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性腹瀉的規(guī)范化診治技術_第1頁
小兒急性腹瀉的規(guī)范化診治技術_第2頁
小兒急性腹瀉的規(guī)范化診治技術_第3頁
小兒急性腹瀉的規(guī)范化診治技術_第4頁
小兒急性腹瀉的規(guī)范化診治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兒急性腹瀉的規(guī)范化診治技術

湖南省兒童醫(yī)院消化科游潔玉概念

腹瀉?。╠iarrhealdisease)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一組疾病,主要是有大便性狀改變與大便次數(shù)比平時增多,在未明確病因前,統(tǒng)稱為腹瀉病,是我國嬰幼兒最常見的消化道綜合征。6個月~2歲嬰幼兒發(fā)病率高,1歲以內約占半數(shù),是造成小兒營養(yǎng)不良、生長發(fā)育障礙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982年,石家莊會議把腹瀉病分為感染性與非感染性腹瀉.在兒科臨床腹瀉的定義是:

每一不同個體較之平日習慣相對而言

糞便中的液體成分糞便量增加排便次數(shù)病程分類1、急性腹瀉?。╝cutediarrhealdisease):病程在2周以內2、遷延性腹瀉病(persistentdiarrhealdisease):病程在2周-2個月3、慢性腹瀉(chronicdiarrhealdisease):病程在2個月以上。臨床分類1、感染性腹瀉:痢疾、霍亂、其他感染性腹瀉.2、非感染性腹瀉:食餌性(飲食性)腹瀉病癥狀性腹瀉病過敏性腹瀉病等.流行病學小兒腹瀉病為第三世界國家小兒第一位常見多發(fā)病,死因在我國居第二位。1986年對廣東等七省婦糼衛(wèi)生示范縣及北京市的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xiàn)5歲以下小兒急性腹瀉年發(fā)病率為201.46%,平均年發(fā)病次數(shù)為2.01±0.03次/人,平均死亡率為0.51‰。1988年21省入戶調查發(fā)現(xiàn)5歲以下小兒發(fā)病率為每年0.86-3.9次/人,平均為每年2.5次/人。5歲以下兒童發(fā)?。?3億例次/年

兒童發(fā)病率高兒童死亡率高<5歲兒童死亡例數(shù):320萬/年發(fā)病有兩個高峰期,一是發(fā)生于6、7、8月,為夏季腹瀉,主要是致病性大腸桿菌與痢疾桿菌,另一高峰期發(fā)生于10、11、12月,為秋季腹瀉,主要致病菌為輪狀病毒,其危險因素是①1歲以內嬰兒,②小兒照看人衛(wèi)生差,③小兒飯前不用肥皂洗手,④既往經?;几篂a病,⑤飲用水不潔,⑥禽畜放養(yǎng)。易感因素嬰幼兒易患腹瀉病,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1、嬰幼兒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適應食物質和量的較大變化;生長發(fā)育快,所需營養(yǎng)物質相對較多,胃腸道負擔重,嬰幼兒水分代謝旺盛,嬰兒時期神經、內分泌、循環(huán)、肝、腎功能發(fā)育不成熟,容易發(fā)生消化道功能紊亂。

易感因素2、機體防御功能差①嬰兒胃酸偏低,胃排空較快,對進人胃內的細菌殺滅能力較弱;②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lgM、lgA)和胃腸道分泌型IgA均較低;③正常腸道菌群對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拮抗作用。3、人工喂養(yǎng)母乳中含有大量體液因子(SlgA、乳鐵蛋白)、巨噬細胞和粒細胞、溶菌酶、溶酶體,有很強的抗腸道感染作用。家畜乳中雖有某些上述成分,但在加熱過程中被破壞,而且人工喂養(yǎng)的食物和食具極易受污染,故人工喂養(yǎng)兒腸道感染發(fā)生率明顯高于母乳喂養(yǎng)兒。感染因素

