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物化探方法尋找隱伏鉬多金屬礦床_第1頁
綜合物化探方法尋找隱伏鉬多金屬礦床_第2頁
綜合物化探方法尋找隱伏鉬多金屬礦床_第3頁
綜合物化探方法尋找隱伏鉬多金屬礦床_第4頁
綜合物化探方法尋找隱伏鉬多金屬礦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下載后可編輯綜合物化探方法尋找隱伏鉬多金屬礦床【摘要】大興安嶺是中國重要的貴金屬、有色金屬和能源礦產的成礦區(qū)帶。成礦構造多期疊加,成礦潛力巨大。通過水系沉積物測量、土壤測量、物探測量以及地質等多方面的綜合研究工作,確定了該區(qū)的找礦標志,并經鉆探工程驗證,在內蒙古鄂倫春旗宜里發(fā)現(xiàn)了1個中型鉬礦床。證明物化探測量方法在大興安嶺地區(qū)找礦的應用中效果很好。

【關鍵詞】鉬礦物化探測量找礦標志鄂倫春旗宜里內蒙古

內蒙古大興安嶺地區(qū)地處我國東北部,與之相鄰的蒙古國、俄羅斯地域廣闊,自然資源豐富,己找到多處大、中型多金屬礦床。大興安嶺地區(qū)地質條件與之相似,構造、巖漿活動強烈,地質工作前景廣闊,具有很大的找礦潛力。筆者根據(jù)在內蒙古鄂倫春旗宜里地區(qū)的工作實踐,認為在該區(qū)應用物化方法尋找鉬多礦床效果顯著。

1、區(qū)域地質概況

區(qū)域大地構造位置為華北板塊與西伯利亞板塊結合部附近,屬華北地臺,內蒙優(yōu)地槽褶皺帶。次級構造位置為西伯利亞板塊南側島弧火山巖帶(天山地槽與興安地槽結合部位)。區(qū)域地層主要以中生代火山巖及火山碎屑沉積巖為主。

受太平洋板塊附沖影響,區(qū)內中生代斷裂較發(fā)育,主要以北西向、北東向為主,斷裂構造規(guī)模不等。

區(qū)域上巖漿活動主要以燕山期為主,主要為中酸性,以中粗粒二長花崗巖及花崗巖為主,少量基性脈巖。

2、礦區(qū)地質特征

區(qū)內底層較為簡單,主要為白堊系下統(tǒng)光華組地層,具體巖性為:

凝灰質砂巖:灰--灰白色,砂狀結構,塊狀構造。

凝灰?guī)r:灰白色--灰色,凝灰結構,塊狀構造。鏡下凝灰質巖屑物除石英外均存在淺變質,巖石中局部發(fā)育有硅化、黃鐵礦化熱液蝕變和重結晶現(xiàn)象,該組地層為區(qū)內主要含礦地層。

區(qū)內地表第四系覆蓋較重。第四系沉積物厚度在0.5~2m.。

本區(qū)侵入巖主要是燕山期花崗巖,巖性為似斑狀花崗巖,明顯受斷裂構造控制,與花崗巖之間呈相變關系。似斑狀花崗巖:呈淺肉紅色―灰色,似斑狀結構,塊狀構造。

黃鐵礦化二長花崗巖:灰白--肉紅色,中粗?;◢徑Y構,塊狀構造。局部尚見有少量黑云母,具細脈狀及星點狀黃鐵礦化。

花崗巖風化程度較高,地表多風化成砂。部分地段有熱液蝕變和相關的礦化現(xiàn)象。蝕變主要有硅化、黃鐵礦化、絹云母化和高嶺土化,礦化有鉬和鉛礦化。

脈巖:區(qū)內脈巖不發(fā)育,只見有少量閃長巖脈、閃長玢巖。

區(qū)內褶皺構造不發(fā)育,以斷裂構造為主。斷裂構造主要為北東走向和北西走向的兩組斷裂。

北西向斷裂:北西向斷裂走向335°~350°,延長2~5km。此組斷裂構造切割并錯開了似斑狀花崗巖和白堊系凝灰質砂巖,構造部位巖石多破碎。

北東向斷裂:北東向斷裂走向70°左右,規(guī)模較大,形成了北東走向寬1~2km的溝谷,切開并錯斷北西走向的斷裂。

區(qū)域內構造、巖漿活動極為強烈而頻繁,化探異常呈串珠狀沿北東向分布,成礦地質條件極為良好,元素組合以Mo、Cu、Ag、As、Bi等為主,平面套合好。

區(qū)內熱液蝕變和礦化較普遍且不均勻,多數(shù)礦化蝕變沿構造帶分布,形成了硅化、絹云母化、高嶺土化、黃鐵礦化等現(xiàn)象,此外形成了許多熱液石英脈。

硅化:表現(xiàn)為交代,巖石硬度極強,蝕變極不均勻,隨鉬礦化增強而增強,與金屬礦化關系較密切。

絹云母化:分布極廣,蝕變較為均勻,在構造破碎帶或礦化強烈處較強,為巖體中礦物蝕變形成。

高嶺化:蝕變不均勻,在構造破碎帶或礦化強烈處蝕變較強,為巖體中礦物蝕變形成。

熱液石英脈:為青白-乳白色,呈塊狀構造,結構致密。礦物成分主要為石英。脈寬窄不一,分布較廣,見于槽探及露頭,地表見脈石英的碎塊狀轉石零星分布。

黃鐵礦化:風化后呈褐鐵礦流失孔,局部呈蜂窩狀構造,未風化巖石局部可見黃鐵礦顆粒,呈浸染狀或細脈狀,一般與鉬礦化同時出現(xiàn)。

輝鉬礦化及其它金屬礦化:礦化不均勻,分布較多。光譜樣分析結果顯示,Mo含量大于邊界品位(0.03%)從鉆孔化學樣分析結果Mo含量最高0.68%、Cu含量最高為0.1―0.3×10-2。鉆孔中400多米處仍然存在鉬礦體。鉬以輝鉬礦的形式與黃鐵礦等礦物呈浸染狀或沿石英細脈分布。

