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76(1)在最易見處,垂直兩盞環(huán)照紅燈;(2)在最易見處,垂直兩個球體戢詢的號型;(3)當對水移動時,除本款規(guī)定的號燈外,還應顯示兩盞舷燈和一盞尾燈。.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 除從事清除水雷作業(yè)的船舶外,應顯示:(1)在最易見處,垂直三盞環(huán)照燈,最上和最下者應是紅色,中間一盞應是白色;(2)在最易見處,垂直三個號型,最上和最下者應是球體,中間一個應是菱形體;(3)當對水移動時,除本款(1)項規(guī)定的號燈外,還應顯示桅燈、舷燈和尾燈;(4)當錨泊時,除本款(1)和(2)項規(guī)定的號燈或號型外,還應顯示―第三十條規(guī)定的號燈或號型。.從事一項使拖船和被拖物體雙方在駛離其航向的能力上受到嚴重限制的拖帶作業(yè)的機動船,除顯示第二十四條1款規(guī)定的號燈或號型外,還應顯示本條2款(1)項和(2)項規(guī)定的號燈或號型。.從事疏浚或水下作業(yè)的船舶,當其操縱能力受到限制時,應顯示本條 2款(1)、(2)和(3)項規(guī)定的號燈和號型。此外,當存在障礙物時,還應顯示:(1)在障礙物存在的一舷,—―麗喜環(huán)照紅燈或兩個球體;(2)在他船可以通過的一舷, 垂直兩盞環(huán)照綠燈或兩個菱形體;(3)當皿時,應顯示本款規(guī)定的號燈或號型以 取代第三十條規(guī)定的號燈或號型。.當從事潛水作業(yè)的船舶其尺度使之不可能顯示本條4款規(guī)定的號燈和號型時,則應顯示:(1)在最易見處,垂直三盞環(huán)照燈。最上和最下者應是紅色,中間一盞應是白色;(2)一個國際信號旗“A”的硬質復制品,其高度不小于1米,并應采取措施以保證周圍都能見到。.從事清除水雷作業(yè)的船舶,除第二十三條為機動船規(guī)定的號燈或第三十條為錨泊船規(guī)定的號燈或號型外,還應顯示三盞環(huán)照綠燈或三個球體。這些號燈或號型之一應在接近前桅桅頂處顯示,其余應在前桅行兩端各顯示一個。這些號燈或號型表示他船駛近至清除水雷船1000米以內是危險的。".除從事潛水作業(yè)的船舶外,長度小于12米的船舶,不要求顯示本條規(guī)定的號燈和號型。.本條規(guī)定的信號不是船舶遇險求救的信號。船舶遇險求救的信號載于本規(guī)則附錄四內。失去控制的船舶,夜間在航時除顯示二盞垂直環(huán)照紅燈外, 對水移動時,還應顯示舷燈和尾燈(不顯示桅燈),不對水移動時,關閉舷燈與尾燈。因此,夜間航行時,主機失控,應采取的措施是: 立即關閉桅燈,并顯示兩盞紅燈,船舶停止對水移動時,關閉舷燈與尾燈。失去控制的船舶在白天應懸掛的號型是 垂直兩個黑球失去控制的船舶只能處于在航狀態(tài) ,不可能處于錨泊、系岸或擱淺狀態(tài)在海上,當你看到來船的號燈僅為垂直兩盞紅燈,則來船為失去控制的船舶在航不對水移動。如看到來船的號燈垂直兩盞紅燈以及舷燈或桅燈,則該船為失去控制的船舶在航對水移動。應注意:如來船的號燈垂直兩盞紅燈以及一盞白燈,該船也有可能是擱淺船舶。.2.10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應顯示的號燈與號型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皿(一般定義給出):(1)從事敷設、維修或起撈助航標志、海底電纜或管道的船舶;(2)從事疏浚、測量或水下作業(yè)的船舶;(3)在航中從事補給或轉運人員、食品或貨物的船舶;(4)從事發(fā)放或回收航空器的船舶;(5)從事清除水雷作業(yè)的船舶;(6)從事拖帶作業(yè)的船舶,而該項拖帶作業(yè)使該 拖船及其被拖物體駛離其航向的能力嚴重受到限制 者?!安倏v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的號燈號型:除從事清除水雷作業(yè)的船舶以外,其他種類“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應顯示“組、亙、組”垂直三盞環(huán)照燈,白天為“生、菱(菱形體)、球”垂直三個號型?!安倏v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 在航對水移動時應顯示桅、舷、尾燈,在航不對水移動時,不應顯示桅、舷、尾燈,但清除水雷作業(yè)的船舶、拖帶作業(yè)的船舶除外?!安倏v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 錨泊時應顯示錨燈(和或)翅之,但從事疏?;蛩伦鳂I(yè)的船舶除外。從事疏?;蛩伦鳂I(yè)的船舶的特殊號燈號型:當存在障礙物時,除“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應顯示的號燈號型外,還應顯示:障礙物一舷,垂直兩盞環(huán)照紅燈或兩個球體;可通過一舷,垂直兩盞環(huán)照綠燈或兩個菱形體;從事潛水作業(yè)的船舶其尺度使之不可能顯示該(特殊)號燈和號型時,則亶顯示一個國際信號旗“A”的硬質復制品,其高度不小于1米,并應采取措施以保證周圍都能見到。 從事疏?;蛩伦鳂I(yè)的船舶錨泊時應顯示在航不對水移動時的號燈號型。在航對水移動中從事疏浚作業(yè)的船舶,操縱能力受到限制,存在障礙物,在夜間應顯示:紅、白、紅垂直三盞環(huán)照燈、可通過的一舷,垂直兩盞環(huán)照綠燈、存在障礙物一舷,垂直兩盞環(huán)照紅燈、桅燈、舷燈與尾燈在航不對水移動中從事疏浚作業(yè)的船舶,操縱能力受到限制,且存在障礙物,在夜間應顯示:紅、白、紅垂直三盞環(huán)照燈、可通過的一舷,垂直兩盞環(huán)照綠燈、存在障礙物一舷,垂直兩盞環(huán)照紅燈, 關閉桅燈、舷燈與尾從事清除水雷作業(yè)的船舶的特殊號燈號型:在航時, 無論是否對水移動,均應顯示桅、舷、尾燈,另顯示三盞品字商旗綠燈,白天顯示飛冷形三個黑球泊時顯示錨燈及三盞品字形環(huán)照綠燈,白天顯示錨球及品字形三個黑球一 —一從事拖帶作業(yè)的船舶(操縱能力受到限制) 的特殊號燈號型:在航時,除“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應顯示的號燈號型(“紅、白、紅”,“球、菱、球")外掄是否對水移斯「均應顯示桅、舷、尾燈,另顯示拖帶信生(規(guī)則24條規(guī)石;割泊可不向1工麻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拖帶作業(yè)只存在于在航狀態(tài)) ??吹絹泶奶枱魞H為紅、白、紅、白垂直四盞燈,來船為: 除清除水雷作業(yè)和拖帶以外的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在航對水移動時。看到來船的號燈僅為紅、白、紅垂直三盞燈,則來船可能為:從事潛水作業(yè)的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小船在錨泊中作業(yè);除清除水雷作業(yè)和拖帶作業(yè)的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在航不對水移動.長度小于20m的潛水作業(yè)船仍需遵守本條號燈號型的要求, 其他長度小于20m的船舶失控或操縱能力受到限制不要求顯示本條規(guī)定的號燈號型2.11從事拖帶或頂推作業(yè)的船舶應顯示的號燈和號型第二十四條 拖帶和頂推.機動船當拖帶時應顯示:垂直兩盞桅燈,以取代第二十三條1款(1)項或1款(2)項規(guī)定的號燈。當從拖船船尾量到被拖物體后端的拖帶長度超F2Qo米時,垂直顯示三盞這樣的號燈;兩盞舷燈;一盞尾燈;一盞拖帶燈垂直于尾燈的上方;(5)當拖帶長度超過200米時,在最易見處顯示一個菱形體號型。.當一頂推船和一被頂推船牢固地連接成為一組合體時,則應作為一艘機動船,顯示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的號燈。.機動船當頂推或旁拖時,除組合體外,應顯示:(1)垂直兩盞桅燈,以取代第二十三條 1款(1)項或1款(2)項規(guī)定的號燈;(2)兩盞舷燈;(3)一盞尾燈。.適用本條1或3款的機動船,還應遵守第二十三條 1款(2)項的規(guī)定。.除本條7款所述者外,一艘被拖船或被拖物體應顯示:(1)兩盞舷燈;一盞尾燈;(3)當拖帶長度超過200米時,在最易見處顯示一個菱形體號型。.任何數目的船舶如作為一組被旁拖或頂推時,應作為一艘船來顯示號燈:一艘被頂推船,但不是組合體的組成部分,應在前端顯示兩盞舷燈;一艘被旁拖的船應顯示一盞尾燈,并在前端顯示兩盞舷燈。.