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傳類文言文做題策略課件_第1頁
史傳類文言文做題策略課件_第2頁
史傳類文言文做題策略課件_第3頁
史傳類文言文做題策略課件_第4頁
史傳類文言文做題策略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明確目標一、掌握傳記做題思路二、熟練高考文言真題三、積累高考文化常識明確目標一、掌握傳記做題思路二、熟練高考文言真題三、積累高考1史傳類文言文做題策略史傳類文言文做題策略2高考傳記體文言文的選文特點:1.從體裁上說,選文均為史傳作品。

2.從內(nèi)容上說,選文主人公多為正面形象。高考傳記體文言文的選文特點:1.從體裁上說,選文均為史傳作品3傳記類文本的四大讀點:一是人物二是職官三是事件四是品格傳記類文本的四大讀點:一是人物4一、初讀文章、明確梗概。二、再讀文章、推斷文意。三、核對文章、完成答題。三次審讀,完成解題:一、初讀文章、明確梗概。三次審讀,完成解題:5知識儲備:

一、文言實詞(120個)

1、一詞多義

2、古今異義

3、通假字

4、詞類活用

5、偏義復(fù)詞

知識儲備:

一、文言實詞(120個)

6知識儲備:

二、文言虛詞(18個)

1、代詞2、副詞

3、介詞4、連詞

5、嘆詞6、助詞

7、擬聲詞

知識儲備:

二、文言虛詞(18個)

17知識儲備:

三、文言特殊句式(4個)

1、判斷句

2、被動句

3、省略句

4、倒裝句

a、賓語前置b、狀語后置

c、定語后置d、主謂倒裝

5、固定句式

知識儲備:

三、文言特殊句式(4個)

8文言實詞推斷五法

文言文專題復(fù)習(xí)

文言實詞推斷五法文言文專題復(fù)習(xí)

9討論

1.“有飛騎犯法,善才(人名)繩之”,你能準確解釋“繩”這個詞嗎?

2.“進之此時案腰間刀伺道濟,有異言,則殺之。道濟趨下階,叩頭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濟如有異心,速殛之。’”你能推斷出“殛”的意思嗎?你是用什么方法解決的?討論1.“有飛騎犯法,善才(人名)繩之”,你能準確解釋10考點闡釋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考試大綱》中規(guī)定應(yīng)該掌握120個常見文言實詞。實詞是理解文言文的關(guān)鍵。有兩種考查形式:一、選擇題的形式:對四個實詞分別進行解釋,選出正確和錯誤的一項;二、在文言文翻譯中考查實詞的含義。要求:多積累常見實詞的常見義項,同時要掌握一些推斷詞義的技巧??键c闡釋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11復(fù)習(xí)目標探究文言文實詞詞義的幾種推斷方法,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根據(jù)上下文準確推測實詞詞義。復(fù)習(xí)目標探究文言文實詞詞義的幾種推斷方法,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12想想看

齊武成帝子瑯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聰慧,帝及后并篤愛之,衣服飲食,與東宮相準。帝每面稱之曰:“此黠(xiá)兒也,當有所成?!盇.武成帝常常當面稱述他說:“這是一個狡猾的孩子,必將有所成就。”B.武成帝常常當面稱贊他說:“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必將有所成就?!薄虖摹吧敾邸薄昂V愛之”等詞語可見“黠兒”為褒義語境想想看齊武成帝子瑯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聰慧,帝及后并13文言實詞意義,推斷詞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把詞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據(jù)上下已知條件加以仔細研釋。

“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是古已有之的閱讀準則,對于一眼不能識別的文言實詞,我們就必須結(jié)合具體語境,瞻前顧后,披文入理,推斷出其意義。

【一、體察語境法】文言實詞意義,推斷詞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把詞放到句中去理解14

1.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dài)曰:“左?!弊?,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

紿:這個詞不常見,但根據(jù)上下文,項羽迷了路,向田父問路,聽了田父的話后陷于大澤中,被漢軍追上,因文定義,“紿”的意思肯定為“欺騙”。

2.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褒義,頑皮學(xué)以致用:紿:這個詞不常見,但根據(jù)上下文,項羽迷了路,向田父問路,聽了15想想看1.豐則貴糴,歉則賤糶2.冀得一歸覲

