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及答案新教材老高考_第1頁
2023年3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及答案新教材老高考_第2頁
2023年3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及答案新教材老高考_第3頁
2023年3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及答案新教材老高考_第4頁
2023年3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及答案新教材老高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啟用前(新高考卷)

語文試卷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

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大運河文化的特質是什么?目前有“生生不息”說、“融合”說;亦有包容性、統(tǒng)一性、擴散性、開放性、

凝聚性等解釋,不一而足。以上見解在文化功能論、文化象征論的框架中展開,既體現了不同學者對大運河文

化內涵認識角度、學術立場、學科背景及認知層次的差異,也說明大運河本身的復雜性、系統(tǒng)性及跨學科等特

點?!扒赀\河、溝通南北”是大運河區(qū)別于長城、黃河的重要特點,在“千年”與“南北”所建立的時空之

中,運河“溝通”的功能最為顯著。當下,大運河既是國家文化符號,又以世界文化遺產的身份成為一種文化

標簽。兼具運輸功能、生活場域功能和文化象征意義的“大運河”,不僅是一條“經緯中國、運通華夏”的河

流,還是一種“利器明德,以厚民性”的文化。

“聯(lián)通”是運河人工開挖并利用自然河道聯(lián)江達海以通四域的功能。封山浚川、連接江河湖海是中國傳統(tǒng)

“天下觀”和帝王交通天下的文化理想。自春秋以來,各級各類政權所不斷進行的開苗運河的實踐,正體現了

對這一文化理想的不懈追求。大運河不僅從空間上拉近了中國南北的距離,更從國家戰(zhàn)略格局上促進了傳統(tǒng)經

濟格局和政治地緣格局的改變,部分解決了集權政治的穩(wěn)定性、區(qū)域地方社會發(fā)展的不平衡性等問題,保證了

國家統(tǒng)一和安全。“流通”是運河因聯(lián)通而帶來的物流與信息傳播,以及進而形成的社會流動。漕運是運河最

重要的流通功能。所謂“漕”者,與車運相對,“車運谷日轉,水運谷曰漕"。與浙東運河相連的“海上絲綢

之路”在南宋逐漸取代了漢唐以來的“陸上絲綢之路”,形成了新的世界范圍內的物資流通渠道。明代中后期

的大運河已成為一個磁場,吸附著各層次人群作南北流動。人們利用大運河所提供的交通和通信之便打開了地

方間的經濟聯(lián)系?!白兺ā敝高\河本體、漕運制度“窮”則變、變則通的進程及其所折射出的技術更新與觀念

變革。運河的“變通”,政治層面上終以“利漕運”為目的,社會層面上則以“益平衡”為結果,同時變通本

身又體現了古人的思維方式和精神追求。運河的暢通既蘊含著古人人定勝天、物盡其用的積極態(tài)度,其間也有

一定程度相地而流、本乎時勢的理性?!叭谕ā笔呛恿髁鲃铀鶐淼牧鹘泤^(qū)域文化融合的態(tài)勢。大運河作為人

口遷徙、信息傳播、物資流通的載體,使不同區(qū)域的文化形成疊加并彼此滲透,促使燕趙文化、齊魯文化、中

語文試題(新高考卷)第1頁(共8頁)

原文化、吳越文化等形成日漸密切的融合。融通,并非指運河將區(qū)域文化融為一體,而是指其形成了“一氣周

流”的態(tài)勢。融合并非各種元素簡單相加,也不是各種因素相互作用就會形成新的變量,而是指多元文化及運

河之間融合自洽的狀態(tài)。

當下,在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和傳統(tǒng)文化保護、傳承與利用的背景之下,“通”依然是大運河文化的邏輯起

點和核心特點,它所演化出的聯(lián)通、流通、變通及融通的功能雖已部分發(fā)生變化,但其精神的核心要義依然可

以貫通古今,萬物流通帶來的不僅是“扁平世界”的趨勢,還有世界文明的互鑒。大運河文化以其“通”達之

力,繼續(xù)形塑著中華文化,推動著社會發(fā)展。

(摘編自吳欣《大運河的文化特質》)

材料二:

早在五帝時期,中國就開始了河道的治理與疏通工程。河道的治理與疏通,可以預防洪水的泛濫,也為水

陸交通和灌溉提供了便利。春秋開始,漕運的功用逐漸顯現,對古代政權的鞏固、軍事的勝利起著越來越重要

的作用。隋唐以降,漕運作用更加重要,甚至成為維系經濟社會正常運行的重要命脈。

運河與漕運是與古代社會各領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對古代的都城選址、城市布局和商業(yè)發(fā)展等都有重要

影響,而新的政治中心的建立反過來也會影響運河和漕運的發(fā)展。元代以后,為了保障大都的物質供應,改變

了隋唐以來南北大運河的具體線路,變曲為直,修建了京杭大運河,促進了元大都的繁榮。并且隨著大運河線

路的開通,又有一批新的運河城市興起與繁盛。而運河的開通與漕運的發(fā)展又促進了不同區(qū)域間的經濟、文化

交流,尤其是促進了工商業(yè)的發(fā)展。

(摘編自方銘《運河、漕運與古代中國》《光明日報》2022年12月12日14版)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大運河本身的復雜性、跨學科等特點導致了學者認知上的差異,正是對運河文化特質認識上多元化的體現。

