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期末總復習古文閱讀30篇(小學26篇+中學4篇含參考答案)_第1頁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期末總復習古文閱讀30篇(小學26篇+中學4篇含參考答案)_第2頁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期末總復習古文閱讀30篇(小學26篇+中學4篇含參考答案)_第3頁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期末總復習古文閱讀30篇(小學26篇+中學4篇含參考答案)_第4頁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期末總復習古文閱讀30篇(小學26篇+中學4篇含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文閱讀小學26篇+中學4篇

小學古文閱讀

1.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u,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庇肿u

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譽之曰(稱贊)B.于物無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列(好處)D.本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句首發(fā)語氣詞)

2.“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什么?

3.假如你是楚國商人,你該怎樣來推銷你的“矛”和“盾”?

4.學習這則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啟示?

參考答案:

1.C

2.因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絕對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圓

其說,處于尷尬局面,無法回答。

3.示例:賣矛的時候,可用一個質(zhì)量不如自己的矛的產(chǎn)品加以比較,賣盾的

時候用同樣的方法加以比較,這樣既可以試出自己矛的好處,也能比較出

自己盾的質(zhì)量。

4.示例:說話、做事都要認真考慮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觸,產(chǎn)生矛盾。

2.義犬救主

1

華隆好弋獵。畜(xti)一犬,號曰"的尾”,每將自隨[2]。隆后[3]

至江邊,被一大蛇圍繞周身。犬遂咋[4](z6)蛇死焉,而華隆僵仆無所知矣。犬

彷徨(pdnghuGng)嗥吠(hd。fei),往復路間。家人怪其如此,因隨犬往。隆悶

絕[5]委地,載歸家,二日乃蘇。隆未蘇之間,犬終不食。自此愛惜,如同

于親戚焉。

——摘自《太平廣

記》

【注釋】[1]弋:射。[2]將自隨:帶著它跟隨自己。[3]后:后來,以后。

[4]咋:咬。[5]悶絕:窒息。

1.解釋加點的字。

⑴華隆好弋獵()⑵犬學咋蛇死焉()

⑶二日乃蘇()⑷隆悶絕強地()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家人怪其如此,因隨犬往。

3.“狗對主人的義氣”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用自己的話概括)

參考答案

1.(1)喜歡/愛(2)于是⑶才(4)倒

2.家人對狗的舉動感到奇怪,于是跟著狗走。

3.①天天跟著主人;②華隆被大蛇纏身,犬為救主人,咬死大蛇;③華隆僵

仆失去知覺,犬奔走嗥吠,招來家人營救;④在華隆未蘇醒時,犬始終不

吃東西。

3.嗟來之食

2

齊大饑,黔敖①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屣②,貿(mào)貿(mào)然③

來。黔敖左奉④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

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睆亩x⑤焉,終不食而死。曾子⑥聞之,曰:“微

與⑦!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一一摘自《禮記?檀弓下》

【注釋】①黔敖:春秋時齊國一富翁。②蒙袂輯屣:用衣袖蒙著臉,拖著疲

憊不穩(wěn)的腳步。③貿(mào)貿(mào)然:眼不明亮而莽撞前行的樣子。④奉:捧。⑤從而謝:

黔敖追上去表示道歉。⑥曾子:孔子學生,名參,字子輿,春秋末魯國人。⑦微

與:小事情?。∥?,細小。與,句末語氣助詞。

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⑴黔敖為售于路()⑵以待餓者而管之(

I

⑶嗟!來自()⑷予唯不食嗟來之食(

I

⑸以至于期也()⑹可考(

I

⑺曾子同之()(8)其謝也()

2.翻譯下列句子。

⑴嗟!來食!

⑵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

⑶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3.你對曾子的話如何理解?

