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備考真題練習及答案2023_第1頁
高考歷史備考真題練習及答案2023_第2頁
高考歷史備考真題練習及答案2023_第3頁
高考歷史備考真題練習及答案2023_第4頁
高考歷史備考真題練習及答案202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歷史備考真題練習及答案2023高考歷史備考真題練習及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1.(2013鄭州一模)“單就宗教而言,周人還有一點與殷人大不同,祖先的世界與神的世界逐漸分離,成為兩個范疇的問題。”這集中體現于西周實行的()A.世襲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井田制解析:C殷人指商朝人,商朝以神權鞏固王權,特別重視“神的世界”,周人實行宗法制,強調尊宗敬祖,特別重視“祖先的世界”。2.(2013深圳一模)王國維說:“兄弟之親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間常不免有爭位之事”“夫舍弟而傳子者,所以息爭也”。請判斷他是在論述下列哪一制度的由來()A.以舉薦賢能為核心的禪讓制B.以嫡長子繼承為核心的宗法制C.“兄終弟及”的王位繼承制D.以同姓親族為主體的分封制解析:B從材料信息看,王國維認為,兄弟之間的血緣沒有父子近,所以,兄弟之間不免有“爭位之事”,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多把位置傳給兒子,而不是兄弟。由此判斷,這是關于宗法制的描述,故選B項。3.(2014深圳調研)新版電視劇《紅樓夢》中有“寶玉搶讀賈環(huán)四不象燈謎”的場景。賈寶玉和賈環(huán)(寶玉之弟,為賈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但在劇中兩人的地位卻有天壤之別。從傳統(tǒng)觀念上看,導致兩人地位懸殊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形成B.個人素質的差異C.宗法制的影響D.封建家長的喜好解析:C賈寶玉地位高是因為是正房所生,是嫡長子,賈環(huán)地位低是因為是妾室所生,是庶子。這些特點符合宗法制的內容。4.“在這樣的時代……(國)王只是諸多政治實體的共主,或者說是聯盟領袖?!边@一政治現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實行了宗法制度B.采取了分封制度C.實行了郡縣制D.推行了郡國并行制解析:B從關鍵信息“政治實體的共主”可知選擇B項,分封制下最高執(zhí)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C、D兩項都不正確。宗法制是關于權力的繼承與分配,沒有規(guī)定中央與地方的關系。5.社會流動是指不同階層出身者可以因為后天因素而轉換成另一個階層。據此分析,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變動應為“社會流動增大”。出現這一變動的主要原因是()A.小農經濟形成B.分封制逐漸瓦解C.監(jiān)察制度建立D.王位世襲制遭到破壞解析:B春秋戰(zhàn)國之前,出身決定了人的命運,“社會流動性”很小。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分封制逐漸瓦解,貴族等級制被打破,普通民眾可以通過學識、戰(zhàn)功或者經濟地位的提高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因此,正確的答案為B。6.陳胡公媯滿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孫。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建周,把他封于陳,侯爵,并將長女太姬嫁給他。對此,以下解讀不正確的是()A.西周初年曾經分封過異姓貴族B.周統(tǒng)治者通過政治聯姻鞏固統(tǒng)治C.陳胡公在封國內居于大宗地位D.陳胡公可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繼承人解析:D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特點。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陳胡公只能選擇嫡長子為繼承人,故D項不正確。7.史家指出,中國歷史上某一時期“有極關重要者四事”:一為中國版圖之確立,二為中國民族之傳承,三為中國政治制度之創(chuàng)建,四為中國學術思想之奠定。該時期指的是()A.商周時期B.秦漢時期C.魏晉時期D.