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shè)計全冊第六單元17古詩三首教案_第1頁
2022年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shè)計全冊第六單元17古詩三首教案_第2頁
2022年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shè)計全冊第六單元17古詩三首教案_第3頁
2022年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shè)計全冊第六單元17古詩三首教案_第4頁
2022年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shè)計全冊第六單元17古詩三首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0000

1.認識“亦、宜”等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抹、磨”,會寫“斷、楚”

教學等13個字。

要求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望天門山》。(重點)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難點)

教學---------------------------------------------------------------

三課時。

課時---------------------------------------------------------------

一第一課時

數(shù)學目標

1.會寫“斷、楚”等5個字,正確讀寫詩句中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望天門山》。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

4.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感受古詩美的意境。培

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數(shù)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揭示古詩題目

1.在以前的學習和閱讀中,同學們一定積累了很多古詩。你最喜歡李白的哪

首古詩呢?可以給大家背誦嗎?(學生背誦)

2.同學們背誦得真熟練,感情也很豐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唐代大詩

人李白的詩,(板書:李白)有關(guān)李白,大家了解多少呢?

3.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

4.教師小結(jié)。(出示課件2)

李白(701-762),唐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丁

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

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xiāng)。少年即顯露才華,

吟詩作賦,博學廣覽,并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游,對社會生活多

所體驗。善于從民歌、神話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色彩,是

屈原以來最具個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shù)的巔峰。與杜甫齊

名,世稱“李杜”。《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早

發(fā)白帝城》等詩,皆為人傳誦。有《李太白集》。

設(shè)計意圖:由李白的詩引入介紹李白,自然地導入新課,有效地吸引了學生

的注意力。

5.教師談話導入:是啊,李白是我國唐代一位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一生大部

分時間都是在漫游中度過的。他25歲時懷著雄心壯志離開了家鄉(xiāng)前去洞庭湖游

覽,接著又興致勃勃地乘船順江東下,在經(jīng)過安徽省時,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

所吸引,于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詩一一《望天門山》。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望天門山》。(板書題目:望天門山)學生齊讀。

6.學生自由交流”讀了詩題你知道了什么”,重點理解“望”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教師:剛才老師體會到了你們扎實的語文基本功,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去闖難

關(guān),你們有信心嗎?(出示課件3)

卜.課件,

古詩《望天門山》

的內(nèi)容

2.大家喜歡這首詩嗎?喜歡就趕快來讀一讀吧!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3.剛才你們優(yōu)秀的表現(xiàn)激起了老師的表現(xiàn)欲,我也來讀一讀。(教師范讀)現(xiàn)

在你們是不是也想在大家面前讀一讀?如果你們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就在讀中表

達出來吧?。ㄖ该寣W生讀、教師點評)

4.學習生字。(出示課件4)

-----------------------------

斷楚至孤帆

■J

(1)注意讀準“楚、至”的翹舌音,“斷、帆”的前鼻音。

(2)識記生字。

你是如何識記這些生字的?

換一換:“狐”把“3”換成“子”就是“孤”。

減一減:“到-卜至”。

力口一力口:“巾+凡=帆”O(jiān)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5.全班齊讀。

6.一首詩就是一幅畫,那這幅畫里都畫了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去讀讀、找

找、畫畫。

7.學生發(fā)言,教師小結(jié)。

三小組合作,再學古詩

1.小組合作,再讀古詩??梢詫φ兆⑨尯筒殚喌馁Y料先理解詩句的意思。在

理解了詩意后,再來讀古詩,相信同學們會讀得更有感情。

2.重點詞語解釋。(出示課件5)

?----------------------------------------------課件5|

中斷:從中間裂開,斷開。

楚江:長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經(jīng)楚地,所以叫楚江。

碧水:指江水。東流:向東流。

至此回:江水原向東流,在天門山處回轉(zhuǎn)向北?;?,回轉(zhuǎn)。

相對:互相對峙。

一片:一張,一葉。

日邊:太陽落下的地方。

3.學生根據(jù)詞語解釋自學古詩。

4.小組交流學習收獲,試著用一句話說一說古詩主要寫了什么。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注釋及教師給出的重點詞語解釋,理解古詩的意

