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節(jié)建筑抗震設計基本知識_第1頁
第三章-第二節(jié)建筑抗震設計基本知識_第2頁
第三章-第二節(jié)建筑抗震設計基本知識_第3頁
第三章-第二節(jié)建筑抗震設計基本知識_第4頁
第三章-第二節(jié)建筑抗震設計基本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節(jié)建筑抗震設計與設防當前第1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地震是地殼運動的一種形式是一種普遍的自然現(xiàn)象每年約500萬次地震99%以上是人感覺不到的不到1萬次能感覺到5級以上強烈地震僅有1000次左右當前第2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全球地震分布是有規(guī)律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當前第3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全球地震分布是有規(guī)律地震帶位于板塊邊界85%發(fā)生在海洋,15%發(fā)生在大陸當前第4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概述地震是一種突發(fā)的自然災害我國是世界上多地震國家之一六、七十年代的強烈地震造成了嚴重損失近幾年地震比較活躍搞好新建工程的抗震設計是最根本的減災措施當前第5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世界陸地世界大陸

面積

中國約占十四分之一

地震次數(shù)中國約占三分之一我國是大陸地震最多的國家

=20世紀以來統(tǒng)計結果我國地震災害特點當前第6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我國20世紀以來地震災害統(tǒng)計6.0-6.9級地震:395次7.0-7.9級地震:8.0級以上地震:8.5級以上地震:死亡人數(shù):傷殘人數(shù):倒坍房屋:受災人數(shù):直接經(jīng)濟損失:間接經(jīng)濟損失:

70次+1 8次+1 2次 59萬人+7 76萬人600余萬間 數(shù)億人次 數(shù)百億元 數(shù)千億元我國地震災害特點當前第7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以下VII度區(qū)以下以80%70%60%50%40%30%20%10% 0%90%VII度區(qū)以上

50%50%VII

度 區(qū) 以 上

城市

67%

VII

度33%

區(qū)

VII

上區(qū) 以 下特大城市

VII度區(qū)以下

59%41%

VIIVII

度度 區(qū)區(qū)

以 上

全國

我國城市危險程度100%23個省會城市、2/3百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我國地震災害特點當前第8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氣象災害 40%地質災害 4%

海洋與林業(yè)災害 1%其他災害 1%建國后地震死亡人數(shù)為群災之首

地震災害54%死亡人總數(shù)約為55萬,地震死亡28萬,超過一半我國地震災害特點當前第9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1556年陜西華縣8級地震,死亡83萬人1920年寧夏海原8.6級地震,死亡23.4萬人1976年河北唐山7.8級地震,死亡24.2萬人856年伊朗8級地震,死亡20萬人2004年印尼蘇門達臘8.7級地震,死亡30萬人歷史記載上死亡超20萬人的地震

1303年山西洪洞8級地震,死亡20萬人我國地震災害特點當前第10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發(fā)生7.8級地震。地震的震中位置位于唐山市區(qū)。這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罕見的城市地震災害。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嚴重波及。地震破壞范圍超過3萬平方公里,有感范圍廣達14個省、市、自治區(qū),相當于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一。地震發(fā)生于深夜,市區(qū)80%的人來不及反應,被埋在瓦礫之下。極震區(qū)包括京山鐵路南北兩側的47平方公里。區(qū)內所有的建筑物均幾乎都蕩然無存。地震共造成24.2萬人死亡,16.4萬人受重傷當前第11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當前第12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

唐山市文化路青年宮,為磚混結構的二層樓房,地震時除四根門柱外,全部坍塌。當前第13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開灤煤礦醫(yī)院,為磚混結構的五層樓房(局部七層),僅西部轉角殘存。當前第14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唐山市開灤煤礦救護樓,為磚混結構人字木屋架的三層樓房,墻倒頂塌。當前第15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唐山市河北省煤礦設計院,磚混結構的樓房局部倒塌。當前第16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唐山地區(qū)交通局,磚混結構的三層辦公樓遭到破壞。(此處為唐山地震重點保護遺跡之一。)當前第17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

唐山市河北省礦業(yè)學院圖書館,三層高的閱覽室,系裝配式純框架結構,西頭倒毀,東頭框架幸存。(此處為唐山地震重點保護遺跡之一。)當前第18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唐山市機車車輛廠震后概貌。當前第19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震后工廠廠區(qū)當前第20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印度大地震