一艘不易覺察的、部分淹沒的被拖船或物體或者這類船舶或物體的組合體應顯示:(1)除彈性拖曳體不需要在前端或接近前端處顯示燈光外,如寬度小于25米,在前后兩端或接近前后兩端處各顯示一盞環(huán)照白燈;(2)如寬度為25米或25米以上時,在兩側最寬處或接近最寬處,另加兩盞環(huán)照燈;(3)如長度超過100米,在(1)和(2)項規(guī)定的號燈之間,另加若于環(huán)照白燈,使得這些燈之間的距離不超過100米;(4)在最后一艘被拖船或物體的末端或接近末端處,顯示一個菱形體號型,如果拖帶長度超過200米時,在盡可能前部的最易見處另加一個菱形體號型。.凡由于任何充分理由,被拖船舶或物體不可能顯示本條 5或7款規(guī)定的號燈或號型時.應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使被拖船舶或物體上有燈光,或至少能表明這種船舶或物體的存在。.凡由于任何充分理由,使得一艘通常不從事拖帶作業(yè)的船不可能按本條 1或3款的規(guī)定顯示號燈,這種船舶在從事拖帶另一艘遇險或需要救助的船時, 就不要求顯示這些號燈。但應采取如第三十六條所準許的一切可能措施來表明拖帶船與被拖帶船之間關系的性質,尤其應將 拖纜照亮。機動船(從事拖帶作業(yè)者一般默認為為機動船) 從事海上拖帶時,當長度超過200米時,應懸掛一個菱形體,被拖船應懸掛一個菱形體:如果被拖船(物體)部分被淹沒或不宜察覺,末端或接近末端懸掛一個菱形體,當長度超過200米時前端另加一個菱形體。從事拖帶或頂推的機動船在航, 無論是否對水移動時,均應顯示:桅燈(多盞)、舷燈、尾燈從事拖帶作業(yè)的機動船舶在航時:用 兩盞桅燈(拖帶長度超過200m用三盞)取代原來一盞(前或后桅燈(如有)),最多可見四盞桅燈,另外顯示拖帶燈(桅燈上方,黃燈,光弧及能見距同尾燈) 。看到來船的垂直四盞白燈,他船為長度可能大于等于 50米(也可能小于50米),拖帶長度超過200米的拖輪。看到來船的垂直三盞白燈:他船可能為長度大于等于 50米,拖帶長度不超過200米的拖輪;也可能為長度小于50米,拖帶長度不超過200米的拖輪;也可能是長度小于50米,拖帶長度超過200米的拖輪??吹剿@示垂直懸掛兩盞白燈,可能是:在航機動船的前后桅燈;機動船當拖帶;機動船當頂推或旁拖從事頂推的機動船在菽一示論而樂度是否超過200m,均用兩盞桅燈代替前桅燈或后桅燈, 無拖帶燈拖帶長度是指拖輪船尾至被拖物體后端的水平距離。被拖帶的船在航, 無論是否對水移動時,均應顯示舷燈、尾燈被頂推船在航時應顯盛一WT應作為一艘船顯示號燈的“任何數目的被旁拖船”是:以拖輪兩舷作為“分組”的依據 ^1.2.12錨泊船應顯示的號燈與號型第三十條: 錨泊船舶和擱淺船舶.錨泊中的船舶應在最易見處顯示:(1)在船的迎13一盞環(huán)照白燈或一個球體;(2)在船尾晟氤船尾并低于本款(1)項規(guī)定的號燈處,一盞環(huán)照白燈。.長度小于50米的船舶,可以在最易見處顯示一盞環(huán)照白燈,以取代本條1款規(guī)定的號燈。.錨泊中的船舶,還可以使用現有的工作燈或同等的燈照明甲板,而長度為 100米及100米以上的船舶應當使用這類燈?!?7擱淺的麗i應顯示本條1或2款規(guī)定的也,并在最易見處外加:(1)垂直兩盞環(huán)照紅燈;(2)垂直三個球體。.長度小于7米而船舶,不是在狹水道、航道、錨地或其他船舶通常航行的水域中或其附近錨泊時,不要求顯示本條1和2同定的號燈或號型。.長度小于12米的船舶擱淺時,不要求顯示本條 4款(1)和(2)項規(guī)定的號燈或號型。長度大于等于100米的錨泊船,除顯示前后錨燈外,還應用工作燈照明甲板一船因主機故障進行錨泊修理,若船長大于等于 100米,在夜間應顯示:前、后錨燈,甲板工作燈,不應顯示垂直兩盞環(huán)照紅燈(失控只能存在于在航)一拖帶船舶處于錨泊時,應按有關錨泊船的規(guī)定,顯示號燈、號型在錨泊中不顯示錨燈或錨球的船舶:從事捕魚的船舶、從事疏?;蛩伦鳂I(yè)的船舶(其他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顯示)。擱淺船應顯示的號燈與號型擱淺船(L>12m)應顯示的號燈為: 迪l、兩盞垂直環(huán)照紅燈,不顯示甲板燈,12m>L>7m的擱淺船可不顯示兩盞垂直環(huán)照紅燈,但應顯示錨燈擱淺船(L>12m)在白天應顯示的號型是:最易見處 垂直三個黑球,不顯示錨球L<12m的船舶擱淺時,白天可不顯示任何號型 ^執(zhí)行引航任務的船舶應顯示的號燈與號型第二十九條 弓航船舶.執(zhí)行引航任務的船舶應顯示:(1)在桅頂或接近桅頂處,垂直兩盞環(huán)照燈,上白下紅;(2)當在航時,外加舷燈和尾燈;(3)當皿時,除本款(1)項規(guī)定的號燈外,還應顯示第三十條對錨泊船規(guī)定的號燈或號型。.引航船當不執(zhí)行引航任務時,應顯示為其同樣長度的同類船舶規(guī)定的號燈或號型。在航中執(zhí)行引航任務的船舶, 無論是否對水移動,均應顯示:垂直環(huán)照上白下紅燈,舷燈、尾燈錨泊中執(zhí)行引航任務的船舶,應顯示:垂直環(huán)照 上白下紅燈,錨燈夜間在海上看到接近垂直的白、紅、白三盞號燈,他船為在航或在錨泊中執(zhí)行引航任務的船規(guī)則未對執(zhí)行引航任務的船舶規(guī)定特殊的號型,執(zhí)行引航任務的船舶在航時不顯示桅燈.氣墊船、地效船應顯示的號燈第二十三條 在航機動船.在航機動船應顯示:(1)在前部一盞桅燈;(2)第二盞桅燈,后于并高于前桅燈;長度小于 50米的船舶,不要求顯示該桅燈,但可以這樣做;(3)兩盞舷燈;(4)一盞尾燈。.氣墊船在非排水狀態(tài)下航行時,除本條1款規(guī)定的號燈外,還應顯示一盞環(huán)照黃色閃光燈。.除本條第1款規(guī)定的號燈外,地效船只有在起飛、降落或貼近水面飛行時才應顯示高亮度的環(huán)照紅色閃光燈。第三H 條 水上飛機當水上飛機或典型L不可能顯示按本章各條規(guī)定的各種特性或位置的號燈和號型時, 則應顯示盡可能近似于這種特性和位置的號燈和號型。氣墊船在非排水狀態(tài)下航行中座顯示的號燈為:桅燈、舷燈及尾燈,一盞黃色環(huán)照閃光燈氣墊船在排水狀態(tài)下航行中應顯示的號燈為: 桅燈、舷燈及尾燈地效船在起飛、降落或貼近水面飛行時,應顯示的號燈是:一商?、舷燈及尾燈,一盞高亮度紅色環(huán)照閃光生一地效船在水面操縱時,應顯示的號燈是: 桅燈、舷燈及尾燈%她在不可能按規(guī)則第三章各條規(guī)定要求的各種特性或位置的號燈和號型時, 應顯示盡可能近似于規(guī)則要史的各種特性或位置的號燈和號型一氣墊船及地效船在航不對水移動時,應顯示桅燈、舷燈及尾燈下列說法正確的:在夜間,如地效船在起《降落或貼近水面飛行時,除顯示機動船的號燈外,還應顯示高亮度的環(huán)照紅色閃光燈;在夜間,地效船在航不對水移動時,按機動船顯示號燈;地效船在水面航行時,僅需要按照機動船顯示號燈;地效船不在起飛、降落或貼近水面飛行時,除顯示機動船的號燈外,不應顯示高亮度的環(huán)照紅色閃光燈.在相互鄰近處捕魚的漁船的額外信號附錄n在相互鄰近處捕魚的漁船額外信號.通則本附錄中所述的號燈,如為履行第26條4款而顯示時,應安置在最易見處。這些號燈的間距至少應為 0.9米,但要低于第26條2款(1)項和3款(1)項規(guī)定的號燈。這些號燈,應能在水平四周至少 1海里的距離上被見到,但應小于本規(guī)則為漁船規(guī)定的號燈的能見距離。.拖網漁船的信號(1)長度等于或大于20米的船舶在從事拖網作業(yè)時,不論使用海底還是深海漁具,應顯示:①放網時,垂直兩盞白燈;②起網時,垂直兩盞燈,上白下紅;③而彳主障礙物時,垂直兩盞紅燈。(2)長度等于或大于20米、從事對拖網作業(yè)的每一船應顯示:①在夜間,朝著前方并向本對拖網中的另一船的方向照射的 探照燈;②當放網或起網或網掛住障礙物時,按本附錄第 2節(jié)(1)規(guī)定的號燈(3)長度小于20米、從事拖網作業(yè)的船舶,不論使用海底還是深海漁具還是對拖網作業(yè),可視情況顯示本節(jié)(1)或(2)規(guī)定的號燈。.圍網船的信號從事圍網捕魚的船舶,可垂直顯示兩盞黃色號燈。這些號燈應每秒鐘交替閃光一次,而且明暗歷時相等。這些號燈僅在船的行動為其漁具所妨礙時才可顯示。一規(guī)定:圍網漁船在相互鄰近處捕魚且該船的行動被其漁具所妨礙時可顯示垂直兩盞明暗交替黃燈.根據他船號燈的變化估測他船的航向及航向區(qū)間看到他船綠舷燈,該船的航向區(qū)間約為: TB+67。.5?TB+180??吹剿t舷燈,該船的航向區(qū)間約為:TB-67°.5?TB-180°剛好看到他船綠舷燈消失, 該船的航向約為:TB+67。.5或TB+180。剛好看到他船紅舷燈消失, 該船的航向約為:TB-67°.5或TB-180°發(fā)現來船紅燈消失而見到綠燈 (或相反,或同時看到紅綠舷燈 ),則來船的航向約為: TB土180??