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_第1頁
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_第2頁
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_第3頁
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_第4頁
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野望隋末唐初詩人王績東皋薄暮望⑴,徙倚欲何依⑵。樹樹皆秋色⑶,山山唯落暉⑷

。牧人驅(qū)犢返⑸,獵馬帶禽歸⑹。相顧無相識⑺,長歌懷采薇⑻。創(chuàng)作背景:王績?nèi)胩坪笠悦貢≌执t門下省,不久辭官還鄉(xiāng)。貞觀中出為太樂丞,旋又告歸。此詩當作于詩人辭官隱居?xùn)|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時。作者簡介:王績(約590~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末舉孝廉,除秘書正字。不樂在朝,辭疾,復(fù)授揚州六合丞。時天下大亂,棄官還故鄉(xiāng)。唐武德中,詔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貞觀初,以疾罷歸河渚間,躬耕東皋,自號“東皋子”。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撰《酒經(jīng)》、《酒譜》。其詩近而不淺,質(zhì)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曠懷高致,直追魏晉高風。律體濫觴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際,無功實為先聲。注釋譯文⑴東皋(gāo):山西省河津縣的東皋村,詩人隱居的地方。薄暮:傍晚,太陽快落山的時候。薄,迫近。⑵徙倚(xǐyǐ):徘徊,彷徨。依:歸依。⑶秋色:一作“春色”。⑷落暉:落日的余光。⑸犢(dú):小牛,這里指牛群。⑹禽:鳥獸,這里指獵物。⑺相顧:相視;互看。⑻采薇:薇,是一種植物。相傳周武王滅商后,伯夷、叔齊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餓死。此處暗用二詩的句意,借以抒發(fā)自己的苦悶。

白話譯文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牧人驅(qū)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諸多獵物回歸家園。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黃鶴樓】(崔顥"唐)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簡介:崔顥(704--754),唐代詩人。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公元723年(開元十一年)登進士第,官終尚書司勛員外郎。其早期詩作多寫閨情,流于浮艷輕薄。后歷邊塞,詩風大振,忽變常體,風骨凜然,尤其是邊塞詩慷慨豪邁,雄渾奔放。明人輯有《崔顥集》,《全唐詩》存其詩四十二首。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詩是吊古懷鄉(xiāng)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譯文及注釋、譯文

過去的仙人已經(jīng)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云。

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譯文及注釋、譯文

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暫且歇腳,舉目遠眺,但見水面平漲,白云低垂,秀色無邊。幾只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筑新巢銜來春泥?

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剛遮沒馬蹄。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錢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北朝時期陳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華。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間,因與其他山不相接連,所以稱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賈亭:又叫賈公亭。西湖名勝之一,唐朝賈全所筑。唐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錢塘湖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齊平,即春水初漲。初:在古漢語里用作副詞,常用來表示時間,是指不久。云腳低: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說“云腳低”。點明春游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多見于將雨或雨初停的時候。云腳:接近地面的云氣,多見于將雨或雨初停時?!澳_”的本義指人和動物行走的器官。這里指低垂的云。

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鸝。鶯:黃鸝,鳴聲婉轉(zhuǎn)動聽。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暖樹:向陽的樹。

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啄:銜取。燕子銜泥筑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cè)重禽鳥。

亂花:紛繁的花。漸:副詞,漸漸地。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

淺草:淺淺的青草。才能:剛夠上。沒(mò):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側(cè)重花草。淺淺的青草剛夠沒過馬蹄。

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東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厭。足,滿足。

陰:同“蔭”,指樹蔭。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筑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一條飲酒·結(jié)廬在人境作者:陶淵明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詩大約作于詩人歸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東晉滅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飲酒來抒情寫志。作者簡介: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xué)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譯文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jié)著伴兒歸來。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結(jié)廬:建造住宅,這里指居住的意思。車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擾。

君:指作者自己。何能爾:為什么能這樣。爾:如此、這樣。

悠然:自得的樣子。見:看見(讀jiàn),動詞。南山:泛指山峰,一說指廬山。日夕:傍晚。相與:相交,結(jié)伴。相與還:結(jié)伴而歸。春望唐代: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創(chuàng)作背景天寶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靈武(今屬寧夏),世稱肅宗,改元至德。杜甫聞訊,只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jié)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后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處淪陷區(qū)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譯文及注釋、譯文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連綿的戰(zhàn)火已經(jīng)延續(xù)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fā)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注釋

國:國都,指長安(今陜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舊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長安城。草木深:指人煙稀少。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濺淚:流淚。

恨別:悵恨離別。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里指安史之亂的戰(zhàn)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抵:值,相當。白頭:這里指白頭發(fā)。搔:用手指輕輕的抓。渾:簡直。欲:想,要,就要。勝:經(jīng)受,承受。簪:一種束發(fā)的首飾。古代男子蓄長發(fā),成年后束發(fā)于頭頂,用簪子橫插住,以免散開。雁門太守行作者:李賀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創(chuàng)作背景關(guān)于此詩系年,有兩種說法。一作說法是,此詩作于唐憲宗元和九年(814年)。當年唐憲宗以張煦為節(jié)度使,領(lǐng)兵前往征討雁門郡之亂,李賀即興賦詩鼓舞士氣,作成了這首《雁門太守行》。另一種說法,據(jù)唐張固《幽閑鼓吹》載:李賀把詩卷送給韓愈看,此詩放在卷首,韓愈看后也很欣賞。時在元和二年(807年)。作者簡介: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xué)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雁門太守行(xíng)

黑云壓城城欲摧(cuī),甲光向日金鱗(lín)開。

角(jiǎo)聲滿(mǎn)天秋色里,塞(sài)上燕(yān)脂(zhī)凝夜紫。

半卷(juǎn)紅旗臨易水,霜重(zhòng)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xié)玉龍為君死。注釋

