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qū)八年級(上)期末地理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2-2023學年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qū)八年級(上)期末地理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2-2023學年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qū)八年級(上)期末地理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2-2023學年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qū)八年級(上)期末地理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2-2023學年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qū)八年級(上)期末地理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2022-2023學年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qū)八年級(上)期末地理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9小題,共10.0分)我國地理位置優(yōu)越,讀中國及部分國家在世界的位置圖,完成各小題。

1.下列關于我國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A.從海陸位置看,我國位于亞歐大陸、大西洋的西岸

B.從緯度位置看,我國領土全部位于北溫帶

C.從半球位置看,我國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

D.從經度位置看,我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國家2.專題片中有四集地標題分別是:

a.沙漠邊的綠洲

b.尋崗訪玉走騰沖

c.最北之旅漠河

d.塞上明珠、草原牧歌.

若按拍攝行程的先后順序排列,你認為正確的是()A.b→a→d→c B.a→b→c→d C.c→b→d→a D.d→c→b→a3.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文化豐富多彩。如圖中信息搭配正確的是()

A.①--維吾爾族--住窯洞,唱信天游

B.②--朝鮮族--跳孔雀舞,吃竹筒飯

C.③--蒙古族--參加那達慕大會,騎馬、摔跤

D.④--苗族--氣候炎熱,喜歡跳蹺蹺板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簡稱建議)正式發(fā)布。建議提出“制定人口長期發(fā)展戰(zhàn)略,優(yōu)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讀“我國不同年齡人口變化曲線圖”,完成各小題。

4.據圖可知,我國當前面臨的人口問題主要是()A.勞動力年齡人口比重持續(xù)上升 B.兒童人口比重上升

C.老年人口比重逐年增加 D.人口數量開始減少5.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人口政策經歷多次調整,從最初的獨生子女政策,到2016年的全面二孩,再到現在提出的“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表明我國的人口政策()A.無法解決我國面臨的人口問題 B.需要堅持鼓勵生育

C.與居民生育觀念的變化相適應 D.與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求相適應6.下列措施,符合我國人口長期發(fā)展戰(zhàn)略的是()

①構建養(yǎng)老、孝老、敬老的社會環(huán)境

②降低生育、養(yǎng)育、教育成本

③控制人口增長,降低人口出生率

④提高勞動力素質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近年來,四川省攀枝花市成為“候鳥式養(yǎng)老”的目的地,某些年份來此過冬養(yǎng)老人數近10萬,攀枝花正在實現由“百里鋼城”向“陽光花城”的轉型。讀圖,完成各小題。

7.對攀枝花成為“百里鋼城”的有利區(qū)位條件敘述正確的是()A.煤、鐵資源豐富 B.水能資源缺乏

C.地形封閉,交通不便 D.氣候溫暖濕潤8.對攀枝花成為冬季避寒地的自然條件表述正確的是()A.緯度較高,夏季涼爽 B.地形阻擋,冬季溫暖

C.位于金沙江谷地,海拔高 D.附近多條鐵路經過,交通便利讀“我國土地利用類型分布圖”,完成各小題。

9.a和c土地利用類型分別是()A.林地

草地 B.耕地

草地 C.耕地

林地 D.沙漠

耕地10.適宜發(fā)展畜牧業(yè)的是()A.a B.b C.c D.d11.導致我國土地資源形勢嚴峻的原因有()A.土地資源種類少,數量有限

B.后備資源豐富,開墾潛力無限

C.土地資源利用管理不當,破壞、浪費現象嚴重

D.人均占有量多12.11月27日至12月1日,入冬以來最強寒潮天氣來襲,局地降溫超過20℃,0℃線將抵達長江中下游一帶,我國超20省區(qū)市將被寒潮速凍。下面表示寒潮的是()A. B.