吹剿矡簦摯暮较騾^(qū)間為約: TB-67°.5?TB+67°.5TB為他船的真方位,等于本船航向疊加相對方位。1.3聲響和燈光信號,包括條款的適用條件,內容和附錄四的內容長聲和短聲的定義第三十二條.“號笛”一詞,指能夠發(fā)出規(guī)定笛聲并符合本規(guī)則附錄三所載規(guī)格的任何聲響信號器具。.“短聲”一詞,指歷時約一秒鐘的笛聲。.“長聲”一詞,指歷時四到六秒鐘的笛聲。1.3.2聲響器具的配備要求第三十三條 聲號設備.長度為12米或12米以上的船舶,應配備一個號超,長度為20米或20米以上的船舶,應配備一個號苗另加一個號鐘,長度為100年最T100米以上的船舶,H應配有一面號鑼。號鑼的音調和聲音不可與號鐘曲麗一淆。號笛、號鐘和號鑼應符合本規(guī)則附錄三所載規(guī)格。號鐘、號鑼或二者可用與其各自聲音特性相同的其他設備代替,只要這些設備隨時能以手動鳴放規(guī)定的聲號。.長度小于12米的船舶次求備有本條1款規(guī)定的聲響信號器具。如不備有,則應配置能夠鳴放有效聲號的他種設備根據《避碰規(guī)則》2001年修正案的規(guī)定,船舶應配備的聲響器具為:20米〉L>12米:一個號笛;100米〉L>20米:一個號笛和一個號鐘; L>100米:一面號鑼,一個號鐘,以及至少一個號笛;LV12米的船舶:如不配備有號笛和號鐘,可配置其它有效的聲號設備。應注意,“L>12米的船舶”包括“100米〉L>20米的船舶”及“L>100米的船舶”,因此關于“LA12米的船舶”應配備的聲號設備的下列說法是錯誤的:I、一面號鑼,一個號鐘n、一個號鑼,一個號笛出、一個號鐘,一個號笛w、一個號笛一聲號器具的構造性能及其在船上的安裝細則,應符合船旗國的 有關主管機關的要求。1.3.3操縱與警告信號第三十四條 操縱和警告信號.當船舶在互見中,在航機動船按本規(guī)則條款準許或要求進行操縱時,座用號笛發(fā)出下列聲號表明之:一短聲表示“我船正在向右轉向”;二短聲表示“我船正在向左轉向”;三短聲表示“我船正在向后推進”。.在操作過程中,任何船舶均可用燈號補充本條1款規(guī)定的笛號,這種燈號可根據情況工以重復:(1)這些燈號應具有下列意義:一閃表示“我船正在向右轉向”;二閃表示“我船正在向左轉向”;三閃表示“我船正在向后推進”;(2)每閃歷時應約一秒鐘,各閃間隔應約一秒鐘,前后信號的間隔應不少于十秒鐘;(3)如設有用作本信號的號燈,則應是一盞 環(huán)照白燈,其能見距離至少為5海里,并應符合本規(guī)則附錄一所載規(guī)定。.在狹水道或航道內互見時:一艘企圖追越他船的船,應遵照第九條 5款(1)項的規(guī)定,以號笛發(fā)出下列聲號表示其 意圖:二長聲繼以一短聲,表示“我船企圖從你船的右舷追越”;二長聲繼以二短聲,表示“我船企圖從你船的左舷追越”;(2)將要被追越的船,當按照第九條5款(1)項行動時,亶以號笛依次發(fā)出下列聲號表示同意:一長、一短、一長、一短聲。.當互見中的船舶正在互相駛近,并且不論由于任何原因,任何一船 無法了解他船的意圖或行動,或者坯疑他船是否正在采取足夠的行動以避免碰撞 時,存在懷疑的船座立即用號笛鳴放至少五聲短而急的聲號以表示這種懷疑。該聲號可以用至少五次短而急的閃光來補充。.船舶在駛近可能有其他船舶被居間障礙物遮蔽的水道或航道的彎頭或地段時,應鳴放一長聲。該聲號應由彎頭另一面或居間障礙物后方可能聽到它的任何 來船回答一長聲。.如船上所裝幾個號笛,其間距大于100米,則只應使用一個號笛鳴放操縱和警告聲號。操縱聲號本條1款規(guī)定適用于互見中機動船是指任何用機器推進的船舶,包括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 用機器推進的從事捕魚的船舶、 用機器推進的失去控制的船舶、限于吃水的船舶和用機器推進的從事拖帶作業(yè)的船舶以及其他使用機器推進的船舶。操縱聲號表示正在進行的操縱?;ヒ娭?,在航機動船按規(guī)則準許或要求進行操縱時.應該鳴放操縱聲號。操縱聲號不應重復鳴放。操縱燈光信號任何船(包括非機動船)在互見中按規(guī)則準許或要求進行操縱時,均可用閃光來補充操縱聲號操縱燈光信號可重復。包組間隔不少于10s但非機動船不必鳴放操而亂, 機動船疝宓須鳴放操縱聲號操縱號燈為麗白燈,能見距離至少為5所.追越聲號追越聲號的適用范圍:(1)在狹水道或航道內(2)互見中(3)只有在前船必須采取行動才能安全通過時(4)任何船舶追越聲號表示追越的企凰,應在追越未開始時鳴放。如不需要被追越船采取行而就能安全追越,則追越船可以直接追越。存在這樣的說法(題庫中為正確選項) :互見時,在狹水道或航道內,不管當時情況如何,企圖追越前船的船舶,鳴放相應的追越聲號,是一種優(yōu)良船藝的表現。將要被追越船如同意,則應鳴放聲號,并采取相應行動,如不同意,可不鳴放聲號,也衛(wèi)鳴放警告聲號(因為追越聲號表示的是追越麗7 即追越尚未開始,一加巢通越船強行追一被追越船則應訴警告聲號鳴放的要求來確定是否必須鳴放)。警告信號警告聲號的適用范圍:互見中,任何船使用時機:相互駛近,無法了解對方的意圖或懷疑他船是否正在采取足夠的行動以避免碰撞警告聲號在適用的時機,應該鳴放警告聲號用迎燈光信號補充警告聲號為至少五聲短而急的聲號,可以超過但 不應少于5次。一長聲聲號長聲彎道信號適用于:能見度良好情況下,但丕在五山中表示在駛近可能被居間障礙物遮蔽他船的水道或航道的彎頭或地段的一船所發(fā)出的一種警告他船的聲號度不良時的行動聲號第三十五條 能見度不良時使用的聲在能見度不良的水域中或其附近時,不論白天還是夜間,本條規(guī)定的聲號應使用如下:.機動船對水移動時,應以每次不超過2分鐘的間隔鳴放一長聲。.機動船在航但已停車,并且不對水移動時,應以每次不超過2分鐘的間隔連續(xù)鳴放二長聲,二長聲間的間隔約2秒鐘。.失去控制的船舶、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限于吃水的船舶、帆船、從事捕魚的船舶,以及從事拖帶或頂推他船的船舶,應以每次不超過2分鐘的間隔連續(xù)鳴放三聲,即一長聲繼以二短聲,以取代本條1或2款規(guī)定的聲號。.從事捕魚的船舶錨泊時,以及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在錨泊中執(zhí)行任務時,應當鳴放本條3款規(guī)定的聲號以取代本條7款規(guī)定的聲號。.一艘被拖船或者多艘被拖船的最后一艘,如配有船員,應以每次不超過 2分鐘的間隔連續(xù)鳴放四聲,即一長聲繼以三短聲。當可行時,這種聲號應在拖船鳴放聲號之后立即鳴放。.當一頂推船和一被頂推船牢固地連接成為一個組合體時,應作為一艘機動船,鳴放本條1或2款規(guī)定的嚴尸。.錨泊中的船舶,應以每次不超過 1分鐘的間隔急敲號鐘約5秒鐘。長度為100米或100米以上的船舶,應在船的前部敲打號鐘,并應在緊接鐘聲之后,在船的后部急敲號鑼約5秒鐘。此外,錨泊中的船舶,還可以連續(xù)鳴放三聲,即一短、一長和一短聲,以鱉直駛近的船舶注意本船位置和碰撞的可能性。.擱淺的船舶應敲打本條7款規(guī)定的鐘號,如有要求,應加發(fā)該款規(guī)定的修曼。此外,還應在緊接急敲號鐘之前和之后,各分隔而清楚地敲打號鐘三下。擱淺的船舶還可以鳴放合適的笛號。.長度為12米或12米以上但小于20米的船舶,不要求鳴放本條第7款和第8款規(guī)定的聲號。但如不鳴放上述聲號,則應鳴放他種有效的聲號,每次間隔不超過兩分鐘。.長度小于12米的船舶,不要求鳴放上述聲號,但如不鳴放上述聲號,則應以每次不超過 2分鐘的間隔鳴放他種有效的聲號。.引航船當執(zhí)行引航任務時, 除本條1、2或7款規(guī)定的聲號外,還可以鳴放由四短聲組成的識別聲號。能見度不良時的行動聲號的適用范圍能見度不良時的行動聲號(常簡稱“霧號” )的適用范圍:適用水域:能見度不良的水域中或其附近,無論是否看見他船或發(fā)現他船適用船舶:任何船舶(船長小于12米的船舶,不要求鳴放“霧號”,但應以每次不超過2分鐘的間隔鳴放他種有效的聲號,長浜為一12米或12米以上但小于20米的船舶,不要求鳴放“鐘號”,但如不鳴放,則應鳴放他種有效的聲號,每次間隔不超過兩分鐘。)適用時機:迦、皿、避送能見距彳二規(guī)麗祚前應定,但實際中通常認為在能見距離小于2海里時開始鳴放“霧號”,依據是,(規(guī)則附錄3)對聲號設備的最小可聽距離的要求為 2海里(最大的船舶)。兩船在能見度不良的水域中相互看見時,應 繼綾鳴放“霧”號,并根據情況正確地鳴放 “操縱”或“警告嚴與。在航機動船應鳴放的聲號本條所指的“機動船”不包括(用機器推進的以下船舶):限于吃水的船舶;從事拖帶或頂推作業(yè)的船舶(組合體除外);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 從事捕魚的船舶;失去控制的船舶;被拖帶或頂推的船舶(組合體除外))本條所指的“機動船”土用機器推進的“引航船”,“頂推組合體”.