B.從“聯(lián)通”的特性與價值角度來說,大運河拉近了中國南北距離,有利于形成穩(wěn)定與平衡的國家戰(zhàn)略格局。

C.“融通”是大運河所流經眾多區(qū)域文化之間的融合,不是各元素簡單相加,而是多元文化及運河間的融合。

D.元代以后,朝廷調整了隋唐以來的大運河流經路線,修建京杭大運河,主要是為了解決大都物資供應問題。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兩則材料都以大運河為例,主要闡述了其在交通、灌溉以及經濟、政治中的特殊作用。

B.大運河成了文化符號和文化標簽,這是在“千年”與“南北”建立的時空中構建起來的。

C.南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有利于世界范圍的物資流通,并具有強烈的磁場效應。

D.從思維方式和精神追求的層面來說,運河的“變通”功能體現出政治和社會層面的考量。

3.下列選項,最能支持大運河“融通”功能的一項是(3分)

A.東南郡邑,無水不通;天下貨利,舟楫居多。

B.泛舟山東,控引淮、湖,與海通波。

C.會稽天下本無傳,任取蘇杭作輩流。

D.駕船人皆大笠子、寬袖衫、芒屐,如吳、楚之制。

語文試題(新高考卷)第2頁(共8頁)

4.結合材料二,簡要梳理運河、漕運與古代中國的關系。(4分)

5.材料一認為運河是“經緯中國、運通華夏”的河流。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4分)

(二)現代文閱讀H(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黃河東流去之李橋戰(zhàn)斗李準

自從天亮參軍跟隨部隊走后,李麥就留在黃泛區(qū)。宋敏和幾個有病的老弱同志沒有走。他們化裝成老百姓,

一直堅持在這茫茫無際的水蕩子里。

宋敏和李麥住在一起。兩個人相依為命,就像親母女一樣共同生活著。在水蕩里過日子是苦寂的,每天只

看到日出日落,鳥去鳥還。她們不知道初一,也不知道十五。有時候哪一天過年也不知道。在這個環(huán)境里,李

麥慢慢學會了唱歌。她唱的歌都是她自己編的。比如到了沒有鹽吃的時候,她就扯起嗓子唱著:

“好難好難,吃飯沒鹽。吃水沒井,割麥投鐮?!?/p>

去年秋天,海騾子漢奸隊里兩個人來赤楊崗這一帶搜糧食,被徐中玉等人打死在西溝葦川里。從此以

后,漢奸隊不敢進葦川了。這卻驚動了駐周家口的日本鬼子。日本鬼子聽說黃泛區(qū)有了共產黨,就從周家口調

出一個小隊,在黃泛區(qū)通住周家口的李橋地方,安了個據點。每天設崗放哨,切斷了黃泛區(qū)通往東南的大道。

去年臘月,有兩個老百姓到周口賣魚,在這兒被日本鬼子開槍打死了。從此,這條路再沒有人敢走。徐中玉等

人也不能去周家口了。他們每天從葦川里望著大堤上那個碉堡,好像眼中扎了根釘子。

黃昏時分,秦云飛和天亮等才回到紅柳集。紅柳集被黃河水沖走了一半,另外半條街還有一些房屋。到了

營部門口,只見幾個衣衫襤褸的人,并排坐在一棵倒在地上的老柳樹上。

一個黑臉漢子向他們走過來。他一張污黑的臉,滿臉胡子。張大嘴笑著,露出一排白牙。

他怯生生地說:“你是老秦吧?”

秦云飛審視著他忙問:“你是?……”

“徐中玉。原來咱們在一個大隊?!?/p>

“你是老徐?”秦云飛一把把他抱住了。徐中玉一邊笑著,一邊抽出手擦著眼淚說:“聽說咱們……部隊

回來了,我們在葦川暈找了幾天了?!?/p>

李麥瞪著眼睛,看著每一個戰(zhàn)士的臉,她要尋找自己的兒子。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戰(zhàn)士急促地走過來。

“媽!”

李麥聽著這個聲音,渾身哆嗦起來。眼前這個戰(zhàn)上,她卻不敢相認。她說:

“你是?……”

語文試題(新高考卷)第3頁(共8頁)

那個戰(zhàn)士把帽子拿掉說:“媽,我是天亮,你認不出來了?”

