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六年級下冊語文同步電子教案五篇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1《山雨》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理解作者用優(yōu)美的文字為我們描繪的山林雨景圖;積累好詞佳句。過程與方法:領悟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xù)學習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山林雨景的喜愛之情,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難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林雨景的喜愛之情。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1、上一節(jié)課,我們跟隨著作者的腳步,訪問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親密無間。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隨著下面這篇課文,一起去體味那山雨的無窮韻味吧!2、揭示課題《山雨》,帶著各自不同的感受齊讀課題。二、預習檢測《山雨》這篇散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順序來寫的,作者通過合理而新奇的和,并運用一()歌謠一()巖石一()樹葉一()音符三、出示本堂課的學習目標:1、借助字典學習生字、新詞,采用工具書和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課文中的生詞。2、有感情的反復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山林雨景的喜愛之情。四、初讀課文,理清文脈自學指導(一)請同學們先自由地、放聲地讀讀課文,借助字典學習生字、新詞,采用工具書和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課文中的生詞。并拿起手中的筆將好詞佳句用橫線劃下來,多讀幾遍,并將課文讀通讀順。學生匯報交流:1、交流同學們自主發(fā)現(xiàn)的好詞,集體品讀。2、這篇文章是按什么順序?qū)懙?誰來簡單地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歸納。教師板書:雨起、雨中、雨后五、學習“雨起”,感知“悄悄”自學指導(二)看,山雨來了。請有感情地讀讀第一自然段,山雨初來乍到時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學生匯報交流:練習說話,朗讀品評:來得突然──跟著一陣陣濕潤的山風,跟著一縷縷輕盈的云霧,雨,悄悄地來了。⑴自由讀這句話,感受雨來時帶來了怎樣的感覺?(悄悄然的、有節(jié)奏的……)⑵就帶著這種靜悄悄的韻味有感情地朗讀。六、學習“雨中”,感悟神奇1、雨就這樣悄悄地起來了。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播放磁帶或光碟),豎耳聽,你似乎聽到了什么或看見了什么?2、那課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樣的一番韻味呢?拿起書,輕聲地讀,體會山林中飄飄灑灑的山雨帶給你的感覺。3、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韻味?細讀課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觸的話語,將它們劃下來。4、有側(cè)重地交流、品析、朗讀:⑴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①體會“由遠而近,由遠而近……”的意味:這里連用兩個“由遠而近”,后面還用了省略號,體會這樣表達的妙處。帶著體會朗讀。②在自由讀的基礎上指名讀,并點拔,然后集體有感情地朗讀。⑵雨聲里,山中的每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yōu)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①讀一讀這話,感受感受: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②雨絲是飄飄灑灑的,還會是怎樣的?請換一個疊詞來說說。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仔細聽,用心靈去感受。教師配樂范讀。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2《三黑和土地》教學目標:1、朗讀詩歌,在朗讀中品味詩歌直白質(zhì)樸的語言特色。2、理清思路,把握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3、體會農(nóng)民真正獲得屬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悅心情。4、結合生活實際想一想自己對腳下的土地的感受。教學重點:品味詩歌直白質(zhì)樸的語言特色,體會詩歌巧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和對比的寫法來展現(xiàn)人物的喜悅心情的寫作特色。教學難點:感受三黑這個典型的淳樸的農(nóng)民形象,體會他對土地的熱愛之情和真正獲得屬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悅心情。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1、談話激趣,引入文本。導語:同學們,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是我們出生、成長的地方,它無私地奉獻自己的一通過辛勤的勞動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三黑和土地》(教師板書),感受翻身做主人的農(nóng)民對土地的情思。2、出示課題,引導學生理解題目在文中的作用。明確:詩歌以“三黑和土地”為題,交代了寫作對象和寫作內(nèi)容。