其他船舶應鳴放的聲號鳴放“一長兩短”的船舶包括:失去控制的船舶、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包括錨泊) 、限于吃水的船舶、帆船、從事捕魚的船舶(包括錨泊),以及從事拖帶或頂推他船的船舶(組合體除外)鳴放“一長兩短”的船舶的狀態(tài): 在航對水移動與不對水移動相同,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及從事捕魚的船舶在錨泊中與在航鳴放相同的聲號(從事疏浚和水下作業(yè)的船舶以及從事捕魚的船舶號燈號型同在航不對水移動相同)不包括:我國非機動船,被拖船我國非機動船:每隔約1分鐘連續(xù)發(fā)放響聲約5秒鐘霧航中,聽到一長兩短聲號,該船可能是處于錨泊中。被拖船應鳴放的聲號被拖船:一艘或最后一艘,鳴放“一長三短”(如配有船員,盡可能緊跟拖船聲號鳴放 )被旁拖或被頂推(組合體除外)的船舶:未規(guī)定聲號.錨泊船應鳴放的聲號規(guī)則要求錨泊中的船舶:立逡鳴放“世支”(船長20米及以上)及“鑼號”(船長100米及以上),間隔不超過一分鐘,可以鳴放“笛號”:一短、一長、一短,長度小于20米的船舶可不鳴放“錨泊霧號"但應鳴放他種有效的聲號,每次間隔不超過兩分鐘霧中發(fā)放聲號的時間間隔(不超過):號笛為2分鐘,號鐘、號鑼均為1分鐘,他種有效的聲號為2分鐘根據《國際海上避碰規(guī)則》 2001年修正案的規(guī)定:長度小于20米(包括小于12米)船舶可以不鳴放“錨泊聲號"(不要求配備地);但如不鳴放,則應鳴放其他有效的聲號,每次間隔不超過 2分鐘。擱淺船應鳴放的聲號擱淺的船舶應鳴放的“霧號”:錨泊船的霧號+緊接急敲號鐘之前和之后,各分隔而清楚地敲打號鐘三下,間隔不超過1分鐘可鳴放笛號:兩短一長根據《國際海上避碰規(guī)則》 2001年修正案的規(guī)定:長度小于20米(包括小于12米)船舶可以不鳴放“擱淺聲號"(不要求配備匣);但如不鳴放,則應鳴放其他有效的聲號,每次間隔 不超過2分鐘.執(zhí)行引航任務的船舶可鳴放的識別聲號引航船當執(zhí)行引航任務應鳴放的“霧號”:同“機動船”識別聲號:四短聲,可以鳴放。招引注意的信號第三十六條 招引注意的信號如需招引他船注意,任何船舶可以發(fā)出燈光或聲響信號,但這種信號應不致被誤認為本規(guī)則其他條款所準許的任何信號,或者可用不致妨礙任何船舶的方式把探照燈的光束朝著危險的方向。任何招引他船注意的燈光,應不致被誤認為是任何助航標志的燈光。為此目的,應避免使用諸如頻閃燈這樣高亮度的間歇燈或旋轉燈。招引注意的信號使用時機可使用招引他船注意的信號的時機:本船走錨、本船有人落水、本船發(fā)現不明漂浮物、本船發(fā)現他船走錨、本船發(fā)現落水者、本船正在進行舷外作業(yè)、本船發(fā)現他船航行燈熄滅、本船正在尋找落水者、本船發(fā)現他船駛近危險物等。對招引注意的信號的要求招引他船注意的信號應: 不致被誤認為本規(guī)則其他條款所準許的任何信號;不致被誤認為是任何助航標志的燈光避免使用下列燈光:頻閃燈、高亮度的間歇燈、高亮度的旋轉燈 如使用探照燈,應不致妨礙任何船舶。遇險信號第三十七條 遇險信號(2007年修正案,2009年12月1日生效)船舶遇險并需要救助時,應使用或顯示本規(guī)則附錄四所述的信號。附錄IV 遇險信號.下列信號,不論是一起或分別使用或顯示,均表示遇險需要救助(1)每隔1分鐘鳴炮或燃放其他爆炸信號一次;(2)以任何霧號器具連續(xù)發(fā)聲;(3)以短的間隔,每次鳴放一個拋射紅星的火箭或信號彈;(4)任何通信方法發(fā)出莫爾斯碼? ?(sos)的信號;(5)無線電話發(fā)出“mayday”語言的信號;(6)《國際簡語信號規(guī)則》中表示遇險的信號 N.C.;(7)由一面方旗放在一個環(huán)體或任何類似球形的上方或下方所組成的信號;(8)船上的火焰(如從燃著的柏油桶、油桶等發(fā)出的火焰) ;(9)火箭降落傘或手持式的紅色突耀火光;(10)放出橙色煙霧的煙霧信號;(11)兩臂側伸,緩慢而重復地上下擺動;(12)無線電報報警信號;(12)通過在下列頻道或頻率上發(fā)出的數字選擇性呼叫(DSC發(fā)出的遇險警報:(i)甚高頻第70信道,或中頻/高頻2187.5kHz、8414.5kHz、4207.5kHz、6312kHz、12577kHz或16804.5kHz;(13)船舶的Inmarsat或其他移動衛(wèi)星業(yè)務提供商的船舶地球站發(fā)出的船到岸遇險警報;(14)由無線電應急示位標發(fā)出的信號;(15)無線電通信系統(tǒng)發(fā)出的經認可的信號,包括救生艇筏雷達應答器。.除為表示遇險需要救助外, 禁止使用或顯示上述任何信號以及可能與上述任何信號相混淆的其它信號。.應注意《國際信號規(guī)則》的有關部分, 《商船搜尋和救助手冊》以及下述的信號:一張橙色帆布上帶有一個黑色正方形和圓圈或者其他合適的符號(供空中識別) ;(2)海水染色標志。遇險信號的使用方法規(guī)則附錄四1款規(guī)定的遇險信號:可分別或一起使用遇險信號不論是一起或分別使用或顯示,均表示遇險需要救助除為表示遇險需要救助, 禁止使用或顯示遇險信號,及可能與遇險信號相混淆的其他信號遇險信號的種類規(guī)則附錄四1款規(guī)定的遇險信號:共15種我國非機動船舶海上安全航行暫行規(guī)則規(guī)定,非機動船在海上遇難需要救援時,應顯示的信號是:用任何霧號器具不斷發(fā)放響聲;連續(xù)不斷燃放火光;將衣服張開掛在桅頂。1.4任何能見度情況下的行動規(guī)則,包括條款的適用條件、對象及內容了望第五條 了望每一船舶應在任何時候用視覺、 聽覺以及適合當時環(huán)境和情況下的一切有效手段保持正規(guī)的了望, 以便對局面和碰撞危險作出充分的估計。了望條款的適用范圍了望條款的適用范圍是:任何能見度情況下的任何船舶,了望條款的要求適用于任何能見度情況下的任何船舶。錨泊船及擱淺船應與在航船一樣保持了望,系岸的船舶也有保持了望的責任, 但實際上港內停泊值班的責任與航行值班相差較大。保持正規(guī)了望的手段每一船舶應采取視覺;聽覺以及適合當時環(huán)境和情況下一切有效的手段 保持正規(guī)了望最基本手段是視覺^適合當時環(huán)境和情況下一切有效的手段是對視覺和聽覺的補充, 強調的是“適合當時環(huán)境和情況”并“有效”,包括雷達觀測和雷達標繪;對船舶現有設備和儀器的有效使用; 守聽VHBAIS的裝備為船舶避碰協(xié)調提供了另一有利手段,但應注意其所載信息的局限性。瞭望內容包括檢查本船的號燈和號型是否正常顯示。了望人員的資格、數量及位置瞭望人員的資格:瞭望人員應具有健康的身體素質, 尤其是能適應視覺和聽覺了望的基本要求; 只能由合格的、稱職的航海人員來擔任;第五條"了望”的適用對象是指當班駕駛員與了望人員瞭望人員的數量:船舶在任何情況下均應安排巫的了望人員;霧航中,裝有雷達的船舶不但應設置專職的雷達觀察員,還應派設“了頭”;當小船上在操舵位置上能無阻礙地看到周圍情況且不存在夜視障礙時,則舵工可以被視為了望人員;值班駕駛員一般不應視為唯一了望人員,除非滿足:(1)白天(2)對當時的局面以作出充分估計,確信已不存在碰撞危險和航行危險;(3)已對當時的能見度,通航密度,水域等情況予以充分的考慮 ;(4)需要協(xié)助時,協(xié)助人員應能立即召回駕駛臺。瞭望人員的位置:為了便于使用視覺、聽覺的手段保持了望,人員的位置應當是視野開闊的開放場所。考慮到常規(guī)船舶的駕駛臺的設置,了望人員應當經常到兩翼走動,即使在駕駛臺內,門窗也不應全部關閉。如天氣條件許可,則了望人員應盡可能增設在船的前部高處,尤其是在能見度不良時。保持正規(guī)了望的目的保持正規(guī)了望保證船舶海上安全航行的首要做法, 規(guī)則從避碰的角度規(guī)定了 “了望”的目的:對當時的局面作出充分的估計;對碰撞危險作出充分的估計。根據海上碰撞事故的經驗教訓總結, 絕大多數當時船舶都有不同程度的了望疏忽。STCVW則對航行值班保持正規(guī)了望做出了更明確、細致、全面的要求,了望的目的應包括:(1)探明其他危害航行安全的局面和危險;(2)探明沉船、殘骸和其它礙航物;(3)對環(huán)境和情況保持連續(xù)戒備的狀態(tài),并及早發(fā)現或察覺到它的變化;(4)充分估計碰撞、擱淺和其它危害航行安全的局面和危險;(5)探明遇險的船舶和飛機、船舶遇難人員。安全航速第六條 安全航速每一船在任何時候都應以安全航速行駛, 以便能采取適當而有效的避碰行動,并能在適合對環(huán)境和情況的距離以內把船停話〕一在決定安全航速時,考慮的因素中應包括下列各點:1.對所有船舶:(1)能見度情況;(2)通航密度,包括漁船或者任何其他船舶的密集程度;(3)船舶的操縱性能,特別是在當時情況下的沖程和旋回性能;(4)夜間出現的背景亮光,諸如來自岸上的燈光或本船燈光的反向散射;(5)風、浪和流的狀況以及靠近航海危險物的情況;(6)吃水與可用水深的關系。