隋唐時期解析:B秦的統(tǒng)一為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秦朝確立的主義中央集權制,為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政治體制奠定了基礎;漢代中國確立儒家思想為統(tǒng)治思想。8.“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統(tǒng),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辈牧现袑崿F“法令由一統(tǒng)”的政治制度是()A.禪讓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縣制解析:D由材料“法令由一統(tǒng),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可以推斷出應該是與秦始皇有關,而秦朝統(tǒng)一之后,全面推行郡縣制。故正確答案為D。9.(2013南京調研)程天相說道:中國歷史五千多年以來,所有改朝換代、革命成功,或是王朝的建立者,沒有一位是狀元出身的,甚至于有的還是落第秀才。請問:這是不是一個科舉制度的笑話?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是(A.考試內容單調乏味B.考生知識局限C.選用人才文化素養(yǎng)低D.選用人才主要為統(tǒng)治者服務解析:D材料反映的是改朝換代者、革命成功者,或是王朝的建立者都不是通過科舉制選拔出的,說明科舉制度選用人才主要為統(tǒng)治者服務。10.(2014福建師大附中模擬)據《文選》記載:“中朝,內朝也。漢代大司馬、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也?!标P于“內朝”和“外朝”的理解錯誤的是()A.以丞相為首的“外朝”,逐漸退居到執(zhí)行職務的地位B.“內朝”“外朝”之分始于漢武帝時期C.“內朝”“外朝”使管理國家的實權逐漸由相府向宮廷轉移,解決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D.“內朝”由侍從皇帝的近臣構成,參與決策國家政務解析:C據所學知識可知,“中朝”由皇帝左右的親信近臣構成,在宮廷之內對重要政事做出決策,外朝逐漸退居到執(zhí)行職務的地位,A、D兩項是正確的理解;B項符合史實;君權和相權的矛盾直到明朝時期,隨著丞相的廢除才得以解決,C項理解不正確,符合題意。11.“他們接受更多的后備人員進入官僚體制,并為那些適合在政府的某個職位上的人提供豐厚的薪金。他們甚至安置文職官員來監(jiān)管軍隊?!彼纬y(tǒng)治者的上述做法()A.提高了軍隊戰(zhàn)斗力B.減輕了政府的財政負擔C.加強了中央集權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解析:C宋朝通過分化軍事權力來加強對軍隊的控制,這一做法加強了中央集權但降低了行政效率和軍隊的戰(zhàn)斗力,增加了政府的財政負擔,因此,正確答案為C。12.(2014福州模擬)《晉書·段灼傳》中記載:“今臺閣選舉,涂塞耳目;九品訪人,惟問中正。故據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孫,則當涂之昆弟也?!毕铝醒哉撆c材料內容相呼應的是()A.“大人世及以為禮”B.“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C.“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D.“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解析:B通過分析題干中的材料可知,材料內容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A項反映的是世襲制,不符合題意;B項是九品中正制產生的影響,符合題意;C項反映的是察舉制,不符合題意;D項反映的是科舉制,不符合題意。13.(2013年山東文綜,11)自秦漢至宋元,中國政治制度變革的總體趨勢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漸被削弱B.國家行政權逐漸轉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漸退出權力中心D.世卿世祿的貴族政治逐漸被打破解析:A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闡釋階段特征的能力。秦漢至宋元,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下的最主要矛盾表現為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經過秦漢、宋元等王朝的努力,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地方的權力不斷削弱,A項正確;B項表述錯誤,宋元之前的君主集權是指的“決策權”而不是行政權,行政權仍然掌握在丞相手中;這一時期,丞相的權力逐漸削弱,但其并沒有退出權力中心,C項錯誤;秦朝建立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后,就已經打破了世卿世祿的貴族政治,D項錯誤。