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變性腦膜瘤的MRI特征_第1頁
間變性腦膜瘤的MRI特征_第2頁
間變性腦膜瘤的MRI特征_第3頁
間變性腦膜瘤的MRI特征_第4頁
間變性腦膜瘤的MRI特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間變性腦膜瘤的MRI特征伍保忠;秦將均【摘要】目的探討間變性腦膜瘤的MRI表現(xiàn)及相關臨床特征,提高特殊類型腦膜瘤的認識水平.方法回顧性分析27例經手術和病理證實的間變性腦膜瘤的MRI和相關臨床資料.MRI檢查行常規(guī)軸位SET1WI和FSET2WI序列,Gd-DTPA增強掃描包括軸位和冠狀位SET1WI序列.結果27例患者共檢出44個瘤體,腫瘤多發(fā)生于大腦凸面和大腦鐮旁,形態(tài)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多為實質腫塊,可多發(fā)、囊變,囊腔大小不等,直徑大于2.5cm的瘤體周圍水腫較明顯.腫瘤實質T1WI為等或稍低信號,T2WI呈等或稍高信號,增強掃描均勻強化,〃硬腦膜尾”征多見,可呈結節(jié)狀.結論間變性腦膜瘤有一定的影像學特征,MRI能明顯腫瘤的部位、數(shù)目、內部結構和周鄰關系,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和評估預后.%ObjectiveTostudythe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featuresofanaplasticmeningiomas,andtoimprovetheunderstandingofspecialmeningioma.MethodsMRIfindingsandclinicaldateof27casesofanaplasticmeningiomasprovedbyoperationandpathologywerereviewedretrospectively.TheMRIscanswereperformedapplyingSEsequenceonT1WIandFSEonT2WIaxialplane.AllthecaseswereperformedGd-DTPAenhancedMRimagings.ResultsAtotalof44tumorsweredetected,mostofwhichlocatedoncerebralconvexityorthecerebralfalx,withregularorirregularshapes.Substantialpartiespresentedashomogeneousiso-orslightlyhy-posignalintensitybothonT1WIandT2WI,enhancedremarkableafterGd-DTPAinjection.Theoccurrenceofduraltailsignwashigherinbigtumors.ConclusionAnaplasticmeningiomahassometypicalMRIfeatures.MRIcandisplaythelocation,intracranialnecrosisandextentoftumorsclearly,whichishelpfulforplanningtreatmentandevaluatingprognosis.【期刊名稱】《海南醫(yī)學》【年(卷),期】2011(022)021【總頁數(shù)】3頁(P95-97)【關鍵詞】腦膜瘤;間變性;磁共振成像【作者】伍保忠;秦將均【作者單位】海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放射科,海南???70102;海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放射科,海南海口570102【正文語種】中文【中圖分類】R.739.45腦膜瘤是最常見的顱腦腫瘤,在WHO2007年腫瘤的最新分類方法中,將過去稱為惡性和潛在惡性的腦膜瘤統(tǒng)稱為間變性腦膜瘤[1],其范疇擴大。腫瘤的生物學特征多樣化,全面認識間變性腦膜瘤的MRI特征有助于術前作出正確診斷,從而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本文回顧性分析海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間經手術和病理證實的27例間變性腦膜瘤的臨床和MRI資料,以期提高該腫瘤的診斷水平。