“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賴以生存的支柱;這首詩主要寫了三黑和土地的關系,展現(xiàn)了三黑對自己腳下的土地的情感。二、初讀課文,了解學情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詩歌讀通順。2、指名學生朗讀自己印象深刻的內(nèi)容,教師隨機糾正字音。3、教師出示課件,介紹作者及文章的相關背景知識。蘇金傘(1906—1997)原名蘇鶴田,河南睢縣人,是中國“五四”以來最杰出的詩人之一。1946年,《大公報》介紹蘇金傘時說:“他的詩諷刺深刻得體,當世無第二人”。蘇金傘于1932年開始發(fā)表作品,代表作品有《地層下》《窗外》《鵓鴣鳥》等。寫作背景蘇金傘從小生長在農(nóng)村,能深刻體會到農(nóng)民對土地的摯愛,作為中國鄉(xiāng)土詩派的喜悅心情。4、在了解寫作背景的基礎上朗讀課文,讀出情感。提示:邊朗讀邊想象作者所描繪的畫面,感受三黑對土地的熱愛之情,體會他獲得土地后的喜悅心情,暢想他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梢宰x給同桌聽,兩人互相評價。5、理清思路,把握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思考:這首詩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詩歌可以分為幾部分?請給每部分概括一個小標題。(這首詩主要寫了三黑分到了土地,他的生活和心理都發(fā)生了改變。詩歌表現(xiàn)了以三黑了他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結構梳理:第一部分(第1—3節(jié)):寫農(nóng)民真正擁有了土地后異常歡喜的情景。第二部分(第4—8節(jié)):寫三黑翻地耙地,同時欣賞著自己的土地和勞作。第三部分(第9—12節(jié)):以蟈蟈兒為線索,把三黑小時候和現(xiàn)在的生活、心情進行了對第四部分(第13—14節(jié)):寫三黑的打算。第五部分(第15節(jié)):收束全詩,點明中心——翻身的人兒心里真甜。小標題示例:獲得土地,異常歡喜;翻地耙地,愉快勞作;今昔對比,變化巨大;熱愛土地,憧憬未來;翻身做主,心情甜蜜。三、研讀課文,重點探究1、師生共學詩歌第一部分,感知農(nóng)民與土地的關系。(1)學生快速默讀詩歌第1—3節(jié),思考:哪節(jié)詩清楚地告訴我們農(nóng)民與土地的關系?(第1節(jié)詩。)(2)師生共同品讀第1節(jié)詩。①理解“農(nóng)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個生命投入了土地”的含義。預設:這是詩歌的首句,具體闡述了農(nóng)民和土地的關系。這里的“有了土地”具有深層有了屬于自己的土地。這和以前向地主租地當?shù)钁?,雖然“有了土地”但要向地主交租子不同;也和農(nóng)民靠出賣勞動力給地主當雇農(nóng),地主說“這塊地歸你種吧”,這樣也算是“有了土地”不同?,F(xiàn)在,農(nóng)民真正做了土地的主人,想在土地上種點啥就種啥,想怎么在土地上勞作就怎么勞作,所以他們“就把整個生命投入了土地”,期盼著土地能給他們帶來幸福的生活。②你從第1節(jié)詩中的“一……就”中體會到了什么?(這里運用“一……就”這組表示條件關系的關聯(lián)詞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了農(nóng)民對土地的依賴、渴望,反映了他們得到土地后激動、興奮的心情。)(3)學生反復品讀第2、3節(jié)詩,感受農(nóng)民有了土地后的歡喜心情。①多種形式讀,讀中感悟。如:分組朗讀、想象畫面讀、配樂朗讀等。②賞析這兩節(jié)詩。預設:這兩節(jié)詩描繪的是農(nóng)民真正擁有了土地后異常歡喜的情景。這兩節(jié)詩都用“恨不得”開頭,起到重復強調(diào)的作用,將農(nóng)民急切地想到土地上勞作的心情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他們“恨不得把每一塊土”都“嘗一嘗”,又“恨不得自己變成一粒種子,躺在土里試一試”的目的是想知道自己的土地到底好到什么程度。莊稼是農(nóng)民的希望,他們愛土地無非是為了莊稼,所以他們就想“變成一粒種子”去“試一試”“溫暖不溫暖,合適不合適”?!皣L”是味覺,“躺在土里試一試”是觸覺,比較空說“想知道好到什么程度”不同,真實多了,情感也豐富多了??傊?,詩人用這兩節(jié)詩生動地表現(xiàn)了農(nóng)民愛土地、愛莊稼的情感,也表現(xiàn)出他們獲得土地后的歡喜心情。③有人說詩歌的前三節(jié)并不是寫三黑的,所以是多余的。你贊同這個說法嗎?說說你的理由。(我不贊同這個說法,詩歌的前三節(jié)并不是多余的。這三節(jié)詩總說農(nóng)民真正擁有了土地后異常歡喜的情景。這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大背景,三黑正是這許許多多普通農(nóng)民中的一員,他此時的心情和其他農(nóng)民是一樣的。這為下文具體寫三黑的表現(xiàn)和心理打下了基礎。)2、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第二部分,感受三黑對待土地和勞作的態(tài)度。過渡:農(nóng)民真正擁有了土地后該是多么歡喜啊!他們恨不得時時刻刻與土地待在一起,精心侍弄著土地上的莊稼???,“三黑就是這樣地翻著土地”,同時欣賞自己的土地和勞(1)讀一讀,想一想,理解句子,在小組交流。①地翻好,又耙了幾遍,/耙得又平又順溜,/看起來/好像婦女們剛梳的頭。(這句詩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耙得又平又順溜”的地比作“婦女們剛梳的頭”,一方面形象地表現(xiàn)出三黑把地耙得又光又順,表明他現(xiàn)在的勞作很認真;另一方面也表明三黑在欣賞自己的勞作,他此刻心里是得意的。)②這么松散的地,/簡直是一張軟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滾,/想在上面躺一躺。(三黑繼續(xù)欣賞剛耙的土地,深深地陶醉其中。這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土地比作軟床,形象地表現(xiàn)出了土地的珍貴,也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三黑內(nèi)心的喜悅。)③這么好的床,/麥籽兒躺下去挺舒服,/就想發(fā)芽,/趕緊鉆出來吸些雨露。(三黑把麥籽兒看得比自己還要寶貴,他如此認真地對待土地的目的就是希望莊稼能在這塊土地上好好地生長。)