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山東省臨沂市高三上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3屆山東省臨沂市高三上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3屆山東省臨沂市高三上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3屆山東省臨沂市高三上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3屆山東省臨沂市高三上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屆山東省臨沂市高三上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

考試歷史試題

一、選擇題

1.《早期中國一一中國文化圈的形成和發(fā)展》指出,新石器時代的花瓣紋彩陶的流行范

圍,已經涵蓋了今天中國的大部分地區(qū);同時,各地區(qū)的花瓣紋彩陶又呈現(xiàn)出較強的

地域特色,整個文化區(qū)就像一朵由花心和多重花瓣組成的史前中國之花。這說明早期

中國()

A.文化多元發(fā)展并相互交流B.中原文化一直保持領先優(yōu)勢地位

C.“花心”文化向“花瓣”擴展D.文明時代始于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

【答案】A

【解析】據(jù)材料信息可知,中國新石器時代花瓣紋全國流行,但各地的花瓣紋又有各地

的地方特色,說明中華文化呈現(xiàn)出多元一體的特點,即文化多元發(fā)展并相互交流,故

選A項;文化無優(yōu)劣之分,“領先優(yōu)勢”有誤,排除B項;材料反映中華文化具有多

元一體的特征,與花心、花瓣無關,排除C項;“始于”一詞有誤,排除D項。

2.圖1、圖2為漢初郡國變遷圖。據(jù)此可知()

圖1文帝后期十七諸侯二十四郡圖2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二十五王國

A.朝廷與諸侯矛盾漸趨激化B.王國威脅中央的形勢發(fā)生逆轉

C.王國控制的區(qū)域日益擴大D.國家行政體制進行了重大調整

【答案】B

【解析】據(jù)材料信息可知,與文帝時期相比,景帝時期地方王國范圍縮小,實力有所下

降,說明王國威脅中央的形勢發(fā)生逆轉,故選B項;從圖示信息可知,王國力量減

弱,不能得出朝廷與諸侯矛盾漸趨激化的結論,排除A項;王國控制區(qū)域日益縮小,

排除C項;漢武帝時期國家行政體制進行了重大調整,實行推恩令,排除D項。

3.魏晉之前,山東地區(qū)儒學的發(fā)達冠于全國,其他地區(qū)無出其右者;但從十六國至北朝

結束的幾百年間,山東地區(qū)的儒學再也未能恢復到以前的盛況。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

因素是()

A.門閥政治的發(fā)展B.人口遷徙的影響

C.儒釋道三教并行D.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答案】B

【解析】據(jù)材料信息可知,與魏晉之前相比,山東地區(qū)在十六國至北朝結束時期儒學影

響力下降,結合所學北民南遷的史實可知,這與北民南遷有關,故選B項;魏晉南北

朝時期實行門閥政治,與山東儒學影響力下降無關,排除A項;唐朝儒釋道三教并

行,排除C項;山東儒學的影響力下降的原因是北民南遷,不是江南地區(qū)開發(fā),排除

D項。

4.元朝官修史書《遼史》載:“天地之間,風氣異宜;人生其間,各適其便。……長城以

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宮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間,多寒多

風,畜牧畋漁以食,皮毛以衣,轉徙隨時,車馬為家。此天時地利所以限南北也?!边@

可以用來說明()

A.農耕文明優(yōu)于游牧文明B.各族群經濟交往的必然性

C.地理環(huán)境決定文明高低D.長城南北地理區(qū)域的封閉性

【答案】B

【解析】據(jù)材料信息可知,遼國時期,不同地地域經濟發(fā)展模式不同,有各自的特點,

這種互補性說明各族群經濟交往是必然的,故選B項;文明之間沒有優(yōu)劣之分,排除

A項;“決定”一詞有誤,排除C項;長城南北之間并不封閉,彼此之間有交流,排除

D項。

5.衛(wèi)所制是明代的軍事制度,衛(wèi)是衛(wèi)所制下最高的軍事戰(zhàn)術單位。表1是明初在部分沿

海地區(qū)設衛(wèi)的狀況。這反映出當時()

