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備考之古詩詞鑒賞解題技巧訓練_第1頁
高考語文備考之古詩詞鑒賞解題技巧訓練_第2頁
高考語文備考之古詩詞鑒賞解題技巧訓練_第3頁
高考語文備考之古詩詞鑒賞解題技巧訓練_第4頁
高考語文備考之古詩詞鑒賞解題技巧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古詩詞鑒賞試題探討點滴

一、【考點要求提要】

1、考綱要求:

在體現考綱精神的《考試說明》中,“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這

一范疇包含四項不同能力層級的要求,其中最高一項為D,即“鑒賞

評價”,具體內容為:

⑴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以上兩項內容,應當也是古詩詞欣賞的要求。

2、知識點考查:

根據對歷年試題的大致分析,可對古詩詞鑒賞的測試內容和形式

作出如下概括:

①從詩歌的體裁來看,詩體以律詩和絕句為主,其次是詞。

②從詩歌的產生時代來看,選材側重于唐宋詩詞,其次為元曲,

偶有少量的古體詩。

③從命題角度來看,“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是古代詩歌鑒賞

的考查重點。其中,對“形象”的考查集中在意象和意境方面,對“語

言”的考查集中在詩眼和煉字方面,對“表達技巧”的考查主要體現

在常見的表達技巧方面。

④從題量看,仍以兩個小題為主,分值一般在8分上下。

【高考預測】

分析近年的考情,古詩詞鑒賞試題的設置似有以下幾個趨勢:

①鑒賞范圍應以唐詩宋詞為主,兼顧元明清時代的詩歌。

②考查內容仍以思想感情和表達技巧為主,同時,也會偶爾涉及

對詩歌形象的把握、對詩歌觀點的評價。

③鑒賞單首詩歌的考查形式仍將是主流,而兩首詩歌的比較閱讀

也是應予注重的熱點。

④答案長度可能有所增加。

近幾年,詩歌鑒賞命題更重視整體理解、各考點的綜合考查。為

了適應這一考查趨向,小論文性質的答案預計將在未來的考試中應運

而生。這種答案樣式可以較為充分地掂量出考生詩歌閱讀的審美素養(yǎng),

字數可能在一百左右。

⑤立足整體把握,從小處切入設題。近年來,具有下列特點的命

題方式較為走俏:從具體某一句、某一聯入手考理解,從前后順序或

前后照應的角度考構思,從古人的評價或從同一題材的不同作品的比

較考鑒賞。

【重點剖析】

(1)詩歌作品的形象

是指詩歌作品創(chuàng)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

感情的藝術形象,它包括三種類型,即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

象。詩歌作品的形象有時又稱為“意象”,因為形象并非純客觀的人、

事、物,它往往蘊含著作者之“意”(作者的主觀情思)。

(2)意象

是寄托詩人情感、構成詩歌意境的客觀物象,是詩人為了表現自

己的內心世界,對客觀物象經過選擇、提煉、重新組合后產生的一種

含有特定意義的語言形象。

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詩歌所刻畫的藝術形象的內涵。

藝術形象不僅指詩歌中的人物形象,還包括詩歌中的意象。鑒賞這些

藝術形象的內涵,就是要分析、判斷詩歌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

所蘊涵的社會意義。

高考試題中,鑒賞詩歌形象類的題目多要求考生概括詩歌中人物

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的特征,揭示作者所刻畫的這一形象的意

義。其中對景物形象的鑒賞,常常要求考生概括詩歌所描述的畫面和

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的題目則要求考生概括詩歌所營造的意境。

考生在答題時,要善于根據詩歌所描繪的景物,展開想象與聯想,在

腦海中形成一幅具體畫面,再用簡潔的語言描繪出這幅畫面(圖景),

并指出其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人物形象

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兩種類型,一類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這類詩歌

往往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另一類是作品所刻畫的人物形象,這類詩歌

往往是用第三人稱的寫法。如柳宗元在《江雪》中刻畫的漁翁,就是

一個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既是刻畫漁翁形象,又是以此折射自己,

漁翁即作者,作者即漁翁,兩種形象具有統一性或重疊性。

鑒賞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詩人在詩中所塑造的人物的行

為、神態(tài)、性格、情感、觀點、處境等內容,把握人物形象的個性特

征。

二、【答題模式選要】

根據歷年高考古典詩詞鑒賞的內容要求與形式規(guī)范及其相應的

題型設置,為使考生臨場發(fā)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關方面對詩歌

鑒賞的解題技巧作了若干整理,使之成為便于操作的具體模式。同學

們可在學好詩詞作品、熟悉相關知識、掌握閱讀方法的基礎上,酌情

參考與運用這些模式。這無論對考前準備還是臨場發(fā)揮,都不無裨益。

下面是可以適合諸多常見類型試題解答要求的八種答題模式:

