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燙熨治療陳舊性骶髂關節(jié)損傷_第1頁
中藥燙熨治療陳舊性骶髂關節(jié)損傷_第2頁
中藥燙熨治療陳舊性骶髂關節(jié)損傷_第3頁
中藥燙熨治療陳舊性骶髂關節(jié)損傷_第4頁
中藥燙熨治療陳舊性骶髂關節(jié)損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藥燙熨治療陳舊性骶髂關節(jié)損傷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陳舊性骶髂關節(jié)損傷的診斷前下錯位病史:多由外傷所致,與職業(yè)、性別有關,尤女性與妊娠婦女。多發(fā)生于伸髖位置上,如足球運動員鏟球受阻時,股前肌群強烈收縮,牽拉髂骨向前運動,軀干、脊柱及骶骨向后方旋轉時,導致髂骨向前下錯位;后上錯位病史:多由外傷所致,與職業(yè)、性別有關,尤女性與妊娠婦女。多發(fā)生于彎腰屈髖伸膝的位置上,如彎腰搬取重物,跨越壕溝時,股后側的肌群強力收縮,牽拉髂骨向后運動,軀干、脊柱及骶骨向對側前方旋轉時,導致髂骨向后上錯位。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陳舊性骶髂關節(jié)損傷的診斷前下錯位臨床表現:下腰臀骶部痛,大腿內側及腹股溝附近疼痛,可伴下肢癥狀,或伴盆腔臟器功能紊亂,頸肩背痛等。后上錯位臨床表現:下腰臀骶部痛,股骨大轉子外側及大腿后方或坐骨結節(jié)附近疼痛、或伴大腿后方及坐骨神經痛、盆腔臟器功能紊亂、頸肩背痛等。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陳舊性骶髂關節(jié)損傷的診斷前下錯位體格檢查:患側髂后上棘內側骶髂關節(jié)間隙弧形壓痛或可伴痠脹感、疼痛感向大腿內側或下肢傳導,患側髂后上棘向前下外移,髂前上棘與髂脊水平較健側降低,患側下肢相對延長0.5~2.0cm,患側腳過度內旋呈“陰腳”。骨盆分離試驗或“4”字征或床邊試驗可疑或陰性。后上錯位體格檢查:患側髂后上棘內側骶髂關節(jié)間隙弧形壓痛或可伴痠脹感、疼痛感向大轉子方向或大腿后側傳導,患側髂后上棘向內下后移,髂前上棘與髂脊水平較健側上升,患側下肢相對變短0.5~2.0cm,患側腳過度外旋呈“陽腳”。骨盆分離試驗或“4”字征或床邊試驗可疑或陰性。

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急性期骶髂關節(jié)損傷的診斷前下錯位X線攝片:骨盆正位片示雙側骶髂關節(jié)不對稱,患側髂骨橫徑變小、恥骨聯(lián)合下移或前移,患側閉孔變大;矢位片示恥骨支前移。脊柱X線攝片可示脊柱側彎、旋轉及棘突偏歪,骨質增生等。

