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藥的起源和中藥學的發(fā)展課件_第1頁
第一章中藥的起源和中藥學的發(fā)展課件_第2頁
第一章中藥的起源和中藥學的發(fā)展課件_第3頁
第一章中藥的起源和中藥學的發(fā)展課件_第4頁
第一章中藥的起源和中藥學的發(fā)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中藥的起源和中藥學的發(fā)展

【目的要求】明確中藥學的概念,了解中藥的起源和中藥學的發(fā)展,著重了解各歷史時期學術發(fā)展的特點和代表性本草著作?!窘虒W內容與學時】中藥、中藥學的概念,中藥的起源和發(fā)展。1學時第一章中藥的起源和中藥學的發(fā)展【目的要求】1l

中藥的概念:——中藥是中國傳統(tǒng)藥物的總稱(即:用此理論指導中藥采集、炮制、制劑,并說明其作用機理,指導臨床應用的藥物)。其認識與應用必須強調的是以中藥理論為基礎,它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l

中藥的來源——源于天然藥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及部分化學、生物制品類藥物。其中以植物藥居多。故有“諸藥以草為本”的說法。l

中藥的概念:2l

中藥學的概念:——指研究中藥基本理論和各種中藥來源、采集、性能、功效、臨床應用等知識的一門學科,自古以來人們習慣把中藥稱之為“本草”。故“本草學”又稱為“中藥學”。一、

中藥的起源與中藥學的發(fā)展概況:中藥的產生與發(fā)展是經歷一個漫長的實踐過程。它的認識與發(fā)展可概括為:植物——動物(肉類、甲殼、骨骼、血液、脂肪、內臟)——礦物——發(fā)酵(酒)“百藥之長”。從歷史階段概述之:l

中藥學的概念:3歷史源遠流長先秦時期(公元前221年)西周:1.已有專業(yè)“醫(yī)師”、“聚毒藥以供醫(yī)事”的記載;2.《詩經》涉及植物和動物藥共有300多種;3.《山海經》載有100余種;4.帛書《五十二病方》載方約300個,涉及藥物240余種。歷史源遠流長先秦時期(公元前221年)42.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后220)西漢:《神農本草經》(本經)——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藥學專著,它總結漢以前的藥學成就,對后世本草學的發(fā)展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各論載藥365種,按藥物有毒與無毒、養(yǎng)身延年與祛邪治病的不同,分為上、中、下三品。每藥之下,依次介紹正名、性味主治功用、生長環(huán)境等。如黃連治痢,阿膠止血,人參補虛,烏頭止痛,半夏止嘔,茵陳退黃……

2.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后220)西漢:《神農本草經5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581年):

梁·陶弘景《本草經集注》——較全面地搜集、整理了古代藥物學的各種知識,反映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主要藥學成就,標志著綜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確立。南朝劉宋時期·《炮炙論》——它是中國第一部炮制專著。收錄了300種藥物的炮制方法。通過適宜的炮制,可以提高藥效,減輕毒性或烈性副作用。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581年):梁·陶弘景《本草6隋唐時期(公元581——907年)李績、蘇敬《新修本草》(唐本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最早一部藥典學著作。全書卷帙浩博,收載藥物共844種,書中還增加藥物圖譜,并附文字說明。開創(chuàng)了世界藥學著作的先例。陳藏器·《本草拾遣》——增補大量民間藥物,陳氏同時將各種藥物功用概括為十類,即宣、能、補、瀉、輕、重、滑、澀、燥、濕十種,是中藥按臨床功效分類的發(fā)端。張鼎·《食療本草》——全面總結了唐以前的營養(yǎng)學和食治經驗?!逗K幈静荨贰饕榻B海外輸入藥物和南藥。擴充了本草學的內容隋唐時期(公元581——907年)李績、蘇敬《新修本草》(7宋代(公元960——1279年)

1061年刊行《本草圖經》(圖經本草)——附900多幅藥圖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圖譜。國家藥局——是北宋的一大創(chuàng)舉,它的產生促進了藥材檢驗、成藥生產的發(fā)殿、帶動了炮制、制劑技術的提高,并制定了制劑的規(guī)范(國家經營的“熟藥所”,其后發(fā)展為“修合藥所”(后改名為“醫(yī)藥和劑局”)及“出賣藥所”后改名為“惠民局”。宋代(公元960——1279年)

1061年刊行《本草圖經》8金元時期(公元1115——1368年)金元時代沒有出現(xiàn)一種有代表性的大型綜合本草。元·忽思慧《飲膳正要》,是飲食療法的專門著作。記錄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療方藥和元蒙宮廷食物的性質及有關膳食的烹飪方法,有較高的參考價值。金元時期(公元1115——1368年)金元時代沒有出現(xiàn)一種有9明代(公元1368——1644年)劉文泰·《本草品匯精要》——繪制1385幅精美的彩色藥圖和制藥圖,是古代彩繪本草之珍品,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明代(公元1368——1644年)劉文泰·《本草品匯精要》10李時珍·《本草綱目》以畢生精力,親歷實踐,廣收博采,實地考察,對本草學進行了全面的整理總結,歷時27年編著,全書52卷,約200萬言,收藥1892種(新增374種),附圖1100多幅。附方11000余首……各藥之下,分正名、釋名、集解、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fā)明、附方諸項,逐一介紹。它集中國16世紀以前藥學成就之大成。十七世紀末傳授海外,對世界自然科學有舉世公認的卓越貢獻??娤S骸ぁ杜谥舜蠓ā肥敲鞔绊懽畲蟮呐谥茖V?/p>

李時珍·《本草綱目》以畢生精力,親歷實踐,廣收博采,實地考察11清——民國——現(xiàn)代清代(公元1644——1911年)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遣》——共十卷,補充了馬尾連、金錢草、鴉膽子等大量療效確切的民間藥。民國時期(公元1912——1949年)——藥學辭典工具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