普遍發(fā)育鉀化和綠泥石化、綠簾石化。鉀化的表現(xiàn)主要為鉀長石的增多,局部呈較大的團塊狀。綠泥石化和綠簾石化主要沿裂隙或小破碎帶分布。

3、物化探測量工作

3.1工作方法的選擇

據(jù)宜里地區(qū)巖(礦)石的物性參數(shù)測定結果,可見礦(化)體與圍巖的極化率、電阻率和磁性的物性參數(shù)差異均較為明顯。區(qū)域化探資料顯示此處為Mo、Ag異常區(qū)。表明本區(qū)具備物化探工作的前提。

3.2化探測量

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結果表明區(qū)內Mo、Ag元素的富集系數(shù)大于1.6,結合變異系數(shù)Cv、極差系數(shù)Rj,Mo、Ag、Cu是本區(qū)最有希望成礦的金屬,As、Bi是主要指示元素。

土壤測量發(fā)現(xiàn)三處多元素組合異常,Hs-1組合異常走向南北,為Mo、Ag、Cu、Bi、W的多元素組合異常,具有明顯的元素側向分帶:內帶Mo、Bi,中帶Cu、Ag外帶Pb、Zn。其中內帶異常寬度南大北小,Mo異常寬300~500m,含量一般(40~60)×10-6,最高124×10-6,平均襯度高達20,最大襯度53;Cu異常最高659×10-6,Ag最高4.5×10-6。

Hs-2異常呈NNE向分布,為Mo、Ag、W、Cu、Bi的多元素組合異常,其中Mo、Bi、Ag呈環(huán)狀分布全區(qū),在區(qū)內的東北部形成一個富集中心,在測區(qū)中間是一個貧化區(qū);Ag、Zn兩種元素分布在側區(qū)的東南和西北兩個部位,呈北東展布;Cu元素在東北形成一個富集中心,主要分布在側區(qū)的東北部;

Hs-3異常位于本區(qū)南部,為Pb、Ag、Zn、Bi、Cu的多元素組合異常,呈園形。

在元素異常圖上Mo、Ag、Cu、Bi異常規(guī)則,而且平面套合好。異常強度相對較大,異常中心是在花崗巖巖體之上。

3.3物探測量

3.3.1高精度磁性測量

工作區(qū)為第四系高覆蓋區(qū),磁法測量主要用于地層劃分及尋找含礦斷裂構造,測量結果顯示測區(qū)內主要巖石的磁化率(κ)都很低,凝灰質砂巖的磁化率幾何平均值為26×10-64πSI,黃鐵礦化二長花崗的磁化率幾何平均值為140×10-64πSI.黃鐵礦化二長花崗的磁化率要高于凝灰質砂巖的磁化率,根據(jù)磁法測量結果推測出區(qū)內北東向及近南北向含礦斷裂各一條,圈定出花崗巖與凝灰?guī)r界線,圈定的地質界線與含礦構造,經工程驗證與實際情況基本相符,結果說明在該區(qū)運用高精度磁測劃分巖性界線方法可行。

3.3.2激電中梯測量激電測深

測區(qū)內出露的巖性為白堊系下統(tǒng)光華組凝灰質砂巖,燕山期黃鐵礦化二長花崗巖、似斑狀花崗巖,化探異常主要分布在二長花崗巖內。視極化率測量結果在主要異常區(qū)內呈現(xiàn)高極化狀態(tài),視電阻率測量顯示為低阻。地表為二長花崗巖,其視電阻率、視極化率均較低,剖面激電測深結果顯示:上部150多米以上為低阻是地表二長花崗巖與凝灰?guī)r的反映,深部二長花崗巖段顯示為高阻、高極化特征。據(jù)此推測在化探異常區(qū)范圍內有一條與鉬、銀礦化有關的高阻高極化帶,鉆探工程驗證結構表明,上部為二長花崗巖,底部為凝灰?guī)r,礦體賦存在二長花崗巖體內及接觸帶附近的凝灰?guī)r之中,與電法測量結果吻合。結果表明在該區(qū)運用激電中梯測量、激電測深方法尋找鉬銀多金屬礦方法可行。

4.礦體特征及礦床成因

通過鉆探工程驗證,目前已發(fā)現(xiàn)鉬礦體,隱伏于地下,礦體埋深大于150m,礦體賦存在黃鐵礦二長花崗巖里及其接觸帶附近的凝灰?guī)r巖中,礦體呈似層狀,礦體厚度大于30m,具硅化及黃鐵礦化,礦石類型為細脈―侵染狀。

根據(jù)礦石的結構、構造、礦物共生組合,蝕變特征及相互關系判斷,礦床成因為斑巖型礦床。礦體賦存在黃鐵礦化二長花崗巖及接觸帶附近的凝灰?guī)r中,巖體為成礦母巖,也是礦物質的主要來源。

5.找礦方法與找礦標志

工作區(qū)內礦體為隱伏礦體,埋深在150m以下,首先應通過水系沉積物測量及面積性土壤測量圈定化探異常區(qū),并通過面積性高磁測量及視極化率、視電阻率測量尋找高阻高極化率區(qū),再通過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