“糴”、“糶”大家比較陌生??筛鶕?jù)字形,推斷為會意字,跟“糧食”有關(guān),意思是買進糧食、賣出糧食。

“覲”雖比較眼生,但它是形聲字,從形旁“見”上,猜出與“見”有關(guān),可以解釋為“拜見”。字形想想看1.豐則貴糴,歉則賤糶“糴”、“糶”大家比較陌生。16【二、字形分析法】漢字中的形聲字占80%,形聲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會意字則本身就表意。1.從“刂(刀)、弓、矛、戈、斤(斧)”與兵器有關(guān)2.從“馬、牛、羊、豕

、犭、

鳥、蟲”者與動物有關(guān)

3.從“(言)、辶(走)、彳(行)”者與人的行為有關(guān)【二、字形分析法】漢字中的形聲字占80%,形聲字的形旁有17禾—皿—宀—貝—纟—求—隹(zhuī

)—歹—月—目—五谷金錢死亡器具絲麻肉房舍毛皮眼鳥雀禾—皿—宀—貝—纟—求—隹(zhuī

)—歹—月—目—五谷18⑴用“貝”作偏旁的字與“錢財”有關(guān)。例:①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②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購:懸賞征求,重金收買﹚(賂:賄賂)⑵用“纟”作偏旁的字與“絲織品、繩索”有關(guān)。例:①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

②自縊于庭樹

③夜縋而出,見秦伯﹙縊:上吊,吊死﹚﹙綃:絲織品﹚(縋:用繩子往下吊)⑴用“貝”作偏旁的字與“錢財”有關(guān)。﹙購:懸賞征求,重金收買19試試看1.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伶官傳序》2.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3.可以獨饗白粲4.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繩索)(田地)(雙目失明)(饗,食用;粲,米一類的東西)試試看1.方其系燕父子以組《伶官傳序》(繩索)(田地)(雙20試試看5.夜入其家,探其篋,不使之知覺。6.迨諸父異爨cuàn

,東西多置小門。7.彀gòu士十萬人(小箱子)(灶臺,燒火煮飯)(弓箭手)試試看(小箱子)(灶臺,燒火煮飯)(弓箭手)21

1、文過飾非

2、前倨后恭

你能推斷出“文”及“倨”的意思嗎?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決的?

三、想一想文,掩飾倨,傲慢結(jié)構(gòu)1、文過飾非三、想一想文,掩飾倨,傲慢結(jié)22(更加,越來越)(疲勞)1.追亡逐北2.奉之彌繁,侵之愈急4.曹操之眾遠來疲敝3.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安逸享受)5.通五經(jīng),貫六藝(貫通)6.庶竭駑鈍,攘除奸兇(排斥、排除)(敗逃者,逃亡的人)想想看結(jié)構(gòu)(更加,越來越)(疲勞)1.追亡逐北2.奉之彌繁,侵之愈急423【三、結(jié)構(gòu)觀察法】利用文言句法特點推斷。即利用上下文中對偶,對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語言結(jié)構(gòu),來推斷處于對應(yīng)位置上的詞語的意義。這些對應(yīng)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相反,相近(相同)。偏義復(fù)詞,用義偏在其中一個語素上,另一個語素只是起陪襯作用;同義復(fù)詞是同義復(fù)用?!救?、結(jié)構(gòu)觀察法】利用文言句法特點推斷。即利用上下文中對24試試看1.方其破荊州,下江陵2.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3.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破—下,攻下反義對文,“終日”意為“整天、時間長”—“須臾”意思為“時間短”

用—以,被任用試試看1.方其破荊州,下江陵破—下,攻下反義對文,“終日”意25試試看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徒高談虛論

徒:只是

B.及有試用,多無所堪

堪:勝任

C.至乃尚書郎乘馬,則糾劾之

糾:糾正

D.本為羈旅

羈旅:寄居

C項“糾”與“劾”同義對舉,當為同義復(fù)詞,“劾”是“彈劾”的意思,因此推知“糾”應(yīng)為“檢舉、告發(fā)”之義。C試試看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6①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從句子成分看,“堅”“銳”分別充當“披”和“執(zhí)”的賓語,“堅”解“

