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高考復習課件_第1頁
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高考復習課件_第2頁
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高考復習課件_第3頁
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高考復習課件_第4頁
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高考復習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高考復習

慈溪中學黃宏武考點層次學習內容價值目標文字語言文字的理解和積累讀懂文章,積累知識文章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鑒賞學習章法,培養(yǎng)能力文化文化傳統(tǒng)的評析和傳承傳承文化,提升思想《考試說明》: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如《論語》)的理解和評價2015年浙江卷

閱讀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題。(5分)

知言者,盡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無不有以究極其理,而識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氣,即所謂體之充者。本自浩然,失養(yǎng)故餒,惟孟子為善養(yǎng)之以復其初也。蓋惟知言,則有以明夫道義,而于天下之事無所疑;養(yǎng)氣,則有以配夫道義,而于天下事無所懼,此其所以當大任而不動心也。23.根據(jù)材料可以判斷,朱熹這段話是對《孟子》中“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

”一句的注釋。(2分)24.從畫線句中概括“知言”和“養(yǎng)氣”的功能。(3分)23.根據(jù)材料可以判斷,朱熹這段話是對《孟子》中“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一句的注釋。(2分)24.①知言,能明道義,于事無疑。

②養(yǎng)氣,能配道義,于事無懼。2016年浙江卷

閱讀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題。(5分)

《墨子?節(jié)用》:“圣人為政一國,一國可倍也;大之為證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國家,去其無用之費,足以倍之。圣王為政,其發(fā)令興事,使民用財也,無不加用①而為者,是故用財不費,民德②不勞,其興利多矣?!?/p>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價值。②德:通“得”。23.從這段文字看,“節(jié)用”的含義是

。(不超過6個字)(1分)24.根據(jù)選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為政”思想。(4分)23.“節(jié)用”的含義是去無用之費。24.

①不贊成通過對外掠奪來增強國力。

②合理地節(jié)約用度。

③珍惜人力物力,減輕百姓負擔。2017年浙江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知十,賜也聞一知二?!弊釉唬骸案ト缫?;吾與女,弗如也?!保ā墩撜Z·公治長》)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保ā墩撜Z·述而》)2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長,《論語》先進篇以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區(qū)分,其中顏淵屬于

,子貢屬于

。(2分)22.一語“吾與女,弗如也”中的“與”為連詞,可斷為“吾與女弗如也”。根據(jù)這樣斷句,綜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分)21.

顏淵屬于德行,子貢屬于言語。(2分)22.

①平等待人??鬃映3R宰约号c弟子同列,來說明同具某種修養(yǎng),或同有某種不足,體現(xiàn)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風度。②善于勉勵??鬃幼苑Q與顏回同樣具有“用舍行藏”的修養(yǎng),意在勉勵顏回更加精進??鬃訉ψ迂暤囊环?,意在安慰子貢,并勉勵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2018年浙江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論語·述而》)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論語·泰伯》)

【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華。②使:假使。21.第一則材料中“夢見周公”的含義是什么?(2分)22.概括第二則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4分)21.“夢見周公”表明孔子對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22.①主旨在于說明德、才的關系,孔子強調德重于才。

②“周公之才之美”,是極言其才干之優(yōu)異;“驕”“吝”則是惡劣的品質。孔子認為,一個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華出眾也不足稱道。2019年浙江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弊迂曉唬骸胺蜃幼缘酪??!保ā墩撜Z·憲問》)

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得禹、皋陶為己憂。(《孟子·滕文公上》)

【注】相傳堯傳天下給舜,舜傳天下給禹。21.“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

。子貢認為孔子的“我無能”是

的說法。(2分)22.堯、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說法,應該“不憂”;按孟子說法,卻又會“憂”。根據(jù)材料,簡述孔子、孟子這么說的原因。(4分)21.“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先生在說自己。子貢認為孔子的“我無能”是自謙的說法。22.①孔子認為有仁德者修為高超,樂天知命,所以面對人生各種不如意境遇時,都能“不憂”。

②孟子立足堯、舜帝王身份,認為他們因為沒有得到理想的繼承者而為天下百姓“憂”。2020年浙江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保ā墩撜Z·學而》)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敝俟唬骸熬英倬炊孝诤?,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③簡乎?”子曰:“雍之言然?!保ā墩撜Z·雍也》)【注】①居:居心。②行:做事。③大:同“太”。21.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