表1

衛(wèi)的數(shù)量駐地

11衛(wèi)山東沿海

14衛(wèi)浙江沿海

9衛(wèi)福建沿海

8衛(wèi)廣東沿海

A.政府重視海防B.農民起義不斷C.西方侵略開始D.地方制度異變

【答案】A

【解析】據(jù)材料信息可知,明初在沿海地區(qū)廣泛設置衛(wèi)所,加強對沿海她區(qū)的軍事管

理,即政府重視海防,故選A項;明初無農民起義,排除B項;西方侵略從明朝晚期

開始,排除C項;衛(wèi)所是加強中央對地方管理的一種方式,并未發(fā)生異變,排除D

項。

6.1853年,為了鎮(zhèn)壓太平軍,江蘇最早出現(xiàn)了“就地籌餉”的厘金制度,后來很快遍行

全國?!袄褰稹庇傻胤秸莆?,上交中央的只占20%。厘金中以百貨厘最早、范圍最

大,一切日用所需之物,無一不在被征之列。這一制度直到20世紀30年代初才被取

消。厘金制度()

A.瓦解了政府統(tǒng)治基礎B.提高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

C.破壞了經濟社會秩序D.規(guī)范了地方稅收制度

【答案】C

【解析】據(jù)材料信息可知,清政府為了鎮(zhèn)壓太平軍,實行厘金制度,''一切日用所需之

無,無一不在被征之列”加重百姓的負擔,破壞了經濟社會秩序,故選C項;厘金制

度加重人民的負擔,并未瓦解清政府統(tǒng)治基礎,排除A項;厘金制度并不能提高軍隊

戰(zhàn)斗力,排除B項;厘金制度造成地方稅收制度混亂,排除D項。

7.圖3表達的鮮明主題是()

中外關系:

1915年“中日民四條約”列強支持下的軍閥混戰(zhàn)

北洋派:1913年“宋教仁案”1914年《中華民國約法》1916年1917年府院之爭

袁世凱解散國民黨總統(tǒng)制洪憲元年張勛復辟

革命黨: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

圖3

A.現(xiàn)代性國家的構建B.憲政體制的實踐

C.民主與專制的斗爭D.社會共識的崩解

【答案】C

【解析】據(jù)材料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后,北洋派和革命黨人進行了一系列斗爭,這些斗

爭的焦點是封建專制和民主共和之爭,故選C項;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華民國已經標

志現(xiàn)代性國家構建了,排除A項;中華民國的建立就意味著憲政體制的實踐,排除B

項;革命黨與北洋派之爭說明中國內部民主和專制的斗爭,社會共識是民主共和深入

人心,并未崩解,排除D項。

8.毛澤東在同中央農村工作部負責人談話時指出,“個體所有制的生產關系與大量供應是

完全沖突的”“從解決這種供求矛盾出發(fā),就要解決所有制與生產力的矛盾問題”。他

意在強調新中國()

A.進行土地改革迫在眉睫B.建立計劃經濟需提上日程

C.建立人民公社符合國情D.實行農業(yè)集體化勢在必行

【答案】D

【解析】據(jù)材料信息可知,毛澤東認為個體所有制的生產關系不能大量供應產品,即會

出現(xiàn)供不應求的問題,解決的最好方式是將私有制改為公有制,即實行三大改造推行

農業(yè)集體化,故選D項:土地改革是將地主土地所有制改為農民土地所有制,沒有改

變是私有制的屬性,排除A項;材料反映毛澤東要將私有制改為公有制,并未建立計

劃經濟體制,排除B項:此時處于社會主義改造階段,尚未改變私有制,不到人民公

社的程度,排除C項。

9.圖4是20世紀90年代某鄉(xiāng)鎮(zhèn)街道上有人經營收費公用電話的照片,當時用公用電話

打本地電話一分鐘收5角錢。對此合理的解讀是()

圖4

A.城市和鄉(xiāng)村經濟發(fā)展不平衡B.市場經濟體制在農村得以確立

C.電話已成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D.個體經營與市場經濟逐步發(fā)展

【答案】D

【解析】據(jù)材料信息可知,20世紀90年代鄉(xiāng)鎮(zhèn)街道經營費公用電話,說明已進行改革

開放,允許個體經營,即個體經營與市場經濟逐步發(fā)展,故選D項;材料反映鄉(xiāng)鎮(zhèn)出

現(xiàn)個體經濟,無法得出城鄉(xiāng)發(fā)展不平衡的結論,排除A項;市場經濟體制初步確立于

2001年,排除B項;“必需品”一詞過于絕對,排除C項。

10.《伊索寓言》有一則故事:一只關在鴿籠中的母鴿,正在自夸說它孵出的小鴿真多的時

候,一只烏鴉聽見了,說道:“我的朋友啊,停止你的夸口吧!你的子女愈多,關在鴿

籠的也愈多,那么你的憂愁不是也更多了嗎?”這反映了古希臘人的文化特性是

()