14.(2013衡陽聯考)錢穆說:“論中國古今社會之變,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貴族社會。東漢以下,士族門第興起。魏晉南北朝至于隋唐,皆屬門第社會,可稱為是古代變相的貴族社會。宋以下,始是純粹的平民社會?!睂е滤未l(fā)生該變化的原因不包括()A.科舉制的實行B.士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興起C.文化的發(fā)展D.早期民主思想的興起解析:D這里的平民社會是指庶族地主進入政治權力的中心,B項是這一現象的根源,A、C兩項都是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D項是明清時期出現的。故選D項。15.(2013昆明檢測)宋代王讜在《唐語林·文學》中寫道:“中正,鄉(xiāng)曲之表也。藻別人物,知其鄉(xiāng)中賢愚出處?!边@里的“中正”是()人名B.官職C.地名D.制度解析:B由材料可知中正負責識別地方的人才,是九品中正制中的重要官吏,故選擇B項。16.(2013湖南六校聯考)宋、明以來中國歷史存在大量“官無封建,吏有封建”的政治現象,有史料載,胥吏們“父以傳子,兄以傳弟,錢糧出入,盡歸掌握”。對這一現象理解不正確的是()A.說明了宗法制分封制的長期存在實際是主義中央集權發(fā)展的結果C.導致國家組織能力被嚴重地削弱D.使得國家財政稅收改革往往阻力巨大解析:A古代官吏分離,官以科舉出身擅長經史辭章,經濟司法方面卻難有所長,只能委之于吏。政府為加強中央集權,常升遷、調防官員,但吏卻不升遷、無調防。地方財稅、經濟、司法都操縱在吏的手中,吏往往成為最大的地方勢力和利益集團,一旦國家面向財政稅收進行改革,就會觸及“吏”的根本利益,遭遇巨大阻力。這一狀態(tài)下的國家組織也很松散,難以形成強大合力,國家組織能力被削弱,B、C、D三項正確。此現象不能反映分封制作為一種制度的實際存在,A項不正確。17.“聰明才智人士為了從這一條窄窄縫隙進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經》的九本儒書之中,再也沒有精力謀革命了?!辈牧现饕从沉丝婆e制度的實行有利于()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擴大統(tǒng)治階級基礎C.提高官員文化素質D.穩(wěn)定社會統(tǒng)治秩序解析:D本題考查學生對科舉制影響的掌握。從材料信息“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經》的九本儒書之中,再也沒有精力謀革命了”,說明科舉制使知識分子忙于求取功名,這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D項正確。A、B、C三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18.16世紀末,西班牙人門多薩在《中華大帝國史》中寫道:“皇帝極想成為他的帝國及其臣民的主人,國家如此之大,省份又如此之多,因此沒有皇帝和內閣的同意,巡撫、總督和法官不準處死任何人?!辈牧现饕从沉?)A.元朝統(tǒng)治的疆域十分遼闊B.明朝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C.明朝皇帝和官員依法辦事D.清朝皇權的進一步加強解析:B“皇帝和內閣”信息表明材料反映的是與明朝有關的現象,可排除A、D兩項,由主義獨斷性特征可排除C項,答案為B。19.(2013東莞調研)有人說:“夫以無權之官,而欲強做有權之事,則勢固必敗;以有權之事,而必責于無權之官,其望更難酬,此從來閣臣之所以無完名也?!边@里的“閣臣”是指()A.秦朝的三公B.唐代三省長官C.明代大學士D.清朝軍機大臣解析:C“無權之官”“做有權之事”說明此時的“閣臣”不是中央的正式國家機構的官吏,符合這一條件的是明代的大學士和清朝的軍機大臣,但稱為“閣臣”的是明代的大學士。20.(2014淄博一模)史載:嘉慶十年,有個叫何元瑯的御史,給皇帝上了一個《請酌改軍機處名目》的奏折,理由是“軍機處承辦一切事務,與兵部之專司戍政者不同……似應更改名目,以紀偃(停止)武之隆?!贝耸路从沉塑姍C處()A.與兵部的職能相互重疊B.已演變?yōu)橐粋€綜合政務機構C.其地位特殊引起朝臣不滿D.已成為國家最高軍事機關解析:B材料指出軍機處更名的理由是“軍機處承辦一切事務,與兵部之專司戍政者不同”,說明軍機處已演變?yōu)橐粋€綜合政務機構。A項說法與材料不符,C、D兩項材料沒有體現。