為本?!熬词隆钡囊馑际?/p>

。(2分)22.孔子認同“居敬而行簡”優(yōu)于“居簡而行簡”,試作分析。(4分)21.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民

為本?!熬词隆钡囊馑际菄烂C謹慎地對待政務。22.①“居敬而行簡”,“居敬”也就是“敬事”。凡政事居心于敬,思慮周密;而行事簡約,把握重點,不敢煩擾百姓。這樣百姓就能享受和平安寧之福。②“居簡而行簡”,居心簡單,處處生怕多事,不肯盡心竭力;而行事也只圖簡單,敷衍塞責。這樣百姓就會受其茍且草率之弊。1.理解思想目錄2.比較觀念3.闡述傳承理解思想

01回歸原典

研讀課文把握內涵

理解思想回歸原典

研讀課文《為政以德》:德政主張《克己復禮》:禮治主張、禮與仁的關系《知其不可而為之》:積極入世的態(tài)度和社會責任感《仁者愛人》:仁愛的基本含義《君子之風》:君子自我修養(yǎng)的主要內容和要求《周而不比》:人際交往觀《誨人不倦》:孔子的教育觀《高山仰止》:感人的師生關系《沂水春風》:禮樂治國《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1.仁的思想核心思想把握內涵

理解思想2.禮的思想3.孝的思想4.教育思想5.中庸思想2018年浙江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論語·述而》)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論語·泰伯》)

【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華。②使:假使。21.第一則材料中“夢見周公”的含義是什么?(2分)22.概括第二則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4分)21.“夢見周公”表明孔子對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22.①主旨在于說明德、才的關系,孔子強調德重于才。

②“周公之才之美”,是極言其才干之優(yōu)異;“驕”“吝”則是惡劣的品質??鬃诱J為,一個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華出眾也不足稱道。2020年浙江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保ā墩撜Z·學而》)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敝俟唬骸熬英倬炊孝诤?,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③簡乎?”子曰:“雍之言然?!保ā墩撜Z·雍也》)【注】①居:居心。②行:做事。③大:同“太”。21.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

為本?!熬词隆钡囊馑际?/p>

。(2分)22.孔子認同“居敬而行簡”優(yōu)于“居簡而行簡”,試作分析。(4分)21.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民

為本?!熬词隆钡囊馑际菄烂C謹慎地對待政務。22.①“居敬而行簡”,“居敬”也就是“敬事”。凡政事居心于敬,思慮周密;而行事簡約,把握重點,不敢煩擾百姓。這樣百姓就能享受和平安寧之福。②“居簡而行簡”,居心簡單,處處生怕多事,不肯盡心竭力;而行事也只圖簡單,敷衍塞責。這樣百姓就會受其茍且草率之弊。2017年浙江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知十,賜也聞一知二?!弊釉唬骸案ト缫?;吾與女,弗如也?!保ā墩撜Z·公治長》)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保ā墩撜Z·述而》)2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長,《論語》先進篇以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區(qū)分,其中顏淵屬于

,子貢屬于

。(2分)22.一語“吾與女,弗如也”中的“與”為連詞,可斷為“吾與女弗如也”。根據(jù)這樣斷句,綜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分)21.

顏淵屬于德行,子貢屬于言語。(2分)22.

①平等待人??鬃映3R宰约号c弟子同列,來說明同具某種修養(yǎng),或同有某種不足,體現(xiàn)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風度。②善于勉勵??鬃幼苑Q與顏回同樣具有“用舍行藏”的修養(yǎng),意在勉勵顏回更加精進??鬃訉ψ迂暤囊环?,意在安慰子貢,并勉勵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比較觀念

02熟悉儒家三君子辨析諸子四大家熟悉儒家三君子

思想家

思想比較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愛人仁政仁義政治思想為政以德民貴君輕君舟民水異人性論性相近性善論性惡論2015年浙江卷

閱讀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題。(5分)

知言者,盡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無不有以究極其理,而識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氣,即所謂體之充者。本自浩然,失養(yǎng)故餒,惟孟子為善養(yǎng)之以復其初也。蓋惟知言,則有以明夫道義,而于天下之事無所疑;養(yǎng)氣,則有以配夫道義,而于天下事無所懼,此其所以當大任而不動心也。23.根據(jù)材料可以判斷,朱熹這段話是對《孟子》中“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

