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齒輪減速器的檢修工藝及質量標準_第1頁
圓柱齒輪減速器的檢修工藝及質量標準_第2頁
圓柱齒輪減速器的檢修工藝及質量標準_第3頁
圓柱齒輪減速器的檢修工藝及質量標準_第4頁
圓柱齒輪減速器的檢修工藝及質量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圓柱齒輪減速器的檢修工藝及質量標準1.1.1檢修內容清理檢查箱體及箱蓋。檢查測量齒輪磨損及嚙合情況,進行修理或更換。檢查測量軸承磨損情況,內外套有無松動,必要時進行更換。檢查修理油面指示器。消除設備漏油。1.1.2檢修工藝拆卸減速器上蓋,用柴油或煤油清洗檢查箱體有無裂紋和異常現(xiàn)象。打好裝配印記(記號應打在容易看到的側面,不能打在工作面上),拆卸軸承端蓋。拆卸上蓋螺栓,并檢查螺栓有無殘缺裂損,將螺母旋到螺桿上妥善保存。將上蓋用頂絲頂起,應先檢查有無漏拆的螺栓和其它異常情況,確認無誤后,將上蓋吊起,放于準備好的墊板上。用塞尺和壓鉛絲法測量各軸承間隙,每套軸承應多測幾點,以最小數值為該軸承的間隙值,并做好記錄。將減速機內的潤滑油放凈,存入專用油桶。齒輪的檢修,將齒輪清洗干凈,檢查齒輪的磨損情況和有無裂紋、斷齒、點蝕現(xiàn)象,輕者可修理重者需更換。利用干分表和專用支架,測量齒輪的軸向和徑向晃動度。如不符合質量要求,應對齒輪和軸進行檢查修理。轉動齒輪,觀察齒輪嚙合情況和檢查齒輪有無裂紋、剝皮、點蝕等情況,用鋼棒敲擊法,檢查齒輪在軸上的緊固情況。用塞尺或壓鉛絲的方法測量齒頂、齒側的間隙,并做好記錄。用齒形樣板檢查齒形。按照輪廓制造樣板以光隙法檢查齒形。根據測試結果,判斷輪齒磨損和變形的程度。檢查平衡塊有無脫落。齒輪需要從軸上卸下時,可用壓力機或齒輪局部加熱法卸下。齒輪各部尺寸的校核,新齒輪應校核各部尺寸與圖紙相符,主要尺寸的測量方法如下:用游標卡尺測量齒頂圓直徑da只有當齒數Z為偶數時,才能只直接測出齒頂直徑,如果齒數為奇數時,卡尺一端卡在兩齒頂的平面上,測得數值D小于實際齒頂圓直徑da,應乘以校正系數K,即da=K·D,K值見表12—1。表12—1奇數齒齒輪頂圓直徑校正系數KZKZKZKZKZK51.0515151.0055251.0020351.001049~511.000571.0257171.0043271.0017371.000953~571.000491.0154191.0034291.0015391.000859~671.0003111.0103211.0028311.001341~431.000769~851.0002131.0073231.0023331.001145~471.000687~991.0001測齒高h全齒高可用深度尺直接測出,也可以先測出齒頂圓da,齒根圓再按公式計算h=1/2(da-df)近似測量周節(jié)P 對較大的齒輪可用游標卡尺或鋼板尺直接進行測量。測量齒輪內孔、鍵與軸頸其配合公差均應符合圖紙要求齒輪出現(xiàn)下列情況時應更換新齒輪點蝕面積沿齒寬、齒高超過60%;齒厚磨損超過原齒厚75%;輪齒部分或整齒折斷;輪齒出現(xiàn)嚴重膠合劃痕或朔性變形。圓柱齒輪面接觸斑點如表12-4。圓弧齒輪的齒形絕對禁止銼、磨或刮,跑合后的圓弧齒輪應配對,不允許再調換,也不允許調換調整墊或其它零件,以免嚙合的相互位置發(fā)生變動。吊出齒輪部件在齒輪嚙合處打好印記吊出齒輪、取出軸承端蓋和軸承外套。吊出齒輪后,放在干燥的木板上,排放整齊、穩(wěn)妥、防止碰傷。