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人生到處知何似人生感慨課件_第1頁
第七課人生到處知何似人生感慨課件_第2頁
第七課人生到處知何似人生感慨課件_第3頁
第七課人生到處知何似人生感慨課件_第4頁
第七課人生到處知何似人生感慨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生到處知何似——人生感慨人生感慨1、感慨社會:社會渾濁、世風日下、家國破敗、政治腐敗……2、感慨個人:身世坎坷,命途多舛、懷才不遇,報國無門、人生苦短,青春易逝、落魄他鄉(xiāng),憂愁幽思……將進酒李白作者回顧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與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并稱“李杜”。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杜甫《飲中八仙歌》

賜金放還(744-755年,44-55歲)1、同僚詆毀:

因深得玄宗賞識,故遭他人嫉妒誹謗。雖在長安,但也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2、朝政腐?。?/p>

宦官、外戚干政。他們如烏云一般籠罩著長安,籠罩著中國,給李白以強烈的壓抑感。3、不合時宜:

他寫了一首《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流露有意歸山的跡象。

就在此時,被賜金放還。這次的歸山,實際是體面一點的放逐。背景分析本詩大約作于天寶十一年(公元752),距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與友人岑勛多次應邀到嵩山元丹丘家做客,三人登高飲宴。本詩可能就是三人飲酒言歡時李白所作的勸酒詞。“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的曲名。將,讀“qiāng”,請、愿的意思?!皩⑦M酒”意即“勸酒歌”,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瘜谩N寤R,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將進酒(qiāng)

莫使金樽(zūn)空對月

烹(pēng)羊宰牛且為樂

鐘鼓饌(zhuàn)玉不足貴斗(dǒu)酒十千恣(zì)歡謔(xuè)徑(jìng)須沽(gū)取對君酌

呼兒將(jiāng)出換美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

朝如青絲暮成雪1賞析開頭到"朝如青絲暮成雪”,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為什么?悲夸張、比興。雄壯永恒的黃河如此,人生更渺小短暫,仿佛朝夕之間。開頭四句,雖豪壯,但豪壯中令人頓生悲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不歡?沒用?不樂微醉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2賞析"人生得意須盡歡”到"會須一飲三百杯”。寫了什么內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一種情感?樂觀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透露出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積極的本質。歡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蔑視權貴?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由微醉到大醉3賞析“岑夫子”到“斗酒十千恣歡謔”。a“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用醒”如何理解?b“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為何單單列舉陳王曹植的事例?憤a這是詩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憤激之詞!這是詩人由自身遭遇,聯(lián)想古今,對荒唐社會的憤怒嘲諷。b用以自比,一樣的才思敏捷,一樣的遭人妒忌排擠。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

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消萬古愁!大醉4賞析“主人何為言少錢”到最后,“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敝械摹叭f古愁”的內涵是什么?作者情感是什么?狂懷才不遇,可以說是封建時代多數(shù)才人的共同命運,所以說是“萬古愁”小結未醉微醉大醉黃河奔流不返青絲轉瞬白發(fā)光陰易逝青春難再生不得意才不得用宴不盡歡壯志難酬鐘鼓饌玉不足貴古來圣賢皆寂寞蔑視權貴無心功名5為了表達感情,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夸張比喻用典借代起興朝如青絲暮成雪陳王昔時宴平樂鐘鼓饌玉不足貴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全詩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傷—歡樂—憤激—狂放,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tài),表現(xiàn)了一種懷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復雜的情感??偨Y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時代背景