1、腸道內感染:急性感染性腹瀉最常見的原因有:輪狀病毒腸毒性埃希氏大腸桿菌志賀菌屬空腸彎曲菌2、腸道外感染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腎盂腎炎、皮膚感染或急性傳染病時,可由于發(fā)熱、感染原釋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療、直腸局部激惹(膀胱感染)作用而并發(fā)腹瀉。有時病原體(主要是病毒)可同時感染腸道。3、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指在抗生素使用過程中發(fā)生的不能解釋的腹瀉,即腸道正常菌群減少,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藥物較難控制的腸炎非感染因素1、飲食因素1)喂養(yǎng)不當可引起腹瀉,多為人工喂養(yǎng)兒,原因為:喂養(yǎng)不定時;飲食量不當;突然改變食物品種,或過早喂給大量淀粉或脂肪類食品,果汁,特別是那些含高果糖或山梨醇的果汁,可產生高滲性腹瀉;腸道刺激物(調料、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也可引起腹瀉。2)過敏性腹瀉,如對牛奶或大豆(豆?jié){)過敏而引起腹瀉。對牛奶過敏者較多。3)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雙糖酶(本要為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腸道對糖的消化吸收不良.使乳糖積滯引起腹瀉。2、氣候因素氣候突然變化、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加;天氣過熱消化液分泌減少或由于口渴飲奶過多等都可能誘發(fā)消化功能紊亂致腹瀉。小腸黏膜形態(tài)學小腸黏膜有兩種主要結構:絨毛:

主要由(90%)高柱狀吸收性細胞(腸上皮細胞)所覆蓋,具有刷狀緣;杯狀細胞

隱窩細胞:

主要由無刷狀緣的矮柱狀分泌性細胞所覆蓋刷狀緣

(微絨毛)細菌位點細胞間緊密連接小腸黏膜腸細胞的防御屏障:

1-生理性防御屏障(粘液、腸上皮細胞緊密連接)2-細菌屏障(菌群)3-免疫屏障(分泌型IgA)發(fā)病機理:糞--口傳播感染動物感染個體食物

易感個體水輪狀病毒輪狀病毒腹瀉的致病機理輪狀病毒侵入吸收性微絨毛的腸上皮細胞但對隱窩細胞沒有影響病毒復制并且被感染的腸上皮細胞被破壞

輪狀病毒腹瀉的致病機理1-感染的吸收性腸上皮細胞死亡導致區(qū)域性上皮細胞破壞及絨毛變短

2-被破壞的吸收性上皮細胞很快被來自于隱窩的細胞所替代由不成熟的非吸收性的分泌性細胞所覆蓋的微絨毛的性質:-無刷狀緣-無刷狀緣產生的酶

輪狀病毒無刷狀緣腸毒性埃希氏大腸桿菌ETEC腸毒性腹瀉的發(fā)病機理1-腸毒性細菌分泌腸毒素2-毒素刺激C-AMP3-C-AMP增加導致:

抑制微絨毛細胞吸收

Na+&Cl-刺激隱窩細胞分泌Cl-腸毒性埃希氏大腸桿菌腸侵入性微生物志賀菌侵入性腹瀉的發(fā)病機理侵入性微生物如志賀菌,空腸彎曲菌,腸侵入性埃希氏大腸桿菌等侵入并且破壞結腸及回腸末端的黏膜上皮細胞形成微膿腫及淺潰瘍,因此,糞便中可出現(xiàn):紅白細胞肉眼血便還可產生毒素,導致:組織損傷黏膜分泌水及電解質增加

病理生理一、脂肪、蛋白質和糖代謝紊亂

二、水和電解質紊亂

臨床表現(xiàn)1、腹瀉的臨床表現(xiàn)輕型常由飲食因素及腸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緩,以胃腸道癥狀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嘔吐,大便次數(shù)增多,但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帶水,呈黃色或黃綠色,有酸味.常見白色或黃白色奶瓣和泡沫。無脫水及全身中毒癥狀.多在數(shù)日內痊愈。2)重型多由腸道內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輕型逐漸加重、轉變而來,除有較重的胃腸道癥狀外,還有較明顯的脫水、電解質紊亂和全身中毒癥狀,如發(fā)熱、精神煩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幾種常見腹瀉的臨床特點

1)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

2)諾沃克(NORWALK)病毒感染性腹瀉3)產毒性細菌性腹瀉4)侵襲性細菌性腹瀉5)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性腹瀉6)抗生素誘發(fā)的腹瀉