思,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合作探究,品讀詩句

1.學習前兩句古詩。(出示課件6)

p-----------------------------------------------<W6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1)指名讓學生讀前兩句。

(2)想象畫面,理解詩句。

楚江即長江,長江中下游地帶在古代屬楚地,所以叫楚江。楚江的終點在天

門山。古代天門山以東是吳國,流經(jīng)吳國的長江段,叫吳江。天門山高、俊秀、

險,詩人寫天門山猶如被江水沖擊而隔斷似的。

(3)聚焦"回”,指導理解“碧水東流至此回”的意思。

①學生重點理解“回”的意思,想象江水洶涌回旋的景象,理解詩句的意思。

②指名讓學生描述這個情景。

③從這兩句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什么?(可以體會到水勢湍急、激蕩回旋、

山險水涌)

(板書:山險水涌)

(4)指名讓學生說說前兩句詩的意思。(出示課件7)

----------------------------------------------------------------------------------------------OSEZI

浩蕩的長江把天門山從中劈開,一分為二,東流而去的長江水經(jīng)過天門山時

形成回旋的水流。

(5)我們應(yīng)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前兩句詩?

①指名讓學生讀,學生點評優(yōu)點或缺點。

②教師范讀,學生聽老師讀,注意停頓、重讀的地方。

③學生練習,再指名讓學生讀。

④全班齊讀。

2.學習后兩句詩。

(1)談話過渡:這么壯美的景色,詩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是怎樣知道

的?(詩人是在船上看到的:兩岸青山一一相對出)(出示課件8)

---------------------------------<W8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學生觀察,暢談感受。(指導學生觀察順流而下的小船和站在船頭的詩

人)

(3)全班交流,教師小結(jié)。(詩人用詞多么精妙啊,一個“出”字把山給寫活

了,把詩人豪邁寬闊的胸懷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4)這青山仿佛是要出來迎接自己,詩人的心情怎樣呢?(高興、激動、自

豪)(板書:帆來日出)

(5)指名讓學生說說后兩句詩的意思。(出示課件9)

s--------------------------------------------:——-----------------------------------OSEEI

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一葉孤舟從日邊而來。

(6)指導朗讀。

李白在高大的天門山面前,絲毫沒有感到自己渺小,自己雖從遙遠的天邊來,

卻有這青山專程相迎,這是多么豪邁的氣勢!讓我們齊讀后兩句詩。

3.再讀悟情。

(1)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再把詩讀一讀,看看詩中都描繪了哪些

景物。(青山、碧水、白帆、紅日)

(2)同學們,你們看,青的山、綠的水、白白的帆、紅紅的太陽,構(gòu)成了一幅

多么精美的山水相映的圖畫!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啊?。ò鍟荷剿嘤常?/p>

(3)作者在詩中還用了六個動詞,使得山水景物呈現(xiàn)出躍躍欲出的動態(tài),描

繪了天門山一帶的雄奇遼闊。同學們再讀古詩,找出作者用了哪六個動詞。(斷、

開、流、回、出、來)

(4)同學們,古詩感動人心的藝術(shù)魅力不僅在于寫景如畫,更在于借景抒情,

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板書:熱愛祖國大

好河山)

(5)請同學們帶著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一起朗誦整首詩。

設(shè)計意圖:結(jié)合對字、詞的理解,教師通過朗讀、提問等方式讓學生展開想

象,理解詩句,鍛煉了學生理解和欣賞詩句的能力。

五合作朗讀,升華情感

1.談話引讀:高高的天門山被長江之水從中劈開,碧綠的江水東流到這里向

北回旋著流去。(男生齊讀前兩句)

2.談話接讀: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一只孤獨的小船從太陽落下的地方漂來。

(女生齊讀后兩句)

3.眼前壯麗的山河激發(fā)了詩人報效祖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他滿懷希

望,滿懷激情地吟誦著一一(指名讓學生讀全詩)(板書:報效祖國)

4.想象一下,此時的你也和詩人一起站在順流而下的小船上,你怎能不被眼

前的景色震撼,你也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著一一(全班齊讀全詩)