C. D.下面為我國雙季稻主產區(qū)分布示意圖。人們在稻田里養(yǎng)魚和青蛙,利用青蛙吃害蟲,魚糞肥田,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讀圖文材料,完成各小題。

13.我國雙季稻主產區(qū)()

①地處平原、高原地區(qū),地形平坦

②位于東部濕潤氣候區(qū),降水豐沛

③位于季風氣候區(qū)域,雨熱同期

④位于熱帶、亞熱帶地區(qū),熱量充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4.推廣“稻—魚—蛙”立體種養(yǎng)模式,其主要目的是()A.增加農產品種類 B.改善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 C.增加稻田的肥力 D.創(chuàng)新農業(yè)發(fā)展模式15.如圖為我國四大工業(yè)基地和部分鐵路干線分布示意圖,下列屬于我國四大工業(yè)基地發(fā)展的共同特點的有()

①位于沿海地區(qū)

②海陸交通便利

③便于引進外資

④礦產資源豐富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6.2022年11月30日7時33分,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順利打開“家門”,神舟十五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兩個航天員乘組首次實現“太空會師”,這是我國航天史上可以載入史冊的大事。近年來,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歸功于我國大力發(fā)展了()A.冶金工業(yè) B.機械工業(yè) C.高新技術產業(yè) D.飛機制造業(yè)蘭新高鐵全長1776公里,設計時速200~250千米/小時,是國內首條在高海拔地區(qū)修建的高速鐵路。讀圖,完成各小題。

17.關于蘭新高鐵沿線地區(qū)描述正確的是()A.可見大面積柑橘林 B.既可見冰川,也可見荒漠

C.地勢平坦,草原面積廣闊 D.均位于我國的第二階梯上18.蘭新高鐵的通車對西北地區(qū)發(fā)展意義重大,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①加快西部大開發(fā)進程,將有利于絲綢之路再度繁榮

②增加民族團結.加快沿線地區(qū)經濟發(fā)展

③加快了新疆天然氣資源外運步伐

④完善了西北地區(qū)的鐵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我國國土遼闊,區(qū)域差異大。讀東北三省和青藏地區(qū)圖,完成19~20題。

關于兩地區(qū)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A.“山環(huán)水繞”概括了東北三省的山河大勢;“高、寒”是青藏地區(qū)顯著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

B.東北三省氣候冷濕,遼東半島長冬無夏;青藏地區(qū)光照強,氣溫日較差大

C.與東北三省相比青藏地區(qū)鐵路線稀疏,氣候是造成這種差異的最重要因素

D.東北三省煤、地熱能等傳統能源豐富,青藏地區(qū)有豐富的新能源如太陽能、水能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5.0分)20.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截止2022年1月27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超過450億立方米,全力保障春節(jié)、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安全供水。圖1為南水北調中線示意圖,圖2為我國干濕地區(qū)分布圖。

【“時空”水不均】

(1)南水北調工程反映出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______。

(2)圖中①②代表的是______(冬/夏)季風,該季風的不穩(wěn)定會造成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

(3)受圖中季風影響,我國汛期最長的河流位于______(甲、乙、丙、丁)區(qū)域。

【“南水”送甘甜】

河南工人日報2022年1月19日報訊:450億立方米的“南水”為1.4億人送來甘甜,優(yōu)化了受水區(qū)供水格局,潤澤了“干渴”的華北大地,讓沿線呵護重現生機,為國家重大戰(zhàn)略實施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4)材料中的“南水”是指______(河流),該河流水資源豐富的原因是______。

【“北調”緩干渴】

(5)該中線工程主要調水到______(地形區(qū)),該地區(qū)水資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有______。21.央視紀錄片《限著書本去旅行》中,書本旅行團的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由南向北,在領略北國風光的同時,也體會了沿途的風土人情。圖為北方地區(qū)地形圖。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地靈人杰話淮安】

書本旅行團的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汪曾祺先生筆下的江蘇淮安市?;窗彩翘K北的要中心城市,跨越了南北地理分界線,有“中國運河之都”的美譽。