6)抗生素誘發(fā)的腹瀉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性腹瀉②偽膜性小腸結腸炎③真菌性腸炎7)、食餌性腹瀉8)癥狀性腹瀉9)、生理性腹瀉小兒糖原性腹瀉病糖源性腹瀉(sugarinduceddiarrhenSID),系因腸內雙糖酶活動減低或單糖轉運障礙而致糖類(碳水化合物)消化或吸收不良,使糖在腸道內堆積而引起的滲透壓增加以及被細菌發(fā)酵引起腹瀉,可分為原發(fā)性與繼發(fā)性。糖源性腹瀉的典型糞便為稀水便,大便次數(shù)多,看不到糞質,有酸臭味、帶泡沫,糞便中的糖大于0.5%,PH常低于6.0。先天性失氯性腹瀉?。╟ongenitalchloridediarrheaCCD)先天性失氯性腹瀉是一種少見的家族性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以從新生兒期開始出現(xiàn)水樣瀉、低氯血癥、低鉀血癥和代謝性酸堿中毒等特點。臨床表現(xiàn)為1)患兒有早產、羊水過多史和持久樣腹瀉史,2)大便中有高濃度的氯,3)嚴重的水和電解質紊亂、低鈉、氯血癥和HCO3—濃度升高,4)尿中Cl—排出低或無,然而在嚴重或慢性脫水和低電解質血癥的嬰兒中,大便Cl—的濃度可低至40mmol/L,糾正后,Cl—濃度總和>90mmol/L。腸吸收不良性腹瀉腸吸收不良綜合征(MalabsorptionSyndrome)也稱為原發(fā)性脂肪瀉是消化系統(tǒng)慢性功能性疾病。本病是因患兒腸道分泌IgA

不足所致,食入麩質與慢性感染常為主要誘因。主要表現(xiàn)為,本病多為人工喂養(yǎng)的嬰幼兒,最早起病于1歲未,最晚發(fā)生在2~3歲,發(fā)病緩慢,小兒發(fā)育遲緩,急性腹瀉及消化道感染之后,出現(xiàn)消化功能紊亂。本病病程較長,身體發(fā)育受阻,呈侏儒癥。骨質疏松,骨皮質變薄,出牙延遲,易患齲齒,血清鈣與鉀一般含量較低,血清鈉正常或偏低,在慢性病種中常因感染引起急性腹瀉、嘔吐脫水與酸中毒。脂肪瀉性腹瀉病脂肪瀉(steatorrhea)是由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不良所致,包括原發(fā)性與繼發(fā)性。多見于先天性膽道梗阻及感染性黃疸等疾病,也可見于腸道感染,局限性回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等腸道疾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大便次數(shù)增多,有臭味,呈灰白色,含有脂肪滴,腹脹,全身消瘦,營養(yǎng)不良,體重不增等。牛奶蛋白過敏性腹瀉病牛奶蛋白過敏性腹瀉病又稱牛奶耐受不良癥,是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嬰幼兒期最常見,主要表現(xiàn)為嘔吐腹瀉腹脹等胃腸癥狀及乳糖吸收不良反應??煞譃?類,1類是快速型,即喂牛奶后45分鐘內出現(xiàn)過敏反應,如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癥狀,2類是喂牛奶45分鐘至20小時出現(xiàn)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此類發(fā)生率最高,3類是喂牛奶1天后出現(xiàn)皮膚、消化道、呼吸道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牛奶蛋白變態(tài)反應多為有過敏史或者有過敏反應病家族史的嬰兒,有37%~43%可出現(xiàn)呼吸道或皮膚癥狀實驗室檢查一、常規(guī)檢查1、血、尿、糞三大常規(guī)為最基本檢查,在條件較差的基層醫(yī)院也應開展此常規(guī)檢查。1)血常規(guī)根據(jù)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的改變可以判斷有無貧血,根據(jù)白細胞及分類,我們可以初步判斷有無感染及感染的類型。2)小便常規(guī)有無蛋白及紅細胞及白細胞、管型等3)大便常規(guī)根據(jù)大便常規(guī)有無白細胞將腹瀉分為兩組。2、基本的血生化檢查包括E4A、Ca2+、P3-、Mg2+等檢查因為根據(jù)E4A結果我們可以判斷脫水的性質(主要是根據(jù)測得的測得的血清Na+結果分為低滲、高滲、等滲脫水及判斷酸緘平衡。)因而基層醫(yī)院也應盡量開展此項檢查。病源學檢查大便細菌、真菌等培養(yǎng)應該一式二份,培養(yǎng)出同一種細菌或真菌意義更大。病毒分離采用適合于其生長復制的細胞培養(yǎng)體系,是診斷病毒性疾病的金標準。特殊檢查1、大便檢查