2.對備有可使用的雷達的船舶,還應考慮:(1)雷達設備的特性、效率和局限性;(2)所選用的雷達距離標尺帶來的任何限制;(3)海況、天氣和其他干擾源對雷達探測的影響;(4)在適當距離內,雷達對小船、浮冰和其他漂浮物有探測不到的可能性;(5)雷達探測到的船舶數目、位置和動態(tài);(6)當用雷達測定附近船舶或其他物體的距離時,可能對能見度作出更確切的估計。安全航速的適用范圍安全航速條款適用于: 每一船舶(任何種類)在任何時候(應為在航).安全航速的含義規(guī)則并未給出安全航速的定義(雖然幾經嘗試),根據規(guī)則條文可以推出,判斷一船的速度是否為安全航速,主要考慮能否采取適當而有效的避碰行動以及能否在適合當時環(huán)境和情況的距離內把船停住?!鞍踩剿佟笨伞袄斫狻?或含義)為:允許有充分時間,以便能采取適當而有效的行動 (包括把船停住)以避免碰撞的速度。雖然規(guī)則中的“安全航速”是從避碰的角度上來說的,但根據規(guī)則所給出的應考慮因素, “安全航速”內涵也不應局限于避碰的安全,確定安全航速時并不應局限于避碰行動, 且根據規(guī)則第八條規(guī)定“應避免對航向或航速作一連串的小變動”的規(guī)定, “安全航速”應當是船舶根據當時環(huán)境條件決定的相對穩(wěn)定的航速,而不包括采取避讓行動時的變速問題。應注意:安全航速不是“緩速”;某種情況下速度太低也會造成事故。另外,僅從能否采取適當而有效的避碰行動以及能否在適合當時環(huán)境和情況的距離內把船停住的角度出發(fā),也并不意味著船速越低越好。影響安全航速的因素規(guī)則規(guī)定,在決定安全航速時,應考慮的因素:對所有船舶,6種,其中能見度是首要因素,但實際不限于6種;對裝有可使用雷達的船舶, 5種。規(guī)則列出了確定安全航速應考慮的各種因素, 但不可能給出確定安全航速的方法以及明確的依據, 實際中船舶駕駛人員必須根據當時的具體環(huán)境情況來確定定量安全航速。實際上,不同的外界因素在安全的準則下對航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為維持舵效、抵抗風流作用,船舶航速不能過低;而航道寬度、能見度等又限制了航速不能太高。另外,即使僅考慮單個因素的影響,實際中也存在許多未知信息,精確的量化也是不可能的。也有的因素對航速的要求本身就是矛盾的,例如:一定交通密度下,較高航速會縮短會遇時間間隔,加重了人的負擔,但會減少航程內的會遇次數;會遇時,高速可快速通過,減小船吸作用時間,但同時增大了船吸力。即使是能見度本身,也并不意味著航速越低越安全或者越高越危險,因為在能見度不良的水域減速意味著通過時間的降低,會遇幾率的增加,如果所有的船舶都降速則會形成瓶頸效應,早成通航密度的增大。影響安全航速的因素的重要程度根據不同的環(huán)境和情況而異, 通常,在開闊水域,首要考慮的因素應為迪度。此外,根據船舶會遇幾何原理以及實際情況, 在船速比較大的會遇兩船中, 船速較高的船舶容易采取避讓措施,而航速較低的船舶則不易采取避讓措施,甚至在接近到一定距離時無法采取安全避讓措施。但確定安全航速的復雜性和矛盾不應成為船舶不采取安全航速的借口, 在很多碰撞事故的海事處理中, 海事法官往往會指責高速航行的船舶未采取安全航速航行, 而不指責低速船舶(除非其航速降低到喪失舵效的程度) 。1.4.3碰撞危險第七條 碰撞危險.每一船都應使用適合當時環(huán)境和情況的一切有效手段斷定是否存在碰撞危險,如有任何懷疑,則應認為存在這種危險。.如裝有雷達設備并可使用的話,則應正確予以使用,包括 遠距離掃描,以便獲得碰撞危險的早期警報,并對探測到的物標進行雷達標繪或與其相當的系統(tǒng)觀察。.不應當根據不充分的資料,特別是不充分的雷達觀測資料作出推斷。.在斷定是否存在碰撞危險時,考慮的因素中應包括下列各點:(1)如果來船的羅經方位沒有明顯的變化,則應認為存在這種危險;(2)即使有明顯的方位變化,有時也可能存在這種危險,特別是在 駛近一艘很大的船或拖帶船組時,或是在近距離駛近他船時。碰撞危險的含義:與責任條款不同,規(guī)則第 7條(以及第5、8、12、14、15、18、19條)中的碰撞危險(rikofcollision)指的是存在碰撞的風險或可能。在理解和判斷碰撞危險(risk0fcollision)時,應考慮到其不僅與會遇兩船的 DCPA(DistanceofClosestPointofApproach)及TCPA(TimetoClosestPointofApproach)有關,也應考慮到即使在兩船的DCPA大于安全距離的情況下,仍然存在他船改變航向航速或其他其他情況而使局面發(fā)生變化的可能, 尤其是在交通環(huán)境較復雜的水域。 此外,在采取了避讓行動后,在駛過讓清之前,應認為碰撞危險(riskofcollision)依然存在。因此,僅僅根據他船的DCPA或TCPA來判斷碰撞危險是不充分的, 以此做出的對碰撞危險的定義也是不適當的。碰撞危險的適用范圍應用適合當時環(huán)境和情況的一切有效手段判斷是否存在碰撞危險的船舶: 每一船舶(任何種類)在任何時候(包括在航和錨泊、擱淺,無論進行何種作業(yè)或是否出于緊急狀態(tài)) 。判斷碰撞危險的標準根據規(guī)則規(guī)定,判斷碰撞危險的原則為:1)如有懷疑,應認為存在碰撞危險。2)不應當根據不充分的資料,特別是不充分的雷達觀測資料作出推斷。根據上一原則,在觀測資料不充分時,不應當做出不存在碰撞危險的判斷,而應假定存在碰撞危險,并盡可能收集更充分的觀測資料進行判斷,并(根據規(guī)則)采取相應的措施。不充分的資料包括:(1)相對方位的估計;(2)憑霧號獲得的資料;(3)利用雷達兩次測得數據進行標繪的資料;(4)觀測數據不準確;(5)觀測次數少等。判斷碰撞危險的方法確定碰撞危險的包(最荃主,最常用)方法是:羅經方位判斷法“羅經方位”是指:羅經觀測方位(與真方位的差別是未校正羅經差),可以是:磁羅經方位CB電羅經方位GR但不應當是相對方位或物標舷角(與與真方位的差別是本船首向),尤其是在本船首向不穩(wěn)定或轉向時。但實際中有經驗的駕駛員往往根據他船相對于船上某一物標(如桅桿、吊、甚至駕駛臺的門窗)的方位關系來判斷其相對于本船的運動,嚴格的說,這也是一種相對方位的估計,而且與觀測者的位置有關,使用時必須注意其局限性。在能見度不良的水域中,判斷碰撞危險最有效的方法是: 雷達標繪法.用羅經方位判斷碰撞危險時應注意的問題使用羅經方位判斷碰撞危險時,應注意:1)來船羅經方位沒有明顯變化,應認為存在碰撞危險;2)來船羅經方位即使有明顯變化, 有時也可能存在碰撞危險;規(guī)則強調(來船羅經方位即使有明顯變化, 有時也可能存在碰撞危險)的情況:(1)駛近一艘很大的船;(2)駛近拖帶船組;(3)近距離駛近他船;(4)其他應注意情況:來船正在作航向或航速的一連串小變動;來船的航向不穩(wěn)定。來船回波方位隨距離的變化率與來船DCPA有關,與來船的距離也有關。在來船的DCP環(huán)變(不為零)的情況下,其羅經方位的變化率與來船的距離的關系是: 距離較遠時變化較慢;距離近時變化快 。(DCPM1海里時:從8海里接近到7海里,羅經方位連續(xù)變化1度,從6海里接近到3海里,羅經方位連續(xù)變化10度。DCPA%0.5海里:從6海里接近到3海里,羅經方位連續(xù)變化5度)因此,不能認為來船方位變化加快說明來船一定采取了行動使DCPA曾大或不存在碰撞危險。1.4.3.5正確使用雷達應注意的事項規(guī)則規(guī)定,船舶裝有雷達并可使用;應正確使用,包括:遠距離掃描:雷達標繪或相當的系統(tǒng)觀察;以及:把所有的按鈕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 選擇合適的雷達距離標尺和顯示方式; 利用雷達觀測的物標距離估計當時的能見度等與雷達標繪相當的系統(tǒng)觀察包括: (勝任人員)對ARPAt達保持不間斷的觀察;利用雷達的機械方位盤的平利用雷達觀測行線對回波進行系統(tǒng)的連續(xù)觀測; 利用雷達電子方位線及活動距標圈對回波進行系統(tǒng)的連續(xù)觀測;利用雷達觀測的物標方位距離變化估計 DCPA(應注意兩次觀測數據是不充分的).1.4.4避免碰撞的行動第八條 避免碰撞的行動.為避免碰撞所采取的任何行動, 應當根據本章各條要求采取,如當時環(huán)境許可,應是迎的,應及早地進行和充分注意運用良好的船藝。 — —.為避免碰撞而作的航向和(或)航速的任何變動,如當時環(huán)境許可,應大得足以使他船用 視覺或雷達觀測時容易察覺至IJ;應避免對航向和(或)航速作一連串的小變動。一3.如有足夠的水冢二則單用轉向可能是避贊H山局面的最有效行動,只要這種行動是四的、大幅度的,并且不致造成另一緊迫局面。.為避免與他船碰撞而采取的行動,應能 導致在安全的距離駛過。