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課件_第1頁
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課件_第2頁
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課件_第3頁
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課件_第4頁
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1頁第六章水產食品原料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2頁一、水產原料特征1.再生性2.不穩(wěn)定性3.共享性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3頁1.再生性水產資源是能自行增值生物資源。經(jīng)過生物個體或種群繁殖、發(fā)育、生長和新老替換,使資源不停更新,種群不停取得補充,并經(jīng)過自我調整能力而到達數(shù)量上相對穩(wěn)定。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4頁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5頁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6頁2.不穩(wěn)定性不少魚類資源年際產量波動很大。除氣象、水文等自然原因對發(fā)生量、存活率和魚類本身種群年紀結構、種間關系等有很大影響外,人為捕撈原因往往更能引發(fā)種群數(shù)量猛烈變動,甚至引發(fā)整個水域種類組成改變。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7頁3.共享性因為漁業(yè)資源廣泛分布,有些水產資源棲息于公海,或還含有一定規(guī)律洄游習性,如溯河產卵大馬哈魚及大洋性金槍魚類等,其整個生活過程不只是在一個國家或2個國家管轄水域棲息,而是洄游在幾個國家管轄水域。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8頁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9頁二、魚貝類肌肉結構1.魚肉組成系統(tǒng)2.魚類肌肉組織結構層次3.貝類肌肉組織4.魚貝類肌肉化學組成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10頁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11頁1.魚肉組成系統(tǒng)肌肉:橫紋肌(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魚類骨骼肌分為普通肌、暗色肌。普通肌—用于猛烈運動(白色肉)。暗色肌—用于恒常性游泳運動,魚類特有,洄游魚中較發(fā)達(暗色肉)。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12頁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13頁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14頁暗色肌:沿魚體側線,在背側肌和腹側肌之間存在一個暗褐色或暗紅色特殊肌肉組織。含有肌紅蛋白、血紅蛋白、細胞色素以及比普通肉活性強各種酶群,并含有各種維生素和較多脂類,其功效近似于肝臟。紅色肉魚類:如鮐魚、沙丁魚等洄游性魚類;肌肉中肌紅蛋白、細胞色素等色素蛋白含量高,肉帶紅色;呼吸酶活性高白色肉魚類:鱈魚、比目魚等,糖酵解酶活性高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15頁2.魚類肌肉組織結構層次肌節(jié):肉眼觀察;數(shù)10mm;使軀體能屈曲運動肌纖維:肉眼或顯微鏡觀察;直徑50~300pum,長5~20mm;多核細胞。肌原纖維:顯微鏡或電鏡觀察;直徑1~2pum,長10~100um;骨骼肌細胞功效和形態(tài)基礎單元肌小節(jié):電鏡觀察;長度約2um肌絲(米絲、細絲):電鏡觀察;粗絲長1.5pum;肌肉收縮肌球蛋白、肌動蛋白:分子水平觀察;肌球蛋白長約150nm;組成肌絲;肌球蛋白含有ATPase活性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16頁3.