六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學習生字。(出示課件10)

r--------------------------------------------〈球件10

斷楚至孤帆

2.反饋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小組內(nèi)評價書寫。

3.小組長匯報本組內(nèi)寫的錯別字或不規(guī)范的字。

4.依據(jù)小組長的匯報,重點對以下三個字進行范寫指導。

“楚”:上下結(jié)構(gòu),上邊的“林”要寫得扁些,捺變?yōu)辄c。下邊部分要舒展。

“孤”:左右結(jié)構(gòu),左窄右寬,左邊“子”的下橫變?yōu)樘?。右邊的“瓜”的橫

撇和豎撇要舒展,捺要寫得直立。

“帆”:左右結(jié)構(gòu),第五筆是橫折彎鉤。

5.學生針對易錯的生字再次練寫。

6.展示學生作品。教師評價。

設(shè)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愛寫字的興趣,教會學生正確的寫字方法,從而為學生

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打下基礎(chǔ)。

七指導背誦,默寫古詩

1.指導學生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出示“水勢浩蕩經(jīng)過天門山”“碧水落日孤帆”等圖片,讓學生為圖片配

上合適的詩句。(出示課件11)

有關(guān)水勢浩蕩經(jīng)過天門山、碧水落日孤帆的圖片

3.詩句填空式默寫,整首詩默寫。

教師注意指導古詩書寫的格式。

八總結(jié)拓展

李白一生熱愛大自然,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寫下了大量描寫祖國大好河山

的古詩。請想一想:我們曾學過李白的哪一首詩也抒發(fā)了這種感情呢?(《望廬山

瀑布》)(出示課件12)

古詩《望廬山瀑布》

的內(nèi)容

這首古詩通過描繪廬山瀑布的壯美景象,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

愛之情。

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江山美如畫,歷代詩人都為之陶醉,并留下了許多經(jīng)典

之作,像這種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不僅李白寫過,其他詩人也寫過很多,請

同學們課下繼續(xù)搜集背誦,看誰背得多!

課后反思

1.由學生背誦最喜歡的古詩引出今天要學的古詩,然后安排學生自學,讓學

生有獨立思考、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積極參與,鼓勵學生查

閱工具書、查閱資料理解詩意,給學生創(chuàng)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收獲中,變

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從而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

2.為了增強教學效果,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

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shè)情境,營造氛圍,讓學生進入古詩所描繪的景象中。教師可以引導

學生充分調(diào)動多種感官,去看,去聽,去想,去悟。

☆板書設(shè)計☆

十日丁I?(山險水涌)如灰,口田上行L,

望天山<,卜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山水相映1

第二課時

數(shù)學目標

1.認識“亦、宜”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抹”,會寫“飲、初”2個字。了

解古詩的大概內(nèi)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

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數(shù)學過程

一欣賞美景,揭示詩題

1.同學們?nèi)ミ^西湖嗎?(如果有去過的,請學生做簡單介紹)

西湖美景的

這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進如詩如畫的西湖。(出示課件14)相關(guān)圖片

2.鼓勵學生用自己積累的詞語說說西湖美景給自己留下的印象。(風景如畫、

如詩如畫、山清水秀、美不勝收、人間仙境……)

3.談話揭題:同學們,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比藗儼押贾菸骱?/p>

作人間天堂,是因為那里風景優(yōu)美、氣候宜人,所以從古至今有很多文人墨客吟

詩作畫來贊美它。今天,我們來學習宋代詩人蘇軾描寫西湖的古詩。(板書題目:

飲湖上初晴后雨)學生齊讀古詩題目。

設(shè)計意圖:充分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進入語文學習。通過西湖美景的圖

片,讓學生感受西湖的美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閱讀文本的欲望。

4.簡介作者。(出示課件15)

K件

蘇軾(1037—3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

弟蘇轍合稱“三蘇”。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

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

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詩文有《東坡七集》等。

詞集有《東坡樂府》。

二鼓勵交流,理解詩題

1.學習古詩題目。(學生齊讀)

2.小組交流:通過讀題目,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呢?