應細心查核避讓行動的有效性,直到最后駛過讓清他船為止。.如需為避瓦標撞或留有更多的時間來估計局面,船舶應當減速或者停止或倒轉推進器把船停住。6.(1)根據本規(guī)則任何規(guī)定,要求不得妨礙另一船通過或安全通過的麗諭根據當時環(huán)境的需要 區(qū)早地采取行動以留出足夠的水域供他船安全通過。(2)如果在接近其他船舶致有碰撞危險時,被要求不得妨礙另一船通過或安全通過的船舶并 不解除這一責任,且當采取行動時,應充分考慮到本章條款可能要求的行動。(3)當兩船相互接近致有碰撞危險時,其通過不 得被妨礙的船舶仍有完全遵守本章各條規(guī)定的責任。何種船舶應當及早采取避讓行動《國際海上避碰規(guī)則》2001年修正案的規(guī)定,“為避免碰撞所采取的任何行動, 應當根據本章各條要求采取”從而將規(guī)則第八條關于“避免碰撞的行動”規(guī)定與規(guī)則(第二章)其他各條聯(lián)系起來。原來說法“為避免碰撞所采取的任何行動,如當時環(huán)境許可,應是積極地,并應及早地進行和注意運用良好的船藝”不確切;為避免碰撞而采取的行動,適用任何負有避讓責任的船舶,包括:任何能見度中負有避讓義務的船; 互見中12條帆船、13條追越、15條交叉局面、18條船舶之間的責任條款中的讓路船;對遇局面中的雙方;能見度不良時不在互見中構成碰撞危險的在航船舶。根據規(guī)則第17條規(guī)定,第8條1款關于及早地采取行動的規(guī)定不適用于直航船。在采取避碰行動時,規(guī)則并不要求所有的船舶均很早地采取行動;避免碰撞所采取的行動,應能導致兩船在安全的距離上駛過,避免形成緊迫局面,互見中存在讓路船和直航船的情況下,《規(guī)則》將積極地,及早地采取避讓行動的權利和義務交給了 讓路船.避免碰撞的行動時間上的要求對于“避免碰撞的行動”,規(guī)則要求“及早”地進行,它的先決條件是:按照規(guī)則駕駛和航行規(guī)則各條規(guī)定采取的行;規(guī)則要求“及早地(inampletime)”采取行動,實際上是確定采取避碰行動的時機的問題,要求在時間上留有充分的余地。在海上避碰實際中通常表現為在較遠的距離采取行動。在確定采取避碰行動的時機時,應充分考慮到當時的具體的環(huán)境和情況。定性的分析可以認為:(1)在能見度不良時采取行動時機應比能見度良好時要早;(2)慢速船采取行動時機應當更早一些(3)操縱性不好的船舶采取行動時機應當更早一些。(4)通航密度大時采取行動的距離可能因船舶的間距減小而相應減小(受限于水域,且能為周圍船舶所理解和接受)。但通航密度小時,采取行動的距離不能因為感覺“比通航密度大時安全”而減小,因為此時不能被他船所接受。(5)不應妨礙他船的行動應以避免形成碰撞危險為標準;(6)讓路船的行動應以避免形成緊迫局面為標準對于“及早”規(guī)則未給出具體定量的的規(guī)定,在開闊水域中 (能見度不良),通常認為:(1)對正橫前的來船宜在兩船相距4?6海時采取大幅度的避讓行動;(2)對正橫后的來船宜在兩船相距3海里以外采取大幅度的避讓行動;(3)對正橫附近的來船在相距較近時宜把船停住。避免碰撞的行動幅度上的要求,規(guī)則要求“大幅度”地進行,使他船用巡量(互對于“為避免碰撞而作的航向和(或)航速的任何變動”見中)或雷達觀測(不在互見中)時容易察覺至IJ;并明確要求應避免對航向和(或)航速作一連串的小變動;而且應能,規(guī)則要求“大幅度”地進行,使他船用巡量(互“行動幅度”是否足夠大,與當時的會遇局面、會遇兩船的船速等有關,為獲得相同的避讓效果,慢船應比快船轉得早轉得大,轉向角通常不應小于30。,但應滿足“有效性”要求(大得足以使他船用視覺或雷達觀測時容易察覺到,并能導致兩船在安全距離上通過)。在采取轉向避讓行動時,應注意,并不是避讓幅度越大,避讓效果越好或越符合規(guī)則的精神。因轉向不變線的存在,轉向角并不總是越大越好,當船速比 KV1時,轉向幅度接近對應轉向不變線的車t向角C時,相對航向線變化角a反而隨轉向角的增大而逐漸減小,轉向幅度等于對應轉向不變線的轉向角C時,相對航向線變化角a為0,即相對航向不變,轉向幅度超過對應轉向不變線的轉向角 C時,相對航向線變化角a逐漸增大,但方向相反。任何船(包括直航船)均應查避讓行動的有效性?;ヒ娭?,最容易被他船用視覺察覺的避讓行動通常是 大幅度轉向;在交叉相遇局面中,讓路船為避讓右舷來船采取轉向措施^ 聶而被直航船用視覺察覺的行動是向右轉向使船頭對準他船船尾;或向左轉向使船尾對準他船(正橫或正橫后的他船) ;避碰行動是否使他船用雷達觀測時容易察覺到,取決于避讓效果(相對運動的變化幅度,與兩船的船速和會遇勢態(tài)及具體措施有關),及兩船的距離,對于船首附近的來船尤其是航向相反時,大幅度轉向最易從相對運動線上被發(fā)現。應注意,下列說法是的差的:幅度越大,避讓效果越好;幅度越大,越符合《國際海上避碰規(guī)則》的精神;只要能導致在安全距離駛過的行動,就必不考慮其幅度。單用轉向避讓的條件在航海實踐中,單憑轉向通常是最有效的避碰行動(避免緊迫局面),應具有的條件是:有足夠的水域;及時地、大幅度地進行;不致造成另一緊迫局面, 。其先決條件是:有足夠的水域。緊迫局面和緊迫危險的含義規(guī)則并未給出“緊迫局面(close-quarterssituation)”以及"緊迫危險(immediatedanger)的定義。對于“為避免與他船碰撞而采取的任何行動” ,規(guī)則要求應能導致在安全距離駛過。根據規(guī)則第 8條3款的規(guī)定(提示),單憑轉向通常避免緊迫局面(close-quarterssituation)最有效的行動,可以理解為為避免與他船碰撞而采取的行動應能避免緊迫局面。根據第8條3、4款的聯(lián)系可以得到對緊迫局面一般理解,即兩船距離接近到(單憑一船采取行動)已不能在安全距離上駛過的局面。根據第17條2款的規(guī)定可以得到對緊迫危險一般理解:兩船距離接近到單憑一船采取行動已 難以避免發(fā)生碰撞的局面;減速、停車、倒車的時機根據規(guī)則避免碰撞的行動條款規(guī)定,需要船舶采取減速停車、倒車的時機是, 在任何能見度情況:如為避免碰撞需要;如為留有更多的時間來估計局面。船舶在海上航行,發(fā)現與來船有可能構成碰撞危險, 但對其動態(tài)及所造成的局面估計不清時, 應繼續(xù)觀察并減速、停車或倒車把船停住規(guī)則第十九條對在能見度不良時應采取減速、停車、倒船的時機 另有規(guī)定。不應妨礙的含義根據規(guī)則第8條6款1項的規(guī)定,“不應妨礙他船的船舶”應“盡可能及早地采取行動留出足夠水域供他船安全通過”以及2項的規(guī)定“如果在接近到其他各船構成碰撞危險時” ,可理解為不應妨礙意味著不應構成碰撞危險,且在碰撞危險形成之前,負有不應妨礙的義務的船舶應 “采用避免構成碰撞危險的方法航行” 。不應妨礙的船舶與不應被妨礙的船舶之間的相互關系“不應妨礙”的規(guī)定在尚未構成碰撞危險之前已生效適用,在構成碰撞危險之后,“不應妨礙他船的船舶”的“不應妨礙”義務并未解除;但不應妨礙的義務與讓路的責任并不相同,在構成碰撞危險之后,讓路(如存在讓路船)或避讓的 責任需要根據規(guī)則第二章其他各條規(guī)定來確定 ,即“不應妨礙”規(guī)定與讓路的責任無關。不應被妨礙的船舶可能是一艘讓路船,一艘不應妨礙他船的船舶可能是一艘直航船, 此時,不應妨礙他船的船舶應根據直航船的行動條款采取行動。不應妨礙他船的船舶也可能是一艘讓路船,或與不應被妨礙的船舶負有同等的避讓責任,此時,應繼續(xù)履行“不應妨礙”的義務及“讓路”或“避免碰撞”的義務。規(guī)則并未賦予“不應被妨礙的船舶” 任何權利,在構成碰撞危險之前,不應被妨礙的船舶 沒有保向保速的義務或權利,在構成碰撞危險之后,其采取避碰行動的責任的義務與不應妨礙的規(guī)定無關。規(guī)則的本意在于使所有船舶都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避碰,并減少碰撞危險(riskofcollision)或會遇局面的發(fā)生。盡管IMO的海上安全委員會(MSC1982年的通函以及規(guī)則 1987年修正案新增第8條6款對不應妨礙的義務做出了明確的解釋與規(guī)定, 但規(guī)則關于不應妨礙的規(guī)定在一定程度上給船舶避碰的行動及碰撞事故責任的認定仍然帶來一定的混亂,尤其是對于操縱能力較差的船舶(根據第 18條規(guī)定,可能成為直航船)不應妨礙他船的規(guī)定。1.4.5狹水道第九條 狹水道.沿狹水道或航道行駛的船舶,只要安全可行,應盡量靠近 其右舷的該水道或航道的外緣行駛。.帆船或者長度小于20米的船舶,不應妨礙只能在狹水道或航道以內安全航行的船舶 而。.仄而甫魚的船舶,不應妨礙任何其他在狹水道或航道以內航行的船舶通行。4、船舶不應穿越癡水道或航道,如果這種穿越會妨礙 只能在這種水道或航道以內安全航行的船舶 通行。