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兼愛課件_第1頁
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兼愛課件_第2頁
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兼愛課件_第3頁
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兼愛課件_第4頁
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兼愛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兼愛《墨子》如何理解墨子所說的“兼愛”的思想?墨子所說的“兼愛”指的是一種不分尊卑貴賤、平等無差別的愛,是一種視人若己、互惠互利的愛?!凹妗本褪恰皬V泛地、全部地”;所謂“兼愛”,就是“跳出自愛的狹小圈子,廣泛地、全部地愛,不分親疏厚薄地互相關愛”。

平民圣人

墨子

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春秋戰(zhàn)國之際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nóng)民出身的哲學家。

墨子創(chuàng)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被后世尊稱為“科圣”。墨家與儒家

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墨家與儒家并稱“顯學”,有“非儒即墨”之稱。顯學:通常是指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密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學問。

隱學:通常是指離現(xiàn)實較遠、不那么為世人矚目的學問。主要思想政治:主張“尚賢”與“尚同”。提出了維護和平,反對侵略的“非攻”的主張。經(jīng)濟:主張“強本節(jié)用”,即重視生產(chǎn),崇尚節(jié)儉,人人參與勞作并分工合作、各盡所能。倫理:主張“兼愛”。為官要“興萬民之利,除萬民之害”,為民要相親相愛,交互得利。教育:主張教育目的是實現(xiàn)救世濟民。重視教授生產(chǎn)、軍事技能、自然科學知識和邏輯知識。軍事:主張“有備無患”,反對侵略戰(zhàn)爭,主張采取防御戰(zhàn)術(shù)。主張外交上要“遍禮四鄰諸侯”,爭取國際上的支持?!赌印?/p>

《墨子》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記載墨子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經(jīng)上》《經(jīng)下》《經(jīng)說上》《經(jīng)說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稱作墨辯或墨經(jīng),著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還包含許多自然科學的內(nèi)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文題解讀》

《兼愛》有上、中、下三篇,這里選的是上篇。

所謂兼愛,其本質(zhì)是要求人們愛人如己,彼此之間不要存在血緣與等級差別的觀念,即不分親疏厚薄地互相關愛。兼愛還表現(xiàn)在大國不侵略小國,國與國之間無戰(zhàn)事,和平共處。墨子認為社會動亂的原因就在于人們不能兼愛,人們只有通過“兼相愛,交相利”才能達到社會安定的狀態(tài)。這種理論具有反抗貴族等級觀念的進步意義,但同時也帶有強烈的理想色彩。研讀第一段:中心句: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以大家熟知的醫(yī)生治病需要明確病因,來寫圣人治國須知混亂產(chǎn)生的原因。論證方法:類比論證研讀第二段:中心句: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疤煜轮畞y”有哪些?是如何產(chǎn)生的?不愛的情況(一)“不愛父”“虧父”“不愛兄”“虧兄”“臣不愛君”“虧君”(二)父不愛子“父虧子”兄不愛弟“兄虧弟”君不愛臣“君虧臣”

不相愛亂舉例研讀第三段:墨子如何論述兼愛的?列舉兼相愛的具體做法和好處愛人若愛其身視父兄與君若其身視弟子與臣若其身視人之室若其室/視人身若其身視人家若其家視人國若其國由小到大,層層深入研讀第三段:中心句:若使天下兼相愛,則天下治。論證方法運用假設、鋪排、反問的句式,正面論證了“天下兼相愛”,“則天下治”的觀點。采用鋪排的手法,連用“猶有”“誰”引起的反問句,以反詰的語氣堅定而鮮明地闡述了唯有“兼愛”才可止亂致治的觀點。研讀第四段:中心句: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文章論證結(jié)構(gòu)】第一段:治天下者,必知亂之所自起。第二段: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第三段:若使天下兼相愛,盜賊有無,天下治。第四段: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中國古代嚴格意義上的論說文,就是從《墨子》開始的,就此而言,它在中國散文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結(jié)論)起承轉(zhuǎn)合探究墨家“兼愛”思想分析墨子的“兼愛”與“相利”之間的關系?!皭廴苏?人亦從而愛之;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p>