當?shù)貢r間2001年1月26日上午8時46分(北京時間2001年1月26日11時16分36.4秒,國際時間2001年1月26日03時16分40秒),在印度西北部古吉拉特邦發(fā)生一次強烈地震。據(jù)印度地震部門測定,這次地震為里氏7.9級,震中位于北緯23.6度和東經(jīng)69.8度。至31日止,地震發(fā)生后已發(fā)生了196次余震。當前第21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座落在活斷層上的一座二層小學教學樓被完全摧毀。

當前第22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地震造成達180公里的破碎帶,水平和垂直錯距都很大,引起地表沉陷、隆起、裂縫、液化等地表破壞,同時造成建筑物的大量毀壞。當前第23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當前第24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當前第25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結構工程師的任務對地震區(qū)域作抗震減災規(guī)劃;對新建筑工程作抗震設計;已存在的工程結構作抗震鑒定、抗震加固。當前第26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第十七條新建、擴建、改建建設 工程,必須達到抗震設防要求。第十九條建設工程必須按照抗震 設防要求和抗震設計規(guī)范進行抗 震設計,并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 工?!吨腥A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當前第27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第四十五條違反本法規(guī)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 專業(yè)主管部門按照職責權限責令改正,處一萬元以 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一)不按照抗震設計規(guī)范進行抗震設計的;(二)不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當前第28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抗震基本知識當前第29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一、地震的種類地震類型與成因地震的類型:誘發(fā)地震:水庫蓄水、人工爆炸或礦山開采等引起的地震天然地震1)構造地震:由地球內部巖層的構造變動引起的地震2)火山地震:火山爆發(fā)巖漿沖出引起的地震陷落地震當前第30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誘發(fā)地震——水庫地震新豐江水庫大壩1962年3月19日04時18分(北京時間),在大壩東北1.1公里處發(fā)生6.1級地震,震源深度5公里,震中烈度VIII度。這次地震成為我國截止目前最大的水庫地震。極震區(qū)長軸約9公里,面積約28平方公里。當前第31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構造地震當前第32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

構造地震的成因地球內部由三個圈層組成:地殼、地幔、地核地殼是由一些巨大的板塊組成美洲板塊非洲板塊歐亞板塊印-澳板塊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

巖流層(地幔)

板塊間相互擠壓、沖撞引起地震板塊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會使地殼中的巖層發(fā)生變形,當這種變形積聚到一定程度時,該處巖體就會發(fā)生突然斷裂或錯動,引發(fā)地震。當前第33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火山地震當前第34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地震波與震源二、

震 源 和 震 中當前第35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H<60m60m<H<300mH>300m淺源地震 中源地震深源地震同樣大小的地震,H較小時,震中區(qū)范圍小,破壞程度大;H較大時,震中區(qū)范圍大,破壞程度小;震源震中區(qū)震源深度H觀測點L震中距震源深度當前第36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地震波(彈性波)Vp>Vs>VL Vp=1.67Vs地震波

體波面波(L波)縱波(P波)上下顛簸橫波(S波)

瑞雷波 樂夫波左右搖晃

上下顛簸 左右搖晃當前第37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地震波橫橫縱縱當前第38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M<2微震M=2~4有感地震

M>5破壞性地震

M>7強烈地震三、地震震級與地震烈度(一)地震震級

地震震級:

衡量一次地震強弱程度即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大小 的度量指標

震級M與震源釋放能量E(單位為10-7J)之間的關系為:

logE=11.8+1.5M當前第39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地震震級震級是通過地震儀器的記錄計算出來的,地震越強,震級越大。震級相差一級,能量相差約30倍。目前世界上有紀錄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發(fā)生在智利的8.9級地震。一個6級地震相當于一個兩萬噸級的原子彈當前第40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