1、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

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

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

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并給以準確概括??忌鷳プ≡?/p>

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

二要借助于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chuàng)造,同時語言力求優(yōu)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點出,

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等,注意要能準確

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務須具體。比如光答“表達

了作者傷感的情懷”就失之籠統了,應該答出為什么“傷感”。

答題示例:

絕句

二首(其一)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

暖睡鴛鴦。

【注釋】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

都草堂之時。

題干: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

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暉普照,四野青綠,碧

水映天,微風輕拂,花草馨香。泥融土潤,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

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安眠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

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

心境(步驟三)。

2、分析手法、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手法)。

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具體闡釋為什么說用了這種手法。

(3)此種手法怎樣有效地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

草蟲鳴。

題干: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此詩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黑未曉時,星斗縱橫,

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寂寞小橋過,稻田“草蟲鳴”,反襯出環(huán)

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一視覺,一聽覺)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

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之感(步驟三)。

3、分析語言特色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或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

得到遼西。

題干: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的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

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疤鋾r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

樸直白的語言表明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

驟二)全詩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4、煉字型

提問方式:某一聯詩句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目的在于使所煉文字的表現力、

感染力達至妙境。故而這種題型要求品味這些經過錘煉的字的妙處。

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而應放在句中闡述,并結合全詩的意

境、情感來給出分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南浦

別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

去莫回頭。

題干: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

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答:同意?!翱础痹谠娭兄富赝?。(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

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了抒

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忍看、不敢看的神態(tài)。(步驟二)只一

“看”字,就傳神地表現出了離別之際的酸楚心境。(步驟三)

5、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

的線索、全詩的情感基調或全詩的意旨,抓住這個詞來命題,往往可

以以小見大,測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1)說明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的結構上所起的作用來考慮。

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李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題干:有人認為“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罢哿钡脑⒁馐?/p>

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表達思鄉(xiāng)

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正是由聽到吹奏“折柳”曲的笛聲所

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步驟三)

6、情感、主旨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詩的主旨是什么?

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

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者就某一句某一聯提問。

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fā)了什么感情。

答題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06年全國卷2)

南柯子王炎

山冥云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

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膜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

犁水足,望年豐。

【注釋】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題干: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答: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fā)出了“人間辛苦

是三農”的感嘆,(步驟一)(因為沒有什么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

驟二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心情。(步驟三)

再如: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05年全國卷

2)

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釋】冬至: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唐朝時冬至是一個重要節(jié)日。

題干: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答:虛寫想象之景: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

自己這個遠行之人。(步驟一)作者主要就是通過這幅想象的畫面來

表現“思家”的。(步驟二)作者表達了遠離家鄉(xiāng)的自己冬至之夜對

家鄉(xiāng)和家人的思念(詩的題目已經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步驟三)(點

出“想象”1分,畫面描繪2分)

7、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

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

或后世人對這首(或這些)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

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后闡明理由。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

判斷說理題。其實,細究可知,這類題型不過就是前列六類題型的變

體,只是沒有直接提出問題罷了,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

旨、情感,還是表達手法、技巧,然后結合該問題和詩歌本身進行恰

當的表述。

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

關鍵詞。

答題示例: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題干: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

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分析:這是一道典型的詩詞評價題。詩歌本意非常明了,但命題

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故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

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

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三國

時代政治風云的變幻。

答案參考: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fā)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

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之。詩由一

件小小的文物“折戟”,遙想到漢未分裂動蕩的年代,聯想起赤壁大

戰(zhàn)中的英雄人物,可謂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后兩句把“二喬”不

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功成、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

可感,且情味深婉,風韻流轉,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8、比較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后,對其異

同進行分析評價。

答題思路:

(1)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

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結合題干提及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情感、藝術手法、

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這些詩詞之間的差異性。

(3)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

要注意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答題示例:

閱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