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其中21題25分,22題15分,共40分)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代科舉取士,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大抵眾科之目,進士尤為貴,其得人亦最為盛焉?!碧拼鹘?、進士兩科的考試內容初試二試三試明經選《禮記》或《左傳》之一及《孝經》《論語》《爾雅》,每經帖十條口答諸經大義十條答時務策三道進士選《禮記》或《左傳》之一及《爾雅》,每經帖十條作詩、賦、文各一篇作時務策五道——陳茂同《中國歷代選官制度》材料二天子重英豪,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彼瓮翡ň幍摹渡裢姟犯患也挥觅I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握孀凇秳顚W篇》材料三古往今來科舉考試一再起死回生的歷史說明: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人情社會,人情與關系在社會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防止人情的泛濫,使社會不至于陷入無序的狀態(tài),中國人發(fā)明了考試,以考試作為維護社會公平和社會秩序的調節(jié)閥。悠久的科舉歷史與普遍的考試現實一再雄辯地證明,考試選才具有恒久的價值?!獎⒑7濉犊婆e學導論》(1)根據材料一,概括唐朝科舉取士考查士人的哪幾方面能力?(6分)(2)據材料二分析,到了宋朝,在科舉制影響下,產生了怎樣的社會風氣和社會觀念?對于這些觀念,你怎樣評價?(8分)(3)材料三中“中國就是一個人情社會”的歷史根源是什么?材料三中認為“一再起死回生”的原因是什么?(6分)(4)根據材料一、二、三說明科舉制的影響。(5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閱讀材料歸納分析問題的能力。第(1)問從表格材料看,初試要求的是對經典的熟練掌握,二試考查的是寫作能力,三試中的時務策顯然是要求考生能夠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的現實問題。第(2)問從材料二的兩則詩詞可以看出當時重視讀書的風氣,對其評價可從正反兩方面分析。第(3)問理解“人情”的含義,從材料內容“為了防止人情的泛濫……中國人發(fā)明了考試”可見這里的人情指的是血緣親情,因為考試是一種較為公平的選拔方式。第(4)問可結合三則材料歸納科舉制的影響,可從正反兩方面進行歸納。答案:(1)熟練掌握經典的能力;文學能力;對時事的分析解決能力。(6分)(2)風氣:重視讀書和教育,重視文化。觀念:讀書高貴,讀書是進身之階,讀書可以改變命運。評價:一方面有利于教育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另一方面讀書講究實用、功利主義,產生讀死書,死讀書現象。(8分)(3)宗法制??婆e制具有公平、公正,調節(jié)社會秩序的特點。(6分)(4)科舉制有利于選拔有才能的官吏,提高官員素質;科舉制促進文化、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科舉制具有公平性,有利于調節(jié)社會秩序;科舉制也有局限性。(5分)22.有人說,丞相這一制度的開局是個喜劇,而結尾卻是一個悲劇。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西漢的丞相陳平有過:“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zhèn)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辈牧隙T葛憶兵教授在《宋代宰輔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輔在古代政治體制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主導作用,中國古代宰輔制度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材料三《漢書》卷七十傅常鄭甘陳段傳第四十:“于是中朝左將軍辛慶忌、右將軍廉褒、光祿勛師丹、太中大夫谷永孟康曰:‘中朝,內朝也。大司馬左右前后將軍、侍中、常侍、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也?!敝煸敖y(tǒng)一中國后,為建立中央集權的體制,以胡惟庸案為借口廢除了丞相,設殿閣大學士,作為皇帝的咨詢機構,這就是內閣的雛形。(1)據材料一說明古代宰相的職責。(3分)(2)據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三個階段的變化依次是什么?你認為宰相制度從第一階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