”,“銳”解“

”才能搭配。堅硬的盔甲銳利的兵器語法想試想看①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從句子成分看,“堅”“銳”分別充當“披”和“27四、借助語法推斷

主語+狀語+謂語+定語+賓語

主語、賓語常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由動詞、形容詞充當,狀語大多由副詞充當。四、借助語法推斷主語+狀語+謂語+定語+賓語28

1、煙濤微茫信難求

2、楚王貪而信張儀

3、信義著于四海

4、欲信大義于天下

“信”為狀語,副詞,可推斷為“實在”的意思。

“信”為謂語,帶賓語,應(yīng)是“相信”的意思。

“信義”為主語,肯定是名詞,可推為“信用”的意思?!靶拧?,謂語不能是名詞只能判斷為通假字,通“伸”,“伸張”的意思。試試看1、煙濤微茫信難求291、勢拔五岳掩赤城2、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招致想想看:超出遷移聯(lián)想教材1、勢拔五岳掩赤城招致想想看:超出遷移聯(lián)想教材30績曰:“是固有罪,然皆饑羸病乏,不足勝杖,姑涅(涅:刺字涂墨)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績,績力爭不變,使者不能奪。對下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不足勝杖,姑涅臂以戒勝:能承受B.績力爭不變,使者不能奪奪:強迫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鴻門宴》

行年四歲,舅奪母志。《陳情表》B想想看績曰:“是固有罪,然皆饑羸病乏,不足勝杖,姑涅(涅:刺字311、每責(zé)一頭,輒傾數(shù)家之產(chǎn)2、薄而觀之3、若貸而不誅,則天下大義不明,大法不立矣。4、“治平至百余年,可謂久矣”

“求全責(zé)備”“要求、索求“日薄西山”“靠近”“逼近”“嚴懲不貸”“饒恕”

“長治久安”“太平”想想看成語印證遷移1、每責(zé)一頭,輒傾數(shù)家之產(chǎn)“求全責(zé)備”“32

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聯(lián)系成語,加以印證,對判斷文言詞義會有很大的幫助

。

教材中學(xué)過的典型的實詞意義要及時積累、靈活運用,遷移到課外?!疚濉⒅R遷移法】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聯(lián)系成語,加以印證,對判斷文33

張蒼罷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竇廣國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廣國?!?/p>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鄒忌諷齊王納諫》(偏愛、偏私)試試看張蒼罷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竇廣國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341.除南清河太守2.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谩?.斯言雖小,可以喻大。

4.今姑貸汝聯(lián)系李密《陳情表》“除臣冼馬”,意思是:授予官職

“疾風(fēng)勁草、欲蓋彌彰”:疾,大;彰,明顯、顯著。聯(lián)系:成語“家喻戶曉”、“不言而喻”——明白,通曉。聯(lián)系:成語“嚴懲不貸”——寬恕、饒恕試試看1.除南清河太守聯(lián)系李密《陳情表》“除臣冼馬”,意思是35二、字形分析法(形聲、會意)四、語法推斷法(詞性、成分)三、結(jié)構(gòu)觀察法(相反、相近)五、知識遷移法(成語、教材)方法小結(jié)一、體察語境法(瞻前、顧后)二、字形分析法(形聲、會意)四、語法推斷法(詞性、成分)三、36溫馨提示勤積累,強記憶各種方法要融會貫通1、運用這幾種方法時要結(jié)合語境,多角度思考,仔細推敲,相互驗證,作出選擇。

2、所有的方法都是以深厚的積累為基礎(chǔ)的。溫馨提示勤積累,強記憶1、運用這幾種方法時要結(jié)合語境,多角度37(一)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B.齊人未附。附:歸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視。D.齊人追亡逐北。北:指敗逃者。其后秦伐趙,拔石城。《廉頗藺相如列傳》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薄案健保骸皻w附”

?!读鶉摗?/p>

乘彼垝垣,以望復(fù)關(guān)?!对姟ばl(wèi)風(fēng)·氓》乘:登上、駕車、乘船、憑借、計算、量詞乘(shèng)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哆^秦論》“敗北”,現(xiàn)代漢語詞語。答案:C小試牛刀(一)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8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適百里者,宿舂糧;

