者C.能捕食處在競爭優(yōu)勢地位的獵物的捕食者D.能捕食處在競爭劣勢地位的獵物的捕食者C第二十九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5.經(jīng)調查,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食物鏈中共有三個營養(yǎng)級的生物,分別用X、Y、Z表示第一、二、三營養(yǎng)級,每個營養(yǎng)級不同物種的個體數(shù)量如圖甲所示(圖中每一柱條代表一個物種)。一段時間后變化成如圖乙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B第三十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A.X、Y、Z可以稱之為群落B.變化前后該群落的豐富度沒有發(fā)生變化C.X營養(yǎng)級的生物之間存在明顯的競爭關系,且其中某種生物處于競爭劣勢D.Z營養(yǎng)級生物個體數(shù)量的變化是由于捕食者對捕食對象沒有選擇性的結果第三十一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6.下表為三個穩(wěn)定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植物調查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草原類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植物總種數(shù)16010080平均種數(shù)(種數(shù)/平米)201810平均產(chǎn)量(千克干重/公頃)2000900200旱生植物的種數(shù)比例(%)25.049.178.0據(jù)表可以確認的是()A.在植物豐富的區(qū)域采用樣方法獲得數(shù)據(jù)B.典型草原中各種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流經(jīng)草甸草原的總能量大于典型草原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豐富度最高D第三十二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7.為了研究某降水豐沛、氣溫較高的山區(qū)群落演替的規(guī)律,生態(tài)學家利用把同一時間內的不同群落當作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階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叢、針闊葉混交林和常綠闊葉林、針葉林等4個群落的相關特征,結果如下表(葉面積指數(shù)是指每單位土地面積上葉片總面積)灌草叢針闊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針葉林生產(chǎn)者固定有機物的量(t/hm2/a)17.43116.61150.8155.50總呼吸量(t/hm2/a)15.9392.73124.8140.98葉面積指數(shù)2.4811.2817.766.63植被干物質的量(t/hm2)6.65377.52398.57184.74第三十三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該地區(qū)群落演替過程中,其葉面積指數(shù)逐漸減小B.該地區(qū)群落演替過程中,前期植被的干物質量增長迅速,后期增長緩慢C.四個群落中灌草叢和常綠闊葉林有垂直結構,其余兩個群落則沒有D.植被干物質的量只與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關B第三十四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8.某島嶼由海底火山噴發(fā)形成,現(xiàn)已成為旅游勝地,島上植被茂盛,風景優(yōu)美。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該島嶼不同地段物種組成上的差異是群落水平結構的體現(xiàn)B.該島嶼形成后最初進行的群落演替屬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島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進行D.該島嶼一定發(fā)生過漫長的群落演替過程B第三十五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9.如圖是一溫帶地區(qū)在初生演替過程中兩種量值的曲線,這兩條曲線分別表示()A.甲表示草本植物的種類數(shù)量,乙表示整個地區(qū)所有植被類型的數(shù)量B.甲表示整個群落的生物數(shù)量,乙表示草本植物的生物數(shù)量C.甲表示土壤中腐殖質量,乙表示所有植被的種類數(shù)量D.甲表示食肉類的種群數(shù)量,乙表示食肉類的生物總量A第三十六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解析】在群落演替過程中,整個生物群落利用能量的能力是逐漸提升的,并且在后來植被類型數(shù)量大增的同時,原來植被類型數(shù)量有所下降。甲表示草本植物種類數(shù)量先上升后下降,乙表示所有植被的生物數(shù)量,這就符合由草本階段到灌木階段甚至直接到森林階段的變化過程。即必須符合甲為較低等階段的植被類型的規(guī)律。第三十七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0.某校生物科技小組學生在燒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燒杯中的枯草桿菌以其中的有機物為食,幾天(d)后放入大草履蟲,再過一段時間,放入雙小核草履蟲。三種生物在浸出液中數(shù)量增減情況見下表:實驗材料生物數(shù)量(個/mL)1d2d3d4d5d6d7d8d9d枯草桿菌1801601401601801601405060大草履蟲-6070806050402010雙小核草履蟲----20406080100第三十八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大草履蟲和雙小核草履蟲均屬于草履蟲,二者為種內斗爭關系B.在兩種草履蟲的競爭關系中,雙小核草履蟲競爭獲勝,但9d后,雙小核草履蟲數(shù)量不一定繼續(xù)增加C.大草履蟲與枯草桿菌構成捕食關系,在放入雙小核草履蟲之前,枯草桿菌的大部分能量流向大草履蟲D.將該燒杯置于光照、溫度等條件適宜的環(huán)境中,燒杯內的生物數(shù)量可長期保持穩(wěn)定B第三十九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非選擇題11.下表是某地區(qū)森林群落演替過程中相關量的統(tǒng)計,試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回答問題:1953年1973年1984年1996年葉面積指數(shù)(cm2/cm2)2.486.6111.2817.76光能截獲率(%)20.342.388.995.9有機物積累量(t/hm2·a-1)1.5014.5223.8826.00(1)該地區(qū)生物群落的演替類型屬于次生演替,判斷的依據(jù)是