李麥重重拍了他一巴掌,說:“你個賴種!你怎么變成了方臉了?聲音也變了?……”說著,她用布衫大

襟擦著眼淚。天亮把她從柳樹上扶下來,笑著說:

“媽,你還沒有變,還是那樣兒?!?/p>

李麥說:“唉,人都扭成麻花了!……”

第二天,秦云飛和徐中玉等人研究,準備拔掉日本鬼子的李橋這個據點。

秦云飛告訴大家說:“現在敵人把一大部分力量集中在東南亞戰(zhàn)場上,中原這一帶敵人處于守勢。據了解,

開封駐的還不到五百個日本兵。李橋是通往周家口、蚌埠的咽喉要道。鬼子設在李橋的這個據點非常討厭,等

于把咱們的門戶封住了。所以必須把它拿掉?!?/p>

為了弄清楚敵人的活動規(guī)律,由李麥每天到李橋附近觀察情況。她扮一個農村老太太,每天到河邊挖蘆根,

撿野菜,敵人的崗哨也不大注意她。經過半個月的了解偵察,弄清楚了這個小隊一共只十三個人,每天早上上

一次操,下午五點鐘以后,總有幾個日本鬼子在院子里練練單杠。中午時候,大約經常有七八個日本兵要下河

洗澡。不過白天黑夜,碉堡附近總有一個站崗的,晚上在碉堡里邊,白天就在橋頭。

李麥每天把這些情況匯報給秦云飛。秦云飛帶領著幾個戰(zhàn)士,伏在蘆葦里觀察了兩天,最后,決定就在中

午時分,趁那些日本鬼子去洗澡的時候,進行包圍襲擊。

計劃決定以后,宋敏等幾個女同志也要求參加這次戰(zhàn)斗。秦云飛讓她們全都轉移到附近葦川里,因為紅柳

集目標太大,說不定敵人會竄到這里來。宋敏只好跟著李麥鉆到小李莊的葦林里。

這天中午,天氣悶熱得像蓋上蓋子的蒸籠。

天亮帶著十幾個戰(zhàn)士,剛剛爬上橋北的沙崗,就被那個站崗的日本鬼子發(fā)現了。他嚎叫著,向沙崗這邊開

了一槍。天亮等人一直向敵人宿舍撲去。

戰(zhàn)斗很快就結束了。在清點敵人的尸體和俘虜時,發(fā)現只有十二個人,另外一名日本鬼子不知道跑到哪里

去了。秦云飛命令大家趕快搜索,可是找遍了附近的葦林草叢,都沒有發(fā)現一點足跡。

大家正在著急,忽然看見李麥和宋敏等幾個女同志,從南邊葦林邊押著光著身子的日本鬼子走了過來。

原來宋敏等到小李莊以后,心里老記掛著這邊的戰(zhàn)斗,她們想看看怎樣戰(zhàn)斗,就讓李麥把她們帶到下游河

邊,裝作在那里洗衣服。她們聽到槍響,一個個正朝橋上張望,忽然看到河里鉆出一個人來。

“老日!”

李麥這一聲喊,幾個婦女一齊跳下水去追趕那個日本鬼子。她們一齊大喊著:“我住他!裁住他!'那個

日本鬼子嚇迷了,被她們捉上岸來。

語文試題(新高考卷)第4頁(共8頁)

她們把這個日本鬼子押送來后,經過詢問,才知道他就是那個渡邊小隊長。宋敏笑著埋怨說:

“把我們送到遠遠的地方,作戰(zhàn)計劃也不讓我們知道,好像多神秘一樣,結果還是我們捉住了個當官的!”

秦云飛說:“這一次給你們記一大功。我向你們檢討,以后再有任務,一定請你們參加。”

(節(jié)選,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以“茫茫無際的水蕩子”作為小說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有利于下文情節(jié)的展開,也寓示著敵人已陷入人

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

B.徐中玉等人將大堤上的碉堡視為“眼中扎了根釘子”,不僅生動地表現出碉堡的危害大,也揭示了革命戰(zhàn)

士嫉惡如仇的心理。

C.李麥聽到兒子天亮喊自己后,她“重重拍了他一巴掌",這一細節(jié)表現出一位革命母親見到平安歸來的兒

子后內心的嗔怒與驚喜。

D.李橋戰(zhàn)斗之前,李麥扮做農村老太太進行半個月偵察的情節(jié)說明我軍為戰(zhàn)斗做了充分準備,周密部署,為

下文取得勝利做鋪墊。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紅柳集,秦云飛和徐中玉“互不相識”,暗示出日軍對人們的戕害,致使人們未老先衰。

B.小說提及“東南亞戰(zhàn)場”為戰(zhàn)斗提供了宏闊的歷史背景,強調李橋戰(zhàn)斗在國際上的重大影響。

C.秦云飛不允許宋敏等幾個女同志參加戰(zhàn)斗,主要是因為擔心敵人流竄,可能會造成更大傷亡。

D.宋敏笑著“埋怨”秦云飛,既是對秦云飛“不重用”女戰(zhàn)士的不滿,更是因為抓住渡邊而自豪。

8.小說第二段講述了李麥與宋敏二人在水蕩相依為命的“苦寂”生活。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安排這一情節(jié)的好

處。(6分)

9.評論認為李準“對人物的描繪始終追求著傳神寫意的意象美,他非常注意選用最能代表這個人物思想本質和

性格核心的語言來塑造人物”。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李麥這一人物形象。(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憲宗成化二年六月,大學士李賢等奏:“河套與延綏接境原非敵人巢穴今毛里孩居處其中出沒不常茍欲安