A.追求智慧與自由B.注重論辯和演說術

C.崇尚現(xiàn)實與利益D.強調邏輯思維訓練

【答案】A

【解析】據(jù)材料信息可知,子女越多關在鴿籠的越多,憂愁也越多,體現(xiàn)出古希臘人對

于自由的追求,故選A項;材料反映不愿意關進鴿籠中,即對于自由的追求,不是論

辯,排除B項;不愿關在籠子里說明追求自由,不是崇尚利益,排除C項;材料反映

對于自由的追求,與邏輯思維無關,排除D項。

11.14世紀初,法國國王腓力四世創(chuàng)建了三級會議。第三等級是“一切不屬于貴族的人,

統(tǒng)稱為‘平民'”,其中包括金融家、港口的船主、城里的富商、律師、醫(yī)生、教授、

雇工作坊主,甚至包括手工工匠、幫工等。這表明()

A.城市利益得到重視B.城市自治興起

C.王權開始高于教權D.議會制度確立

【答案】A

【解析】據(jù)材料信息可知,法國第三等級包括非教士和貴族的所有人,其中包括金融

家、城市富商、律師、手工工匠等,這體現(xiàn)城市利益得到重視,故選A項;城市自治

興起于中古后期,即11世紀前后,排除B項;“開始”一詞有誤,王權早在中古后期

已高于教權,排除C項;法國議會制度早已確立,排除D項。

12.表2是近代科學的部分主要成就。它們()

表2

代表人物生卒年國籍主要成就

惠更斯1629—1695荷蘭提出“光的波動理論”

牛頓1643—1727英國經典力學體系創(chuàng)立者

法拉第1791—1867英國經典電磁理論奠基人

焦耳1818—1889英國熱當量的測定者

A.表明科技中心多元B.直接轉化成為生產技術

C.引領工業(yè)時代發(fā)展D.促進歐洲第一次思想解放

【答案】C

【解析】據(jù)材料信息可知,17—19世紀,英國產生很多近代科學成就,結合所學工業(yè)

革命的史實可知,這為英國引領工業(yè)革命奠基,故選C項;材料能看出以英國為核

心,并不是中心多元,排除A項;材料反映近代科學成就主要集中在英國,并未直接

轉化為生產技術,排除B項;歐洲第一次思想解放發(fā)生于14—17世紀,即文藝復

興,排除D項。

13.富蘭克林?羅斯福在1932年競選演說中談到:“有些經濟學家仍在試圖找出到底是什

么東西使我們在1929年遭受挫折。我雖然不是經濟學家,但我認為我是了解的,使我

們遭受打擊的是十年的放蕩不羈,十年的集團的利己主義一一所追求的唯一目標表現(xiàn)

在這種思想一一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其結果是,98%的美國人口都遭受到天誅地

滅?!边@一演說()

A.強調實現(xiàn)社會平等的意義B.體現(xiàn)實行國家干預政策的意圖

C.主張改變奢侈浪費的風氣D.旨在抨擊某些經濟學家的遲鈍

【答案】B

【解析】據(jù)材料信息可知,面對1929—1933的經濟危機,羅斯福強調要改變利己主

義,即用國家干預的方式解決問題,故選B項;資本主義國家并未實現(xiàn)社會平等,排

除A項;材料反映羅斯福主張改變利己主義,并不是改變奢侈浪費風氣,排除C項;

羅斯福的演說為國家干預思想做準備,旨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并不是抨擊經濟學家

的遲鈍,排除D項。

14.1964年,戴高樂領導下的法國沖破美國設置的反華陣線,與中國建交;1966年,法國

正式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1969年,聯(lián)邦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勃蘭特上臺后主

張改善與蘇聯(lián)和東歐各國的關系。這能夠反映()