公元八○五年,唐順宗即位,改元永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勢力的反撲,僅五個月,“永貞革新”就遭到殘酷鎮(zhèn)壓。王叔文、王伾被貶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員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人分別謫降為遠州司馬。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二王八司馬”事件。直到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與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等五人才奉詔進京。但當他們趕到長安時,朝廷又改變主意,竟把他們分別貶到更荒遠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連州為刺史。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時寫的。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⑴登城樓:交待了事件,又含觸景生情,傷高懷遠之意。⑵寄:只要設身處地,稍加思索,詩人眼望蒼茫天地間,百感交集,寄關切之情于同被貶謫的漳、汀、封、連四州。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從城上高樓遠眺空曠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出來。急風胡亂地掀動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長滿薜荔的墻上。山樹重重遮住了遠望的視線,江流曲折就像九轉的回腸。我們來到百越這個紋身之地,雖處于一地音書卻阻滯難通。理解大意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一身去國六千里”,柳州去京六千里,荒遠閉塞,沒有舊日交好,只有蒼茫的荒野,愈是在壯闊的、茫茫的天地之間,愈加會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孤獨,滿腔孤憤油然而生,溢滿了整個心胸。這里的“茫?!奔仁钦f海天茫茫,又是說愁思茫茫,既是現(xiàn)實的自然空間,也是詩人愁思浩渺的心靈空間。主客觀世界渾然一體?!俺巧细邩恰保案摺弊?,寫立身高,所見遠。作者急不可耐地登上高處,為的是要遙望戰(zhàn)友們的貶所,抒發(fā)難于明言的積愫?!敖印弊?,說城上高樓與大荒相接,乃樓上人眼中所見。于是感物起興,“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展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是遼闊而荒涼的空間,望到極處,海天相連。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遼闊無邊的空間了。境界遼闊、情意深廣。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近景,寫夏天的風雨景象。寫狂風吹打荷花,乃水中景象。夏季水池里長滿了嬌艷美麗的荷花,可是狂風突起,肆意吹打,嬌美的荷花被吹打得在水上東倒西歪,飄搖動蕩。寫暴雨打薜荔,乃陸上景象。城墻上長滿了芳香的薜荔,景色美麗,不料突遭密集的雨點猛烈斜打,備受摧殘。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沈德潛《唐詩別裁》:“驚風、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北砻嫔鲜菍懴募镜募憋L暴雨景象,但言在此而意在彼,實際上是暗喻朝廷保守勢力對革新派的打擊和迫害。

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間人事,曲折婉轉、含蓄蘊藉。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就描繪風急雨驟的景象而言,這是“賦”筆,而賦中又兼有比興。屈原《離騷》有云:“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庇衷疲骸皵埬靖越Y芷兮,貫薜荔之落蕊。”在這里,芙蓉與薜荔,正象征著人格的美好與芳潔。第二聯(lián),芙蓉與薜荔象征著人格的美好與芳潔;驚風、密雨映射敵對勢力。暴風肆虐,抽打著水中的芙蓉;密雨施狂,侵襲著墻上的薜荔。是景語,更是情語,是詩人仕途險惡的寫照,詩人對險惡處境的憂慮和憤慨溢于言表。抒發(fā)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上遭挫折所產生的痛楚和不平。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遠景,寫山水景象。把目光遠投,只見山嶺綿綿,林樹重重,遮住了詩人遠望的視線,那曲曲折折的柳江,恰似我的曲結的愁腸。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唐詩解》評此聯(lián):“無限之情,以有限之景出之;無形之情,以有形之景狀之,對此風景,情可堪乎?”對政治的抱負不絕,對友人的思念無限,但被重重山嶺阻斷,滿腹愁思無形,但卻似山嶺林樹重重疊疊,就如柳江江水滔滔不絕,又百轉千回。第三聯(lián)寫遠景。由近景過渡到遠景的契機乃是近景所觸發(fā)的聯(lián)想。自己目前是處于這樣的情境之中,好友們的處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馳遠方,目光也隨之移向漳、汀、封、連四州。

“嶺樹”、“江流”兩句,寫遙望,一仰一俯,視野各異。仰觀則重嶺密林、遮斷千里之目;俯察則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腸。景中寓情,愁思無限。以“嶺樹重遮”、“江流回腸”等景象,訴說了與故友遠相隔離,音書難通的愁苦和抑郁。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望而不見,自然想到互訪或互通音問;而望陸路,則山嶺重疊,望水路,則江流紆曲。一同被貶謫于大荒之地,已經(jīng)夠痛心了,還音信阻隔,竟不能相互慰藉。這茫茫愁思,真不知如何排遣了。讀詩至此,余韻裊裊,余味無窮。

尾聯(lián)表現(xiàn)關懷好友處境望而不見的惆悵?!肮瞾怼币痪洌扰c首句中的“大荒”照應,又統(tǒng)攝題中的“柳州”與“漳、汀、封、連四州”?!皽保翰粌H是柳宗元當時的處境,而且也是他最終的命運,最后他客死于柳州任上,不僅是全詩的愁思的凝結點,也是他一生命運悲慘的終結點。品評手法詩人如何以哀景寫哀情的?