3.小組派代表發(fā)言,師生評議,教師小結(jié)。(出示課件16)

---------------------------------------------------<課件16|

(1)天氣:先是晴天,后來下雨了。

(2)地點:西湖的小舟上。

(3)詩人在做的事:飲酒聊天,欣賞美景。

4.談話激趣:詩人蘇軾曾經(jīng)在杭州做過地方官員,他非常喜歡西湖,經(jīng)常到

西湖來觀賞美景。有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蕩漾在西湖上,一邊飲酒聊天,一邊

欣賞西湖美景,剛開始的時候陽光明媚,后來忽然下起了雨??吹竭@奇妙的景象,

蘇軾詩興大發(fā),寫下了這一首千古流傳的詩篇一一《飲湖上初晴后雨》。

三學習字詞,明確節(jié)奏

1.蘇軾筆下的西湖到底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朗誦古詩,借助拼音學會詩中

的生字,把生字讀正確。

2.學生自由朗讀。

3.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1)指名讓多個學生朗讀,師生評議。

(2)指導讀準生字。

敝潮:指名讓學生讀,教師領(lǐng)讀,提示讀音一一這兩個生字都是前鼻音。指導

識記一一這兩個字跟水有關(guān),左右結(jié)構(gòu),部首是三點水。

宜:指名讓學生讀,教師領(lǐng)讀,提示讀音一一整體認讀音節(jié)。指導識記一一上

下結(jié)構(gòu),部首是寶蓋頭且覆蓋下部。

4.把整首詩連起來讀一讀,根據(jù)學習古詩的經(jīng)驗在課本上標出這首詩的節(jié)

奏。

教師巡視,相機指導。(出示課件17)

---------------------------------;-----------------------------<^¥171

飲湖上初晴后雨

[宋]蘇軾

水光/激流/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5.指名讓學生讀,提示要讀出詩的節(jié)奏、韻律。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四品讀詩句,理解大意

1.小組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看教材注釋、看教材插圖、讀古詩題目、讀

古詩詩句、聯(lián)系上下文、搜集資料……)

2.派代表發(fā)言,教師小結(jié)。

3.引導理解。(出示課件18)

(1)詩人在這首詩中寫了西湖怎樣的美景?

(2)晴、雨時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

(3)在欣賞晴、雨不同的美景時,詩人有怎樣的感受?

4.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閱讀理解古詩。

設(shè)計意圖: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為自主探究詩句意思做好充分的準備。

五細讀詩句,交流探究

1.賞讀“水光敝潮晴方好”。

(1)學習第一句詩。(出示課件19)

水光激溫晴方好――

學生齊讀詩句。

(2)“激讖”是什么意思?(敝涌:波光閃動的樣子)

(3)“敝涌”讓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波光粼粼、波光閃閃、湖水蕩漾、浮光

躍金)

(4)是什么讓西湖水面出現(xiàn)“激讖”的景象?(陽光和微風)這句古詩讓我們

了解到當時的天氣是怎樣的?(“水光激讖晴方好”展現(xiàn)出當時是晴天)(板書:晴

方好)

(5)面對這樣美麗的西湖景色,請你用一個字來抒發(fā)自己心中的贊嘆。(好)

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感情的?(方好)

(6)“方”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正)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教材注釋)

(7)誰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晴天時,西湖碧波蕩漾,波光粼粼)

(8)鼓勵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讀出自己的感受。

2.賞讀“山色空蒙雨亦奇”。

(1)學習第二句詩。(出示課件20)

山色空蒙雨亦奇

學生齊讀詩句。

(2)正當詩人和朋友陶醉在這陽光明媚的西湖美景中時一,忽然天氣發(fā)生了變

化,用詩中的一個字說說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雨)(板書:雨)

(3)用詩句中的詞語,說說雨中的景色發(fā)生的變化。(山色空蒙)

(4)“空蒙”是什么意思?(迷??~緲的樣子)

(5)“空蒙”讓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朦朦朧朧、水霧迷漫、隱隱約約、若隱

若現(xiàn))

(6)面對這樣美麗的西湖景色,請你用一個字來抒發(fā)自己心中的贊嘆。(奇)

