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浮力測密度的幾種方法課件_第1頁
用浮力測密度的幾種方法課件_第2頁
用浮力測密度的幾種方法課件_第3頁
用浮力測密度的幾種方法課件_第4頁
用浮力測密度的幾種方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提供如下器材:石塊彈簧測力計燒杯和水輕質(zhì)細繩

利用以上實驗器材可以直接測出哪些與石塊有關的物理量?(用符號表示)利用測量量還可以計算出哪些物理量?并用測量量來表示。提供如下器材:石塊彈簧測力計燒杯和水輕質(zhì)細繩利用以上用浮力知識測量密度的幾種方法北京市第八十中學物理組成振生用浮力知識北京市第八十中學物理組成振生1、雙提法測物體密度(ρ物>

ρ水):表達式:一提解決質(zhì)量G石F拉二提解決體積水1、雙提法測物體密度(ρ物>ρ水):表達式:一提解決質(zhì)量G如何測出未知液體的密度?石塊彈簧測力計水輕質(zhì)細繩未知液體提供如下器材:如何測出未知液體的密度?石塊彈簧測力計水輕質(zhì)細繩未知液體提供2、三提法測液體密度(ρ物>

ρ水)等V排:G石未知液體F拉2水分析:①②①②得:表達式:F拉12、三提法測液體密度(ρ物>ρ水)等V排:G石未知液體F拉裝有適量水的量筒,橡皮泥(ρ泥>

ρ水)V1橡皮泥如何測出橡皮泥的體積、重力和密度?提供如下器材:裝有適量水的量筒,橡皮泥(ρ泥>ρ水)V1橡皮泥如何測出橡3、一漂一沉法測物體密度(ρ物>

ρ水):一漂得質(zhì)量一沉得體積(1)測橡皮泥密度3、一漂一沉法測物體密度(ρ物>ρ水):一漂得質(zhì)量一沉得體如何測出瓷碗的體積、重力和密度?提供如下器材:01234cm裝適量水瓷碗刻度尺的柱形容器如何測出瓷碗的體積、重力和密度?提供如下器材:01234cmh1h3h2一漂得質(zhì)量一沉得體積(2)測瓷碗的密度:表達式:h1h3h2一漂得質(zhì)量一沉得體積(2)測瓷碗的密度:表達式:裝有適量水瓷碗刻度尺石塊細線的柱形容器如何測出小石塊的密度?提供如下器材:01234cm裝有適量水瓷碗h1h2h3(3)用下列器材測量小石塊的密度:柱形容器、足量水、刻度尺、瓷碗、小石塊。一漂得質(zhì)量一沉得體積“助浮”h1h2h3(3)用下列器材測量小石塊的密度:柱形容器、足量用浮力知識測量密度的幾種方法1、雙提法2、三提法3、一漂一沉法小結:用浮力知識1、雙提法2、三提法3、一漂一沉法小結:浮力的有關計算方法:1、“稱量法”——F浮=G-F拉

例題:一個重1N的鉤碼,掛在彈簧秤上,當鉤碼浸在水中時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0.8N,這個鉤碼受到的浮力是_____N。2、“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例題:一個正方體邊長是0.1m,浸沒在水中的情況如圖,

則物體上表面受到的壓強是_____Pa,受到的壓力是_____N;而物體下表面受到則物體受到的壓強是____Pa,受到的壓力是

N,則物體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0.1m浮力的有關計算方法:1、“稱量法”——F浮=G-F拉23、“阿原”——F浮=G排=ρ液gV排

例題:一個物體的體積是0.001m3,若把它浸沒在水中,則物體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4、“力的平衡法”:漂浮懸浮F?。紾物例題:一個實心物體漂浮在煤油上受到的浮力是9.8N,那么把它放在水中靜止時受到的浮力是____N。(ρ物<ρ煤油<ρ水)3、“阿原”——F浮=G排=ρ液gV排4、“力的平衡法”V排的變化導致容器中液面的高度變化!液面升降問題:V排的變化導致容器中液面的高度變化!液面升降問題:1、浮冰問題2、浮盒問題液面升降問題:1、浮冰問題2、浮盒問題液面升降問題:例1.如圖甲所示,底面積為60cm2的圓柱形容器內(nèi)裝有深度為h1=8cm的液體,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將底面積為40cm2,密度為2.6×103Kg/m3的圓柱形物體A掛在輕質(zhì)杠桿左端B點,A的部分體積浸入液體中,此時A的下底面距容器底的距離為h2=6cm,在杠桿C點懸掛重物G使杠桿水平平衡,如圖乙所示。若將物體A浸沒在液體中,移動重物G到D點時,杠桿水平平衡,此時液體的深度為h3=15cm,如圖丙所示。若OC:OD=3:2,g取10N/kg。則這種液體的密度為

Kg/m3例1.如圖甲所示,底面積為60cm2的圓柱形容器內(nèi)裝有深度為物體A排開液體的體積分別是

。物體A排開液體的體積分別是例2.東城一模23.如圖14所示,底面積為Sb的圓柱形容器內(nèi)盛有適量的水,另一底面積為Sa的圓柱體A有部分體積浸在水中,當圓柱體A相對于容器下降高度為h時,水沒有溢出,圓柱體A也未全部沒入水中,物體A所受水的浮力增加了