軸的檢查與修理檢查軸的各處尺寸是否符合圖紙要求,有無變形和裂紋,螺紋、鍵槽處有無缺陷。測量軸的彎曲、可以在車床上進行,在平臺上測量軸彎曲時,將軸兩端裝上軸承,用“V”形鐵支好,使軸保持水平狀態(tài),不許有軸向竄動現(xiàn)象。把軸分成幾個測量段沿圓周方向分成八等分,畫出標記,用干分表逐級測量,反復進行取得準確讀數,有條件的可以用幾塊表同時測量,同時讀數,然后將測量值繪制成彎曲曲線圖、如圖12—1。(a)—截面圖上逐點填寫千分表的讀數(b)—軸的支架方法(c)—繪制彎曲曲線圖軸的校直(1)捻打直軸法:直軸時,將彎曲的凸處向下放在堅硬的支柱上,軸下應墊有硬木塊或退過火的銅墊,用專用工具將靠近支柱的軸頭固牢,另一頭軸承拆下,使軸懸空,必要時掛上重物或用螺栓加壓,使彎處的組織伸長。捻打時,不要用重力打而是振動,使內部分子凝聚力減低,當軸的直徑和彎曲度都不大時,捻打直軸可不必掛重量加壓力。如圖12—2(a)1、干分表2、彎曲的軸3、捻打部位4、專用工具5、平臺6、支柱7、捻棒8、軸頭一般用硬鋼作捻棒,用手錘打捻棒,僅用錘本身的重量落上即可,振打的范圍為圓周的三分之一,由中間起始,分左右均勻移打,中間部位打的次數多些,越到兩邊打的次數越少,邊打邊監(jiān)測彎曲變化,不要打過頭,不可操之過急,避免把軸面打出痕跡,如圖12—2(b)。若彎曲發(fā)生在軸肩處,應用專用的捻棒振打軸肩處,捻棒圓弧應與軸肩圓角相符,如圖12—2(C)(a)——軸的直徑和彎曲度不大時的直軸方法;(b)——軸受捻打的范圍;(c)——彎曲發(fā)生在軸肩處的直軸方法。(2)局部加熱直軸法此方法是以軸的凸起部位進行局部加熱。加熱區(qū)域的尺寸,加熱時間的長短,加熱深度的大小均勻應根據彎曲度的大小和加熱直軸的經驗決定。加熱區(qū)應是橢圓形式長方形,一般尺寸選擇如下:長度為圓周的四分之一或0.3D寬度(沿軸向)一般為30~40mm或(0.10~0.15)D,使用頭號火嘴時,規(guī)定的加熱時間與軸的直徑和彎曲度有關,見表12—2(表內的時間是最小值,供第一次加熱用,第二次加熱時,應根據第一次加熱的具體經驗和軸的彎曲度變化值而定)。表12—2局部加熱直軸法規(guī)定的第一次加熱時間(min)軸徑軸的彎曲度mm0.20.40.60.81.01.21.41.61.82.02.22.42.6100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15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102004.04.55.05.56.06.57.07.58.09.01011122504,55.05.56.06.57.08.09.010111213143005.05.56.07.08.09.0101112131415163506.07.08.09.0101112131415161718直軸的程序如下:將彎曲軸凸起的部分朝上放置在專用支架上,用石棉布將加熱部位的軸整圈包好,然后把軸上部的石棉布按加熱區(qū)域的尺寸去掉,成一橢圓或長方形孔,再用石棉板按同樣尺寸和形狀作一孔復蓋在石棉布上,軸的下半部分稍浸水,使用頭號火嘴的氧氣烤把,氧氣壓力要保持在0.5Mpa(軸的直徑彎曲度小時,也可采用較小的#2#3火嘴加熱),加熱時應當從石棉布孔的中間開始,然后逐步擴展到軸所露出的全部表面,火嘴不準停止在某一部位不動,應均勻地、周期地移動火嘴,使加熱部位的溫度達到600~700℃,即呈暗櫻紅色(時間長短可參照表11-2或根據經驗決定)。