參考答案:

1.⑴作成食物⑵吃⑶吃⑷我⑸這⑹離開⑺聽說(8)道歉

2.⑴喂!來吃?、莆揖鸵驗椴怀晕耆栊缘氖┥岬臇|西,才到了這樣的地步。

3

⑶他吆喝你來吃,可以離開,他道歉了就可以吃了。

3.表示了對不食嗟來之食者的尊敬,對傲慢的施舍者的批評。

4.支公好鶴

支公①好鶴,住炎U東②昂山③。有人遺其雙鶴,少時翅長欲飛。支意惜之,

乃錢④其翩⑤。鶴軒翥⑥不復能飛,乃反顧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林日:

“既有凌霄之姿⑦,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養(yǎng)令翩成,置使飛去。

一一選自《世說新語》

【注釋】①支公:支遁,字道林,東晉人,年二十五而出家為僧。他既

是名僧,又是名士。②炎U(shan)東,判縣之東。③出山,山名,在今紹興東

二百里。④鏤,摧殘,傷殘。⑤翩(he),禽鳥類羽毛中的硬管,這里用來指

羽毛。⑥軒翥(zhu),振翅高飛的樣子。⑦姿,通“資”,資質(zhì)的意思。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有人謖其雙鶴()(2)乃反摩翅()

(3)支意惜之()(4)少時翅長欲飛()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既有凌霄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

3.“支公好鶴”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參考答案:

1.(1)送給;(2)看;(3)舍不得;(4)不久

2.既然有凌沖霄漢的資質(zhì),又怎么肯給人作身邊觀賞的玩物呢?

3.有時,愛并不只是占有,而放飛或不給精神意志的自由套上枷鎖才是真愛。

5.南轅北轍

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駕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背荚唬骸熬?

奚為北面?”曰:“吾馬良?!痹唬骸榜R雖良,此非楚之路也?!痹唬骸拔嵊芒?/p>

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贝藬?shù)者愈善,

而離楚愈遠耳。此所謂南其轅而北其轍也。

一選自《戰(zhàn)國策》

4

【注釋】①持其駕:拿著韁繩,駕著他的車子。②之:動詞,往,至U。

③用:資用,即路費。④御者:駕車的仆夫。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實詞。

⑴馬雖艮,此非楚之路也。()

⑵吾用多。()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兩個句子。

(1)君之楚,奚為北面?

(2)此數(shù)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3.成語“南轅北轍”現(xiàn)在用來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好(2)資用,即路費。

2.(1)您要到楚國去,為什么向北面走?

(2)這幾個方面的條件越好,那么離楚國也就越遠。

3.要實現(xiàn)的目標與實際行動恰好相反。

6.葉公好龍

葉公子高好①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

之,窺頭于牖(y6u,窗),施②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③,失其魂魄,

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注釋】①好:喜歡。②施:伸展。③走:跑。

1.”棄而還走"中”還”的意思是:o

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3.這個成語的含義是:o

參考答案:

1.通“旋”,轉(zhuǎn)身。

2.葉公并非真正喜歡龍,而是喜歡那些像龍而又不是龍的東西。

3.有的人表面喜歡某樣事物,卻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

5

7.炳燭而學

晉平公①問于師曠②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③矣。"師曠日:“何④

不炳燭⑤乎?”平公日:“安有為人臣⑥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

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⑦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

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⑧?”平公曰:“善哉!”

【注釋】①晉平公:春秋時晉國的國君。②師曠:春秋時晉國的樂師,眼睛

失明,善于彈琴,精于辨音。③暮:晚。④何:為什么。⑤炳燭:點燃蠟燭照明。

⑥為人臣:做臣子的。⑦壯:壯年,古人三十歲以上為壯年。⑧孰與昧行乎:與

摸黑走路比哪個好呢?

1.解釋下列畫線的詞語。

①臣聞之()②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

③盲臣安敢戲其君()④善哉()

2.與“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是吾劍之所從墜B.故時有物外之趣

C.項為之強D.何不試之以足

3.翻譯句子。

(1)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

(2)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4.文中師曠用了三個比喻句,意在說明一個什么道理?

參考答案:

L①聽說②好像③怎么,哪里④好2.B

3.(1)我七十歲了想要學習,恐怕已經(jīng)晚了。

(2)哪有做臣子的卻戲弄他的君王呢?