(1)書本旅行團所跨越的南北地理分界線是指______(山脈)淮河一線,寫出該線的自然地理意義______。

淮安是水陸交匯的重節(jié)點,商貴云集,經貿發(fā)達。南來北往的商旅都會在此地轉換運輸工具,或舍舟騎馬,或舍馬乘舟,以便繼續(xù)下一段的旅途。

(2)古代商人在淮安舍馬乘舟,可以推測他要向______(南/北)經商,請說明判斷理由:______。

【水墨丹青看東北】

闊別了淮安,書本旅行團將一路向北,探尋作家遲子建筆下的東北。她在書中寫道“年夜飯中唯一的冷盤,就是蘋果了,我們還要買凍柿子、凍梨”“縫紉機上的活兒忙完了,她們還要蒸各色年干糧,饅頭、豆包等”。

(3)書本旅行團品嘗了美味的凍梨、酸菜白肉、豆包等,他們想把這些特色年貨寄給鄭州的親人,最快的快遞運輸方式是______。

東北地區(qū)的冬天是極冷的,世世代代的人們有很多智慧來避寒取暖:半穴式的地窨子,圓頂的氈房、厚墻大窗的土房子,都讓同學們大開眼界。

(4)土房子房頂傾斜度大,墻壁厚40厘米以上,南窗大、北窗小,內有火坑,請分析土房子的特點與當地自然環(huán)境(氣候)的關系?______(至少答兩點)。2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是我國的重大國家戰(zhàn)略。圖1為黃河示意圖,圖2為黃河部分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與2018年含沙量對比圖。

(1)講好黃河故事,延續(xù)歷史文脈,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主題。黃河流域孕育了河湟文化、關中文化、河洛文化、齊魯文化等,齊魯文化源于圖1中的______(甲/乙/丙/?。┨?。

(2)水沙治理是黃河生態(tài)保護的關鍵。由圖2可知,黃河含沙量顯著增加的河段位于______游(上游/中游/下游),該河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形區(qū)),______(填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

(3)黃河含沙量大,對下游影響廣泛。請利用“增加土地、水質變差、風沙肆虐、洪澇頻發(fā)”完善下圖內容。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4)淤地壩是丙地區(qū)普遍采用的生態(tài)治理措施,主要目的是______。

A.水力發(fā)電

B.蓄洪抗旱

C.保持水土

D.水產養(yǎng)殖23.暑假期間,廣州中學生明洋到北京、烏魯木齊和拉薩旅行,感受我國地理環(huán)境的區(qū)域差異,并沿途寫有日記。圖1是此次旅行路線圖、圖1是烏魯木齊氣溫年變化曲線和逐月降水量。讀圖,完成明洋同學部分日記中的空白。

(1)7月11日:我走出北京西客站,感覺北京和廣州一樣炎熱,這驗證了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特點是:“______”。

(2)7月14日上,我在北京開往烏魯木齊的火車上,觀察到沿途的植被由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的顯著變化,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7月16日,在烏魯木齊,我發(fā)現洗好的衣服很快被晾干,這反映出新疆突出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是______,所以該區(qū)域發(fā)展農業(yè)的制約條件是______,但是新疆的瓜果特別甜,原因是______。

(4)7月20日,在青藏高原,我發(fā)現這里是我國很多大江大河的發(fā)源地,而且大多數河流向東流入大海,這反映出我國地勢特征是______,該區(qū)域的東部水能資源比較豐富,原因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1~3.【答案】C、A、C【解析】解:我國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故A錯誤;

我國領土主要位于北溫帶,小部分位于熱帶,無寒帶,故B錯誤;

我國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故C正確;

俄羅斯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國家,故D錯誤。

故選:C。

從東西半球來看,我國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來看,我國位于北半球;從海陸位置看,我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是海陸兼?zhèn)涞膰?;從緯度位置看,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地區(qū),屬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qū)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我國東西跨經度約62°。

本題考查我國的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半球位置及經度特點,熟記課本知識點解答即可,要牢記。

解:從廣西按順時針的方向途經云南?。╞尋崗訪玉走騰沖)、西藏自治區(q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a沙漠邊的綠洲)、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qū)(d塞上明珠、草原牧歌)、黑龍江?。╟最北之旅漠河)、吉林省至遼寧。

故選:A。

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qū).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

考查我國主要省級行政區(qū)劃的位置及主要景觀,要識圖記憶.