(7)“亦”在這里是什么意思?(也)“亦奇”是什么意思?(也顯得非常奇妙)(板

書:亦奇)

(8)誰能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雨天時,西湖云霧迷蒙,群山若隱若現(xiàn))

(9)鼓勵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讀出自己的感受。

3.個性賞讀一一晴雨西湖。

(1)晴天時西湖很美,雨天時西湖也很美。我們通過怎樣的朗讀才能表現(xiàn)出

晴雨時西湖不同的美呢?(注意停頓、重音、感情)

(2)學生自由練讀。

(3)指名讓學生朗讀,師生評議。

4.賞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1)談話過渡:晴天的西湖,在陽光照耀下,水波粼粼;雨天的西湖,群山迷迷

茫茫,若有若無。面對這么奇妙的景色,你想用什么來比喻它呢?(美麗的畫卷、

人間仙境)

(2)詩人蘇軾是用什么來比喻西湖美景的?(西子)你從哪里知道的?(出示課

件21)

欲把西湖比西子,

學生齊讀。

(3)教師展示西施的文字資料。(出示課件22)

“西子”指西施,她是春秋時期越國的美女。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并稱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傳說西施在河邊

洗衣,魚兒看到西施的美貌都忘記了游動,沉了下去。

(4)詩人蘇軾是怎樣贊美西施的?(出示課件23)

淡妝濃抹總相宜

(5)“淡妝”是什么意思?(素淡的妝容)“濃抹”是什么意思?(濃重華麗的

打扮)“相宜”是什么意思?(合適)“總相宜”是什么意思?(都非常合適)(板書:

總相宜)

(6)作者寫這句詩只是為了贊美西施嗎?(不是,是在借西施來贊美西湖。意

思是說西湖就像西施一樣,無論是淡雅妝飾,還是盛裝打扮,不管是晴是雨,都神

韻獨特)

(7)試著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若把西湖當作是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

么合適,美妙多嬌)

(8)指導朗讀:讀出作者對西湖天然美的贊嘆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板書:

天然美熱愛大自然)

六指導寫字,規(guī)范書寫

1.讀準字音,指導寫字。

教師先范寫再指導。(出示課件24)

-----------------------------------------------------------------------------------------------------------------------------------------------------------------------------------------------------2-

“飲”:左窄右寬,第二筆是橫勾,第三筆是豎提,長撇要注意避讓,末捺舒展。

“初”:左窄右寬,左邊是“家”,右邊“刀”長撇注意避讓。

2.記憶生字筆順,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學生描紅書中生字,仿影、臨寫。

3.教師巡視并進行寫字提示:人要正,心要靜,一筆一畫寫端正。

4.投影展評,寫字修正。

設(shè)計意圖:對重難點生字進行書寫指導,培養(yǎng)學生愛寫字的興趣,教會學生

正確的寫字方法,為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打下基礎(chǔ)。

七總結(jié)延伸,背誦積累

1.蘇軾在一天之中同時領(lǐng)略了西湖晴雨時的不同的美,他的心情是怎樣

的?(激動、興奮)

2.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心情有感情地讀一讀整首詩。

3.學生自由朗讀,練習背誦。

4.我國歷代詩人都喜歡以大自然為題材進行寫作,留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

詩歌和文章,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搜集閱讀,并和同學一起分享。

課后反甩

1.教師先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一俗語為切入點,然后通過向?qū)W生展

示美麗的西湖風光的圖片,讓學生對西湖的美有了直觀的感受,營造出了良好的

學習氛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2.為了使學生理解西湖晴雨的不同畫面,教師可讓學生自由想象晴雨時的

西湖還有哪些美景。通過一系列鋪墊,漸漸進入古詩描繪的場景,為學生感悟詩

人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3.在學生積累描寫祖國壯美河山的古詩的基礎(chǔ)上,可以讓學生試著仿寫一

首寫景詩,培養(yǎng)學生運用積累語言進行創(chuàng)新寫作的能力。

☆板書設(shè)計☆

'晴方好)

飲湖上初晴后雨?雨亦奇[天然美(熱愛大自然)