1)大便輪狀病毒抗原檢測:取新鮮的大便經過抗原抗體結合檢測輪狀病毒抗原。

2)clinitest試劑,糖吸收不良時,從糞便排出的糖增多,國際上常用的測糖方法是用clinitest試劑測定糞便中的還原糖。2、小便檢查

1)尿中還原糖的測定,尿中出現(xiàn)雙糖表明腸黏膜受損較嚴重,尿中的乳糖大于50mg為過度發(fā)酵的指征3、X線檢查鋇餐透視檢查結腸、胃、小腸對慢性腹瀉的診斷有一定意義,有助于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病診斷。4、內窺鏡檢查小兒內窺鏡檢查,目前在全國開展很普通,主要有小兒電子胃腸鏡、小腸鏡等,對克隆病、潰瘍性結腸炎有診斷意義,并可用于其分泌物涂片檢查及粘膜活檢行病理檢查或涂片找蟲卵等。診斷一、診斷根據(jù)病因、發(fā)病季節(jié)、年齡、大便的性狀、排便的次數(shù)可作出初步診斷,必要時應進行細菌、病毒及寄生蟲等病原學檢查、對于脫水程度及性質,有無酸中毒及鉀、鈣等電解質缺乏的判定,可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作出癥狀診斷。臨床診斷

1)診斷依據(jù)①大便性狀有改變,呈水樣便、糊狀便、粘液便或膿血便。②大便次數(shù)增多。2)病程分類①急性腹瀉?。╝cutediarrheadisease):病程在2周以內②遷延性腹瀉病(persistentdiarrheadisease):病程在2周-2個月③慢性腹瀉(chronicdiarrheadisease):病程在2個月以上。3)病情分類①輕型:無脫水、無中毒癥狀。②中型:輕至中度脫水或有輕度中毒癥狀。③重型:重度脫水或有明顯中毒癥狀如煩躁、精神萎糜、嗜睡、面色蒼白、高熱或體溫不升、白細胞計數(shù)明顯增高等。4)臨床分類①感染性:腸炎、痢疾、霍亂②非感染性:飲食性、癥狀性、過敏性等2、病因診斷

1)感染性腹瀉①有條件的單位應進行細菌、病毒及寄生蟲、原蟲等病原學檢查。病原明確后應按病原學進行診斷,如細菌性痢疾、霍亂、鼠傷寒沙氏菌腸炎、致瀉性大腸桿菌腸炎、空腸彎曲菌腸炎、輪狀病毒腸炎、藍氏賈第鞭毛蟲腸炎、隱孢子蟲腸炎、霉菌性腸炎等。②無條件者,可根據(jù)大便外觀、性狀及流行季節(jié)估計最可能的病原,此時統(tǒng)稱為急性腸炎。流行性腹瀉水樣便,多為輪狀病毒或產毒素性細菌感染,小兒尤其是2歲以下發(fā)生在秋冬季節(jié),以輪狀病毒腸炎可能性大;發(fā)生在夏季以產毒性大腸桿菌(ETEC)腸炎可能性大,特殊情況下要考慮霍亂。如糞便為粘液或膿血便,多為侵襲性細菌感染,應考慮細菌性痢疾、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空腸彎曲菌腸炎或沙氏菌腸炎等。非感染性腹瀉根據(jù)病史、癥狀及檢查分析,可診斷為食餌性腹瀉、癥狀性腹瀉、過敏性腹瀉、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糖原性腹瀉等。脫水程度評估

輕度脫水中度脫水重度脫水望診:一般情況 良好*煩躁、易激惹 *嗜睡或昏迷,軟弱無力眼窩 正常 下陷 明顯下陷眼淚 有 少或無 無口舌 濕潤 干燥 非常干燥口渴 飲水正常 *口渴、想喝水 只能少量飲水或不能飲水無口渴