解:我國民族眾多,風土人情多姿多彩,各民族和睦相處,創(chuàng)造并保留了各自別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主要少數民族為維吾爾族,住窯洞,唱信天游的是黃土高原地區(qū),A錯誤;

傣族的孔雀舞,跳孔雀舞,吃竹筒飯,B錯誤;

蒙古族,參加那達慕大會,騎馬、摔跤,C正確;

朝鮮族的跳板,冬季寒冷干燥,D錯誤。

故選:C。

我國民族眾多,各民族都有自身的風俗習慣,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給人們以美的感受,我們要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鞏固和發(fā)展民族團結。

本題主要考查我國獨特的民族風情及民族分布等,牢記即可。

4~6.【答案】C、D、B【解析】解:A、讀圖可得: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故錯誤;

B、兒童人口比重較小,故錯誤;

C、老年人口比重逐年增加,故正確;

D、由于我國人口是正增長現象,我國人口數量不斷增加,故錯誤。

故選:C。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國人口快速增長。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中國總人口為13.7億,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據圖中信息解答。

本題考查我國的人口問題,認真讀圖分析后解答即可,此題考查了學生的讀圖能力。

解:由題目資可知,我國從最初的獨生子女政策,到2016年的全面二孩,再到現在提出的“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可知,我國的人口政策的調整是與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求相適應的。

故選:D。

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實行了計劃生育,在控制人口數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時也出現勞動力減少、社會養(yǎng)老負擔加重,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世界上的人口不能無節(jié)制地增長,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huán)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fā)展相適應。中國是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中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人口對資源和環(huán)境的壓力。

本題主要考查我國的人口特點及人口政策,理解回答即可。

解:讀圖可得,圖中所示兒童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所以說我國出現了勞動力減少、社會養(yǎng)老負擔加重,人口老齡化等問題。我國人口長期發(fā)展的戰(zhàn)略是:構建養(yǎng)老、孝老、敬老的社會環(huán)境;降低生育、養(yǎng)育、教育成本;提高人口出生率;提高勞動力素質。故B符合題意。

故選:B。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壽命得到延長,因為實行計劃生育,我國人口快速增長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緩和,目前我國的人口增長實現“三低”,即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低。但是人口問題也非常突出,主要有:①因為人口基數大,每年新增人口多;②性別比例失調;③老齡化現象嚴重。

本題考查我國的人口發(fā)展戰(zhàn)略,解答此題的方法是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記憶,屬于中等題。

7~8.【答案】A、B【解析】解:攀枝花市是四川一座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寶庫,有著豐富的煤、鐵等礦產、水能資源豐富,位于山區(qū),交通不便,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濕潤。

故選:A。

攀枝花市是四川省省轄市,是全國唯一以花名命名的地級市,位于中國西南川、滇交界部,北距成都749km,南至昆明351km,西連麗江,東接昭通。是四川通往華南、東南亞沿邊、沿??诎兜淖罱c,為“南方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貿物資集散地。

本題考查攀枝花成為“百里鋼城”的區(qū)位條件,理解解答即可。

解:攀枝花位于我國西南的金沙江谷地,緯度較低,地形封閉,北部山脈阻擋了冬季風,冬季溫暖,晴天多,所以成為冬季避寒地。

故選:B。

我國地域遼闊,地跨眾多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qū),加上我國地形復雜,地勢高低懸殊,更增加了我國氣候的復雜多樣性。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考查攀枝花成為冬季避寒地的自然條件,要理解記憶。