加熱完畢后立即將加熱部位用于石棉布蓋上,使軸自然均衡冷卻下來,冷卻到50~60℃時可將石棉布去掉用空氣加速冷卻。冷卻到室溫后用干分表測量軸的彎曲,畫出新的曲線圖,若沒有達到要求的數值時可重新加熱,局部加熱直軸法要求直過頭0.05~0.08mm(這個數值在退火過程中往往減少或全部消失)。軸直完后,應迅速進行退火,可以局部退火,也可以全部退火。(3)熱力機械直軸法又稱為局部加熱加壓法。與純局部加熱法直軸法不同,在加熱之前,把軸的凸出處朝上放置,并利用機械加熱工具,事先在加熱處附近施加壓力,使軸的加熱部分先產生應力。當加熱時,軸向上彎曲遇到阻力,鋼材提前超過屈服點,使直軸的過程加快了。(4)內應力松馳直軸法在軸的最大彎曲部分的整個圓周上加熱至600~700℃,緊跟著用加壓措施把軸壓彎(與軸原來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持續(xù)一段時間再去掉壓力,將軸保溫緩慢冷卻下來。對于磨損的軸,可采用鍍鉻或金屬噴涂的方法進行修復,然后按圖紙要求進行加工,為減少應力集中,只要不妨礙裝配,圓角應盡量大一些,對不重要的軸,可采用堆焊后車修的方法。發(fā)現(xiàn)軸上有裂紋時,應及時更換,受力不大的軸可進行修補。鍵槽有缺陷時,應及時處理至符合圖紙裝配要求。清理檢查軸承蓋和油封,對磨損嚴重、有裂紋的軸承蓋要進行修理或更換,防止漏油現(xiàn)象。對油封已經硬化、歪斜、磨損嚴重的應更換,新更換的毛氈油封應用機油浸透,安裝時應切為斜口。清理檢查箱體對上、下機殼,先內后外全部清洗。注意死角和油槽,勿留油垢,清理檢查油面指示器,使其標位正確明亮。清理上、下結合面上的殘留密封膠,用平板或平尺等工具檢查接觸面平面度。若箱內有冷卻水管時,應檢查有無缺陷,必要時應做水壓試驗,清理機殼內壁時,發(fā)現(xiàn)油漆剝落要及時補刷。減速器的組裝和加油組裝前應將各部清洗干凈吊起齒輪,裝好軸承外套和軸承端蓋,平穩(wěn)就位,就位時不得碰傷齒輪和軸承。按印記裝好軸承端蓋,并按要求調整軸承位置,有調整螺栓的用螺栓調整,無調整螺栓的用加墊法調整,并做好間隙記錄。檢查齒輪裝配質量,用壓鉛法或使用塞尺法測出齒輪嚙合間隙,使其圓周晃動量(以分度圓上弧長計)和中心距在規(guī)定范圍內。在齒輪面上薄而均勻地涂上顏色(顏色配制可用藍色顏料配以適量蓖麻油或用紅丹粉加少許機油)在輕微地運轉后,觀察輪齒上的接觸擦亮痕跡。從接觸痕的位置,判斷齒輪組裝質量;從接觸痕跡的大小,判斷齒輪的嚙合好壞。箱體結合面清掃干凈,壓鉛絲,測量軸承緊力,選用鉛絲直徑為Ф0.5~2mm,長15~30mm,在結合面上及軸承上部對稱擺放,把上蓋就位,對稱緊固;各螺栓的緊力應一致,然后松開螺栓,取下機蓋,用外徑干分尺測量受壓鉛厚度,做好記錄計算各點數值差,分析箱蓋對軸承的緊力和間隙,如果過大或過小,應對結合面刮研修整。對沒有潤滑油槽的齒輪箱,其軸承在裝配時,要加上#1鈣鈉基潤滑脂,加油時應用手從軸承一側擠入,另一側擠出。經工作負責人確認減速器內清潔無異物后,在結合面上呈線狀倒上漆片或密封膠,立即把清理干凈的箱蓋蓋好,裝上定位銷,校正好上蓋位置,然后對稱地,力量均勻地將全部螺栓緊固。如圖12—3從檢查孔加入質量合格的潤滑油。聯(lián)軸器找中心找中心方法參閱有關內容找中心時應使用調整螺栓或干斤頂移動設備不準用大錘敲打。對稱地擰緊地腳螺栓。裝好聯(lián)軸器螺栓和安全罩。1.1.3圓柱齒輪減速器的質量標準齒面應光滑,不得有裂紋、剝皮和毛刺現(xiàn)象,各處幾何尺寸應符合圖紙要求。