6

4.說明了不管什么時候?qū)W習都不算晚,都比不學習好。同時說明越是年輕,

學習越是重要,收獲也會更多,成就也會更大。

8.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①買履者,先自虐其足,而置②之其坐,至本市而忘操③之。已得

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

之以足?“日:“寧信度,無自信也?!?/p>

【注釋】①欲:想要。②置:放在。③操:帶。④何:為什么。

1.解釋文中加點的字。

(1)(2)

(3)(4)

2.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1)

(2)

3.從文中找出鄭人最可笑的言行。(用原句回答)

4.從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這則寓言諷刺了什么樣的人?

參考答案:

1.(1)測量(2)到……去,往(3)量好的尺碼(4)同“返”,返回

2.(1)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腳去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

(2)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3.寧信度,無自信也。

4.遇事要實事求是,要會靈活變通,不要死守教條。

5.諷刺了因循守舊,固執(zhí)己見,不知變通,不懂得根據(jù)客觀實際,采取靈活

對策的人。

7

9.夸父逐日

夸父①與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飲,飲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

飲大澤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仗,化為鄧林⑥。

【注釋】①夸父:《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記載有一個“博父國”。前人考證,

“博父”就是夸父,是一個善跑的巨人。②逐走:追趕賽跑。③入日:追趕到太

陽落下的地方。④河、渭:指黃河與渭水。⑤大澤:神話里的大湖,傳說在山西

雁門山北,縱橫千里。⑥鄧林:清代畢沅注釋《山海經(jīng)》說“鄧林即桃林,鄧桃

音相近”。

1.填空。

短文選自,從文體上看屬于故事。

2.翻譯下列詞語。

逐走:河渭:

3.翻譯句子。

(1)夸父與日逐走,入日。

(2)未至,道渴而死。

4.作為成語典故,“夸父逐日”常用來比喻

5.如何理解“棄其仗,化為鄧林。”的結尾?

6.從這個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優(yōu)秀品質(zhì)?

參考答案:

1.《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神話

2.(1)追趕,賽跑。(2)黃河,渭水。

3.(1)夸父與太陽賽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

8

(2)還未趕到大湖,在半路因渴而死了。

4.決心大(或志向遠大)或不自量力的人。

5.豐富了這一神話的內(nèi)涵,豐滿了夸父的形象,表現(xiàn)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

不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色彩。

6.有膽量有決心,目標遠大,氣魄非凡,意志堅強。

10.熟讀精思(節(jié)選)

凡讀書,須整頓幾案,令潔凈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

緩①看字,子②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

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③,只是要多誦遍數(shù),自然上口,久遠不

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

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甲)至U,(乙)至I」。心不在此,則眼不看子細,

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④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

急⑤。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注釋】①詳緩:仔細從容。②子:通“仔”,仔細。下同。③牽強暗記:

勉強硬記。④漫浪:隨隨便便。⑤急:要緊。

1.“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中的“見”字的讀音為()。

2.在我們學過的文言詞語中,還有哪些詞與文中加點的“余”字意思相同?

請任寫兩個。

3.根據(jù)上下文,在文中甲、乙兩個括號內(nèi)各填一個字。

4.寫出畫線句子的大意。

5.讀書要善于積累。古人關于讀書有許多名言名句,你積累過嗎?請任意寫

一句。

參考答案:

1.xian2.示例:予、吾等。3.眼、口

4.不等解釋,自然明白它的意思。

5.示例: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西漢劉向)

9

讀一本好的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話。(德歌德)

11.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①觸②株,折③頸而死。因④釋⑤其耒而守株,

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一一出自《韓非子?五蠹》

【注釋】①走:跑。②觸:撞到。③折:折斷。④因:于是,就。⑤釋:放,

放下。

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①兔隼觸株()

②因替其耒而守株()

③蔓復得兔()

④而身為宋國笑()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為”與“而身為宋國笑”中的“為”意思相同的一項

是()

A.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B.為人謀而不忠乎

C.始悟為山市D.此何遽不為福乎

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4.為什么宋人不會再得到兔子?