貝類肌肉組織橫紋肌:可觀察到橫紋結構;代表:雙殼貝類節(jié)足動物足肌閉殼肌;無紋肌(平滑肌):無橫紋可見;代表:雙殼貝類閉殼肌新月狀、不透明個別斜紋肌:肌小節(jié)走向與纖維成傾斜;代表:烏賊、章魚等頭足類外套膜肌中,牡蠣半透明閉殼肌中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17頁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18頁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19頁4.魚貝類肌肉化學組成魚貝類肌肉成份水分:70~80%蛋白質:15~23%脂類:0.5~10%碳水化合物:0.2~1.5%灰分:1~2%豬里脊成份水分:70.3%蛋白質:20.2%脂類:7.9%碳水化合物:0.7%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20頁三、魚貝類肌肉物理性質1.魚貝類肌肉本身特征2.顏色特征3.氣味特征4.滋味特征5.加工過程中物理性改變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21頁1.魚貝類肌肉本身特征魚貝類肌肉硬度、粘性、彈性等物理性能是隨其水分含量、脂含量等主要成份原因而變。與家畜肉區(qū)分:普通家畜肌肉比魚肉硬且富有彈性,即使這兩類肌肉水分含量相同時,其硬度相差也很大,魚肉組織很軟且粘性很小。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22頁普通肉與褐色肉:普通肉與褐色肉硬度不一樣。褐色肉較硬,這是因為其肌纖維內部及周圍含結締組織較多,且血管分布較密。白身魚與紅身魚:白身魚肌纖維較粗,集合成肌肉組織也較粗糙,在加熱時肌肉較軟,肌纖維易于散開,而且較長,可供制作魚松。但肌纖維長度與硬度無關。黑鯛魚三文魚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23頁2.顏色特征主要原因:有肌紅蛋白和血紅蛋白。紅身魚肉和白身魚肉肉色差異取決于其中是否存在、或多或少存在這類色素蛋白,尤其是能賦予肌肉以紅色肌紅蛋白。通常肌紅蛋白含量多于血紅蛋白。各種魚褐色肉中色素蛋白含量都多。魚肉中肌紅蛋白本身氧化速度都大于牲畜肉者,這就是魚肉在貯藏中易于變色原因之一。PH降低、溫度升高都能促進其本身氧化。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24頁3.氣味特征魚貝類剛出水時帶有極弱特殊香氣,其體表與空氣接觸很快,就會有魚臭感。江河魚類臭氣主體成份是呱啶衍生物。再者,魚腥臭氣味成份已知有8-氨基戊醛、8-氨基戊酸等,都存在于魚體表面粘液中。海產魚類鮮度開始降低時,其臭氣成份主要是三甲胺。伴隨鮮度降低,其臭氣中則含有氨、H2S、甲硫醇、吲哚、脂肪酸氧化物等。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25頁4.滋味特征主要是由浸出物成份組成。魚肉甘美滋味在于次黃苷酸(IMP)與谷氨酸相成效果。魚貝肉中浸出物成份含量不但隨動物種類而異,而且隨季節(jié)變動很大。魚肉脂肪量多少對甘美滋味有顯著影響,脂肪本身并無滋味,但對于集中呈味成份滋味使之順利地適應口感是有作用。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26頁5.加工過程中物理性改變(1)因冷凍貯存改變魚肉經(jīng)冷凍貯存,然后再解凍后,與凍結以前鮮品相比,其物理性質會發(fā)生改變,最顯著是其展現(xiàn)海綿化現(xiàn)象。海綿化魚肉相對密度小,肌纖維之間有許多冰晶空隙,保水力降低,蛋白質變性。(2)由加熱引發(fā)改變在加熱魚肉時,當肌肉溫度抵達35~40^C時,其失去透明感,變?yōu)榘诐釥?進而再加熱至65‘C左右時,則肌肉收縮,硬度增加,重量發(fā)生改變。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27頁四、魚貝類肌肉化學組成1.蛋白質2.脂類3.糖類4.浸出物及呈味物質5.維生素6.礦物質7.影響成份改變原因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28頁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29頁1.蛋白質魚貝類蛋白質特征(1)魚肉中肌基質蛋白(結締組織)少,而貝類螺類較高,但均低于陸生動物。(2)魚肉中肌原纖維蛋白含量高。(3)口感嫩滑。(4)消化性良好。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30頁蛋白質分類:(1)肌漿蛋白(2)肌原纖維蛋白(3)肌基質蛋白(1)肌漿蛋白:含量20~50%。