邊必須大舉而后可乞令兵部會官博議進兵搜剿務在盡絕其總制將官與凡出兵事宜.俱預處請牛。又秋禾方熟,

彼必入掠。而延綏、那、慶、環(huán)縣一帶,宜推選武將一人,統(tǒng)步騎精兵萬人守御,庶幾有備無患?!庇谑潜?/p>

尚書王復同孫繼宗等集議,以“大同總兵楊信舊鎮(zhèn)延綏.稔知地利,宜召還京.面受成算。其陜西、寧夏、延

綏、甘、涼、大同、宣府鎮(zhèn)巡諸官,亦宜敕令整飭兵備,候朝調發(fā)”。帝允所擬,遂召信還,以修武伯沈煜代

之。乃敕陜西巡撫項忠、太監(jiān)裴當、號卷楊信協(xié)謀征剿河套。

語文試題(新高考卷)第5頁(共8頁)

三年春正月,毛里孩乞通貢,制曰:“無約而請和者,謀也。其令各邊謹備之?!泵锖⒉坏秘?,渡河東

侵大同。廷議楊信兵少,不足制之。于是以撫寧伯朱永為大將軍,率京兵往,都督劉聚、鮑政副之。會毛里孩

再上書求貢,許之。

二月,毛里孩人大同界,帝命原調大同、宣府、偏頭關等處搜剿河套官軍,仍留各城守御。

四年春二月,扎加思蘭殺阿羅出,并其眾,而結元孽滿者都入河套。六年李羅忽等據河套,邊人大擾。乃

敕都御史王越總關中軍務,議搜河套、復東勝。越等奏言:“河套水草甘肥,易于駐札;腹里之地,道路曠遠,

難于守御。陜西李羅忽、扎加思蘭等糾率丑類,居套分揀,出入數年。雖嘗阻于我?guī)?然未經挫做,終不肯退。

近日據我河曲,擾我延綏、寧夏,深入我平、鞏、固原。近又覘我大同,逼我萬全。乞命廷臣共議.得一爵位

崇重,威望素著者,統(tǒng)制諸軍.往圖大舉?!背钠渥h,以武定侯趙輔充總兵官,總制各路軍馬,搜河套。

尋以疾還,遂不復舉。

(選自《明史紀事本末?議復河套》)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河套與延綏接境/原非敵人巢穴/今毛里孩居/處其中出沒不常/茍欲安/邊必須大舉而后可/乞令兵部會官

博議/進兵搜剿/務在盡絕/

B.河套與延綏接境/原非敵人巢穴/今毛里孩居處其中/出沒不常/茍欲安邊/必須大舉而后可乞/令兵部會官

博議/進兵搜剿/務在盡絕/

C.河套與延綏接境/原非敵人巢穴/今毛里孩居處其中/出沒不常/茍欲安邊/必須大舉而后可/乞令兵部會官

博議/進兵搜剿/務在盡絕/

D.河套與延綏接境/原非敵人巢穴/今毛里孩居/處其中出沒不常/茍欲安邊/必須大舉而后可/乞令兵部會官

博議/進兵搜剿/務在盡絕/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俱預處請畫”與姚鼐《登泰山記》中“汶水、徂彳來如畫”中“畫”的意思不同。

B.”候期調發(fā)”與《君子于役》中“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的“期”含義不同。

C.總兵,明初鎮(zhèn)守邊區(qū)的統(tǒng)兵官,無品級,遇有戰(zhàn)事,總兵佩將印出戰(zhàn),后漸成常駐武官。

D.“乃敕都御史王越總關中軍務”的“乃”與“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中的“乃”用法及含義均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賢認為河套因為地緣關系而屢受毛里孩侵擾,應該大力征剿毛里孩,并派精兵強將據守,方可保得安寧。

B.皇帝聽從了兵部尚書王復和孫繼宗等人的諫議,讓修武伯沈煜代替楊信鎮(zhèn)守延綏,詔令楊信等人征剿河套。

C.毛里孩請求納貢以圖河套地區(qū)的陰謀被明廷識破,在明軍大兵壓境的情況下,他只得再次請求向明朝納貢。

D.毛里孩并非真心歸附明朝,一直覬覦明朝河套地區(qū),明朝想恢復行使對河套地區(qū)的主權暫時并沒有成功。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大同總兵楊信舊鎮(zhèn)延綏,稔知地利,宜召還京,面受成算。

(2)乞命廷臣共議,得一爵位崇重,威望素著者,統(tǒng)制諸軍,往圖大舉。

語文試題(新高考卷)第6頁(共8頁)

14.明朝“議復河套”的難以實現的客觀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

鸚鴿天黃庭堅

節(jié)去蜂愁蝶不知。曉庭環(huán)繞折殘枝。自然今日人心別,未必秋香一夜衰。

無閑事,即芳期。菊花須插滿頭歸。宜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送落暉。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重陽節(jié)后蝴蝶渾然不知,依舊環(huán)繞著折剩下的菊花飛舞,詞人笑其可悲。

B.時過境遷,雖然秋菊未必是一夜香減,但聚后的分離卻讓人們習以為常。

C.這首詞措辭典雅,觸景生情,拾取尋常風俗入詞,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D.本詞以議論收束,既表達了自己心志,又提振了詞風,使全詞為之一振。