后者若對穿越船的意圖有懷疑時,可以使用第三十四條4款規(guī)定的聲號:.(1)在狹而如Si而,如只有在被迫越船必須采取行動以加h全通過 才能追越時,則企圖迫越的船,應鳴放第三十四條3款(1)項所規(guī)定的相應聲號,以表示其意圖。被追越船 如果同意,應鳴放第三十四條3款(2)項所規(guī)定的相應聲號, 并采取使之能安全通過的措施。如有懷疑,則可以鳴放第三十四條4款所規(guī)定的聲(2)本條并不解除追越船根據第十三條所負的義務。.船舶在駛近可能有其他船舶被居間障礙物遮蔽的狹水道或航道的彎頭或地段時,應特別機警和謹慎地駕駛,并應嗚放第三十四條5款規(guī)定的相應聲號。.任何船舶,如當時環(huán)境許可,都應避免在狹水道內錨泊。狹水道條款的適用范圍“狹水道條款”在規(guī)則中的位置為第2章第2節(jié),其適用范圍為任何能見度情況的一切船舶。 但涉及具體的條款適用的船舶或情況時,適用范圍卻并不相同:“右行規(guī)則”適用于任何沿狹水道或航道行駛的船舶, 包括彎曲水道內循相反方向行駛的兩機動船 “航向交叉”相互駛近的情況。但實際上,追越情況可能除外,如果前船已經盡量靠近右側行使,后船可能無法從其右舷追越。因此通常從他船的左舷追越被認為是“良好的船藝” 。關于追越聲號的規(guī)定,因為使用的是第 34條規(guī)定的互見中的聲號,因此僅適用于“互見”中的追越局面?!斑^彎道規(guī)則”適用于能見度良好時(不是互見) ,被居間障礙物遮蔽的狹水道或航道的地段,根據第34條規(guī)定,使用的時機是“可能有他船被居間障礙物遮蔽” ,如果因能見度不良而看不見他船則不屬于此類情況。狹水道的航行原則“右行規(guī)則”:《規(guī)則》并不希望船舶過分地靠近狹水道或航道的右側的岸邊或淺灘行駛, 以致于把本船置于危險的境地中;只要安全可行,通常指船舶遵守本款的右行之規(guī)定,不致發(fā)生任何的航行危險;安全可行還包括充分地考慮淺水效應、岸壁效應等的影響,而不使船舶陷入危險的境地; 不同吃水的船舶應根據水道的水深及本船的吃水來決定本船應駛的區(qū)域;通常應從他船的左舷追越認為是“良好的船藝” ?!皬澋酪?guī)則”:保持在水道的右側謹慎行駛,通常應避免在彎道處會遇。不應妨礙的船舶的義務在狹水道內,從事捕魚的船舶不應妨礙任何其他船舶,后者包括:“只能在狹水道或航道內安全航行的船舶” 是指由于可航水域寬度受限,致使其轉向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限于吃水的船舶屬于此類船舶;(2)非機動船舶;(3)機動船;(4)穿越狹水道的船舶;(5)帆船與長度小于20米的船舶。帆船與長度小于20米的船舶不應妨礙只能在狹水道或航道內安全航行的船舶。 根據規(guī)則意圖,一艘長度大于20m的機動船,但又不是一艘“只能在狹水道或航道內安全航行的船舶” ,從良好的船藝的角度出發(fā),也應避免妨礙“只能在狹水道或航道內安全航行的船舶”的安全通行。穿越狹水道或航道的船舶不應妨礙: “只能在狹水道或航道內安全航行的船舶” 。如果穿越狹水道或航道會妨礙“只能在狹水道或航道內安全航行的船舶” ,則船舶不應穿越,根據不應妨礙的規(guī)定,將不應穿越理解為不應妨礙,在責任與行動上沒有本質的區(qū)別。因注意“不應妨礙的含義”與“讓路”的區(qū)另IJ;不應妨礙適用于任何能見度。1.4.5.4狹水道航行的注意事項任何船舶駛近被居間障礙物遮蔽他船的狹水道或航道的彎頭或地段時,應:特別機警;謹慎駕駛;鳴放相應聲號;靠狹水道的右側行駛任何船舶應避免在航道內錨泊。1.4.6分道通航制第十條 分道通航制.本條適用于本組織采納的分道通航制,但并不解除任何船舶遵守任何其他各條規(guī)定的責任。.使用分道通航制區(qū)域的船舶應:(1)在相應的通航分道內順著該分道的船舶總流向行駛;(2)盡可能讓開通航分隔線防隔帶;(3)通常在通航分道的端部駛進或而,但從分道的任何一側駛進或駛出時,應與分道的船舶總流向形成盡可能小的角度?!?.船舶應盡可能避免穿越通航分道,但如不得不穿越時,應盡可能用與分道的船舶總流向成 直角的船首向穿越。.(1)當船舶可安全使用鄰近分道通航制區(qū)域中相應通航分道時,不應使用沿岸通航帶。但長度小于 20米的船舶、帆船和從事捕魚的船舶可使用沿岸通航帶。(2)盡管有本條4(1)規(guī)定,當船舶抵離位于沿岸通航帶中的港口、近岸設施或建筑物、引航站或任何其他地方或為避免緊迫危險時,可使用沿岸通航帶。.除穿越船或者血或駛出通航分道的船舶外,船舶通常不應進人分隔帶或穿越分隔線 ,除非:(1)在緊急情況下避免緊迫危險;(2)在分隔帶內從事捕魚。.船舶在分道通航制區(qū)域端部附近行駛時,應特別謹慎。.船舶應盡可能避免在分道通航制區(qū)域內或其 端部附近錨泊。.不使用分道通航制區(qū)域的船舶,應盡可能遠離該區(qū)。.從事捕魚的船舶,不應妨礙按通航分道行駛的任何船舶的通行。.帆船或長度小于20米的船舶,不應妨礙按通航分道行駛的機動船的安全通行。.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當在分道通航制區(qū)域內從事維護航行安全的作業(yè)時,在執(zhí)行該作業(yè)所必需的限度內,免受本條規(guī)定的約束。.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當在分道通航制區(qū)域內從事 敷設、維修或起撈海底電纜時,在執(zhí)行該作業(yè)所必需的限度內,免受本條規(guī)定的約束。分道通航制的適用范圍《國際海上避碰規(guī)則》第10條“分道通航制”適用:IMO所采納的任何分道通航制水域,但一船航經某一處的分道通航制區(qū)域,不管該區(qū)域是否業(yè)已被 IMO所采納,船舶均應嚴格地執(zhí)行該區(qū)域的有關(地互)規(guī)定;IMO未采納的分道通航制區(qū)域內:除“分道通航制條款(第10條)”(不適用)外,《國際海上避碰規(guī)則》其他條款仍然適用于該區(qū)域(前提:該水域處于規(guī)則適用水域內) 。分道通航制條款與規(guī)則其他條款的關系“分道通航制條款(第10條)”并不解除任何船舶遵守《國際海上避碰規(guī)則》其它各條規(guī)定的責任。IMO采納的分道通航制區(qū)域內: 除“分道通航制條款(第 10條)”(造應)外,《國際海上避碰規(guī)則》其他條款仍然適用于該區(qū)域(前提:該水域處于規(guī)則適用水域內) 。分道通航制規(guī)定了使用分道通航制水域的準則,與避讓責任或行動沒有關系, 違背分道通航制區(qū)域規(guī)則的船舶,不(因違背分道通航制而)負有讓清沿分道航行的船舶的責任,遵守分道通航制區(qū)域規(guī)則的船舶, 丕(因遵守分道通航制而)享有任何權利如,互見中,甲機動船在通航分道內行駛,乙機動船從甲船右舷穿越分道,且構成碰撞危險,甲船應給乙船讓路.使用分道通航制時應遵守的三項原則在IMO采納的分道通航水域,對使用分道通航制水域的船舶的要求是:在相應的通航分道內沿船舶的總流向行駛, 指的是船舶航跡向;盡可能讓開分隔線或分隔帶(意味著船舶應保持在通航分道的中心線或其附近航行) ;通常在通航分道的端部駛進或駛出,如從 一側駛進或駛出,或從分道一側轉移到另一側,應盡可能與總流向成 較小的角度;任何在通航分道中順著船舶總流向行駛的船舶,均可以認為是 “使用分道通航制區(qū)域的船舶” ;不使用分道通航制區(qū)域的船舶應盡可能―遠離分道通航制區(qū)域;在通航分道內從事捕魚的船舶也 應遵守分道通航制規(guī)定的航法,在分隔帶或沿岸通航帶內可以向任何方向進行捕魚作業(yè)。沿岸通航帶的使用原則可使用沿岸通航帶的船舶:帆船和長度小于20米的船舶;從事捕魚的船舶;不能安全使用鄰近相應通航分道安全航行的船舶;抵離位于沿岸通航帶中的港口、近岸設施或建筑物、引航站或任何其他地方 的船舶;避免緊迫危險的船舶;“應而束的操限船”(注意不是所有的種類,不包括在航過駁作業(yè)、收發(fā)航空器、拖帶)其他可安全使用鄰近分道通航制水域中相應通航分道的船舶,通常 不應使用沿岸通航帶沿岸通航帶。穿越通航分道的方法船舶應盡可能避免穿越通航分道,如不得不穿越,應盡可能與總流向成 直角的船首向穿越;規(guī)定的目的是:縮短穿越的時間;便于他船發(fā)現該船的穿越意圖;便于交通管制中心的監(jiān)視穿越通航分道的船舶不因穿越負有更多的義務(與穿越狹水道不同),船舶間的責任與是否穿越無關。進入分隔帶或穿越分隔線的時機可進入通航分隔帶或穿越分隔線的船舶:在分隔帶內從事捕魚的船舶;緊急情況下為避免緊迫危險的船舶;穿越分道通航制區(qū)域的船舶;駛進駛出分道的船舶; “免受約束的操限船”(注意不是所有的種類,不包括在航過駁作業(yè)、收發(fā)航空器、拖帶)。