(2)教師解決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疑難。①第4節(jié)詩中的“就是這樣”在文中具體指什么?明確:“就是這樣”指的是詩歌前三節(jié)講述的內(nèi)容,即農(nóng)民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摯愛著這片土地,對這片土地滿懷希望。②三黑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土地的?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明確:三黑把“每一寸土都給翻起,每一塊土疙瘩都給細細打碎”“地翻好,又耙了幾認真、更積極了。3、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第三部分,感受三黑現(xiàn)在與以往的不同。過渡:當三黑真正擁有了土地之后,他的心里樂開了花,他在珍貴的土地上辛勤地勞作。當他看到地里的莊稼茁壯成長的時候,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學生朗讀第9—12節(jié)詩,教師課件出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①找出文中的一個比喻句,指出本體和喻體,體會其表達效果。②找出文中描寫三黑過去和現(xiàn)在不同的生活和心理的句子,比較閱讀,說一說自己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一預設:比喻句——看見自己種的蕎麥已經(jīng)開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賞析:這個比喻句中,本體是蕎麥花,喻體是白霎霎的一片雪。作者運用這個比喻句一方面形象地寫出了蕎麥花的顏色和形態(tài),容易讓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另一方面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了地里問題二預設:詩歌的第10—12節(jié)以蟈蟈兒為線索,把三黑小時候和現(xiàn)在的生活、心理么。學生發(fā)言示例:三黑小時候喜歡蟈蟈兒,但是由于貧苦農(nóng)家的孩子沒有地位,到地里抓蟈蟈兒后會被爹的生活自由了,農(nóng)民與農(nóng)民之間相互關愛,他們的心情是相通的。4、學生自學第四、五部分,升華情感。過渡: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翻身做了主人,他的心情多么歡快啊!有了土地后的三黑又有啥打算呢?請同學們借鑒學習前面內(nèi)容的方法自學最后兩部分。(1)學生朗讀第13—14節(jié)詩,思考并解答下列問題。①三黑有什么打算?(第13節(jié)詩講了三黑的第一個打算:跟人合伙,種好莊稼,收獲更多。第14節(jié)詩講了三黑的第二個打算:買毛驢、送公糧,馱著老伴看閨女、上東莊。)②你從三黑的打算中感受到了什么?(從三黑的兩個打算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土地后的農(nóng)民的生活更自由了;他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改變了,對勞作顯出了前所未有的積極性;他們因為生活改變了,思想也發(fā)生了變化,他們更愿意接受新鮮事物,更加積極地交公糧,也更加重視親情。)③試著分析三黑有這樣的打算的原因。(三黑的這種打算是農(nóng)村進行土地革命以后出現(xiàn)的新情況,是農(nóng)民在實際生活中受到教育的緣故。)(2)學生朗讀第15節(jié)詩,找出點明中心的詩句。(點明中心的詩句:翻身的人兒心里真甜。)(3)結合課文內(nèi)容,深入理解“翻身的人兒心里真甜”這句話。明確:“甜”是這首詩的中心,詩歌從頭到尾都體現(xiàn)了這一點。詩歌第一部分總寫農(nóng)民得到真正屬于自己的土地后異常喜悅的情景,所有農(nóng)民的心里都是甜的;第二部分具體描寫了三黑的勞作比往常好,而且自己欣賞那個“好”,這也是甜的;第三部分運用對比的寫法展現(xiàn)了今昔大不同,今勝于昔,這當然也能讓人感覺到甜。第四部分寫三黑的兩個打算,前途光明,怎能不讓人感覺到甜呢?詩歌的末尾則明明白白地寫出了甜,不僅甜在三黑的心里,連地里的蟈蟈兒也因為甜叫得更歡了。(4)教師總結,深化主題。小結:土地對于農(nóng)民來說就是希望。當?shù)玫秸嬲龑儆谧约旱哪且黄恋睾螅谧龅氖恰凹毤毚蛩椤泵恳粔K土疙瘩,眼見的是自己種的蕎麥開出“白霎霎的像一片雪”的花,耳聽的是蟈蟈兒鳴叫,心想的是“打完場趕著送公糧”。這所見所聞、所做所想,無不閃耀著“翻身人兒”的喜悅、對土地的熱愛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獲1、教師總結本課時教學內(nèi)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小結:同學們,在這節(jié)課上,我們采用多種形式具體分析了課文內(nèi)容,真切地感受到三黑獲得土地后的喜悅心情和他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同時也激發(fā)了我們對腳下的土地的熱愛之情。課堂學習中,同學們的表現(xiàn)都可圈可點。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3《只有一個地球》教學目標:1.會寫11個生字,重點理解“晶瑩、和藹、慷慨、枯竭”等詞語。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愛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意識。3.結合關鍵語句了解課文講了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4.體會說明文用語的準確、嚴謹,學習說明的方法。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愛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意識。教學難點理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瑩、裹、籃”等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晶瑩、搖籃、壯觀、半徑”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語句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3.