”一句的注釋。(2分)24.從畫線句中概括“知言”和“養(yǎng)氣”的功能。(3分)23.根據(jù)材料可以判斷,朱熹這段話是對《孟子》中“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一句的注釋。(2分)24.①知言,能明道義,于事無疑。

②養(yǎng)氣,能配道義,于事無懼。2019年浙江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弊迂曉唬骸胺蜃幼缘酪??!保ā墩撜Z·憲問》)

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得禹、皋陶為己憂。(《孟子·滕文公上》)

【注】相傳堯傳天下給舜,舜傳天下給禹。21.“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

。子貢認為孔子的“我無能”是

的說法。(2分)22.堯、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說法,應該“不憂”;按孟子說法,卻又會“憂”。根據(jù)材料,簡述孔子、孟子這么說的原因。(4分)21.“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先生在說自己。子貢認為孔子的“我無能”是自謙的說法。22.①孔子認為有仁德者修為高超,樂天知命,所以面對人生各種不如意境遇時,都能“不憂”。

②孟子立足堯、舜帝王身份,認為他們因為沒有得到理想的繼承者而為天下百姓“憂”。辨析諸子四大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戰(zhàn)國墨子戰(zhàn)國老子春秋莊子戰(zhàn)國韓非戰(zhàn)國提倡“仁”“禮”和“中庸”,實行仁政,以德治國,“克己復禮”,積極入世,“有教無類”“仁政”,“民貴君輕”,人性本善,重義輕利“制天命而用之”(人定勝天),“君舟民水”,人性本惡,學習的最高目標是把握“禮”“兼相愛、交相利”,推己及人,主張“非攻”“尚賢”“節(jié)儉”,講究實際功利精神道,辯證法思想,“無為而治”,順天忘我,主張遁世宣傳天道與自然無為,齊物論,樂天安命,崇尚自然主張法、術、勢相結合,君主集權,以法治國,變法革新戰(zhàn)國辨析諸子四大家墨家關注社會,留下了社會理想,這就是平等、互利、博愛;

道家關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這就是真實、自由、寬容;法家關注國家,留下了治國理念,這就是公開、公平、公正;儒家關注文化,留下了核心價值,這就是仁愛、正義、自強。

——易中天《我山之石》2016年浙江卷

閱讀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題。(5分)

《墨子?節(jié)用》:“圣人為政一國,一國可倍也;大之為證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國家,去其無用之費,足以倍之。圣王為政,其發(fā)令興事,使民用財也,無不加用①而為者,是故用財不費,民德②不勞,其興利多矣?!?/p>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價值。②德:通“得”。23.從這段文字看,“節(jié)用”的含義是

。(不超過6個字)(1分)24.根據(jù)選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為政”思想。(4分)23.“節(jié)用”的含義是去無用之費。24.

①不贊成通過對外掠奪來增強國力。

②合理地節(jié)約用度。

③珍惜人力物力,減輕百姓負擔。闡述傳承

03闡述傳承

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zhàn)略任務,對于傳承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yǎng)、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繼續(xù)教育各領域。以幼兒、小學、中學教材為重點,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

——《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闡述傳承

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契合我國注重教育、尊重人才的文化傳統(tǒng),突出重視倫理道德的教育思想和德才兼?zhèn)涞娜瞬庞^,有助于培育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闡述傳承

03

了解演變過程

區(qū)別不同形態(tài)

把握傳承價值了解演變過程百家爭鳴春秋戰(zhàn)國西漢時期宋明時期明清之際董仲舒創(chuàng)立新儒學程朱理學(程頤、程顥、朱熹)陸王心學(陸九淵、王守仁)李贄“異端”思想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經(jīng)世致用思想君主批判思想儒學正統(tǒng)受沖擊但仍為主流發(fā)展到理學新階段確立正統(tǒng)思想地位儒學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形成儒、墨、道、法各家春秋:孔子創(chuàng)立儒學戰(zhàn)國:荀、孟發(fā)展儒學爭鳴、一統(tǒng)到教義化君臣平等思想立足現(xiàn)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