16.詞人在下闋指出“無閑事,即芳期”。這一心態(tài)使詞人在文本中呈現為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荊軻刺秦王歷來為人稱道,但北宋的蘇洵卻不以為然,他在《六國論》中認為“,”,

即荊軻的這一行為加速了燕國的滅亡。

(2)山水泉林是古代文人鐘愛的意象,在靜謐的環(huán)境中棲息靈魂是理想的生活境界,王維《山居秋暝》中用白

描的手法描摹了這一美景:,。

(3)“燈”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一個充滿溫馨的意象。古人多以此來烘托環(huán)境氛圍,寄托情思,

如,。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

一般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有動力的,一類是無動力的。無動力的呢,稱為高超音速滑翔

器,還有一類是帶動力的,可以稱為高超音速飛行器。有動力和無動力應該說有差別,這個差別還比較大,有

動力能飛得高、飛得快,這個很好理解,無動力怎么也能飛得很快呢?其實無動力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它的動

力并非完全沒有,@.地球的引力非常大,吸引著它向地表墜落,在墜落過程中,(2)?當然到了一定密度

大氣層之后,&,它的最大速度就會逐漸降低,但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以高超音速這個狀態(tài)飛行的。

帶動力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因技術難度要比滑翔類的高超音速飛行器要難一些.因為它既能夠俯沖飛行,也能夠

做長時間的水平飛行或者巡航飛行,那么動力裝置對它們而言就非常關鍵了。很多的高超音速的導彈,有的是

采用滑翔的方式,有的采用動力飛行的方式。但是它們有一個特點,基本上都沒有彈翼,往往采用升力體這樣

語文試題(新高考卷)第7頁(共8頁)

的方式飛行。但是空天飛機雖然也能夠以高超音速方式飛行,但是必須能夠在機場上正常水平起降。

18.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表示假設關系的復句??梢愿淖冋Z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4分)

19.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6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

生態(tài)文明與經濟發(fā)展須臾不可分離,離開經濟發(fā)展抓生態(tài)保護是“()”,難以持續(xù),脫離生態(tài)保護

搞經濟發(fā)展則是"()”,貽害無窮。必須牢固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完整準確全面毫厘不爽

地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堅定不移推動發(fā)展方式、生產方式轉變。一方面.堅持生態(tài)保護優(yōu)先理念,增強自然資本

意識,推動自然資本大量增值,使綠水青山持續(xù)發(fā)揮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讓老百姓呼吸上新鮮的空氣.

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桃花源”。另一方面,切實在實現生產方式綠色化上著力,

促進綠色低碳循環(huán)發(fā)展,加快構建循環(huán)型產業(yè)體系,深入推進綠色制造工程,不斷壯大節(jié)能環(huán)保產業(yè)、清潔生

產產業(yè)、清潔能源產業(yè),奮力走出一條經濟發(fā)展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相輔相成、()的發(fā)展新路。

20.請在文中括號內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21.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找出并加以修改。(3分)

22.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畫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4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十年,彈指一揮間。2012年,黨的十八大隆重召開,10年來,我國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玉兔登月、天

宮實臉艙建成、C919翱翔藍天等等,我們實現了全面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勇毅前行、成就輝煌的十

年。這是自信自強、充滿韌勁的十年。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那些承載著喜悅、希望和感動的年度時刻,喚醒

你我心中的時代記憶。

我們見證著著十年的發(fā)展,每一個感人的瞬間都留下了世代的烙印,包括我們的成長。

以上材料對我們成長有何啟示意義?結合這10年科技發(fā)展的杰出成就,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語文試題(新高考卷)第8頁(共8頁)

絕密★啟用前(新高考卷)

語文參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C項,“‘融通'是大運河所流經眾多區(qū)域文化之間的融合”錯。將或然誤解為已然。根據第二段“河

流流動所帶來的流經區(qū)域文化融合的態(tài)勢”“融通,并非指運河將區(qū)域文化融為一體,而是指其形成了‘一氣

周流'的態(tài)勢”可知,“運河”是形成“河流流經區(qū)域文化融合的態(tài)勢”而不是“融合”這一結果。

2.【答案】A

【解析】A項,材料一并沒有闡述大運河在“灌溉”中的作用。

3.【答案】D

【解析】D項是運河在文化融合方面所起的作用。A項講的是運河的“流通”功能。B項是運河的“聯(lián)通”功

能。C項是運河的“變通”功能。

4.(4分)

【答案】①古代運河的開鑿、疏浚為農田提供灌溉之便;②運河為漕運水陸交通提供便利;③運河、漕運影響

城市的形成與發(fā)展;④古代城市的發(fā)展反作用于運河、漕運的發(fā)展。(每答對一點給1分,共4分。意思相近

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

【解析】理解運河、漕運與古代中國之間的關系,首先是運河最基本的功能,那就是水利灌溉和水陸交通,然

后是由此而衍生出來的其他功能,如運河和漕運對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的影響、對城市的選址及發(fā)展的影響。

最后是古代中國社會經濟、政治、城市的發(fā)展對運河和漕運的反作用。

5.(4分)