。物體A排開液體的體積增加了

。物體A排開液體的體積增加了

。例2.東城一模物體A所受水的浮力增加了。物體SbASaSbASaSbASah△h△V排A相對于容器下降h時,“假設法”“分解‘動’作”(“一步兩動”)SbASbASbAh△h△V排A相對于容器“假設法”4、將各力用公式展開(F浮=ρ液gV排

G物=ρ物gV物)解浮力問題的步驟:1、明確研究對象,判斷物體的狀態(tài)(靜止時或勻速直線運動時)2、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3、找出幾個力的關系,列出力的平衡方程。5、解方程或方程組。GF浮GF浮F拉GF浮F拉GF浮F壓GF浮F支G=F浮G=F浮+F拉G+F拉=F浮4、將各力用公式展開(F浮=ρ液gV排G物=例:重0.9N物體漂浮在液面上,露出液面的體積為25cm3,若對該物體施加0.3N的豎直向下的力時,該物體剛好全部浸入液體中。(g=10N/kg)求:(1)液體的密度。(2)物體的密度。G=0.9NF浮G=0.9NF’浮F壓=0.3N由圖(1),因為物體漂浮,所以

F浮=G木①由圖(2),F(xiàn)’浮=G木+F壓②由②-①得:F’浮-

F浮=F壓ρ液gV物-ρ液g(V物-V露)=F壓ρ液=F壓/(gV露)=0.3N/(10N/Kg×2.5×10-5m3)=1.2×103Kg/m3例:重0.9N物體漂浮在液面上,露出液面的體積為25cm3,(2)由②得

,V物=

V排=F’浮/(ρ液g)

=1.2N/(1.2×103Kg/m3×10N/Kg)=10-4m3F’浮=G物+F壓=0.9N+0.3N=1.2N=ρ液gV物ρ物=G物/(gV物)=0.9N/(10N/Kg×10-4m3

)=0.9×103Kg/m3(2)由②得,V物=V排=F’浮/(ρ液g)F’浮=G例:如圖1所示,金屬塊A在木塊B上,木塊恰好浸沒在水中。將金屬塊放入水中,容器底對金屬塊的支持力為2N,木塊靜止時,有2/5的體積露出水面,如圖2所示。已知木塊的體積是金屬塊體積的5倍。求:金屬的密度和木塊受到的重力。(g=10N/kg)金屬木圖1木圖2金屬例:如圖1所示,金屬塊A在木塊B上,木塊恰好浸沒在水中。將金2014年高考新課標II卷滿分作文:一只野生動物的自述和煦的陽光照暖了人間大地,鐵網(wǎng)外面有的人來去匆匆;有的人充當攝影師,不停的對鐵網(wǎng)內(nèi)的“我”或其他小伙伴拍照;有的人擺著不同姿勢等待同行人的拍照。如此場景日復一日,漸漸是去新鮮感,我也在日復一日,感嘆為何“我”如今的生活變得如此安逸,“我”卻覺得別樣的狼狽不堪。懶洋洋的躺在鐵網(wǎng)中,沐浴陽光,回想起祖輩對對“我”講訴了那些“我”遙不可及的生活經(jīng)歷。自有記憶起,“我”便生活在鐵籠之中,如井底之蛙一般,未知外面的天空,而且外面的天空看起來并不如祖輩講訴的那般廣闊無邊,在這鐵籠里“我”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野生動物的秉性逐漸被消磨,原本的“森林之王”也蛻變?yōu)椤皵[設之王”在鐵籠里人人擺設。奮斗是為了更好的生存,打破原有的生活習性規(guī)律,就是扼殺的生命力。遠離森林,被關在露天的鐵籠子中,任由他人觀賞,這簡直就是斷送了我們的余生。在鐵籠里,有人專門給我們準備食物,無須外出覓食,還有些名為游客的群眾會向鐵籠子投擲食物,就這樣“我”的野生動物的覓食技能就沒有學習起來。而且據(jù)“我”所知,祖祖輩輩的覓食技能是在森林里,通過捕食獲得的,而“我”在鐵籠里的覓食技能根本就不是野生動物的覓食本領。野生動物真正的覓食生存能力不是在鐵籠子里訓練而獲得的。管理“我”的人美曰其名說是為了“我”的生存覓食技能,禁止游客向我投擲食物,否則將依法懲處。知曉這個消息后,“我”一直在想這游客向我投擲食物的行為與管理“我”的人的行為毫無差別,為何他們要以這種借口豎立警示牌呢?他們所豎立的法又是什么法呢?這些“我”不得而知?!拔摇痹缫呀邮苓@種安逸的生活,在鐵籠子里的余生喪失的不僅僅是捕食技能,更多的野生能力技能也喪失了。野生動物不需要被圈養(yǎng)的生活,放置到野外便是最好的培養(yǎng)“我們”覓食技能最好的方法。至今“我”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他們的背道而馳做法,讓我們失去原本的覓食技能捕食他們的初衷,可他們的作法確實已經(jīng)傷害到“我們”的覓食技能了?!拔摇痹揪驮?/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