雁門太守行(古樂府曲調(diào)名)

黑云:厚厚的烏云。這里指攻城敵軍的氣勢。

摧:毀壞。這句形容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機形勢。

甲光:鎧甲迎著太陽閃出的光。甲,指鎧甲,戰(zhàn)衣。

金鱗:形容鎧甲閃光如金色魚鱗。金:像金子一樣的顏色和光澤。

角:古代軍中一種吹奏樂器,多用獸角制成,也是古代軍中的號角。

塞土燕脂凝夜紫:夜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濃艷得近似紫色。

燕脂:即胭脂,一種紅色化妝品。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胭脂凝成。據(jù)說長城附近多半是紫色泥土。臨:抵達。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縣,向東南流入大清河?!叭稀币蛔鳌叭痢彼毓暮禾旌担瑧?zhàn)鼓聲沉悶而不響亮。

聲不起:形容鼓聲低沉;不高揚。黃金臺:故址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相傳戰(zhàn)國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臺上,以招聘人材、招攬隱士。

玉龍:指一種珍貴的寶劍,這里代指劍。君:君王譯文

敵軍似烏云壓進,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陽光照射在魚鱗一般的鎧甲上,金光閃閃。號角的聲音在這秋色里響徹天空;塞上泥土猶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濃艷得如紫色。寒風卷動著紅旗,部隊悄悄臨近易水;凝重的霜濕透了鼓皮,鼓聲低沉,揚不起來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操寶劍甘愿為國血戰(zhàn)到死!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詩是詩人經(jīng)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zhàn)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人觀賞了古戰(zhàn)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zhàn)發(fā)表了獨特的看法,有感而作。作者簡介: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譯文及注釋、譯文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古代兵器)沉沒在水底的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jīng)過自己又磨又洗發(fā)現(xiàn)這是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遺留之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jié)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guān)進銅雀臺了。

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銷:銷蝕。將:拿起。磨洗:磨光洗凈。

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zhàn)役──火燒赤壁。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zhàn)并為此戰(zhàn)役中的主要人物。

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里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

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quán)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tǒng)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宋代:李清照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xué)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創(chuàng)作背景:此詞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據(jù)《金石錄后序》記載,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間,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歷盡風濤之險。此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guān)。根據(jù)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作者簡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整首詞都是描寫夢境。開頭兩句寫拂曉時候海上的景象。在李清照以前還沒有人在詞里描寫過大海?!疤旖釉茲眱删溆谩敖印?、“轉(zhuǎn)”、“舞”三個動詞,來寫海天動宕的境界?!靶呛佑D(zhuǎn)”,點出時間已近拂曉。“千帆舞”寫大風,這不是江河中的景象??赡芤驗槔钋逭帐巧綎|人,對海的見聞比較多,所以寫得出這樣的境界。上片第三句“仿佛夢魂歸帝所”,意思是說:我原來就是天帝那兒來的人,現(xiàn)在又回到了天帝處所。這和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中秋詞:“我欲乘風歸去”之“歸”字意義相同。“歸何處”句,著“殷勤”二字,寫出天帝的好意,引起下片換頭“我報路長嗟日暮”二句的感慨。《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就是李清照“路長日暮”句的出處。這句子的意思是說人世間不自由,尤其是封建時代的婦女,縱使學(xué)詩有驚人之句(“謾有”是“空有”的意思),也依然是“路長日暮”,找不到她理解的境界。末了幾句說:看大鵬已經(jīng)高翔于九萬里風之上;大風呵,不住地吹吧,把我的帆船吹送到蓬萊三島去吧(“九萬里風”句用《莊子?逍遙游》,說大鵬“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扶搖,旋風,九是虛數(shù))!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宋代: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晏殊【yàn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zhèn)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jié)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譯文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

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注釋

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沙,一作“紗”。

一曲新詞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詩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艷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氣舊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己秋日傷懷》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标淘~“亭臺”一本作“池臺”。去年天氣,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jīng)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夕陽: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線落下。幾時回:什么時候回來。

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似曾相識:好像曾經(jīng)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xiàn)。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小園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獨: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徘徊:來回走。\o"收起"▲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詞語言圓轉(zhuǎn)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shù)享受。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宋代:歐陽修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創(chuàng)作背景:本詞作于熙寧四年(1071年),這年六月,歐陽修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回到潁州。暮春時節(jié)來到西湖游玩,心生喜悅而作《采桑子》十首。作者簡介: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譯文

雖說是百花凋落,暮春時節(jié)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紛雜的枝葉間分外醒目;柳絮時而飄浮,時而飛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楊柳向下垂落,縱橫交錯,在和風中隨風飄蕩,搖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風中,怡然自得,整日輕拂著湖水。

游人盡興散去,笙簫歌聲也漸漸靜息,才開始覺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這份安謐。回到居室,拉起窗簾,等待著燕子的來臨,只見雙燕從蒙蒙細雨中歸來,這才拉起了簾子。

群芳過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陽西北,穎水和諸水匯流處,風景佳勝。

狼籍殘紅:殘花縱橫散亂的樣子。殘紅,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亂的樣子。

濛濛:今寫作“蒙蒙”。細雨迷蒙的樣子,以此形容飛揚的柳絮。

闌干:橫斜,縱橫交錯。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散:消失,此指曲樂聲停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宋代: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創(chuàng)作背景靖康之難,汴京淪陷,二帝被俘。朱敦儒倉猝南逃金陵,總算暫時獲得了喘息機會。這首詞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門城樓所寫的。作者簡介: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譯文、注釋

南京城上西樓,倚樓觀看清秋時節(jié)的景色。萬里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