(二)地震烈度地震烈度:地震時一定地點地面震動的強弱程 度。是某一區(qū)域的地表和各類建筑物遭受某一 次地震影響的平均強弱程度。當前第41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地震烈度表地震烈度表是評定烈度的標準和尺度;我國在1980年制定了《中國地震烈度表》;《中國地震烈度表》將地震烈度分為1-12度。當前第42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地震烈度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受到地震的影響和破壞程度。一個地震的震中只有一個烈度,但隨著各地的遠近和受破壞的程度不同而出現(xiàn)不同的烈度。目前我國地震烈度采用12等級。當前第43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當前第44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基本烈度與地震區(qū)劃基本烈度是指一個地區(qū)在一定時期(我國取50年)一般場地條件下按一定的概率(我國取10%)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相當于475年一遇的最大地震的烈度基本烈度是該地區(qū)進行抗震設防的依據(jù)。各地區(qū)的基本烈度由《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18306-2001)確定。2008年修訂版,2010版新規(guī)范。當前第45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四、地震災害概說直接災害建筑物與構筑物的破壞; 山體等自然物的破壞; 地面破壞; 海嘯。次生災害火災、水災、毒氣泄漏、瘟疫當前第46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直接災害——建筑物與構筑物的破壞如房屋倒塌、橋梁斷落、水壩開裂、鐵軌變形等;當前第47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直接災害——建筑物與構筑物的破壞如房屋倒塌、橋梁斷落、水壩開裂、鐵軌變形等;當前第48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直接災害——建筑物與構筑物的破壞如房屋倒塌、橋梁斷落、水壩開裂、鐵軌變形等;當前第49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直接災害——建筑物與構筑物的破壞如房屋倒塌、橋梁斷落、水壩開裂、鐵軌變形等;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鐵路扭曲當前第50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直接災害——山體等自然物的破壞。如山崩、滑坡等;當前第51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2004年日本新潟地震導致滑坡,房屋道路毀壞直接災害——山體等自然物的破壞。如山崩、滑坡等;當前第52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直接災害——地面破壞。如地面裂縫、錯動、塌陷、噴水冒砂等;當前第53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直接災害——地面破壞。如地面裂縫、錯動、塌陷、噴水冒砂等;當前第54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2004年12月26日深夜,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fā)生里氏8.5級強烈地震。這是最近一個世紀以來發(fā)生的最強的5次地震之一。直接災害——海嘯。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沖上海岸,可造成沿海地區(qū)的破壞;當前第55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海嘯模擬圖印度洋地震海嘯造成了有史以來罕見的大災難死亡約30萬人直接災害——海嘯。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沖上海岸,可造成沿海地區(qū)的破壞;當前第56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震級≥7上下的錯動水深>1000米開闊并逐漸變淺的海岸地震海嘯形成條件當前第57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海嘯狂撲多國慘痛受蹂躪斯里蘭卡有4500多人死亡,受災人數(shù)達100萬,政府宣布國家進入災難狀態(tài)。印度至少有2000人死亡,200多名漁民失蹤。泰國有310人死亡,2000多人受傷。馬來西亞有42人淹死。馬爾代夫15人死亡。緬甸10人死亡。地震余波甚至連遠在1500公里外的泰國首都曼谷都能感受到,一家醫(yī)院為防萬一緊急疏散了400名病人。當前第58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2004年12月26日泰國南部旅游勝地普吉島遭海嘯襲擊后的航拍照片當前第59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次生災害:

直接災害發(fā)生后,破壞了自然或社會原有的平衡、穩(wěn)定狀態(tài),從而引發(fā)出的災害。有時,次生災害所造成的傷亡和損失比直接災害還大。1、火災

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1923年日本關東地震,東京市內227處起火,33處未能撲滅造成火災蔓,舊市區(qū)燒毀約50%;橫濱市燒毀80%,死亡10萬。主要的次生災害有:當前第60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煤氣泄漏引發(fā)200多起火災當前第61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1933年四川疊溪7.5級地震洪水淹沒2萬多人2、水災由水壩決口或山崩擁塞河道等引起;當前第62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3、毒氣泄漏由建筑物或裝置破壞等引起;4、瘟疫由震后生存環(huán)境的嚴重破壞而引起.當前第63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我國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之間,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主要地震帶有兩條,一是北起賀蘭山、經(jīng)六盤山穿越秦嶺至云南省東北的南北地震帶,二是沿陜西、山西、河北北部向東延伸到遼寧北部千山一帶和從帕米爾高原經(jīng)昆侖山、秦嶺直到大別山的東西地震帶。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震區(qū)的23條地震帶上。五、中國地震帶分布當前第64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當前第65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六工程抗震設防(一)抗震設防目標及要求