。(2)統(tǒng)計表明隨著群落演替的進行,生態(tài)系統(tǒng)光能截獲率變化與葉面積指數(shù)的關系是
。整個演替所經(jīng)歷的時間比較短隨著葉面積指數(shù)的增大,光能截獲率升高(或光能截獲率變化與葉面積指數(shù)呈正相關)第四十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3)在對該地區(qū)某時間的群落結構進行調查時,可以采用樣方法識別并記錄各物種的名稱,來測定群落的
,同時注意調查不同物種
狀況,以獲得群落的垂直結構。(4)下圖是1953~1996年間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量(有機物量)統(tǒng)計圖,據(jù)圖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變規(guī)律是
。物種豐富度空間上的分布(或不同高度上的配置或分層)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量逐漸增加,最終趨于穩(wěn)定第四十一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2.某研究小組的同學調查了野外山坡上三個不同地點A、B、C的植物群落,并測量了三個地點的土壤特征等環(huán)境因素,結果見下表。根據(jù)所得數(shù)據(jù)回答問題。生物種類地點A(山腳)地點B(山腰)地點C(山頂)草3種5種9種蕨類7種5種8種灌木15種4種2種松樹0種2種0種落葉樹20種5種0種第四十二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非生物因素地點A(山腳)地點B(山腰)地點C(山頂)風速低高高距地1.5米的光強低中高土壤濕度/%483515土壤的有機質/%6.53.82.5土壤深度/cm>300≈100<15土壤氨量/mg·kg-19.44.52.3(1)根據(jù)調查結果判斷,物種豐富度最大的是地點____處的植物群落。(2)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徹底燒光,則原地點將發(fā)生的群落演替類型屬于
演替。A次生第四十三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3)如果地點A、B、C處的光照條件同等充足,則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陽光能的是地點____處的植物群落,原因是
。(4)土壤中的有機質經(jīng)過
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缺氧時,抑制根對礦質元素離子的吸收,據(jù)此可知根吸收礦質元素離子的方式為
。(5)落葉樹在地點C不能生長的原因是
。(說出不少于兩個原因)A地點A處的植物群落分層多、土壤中水和礦質養(yǎng)料豐富微生物的分解主動運輸土壤中缺少足夠的水分和礦質養(yǎng)料、土壤淺不足以維持高大植物的生長第四十四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3.某興趣小組深入到一塊棄耕農(nóng)田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農(nóng)田長滿了雜草,有零星的小麥,還有食草昆蟲、青蛙、蜘蛛和蛇類等動物。請回答:(1)該農(nóng)田中的能量流動從
開始,能量流動的特點是
。(2)該農(nóng)田中雜草與小麥的種間關系是
。(3)請依據(jù)調查情況,在虛線框內表示該農(nóng)田中可能形成的食物網(wǎng)。生產(chǎn)者固定太陽能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競爭第四十五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答案見下圖:(4)假如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若干年后該棄耕農(nóng)田中長出小灌木叢,直至演替出樹林,我們把這樣的演替類型稱為
。次生演替第四十六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5)土壤動物具有趨暗、趨濕、避高溫的習性,為了探究該棄耕農(nóng)田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下圖所示裝置,從選取的樣土中收集小動物,但他們設計的這一裝置不夠完善,請寫出完善該裝置的做法:
。在漏斗上方加一(提供光源和熱源的)燈泡第四十七頁,共五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數(shù)據(jù)庫巡檢報告
- 2025年汝州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朔州陶瓷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
- 專項07 用轉化思想求不規(guī)則圖形的角度
- 專題01 先秦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練習)
- 中班戶外主題活動策劃方案五篇
- 幼兒園綜治宣傳月活動策劃方案三篇
- 公司企業(yè)管理咨詢合同
- 擋土墻施工合同
- 車聯(lián)網(wǎng)技術推廣項目合同
- 2024年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數(shù)學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上海鐵路局招聘筆試沖刺題2025
- 國旗班指揮刀訓練動作要領
- 春季安全開學第一課
-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教學課件
- 肖像繪畫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
- 2021-2022學年遼寧省重點高中協(xié)作校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
- 同等學力英語申碩考試詞匯(第六版大綱)電子版
- 墓地個人協(xié)議合同模板
- 2024年部編版初中語文各年級教師用書七年級(上冊)
- 中日合同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