詩人正是通過“高樓大荒”,“海天茫?!保绑@風亂颮”,“密雨斜侵”,“嶺樹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這些哀苦無比的景色的鋪敘,景中見情地把自己被貶謫的無限哀情表達了出來

通過登樓遠望,抒發(fā)了詩人離鄉(xiāng)別友的悲苦和對摯友的深情懷念,流露出對時事艱危、環(huán)境險惡的憂傷和不平。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本詩是一首以慷慨悲健見長的律詩為唐代七律名篇。是作者被貶后懷念友人之作,抒寫了共同的政治抱負和共同的政治命運而形成的友情。面對滿目異鄉(xiāng)風物,不禁慨嘆世路艱難,人事變遷,故詩中情感多悲涼哀怨。

和子由澠池懷舊蘇軾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的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禮部尚書。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刺新法下御史獄,遭貶。卒后追謚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zhǎo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詩題分析澠池,今河南澠池縣,在洛陽之西,崤山之東。蘇軾和蘇轍兄弟倆,曾到過澠池,并曾在那兒的一所寺院里住宿過,寺院里的老和尚奉閑還殷勤地招待他們,他們也在寺內的壁上題過詩。當蘇軾后來從蘇轍的懷舊詩回憶起這些情景的時候,奉閑已經(jīng)去世,題詩的墻壁也可能已經(jīng)壞了,想想自己漂流不定的行蹤,不由得感慨起來。懷澠池寄子瞻兄

蘇轍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遙想獨游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蘇轍原詩的基調是懷舊,因為他十九歲時曾被任命為澠池縣的主簿(由于考中進士,未到任),嘉祐元年和兄軾隨父同往京城應試,又經(jīng)過這里,有訪僧留題之事。所以在詩里寫道:“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彼X得,這些經(jīng)歷真是充滿了偶然。如果說與澠池沒有緣份,為何總是與它發(fā)生關聯(lián)?如果說與澠池有緣份,為何又無法駐足時間稍長些?這就是蘇轍詩中的感慨。由蘇轍詩中的感慨,蘇軾更進一步對人生發(fā)表了一段議論。這就是詩的前四句。在蘇軾看來,不僅具體的生活行無定蹤,整個人生也充滿了不可知,就像鴻雁在飛行過程中,偶一駐足雪上,留下印跡,而鴻飛雪化,一切又都不復存在。那么,在冥冥中到底有沒有一種力量在支配著這種行為呢?如果說,人生是由無數(shù)個坐標點所組成的,那么,這些坐標點有沒有規(guī)律可循?青年蘇軾對人生發(fā)出了這樣的疑問和感喟。但是,人生有著不可知性,并不意味著人生是肓目的;過去的東西雖已消逝,但并不意味著它不曾存在。就拿崤山道上,騎著蹇驢,在艱難崎嶇的山路上顛簸的經(jīng)歷來說,豈不就是一種歷練,一種經(jīng)驗,一種人生的財富?所以,人生雖然無常,但不應該放棄努力;事物雖多具有偶然性,但不應該放棄對必然性的尋求。事實上,若不經(jīng)過一番艱難困苦,又怎能考取進士,實現(xiàn)抱負呢?這就是蘇軾:既深究人生底蘊,又充滿樂觀向上,他的整個人生觀在此得到了縮微的展示。詩詞譯文:人生在世,到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跡,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隨處亂飛的鴻鵠,偶然在某處的雪地上落一落腳一樣。它在這塊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為鴻鵠的飛東飛西根本就沒有一定。老和尚奉閑已經(jīng)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們也沒有機會再到那兒去看看當年題過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們的題壁,是不是同飛鴻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還記得當時往澠池的崎嶇旅程嗎?——路又遠,人又疲勞,驢子也累得直叫。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齊讀內容概括前四句:以比喻寫人生短暫、不定后四句:敘事為主,以所見所聞深化人生哲思分析成語“雪泥鴻爪”①雪泥,融化著雪水的泥土。鴻爪,大雁在雪泥上踏過留下的爪印。②用“雪泥鴻爪”來比喻人無意中留下的蹤跡,就如飛鴻在雪地上踏出爪印一樣。如老僧新塔,壞壁舊題,都是泥上爪印而已,感嘆人生無定,但是往日的坎坷遭遇,仍然留在人們記憶中,心上的爪痕是難以磨滅的。③比喻新奇,寫出了對生活的無限深情。別忘了答題步驟!