理解標題“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重點體會地球的美麗與渺小。教學難點1.讀寫并積累、運用生字新詞。2.理清課文脈絡,結合關鍵語句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1.激趣談話,引入新課。導語:同學們,世界的雜志《時代周刊》每年都要在世界范圍內(nèi)評選一位年度新聞人高樂將軍等都入選過。有一位中國人在1978年和1985年兩次入選,他就是我們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但是,1988年《時代周刊》卻評選了一位非常特殊的新聞人物。當時結果一公布,幾乎所有人都大吃一驚,你們想知道是誰嗎?(課件呈現(xiàn)《時代周刊》的封皮。)對,就是瀕危的地球。想知道為什么嗎?答案就在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中。請同學們一起齊讀課文。(同時板書。)2.出示課題,理解課題。思考:我們還可以把地球稱為什么?(搖籃、水球、母親、家園……)過渡:地球,母親!這是多么親切的稱呼啊!就像親生母親對我們來說都只有一個一樣,寶貴的地球?qū)ξ覀儊碚f也只有一個。那么,地球這位“母親”給予了我們什么?她的寶貴又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2.教師檢查生字、詞語預習情況。同桌間互查,小組輪讀。(1)出示生字,學生交流讀音,教師正音?,摗⒐?、籃、藹、資、慷、慨、貢、濫、基、睹過渡:在這些生字中,你認為哪個字在讀音和書寫時要提醒一下同學們?(學生自由發(fā)言。)預設:“瑩”是后鼻音;“資”是平舌音;“籃”和“濫”是邊音。“瑩”的最后一筆是點,不要寫漏;“睹”意為“看”,和眼睛有關,是“目”字旁,不要寫成“日”字旁。(2)出示詞語卡,學生朗讀。晶瑩、包裹、搖籃、和藹、資源、慷慨、貢獻、濫用、基地目睹、壯觀、半徑、有限、礦物、地質(zhì)、無私、礦產(chǎn)、節(jié)制開采、枯竭、毀壞、生態(tài)、設想、例如、破碎、子孫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地球的?自讀提示:(1)抓住關鍵句來理解。在說明文中往往有一些說明主要內(nèi)容的句子,它們多位于一段文字的開頭或結尾處。(2)組成四人學習小組,小組內(nèi)交流答案。2.全班合作解疑。明確:文章主要是從四個方面來介紹地球的:?地球的美麗——“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地球的渺小——“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地球資源有限——“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地球是的,人類目前無法移居到其他星球——“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鳖A設:如果學生的交流情況不錯,可進一步提問:文中有一句話把這四個方面都概括進去了,你能找到這句話嗎?(“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課文的一個重點句,在此可以提一提,讓學生有初步的印象。3.感受地球的美麗與渺小。過渡:“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宇航員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時發(fā)出的感嘆。那么,宇航員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樣子的呢?宇航員在太空中為我們拍下了地球的照片,我們來看一看。(1)幻燈片展示在太空中拍攝的地球圖片,學生結合課文自由描述地球的外觀。預設:晶瑩的球體;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語言比較生動形象,常常是融科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于一體。(2)理解句子: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明確:這是作者對地球的贊美,突出表現(xiàn)了地球的可愛與美麗,體現(xiàn)了作者對地球的喜明了地球與人類及萬物生存的密切聯(lián)系。(3)結合舊知,閱讀第2自然段,體會地球的“渺小”。過渡:在教材第10課《宇宙生命之謎》中,有一段文字顯示了地球之小,同學們還記得嗎?(課件出示相關段落。)請大家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再結合本課第2自然段,說說地球的“小”。從理論上說,宇宙是無限的。地球只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而太陽系只是銀河系中一樣的天體系統(tǒng)為數(shù)不少,其中肯定有與地球類似的行星?!队钪嫔i》(4)出示例句,學生指出說明方法。①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個半徑約為六千四百千米的星球。(列數(shù)字)②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較)預設:學生在前面曾學過兩篇說明文,所以說明方法在此可不作為重點來學習了。但可以簡單地考查一下,加以鞏固。4.概括大意,初解課題。(1)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2)聯(lián)系主要內(nèi)容,討論交流:為什么課題說“只有一個地球”?(3)師生合作,概括課文內(nèi)容。小結:通過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它的外觀(美麗壯觀),但同茫茫宇宙相比又顯得非常(渺小)。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如果它被破壞,人類根本(無法移居到別的星球)。正是基于這些認識,作者在文章中向人類發(fā)出了呼吁(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四、作業(yè)設計,鞏固提升1.課后搜集更多關于地球的資料。2.