參考答案:

1.①跑②放,放下③希望④自己2.A

3.兔子是不會再得到了,自己卻被宋國人恥笑。

4.因為“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只是一個偶然現(xiàn)象,想不勞而獲,墨守成規(guī),

終究不會獲得成功。

10

12.執(zhí)竿入城

魯有執(zhí)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zhí)之,不可入,橫執(zhí)之,亦不可入,計①無所出。俄

有老父至曰:“吾②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③以鋸中截而入?”遂④依而截之。

【注釋】①計:辦法。②吾:我。③何不:為什么。④遂:于是。

譯文:魯國有個拿著長長的竿子進入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不能

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了。一會兒,有

個老人來到這里說:“我并不是圣賢,只不過是見到的事情多了,為什么不用鋸

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后進入城門呢?”那個魯國人于是依照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

斷了。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1)初豎外之(2)郎不可入

(3)俄有(4)至

2.翻譯句子。

(1)初豎執(zhí)之,不可入,橫執(zhí)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

(2)何不以鋸中截而入?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參考答案:

1.(1)握,持(2)也(3)—會兒(4)來到

2.(1)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

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了。

(2)為什么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后進入城門呢?

3.遇事時思維要靈活,不要片面與固執(zhí),要懂得變通。

11

13.對牛彈琴

昔公明儀為①牛彈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聞,不合其耳⑤也。

轉(zhuǎn)為蚊虻之聲,孤犢之鳴⑥,即掉⑦尾奮耳,踝嚶⑧而聽。

一一選自漢?牟容《理惑論》載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釋】①為:給。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低頭。④故:從前。

⑤耳:耳朵聽。⑥鳴:指?!瓣図钡慕新?,作名詞。⑦掉:搖擺。⑧躁蹬

(diexie):小步走。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1)非牛不用(2)如敢

(3)孤核之鳴(4)即掉尾奮耳

2.翻譯句子。

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

3.這個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參考答案:

1.(1)給(2)像先前一樣(3)小牛(4)豎起

2.牛并非沒有聽見,而是這種曲調(diào)不適合它聽罷了。

3.說話不看對象,或?qū)τ薮赖娜酥v深奧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14.孟母三遷

昔孟子少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子也。”

遂遷①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②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處子也?!睆?/p>

③徒居學宮之旁;孟子乃嬉為設俎豆④揖讓進退⑤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

子矣?!彼炀友?。

一一選自《列女傳》

12

【注釋】①遷:搬。②賈人:商人。③復:又。④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兩種

盛器,這里指祭祀儀式。⑤揖讓進退:即打拱作揖、進退朝堂等古代賓主相見的

禮儀。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其舍近墓()(2)遂遷居市旁()

2.孟母三次帶子離開的原因是什么?

3.翻譯句子:此非吾所以處子也。

4.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成語:近朱者赤,o

參考答案:

1.(1)靠近(2)于是2.居住的地方不適合教育孩子。

3.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4.近墨者黑

15.畫蛇添足

楚有祠①者,賜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

之有余。請畫地④為蛇,先成者飲酒?!币蝗松呦瘸?,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

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蔽闯?,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

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注釋】①祠:古代貴族每年四季祭祀祖先,各有名稱,春祀叫做“祠”。

②舍人:戰(zhàn)國和秦漢時期,王公貴族的門客稱舍人。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④畫地:在地上作畫。

1.下列句子中畫線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羽酒且飲之(拿;舉)B.數(shù)人飲之不足(夠)

C.我能為之足(的)D.終亡其酒(丟失)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3.讀了這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13

參考答案:

1.C2.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么能給它畫腳呢?

3.示例:故意賣弄會弄巧成拙,不顧客觀實際,結果把事情辦糟。

16.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ju)契(qi)其舟,曰:“是吾劍

之所從①墜②?!敝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

不亦惑乎③!