1.總目標

通過抗震設防,減輕建筑的破壞,避免人員死亡,減輕經(jīng)濟損失。

2.“三水準”抗震設防目標

當遭受低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響 時,一般不受損壞或不需修理可繼續(xù)使用。 當遭受相當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地震影響時,可能損壞,經(jīng)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繼續(xù)使用。 當遭受高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預估的罕遇地震影響時,不致倒塌或發(fā)生危及生命的嚴重破壞。

簡稱為:“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當前第66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設防要求(三水準):

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小震:多遇地震烈度 中震:基本地震烈度大震:罕遇地震烈度

I小=I-1.55 II大≤I+150年超越概率

63.2% 10% 2-3%

地震重現(xiàn)期

50年

475年1642-2475年地震影響 小震 中震 大震當前第67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第二階段:

對一些規(guī)范規(guī)定的結構進行大震作用下的彈塑性變形驗算。 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震易倒塌的建筑、有明顯薄弱層的建筑,不規(guī)則的建筑等。(二)抗震設計方法(兩階段設計法)

第一階段: 對絕大多數(shù)結構進行小震作用下的結構和構件承載 力驗算和彈性變形驗算;在此基礎上對各類結構按規(guī)定 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達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達到大震不倒當前第68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

抗震措施

提高一度 (9度適當提高) 提高一度(9度適當提高);小規(guī)模建筑改變 結構型式時可不提高

原設防烈度 適當降低(6度不降)

地震作用計算應高于本地區(qū)設防烈度的要求,其值按批 準的安評結果確定 原設防烈度

原設防烈度 原設防烈度

建筑的重要性重大建筑工程和可能發(fā)生 嚴重次生災害的建筑地震時使用不能中斷或需 盡快恢復的建筑甲、乙、丁類以外的一般 建筑 抗震次要的建筑建筑類別 甲類 乙類 丙類 丁類(三)建筑物重要性分類與設防標準

概念設計當前第69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四)抗震設計的總體要求建筑抗震設計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與要求:1、概念設計:從總體上把握抗震設計的基本原則;2、抗震計算:為建筑抗震設計提供定量手段;3、構造措施:保證結構整體性,加強局部薄弱環(huán)節(jié),保證抗震計算結果的有效性。當前第70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地段類別地質、地形、地貌有利地段穩(wěn)定基巖,堅硬土,開闊、平坦、密實、均勻的中硬土等不利地段軟弱土,液化土,條狀突出的山嘴,高聳孤立的山丘,非巖質的陡坡,河岸和邊坡的邊緣,平面分布上成因、巖性、狀態(tài)明顯不均勻的土層(如故河道、疏松的斷破裂帶、暗埋的塘浜溝谷和半填半挖地基)等危險地段地震時可能發(fā)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發(fā)震斷裂帶上可能發(fā)生地表錯位的部位1.注意場地選擇地段劃分當前第71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對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險地段作出綜合評價提出避開要求;無法避開時應采取有效措施不應建造甲、乙、丙類建筑有利地段不利地段危險地段選擇場地選擇原則項目

根據(jù)土質、地形等情況將地段劃分為有利、不 利、危險地段。選擇原則:注意場地選擇當前第72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

水邊地的地下水位較高,土質也較松軟,容易在地震時產(chǎn)生土壤滑動或地層液化。

土石來填補地基,常有土壤密實度不足情形,導致建筑物在地震時產(chǎn)生傾斜、沉陷。

山坡地在地震時會產(chǎn)生土壤滑動 沖積地的土質松軟,地震時容易塌陷,如果此處有地下水層,還容易發(fā)生液化。當前第73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

臨近 懸 崖, 容易 滑落

谷地或低地,這里的 建筑物容易在地震發(fā)生 時,受土石崩塌破壞。薩爾瓦多地震引發(fā)了一巨大的泥石流,數(shù)百戶人家被埋在泥石里,估計有1200多人遇難地裂當前第74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2.把握建筑體型建筑平立面布置的基本原則是:

對稱:有利于減輕結構的地震扭轉效應規(guī)則:地震時結構各部分的振動易于協(xié)調,應力集中現(xiàn)象少質量與剛度變化均勻:1)在平面方向盡量使結構的剛度中心與質量中心一致,避免遠離剛度中心的構件發(fā)生嚴重震害;2)在高度方向結構質量與剛度不宜有懸殊的變化,避免“變形集中”和“鞭梢效應”。當前第75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馬那瓜中央銀行大廈試問:那一幢破壞嚴重呢?馬那瓜美洲銀行大廈1972年2月23日南美洲的馬那瓜地震。