9~11.【答案】C、D、C【解析】解:讀圖可知,a是水田,c是林地。

故選:C。

我國南方地區(qū)多丘陵、山地,但熱量高,降水豐沛,以水田為主;北方平原廣闊,耕地多,但熱量較低,降水較少,以旱地為主;我國的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部山區(qū);我國草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的東部、青藏高原的東部與南部。

本題主要考查讀圖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讀圖分析解答即可。

解:讀圖可知,d為草地,我國草地面積廣大,居世界前列,為發(fā)展畜牧業(yè)提供了較好的資源條件。中國西部、北部草原遼闊,牧場寬廣。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是中國的四大牧區(qū),這里的許多地方水草肥美,適宜放牧,具有悠久的畜牧業(yè)生產歷史。

故選:D。

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齊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土地類型,這有利于因地制宜,進行多樣化的開發(fā)利用.然而,我國各類土地資源在土地資源總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積較廣,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對偏?。?/p>

該題考查我國土地資源的分布.

解: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齊全;難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備耕地不足;土地資源利用管理不當,破壞、浪費現象嚴重;我國土地資源人均占有量少。

故選:C。

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齊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土地類型,這有利于因地制宜,進行多樣化的開發(fā)利用。我國的各類土地所占的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少,難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備耕地不足。

本題主要考查導致我國土地資源形勢嚴峻的原因,要分析理解解答。

12.【答案】C【解析】解:影響我國的寒潮主要來自較高緯度地區(qū)的蒙古、西伯利亞等地區(qū),由于此次寒潮天氣,將抵達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C圖符合題意。

故選:C。

寒潮是我國冬季危害較大的災害性天氣,它是最高級別的冷空氣;寒潮襲擊時會造成氣溫急劇下降,并伴有大風和雨雪天氣,寒潮過境可能給當地的生產、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是低溫凍害和雪災;有利影響是:減少病蟲害,凈化空氣等。

本題考查影響我國的寒潮,據圖中所示的信息解答即可。

13~14.【答案】C、B【解析】解:讀圖可得,我國雙季稻主產區(qū)位于我國南方地區(qū),地處平原,地形平坦;位于東部濕潤氣候區(qū),降水豐沛;位于季風氣候區(qū)域,雨熱同期;位于熱帶、亞熱帶地區(qū),熱量充足。

故選:C。

南方地區(qū)物產豐饒,是全國最大的水稻、生豬、柑橘、茶葉、桑蠶、甘蔗、水產和熱帶作物產區(qū)。南方地區(qū)主要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

本題考查影響農業(yè)發(fā)展的因素,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記我國南方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特點,要理解記憶。

解:推廣“稻一魚一蛙”立體種養(yǎng)模式,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降低了生產成本,減少了農業(yè)投入,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改善了生態(tài)環(huán)境,B正確。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增加農產品種類、增加稻田肥力和創(chuàng)新農業(yè)發(fā)展模式,ACD錯誤。

故選:B。

生態(tài)農業(yè)是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這是指在農業(yè)生產上旱澇保收,高產穩(wěn)產,優(yōu)質高效,增加產量產值,對農民群眾增收致富;對社會增加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對國家增強經濟實力。生態(tài)效益:這是指保護和改善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保障農業(yè)生產持續(xù)、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社會效益:這是指保持城鄉(xiāng)社會穩(wěn)定,推進農業(yè)現代化建設,達到民富國強的目標。

本題主要考查農業(yè)區(qū)位條件,應結合“稻-魚-蛙”立體種養(yǎng)模式的特點理解記憶。

15.【答案】A【解析】解:讀圖可知,我國的四大工業(yè)基地均分布在沿海地區(qū),因為沿海地區(qū)海陸交通便利,適合運輸原料及工業(yè)產品,沿海地區(qū)人口和城市密集,消費市場廣闊;適合引進外資的是指珠江三角洲工業(yè)基地,南方地區(qū)兩個工業(yè)基地的礦產資源少,綜上所述,A正確。