適千里者,三月聚糧?!跺羞b游》小試牛刀

(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遂餓死于首陽山。C.我安適歸矣適:往,到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適百里者,宿舂糧;

適千里39弄璋:弄瓦:生男生女“果雙生一男一女”

(三)隆慶時,紹興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沖道,縛至府,問曰:“汝何業(yè)?”曰:“賣卜?!贬唬骸拔曳蛉擞猩?,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識所謂,漫應(yīng)之曰:“璋也弄,瓦也弄?!迸?zé)之。未己,果雙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古今譚概》小試牛刀弄璋:生男“果雙生一男一女”(三)隆慶時,紹興岑郡候有40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孔子說:“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dǎo)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fā)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復(fù)地給他舉例了。”

寄語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1《王渙傳》詳注細評《王渙傳》詳注細評42

王渙字稚子,廣漢郪(qī)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喜歡行俠),尚(崇尚)氣力(武力,力量),數(shù)(shuò屢次,多次)通(往來,交好)剽輕(強悍輕捷)少年。晚而改節(jié)(改變了原來的節(jié)操),敦(注重,重視)儒學(xué),習(xí)(研習(xí))《尚書》,讀(研讀)律令,略舉(列舉,提出,說出)大義(要旨,大義)。

介紹王渙的字、籍貫、父親、性格特點及學(xué)習(xí)情況。王渙字稚子,廣漢郪(qī)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43

為太守陳寵功曹(郡守、縣令的主要佐吏),當職(擔(dān)任職務(wù))割斷(專斷,決斷),不避豪右(豪門大族)。寵風(fēng)聲大行(名聲大震),入(進入朝廷)為大司農(nóng)(朝廷掌管國家財政的官職)。和帝問曰:“在郡何以(以何,用什么)為理(治理)?”寵頓首(以頭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際禮儀。)謝曰:“臣任(任用)功曹王渙以(來)簡賢選能(選拔有才能的人),主簿(bù)鐔(tán)顯拾遺(撿取遺漏)補闕(彌補疏漏或失誤),臣奉(奉命)宣(宣讀)詔書而己(罷了)。”帝大悅(非常高興),渙由此顯名。

王渙擔(dān)任太守陳寵的功曹時,敢于決斷,對豪強大戶也不留情,使得陳寵名聲大震,自己的聲名也由此彰顯。為太守陳寵功曹(郡守、縣令的主要佐吏),當職(擔(dān)任職44

州舉(舉薦)茂才(秀才。東漢時為避光武帝劉秀名諱,改稱茂才。),除(授予……官職)溫(溫縣)令(縣令)??h多奸猾(奸詐狡猾的人),積(長時間積累下來)為(成為)人患(當?shù)厝说碾[患)。渙以(用、憑借)方略(方法和策略)討擊(討伐打擊),悉誅之。境內(nèi)清夷(清平,太平),商人露宿于道。其(其中)有放牛者,輒(總是)云以(把)(省略“之”,代指牛)屬(通“囑”。托付;委托)稚子(小孩子),終無侵犯。

王渙擔(dān)任溫縣縣令時,討伐打擊奸猾之徒,境內(nèi)安定太平。州舉(舉薦)茂才(秀才。東漢時為避光武帝劉秀名諱,改45

在溫三年,遷兗州刺史,繩正(用律法糾正)部(統(tǒng)帥)郡(縣),風(fēng)威(名聲威望)大行(大震)。后坐(因為)考(核查,檢查)妖言(怪誕不經(jīng)的邪說)不實論(判罪)。