齒頂間隙為齒輪模數的0.25倍。齒輪嚙合最小側間隙極限(傳動齒與非工作面間的間隙)參考表12—3.齒輪嚙合沿齒長和齒高均不得小于表12—4的數值,接觸斑點的分布位置應趨近齒面中部。齒頂和兩端部梭處不允許接觸,否則應重新修研。表12—3齒輪嚙合最小側隙極限值中心距(mm)側隙極限值(um)中心距(mm)側隙極限值(μm)≤5085>200~320210>50~80105>320~500260>50~120130>500~800340>120~200170>800~1250420表12—4圓柱齒輪接觸斑點接觸斑點單位齒輪精度等級5678910按齒高不小于%555045403025按齒高不小于%807060504030齒輪輪齒的磨損量可按機器設備的性質而定,一般磨損超過原齒厚的25%時,應更換新齒輪。當齒輪加有平衡重塊時,平衡重塊不得有脫落和松動現(xiàn)象。齒輪端面跳動公差:6、7、8級精度,齒寬為50~450mm的端面跳動公差為0.026~0.10mm。齒頂圓的徑向跳動公差:6、7、8級精度。齒輪直徑80~800mm的徑向跳動公差為0.02~0.01mm;齒輪直徑800~2000mm的徑向跳動公差為0.10~0.13mm。齒輪與軸的配合質量,應根據齒輪的工作性質與設計的要求確定。一般的配合特性和使用范圍可參考表12—5選用;當附有鍵聯(lián)接時,鍵的配合應符合國家標準,鍵的頂部應有一定的間隙,當鍵的頂部間隙過大時鍵底不準加墊,必須換上合格的鍵。表12—5齒輪傳動常用配合等級配合特性使用范圍拆裝方法配合等級中級靜配合加輔助聯(lián)接件可承受沖擊載荷極少拆卸的大、中型減速器、低速級輪與軸,軸與蝸桿溫差法或壓入法H7R7S7S6h6h6輕級靜配合,過盈量小,可保持相對位置不變很少拆卸的重型載荷的輪與軸,對輪與軸溫差法或壓入法H7R6過渡配合,受力不大的沖擊載荷常拆卸的齒輪與軸,蝸輪與軸,聯(lián)軸器,滾動軸承的配合壓入法或手錘、木錘打入H7K7K6,h6H7J7js6,h6間隙配合,液體磨擦情況良好可在軸上自由轉動和移動的齒輪中速、中負荷的滑動軸承手推滑進H7F8F7h6軸應光滑完好,無裂紋及損傷現(xiàn)象,其橢圓度、圓錐度公差應視精度等級和軸頸大小確定,一般應小于0.03mm,軸頸的同軸度,徑向跳動公差可參照表12—6。表12—6減速器軸頸同軸度、徑向跳動公差(mm)應用范圍主要參數>10>18>30>50>120>250>500>800~18~30~50~120~250~500~800~20006、7級齒輪軸的配合面0.005~0.0080.006~0.0100.008~0.0120.010.~0.0150.012~0.0200.015~0.0250.020~0.0300.030~0.0358.9級齒輪軸的配合面0.012~0.0200.015~0.0250.020~0.0300.025~0.0400.030~0.0500.040~0.0600.050~0.0800.080~0.120軸與軸端蓋的間隙在0.10~0.25mm,并且四周均勻一致,密封填料填壓緊密與軸吻合,轉動時不得漏油。滾動軸承不得有制造不良或保管不當所存在的缺陷,其工作表面不許有暗斑、凹痕、擦傷、剝落或脫皮現(xiàn)象。內套與軸緊密配合,內套端面應與軸肩貼合緊密,配合公差與圖紙相符,外圈與箱體的配合應符合設計要求。齒輪箱完整,不得有較大變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