【答案】①古圣先賢對河道治理與疏通傾注大量心血,用以預防澇災,并為水陸交通和灌溉提供便利;②大運

河既是國家文化符號,又以世界文化遺產的身份成為一種文化標簽;③大運河精神的核心要義依然貫通古今,

萬物流通帶來的不僅是“扁平世界”的趨勢,還有世界文明的互鑒;④大運河文化以其“通”達之力,繼續(xù)形

塑著中華文化,推動著社會發(fā)展。(每答對一點給1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正確理解大運河在中華文明發(fā)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根據材料出處可知,節(jié)選文字主要

闡述的是“大運河的文化特質”。大運河從其最初并非完全出于水利和交通功能的出現到當代賦予其更豐富、

多元的含義,都關乎著并且見證著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歷程?!敖浘暋笔强v貫東西,是帝王思想體現;“運通華夏”

不單單是指“運輸”遍及全國,而更應該指運河與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命運之間的關系。大運河不僅是一種

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一種標識與標簽。

6.【答案】A

【解析】A項,“寓示著敵人陷入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庇羞^度解讀、刻意拔高之嫌。此處的環(huán)境描寫就是為

人物活動和情節(jié)展開提供特殊的場景。

7.【答案】D

【解析】A項,“暗示了戰(zhàn)爭對人們的戕害,致使人們未老先衰”具有過度解讀之嫌,二人之所以“互不相識”

一方面是因為二人分開了一段時間,另一方面寫出了戰(zhàn)爭時期條件的艱苦和他們不修邊幅的豪爽性格。B項,

過度拔高或于文無據,“強調李橋戰(zhàn)斗在國際上的重大影響”在原文沒有信息依據且“在國際上的重大影響”

語文參考答案(新高考卷)第1頁(共6頁)

有言過其詞之嫌。C項,秦云飛并沒有拒絕宋敏等女戰(zhàn)士參加戰(zhàn)斗,而是讓她們埋伏在葦川以免敵人從葦川逃

跑。

8.(6分)

【答案】①交代了戰(zhàn)爭年代環(huán)境的惡劣,側面烘托了戰(zhàn)爭的殘酷,革命者生活的艱苦,表達了對侵華日軍罪行

的批判;②有利于突出李麥等人積極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③使行文張弛有度,舒緩了情節(jié)發(fā)展的節(jié)奏;④為

下文在水蕩展開的戰(zhàn)斗做鋪墊。(每點給2分,答對任意3點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情節(jié)安排的作用。這一概括性的情節(jié)描寫看似閑筆,實則在突出人物形象、推動情節(jié)發(fā)

展、交代人物活動的環(huán)境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從戰(zhàn)爭的角度來說,二人在這兒生活了一年又一年,在不斷地

與敵斗爭中推動了戰(zhàn)爭向有利的形勢發(fā)展:二人生活苦寂,但作者卻將其描寫得充滿了田園牧歌般情調,表明

了革命戰(zhàn)士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同時,后來的李橋戰(zhàn)斗也是在這兒展開的,二人在此多年的生活經歷有助于在

戰(zhàn)斗中發(fā)揮作用;從情節(jié)發(fā)展的角度看,在戰(zhàn)爭中插入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的畫面,舒緩了行文的節(jié)奏。

9.(6分)

【答案】①李麥是小說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盡管著墨不多,卻給讀者留下了極其鮮明的印象。②她是留守黃

泛區(qū)百姓的杰出代表。兒子參軍隨部隊后,她留下來,掩護“有病的老弱”戰(zhàn)士,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感染著宋

敏等年輕人;③她靈活機動,慮事細心。隊伍確定拔掉碉堡的計劃后,她扮成農村老太太秘密偵察,摸清了敵

人的真實情況;④她服從安排,積極配合戰(zhàn)斗。當宋敏要求直接參加戰(zhàn)斗時,李麥無怨無悔地服從組織安排,

配合戰(zhàn)士們展開斗爭;⑤她成熟穩(wěn)重,默默奉獻而不邀功。在李橋戰(zhàn)斗中,她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并沒有任何

炫耀、自滿的言行。(每點給2分,答對任意3點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解題時需要將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與人物形象特征結合起來分析,

從而體現出作者是如何使用烘托映襯等手法言簡意賅地塑造人物的“意象美”的。小說中對李麥的描寫每每都

是只言片語,卻具有點睛之功效,人物溫婉、穩(wěn)重、做事嚴謹等性格特征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塑造出來的。

10.【答案】C

【解析】“毛里孩居”與“處其中”之間不能斷開,“其中”代指河套地區(qū),且與后面的“出沒不?!睙o法搭

配。故排除A、D兩項?!绷畋繒俨┳h”是李賢向朝廷提出的請求,不是李賢下令,排除B項。

1L【答案】B

【解析】B項,這兩個“期”都是約定的時間的意思,含義相同。A項第一個“畫”是謀劃的意思。第二個“畫”