王渙升為兗州刺史后,整肅各郡,教化和聲威大行。后因考核妖言不實而被定罪。在溫三年,遷兗州刺史,繩正(用律法糾正)部(統(tǒng)帥)郡46

歲余,征拜(征召任命)侍御史。永元十五年,從駕(隨從皇帝出行)南巡,還為洛陽令。以平正(公平正直)居身(立身處世),得(能夠)寬猛之宜(寬嚴相濟)。其冤嫌(冤屈仇怨)久訟(長期打官司),歷政(歷代)所不斷(判斷,裁決),法理(法律和情理)所難平者,莫不曲盡(竭力,竭盡)(弄清)情詐(實情與偽詐),壓塞(平定,消釋)群疑(大家的疑問)。又能以(用)譎(詭詐)數(shù)(屢次,多次)發(fā)擿(發(fā)擿(tī):揭發(fā))奸伏(隱伏未露的壞人壞事)。京師稱嘆,以為渙有神算。王渙被征召任命為侍御史,后又被任命為洛陽縣令。他為人公平正直,處理政務(wù)寬嚴得當,辦案有獨到之處,為人稱頌嘆服。歲余,征拜(征召任命)侍御史。永元十五年,從駕(隨從皇47

元興元年,病卒。百姓市道(市井及道路之人,這里指普通人。)莫不咨嗟(嘆息)。男女老壯皆相與(一起,共同)賦斂(收齊賦稅),致(送來)奠醊([zhuì]祭奠酒)(的人)以(用)千數(shù)(計數(shù))。渙喪(尸骨)西歸,道經(jīng)弘農(nóng),民庶(百姓)皆設(shè)盤案于路。吏問其故,咸(都)言平常持米到洛,為卒司(兵士衙門)所抄(搜查并沒收),恒(經(jīng)常)亡(損失)其半。自王君在事(居官任事),不見侵枉(侵害,受冤枉),故來報恩。其政化(政治教化)懷物(心存萬物)如此。

王渙逝世后,百姓都以酒灑地來祭奠他,靈柩運回家鄉(xiāng),老百姓都在路旁擺設(shè)盤子、桌子加以祭奠。元興元年,病卒。百姓市道(市井及道路之人,這里指普通48

民思其德,為立祠(于)安陽亭西,每食輒(總是)弦歌而薦(獻)之。延熹中,桓帝事黃老道,悉毀諸房祀(祠堂,廟宇),唯特詔密縣存故太傅卓茂廟,洛陽留王渙祠焉。自渙卒后,連詔三公特選(專門挑選)洛陽令,皆不稱職。永和中,以劇(劇縣)令勃海任峻補之。峻擢用(提拔選用)文武吏,皆盡其能,糾剔(督察懲治)奸盜,不得(能)旋踵(意指掉轉(zhuǎn)腳跟,比喻時間極短。),一歲斷獄(審理,判決案件),不過數(shù)十。威風(fēng)猛于渙,而文理(條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終于太山太守。

通過百姓為王渙立祠堂,以及后來對祠堂的保留,將王渙與后來的洛陽令相比較,表現(xiàn)出王渙受百姓愛戴,為官有道等。民思其德,為立祠(于)安陽亭西,每食輒(總是)弦歌而薦49(1)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shù)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jié)敦/儒學(xué)習(xí)《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B.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shù)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jié)/敦儒學(xué)/習(xí)《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C.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shù)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jié)敦/儒學(xué)習(xí)《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D.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shù)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jié)/敦儒學(xué)/習(xí)《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B

(1)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50(2)下列對文中劃線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豪右,指舊時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戶:漢代以右為尊,所以習(xí)慣上稱為“豪右”。B.頓首,即以頭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際禮儀:又常常用于書信、表奏中作為敬辭。C.茂才,即秀才,東漢時為避光武帝劉秀名諱,改稱茂才,后世有時也沿用此名。D.京師是古代京城的通稱,現(xiàn)代則稱為首都:“京”“師”單用,舊時均可指國都。D

(2)下列對文中劃線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51

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對于文化常識,應(yīng)該熟記,注意容易設(shè)錯點?!皫煛眴斡?,不可指國都,一般指老師、軍隊。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對于文化常52(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渙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賞識。他在太守陳寵擔(dān)任功曹,遇事敢于決斷:陳入朝為大司農(nóng),回答皇上詢問時褒獎他善于簡賢選能,王由此得以顯名。B.王渙掃除積弊,境內(nèi)風(fēng)清氣正。他擔(dān)任溫縣縣令,以謀略鏟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兗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肅下屬部門,極有聲望。C.王渙辦案嚴謹,治事寬猛相濟,他對于疑難案件以及法理難平者,探尋本來面目,盡力還以公正:又能夠揭發(fā)奸隱之事,深受外界稱嘆,被譽為有神算。D.王渙政績卓著,后任難以比肩,他死于洛陽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選其繼任者,均不稱職;后來選用任峻,任充分發(fā)揮文武屬吏才干,仍然忙得無法分身。D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5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概括。D項,原文說“元興元年,病卒”,未點明是“死于洛陽令任上”。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概括。54(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民思其德,為立祠安陽亭西,每食輒弦歌而薦之。