故選:A。

我國的四大工業(yè)基地的名稱及特點是:滬寧杭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京津唐是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遼中南以重工業(yè)為主的工業(yè)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輕工業(yè)為主的工業(yè)基地,四大工業(yè)基地分布的共同點是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qū)。

本題考查我國四大工業(yè)基地分布的特點,結合地圖理解解答即可。

16.【答案】C【解析】解:航空航天屬于高新技術產業(yè),近年來,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這主要歸功于我國發(fā)展高新技術產業(yè),科技和人才是其發(fā)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故選:C。

高新技術產業(yè)以高新技術為基礎,從事一種或多種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fā)、生產和技術服務的企業(yè)集合,這種產業(yè)所擁有的關鍵技術往往開發(fā)難度很大,但一旦開發(fā)成功,卻高于一般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高新技術產業(yè)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三大領域。

本題主要考查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特點,屬于基礎題。

17~18.【答案】C、B【解析】解:蘭新鐵路是自蘭州到達烏魯木齊的鐵路線,沿途經過了我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和第一階梯階梯,可見荒漠,看不見冰川和大面積柑橘林,故ABD錯誤;

蘭新鐵路是國內首條在高海拔地區(qū)修建的高速鐵路,該路線地勢起伏較大,地勢平坦,草原面積廣闊,故C正確。

故選:C。

蘭新高鐵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設里程最長、我國首條在高海拔地區(qū)修建的高速鐵路,全長1776千米。蘭新鐵路是自蘭州到達烏魯木齊的鐵路線,主要位于我國的西北地區(qū)。

本題考查了蘭新線所經過的地區(qū)的地理概況,最好是讓學生結合地圖,理解解答即可。

解:蘭新高鐵的建設加快西部大開發(fā)進程,將有利于絲綢之路再度繁榮,增加民族團結,加快沿線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完善了西北地區(qū)的鐵路網;天然氣主要通過管道運輸,高鐵主要是客運。

故選:B。

蘭新鐵路東起甘肅省蘭州市,西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阿拉山口市,全長2423公里,其中蘭州至精河段全線為雙線電氣化鐵路,精河至阿拉山口段為單線電氣化鐵路,曾是新疆通往內地的唯一鐵路線。蘭新鐵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修建的最長的鐵路干線,是構成中國西北地區(qū)鐵路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題考查蘭新高鐵的通車對西北地區(qū)發(fā)展意義,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理解解答即可。

19.【答案】A【解析】解:東北地區(qū)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為主,其地表結構呈山環(huán)水繞、沃野千里的山河大勢:外圍是黑龍江、烏蘇里江、圖們江和鴨綠江等流域低地,中間是山地和丘陵,內部則是廣闊的平原;青藏地區(qū)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勢高,氣溫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故A正確;

東北地區(qū)主要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暖短暫。東北地區(qū)自南向北跨暖溫帶、中溫帶與寒溫帶,冬季南北溫度差異明顯。南部遼東半島的夏季較長;青藏地區(qū)空氣稀薄,光照強,但由于海拔高,氣溫低,晝夜溫差大。故B錯誤;

與東北三省相比青藏地區(qū)鐵路線稀疏,地形是造成這種差異的最重要因素。故C錯誤;

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便利的交通運輸,較好的工業(yè)基礎,獨特的發(fā)展歷程,使東北地區(qū)成為全國重要的重工業(yè)基地;青藏高原的水能、太陽能、可燃冰、天然氣、地熱能等5種能源都是潔凈無污染的能源,其中太陽能、可燃冰、地熱屬于新能源。故D錯誤。依據題意。

故選:A。

東北地區(qū)位于中國東北部,地處東北亞的核心位置,東、北兩面與朝鮮及俄羅斯為鄰;西接內蒙古自治區(qū);南連河北省,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青藏地區(qū)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本區(qū)是亞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頭,長江、黃河、瀾滄江都發(fā)源在這里。本區(qū)擁有大量的珍稀動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驢等。