通過網(wǎng)絡了解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現(xiàn)狀,感受地球面臨的巨大危機。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2.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謹,學習說明的方法。教學重難點1.通過聯(lián)系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2.結合語句感受說明文語言的特點。教學過程: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1.提出問題,復習檢查。教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前兩個自然段,知道了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是美麗而渺小的。作者是用哪些說明方法來介紹這些知識的呢?(生回答:用了列數(shù)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相信同學們在以后介紹事物的時候,能夠運用這些方法將事物介紹清楚。2.引入新課。(1)過渡:課文前兩個自然段向我們描述了宇航員遨游太空時所見到的地球,我們也看感受嗎?預設:指名學生回答,答案可以是多樣化的:地球真美啊!地球真像宇宙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2)設疑:宇航員在太空看到地球時也有感嘆,大家能把宇航員的感嘆找出來讀給老師聽聽嗎?(指名讀第8自然段。)指導朗讀:應該帶著什么樣的感情來讀呢?(討論后引導學生在該段落旁標注:自豪而又擔憂。)(3)質(zhì)疑:地球的可愛僅僅是因為它看上去美麗壯觀嗎?宇航員的擔憂是多余的嗎?過渡:同學們,要真正理解宇航員的感嘆,理解他的自豪和擔憂,我們就要認真學習下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1.進一步感悟地球的“可愛”,從“自然資源有限”的角度感悟“只有一個地球”。學生自讀課文第3—4自然段,思考問題:(1)地球用哪些資源養(yǎng)育了人類?(討論交流后板書:自然資源——礦產(chǎn)、水、土地、生物)(2)文中哪句話生動地寫出了地球的慷慨無私?(“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chǎn)資源?!边@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無私、慷慨”都是人具有的品格。)(3)自然資源是無窮無盡的嗎?課文在說明這一點時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的,有會枯竭的一天。這里用的是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小結:地球為人類提供了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chǎn)資源等各種資源,它是多么無私啊!從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呢?(學生交流,如:地球真是太可愛了。)(1)提問: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人類對地球的破壞?找出相關語句。預設:提示學生礦產(chǎn)資源為不可再生資源,而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等為可再生資源,所以課文是從“不可再生資源的枯竭”和“可再生資源遭受破壞”兩方面來寫的。(2)學生交流關鍵字詞,感受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及嚴重后果。預設:不加節(jié)制、枯竭、隨意毀壞、不顧后果、濫用、生態(tài)災難、嚴重的威脅。(3)教師引入其他資料,或讓學生交流他們搜集的相關資料,感受地球所承載的重負與壓力。你聽說過“地球生態(tài)超載日”嗎?“地球生態(tài)超載日”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合作生態(tài)資源和生態(tài)服務的需求(支出)和地球的生態(tài)承載力(收入)兩者之間的差值。在1961年,人類一年只消耗大約2/3的地球年度可再生資源,大多數(shù)國家還有生態(tài)盈余。然而全球消費及人口數(shù)量都在增長。自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人類對地球資源的需求超過了地球資源再生的能力,這一情況就是生態(tài)超載。大約從1970年起,人類對自然的索取開始超越地球生態(tài)的臨界點。1994年的地球生態(tài)超載日為10月22日,2003年提前到了9月20日。2013年的地球生態(tài)超載日為8月20日,意味著在8月20日人類用完了地球本年度的可再生資源,剩下的4個多月進入了生態(tài)超載階段,在生態(tài)赤字的狀態(tài)下,人類將透支自然產(chǎn)品和生態(tài)服務。2015年8月12日是地球生態(tài)超載日:在這一刻,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消耗量超出了地球生產(chǎn)和再生自然資源的能力。2023年的地球生態(tài)超載日為8月8日,比2015年提前5天,這意味著本年度剩下的4個多月里,人類將背上更加沉重的生態(tài)欠債,更多地透支地球的生態(tài)產(chǎn)品和服務。2023年的地球生態(tài)超載日為8月1日,212天就用完了2023年的份額。2012年的《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人類每年消耗著1.5個地球的生態(tài)資源,并且到2050年之前將達到2個地球。在生態(tài)系統(tǒng)開始退化并可能崩潰之前,生態(tài)超載只能維持有限的時間。3.從“目前人類無法移居”感悟“只有一個地球”。過渡:既然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地球是非常容易破碎的,那么我們能不能離開地球,去別的星球上生活呢?(1)學生自讀第5—7自然段,討論“人類為什么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預設:在第10課《宇宙生命之謎》中,學生已了解到人類目前還無法移居到別的星球上,也掌握了相關知識,這里可借機復習一下,加深認識。