觸診 捏起后回 捏起后回縮慢 捏起后回縮很慢皮膚彈性 縮快 (<2秒) (>2秒)診斷 無脫水 輕至中度脫水: 重度脫水:患者有兩個患者有兩個或兩個 或兩個以上上述體征, 以上上述體征,其 其中至少包括一個*符 中至少包括一個* 號所示體征,丟失水分 符號所示的體征, 占體重的10%-12%。 丟失水份占體重的5%-10%不同性質脫水的特點

類型血清鈉(mmol/L)受影響部分主要癥狀等滲性脫水130-150細胞內外均等重者循環(huán)障礙高滲性脫水>150細胞內神經癥狀低滲性脫水<130細胞外循環(huán)障礙病例處置原則液體治療喂養(yǎng)

進一步處置?WHO-急性腹瀉和脫水的治療指南液體療法:脫水對患兒有危險應及時評估發(fā)現(xiàn)脫水,及時糾正。治療方案一:適用于無脫水征患者,可以家庭治療。家庭治療三原則如下。①給患者口服足夠的液體以預防脫水??蛇x用以下液體。a米湯加鹽溶液配制方法:米湯500ml(1斤裝酒瓶)+細鹽(一平啤酒瓶蓋的一半)或炒米粉25g(約兩滿瓷湯勺)十細鹽1.75g(一平啤酒瓶蓋的一半)十水500ml者2~3分鐘。預防脫水;20~40ml/kg,4小時內服完,以后隨時口服,能喝多少給多少。b糖鹽水配制方法:白開水500ml(1斤裝酒瓶)十蔗糖10g(2小勺)十細鹽1.75g(一平啤酒瓶蓋的一半),劑量服方同上。c口服補液(ORS)溶液(新生兒慎用)表2ORS液服用量年齡(周歲

每次腹瀉后服用ORS液的量(ml)

應提供ORS液的量(ml/天)小于250~1005002至10100~2001000大于10能喝多少給多少

2000治療方案二,適用于有些脫水(輕-中度脫水),此類脫水約占90%,完全可用ORS糾正,經濟又方便,效果也很好。①最初4小時內ORS液用量見表3;表3最初4小時內ORS液用量

體重(kg)小于55~

8~11~16~大于30用量(ml)200~400400~600600~800800~12001200~22002200~4000第一個24小時補液輕度30-50ml/kg低滲性2/3張-等張累積損失量中度50-100ml/kg等滲性1/2-2/3張8-12hr

重度*100-120ml/kg高滲性1/3-1/5張

*重度:伴有循環(huán)不良和休克者,先以2:1等張液20在30-60min輸入,其余的累積損失量在8-12內完成繼續(xù)丟失量

10-40ml/kg1/3-1/2張

12-16hr生理需要量

60-80ml/kg1/4張代謝性酸中毒輕、中度酸重度無需另行糾正,因為在輸入的溶液中已含有一部分堿性溶液,而且經過輸液后循環(huán)和腎功能改善,酸中毒隨即糾正。嚴重酸中毒經補液后仍表現(xiàn)有酸中毒癥狀者,則需要用堿性藥物。

5%SB=體重XBEX0.3÷0.6(ml)(Kg)(mmol/L)

先補半量鉀的補充見尿補鉀一般按KCl2-4mmol/kg.d或10%KCl3ml/kg.d,患兒如能口服,予以口服靜脈濃度為0.15%-0.3%。,切勿超過0.3%,速度不宜過快鈣和鎂的補充一般患兒無須常規(guī)服用鈣劑在輸液過程中如出現(xiàn)抽搐,可給予10%葡萄糖酸鈣5-10ml,靜脈緩注,必要時重復使用個別抽搐患兒用鈣劑無效,應考慮到低鎂血癥的可能,經血鎂測定,證實后可給25%硫酸鎂,每次給0.2ml/kg,每天2-3次,深部肌注,癥狀消失后停藥液體種類口服:ORS2/3tonic0.15%kcl靜脈:normalsaline(isotonic)5%or10%Glucose(nonetonic)5%sodiumbicarbonate(hypertonic)