A.美蘇兩極對峙格局被沖破B.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劣勢

C.國際社會主義影響力擴大D.西歐面臨蘇聯(lián)的強大壓力

【答案】C

【解析】據(jù)材料信息可知,二戰(zhàn)后,法國沖破美國阻礙,與中國建交并退出北約,德國

則主動改善同蘇聯(lián)和東歐的關系,說明國際社會主義影響力擴大,改變了資本主義陣

營和社會主義陣營堅決對立的局面,故選C項;兩極對峙格局并未被沖破,排除A

項;60年代美國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優(yōu)勢,排除B項;材料反映西歐改善與社會主義國

家的關系,這是想要擺脫美國控制,獨立制定外交政策的體現(xiàn),并不是受到蘇聯(lián)壓力

的結果,排除D項。

15.二戰(zhàn)結束后,國際資本輸出的流向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發(fā)達國家之間的相互直接投資占

主導地位。1980年的國際資本流動總量中,四分之三以上是在發(fā)達國家間進行的。這

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背景是()

A.經濟區(qū)域集團化受阻B.發(fā)展中國家經濟競爭力增強

C.國際經濟新秩序建立D.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發(fā)展

【答案】D

【解析】據(jù)材料信息可知,二戰(zhàn)后國際資本輸出以發(fā)達國家間的互相投資為主,這與第

三次科技革命,西方發(fā)達國家生產力顯著發(fā)展有關,故選D項;經濟區(qū)域集團化在二

戰(zhàn)后顯著發(fā)展,排除A項;材料反映發(fā)達國家相互投資為主,說明發(fā)展中國家經濟競

爭力減弱,排除B項;目前國際經濟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C項。

二'非選擇題

16.(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唐宋海上絲綢之路

材料一

圖5唐宋海上絲綢之路示意圖

材料二

南海神廟又稱波羅廟,位于廣州市黃崎區(qū)珠江出??冢ㄓ谒宄_皇年間,是古代祭祀

海神的場所,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南海神廟是中國四大海神廟中唯一保存下來的規(guī)

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廟。中外海船出入廣州按例都要到廟中拜祭南海神,祈求出入平安,

一帆風順。自隋唐以來,歷代皇帝都派官員到南海神廟舉行祭典。

——據(jù)《廣州南海神廟——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fā)祥地之一》

(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唐代和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異同,并說明其不同的原因。(6分)

(2)根據(jù)材料,指出南海神廟對研究中國古代航海的價值。(6分)

【答案】(12分)

(1)同:范圍廣闊,最遠可達阿拉伯(東非)。

異:唐代貼近海岸,宋代遠離海岸;原因是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發(fā)展,指南針的應

用。(6分)

(2)南海神廟是文物史料,屬于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神廟距今有1400多年,

說明中國古代遠洋航海歷史悠久;神廟所在地廣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fā)祥地之一,

說明廣州在對外交通貿易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官員要到廟中拜祭南海神,說明政府重

視海外貿易;多年形成的南海神廟文化對于研究中國航海文化和風俗民情有重要價

值。(6分,答出三點即可)

【解析】

(1)第一小問同,據(jù)圖示可知范圍廣闊,最遠可達阿拉伯(東非)。第二小問異,據(jù)圖示

唐代貼近海岸,宋代遠離海岸。第三小問原因,結合宋代造船航海技術的史實可知造

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發(fā)展,指南針的應用。

(2)據(jù)材料二“南海神廟是中國四大海神廟中唯一保存下來的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

廟”可知南海神廟是文物史料,屬于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據(jù)材料二“至

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可知神廟距今有1400多年,說明中國古代遠洋航海歷史悠

久;據(jù)材料二''位于廣州市黃埔區(qū)珠江出海口,建于隋朝開皇年間,是古代祭祀海神

的場所”可知神廟所在地廣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fā)祥地之一,說明廣州在對外交通

貿易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據(jù)材料二“歷代皇帝都派官員到南海神廟舉行祭典”可知官

員要到廟中拜祭南海神,說明政府重視海外貿易;據(jù)材料二“中外海船出入廣州按例

都要到廟中拜祭南海神,祈求出入平安,一帆風順”可知多年形成的南海神廟文化對

于研究中國航海文化和風俗民情有重要價值。

17.(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睡獅”與“醒獅”

1898年7月,謝績泰繪制了《時局圖》,后來多次改動刊印。上有題詞“沉沉酣睡我中

華,那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而由這樣的“睡”中華與“醒”