后上錯位X線攝片:骨盆正位片示雙側骶髂關節(jié)不對稱,患側髂骨橫徑變寬、恥骨聯(lián)合上移或后移,患側閉孔橫徑縮?。皇肝黄緪u骨支后移。脊柱X線攝片可示脊柱側彎、旋轉及棘突偏歪,骨質增生等。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急性期骶髂關節(jié)損傷的診斷排除骶髂關節(jié)結核、強直性脊柱炎、股骨頭壞死、腫瘤等。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針刀治療原理:切斷部分攣縮之骶髂骨間韌帶、骶髂后長短韌帶,破壞部分感覺神經纖維,阻斷疼痛刺激,降低手法復位時之難度;通過針刀針刺樣的刺激所產生的炎性反應與細胞免疫反應改善關節(jié)內微循環(huán)、促進損傷韌帶與關節(jié)的新陳代謝、促進營養(yǎng)與能量的補充,解除局部癥狀,恢復關節(jié)功能。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針刀治療定位:患者俯臥位,患側髂后上棘內側骶髂關節(jié)間隙有一段走形表現為以髂后上棘為圓心的弧,將通過圓心的水平線與關節(jié)間隙相交處定位為第一部位,弧形關節(jié)間隙上距該部位約1.0~1.5cm處定為第二、第三部位。常規(guī)消毒后,戴無菌手套,鋪滅菌治療巾。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前下錯位型--治療操作:以I型3號針刀按針刀四步進針規(guī)程進針,刀口線重合于以髂后上棘為圓心的弧上該點之切線,垂直進針約0.5cm~1.5cm有突破感后,將針體向內側(第一部位)或內上(第二部位)或內下(第三部位)沿垂直于切線的平面上傾斜約35。,沿骶髂關節(jié)間隙進針致產生明顯痠脹感或脹竄感,再輕微縱橫擺動2下,出針至皮下,針刀口外貼無菌敷料。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針刀治療前下錯位:伴髂前下棘與腰3橫突及髂翼外側壓痛者,以針刀一并治之。后上錯位:伴坐骨結節(jié)附近、髖關節(jié)外側、L3橫突尖壓痛需針刀一同處理。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臥式整脊療法1、首先整復骶髂關節(jié)2、其次整復腰胸頸椎3、強調絕對臥床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整復骶髂關節(jié)手法前下錯位:屈膝屈髖法屈膝屈髖拉臀壓髂法內旋腿矯正法后上錯位:單髖過伸法俯臥拉腿推臀法外旋腿矯正法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整復腰椎手法單人側臥斜扳法:以腰4棘突偏右為例。患者右側臥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髖屈膝,放于右大腿內側上,右手放于枕上,左手屈肘放于身旁,頭略后仰。術者面對患者立于床邊,左手伸直抓扶患者左肩鎖骨部,右手拇指按于患者腰4棘突處,右肘稍屈按壓于其左臀部,囑其全身放松,術者雙手同時輕松地將患者左肩、左臀部作前后扭轉推搖2~3次,待感到已放松后,左手將其肩推向后固定,右肘用力將其臀部向前搬按至最大角度,術者緊收右肘,加上身按壓的閃動力,??陕牭窖箨P節(jié)“咯得”響聲或在右拇指觸及其腰4后關節(jié)還納時的彈跳感。先松動健側,再復患側。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整復胸椎手法俯臥疊掌推按法:

(一)體位:患者俯臥位,口鼻置于洞中,以利呼吸。胸下可墊薄枕,兩臂平放于身體兩側,可使全身肌肉放松。醫(yī)者站于患者尾端一側(逆式)。

(二)手法:醫(yī)者雙掌重疊,掌根置于胸椎棘突上,與皮膚成60。角,先令患者吸氣,然后屏住氣,醫(yī)者趁機短促用力,頓挫地向前下方推按,并沿脊柱有節(jié)奏地自下而上(逆式)地邊推按邊移動手掌。對偏歪錯位之椎體則應作重點按壓。

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整復頸椎手法臥位頸椎成角定點復位法:1、患者平臥,醫(yī)生雙手頜一枕牽引持續(xù)數分鐘。2、成角調節(jié):上段(C1-2)略低頭(0-15‘);中段(C3-5)輕度屈頸(15-35‘);下段(C6-7)中度屈頸(35-50‘)。3、復位手法:令患者輕輕側向轉頭至最大限度。術者一手托住枕部,拇指輕輕定位于患椎橫突部,另一手扶持下頜,雙手協(xié)調調整屈頸度數,使成角落于患椎,再將下頜繼續(xù)向一側輕巧用力,頓挫旋轉,并向后上方輕輕提拉一下,即可聞及“咔嚓”聲響(拇指下可伴有關節(jié)滑動到位感),復位即告成功。余患椎同法逐一復位矯正。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中藥燙熨治療選用補肝腎、強筋骨、祛風除濕、散寒止痛中藥,以中藥燙熨外治形式治療風寒濕型頸腰膝關節(jié)骨質增生癥既避免了口服藥物對胃腸肝腎的損害,又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中藥燙熨治療秦艽24g,防風24g,海桐皮