1.4%sodiumbicarbonate混合溶液常用混合溶液生理鹽水:10%GS:1.4%SB液體張力2:1等張液21等張4:3:2液4322/32:3:1液2311/24:1液141/5腹瀉發(fā)生期間及以后的喂養(yǎng)腹瀉發(fā)生期間:滿足患兒的進食要求少量、多次進食(每3-4小時)鼓勵厭食兒童進食腹瀉停止后:繼續(xù)患兒的日常飲食每日加餐一次,持續(xù)3-4周

母乳喂養(yǎng)患兒補液后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配方奶喂養(yǎng)患兒補液后繼續(xù)服用原來的“正?!迸浞胶汀罢!睗舛冉o予乳糖不耐受患兒(輪狀病毒)低乳糖或不含乳糖的配方奶1、抗菌藥的使用率

安慰組治愈率抗菌藥使用率

60%±30%±腹瀉病原譜:志賀(空彎)

30%霍亂30%±

重癥臨床2、抗菌藥應用指針霍亂菌痢(空彎)重癥沙門菌感染(老人、嬰兒)免疫功能低下人群3、臨床一線應用抗菌藥指針

血便大便鏡檢白血球滿視野有里急后重大便PH>7療效中等副作用小不易耐藥4、對黃連素的評價

5、氟喹酮類藥物療效:肯定發(fā)生率(%)副作用:消化道反應5.0-10.0

中樞神經興奮0.1-4.0

光敏皮炎偶轉氨酶升高偶關節(jié)軟骨?

動物實驗1972:Beiley22歲女NA1977:Lighan

動物實驗負重關節(jié)狗幼畜可逆性劑量

品種

品種作用副作用

NA++++

PPA++++

NFX++++

臨床近期:433例

遠期:32例4年半NFX

68例10年PPAFQs對關節(jié)軟骨損害

(電鏡下)膠原纖維裸露空腔形成軟骨細胞數(shù)減少術前FQs123核固縮胞漿空泡觀察組服------<10%<10%對照組未服------<10%<10%光鏡電鏡6、第三代頭孢菌素、頭霉菌素療效:好常見品種:頭孢噻肟鈉Cefotaxime

頭孢唑肟Ceftigoxime

頭孢三嗪Ceftriatone

拉氧頭孢Latamoxef磷霉素99.10.9頭孢美唑96.63.4頭孢吡肟94.01.7左氧氟沙星93.16.0氧氟沙星92.27.8諾氟沙星91.46.0環(huán)丙沙星91.46.9頭孢曲松91.48.6頭孢噻肟90.58.6哌拉西林63.827.6氯霉素50.819.0氨芐青霉素25.974.1復方新諾明8.690.5藥物藥敏(%)SR表4116株志賀菌對13種抗菌藥敏感結果中國人民解放軍302醫(yī)院秦恩強2006年1月思密達與抗菌藥

對感染性腹瀉的療效比較影響因素思密達氟哌酸例數(shù)治愈率例數(shù)治愈率病原菌志賀菌沙門菌陰性1721962.51001001563786.766.789.2大便性狀膿血便粘液便水樣便1516673.281.310022261090.984.680.0治療細菌性腹瀉

思密達與抗生素合用療效更出色參考文獻:虞愛華等,思密達對感染性腹瀉的應用價值,傳染病信息,1993.6(3):10098.2%有效率P<0.0587.9%N=58N=5598.2%思密達對抗菌藥的影響A服NFX0.41h后抽血

48h后B服NFX0.41h后抽血

服思密達1袋服思密達前后NFX血藥濃度

(Mg/ml)

患者編號AB10.690.752<0.250.403<0.25<0.2540.580.6351.531.446<0.250.5471.801.5080.601.069<0.250.27100.600.77111.631.6312<0.250.24Ⅹ0.7166±0.58770.7900±0.5055t=0.3279P>0.05思密達聯(lián)合用藥治療感染性腹瀉聯(lián)合應用間隔1-4h2.序貫治療抗菌藥前2天思密達第3-5天微生態(tài)制劑對腹瀉的療效亂無病例選擇標準:

包括全部:

感染性腹瀉

非感染性腹瀉

嬰兒、成人

急性、慢性

無嚴格對照隨機雙盲對照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