是名詞“圖畫”的意思。C項,總兵,官名。明初,鎮(zhèn)守邊區(qū)的統(tǒng)兵官有總兵和副總兵,無定員??偙俦緸?/p>

差遣的名稱,無品級,遇有戰(zhàn)事,總兵佩將印出戰(zhàn),結束繳還,后漸成常駐武官。D項,第一個“乃”是副詞,

“于是”的意思。第二“乃”就是判斷動詞“是”。

12.【答案】B

【解析】B項,王復和孫繼宗等人的諫議并不是“讓修武伯沈煜代替楊信鎮(zhèn)守延綏”,而是讓楊信等人征剿河

套。

13.(8分)

【答案】(1)大同總兵楊信曾經鎮(zhèn)守延綏,熟知該地的地理形勢,應該召回京城,當面授予既定計劃。

(2)請求命令大臣商議,委派一位爵位崇高,素有威望的人,統(tǒng)領諸路大軍,前往謀劃大舉進軍。

【評分】第(1)句,“舊鎮(zhèn)”“稔知”“受”各1分,句子通順流暢1分。第(2)句“乞”、“素”“圖”

語文參考答案(新高考卷)第2頁(共6頁)

各1分,句子通順流暢1分。

14.(3分)

【答案】①邊陲之地,地理位置所限;②少數民族覬覦河套水草肥美之地;③總官兵因為生病而回朝。(每答

對一點給1分,共3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

【解析】由“河套與延綏接境”以及“帝允所擬,遂召信還,以修武伯沈煜代之。乃敕陜西巡撫項忠、太監(jiān)裴

當、總兵楊信協(xié)謀征剿河套”可知,明朝有收復河套的藍圖,但是因為該地區(qū)地處西北邊陲,距離中原地區(qū)較

遠,朝廷難以控制。由“扎加思蘭殺阿羅出,并其眾,而結元孽滿魯都入河套。六年學羅忽等據河套,邊人大

擾”以及“河套水草甘肥,易于駐扎;腹里之地,道路曠遠,難于守御”等可知,邊疆地區(qū)本就是少數民族聚

居區(qū),他們希望占據水草肥美之地,且部落之間常因爭奪水草肥美地區(qū)而爭戰(zhàn),加劇了明朝對邊疆地區(qū)控制的

難度。

【參考譯文】

明憲宗成化二年六月,大學士李賢等人上奏道:“河套地區(qū)與延綏接壤,原來并不是敵人的巢穴?,F在毛

里孩卻居住在那兒,出現隱沒無規(guī)律。如果想安定邊境,一定要大舉起兵(攻打)然后才得安寧。請求朝廷讓

兵部召集官員廣泛商議,進軍搜尋剿滅毛里孩,一定要剿滅徹底。那些總領的將軍、官員與出軍的各項事務,

都要預先謀劃。而且秋天莊稼正成熟,敵人一定會入侵掠奪。延綏、邸、慶、環(huán)縣一帶,應該推選一名武將,

統(tǒng)領上萬名精銳的步兵和騎兵防守抵御,這樣大概才會有備無患?!庇谑潜可袝鯊团c孫繼宗等人商議,因

為''大同總兵楊信曾經鎮(zhèn)守延綏,熟知該地的地理形勢,應該召回京城,當面授予既定計劃。那些陜西、寧夏、

延綏、甘肅、平涼、大同、宣府地區(qū)鎮(zhèn)守巡視官員,也應該詔令他們整理修繕軍事設施和武器裝備,等候期限,

征發(fā)調撥”?;实墼蕼柿怂麄兯鶖M寫的奏章,于是召楊信回京,讓修武伯沈煜代替楊信。于是詔令陜西巡撫項

忠、太監(jiān)裴當、總兵楊信協(xié)同謀劃征討河套。

成化三年正月,毛里孩請求向朝廷納貢,朝廷制書寫道:“沒有約定而請求和議,這是敵人的謀略。讓各

個守邊將士謹慎防備?!泵锖]有人貢,渡過黃河向東侵擾大同。朝廷商議認為楊信所率軍力少,不能抑制

毛里孩。于是讓撫寧伯朱永擔任大將軍,率領京城的軍隊前往,都督劉聚、鮑政為副官輔助他。恰逢毛里孩第

二次上書請求納貢,皇上答應了他。

成化二年二月,毛里孩入侵大同邊境,皇帝命令原來調動的大同、宣府、偏頭關等地搜尋圍剿河套的官兵,

仍然留在各個城池防備守御。成化四年二月,扎加思蘭殺掉了阿羅出,兼并了他的軍隊,并且勾結元朝余孽滿

魯都進入河套。成化六年,李羅忽等人占據河套,邊疆百姓大受侵擾。于是朝廷敕令都御史王越總領關中軍務,

商議搜剿河套,恢復東勝。王越等人上奏道:“河套地區(qū)水草肥美,適宜駐扎軍隊;河套以內的土地,道路空

闊遙遠,難以防守抵御。陜西學羅忽、扎加思蘭等人糾集敗類,占據河套分頭劫掠,出入內地多年。雖然曾經

被我軍所阻擋,可是沒有受到挫敗,始終不肯退卻。最近占據我們河曲,侵擾延綏、寧夏,深入平、鞏、固原。

最近又窕伺大同,逼近萬全。請求命令大臣商議,委派一位爵位崇高,素有威望的人,統(tǒng)領諸路大軍,前往謀

劃大舉進軍?!背⒙爮牧怂慕ㄗh,用武定侯趙輔充任總兵官,總領各路軍馬,搜尋河套地區(qū)。不久因病還

朝,于是不再起兵(征剿)。

15.【答案】A

【解析】A項,詞人“笑其可悲”理解錯誤,在本詞中,詞人將“無知”的蝴蝶與“有知”的人心對比,表現

了詞人對時事的深刻認知。“蝴蝶”是詞人贊美的對象。

語文參考答案(新高考卷)第3頁(共6頁)