【注釋】①自:從。②墜:掉落。③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嗎?惑,迷惑,

糊涂。“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1.《刻舟求劍》這則寓言出自《》,編者是0

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楚人有涉江者(2)遽契其舟

(3)舟止(4)求劍若此

3.翻譯句子。

(1)是吾劍之所從墜。

(2)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4.這則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參考答案:

1.呂氏春秋?察今呂不韋

2.(1)本指徒步過河,此指渡過。(2)急忙,立即,匆忙。(3)動詞,

停止。(4)尋找。

3.(1)我的寶劍是從這兒掉落下去的。

(2)像這樣去找劍,豈不是太荒唐了嗎?

14

4.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人們該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

改變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能死守教條,否則會一事無成。

17.司馬光幼時

司馬光生①七歲,凜然如成人,聞②講《左氏春秋》,愛之,退③為家人講,

即了其大旨。自是④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⑤于庭,一兒登甕,足

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注釋】①生:長到。②聞:聽。③退:回去。④自是:從此。⑤戲:玩耍。

1.解釋畫下列橫線的字。

(1)即了其大旨()(2)自是手不整書()

(3)眾皆棄去()(4)水道()

2.翻譯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3.這則故事反映了司馬光的機智聰穎。機智聰穎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

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的事例古今中外不勝枚舉。請舉一例。

參考答案:

1.(1)大意,主要意思(2)放下(3)去:離開(4)迸:涌出。

2.從此以后手不離書,甚至到了不知饑渴寒暑的地步。

3.如:曹沖稱象;瓦特留心觀察水沸騰發(fā)明蒸汽機。

18.曾子①烹彘(zhi)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②。其母曰:“女③還,顧反為女殺彘?!逼?/p>

適市來,曾子欲捕彘④殺之。妻止之曰:“特⑤與嬰兒⑥戲耳⑦。”曾子曰:“嬰

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

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釋】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泣:哭。③女:通“汝”,你。④彘:豬。

15

⑤特:只不過。⑥嬰兒:小孩子。⑦戲耳:開玩笑罷了。

1.下列各組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聽父母之教

B.①其于隨之而泣②今于欺之

C.①玄還②顧反為玄殺彘

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妻小之()(2)遂烹彘也()

3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

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

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5.讀了這個故事后,你認為曾子有必要殺彘嗎?為什么?請舉一個你生活中

的實例作簡答。

參考答案:

1.C2.(1)阻止(2)遂:于是,就

3.嬰兒還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要依賴父母學習,聽從父母的教導。

4.父母與孩子答應的每一件事都必須做到,要與孩子誠實相待。這個故事說

明了要用誠實守信的人生態(tài)度,不可欺騙別人。

5.言之成理即可。

19.鑿壁借光

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①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

而讀之。

邑人②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③問衡,衡

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敝魅烁袊@,資給以書,遂成大學④。

衡能說《詩》,時人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镎f《詩》,解人

頤⑤?!倍Γ庑∶?。時人畏服如是,聞者皆解頤歡笑。

16

【注釋】①鄰舍:鄰居。②大姓:大戶。③怪:奇怪。④大學:大有學問的

人。⑤解人頤(yi):讓人歡笑。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鄰舍有燭而不逮不逮:不給他B.衡乃與其郵存?zhèn)蜃鳎汗蛡騽谧?/p>

C.而不求償償:報償D.盯人畏服如是時人:同鄉(xiāng)

2.翻譯句子。

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3.本文記述了有關匡衡的幾個故事?讀后你有什么感受?

參考答案:

1.A2.主任感到驚嘆,就把書借給他。最終匡衡成為了大學問家。

3.三個故事:鑿壁借光、傭作求書、匡衡說《詩》(感受略)

20.永之氓

永之氓①咸善游。一日,水暴甚②,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船破,

皆游。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③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為?”曰:“吾

腰千錢,重,是以后?!痹唬骸昂尾蝗ブ俊辈粦?,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者

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

④溺死。

【注釋】①氓:百姓。②甚:厲害。③侶:同伴。④遂:于是。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永之氓咸爭游()(2)乘小船維湘水()

(3)搖其苜()(4)有頃,旗?。ǎ?/p>

2.翻譯句子。

(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為?