(2)結合相關句子,體會說明文語言的嚴謹性??茖W家已經(jīng)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四十萬億千米的范圍內(nèi),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明確:這句話引用了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八氖f億千米”直觀地表明了范圍很大,大到人類根本無法到達?!爸辽佟币辉~則強調(diào)了目前的研究成果還只限于這個范圍,“四十萬億千米”以外的情況還不能確定,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嚴謹性。同時,“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進一步說明了距離遙遠,從而簡潔有力地證實:目前還找不到第二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既易于理解,又讓人信服。4.再次體會課題的深意,提升情感。過渡:由我們剛才的討論來看,宇航員的擔心不是多余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地球?(板書:精心保護。)這是因為這個美麗可愛、為人類無私奉獻的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只有一個”。讓我們再一起讀一讀宇航員的話,體會地球的美麗與脆弱,感受地球的珍貴。(1)結合全文理解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預設:課文中引用的宇航員的感嘆是學生理解的一個難點。教學時,可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可愛”“破碎”“同時”來理解。明確:這句話引用了宇航員的感嘆,既與前文照應,又簡潔、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兩重性:它既有可愛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提醒人們?nèi)绻安患庸?jié)制”“隨意毀壞”資源,可愛的地球就可能“破碎”,所以我們要懂得保護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2)學生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深入體會課題的含義。過渡:同學們,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但我們可親的地球母親正在遭受著無情地破壞,她(生讀)小結:善待地球,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只有一個家園。的地球嗎?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共同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三、拓展閱讀,讀寫結合1.課件出示文段,學生自讀。過渡:寫了《花之歌》的詩人紀伯倫還曾寫過一篇的文章《田野中的哭聲》,訴說了田東方欲曉,我坐在田野里,同大自然傾心交談。在那返璞歸真、美不可言的時刻,我在的美。這時,一陣陣風從樹叢中徐徐而來,像一個貧苦無靠的孤兒在嘆息。我問道:“輕柔的微風啊!你為什么嘆息?”它答道:“炎炎烈日迫使我逃進了城里,可在城里,我純潔的軀體沾滿了病菌,到處都是有毒的氣息。因此,我才這樣傷心?!蔽一仨蛉f紫千紅的花兒望去,只見它們簌簌滴下的不是露珠,而是淚水。我問道:“美麗的花兒呀,你們?yōu)槭裁匆?”花兒抬起她那俏麗的臉,說:“我們哭,是因為人們我們離開故土——田野,我們怎能不哭泣?”過了一會兒,我聽到溪水在號哭,于是我問道:“甘美的溪水呀,你為什么哭泣?”他垢。不久,我這冰清玉潔的身體就會變成污泥濁水。我怎能不號哭?”隨后,我側(cè)耳傾聽,又聽到鳥兒在唱著傷心的歌,我就問道:“漂亮的鳥兒啊!你們在為誰悲傷?”鳥兒說:“人們將要像用鐮刀割草似的把我們消滅掉。我們在相互訣別,誰都不知道誰會幸免于難。我們走到哪里,死神就跟隨到哪里。我們怎能不悲傷?”旭日從山后冉冉升起,為樹叢戴上了一頂頂金冠,我不由得想:“人類為什么要破壞大自然創(chuàng)建的東西呢?”2.閱讀與交流。(1)詩人聽到了哪些哭聲?(微風、花兒、溪水和鳥兒的哭聲。)(2)詩人真的聽到了這些哭聲嗎?他是想表達什么?(沒有。詩人假借自然界中的哭聲,對人類破壞自然的行為發(fā)起了控訴。)(3)你想對破壞自然的人們說些什么?你想對大自然或地球母親說些什么?想一想,再寫下來。(4)指名讀話,集體評議。四、作業(yè)設計,鞏固提升1.選擇作業(yè),課堂延伸。(1)畫一幅環(huán)保宣傳畫,配上一句環(huán)保宣傳語。(2)假如你是一朵花,或一棵樹,或一塊煤……,你想對人類說些什么?(3)搜集一首贊美大自然的詩歌,讀出情感。2.摘抄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4《只有一個地球》教學目標:1.能正確工整地書寫11個生字,理解“晶瑩、恩賜、節(jié)制、枯竭、濫用、威脅、指望、破碎、和藹可親”等詞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恰當意義。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說出課文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課文中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3.聯(lián)系實際思考,“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句話的含義,認識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是迫在眉睫的事。教學重點: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了解課文的說明方法,體會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教學難點: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從心靈深處認識“只有一個地球”,從而樹立起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通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2.