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1課程教學大綱_第1頁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1課程教學大綱_第2頁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1課程教學大綱_第3頁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1課程教學大綱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1課程教學大綱課程英文名稱:ModernChineseLiterature(partA)課程編號:03001510300152學分:4學時:64課程教學對象本課程的教學對象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一、二年級學生。課程性質及教學目的《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上)》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生必修的專業(yè)基礎課。主要描述1917—1949年間的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介紹重要的文學思潮、流派、社團,解讀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中國現(xiàn)代文學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創(chuàng)作成就及其經驗、教訓,并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對先修知識的要求學習本課程之前,應先修課程:《文學概論》課程的主要內容、基本要求和學時分配建議(總學時數:64)知識模塊知識點要求學時學習方式課外學習要求1、文學思潮與運動(4學時)1.1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分期、性質、特征(B)1課堂講授1.2文學革命的發(fā)生與發(fā)展(B)1課堂講授1.3新文學初期的理論建設(B)2課堂講授2、魯迅的小說(2學時)2.12.1魯迅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概況(C)1課堂講授2.2《吶喊》與《彷徨》(A)1課堂講授3、小說(一)(10學時)3.1葉紹鈞和文學研究會作家的小說(A)5課堂講授3.2郁達夫和創(chuàng)造社作家的小說(A)5課堂講授4、郭沫若(2學時)4.1《女神》(A)1課堂講授4.2以《屈原》為代表的歷史劇(C)1課堂講授5、新詩(一)(8學時5.1早期白話詩(C)2課堂講授5.2小詩派(C)2課堂講授5.3新月詩派(A)2課堂講授5.4初期象征詩派(A)2課堂講授6、散文(一)(2學時)6.1周作人與“言志派”散文(B)2課堂講授6.2文學研究會與創(chuàng)造社作家散文(C)課堂講授6.3魯迅的《野草》、《朝花夕拾》(B)課堂講授7、文學思潮與運動(二)(1學時)7.1無產階級文學運動和三十年代文學潮流(C)1課堂講授7.2自由主義作家的文藝觀與創(chuàng)作(C)課堂講授8、茅盾的小說(3學時)8.1茅盾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概況(A)3課堂講授8.2茅盾的文學成就(A)課堂講授9、老舍的小說(3學時)9.1老舍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概況(A)3課堂講授9.2老舍小說的成就(B)課堂講授10、巴金的小說(2學時)10.1巴金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概況(A)2課堂講授10.2巴金小說的成就(A)課堂講授11、沈從文的小說(2學時)11.1沈從文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概況(C)2課堂講授11.2鄉(xiāng)野與都市對立的小說世界(A)課堂講授11.3《邊城》(A)課堂講授12、小說(二)(4學時)12.1“左聯(lián)”和左翼小說(B)2課堂講授12.2現(xiàn)代派小說(A)2課堂講授13、新詩(二)(4學時)13.1中國詩歌會的詩歌創(chuàng)作(C)2課堂講授3.2戴望舒與現(xiàn)代派詩歌(A)2課堂講授和分組討論14、散文(二)(1學時)14.1李廣田、何其芳的散文(B)1課堂講授14.2林語堂的幽默閑適小品(B)課堂講授15、曹禺(4學時、講授)15.1從《雷雨》到《原野》(B)2課堂講授15.2《北京人》(B)2課堂講授16、文藝思潮與運動(三)(1學時、講授)16.1戰(zhàn)爭制約下不同地域的文學分割并存(C)1課堂講授16.2延安文藝座談會與四十年代文學思潮(C)課堂講授17、趙樹理與孫犁的小說(2學時)17.1趙樹理小說的歷史貢獻(A)2課堂講授和分組討論17.2孫犁的短篇小說(B)課堂講授17.3其他解放區(qū)小說(B)課堂講授18、小說(三)(3學時、講授)18.1錢鐘書的《圍城》(B)3課堂講授18.2張愛玲的小說。(B)課堂講授19、艾青的詩歌(1學時)艾青的詩歌(B)1課堂講授和分組討論20、新詩(三)(4學時)新詩(三)(B)4課堂講授21、四十年代的戲?。?學時)四十年代的戲劇(B)1課堂講授注:知識點中粗體字部分為本課程的重點或難點。(其中,熟練掌握(A)、熟悉(B)、了解(C))。建議使用教材及參考書(一)教材:[1]錢理群等主編.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2]錢谷融主編.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品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二)主要參考文獻:[1]唐弢.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一、二、三)[M]北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