馬那瓜有相距不遠的兩幢高層建筑,一幢為15層高的中央銀行大廈,另一幢為18層高的美洲銀行大廈。當?shù)氐卣鹆叶裙烙嫗?度。一幢破壞嚴重,震后拆除;另一幢輕微損壞,稍加修理便恢復使用。當前第76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

1)平面不規(guī)則4個樓梯間偏置塔樓西端,西端有填充墻。4層以上的樓板僅為5cm厚,擱置在高45cm長14m小梁上。

2)豎向不規(guī)則塔樓上部(4層樓面以上),北、東、西三面布置了密集的小柱子,共64根,支承在4層樓板水平處的過渡大梁上,大梁又支承在其下面的10根1m×1.55m的柱子上(間距9.4m)。上下兩部分嚴重不均勻,不連續(xù)。 主要破壞:第4層與第5層之間(豎向剛度和承載力突變),周圍柱子嚴重開裂,柱鋼筋壓屈; 橫向裂縫貫穿3層以上的所有樓板(有的寬達1cm),直至電梯井東側; 塔樓西立面、其他立面窗下和電梯井處的空心磚填充墻及其它非結構構件均 嚴重破壞或倒塌。 震后計算分析結果:1.結構存在十分嚴重扭轉效應;2.塔樓3層以上北面和南面大多數(shù)柱子抗剪能力大大不足,率先破壞;3.水平地震作用下,柔而長的樓板產(chǎn)生可觀的豎向運動等。

馬那瓜中央銀行大廈但由于抗震墻提供了較大的側向剛度,位移量得到控制。

結構是均勻對稱的,基本的抗側力體系包 括4個L形的筒體,對稱地由連梁連接起來,美洲這些連梁在地震時遭到剪切破壞,是整個結銀行構能觀察到的主要破壞。 分析表明:1.對稱的結構布置及相對剛強的 聯(lián)肢墻,有效地限制了側向位移,并防止了 明顯的扭轉效應;2.避免了長跨度樓板和砌 體填充墻的非結構構件的損壞;3.當連梁剪 切破壞后,結構體系的位移雖有明顯增加,當前第77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不規(guī)則類型定義扭轉不規(guī)則樓層的最大彈性水平位移(或層間位移),大于該樓層兩端彈性水平位移(或層間位移)平均值的1.2倍凹凸不規(guī)則結構平面凹進的一側尺寸,大于相應投影方向總尺寸的30%樓板局部不連續(xù)樓板的尺寸和平面剛度急劇變化,例如,有效樓板寬度小于該層樓板典型寬度的50%,或開洞面積大于該層樓面面積的30%,或較大的樓層錯層平面不規(guī)則的類型δ1δ22δ2+δ1δ2+δ1

2δ2>1.2×B>0.3BmaxBmaxB>0.3BmaxBmaxBmaxB>0.3BmaxBmaxB>0.3Bmax扭轉不規(guī)則 凹凸角不規(guī)則當前第78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當前第79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不規(guī)則類型定義側向剛度不規(guī)則該層的側向剛度小于相鄰上一層的70%,或小于其上相鄰三個樓層側向剛度平均值的80%;除頂層外,局部收進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鄰下一層的25%豎向抗側力構件不連續(xù)豎向抗側力構件(柱、抗震墻、抗震支撐)的內力由水平轉換構件(梁、桁架等向下傳遞樓層承載力突變抗側力結構的層間受剪承載力小于相鄰上一樓層的80%豎向不規(guī)則的類型Ki+2Ki+1Ki+3

Ki沿豎向的側向剛度不規(guī)則(有柔軟層)豎向抗側力構件不連續(xù)當前第80頁\共有86頁\編于星期三\8點不規(guī)則類型定義側向剛度不規(guī)則該層的側向剛度小于相鄰上一層的70%,或小于其上相鄰三個樓層側向剛度平均值的80%;除頂層外,局部收進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鄰下一層的25%豎向抗側力構件不連續(xù)豎向抗側力構件(柱、抗震墻、抗震支撐)的內力由水平轉換構件(梁、桁架等向下傳遞)樓層承載力突變抗側力結構的層間受剪承載力小于相鄰上一樓層的80%Qy,i+1Qy,iQy,i<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