——《墨子》“兼相愛”與“交相利”并舉,愛人與利己統(tǒng)一。以“兼相愛”之名行“交相利”之實。

人們在兼相愛的同時必須交相利,愛如果不和利相結(jié)合,那一定是空洞虛幻。兼愛非攻墨子的兼愛是不包括愛盜墨子反對的是攻伐戰(zhàn)爭,支持正義之戰(zhàn)。墨子在堅持兼愛說的同時,又以鮮明的是非、善惡觀反對盜賊和攻伐掠奪者,認為這與強調(diào)“一切人應愛一切人”的兼愛說并不矛盾。因為譴責、誅罰暴人是現(xiàn)實的急需,而兼愛是爭取實現(xiàn)的理想。儒墨之愛區(qū)別比較分析墨家“兼愛”與儒家“仁愛”的異同點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兼愛》)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兼愛》)子曰:“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中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愛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比較分析墨家“兼愛”與儒家“仁愛”的異同點【相同之處】:

1、內(nèi)涵一致。二者都顯出了愛的普遍性,孔子的“泛愛眾”與墨子的“兼相愛,交相利”都體現(xiàn)了愛的普遍性、廣泛性。

2、社會背景和基本目標相同都產(chǎn)生于春秋戰(zhàn)國的社會動亂時期,都懷著安邦定國、終止混亂紛爭的理想。比較分析墨家“兼愛”與儒家“仁愛”的異同點【不同之處】:

1、愛的基礎

(1)兼愛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之上的。

墨子強調(diào)的“利”,不是維護一己私利,更強調(diào)“利他”和“公利”的思想。人與人相互幫助,恰如我們今天所倡導的“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互利互惠”等(2)仁愛是建立在血緣的基礎上的

儒家的愛,愛是以自己為中心,從天性中的情感出發(fā),強調(diào)推己及人。(雙親——民眾——萬物)(推己及人——差序格局)比較分析墨家“兼愛”與儒家“仁愛”的異同點【不同之處】:

2、愛的關系

(1)兼愛一定是雙向交互的。

墨子的兼愛思想站在功利的角度,提出對等互報的原則“兼相愛,交相利”。

(2)仁愛則不一定,也可以是單向不求回報的。

儒家的“仁愛”思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主張盡心,不言回報,只求盡職盡責,不問自己的權(quán)利。3、愛的含量

(1)兼愛是無差等的,均衡的

“官無常貴,民無終賤”,無差等的愛沖破等級的枷鎖,沖破血緣的堅冰,愛人如己,尤其去愛那些最可憐、最卑下、最被社會踐踏的人。

(2)仁愛是有差等的,不均衡的探究墨家在歷史中沒落的原因在當時的社會墨子的理想能實現(xiàn)嗎?孟子曾批評道:“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蹦闳绾卫斫饷献訉δ蛹鎼鬯枷氲脑u價?1.破壞血親倫理(1)孟子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有著強烈的宗法觀念和血緣意識.(2)兼愛要求愛別人的父親猶如愛自己的父親,而父親本是唯一的,愛人父若己父無異于消解了父親的唯一性,也就破壞了最基本的血親倫理。2.空想脫離實際生活孟子對墨子兼愛思想的否定,實際上是因為看到了兼愛缺乏人性基礎和倫理基礎,

過于空想化,難以操作。除此,后來的歷史為什么沒有選擇墨家?(1)墨子歷史認識的局限性。

由于墨家是站在弱勢群體的角度,客觀地反映了身處貧困與戰(zhàn)亂的人們的愿望,因而它成為戰(zhàn)國時期一大學派。但是,這種“兼愛”的學說在封建等級社會能行得通嗎?再者墨子所處的時代正值春秋末戰(zhàn)國初,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此時所出現(xiàn)的社會動亂并不是墨子所簡單樸素理解的各方不兼愛,“交相惡”引起的,根本的則是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所引起的。因此,墨子的這種兼愛的思想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理想主義,它根本是不會實現(xiàn)的。(2)當時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制約。

“兼愛”雖然不是評判一個人道德高下的標準,卻也涉及到人的道德層面,當時社會秩序混亂,戰(zhàn)爭不止,百姓生活困苦,在這種情況下,幾乎所有的人都在為了生存而奔命,反映出的都是人自利自保的天性,對自身的道德要求根本不高,因此“兼愛”這種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可能推行。(3)墨家代表的階級利益,令統(tǒng)治者忌憚。

墨子出身平民,他的思想和利益需求自然充滿了民本的特點,他的草根精神是統(tǒng)治者所畏懼的,更何況,墨家自己有一個300多人的武裝力量,令統(tǒng)治者忌憚。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