1資料與方法1.1—般資料本組27例,男10例,女17例,年齡29-73歲,平均47.0歲,病程3個月~2.5年。臨床癥狀以頭痛、嘔吐等顱內高壓為主訴者18例,偏癱、肢體運動障礙5例,癲癇2例,視力和視野改變2例。1.2方法患者均做MRI平掃和增強掃描。設備為GE1.5TSigna/VI超導掃描儀。常規(guī)掃描包括自旋回波SE序列軸面、冠狀面(均加脂肪抑制技術)及矢狀面T1WI(TR400ms,TE20ms);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軸面和矢狀面T2WI(TR4000ms,TE120ms),層厚5.0mm,層間距1.5mm,視野24cmx24cm,矩陣256x256。增強掃描在平掃后進行,對比劑為Gd-DTPA,劑量0.1mmol/kg,注射流率3.0ml/s。術前MRI診斷由兩位中級職稱以上醫(yī)師商討,分析要點包括腫瘤部位和形態(tài)、數(shù)目、平掃信號特點、增強掃描強化程度、病灶內部有無壞死和出血、瘤周水腫、腦膜強化形態(tài)和范圍、靜脈竇是否受累、是否侵犯顱骨以及有無軟組織腫塊等。手術后將病理與MRI再次對照分析。2結果2.1病變部位、數(shù)目、形態(tài)本組27例患者共發(fā)現(xiàn)腦膜瘤44個,其中7例患者同期發(fā)現(xiàn)2個互不相連的瘤體,5例患者發(fā)現(xiàn)3個瘤體。位于大腦凸面14例,鐮旁(包括矢狀竇旁)8例,鞍旁3例,左側腦室1例,嗅溝1例。腫瘤整體最大徑自2.5~8.0cm不等,腫瘤實質部分呈圓形或類圓形,邊界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3個瘤體呈溝通性生長,11個瘤體內見可見不同程度壞死區(qū),4個瘤體內部見出血。2.2MRI表現(xiàn)2.2.1腫瘤信號及強化特點腫瘤實性部分平掃T1WI呈等或稍低信號(圖1A),T2WI上呈等或稍高信號(圖1B);壞死部分信號強度因壞死程度而異,以長T1、長T2信號居多;瘤體內出血以亞急性期較多,T1WI、T2WI均呈高信號,慢性期者可觀察到含鐵血黃素沉著的低信號環(huán)。增強掃描腫瘤實性部分中度強化或明顯強化(圖1C)。2.2.2周鄰結構表現(xiàn)40個瘤體周圍腦膜強化,可見〃硬腦膜尾征”,或同時觀察到U小結節(jié)狀強化的硬腦膜(圖1D)。11個直徑大于2.5cm的瘤體周圍腦組織伴不同程度水腫,7個瘤體周圍水腫帶長徑大于瘤體直徑。5例骨質吸收,6例骨質破壞,其中3例伴軟組織腫塊形成。2.3病理結果參照2007年WHO腦膜瘤的分級方法,H級16例,其中透明細胞型7例,乳頭狀型5例,非典型4例;B級11例,其中脊索樣型6例,橫紋肌樣型5例。圖1同一間變性腦膜瘤病例MRI表現(xiàn)注:A:腫瘤單發(fā),位于左額部,T1WI序列呈等信號,內部信號均勻,邊緣較清楚;B:T2WI呈稍高信號,邊緣清楚,瘤周無明顯水腫帶;C:Gd-DTPA增強掃描,軸面顯示腫瘤中度不均勻強化;D:增強掃描矢狀面見〃硬腦膜尾征”與腫瘤廣基底相連,遠端可見小結節(jié)狀強化的硬腦膜(箭頭)。3討論2007年新的WHO腫瘤分類方法將既往分類中的惡性和潛在惡性的腦膜瘤統(tǒng)稱為間變性腦膜瘤,即包括病理分級中的H級和B級。這類腦膜瘤具有高復發(fā)、高進展危害性,影像學表現(xiàn)呈多樣性,隨著MRI設備的普及應用,人們對間變性腦膜瘤的認識和術前診斷正確率有所提高,但仍然容易誤診為原發(fā)性中樞系統(tǒng)淋巴瘤和血管外皮細胞瘤等顱內腫瘤。MRI能明確腫瘤的起源、數(shù)目、周鄰關系和強化方式,有助于間變性腦膜瘤的術前診斷和鑒別診斷,對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既往文獻報道惡性或低度惡性的腦膜瘤在嬰幼兒和老年人的發(fā)生率較高[2],但從近期國內報道和本組資料來看,間變性腦膜瘤也多見于中年女性,好發(fā)部位為大腦凸面、大腦鐮旁、上矢狀竇旁,可發(fā)生在腦室內,也可跨顱腔呈溝通性生長[3]。臨床癥狀和體征主要與腫瘤的部位、占位效應和所累及的周圍結構有關,瘤體或瘤周水腫壓迫功能區(qū)時引起相應的神經定位體征;壓迫靜脈竇時伴有頭痛嘔吐等顱內高壓癥狀;雙側腦室的空間可塑性相對較大,引起腦脊液循環(huán)受阻時出現(xiàn)腦積水;而發(fā)生于眶內時與視神經關系密切,眼球運動障礙發(fā)生較早,也是最常見的表現(xiàn)。本組間變性腦膜瘤占同期腦膜瘤病例的7.3%,高于既往分類中的惡性腦膜瘤。間變性腦膜瘤的影像學診斷主要依賴于CT和MRI,尤其是MRI多方位、多參數(shù)成像能提供更多腫瘤內部和周鄰關系的信息,更好的顯示腫瘤的解剖位置和生長方向,有助于診斷和鑒別診斷。