、總相宜J

第三課時

數(shù)學目標

1.認識“庭、未”等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磨”,會寫“鏡、未”等6個

字,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練習。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知道重點詞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背誦比賽,激趣導入

1.背誦比賽:同學們已經(jīng)學過很多古詩,現(xiàn)在老師想請大家來背一首自己最

喜歡的古詩。

2.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古詩,師生評議。

設(shè)計意圖:以背誦古詩的形式導入新課,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教學情境。

3.教師小結(jié):剛才同學們背誦了很多古詩。同學們背誦的古詩中有寫人的,

有寫事的,有寫物的,但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同學都喜歡寫景的古詩。今天我們就來學

習一首寫景的名詩《望洞庭》,這首詩的作者就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劉禹錫。(板

書題目:望洞庭)

4.簡介作者。(出示課件26)

阜件2匕

劉禹錫(772—842),唐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

和柳宗元交誼很深,人稱“劉柳”,晚年與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稱“劉白”。其詩

雅健清新,善用比興寄托手法?!吨裰υ~》《楊柳枝詞》和《插田歌》等組詩,

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有《劉夢得文集》。

二自由朗讀,探究詩意

1.學生自讀全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準節(jié)奏。

2.指名讓學生朗讀,師生評議,劃分節(jié)奏。(出示課件27)

----------------------------------------密件27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3.學習《望洞庭》中的生字。(出示課件28)

鏡未磨遙銀盤一一

(1)指名讓學生讀。

(2)重點強調(diào):“銀、盤”是前鼻音,“鏡”是后鼻音。

(3)齊讀生字。

(4)識記生字。

你是如何識記這些生字的?

形近字辨析:“鏡一境”“未一末”“遙一搖”“銀一很”“盤一盆”。

組詞識記:磨面、磨坊。

(5)全班齊讀。

4.學生再讀,邊讀邊思考,說一說讀懂了哪些字或哪些詞。(出示課件29學0)

-------------------------------------------------------件29、而

望:從遠處看。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兩: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諧,優(yōu)美。潭面:指湖面。

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照物時顯得模模糊糊。這里比喻洞庭

湖湖面平靜,湖中景物迷蒙。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銀盤:形容平靜而又清澈的洞庭湖面。

青螺:青綠色的螺。這里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5.再讀古詩,小組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出示課件31)

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風平浪靜,猶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鏡子。遠遠望去,

洞庭湖如同白銀盤,盛放著像青螺一樣的君山。

詩人運用比喻和夸張,由衷地贊美了洞庭湖的奇麗景色,表現(xiàn)出詩人非凡的

想象力。這首詩意境深遠優(yōu)美,語言簡練貼切。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自主解決字、詞和詩句的意思,鍛煉了學生的自學的能力,

為下面深入學習古詩做好了準備。

三再讀古詩,深入探究

1.探究交流第一句詩。(出示課件32)

r--------------------------------------------------------------------------------〈課件32

湖光秋月兩相和

(1)學生齊讀,思考:從這句詩中讀出了什么?

①讀出時間:秋天的夜晚。

②讀出了當時作者眼前看到的景物: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天上明月交相輝

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

③讀出了“兩相和”中的“兩”是指湖光和秋月。“和”是指水月交相輝

映,一片寧靜的氛圍,一派和諧的美。(板書:兩相和)

(2)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詩的意思。(洞庭湖清澈的湖水與明朗的

月色相互輝映,顯得多么和諧)(板書:水色)

(3)學生自由朗讀,在讀中感受寧靜與和諧。

2.探究交流第二句詩。(出示課件33)

潭面無風鏡未磨

(1)學生齊讀,思考:從這句詩中你知道了什么?

①知道湖面的樣子:風平浪靜。

②知道了精確的比喻:把“潭面”比作“銅鏡”。

(2)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詩的意思。(無風的時候,平靜的潭面如

同一面沒有經(jīng)過打磨的銅鏡)(板書:鏡未磨)

(3)學生自由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3.探究交流第三和第四句詩。(出示課件34)

p---------------------------------------------------(課件34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1)學生自由朗讀。

(2)學生互相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

①遙望:遠望。點題,表明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