16.(6分)

【答案】①做個“不知”的人。不因為時光流逝、佳節(jié)難再(節(jié)去、菊殘)而愁:②不做流俗之人。不會因為

節(jié)后分別而疏遠人與人之間的感情。③做率性任情之人。當樂則樂,飲酒賞花,不去登高憑吊。(每答對一點

給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分析詞人的形象特點的能力。詞人通過“蜂”與“蝶”、尋?!叭诵摹迸c自己的對比,

表達了自己不會因為時光流逝、佳節(jié)難在而感傷,不會因為分離而產生人走茶涼之感,應當及時享受美景、享

受生活。

17.(6分)

【答案】(1)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2)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3)雨中黃葉樹燈下白

頭人(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每

答對一空給1分,共6分。有錯別字、添字、漏字,則該空不給分。)

【解析】(1)根據提供的信息,蘇洵的觀點與常人不同,表明他不贊同荊軻的這種行為,正是這種行為“加速”

了燕國的滅亡。回憶教材中表達此類意思的語句,即為“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2)根據“山水泉林”

這些意象,再回憶《山居秋暝》中提到這些意象的詩句即可。(3)回憶教材中或者課外閱讀中涉及“燈”的名

句即可。

18.(4分)

【答案】如果要使帶動力的高超音速飛行器能俯沖飛行,也能長時間水平飛行或者巡航飛行,那么其動力裝置

就非常重要,技術難度也比滑翔類高超音速飛行器更難。

【解析】首先將劃線的句子分層,找出可以做結果的部分,然后將可以作為假設條件的內容挑選出來,用表示

假設關系的關聯(lián)詞連接起來即可。

19.(6分)

【答案】①而是來自于地球的引力②它的速度會逐漸加快③由于空氣阻力增加(每答對一點給2分,共

6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

【解析1第①處,根據后面“它的最大速度就會逐漸降低”可知,需要介紹“速度逐漸降低”的原因。第②處,

根據前文介紹的超高音速飛行器“有動力”,后面提示“地球的引力非常大”可知,此處應該填寫超高音速飛

行器動力與地球引力之間的關系。第③處,根據物理常識,物體在下墜過程中會產生加速度,因此此處填寫“速

度會逐漸加快”。

20.(3分)

【答案】緣木求魚竭澤而漁相得益彰(每答對一點給1分,共3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

【解析】第一處,“抓生態(tài)保護”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fā)展經濟”,如果丟掉了這一根本目的,那么生態(tài)保

護也就無法實現。因此此處可以填寫表示方式方法不當無法實現目標的成語。第二處,生態(tài)保護為經濟發(fā)展提

供不竭動力,如果一味發(fā)展經濟不顧及生態(tài)保護,這是短視行為。此處填寫“竭澤而漁”最恰當。第三處是要

概括“經濟發(fā)展”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之間的關系,在“相輔相成”的基礎上更進一層那就是“相得益彰”。

21.(3分)

【答案】①第一處,搭配不當,“牢固把握……理念”,不能說“把握理念”,而應該是“樹立……理念”,

動賓搭配不當。改為“牢固樹立……理念”。②重復累贅,“完整準確全面”與成語“毫厘不爽”表意相同,

語文參考答案(新高考卷)第4頁(共6頁)

刪除“毫厘不爽”。

【解析】本題考查病句的查找與修改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抓主干,看畫線的句子主謂賓是否齊全,搭配

是否恰當。其次看修飾成分,有沒有修飾不當。再結合常見的語病,甄別并修改。

22.(4分)

【答案】①排比,用整齊的句式強調了“抓生態(tài)保護”帶來良好效果。②借代,用“桃花源”的美好意象代指

生態(tài)效益對百姓生活環(huán)境的巨大影響。(每答對一點給2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

給分。)

【解析】首先要指出畫線的句子使用了何種修辭,分析這種修辭手法產生的表達效果;然后從內容的角度分析

這組句子之間的關系。這幾個句子詳細地闡述了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對百姓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

23.(60分)

【審題指導】材料以2012年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到2022年黨的二十大隆重召開這一時間段內國內發(fā)生的巨大

變化為素材,舉凡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民生等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都可以作為作文的素材。10年來,我們在

黨的堅強領導下砥礪前行,我們抗擊疫情,有著最美逆行者;我們上天入地,將紅旗插到太空;我們脫貧攻堅,

摘掉了千百年來貧困的帽子;我們保護生態(tài)文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項項偉大的工程昭示著

一個古老而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