國民的意象,中國又有了“睡獅”與“醒獅”一類的名稱。

陳天華在《猛回頭》結尾唱道:“猛睡獅,夢中醒,向天一吼!百獸驚,龍蛇走,期魅

逃臧。改條約,復政權,完全獨立;雪仇恥,驅外族,復我冠裳。到那時,齊叫道,中華萬

歲;才是我,大國民,氣吐眉揚。”

制㈱招

圖6《新生命活躍起來》

號稱“革命軍中馬前卒”的宣傳家鄒容,在他1903年寫成的《革命軍》中,直接將清

末的中國比作睡獅,呼喚它的醒來:“嗟夫!天清地白,霹靂一聲,驚數(shù)千年之睡獅而起舞,

是在革命,是在獨立?!?/p>

清末、民國時期涌現(xiàn)了許多《醒獅歌》,創(chuàng)辦了許多以“醒獅”命名的期刊,成立了許

多以“醒獅”為名的社團。在中華民族已到危亡時刻的1934年,滿懷悲憤的徐悲鴻揮毫潑

墨,創(chuàng)作了《雄獅圖》,題詞“新生命活躍起來”。

——胡阿祥《吾國與吾民——中國歷代國號與古今名稱研究》

提取材料信息,對材料中的“醒獅”形象加以闡釋.(13分)

【答案】(13分)

(-)信息提取

信息舉例:

1898年、1903年(20世紀初)、清末、民國、1934年;《時局圖》《猛回頭》《革命軍》

《醒獅歌》、醒獅期刊和社團;“酣睡”“醒”“睡獅”“醒獅”等。

(若從圖中提取其他有效信息并加以闡釋,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層次要求:

層次1:提取信息不夠完整,只能從材料中獲取部分有效信息;

層次2: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并對信息進行恰當?shù)臍w納整理。

(二)歷史闡釋

闡釋內容:(闡釋應主要包括三個角度)

(1)“醒獅”形象產生的時代背景;

(2)“醒獅”形象的內涵;

(3)“醒獅”形象的評價。

層次要求:

層次1:能在歷史信息和相關歷史現(xiàn)象之間建立起簡單聯(lián)系;

層次2:能在歷史信息和相關歷史現(xiàn)象之間建立起恰當聯(lián)系,并分別加以闡釋說明;

層次3:能結合時代背景,在歷史信息和相關歷史現(xiàn)象之間建立起邏輯關系,并在概括

歸納的基礎上,進行多角度的闡釋說明。

(三)示例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華民族面臨嚴重危機,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代理人;20世紀上

半期,帝國主義列強加緊侵華,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不能挽救沉淪;西方民主革命思想

在中國進一步傳播。

先進愛國人士積極探索救亡圖存道路。謝績泰呼吁喚醒酣睡中的國民和國家;陳天

華、鄒容把清末的舊中國比作睡獅,把未來的新中國比作醒獅與雄獅,要求反帝愛國、實

行民主共和;徐悲鴻以雄獅比喻活躍的新生命,喚醒民眾抗日救亡;以“醒獅”命名的歌

曲、期刊和社團紛紛出現(xiàn)。這些都是在民族危機不斷加深的時代里,中華志士仁人對自己

國家獨立、強大的殷殷期盼與拳拳之心。

“睡獅”與“醒獅”的隱喻,表達了先進知識分子拒絕麻木、激勵民眾的責任擔當,

也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從沉睡到覺醒的轉變過程,具有激發(fā)民族民主意識的巨大作用。

(“醒獅”形象產生的時代背景,4分;“醒獅”形象的內涵,6分;“醒獅”形象的評

價,3分。)

【解析】

本題可從背景、內容和評價三個角度進行分析。從背景看,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華民族

面臨嚴重危機,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代理人:20世紀上半期,帝國主義列強加緊侵華,北

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不能挽救沉淪;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國進一步傳播。從內容看,先

進愛國人士積極探索救亡圖存道路。謝績泰呼吁喚醒酣睡中的國民和國家;陳天華、鄒容

把清末的舊中國比作睡獅,把未來的新中國比作醒獅與雄獅,要求反帝愛國、實行民主共

和;徐悲鴻以雄獅比喻活躍的新生命,喚醒民眾抗日救亡;以“醒獅”命名的歌曲、期刊

和社團紛紛出現(xiàn)。這些都是在民族危機不斷加深的時代里,中華志士仁人對自己國家獨

立、強大的殷殷期盼與拳拳之心。從影響看,“睡獅”與“醒獅”的隱喻,表達了先進知

識分子拒絕麻木、激勵民眾的責任擔當,也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從沉睡到覺醒的轉變過程,具