讀懂課文介紹了地球哪些方面內(nèi)容,學習文中說明方法、修辭手法的運用。教具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出示圖片,導入新課1.宇航員拍攝的地球圖片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然后結合自己對地球的了解,同桌間相互交流。2.引入新課,板書課題,(板書:只有一個地球)齊讀課題。3.釋題,引導學生質(zhì)疑。為什么“只有一個地球”?是一個怎樣的地球?4.明確本課時的學習目標:(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了解課文寫了關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內(nèi)容?有哪些讓你感觸最深?是什么感觸?為什么有這樣的感觸?(2)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二、初讀課文、讀后交流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就自己感觸深的詞語、句子用橫線畫出來。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課文寫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運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與修辭手法?3.全班交流(圍繞課文寫地球哪些方面內(nèi)容,交流感受、說明方法、修辭手法),老師根去,精心保護4.小結:通過學習,我們看出這篇文章是關于環(huán)保主題的,文章先講了地球的美麗與可類將別無去處。最后提醒人們要保護地球。三、再讀課文,把握內(nèi)容1.根據(jù)板書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2.學生概括內(nèi)容后,老師引導學生說出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四、朗讀課文,互相評價1.想一想,應該怎樣來讀這篇課文?2.讀給同桌聽,然后相互評價。3.指名一位同學讀給大家聽,師生評價。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練習書寫生字詞語。2.抓重點詞句,深入研讀課文。教具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齊讀詩歌,導入新課1.學生齊讀詩歌《地球累了》(節(jié)選),讀后談自己的感受。2.教師總結,導入新課:那是一種心理的糾結,那是對人類愚昧無知的感嘆,那是一種對環(huán)境的憂慮。宇航員遨游太空,也發(fā)出感嘆。讀出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二、圍繞感嘆,研讀課文1.地球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1)學生齊讀宇航員遨游太空所見的地球。學生齊讀:“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2)聯(lián)系實際,認識“地球太容易破碎了”這一觀點。補充資料: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的破壞,以及帶來的后果。(臭氧層對太陽光中的紫外線物的傷害。一旦臭氧層遭到破壞,紫外線便會增強,則全球氣候會變暖,人類生命健康堪憂。)2.地球的“渺小”(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葉扁舟。(“宇宙”與“扁舟”對比,想象出地球的渺小。)(2)結合地球的一些實際數(shù)據(jù),認識“地球太容易破碎了”這一觀點。半徑:約六千四百千米表面積:大約5.1億平方公里世界人口:截止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億人陸地面積:1.49億平方千米可供人類居?。杭s0.8億平方公里3.地球“自然資源有限”(1)礦物資源是經(jīng)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zhì)變化才形成的。地球無私地、慷慨地向我們提供礦產(chǎn)資源。體會地球太可愛了。(2)聯(lián)系實際,人類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礦產(chǎn),必將加速礦產(chǎn)資源的枯竭。那時人們將沒有4.地球的“生態(tài)災難”(1)人類生活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服務的。何為“本來”?去掉“本來”,讀出地球的可愛;加上“本來”,讀出這句話的言外之意。(2)人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主要有哪些?聯(lián)系實際展開會議與想象,體會地球“太容易破碎了”。污水排放,亂砍濫伐,捕殺野生動物,廢氣排放,濫用化學品等。并由此展開聯(lián)想,想到不堪的后果。三、層層深入,得出結論1.科學家證明什么?是何意?科學家設想什么?是何意?(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四十萬億千米的范圍內(nèi),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說明人類要保護地球;科學家設想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這是為了讓讀者想象,假如有移民基地,人們都去居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進一步突出保護地球的重要性。)2.展開想象,說說人類別無去處的結果?3.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列出保護地球切實可行的辦法。四、書寫字詞,拓展練習1.正確工整地抄寫課后11個生字,15個詞語。晶瑩、遙望、恩賜、慷慨、毀壞、目睹、交錯、貢獻、節(jié)制、枯竭、濫用、威脅、指望、破碎、和藹可親2.談談對“如何去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想法。