受老莊思想影響頗深的蘇軾,妙手偶得般創(chuàng)造出的這一藝術形象,總令人嗟嘆生命的短暫?!胺蛱斓卣撸f物之逆旅;人生者,百代之過客。”(李白語),面對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作為萬物之靈的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

小結這首詩表達對人生來去無定的悵惘和往事舊跡的深情眷念,散中有整,行文自然?!把┠帏欁Α钡谋扔?老僧新塔、壞壁舊題的驚嘆,含意豐富,意味雋永。全詩動蕩明快,意境恣逸,是蘇軾七律中的名篇。詩人一生宦海沉浮,展轉做官與流浪中。但詩人并沒因人生的坎坷而消極悲觀,在逆境中隨緣自適、曠達豪放,仍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王國維曾評價“東坡之詞曠”(《人間詞話》)。文如其人,一個沒有曠達胸襟的人很難想像可以寫出如此曠達的作品。中國歷代都有郁郁不得志的文人,但是在失意中還能寫出如此大量名垂千古的曠達之作的,東坡是第一人。我們從蘇軾的詩文中可以透視蘇軾這一人生態(tài)度。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一詩“孤篇壓全唐”、“盛唐第一詩”、“春風第一花”、“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古今評說】【作者介紹】

張若虛(約660-約720),揚州人,唐代詩人。曾以“文詞俊秀”而名顯長安,與賀知章、包融、張旭并稱“吳中四士”。僅《全唐詩》錄存《代答閨夢還》、《春江花月夜》兩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為世人所傾倒,詩人因此名垂后世?!緦W習要點】

1.流暢誦讀,感悟詩歌。

2.分析本詩感情表達的層次結構,體會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3.分析古典詩歌中的特定意象。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春江花月夜(配樂朗讀)賞析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xiàn)了人生最動人的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藝術境界。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開篇就題生發(fā),勾勒出一副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流滾滾,海潮不息,江海相連,一輪明月隨著騰生的潮水涌現(xiàn)出來。這里的“?!笔翘撝?。江潮潔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恢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涌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于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的生命。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詩人又描繪出月光下的種種美景?!敖鳌眱删鋵崒懡季?,“空里”兩句虛寫月光,整個宇宙山川籠罩于皎潔的月輝之中。月光閃耀千萬里之遙,那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灣灣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的交待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兩句依然在寫景,這是為了承上啟下。這時,隨時間推移,月亮已升到當空,而江天的浩瀚,讓詩人聯(lián)想到: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想必就有此月亮了吧?但不知誰第一次見到它,也不知明月是在哪年第一次照見世人?這樣的問題,即使是在今天,也固然無從回答。這里,詩人表現(xiàn)出對宇宙奧秘的沉思冥想。接著,詩人由江月聯(lián)想到人生:人生代代相傳、無窮無盡;惟江上明月年年相似、萬古長存。進而發(fā)出感嘆:今天,我們在這里看到明月,不知在我們身后,它又在等待何人?長江后浪推前浪,奔流不息,一去不回頭。此景讓人無不感嘆人生易逝、唯江月永存。這兩章借景抒發(fā)了詩人對“人生易逝”的傷感。正是在這點上,詩人為傳統(tǒng)的閨情詩題材開拓了新的天地和意境。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首句由白云“起興”。一片悠悠遠去的白云;這不禁讓讀者想起崔顥名詩《黃鶴樓》頷聯(lián)第二句“白云千載空悠悠”,甚是凄涼。此句暗喻游子離家遠去而又行蹤不定,自然而然地引出青楓浦上的愁客.“青楓浦”泛指遙遠、荒僻的樹林水邊,也即眼前游子的羈旅之地?!安粍俪睢蹦颂貙戠R頭,用來一筆帶過去小船上游子的愁云慘霧,再以他的妻子(思婦)的相思來反襯游子的倦客愁,既節(jié)省筆墨,又給讀者留下回味無窮的余地?!懊髟聵恰敝搁|中少女或少婦居住之處,這里以物代人(游子之妻):思婦。這里又以蒙太奇手法閃現(xiàn)遙遠某處一樓上,有一個少婦在望月懷親。這種游子離愁、思婦相思恐怕在當時民間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吧!本章既寫游子客愁,也寫思婦的相思。接下來的第六章則著力描寫思婦的無限愁思,以此襯托游子的愁。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可憐那個少婦,孤獨一人,寂寞清凄,久立樓臺,望月思親,愁思滿懷。唯有多情的明月,不忍離她而去。隨著夜色深沉,月影移動,月光已照到少婦的梳妝臺上了,而她卻依然站在那里?!熬聿蝗ァ焙汀胺鬟€來”明指月光灑在門簾和搗衣砧上,暗指思婦的愁思無法排遣。這里,鏡頭多處移動,給讀者以極大空間回味思婦的愁思,反襯出游子的離愁別恨。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這又是一組蒙太奇鏡頭。此時,小船上的游子和樓臺上的思婦,都看到那輪明月,雖互相思念,卻彼此音信不通。于是,思婦的極度思念化為幻想:她希望化作一縷月光,溶入鋪天蓋地的月光里,飛流到親人身邊,去撫照遠方的親人。但這不可能,于是又幻想委托云中的雁兒、水中的魚兒為自己捎個信,傳書到遠方。可惜,善于長飛“傳書”的鴻雁也飛不出鋪天蓋地的月光(或:何以解脫愁似無盡的月光?。?;曾經(jīng)傳過“尺素”的魚兒而今也只能潛入水底,激起幾個小水紋而已。這里,思婦無限愁思的細膩心理描寫,被詩人以浪漫主義手法表現(xiàn)得異常超脫、含蓄;同時,思婦的“癡情”呼應第五章游子的“不勝愁”。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這里,承接第七章,寫思婦因思念至極,因思成夢,由夢生憐;思婦追述昨夜夢見自己在潭邊閑步,看見繁花紛謝。于是,自然而然地想到春將逝也,紅顏將去。可憐這美好的青春,就這樣在無限的等待中隨江水流去。然后,由倒敘閃至現(xiàn)實:眼前月已西沉,夜已將盡,可憐遠方親人依舊沒有回家。這章委婉地寫出了思婦一片惜春思親的耿耿情懷。