水溶性,溶于水溶液或離子強度0.05以下溶液。存在于肌細胞間或肌原纖維間。代表:酶、肌紅蛋白。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31頁(2)肌原纖維蛋白:含量50~70%。鹽溶性,溶于離子強度大于0.5以上中性鹽溶液。存在于肌原纖維。代表:肌球蛋白、肌動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鈣蛋白。(3)肌基質蛋白:含量<10%。

不溶性,不溶于中性鹽溶液,不溶于堿溶液。

存在于肌隔膜、肌細胞膜、血管等結締組織。代表:膠原蛋白、彈性蛋白。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32頁2.脂類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33頁(1)魚類脂類含量與組成

魚類脂類含量,隨魚種、組織、季節(jié)、棲息水域、產卵、年紀、性別等不一樣而有較大差異。普通紅色肉魚類脂類含量較高,同種魚腹肌比背肌中含量高,暗色肉比普通肉含量高。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34頁(2)脂肪酸主要是C14~C22偶數(shù)碳原子直鏈脂肪酸。含有較多w~3系高度不飽和脂肪酸(highlyunsaturatedfattyacids,HUFAs)。如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能防治心血管病、抗癌、抗炎、促進神經(jīng)和視覺系統(tǒng)發(fā)育等。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35頁EPADHA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36頁(3)磷脂類磷脂是質膜主要組成成份,對細胞結構和功效都含有作用。魚肉中主要磷脂類是磷脂酰膽堿(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常結合不飽和脂肪酸,維持質膜功效。貝類主要含含有碳磷鍵膦酰脂,分為甘油膦酰脂和鞘膦酰脂。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37頁(4)蠟高級一元醇和脂肪酸形成酯,其硬度由烴鏈長度和飽和度決定。海洋表層魚類:能量貯藏形式多為脂肪。中層和深海魚類:能量貯藏形式多為蠟。蠟酯含有生物可降解性,良好潤滑性,可作為高級潤滑劑和高級潤膚油基料,用于航空、機械、化工及日用化裝品等領域。蠟酯在人體內不會被腸吸收,造成一些消費者出現(xiàn)不一樣程度腹瀉。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38頁(5)甘油醚甘油與高級一元醇形成醚。硬骨魚所含甘油醚極少,含量占脂類3%以下。深海魚肌肉中甘油醚含量較高,食用可能引發(fā)腹瀉。板鰓類魚類肝臟、肌肉中所含二酰甘油醚含量較高。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39頁(6)烴類硬骨魚中烴類含量較低,<3%,多存在于軟骨魚中。深海鯊魚肝臟中含有較多烴類,如角鯊烯、姥鮫烷、鯊烯、植烷等硬骨魚和軟骨魚?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40頁(7)固醇及固醇酯魚貝類:以游離型及脂肪酸酯存在,魚類固醇主要是27碳膽固醇。海洋無脊椎動物固醇種類繁多。EPA和DHA能夠抑制內源性膽固醇和甘油酯合成,增加脂蛋白脂酶活性,促進周圍組織對極低密度脂蛋白去除,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提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41頁3.糖類魚類中糖類含量極少,普通都在1%以下。糖類主要是以糖原形式存在。紅色肉魚類糖原含量比白色肉魚類高。貝類糖原含量比魚肉高。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42頁4.浸出物及呈味物質浸出物是指除蛋白質、脂類、鹽類、維生素外能溶于水浸出性物質。含氮成份無氮成份游離氨基酸糖肽有機酸核苷酸及關聯(lián)化合物有機堿類胍基化合物氧化三甲胺尿素gua-胍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43頁(1)游離氨基酸魚貝類肌肉含量較高游離氨基酸:Tau、Ala、LysHis:魚類含量偏高而貝類較低。Arg:魚類較低而貝類偏高。魚類游離氨基酸與貝類相比含量相對較低Tau牛磺酸Ala丙氨酸Lys賴氨酸His組氨酸Arg

精氨酸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44頁甘氨酸含有爽快甜味,它對魚甜味和蝦鮮美有貢獻。丙氨酸呈略帶苦味甜味,賦于扇貝以甜鮮美味。纈氨酸、蛋氨酸則引發(fā)海膽苦味,是形成海膽獨特風味不可缺乏呈味成份。?;撬嵊址QB-氨基乙磺酸,在體內以游離狀態(tài)存在。與胱氨酸、半胱氨酸代謝親密相關。人體主要依靠攝取食物中?;撬醽頋M足機體需要。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45頁(2)肽肌肽:天然抗氧化劑。