有激發(fā)民族民主意識的巨大作用。

18.(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小年畫.大歷史

楊家埠位于山東省濰坊市東北,其木版年畫的歷史已有600多年。楊家埠版畫是我國著

名的三大民間年畫之一。下面三幅圖畫是20世紀50年代楊家埠的木版年畫。

農業(yè)合作實在強,

集體經營多打糧,

按勞取酬辦法好,

大家常裕喜洋洋.

圖7聽志愿軍講故事圖8合作社分紅

圖9自由婚姻好

結合所學知識,以“小年畫?大歷史”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14分)

(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

【答案】(14分)

(一)信息提取

信息舉例:

20世紀50年代;年畫主題或名稱;抗美援朝,男女平等、婚姻自由、農業(yè)生產合作

社、共同勞動、團結和睦等。

(若從圖中提取其他有效信息并加以闡釋,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層次要求:

層次1:提取信息不夠完整,只能從材料中獲取部分有效信息;

層次2: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并對信息進行恰當?shù)臍w納整理。

(二)歷史闡釋

闡釋角度:(闡釋應主要包括三個角度)

(1)三幅年畫的時代背景;

(2)三幅年畫的內涵;

(3)三幅年畫的價值。

層次要求:

層次1:能在歷史信息和相關歷史現(xiàn)象之間建立起簡單聯(lián)系;

層次2:能在歷史信息和相關歷史現(xiàn)象之間建立起恰當聯(lián)系,并分別加以闡釋說明;

層次3:能結合時代背景,在歷史信息和相關歷史現(xiàn)象之間建立起邏輯關系,并在概括

歸納的基礎上,進行多角度的闡釋說明。

(三)示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人民政權得到鞏固、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國民經濟(農村

生產力)得到恢復發(fā)展,20世紀50年代的楊家埠年畫反映了當時這一社會狀況。

三幅年畫通過抗美援朝、成立農業(yè)生產合作社、自由婚姻等史實,體現(xiàn)出當時人民當

家做主、社會生產關系變化、按勞取酬新分配制度確立、男女平等新婚姻制度確立,反映

了崇尚英雄、崇尚勞動、集體主義、團結和睦的社會風氣,表達了廣大民眾對中國共產黨

和國家政策的擁護與認同,對現(xiàn)實政治和社會新生活的歌頌與追求。

楊家埠年畫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三幅年畫對研究新中國的政治經

濟制度、社會風尚和人民的精神風貌有重要價值。

(三幅年畫的時代背景,3分;三幅年畫的內涵,6分;三幅年畫的價值,3分;行文表

述,2分。)

【解析】

本題可從背景、內容和評價三個角度來分析。從背景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人民

政權得到鞏固、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國民經濟(農村生產力)得到恢復發(fā)展,20世紀50年

代的楊家埠年畫反映了當時這一社會狀況。從內容看,三幅年畫通過抗美援朝、成立農業(yè)

生產合作社、自由婚姻等史實,體現(xiàn)出當時人民當家做主、社會生產關系變化、按勞取酬

新分配制度確立、男女平等新婚姻制度確立,反映了崇尚英雄、崇尚勞動、集體主義、團

結和睦的社會風氣,表達了廣大民眾對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政策的擁護與認同,對現(xiàn)實政治

和社會新生活的歌頌與追求。從影響價值看,楊家埠年畫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

部分。這三幅年畫對研究新中國的政治經濟制度、社會風尚和人民的精神風貌有重要價

值。

19.(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大繁榮”

在公眾看來,對那些不得不在工廠、礦山和家政行業(yè)中謀職的底層工人來說,19世紀

興起的新經濟制度簡直是人間地獄。有人認為,這種社會狀況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時間里幾乎

沒有改善,直到社會主義思潮席卷歐洲、美國興起新政之后才發(fā)生變化。有的文學作品可能

會給人這樣的印象,但描寫的年代并不吻合。例如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主要描述了

1815-1832年的路易?菲利普王朝的社會緊張狀況,而不是反映幾十年之后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