斜月沉沉藏霧,碣石瀟湘無路。

不知乘月幾歸,落月?lián)u情滿樹。

隨著時間推移,明月終于墜入沉沉海霧中(移動、追蹤鏡頭),而游子、思婦依舊天南海北。思婦無奈嘆息:不知在這么美好的明月之夜,能有幾個游子趁月而歸?只見多情的明月余暉,帶著人間紛亂、復雜和激蕩的思情,灑滿在江邊的花樹上。詩至此戛然而止,題中五字,反反復復、或明或暗地放在詩的最后一章。最后以“搖情”收拾全詩,讓人覺得詩欲止而情未了,讓人回味無窮。

(一)寫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絢麗景觀。為下面對景抒情打下基礎。景物美(二)由寫景轉向觀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與漫漫宇宙之間的相互關系,以明月長照對照人生短暫,抒寫心中的感嘆。哲理美(三)由感嘆人生進而抒寫思婦游子的離愁別緒,謳歌人們對愛情的向往和對幸福的憧憬.情感美【抒情層次】春江花月(景)思婦游子(情)宇宙人生(理)完美融合貫穿全文的是一“月”字,在詩中,月已不再是月,而成了一種情感的載體,這就是中國文人的一種明月情結。春江月夜的美景江畔月下的沉思因月而起的情思江漢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一般認為出生于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傳統(tǒng)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7歲學詩,15歲揚名,一生不得志,只做過一些左拾遺等小官,雖然被后世稱為“詩圣”,詩歌被稱為“詩史”,可在唐朝當時并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生述概平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江漢①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②。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③。落日④心猶壯,秋風病欲蘇⑤。古來存⑥老馬⑦,不必取長途。①江漢:該詩在湖北江陵公安一帶所寫,因這里處在長江和漢水之間,所以詩稱“江漢”。②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變通的讀書人,這里是詩人的自稱,含有自嘲之意。是說自己雖是滿腹經(jīng)綸的飽學之士,卻仍然沒有擺脫貧窮的下場;也有自負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樣的心憂黎民之人已經(jīng)不多了。③“片云”兩句:這句為倒裝句,應是“共片云在遠天,與孤月同長夜”。④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病欲蘇:病都要好了。⑤蘇:康復。⑥存:留養(yǎng)。⑦老馬:詩人自比。典出《韓非子·說林上》中“老馬識途”的故事:齊桓公討伐孤竹后,返回時迷路了,他接受管仲的“老馬之智可用”的建議,放老馬而隨之,果然找到了正確的路。譯文

我漂泊在江漢一帶,思念故土卻不能歸,在茫茫天地之間,我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粗h浮天邊的片云和孤懸暗夜的明月,我仿佛與云共遠、與月同孤。我雖已年老體衰,時日無多,但一展抱負的雄心壯志依然存在;面對颯颯秋風,我覺得病情漸有好轉。自古以來養(yǎng)老馬是因為其智可用,而不是為了取其體力,因此,我雖年老多病,但還是能有所作為的。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五十七歲時所作。大歷三年(768)正月,杜甫離開夔州,輾轉于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時的杜甫歷經(jīng)磨難,北歸已經(jīng)無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長期漂泊無定的狀況讓杜甫感慨萬千,于是他寫下此詩。首聯(lián)用自嘲的方式寫出詩人滯留江漢的困境此詩以首句頭兩字“江漢”為題,正是漂泊流徒的標志?!八細w客”是說詩人想回鄉(xiāng)而不能回,只得四處漂泊,浪跡天涯。詩人思歸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其中包含著詩人的無限辛酸。“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負”這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