24g,透骨草24g,羌活24g,獨活24g,劉寄奴24g,骨碎補24g,赤芍30g,紅花20g,川續(xù)斷30g,刺五加30g,

艾葉20g,白礬20g,制川烏20g,制草烏

20g,梔子

20g,木瓜20g,延胡索20g上19味藥,均勻分裝兩袋,以陳醋20ml蒸熱后交替燙熨患處,每次30min。每日一次。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絕對臥床治療前下錯位:絕對臥床一周。后上錯位:絕對臥床三周,并配合患側下肢持續(xù)皮牽引治療。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護理護理方面也有獨特的要求,必須強調絕對臥床的意義在于確保復位后的骶髂關節(jié)不再反彈錯位,進而為脊柱的正常恢復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針刀治療陳舊期骶髂關節(jié)損傷(錯位癥)時,需作好心理護理消除對針刀治療的恐懼疑慮,需在術前進行床上大小便的鍛煉等。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討論由于對骶髂關節(jié)損傷的認識不夠深入、統(tǒng)一,對其損傷(錯位)導致的下腰臀骶部痛、坐骨結節(jié)附近疼痛,坐骨神經痛或腹股溝附近疼痛,盆腔臟器功能紊亂,頸肩背痛等癥狀,易誤認為急性腰扭傷、腰椎間盤突出癥、腰三橫突綜合征;尤其陳舊性骶髂關節(jié)錯位伴有腰椎間盤突出癥、腰三橫突綜合征、腰椎骨質增生癥、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等時易漏診。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討論國內外對骶髂關節(jié)損傷多分為旋前、旋后型,或稱為骨盆旋移綜合癥,分為骶髂關節(jié)前下錯位、后上錯位、腰骶關節(jié)錯位。本技術將骶髂關節(jié)損傷分為骶髂關節(jié)前下錯位、后上錯位、單純旋前、單純旋后四型。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討論治療上雖方法眾多,針灸、推拿、理療、封閉、藥物等治療,但多未分期分型進行針對性處置?;蛘J識準確而復位后未要求患者臥床休息一段時間,起坐后導致復位后的骶髂關節(jié)再次錯位,多造成臨床癥狀遷延不愈,待相關韌帶、關節(jié)囊粘連、攣縮、瘢痕形成后手法整復卻相當困難,明顯影響療效。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討論本療法:(1)強調陳舊期針刀技術的運用。(2)強調骶髂關節(jié)整復后運用臥位手法以恢復脊—盆—髖的力學平衡。

(3)強調絕對臥床,以避免骶髂關節(jié)反彈錯位。(4)中藥燙熨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討論療效方面:針刀治療陳舊期骶髂關節(jié)損傷(錯位癥)無論近期療效,還是遠期療效,比針刺推拿療效好,且痊愈率高。護理方面:鮮有骶髂關節(jié)損傷的護理報道,本院系統(tǒng)總結了針刀治療陳舊期骶髂關節(jié)損傷(錯位癥)的護理經驗并發(fā)表在《中華臨床醫(yī)學》2006年第12期。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相關論文針刀配合下肢皮牽引治療陳舊性骶髂關節(jié)后上錯位癥28例臨床療效分析,《中華臨床醫(yī)藥月刊》,2007年第1期。榮獲中國成都第三屆國際針刀醫(yī)學學術交流大會優(yōu)秀論文三等獎。針刀配合推拿治療陳舊性骶髂關節(jié)前下錯位癥40例臨床療效分析,2007年度重慶市針灸學會學術年會交流,獲重慶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優(yōu)秀論文獎。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相關論文針刀治療陳舊性骶髂關節(jié)損傷護理問題分析與對策,《中華臨床醫(yī)學》2006年第12期,榮獲該雜志優(yōu)秀論文獎。針刀配合推拿治療陳舊性骶髂關節(jié)前下錯位癥50例臨床療效分析,《中華脊柱醫(yī)學》2007年第二期,榮獲該雜志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本文檔共29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一\12點31分相關論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