百姓思念王渙恩德,在安陽亭西為他建造祠堂,每到進食時就奏樂歌詠而祭祀他。(2)一歲斷獄,不過數(shù)十,威風(fēng)猛于渙,而文理不及之。

一年間的斷案,不過幾十件,聲威超過王渙,而在條理方面比不上他。(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55常考文化常識

——謙敬稱謂常考文化常識

——謙敬稱謂56(1)表示謙遜的態(tài)度,用于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xué)識淺薄。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nèi)。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謙稱自己是對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謙稱(1)表示謙遜的態(tài)度,謙稱57(2)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孤(小國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謙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讀書人的自謙詞有小生、晚生、晚學(xué)等,表示自己是新學(xué)后輩;如果自謙為不才、不佞、不肖,則表示自己沒有才能或才能平庸。謙稱(2)古代帝王的自謙詞謙稱58(5)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時,常用“家”、“舍”等謙詞?!凹摇笔菍e人稱自己的輩份高或年紀大的親屬時用的謙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吧帷庇靡灾t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親屬,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謙稱(5)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謙稱59(6)其他自謙詞有:因為古人坐席時尊長者在上,所以晚輩或地位低的人謙稱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謙,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掛齒;小子是子弟晚輩對父兄尊長的自稱;老人自謙時用老朽、老夫、老漢、老拙等;女子自稱妾;老和尚自稱老衲;對別國稱自己的國君為寡君。謙稱(6)其他自謙詞有:謙稱60

表示尊敬客氣的態(tài)度,也叫“尊稱”。(1)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圣上、圣駕、天子、陛下等。駕,本指皇帝的車駕。古人認為皇帝當乘車行天下,于是用“駕”代稱皇帝。古代帝王認為他們的政權(quán)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稱皇帝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帝,就告訴在陛(宮殿的臺階)下的人,請他們把意思傳達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稱皇帝。敬稱表示尊敬客氣的態(tài)度,敬稱61(2)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是殿下。(3)對將軍的敬稱是麾下。(4)對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稱:對使節(jié)稱節(jié)下;對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稱閣下,現(xiàn)在多用于外交場合,如大使閣下。敬稱(2)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是殿下。敬稱62(5)對于對方或?qū)Ψ接H屬的敬稱有令、尊、賢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閫(對方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敬稱(5)對于對方或?qū)Ψ接H屬敬稱63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guān)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思)。賢,用于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家(稱對方)、賢郎(稱對方的兒子)、賢弟(稱對方的弟弟)。仁,表示愛重,應(yīng)用范圍較廣,如稱同輩友人中長于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等。敬稱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guān)的敬稱64(6)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如“子路從而后,遇丈人”(《論語》)。唐朝以后,丈、丈人專指妻父,又稱泰山,妻母稱丈母或泰水。敬稱(6)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如“子路從而后,遇丈人”(《論語65(7)稱謂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如稱已死的皇帝為先帝,稱已經(jīng)死去的父親為先考或先父,稱已經(jīng)死去的母親為先慈或先妣,稱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為先賢。稱謂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長一輩,如稱帝王的母親為太后,稱祖父為大(太)父,稱祖母為大(太)母。唐代以后,對已死的皇帝多稱廟號,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兩代,也用年號代稱皇帝,如稱朱元璋為洪武皇帝,稱朱由檢為崇禎皇帝,稱玄燁為康熙皇帝,稱弘歷為乾隆皇帝。(7)稱謂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66(9)君對臣的敬稱是卿或愛卿。(10)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來表敬稱,如稱孔子為圣人,稱孟子為亞圣。后來,“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駕等。敬稱(8)對尊長者和用于朋輩之間的敬稱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對臣的敬稱是卿或愛卿。敬稱(8)對尊長者和用于朋輩之67

表示輕慢斥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