本題考查東北三省和青藏地區(qū)的概況,理解解答即可。

20.【答案】南多北少,東多西少

長江

長江流域降水多,該河流支流多且流域面積廣

華北平原

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較少且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和年際變化大;華北平原人口稠密,工農業(yè)比較發(fā)達,需水量大【解析】解:(1)南水北調工程主要是把長江水系的水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qū),該工程反映出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是南多北少,東多西少。

(2)圖中①②代表的是夏季風,其特點是溫暖濕潤,該季風的不穩(wěn)定會造成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

(3)受夏季風影響,我國汛期最長的河流位于丁南方地區(qū),該地區(qū)雨季長。

(4)材料中的“南水”是指長江,該河流水資源豐富的原因是:長江流域降水多,該河流支流多且流域面積廣。

(5)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調水到華北平原,該地區(qū)水資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有:華北平原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較少且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和年際變化大;華北平原人口稠密,工農業(yè)比較發(fā)達,需水量大。

故答案為:(1)南多北少,東多西少;(2)夏;(3)??;(4)長江;長江流域降水多,該河流支流多且流域面積廣;(5)華北平原;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較少且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和年際變化大;華北平原人口稠密,工農業(yè)比較發(fā)達,需水量大。

我國水資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響,時空分布不均勻,季節(jié)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間上分布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為了解決空間上的分布不均勻,我國修建的跨世紀工程是南水北調,該工程主要是把長江水系的水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qū)。據題干中信息解答。

本題考查南水北調工程的相關知識點,知識點較多,結合所學知識點讀圖理解解答即可。

21.【答案】秦嶺

南北的地理事物存在許多差異

南方水路交通發(fā)達

航空運輸

防積雪、抗寒、保溫?!窘馕觥拷猓鹤x圖可知,(1)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該線南北的地理事物存在許多差異。

(2)古代商人在淮安舍馬乘舟,可以推測他要向南經商,因為南方水路交通發(fā)達。

(3)東北有美味的凍梨、酸菜白肉、豆包等,要想把這些特色年貨寄給鄭州,最快的快遞運輸方式是航空運輸。

(4)東北地區(qū)土房子的特點與當地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是:東北冬天天氣寒冷,雪大風猛,容易形成長時間的積雪,室外溫度低,所以墻厚、南窗大、北窗小,內有火坑、屋頂坡度大能防積雪、抗寒、保溫。

故答案為:

(1)秦嶺;南北的地理事物存在許多差異;

(2)南;南方水路交通發(fā)達;

(3)航空運輸;

(4)防積雪、抗寒、保溫。

(1)秦嶺淮河線的緯度位置為:32°N~34.5°N。秦嶺—淮河線經過甘、陜、鄂、豫、皖、蘇等省,是中國東部地區(qū)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南、北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yè)生產等方面,都有顯著差異。

(2)快遞又稱速遞或快運,是指物流企業(yè)(含貨運代理)通過自身的獨立網絡或以聯營合作(即聯網)的方式,將用戶委托的文件或包裹,快捷而安全地從發(fā)件人送達收件人的門到門(手遞手)的新型運輸方式。

考查了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交通方式及地理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關系,結合圖中信息理解作答。

22.【答案】丁

水土流失嚴重

洪澇頻發(fā)

風沙肆虐

水質變差

增加土地

C【解析】解:(1)講好黃河故事,延續(xù)歷史文脈,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主題。黃河流域孕育了河湟文化、關中文化、河洛文化、齊魯文化等,齊魯文化源于圖1中的丁處。

(2)水沙治理是黃河生態(tài)保護的關鍵。圖2為黃河部分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與2018年含沙量對比圖。黃河含沙量顯著增加的河段位于中游,該河段流經土質疏松的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現象嚴重,導致大量泥沙匯入黃河。

(3)黃河含沙量大,河床淤塞,河流改道,導致黃河洪澇頻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