(2)日:吾腰千錢,重,是以后。

17

(3)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

3.這個故事諷刺了哪些人?

參考答案:

1.(1)善于(2)渡(橫渡)(3)頭(4)更加

2.(1)你是最善于游泳的,今天為什么落后了?

(2)(那個人)回答說:“我的腰帶上系著很重的錢,因此落后了?!?/p>

(3)你愚蠢到了極點,蒙昧到了極點,自己快淹死了,還要錢財干什么

呢?”

3.諷刺那些要錢不要命(嗜財如命)的人。

21.田登作郡

田登①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②,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

值上元③放燈,許人入州治游觀④,吏人遂書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p>

【注釋】①田登:人名。②榜笞:鞭打。③上元:元宵節(jié)。④游觀:游覽

賞玩。

1.解釋下列畫橫線的字:

(1)田登作郡,自述其名。()

(2)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

2.翻譯句子。

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

3.這個故事的大意可以用兩句話來表達,即:

4.你認為,田登是個怎樣的人?

參考答案:

1.(1)忌諱(2)全,整

18

2.于是整個州都把燈說成是“火”。

3.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4.示例:專制、蠻橫、獨裁,不顧老百姓生活的胡作非為的昏官。

22.精衛(wèi)填海

北二百里,日發(fā)鳩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鳥焉,其狀③如烏,文首④,

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祓(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

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理(yin)于

東海。

一一《山海經(jīng)》

【注釋】①發(fā)鳩之山:古代傳說中的山名。②柘木:柘樹,桑樹的一種。

③狀:形狀。④文首:頭上有花紋。文,同“紋”,花紋。⑤少女:小女兒。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赤足()(2)以理東海。()

2.“精衛(wèi)”的樣子是?

3.“精衛(wèi)填海”這個故事象征了中華民族的什么精神?

參考答案:

1.(1)紅色(2)填塞2.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

3.持之以恒、艱苦奮斗。

23.援苗助長

宋人有閔①其苗之不長②而攜③之者,芒芒然④歸,謂其人曰:“今日病⑤

矣!予⑥助苗長矣?!逼渥于參叨嘁曋鐒t槁⑨矣。

【注釋】①閔(mTn):同"憫",擔心,憂慮。②長(zhang):生長,

成長。③梅(ya):拔。④芒芒然:疲倦的樣子。⑤?。壕AΡM,是引申義。

⑥予:我,第一人稱代詞。⑦趨:快步走。⑧往:去,至U。⑨槁(gd。):草木

干枯。

19

1.根據(jù)注釋把全文寫成白話文。

2.“予”在文中指“()”,讀音是()。這個寓言故事教育我

們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有個宋國人擔憂自己的莊稼長得慢,就將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憊不堪地

回到家里,對家人說:“今天累壞了,我?guī)椭f稼長高啦!”他兒子趕忙到地里

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2.我yu按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否則,只能是適得其反。

24.女娟補天

往古之時,四極①廢,九州②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

火爆淡③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④民,鷲鳥⑤攫⑥老弱。

于是女娟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⑦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

以止淫水。

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⑧死,顓民生。

——《淮南子覽冥訓I》

【注釋】①四極:傳說中支撐天體的四根立柱。②九州:傳說中古代中國

劃分的九個地區(qū),《尚書?禹貢》稱九州之名為冀、兗、青、徐、揚、荊、豫、

梁、雍。州,水中陸地。③火爆(lan)疑(yan):大火綿延燃燒的樣子。④

顓(zhudn):淳樸厚實。⑤鷲(zhi)鳥:兇猛的鳥。⑥攫(jue)抓取。⑦鰲:

海里的一種大龜。⑧狡蟲:兇猛的禽獸。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天不兼攫()(2)殺黑龍以涉冀州。()

2.翻譯句子。

火燔淡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

3.讀故事我知道女婿以補天,我覺得女婿是個的人。

20

參考答案:

1.(1)覆蓋(2)救助

2.火勢寬廣猛烈而不熄滅,洪水浩渺無邊而不消退。

3.五色石勇敢善良、不怕危險、甘于奉獻

25.吳起守信

昔吳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逼鹑眨骸按?/p>

而食?!惫嗜酥聊孩诓粊?,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③人求故人,故人來,方④

與之⑤食。起之不食以俟⑥者,恐⑦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

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注釋】①吳起:戰(zhàn)國時著名的軍事家。②暮:夜晚。③令:派;使;讓。

④方:才。⑤之:代詞,指老友。⑥俟(si):等待。⑦恐:恐怕,擔心。

1.解釋下列畫橫線的字。

(1)苴吳起出()(2)期返而食()

(3)其為信益此()(4)非信不可也()

2.翻譯句子。

(1)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2)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吳起守信》體現(xiàn)了吳起什么樣的品質(zhì)?

參考答案:

1.(1)從前(2)約定(3)像(4)誠信

2.(1)第二天早晨,(吳起)派人去找老友。

(2)吳起不吃飯而等老友,是因為擔心自己說話不算數(shù)。

3.守信用,以身作則,待人誠懇守信的品質(zhì)。

26.那原泣學

郵原少孤,數(shù)歲時,過書舍①而泣。師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傷,

貧者易感。夫書者,凡得②學者,有親也。一則愿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中心傷

21

感,故泣耳?!睅煇泞廴辉唬骸坝麜啥?!"原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茍④有

志,吾徒⑤相教,不求資也?!庇谑撬炀蜁?。一冬之間,誦《孝經(jīng)》⑥《論語》。

【注釋】①書舍:書型。②得:能夠。③惻:憐憫。④茍:假如,如果。

⑤徒:白白地。⑥《孝經(jīng)》: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

1.解釋畫橫線的字。

(1)過書舍而泣()(2)童子何泣()

(3)欲書可耳()(4)無錢資()

2.翻譯下列句子。

(1)一則愿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中心傷感,故泣耳。

(2)童子茍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

3.短文中的老師有著怎樣的精神?

4.從郁原身上,我們能夠?qū)W到什么精神?

參考答案:

1.(1)經(jīng)過(2)為什么(3)想要(4)費用

2.(1)我一來羨慕他們不孤單,二來羨慕他們能夠上學,內(nèi)心傷感,所以

哭泣。

(2)你如果立志讀書,我愿意傳授你知識,不收學費。

3.老師有著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4.示例:能夠?qū)W到貧不喪志、立志求學的精神和勤奮刻苦學習的精神。

22

初中古文閱讀提前練

1.得道者多助①

域②民不以封疆③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④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⑤多助,失道者⑥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⑦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

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⑧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注釋】①選自《孟子?公孫丑章句下》。②域:名詞作動詞,限制。③疆:

邊疆。④威:威懾。⑤得道者:指施行仁政的君主。⑥失道者:指不施行仁政的

君主。⑦畔(pGn):通“叛”,背叛。⑧有:要么,或者。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1)回國不以山溪之險()(2)多助之至()

2.翻譯下列句子。

(1)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3.結合全文請說說你是如何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個句子。

4.學完課文你一定有自己的心得,請寫下來。

參考答案:

1.(1)鞏固國防(2)極,最

2.(1)幫助失道者的人少到了極點,他的親戚都會背叛他;幫助得道者的

人多到了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歸順他。

23

(2)所以君子要么不發(fā)動戰(zhàn)爭,只要發(fā)動戰(zhàn)爭就一定能勝利。

3.堅持正義,就會得到多數(shù)人的支持和幫助;違背正義,就必然陷于孤立。

4.略

2.陋室銘①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②。水不在深,有龍則靈③。斯是④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⑤,往來無白?、???梢哉{(diào)素⑦琴,閱金

經(jīng)。無絲竹⑧之亂耳,無案牘⑨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

陋之有?

【注釋】①選自《全唐文》,作者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②名:成為有名的。

③靈:成為靈異的。④斯、是:均為指示代詞,這。⑤鴻儒(h6ngru):這里

泛指博學之士。⑥白丁:沒有官職的人,平民。這里借指沒有學問之人。⑦素:

不加裝飾的。⑧絲竹:泛指各種樂器,這里代指音樂。⑨案牘:指官府的公文。

1.請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1)期是陋室(2)惟吾德舞

2.翻譯下列句子。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如果你是作者,你愿意住在陋室里嗎?為什么?