紅色肉魚類中含肌肽較高。伴隨它們含量增加,魚肉酸味稍有增加,呈味程度提升。與谷氨酸羧端連接有親水性氨基酸二肽、三肽有鮮味,若與疏水性氨基酸相連則產生苦味。另外還有鯨肌肽、鵝肌肽等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46頁(3)核苷酸及關聯(lián)化合物魚類肌肉中90%以上核苷酸是嘌呤衍生物。魚類死后ATP分解成ADP、AMP、IMP(次黃嘌呤核苷酸)、肌苷(次黃嘌呤核苷)、次黃嘌呤。磷酸腺苷(AMP)、一磷酸肌苷、一磷酸鳥苷可與谷氨酸鈉結合產生強特征鮮味。IMP反應生成次黃嘌呤核苷速度很慢,在魚肉中積累,在魚死后1~2天內到達最高濃度,它是魚提取物中一個理想風味增強劑。IMP是合成什么?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47頁(4)有機堿類(甜菜堿類)指季銨、硫堿等以分子內鹽形成一類兩性離子化合物。比如:甘氨酸甜菜堿、B一丙氨酸甜菜堿、龍蝦肌堿等。在海產甲殼類、軟體類肌肉中含量豐富,含有清快甜鮮味,是比較主要呈味物質。其中主要化合物是甘氨酸甜菜堿。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48頁(5)胍基化合物胍基化合物:肌酸、精氨酸、章魚肌堿等。體液中氨基酸種類除組成人體蛋白二十種氨基酸外,還有其代謝產物如胍基化合物,一些疾病往往會造成這些物質改變。反過來說,這些產物測量也有利于一些疾病診療。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49頁(6)氧化三甲胺氧化三甲胺(TMAO):廣泛分布于海洋動物組織中。是魚鮮美味道主要起源。不穩(wěn)定性,在氧化三甲胺還原酶和微生物(尤其是兼性厭氧菌)作用下,很輕易還原成三甲胺。和尿素一起維持滲透壓。淡水魚中完全不含氧化三甲胺。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50頁(7)尿素尿素和TMAO共同起調整滲透壓作用。高尿素水平能夠影響膜或膜蛋白,攪亂蛋白質三維結構,氧化三甲胺能夠改變板鰓魚類細胞容積,阻止鯊魚體內尿素所引發(fā)功效蛋白質變性。魚體在死后改變中,會所以而分解出大量氨。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51頁(8)糖和有機酸糖:魚類肌肉中游離糖主要是葡萄糖,含量低。有機酸:主要有乳酸、琥珀酸、丙酮酸。乳酸和丙酮酸均為糖酵解產生,紅色肉魚類肌肉中含量高。琥珀酸是TCA循環(huán)中間產物,對貝類呈味含有主要意義。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52頁5.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1)維生素A(視黃醇)A1存在于哺乳動物或海水魚肝臟中。A2主要存在于淡水魚肝臟中。(2)維生素D:對鈣吸收和代謝起主要作用。魚貝類中僅含有維生素D3,多脂洄游性紅色肉魚中含量高。在貝類、頭足類、甲殼類中幾乎不含維生素D.(3)維生素E含有抗氧化功效。各種中a-生育酚活性最高,海水魚中主要是a-生育酚。(生育酚)

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53頁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54頁水溶性維生素:(4)維生素C:

抗氧化作用,參加膠原蛋白合成,與機體組成和骨骼形成有親密關系,并與體內酪氨酸代謝和鐵吸收直接相關。

廣泛分布于魚類內臟各部位,在腦、卵巢中含量尤其高,在肌肉、精巢、膽囊中含量低。(5)維生素B1糖代謝中作用。八目鰻、鰻鱺、鯽魚肌肉中含量較高。(6)維生素B2生長促進因子。多存在于肝臟中,暗色肉中含量高于普通肉。食品原料學水產品原料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