間變性腦膜瘤實質部分多為較均勻等或稍低信號,T2WI呈稍低、等或稍高信號,這主要取決于腫瘤的組織學類型,含較多纖維成分時呈等或稍低信號,血管豐富時T2WI信號較高。囊變在間變性腦膜瘤中較多見,其信號與囊液的構成有關,當囊液由腫瘤缺血壞死演變而來時呈長T1長T2信號;由出血而來時T1信號復雜、T2多呈高信號,通常以亞急性期出血較多見,在T1WI和T2WI序列均呈高信號。MR增強掃描了解腫瘤的強化程度,從不同方位觀察〃硬腦膜尾”征和白質塌陷征等腦外病變的特殊征象,還可以提供瘤體與靜脈竇的關系。從本組資料來看,腫瘤實性部分以中度均勻強化居多,一般而言,直徑大于3.0cm的腫瘤多呈不均勻強化。雖然〃硬腦膜尾”征不是腦膜瘤的特有征象,但對定性診斷具有較大幫助。相對良性腦膜瘤而言,間變性腦膜瘤中強化的硬腦膜范圍較廣,局部可呈結節(jié)狀強化,是具有特征性的征象。本組3例病灶(術后病理均為B級)位于靜脈竇旁,不同程度推壓靜脈竇,分界模糊,但未見明顯包繞。此外,瘤周水腫也是一個重要的間接征象。有作者認為[4],腦膜瘤的瘤周水腫主要與腫瘤的部位和大小有關,也與其病理分級有關。筆者支持這一觀點,本組中壓迫靜脈竇的腫瘤和11例病理分級為B級的腫瘤周圍均可觀察到較大范圍的水腫,水腫程度與瘤體大小不成比例??梢?,較大范圍的瘤周水腫是間變性腦膜瘤的一個重要間接征象。間變性腦膜瘤需要顱內血管外皮細胞瘤和原發(fā)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淋巴瘤等鑒別。除結合病史和臨床癥狀外,從病灶形態(tài)、平掃信號、強化程度、瘤周水腫程度、臨近腦膜強化范圍和方式等角度分析有助于鑒別診斷。顱內血管外皮細胞瘤起源于腦膜間質,男性較女性多見,發(fā)病年齡較腦膜瘤偏低,發(fā)病率遠遠低于腦膜瘤,僅為腦膜瘤的2%~4%[5]。血管外皮細胞瘤惡性程度較高,好發(fā)于前顱窩、小腦幕、矢狀竇旁、大腦鐮旁[6],形態(tài)不規(guī)則呈分葉狀,反映其較強侵襲能力的惡性特征,壞死、囊變常見。實性部分在T1WI上呈稍低信號,T2WI多為較高的混雜信號,增強掃描明顯強化。一個重要的有助于鑒別的征象是血管外皮細胞瘤血管豐富,有時平掃可見到腫瘤內〃流空”血管,增強掃描觀察到供血血管。血管外皮細胞瘤供血動脈主要來自頸內動脈和大腦后動脈,而腦膜瘤血供主要來自頸外動脈的分支,即腦膜中動脈。這能很好的解釋血管外皮細胞瘤內部流空血管較多的原因[7]。血管夕卜皮細胞瘤腦膜的強化范圍相對較小,腫瘤與鄰近強化腦膜的夾角通常大于間變性腦膜瘤。而瘤周水腫主要與腫瘤的位置有關,對二者的鑒別價值有限。淋巴瘤的發(fā)病率在性別上接近1:1,形態(tài)上多呈類圓形,囊變壞死罕見,瘤周水腫少見,T2WI信號常低于間變性腦膜瘤,增強掃描均勻強化,但強化程度不及腦膜瘤[8]。此外,淋巴瘤對激素治療敏感,腫瘤大小在短期內變化很快。間變性腦膜瘤的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應根據(jù)腫瘤的部位、大小和數(shù)目制定合理的方案。腫瘤多發(fā)時,一般認為主要原則是先大后小、先幕上后幕下、先表淺后深在[8]。根據(jù)術后病理分級,必要時可輔以放療??偟膩碇v,間變性腦膜瘤的預后與腫瘤的生物學行為、部位、數(shù)目以及患者的年齡等多種因素有關??傊?,間變性腦膜瘤的表現(xiàn)有一定的特征,仔細分析腫瘤的部位、平掃信號特征、強化方式、臨近腦膜的強化范圍和形態(tài)等有助于診斷和鑒別診斷。但本組未作MRS、DTI等新的技術方法,期待今后綜合利用多種成像手段深入研究,提供更多有關腫瘤生物學行為和預后的相關信息。參考文獻[1]LouisDNQhgakiH,WiestlerOD,etal.The2007WHOclassificationoftumoursofthecentralnervoussystem[J].ActaNeuropathol,2007,114(2):97-109.RoscaTI,CarstoceaBD,VladescuTG,etal.Cysticopticnervesheathmeningioma[J].JNeuroophthalmol,2006,26(2):121-122.陳旺生,李建軍,洪瀾,等.顱底溝通性腦膜瘤的MRI及相關特征分析[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7,17(11):1139-1142.姜忠利,柯以銓,徐玉祥,等.腦膜瘤部位、大小及病理分型對瘤周水腫的影響[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7,28(17):1603-1605.陳謙,戴建平,高培毅,等.顱內血管外皮細胞瘤與腦膜瘤的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