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5《盼》教學目標1.學習掌握生字新詞。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寫心理活動的。4.了解課文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教學重點:默讀課文,知道課文寫了哪些事例。教學難點: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盼”這一中心意思來寫的,學習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思想。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學習掌握“袖、篷、縮”等15個生字,理解新出現(xiàn)的詞語。2.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了解課文中心思想。教具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1.老師出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謎底?!耙患』ㄒ?,真是好稀奇。太陽出來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氣?!?雨衣)2.雨衣圖片教師解題:我們課文的題目是什么,大家讀一下。你有沒有“盼”過某些事情?把你盼什么,愿望實現(xiàn)了嗎?(板書:16.盼)3.簡介作者:這篇課文的作者鐵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趙縣,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1975年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門》、《大浴女》、《沒有鈕扣的紅襯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獲包括“魯迅文學獎”在內(nèi)的文學獎。由鐵凝編劇的電影《哦,香雪》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大獎,丹麥、挪威、越南等多國文字。二、檢查預習,糾正指導1.認讀書寫生字。重點指導:(1)“筒”與“桶”在用法上要區(qū)別;(2)“篷”與“蓬”字形區(qū)別,意義不同;(3)指導書寫“嚷、醬、唇”等生字。2.查字典并結合課文內(nèi)容解釋詞語。解釋詞語要依據(jù)“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聯(lián)系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喧鬧:喧嘩熱鬧。理直氣壯:理由正當充分,膽子壯,說話十分有氣勢。小心翼翼:原形容嚴肅虔誠的樣子,現(xiàn)用來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1.在理解生字、新詞的基礎上,默讀課文。聯(lián)系課文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2.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為什么以“盼”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nèi)容。(全篇課衣”“下雨沒能穿雨衣”“終于穿上了雨衣”等情節(jié)都是圍繞題目來寫的。)圍繞“盼”寫了哪些內(nèi)容,學生可能總結不全,教師指導學生讀有關句段來幫助學生概括總結。3.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媽媽送“我”新雨衣。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寫盼望下雨。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寫盡管下雨還是未能如愿。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寫“我”終于穿上雨衣。分段時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對段落的劃分,學生會產(chǎn)生分歧。對學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師都應予以肯定。四、朗讀課文,體會心理1.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讀一讀,讀完后想一想,這段文字是圍繞什么意思寫的。2.分角色用相應的語氣讀一讀蕾蕾和媽媽對話的部分,體會這兩個人物此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護理管理者外出學習匯報
- 離心泵的結構與工作原理技術培訓課件3
- 大學課件色彩構成
- 小狐貍美術課件
- 第3章 圖形標志設計
- 2025年江蘇南通市一模語文作文解讀及范文
- 如何確保安全管理中的有效性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欽州市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
- 2024-2025學年度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育才高級中學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
- 探究密度知識
- 安全使用電風扇
- 人工智能倫理與社會影響的討論
- 讓改革創(chuàng)新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
- T-CSGPC 016-2023 文物建筑健康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
- 醫(yī)療器械使用時的常見不良反應
- 車損險代位求償及理算要點課件
- 高超聲速飛行器氣動設計挑戰(zhàn)
- 網(wǎng)絡安全法律知識培訓
- 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
- 新生兒母嬰早接觸課件
- 煤礦井下設備安裝工程專項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