參考答案:

1.(1)這(2)原意是指氣味芬香,這里引申為品德高尚。

2.(1)苔群痕跡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竹簾里。

(2)孔子說:“(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簡陋的呢?”

3.勸學(節(jié)選)①

24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②,較③以

為輪,其曲中規(guī)④。雖有⑤槁暴⑥,不復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⑦則直,

金⑧就礪⑨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⑩明而行無過矣。

【注釋】①選自《荀子?勸學篇》,作者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荀子。②中繩:(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線。木工用拉直的墨線來取直。③糅(r6u):

通“煤”,用火烤使木條彎曲(一種手工藝)。④規(guī):圓規(guī),測圓的工具。⑤有,

通“又”。⑥暴,同“曝”,曬。⑦受繩:用墨線量過。⑧金:指金屬制的刀劍

等。⑨就礪: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礪,磨刀石。就,動詞,接近、靠近。⑩知:

通“智”,智慧。

1.請你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中繩()槁拳()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搴于水寒:寒冷。B.不復挺者挺:直。

C.故木受繩則直故:故鄉(xiāng)。D.金就礪則和利:鋒利

3.翻譯句子。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4.《勸學》是古代文學作品,為什么在今天還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

參考答案:

1.zhongpii2.C

3.所以木材經(jīng)墨線比量過就變得筆直,金屬制的刀劍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

變得鋒利。

4.因為文中有許多含義深刻、富有哲理的語句,至今還影響著我們。比如我

們今天常用的成語“青出于藍”,就是從“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演

變而來的,用來比喻后來居上。

4.愚公移山(節(jié)選)①

25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②,聚室而謀

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日: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③,如太行、王屋何?且焉④置土石?”雜曰:“投

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⑤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⑥運于渤海

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⑦有遺男,始齪⑧,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⑨,始一反焉。

【注釋】①選自《列子?湯問》,作者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文學家列御寇。

②懲(ch6ng)山北之塞(S3),出入之迂(yu)也:苦于大山北面道路阻塞,進進出

出都要繞遠路。懲:以……為苦,苦于。塞:阻塞。迂:曲折,繞遠。③曾不能

損魁父之丘:連魁父這樣的小山都不能削平。④焉:疑問代詞,哪里。⑤荷(hG):

杠。⑥箕畚(jiben):一種用竹麴或柳條編成的運土器具,這里是用箕畚裝土石

的意思。⑦孀(shudng)妻有遺男:寡婦有一個孤兒。孀妻:寡婦。遺男:沒有父

親的孤兒。⑧始她(ch?n):剛剛換牙,指七八歲。齒匕換牙。⑨寒暑易節(jié):冬夏

換季,指一年的時間。易:交換。節(jié):季節(jié)。

1.請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1)熊山北之塞(2)始一反焉

2.翻譯句子。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3.根據(jù)你的理解,用原文填空: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愚公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愚公移山面對的困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愚公解決困難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從愚公移山這個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啟示?(至少寫兩點)

參考答案:

1.(1)懲戒,這里是苦于的意思。(2)通“返”,返回。

2.冬夏換季,他們才往返一次。

26

3.①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②指通豫南,達于漢陰。③以君之力,曾不

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④投諸渤海之尾,隱土

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4.示例: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艱難險阻。②做事情要發(fā)揮集體的力量。

③有志者事竟成。(言之有理即可)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期末真題卷

(用時:90分鐘總分:100分)

題號—?二三總分

得分

一、積累運用。(共45分)

1.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坦克(tdn)診語(liin)南雪霏霏(yii)

B.縫隙(f6ng)厚碧(ch6ng)一壽十寒(PU)

C.單調(diào)(diGo)處境(chii),然而止(jid)

2.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精兵減政輕歌曼舞破琴絕鉉潮汛

B.別出心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