通常在采取下列行動時,船舶不應進入分隔帶:避免緊迫局面的行動;避免碰撞危險的行動;不應妨礙他船的船舶根據規(guī)則要求采取的行動;按照規(guī)則準許或要求采取的避免碰撞危險的行動(不充分)存在這樣的說法:在特殊情況下,如主機故障等,船舶可進入分隔帶錨泊,因不得不拋錨時,應盡量避免妨礙交通(進入分隔帶內拋錨更可選) 。不應妨礙的船舶的義務在IMO采納的分道通航制水域內:從事捕魚的船舶不應妨礙: 任何其他沿通航分道行駛的船舶,包括帆船、長度小于20米的船舶以及機動船,但不包括穿越通航分道的船舶以及其他未按通航分道總流向行駛的船舶帆船與長度小于20米的船舶不應妨礙:按分道通航制的通航分道行駛的 機動船(除從事捕魚船之外的任何船長大于等于20米的用機器推進的船舶)。在通航分道以外的水域(如端部附近、沿岸通航帶) ,不適用不應妨礙的規(guī)定應特別謹慎航行的區(qū)域在海上,完全分隔交通流是不現實的,端部附近船舶可能進行較大幅度的轉向 ,航線與通航分道交叉的船舶為避免穿越通航分道,可能在此區(qū)域通過,因此分道通航制水域的端部附近因而變得更復雜,船舶航行在分道通航制水域端部附近時應特別謹慎地駕駛在分道通航制水域端部附近航行時應充分地考慮到直航船可能改變航向。避免錨泊的區(qū)域船舶應盡可能避免在分道通航制水域(通航分道及分隔帶內,不包括沿岸通航帶)及其 端部附近錨泊特殊情況下,船舶可以拋錨,但應盡量避免妨礙交通(進入分隔帶內拋錨更可選) 。免受分道通航條款約束的船舶可免受分道通航制條款的約束的船舶:在分道通航制區(qū)域內從事維護航行安全的作業(yè)的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在執(zhí)行該作業(yè)所必需的限度內;分道通航制區(qū)域內從事敷設、維修或起撈海底電纜 的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 ,在執(zhí)行該作業(yè)所必需的限度內;緊急情況下為避免緊迫危險的船舶;維護航行安全的作業(yè)包括:疏浚作業(yè)、清除水雷作業(yè) 不包括:從事維護、監(jiān)督航行安全秩序免受分道通航制條款的約束并不解除遵守規(guī)則其他各條的責任。特殊信號及其含義在分道通航制區(qū)域中,"YG信號的含義是:你船似未遵守分道通航制。收到“YG信號,可能的情況是,本船駛入了相反向的通航分道,應立即檢查本船航向與船位。發(fā)現他船沒有遵守分道通航制航行規(guī)則或在相反的通航分道內行駛,可使用“ YG'信號。1.5互見中的行動規(guī)則第二節(jié)船舶在互見中的行動規(guī)則第十一條適用范圍本節(jié)條款適用于互見中的船舶。帆船第十二條 帆船.兩艘帆船相互駛近致有構成碰撞危險時,其中一船應按下列規(guī)定給他船讓路:(1)兩船在不同舷受風時,左舷受風的船應給他船讓路;(2)兩船在同舷受風時,上風船應給下風船讓路;(3)如左舷受風的船看到在上風的船而不能斷定究竟該船是左舷受風還是右舷受風,則應給該船讓路。2.就本條規(guī)定而言,船舶的受風舷側應認為是主帆被吹向的一舷的對面舷側;對于方帆船,則應認為是最大縱帆被吹向的一舷的對面舷側。適用范圍:互見中,兩艘帆船相遇,構成碰撞危險,不在追越中最后一個條件是隱含的,帆船條款并未明文規(guī)定。根據第13條1款規(guī)定“不論第二章第一節(jié)和第二節(jié)的各條規(guī)定如何,任何船舶在追越任何他船時,均應給被追越船讓路” 可以確定,兩帆船如果處于追越局面,則適用追越條款(第13條),只有不在追越中時,符合以上三個條件的帆船才適用帆船條款。因此在理解執(zhí)行規(guī)則時必須聯(lián)系各章節(jié)條款之間的聯(lián)系。互見中兩艘帆船相遇致有構成碰撞危險時( 不在追越中):兩船不同舷受風時,左舷受風的帆船應給右舷受風的帆船讓路;兩船在同舷受風時,上風船應給下風船讓路;左舷受風的船處于下風,無法判斷上風船為何舷受風,該(下風)船為讓路船;左舷受風而又處于上風,不論下風船為何舷受風,該(上風)船肯定是一艘讓路船;右舷受風的船處于下風,不論上風船為何舷受風,該(下風)船均為直航船;《中華人民共和國非機動船舶海上安全航行暫行規(guī)則》 的規(guī)定是:船尾受風的船讓其他船;順風船讓逆風船?;ヒ娭?,兩帆船從相反航向上駛近(不可能同舷受風,亦不可能構成追越) ,構成碰撞危險,左舷受風的船應給右舷受風的船讓路。應注意,規(guī)貝U12條的適用前捱:互見中,不屬于追越局面。兩帆船如處于追越局面,本條不適用 。白天,帆船可根據他船的姿態(tài)判斷受風舷。夜間,帆船應根據他船航行燈及風向來判斷他船的受風舷( 具體見1217)。三員中,兩艘帆船相互駛近致有構成碰撞危險時,下列說法是 第逞的:左舷受風船是讓路船;上風船是讓路船:任何情況下,上風船均應給下風船讓路。1.5.2追越第十三條造越.不論第二章第一節(jié)和第二節(jié)的各條規(guī)定如何 ,任何船舶在追越任何他船時,均應給被追越船讓路。.一船正從他船正橫后大于22.5度的某一方向趕上他船時,即該船對其所追越的船所處 的位置,在夜間只能看見被追越船的星里而不能看見它的任一舷燈時,應認為是在追越中。.當一船對其是否在追越他船有任何懷疑時,該船應假定是在追越,并應采取相應行動。.隨后兩船間方位的任何改變,都不應把追越船作為本規(guī)則條款含義中所指的交叉相遇 船,或者免除其讓開被追越船的責任,直到最后駛過讓清為止。追越局面的構成條件追越局面”的適用范圍: 互見中,任何船舶追越任何船舶;構成“追越局面”的條件:方位:后船位于前船正橫后大于22.5度的任一方向,夜間,對于方位的判斷較容易,可根據看到他船航行燈的情況來判斷本船相對他船所處的方位(相對),即可看到他船的尾燈而看不到桅燈或舷燈時符合這一條件,但在白天,判斷本船相對他船所處的方位(相對)是困難的;距離:通常認為后船距離前船3海里時開始適用(滿足其他條件時) 。規(guī)則對于兩船的位置關系的解釋是應是針對方位(即后船位于前船正橫后大于 22.5的方位)而言的,而不是指兩船間的距離。因為他船尾燈的能見距離是未知且不確定的,而且可看到他船的距離也不等于當時的能見距離 (尤其是在夜間,號燈的可見距離與能見度是不相同的)。在夜間,如果看到他船尾燈,對于兩船的位置(指的是方位而不是距離)關系的確定不存在什么問題,也不必考慮兩船的實際距離與他船尾燈的可見距離問題,如果看不到(也看不到其他號燈) ,則不屬于互見,追越條款也不適用。但在白天的情況則并不如此簡單,因后船無法確定能否看到前船尾燈(即使處于前船正橫后大于22.5的方位,而且已經看見他船),因此也不應涉及尾燈的可見距離問題。 但在能見度良好時,并不是兩船的距離(已經看見)無論多大,追越條款都一定適用(符合條件 2,3時),這與其它局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證件外借風險評估與管理合同
- 洗衣店裝修簡易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商場家居用品柜臺租賃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環(huán)境保護責任協(xié)議書
- 2025年度供應鏈物流保密協(xié)議合同
- 文化產業(yè)借款融資居間合同
- 2025年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及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合作合同
- 2025年度企業(yè)兼職市場營銷人員勞務合同模板
- 2025年度房產贈與資產重組合同
- 2025年度人工智能系統(tǒng)維護與數據安全合同
- 民營企業(yè)職務犯罪預防
- 睿智醫(y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分析研究
- 【品牌戰(zhàn)略】麥當勞公司成功管理秘訣苦心經營
- 2024屆南通二模(又蘇北七市二模)數學試題
- 菜點與酒水知識課件
- 新修訂《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解讀
- 品質月工作總結
- 江西省南昌市2024屆高三一模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 第一章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講解
- 2024年濟南護理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英語/數學/語文)筆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藝術博覽會與藝術品拍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