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漢語常用
介詞、連詞古代漢語常用
介詞、連詞1一、介詞介詞的作用是和名詞、代詞或名詞性詞組構成介詞結構,在句中充當狀語或補語,表示時間、處所、目的、原因、方式、對象等。古漢語的常用介詞有:于(於、乎),以,為,因,由,自,從,向,在,被等。一、介詞2
1、于(於、乎)“于”和“於”上古并不同音,作介詞用時,它們的用法完全相同,只是不同時期的典籍選用不同?!昂酢迸c“于”古時音近,也經(jīng)常作介詞用,其用法與“于”也基本相同。于(於、乎)的用法主要有四種。1、于(於、乎)3(1)表示處所與時間。如: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越王句踐棲於會稽之上。(《句踐滅吳》)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弊郁朐唬骸百?,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莊子·齊物論》)(1)表示處所與時間。如:4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尚書·無逸》)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蹦诵藿倘辏瑘?zhí)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戰(zhàn),鐵铦短者及乎敵,鎧甲不堅者傷乎體。是干戚用於古,不用於今也。(《韓非子·五蠹》)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遺乎今。(韓愈《答李翊書》)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尚書·無逸》)5在古漢語中,表處所的“于”可以不出現(xiàn),而直接以名詞作地點補語。例如:
《史記·項羽本紀》:“吾聞秦軍圍趙王巨鹿?!?/p>
《左傳·僖公三十年》:“晉軍函陵,秦軍氾南?!痹诠艥h語中,表處所的“于”可以不出現(xiàn),而直接以名詞作地點補語6(2)引入涉及的對象。如:先民有言:“詢于芻蕘。”言博問也。(《荀子·大略》)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左傳·鄭伯克段于鄢》)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利澤施乎萬世,不為愛人。(《莊子·大宗師》)(2)引入涉及的對象。如:7(3)引入比較的對象。如: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於長安君。(《觸》)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3)引入比較的對象。如:8(4)引入行為動作的主動者,即表示被動。如:卻克傷於矢,流血及屨。(《左傳·成公二年》)先發(fā)制人,后發(fā)制于人。(《漢書·項羽傳》)刑賞已諾,信乎天下矣。(《荀子·王霸》)(4)引入行為動作的主動者,即表示被動。如:9
思考《墨子·公輸》:“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晁錯《論貴粟疏》:“民貧則奸邪生,貧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農。”韓愈《進學解》:“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思考102、以(1)引入憑借的工具、材料與依據(jù)。蛇出于其下,以肱擊之。(《左傳·鞌之戰(zhàn)》)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荀子·勸學》)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韓非子·五蠹》)2、以11(2)引入憑借的資格、身份或地位。如:至其時,西門豹往會之河上。三老、官屬、豪長者、里父老皆會,以人民往觀之者三二千人。(《史記·西門豹治鄴》)騫以郎應募使月氏。(《漢書·張騫傳》)(2)引入憑借的資格、身份或地位。如:12(3)表示率領或依照。例如:
宮之奇以其族行。(《左傳·僖公五年》)
中江舉帆,余船以次俱進。(《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3)表示率領或依照。例如:13(4)表示原因。如: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戰(zhàn)國策·魏策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衛(wèi)靈公》)(4)表示原因。如:14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唐雎不辱使命15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惫糯鷿h語常用介詞連詞ppt課件16(5)表示時間。如:文(指田文,即孟嘗君)以五月五日生。(《史記·孟嘗君列傳》)韓說以太初三年為游擊將軍。(《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柳子厚墓志銘》)(5)表示時間。如:17注意點:<1>“以”在句中的位置:可以用在謂語動詞之前,也可以用在謂語動詞之后,如:《荀子·勸學》“以羽為巢,而編之以髪”。但在表示時間時,只能放在謂語動詞之前。
注意點:18<2>“以”的賓語位置為了強調“以”的賓語,可以把這個賓語放到“以”的前面。例如: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蹲髠鳌R恒公伐楚》一以當十?!妒酚洝ろ椨鸨炯o》<2>“以”的賓語位置19<3>凝固結構“無以(亡以)”“以”字后面不帶賓語,表示“沒有什么可以拿來”的意思,用在動詞謂語前,表示沒有實施行為的憑借、依據(jù)、可能,可以譯為:沒有辦法、沒有(什么)用來、不能等。例如: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河曲智叟亡以應。《列子·湯問》<3>凝固結構“無以(亡以)”20
3、為經(jīng)常和后面的賓語一起放在動詞前面,表示對象、目的、原因等關系。例如:為長安君約車百乘。(《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魏文侯時,西門豹為鄴令。豹往到鄴,會長老,問之民所疾苦。長老曰:“苦為河伯娶婦,以故貧。”(《史記·西門豹治鄴》)3、為21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莊子》)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而身為宋國笑。(《守株待兔》)古代漢語常用介詞連詞ppt課件22介詞“為”后面的賓語,有時也可以省略。例如:禹之時,十年九澇,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肚f子·秋水》是女子不好,煩大巫嫗為入報河伯。(《史記·西門豹治鄴》)介詞“為”后面的賓語,有時也可以省略。例如:234、因(1)表示動作行為的條件、依據(jù)或中介,有“憑著……”、“通過……”之類的意思的。如: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墩撡F粟疏》商鞅因景監(jiān)見,趙良寒心?!秷笕伟矔?、因24(2)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或理由,這種用法大約在秦漢之后才出現(xiàn)。例如:因前使絕國功,封騫博望侯?!妒酚洝ばl(wèi)將軍驃騎列傳》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為秦將。《史記·蒙恬列傳》(2)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或理由,這種用法大約在秦漢之后才出現(xiàn)255、與(1)引進動作的對象,可譯為“為”、“替”、“給”。例如: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妒酚洝り惿媸兰摇酚谑菨h王與義帝發(fā)喪,袒而大哭,哀臨三日。發(fā)使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fā)喪,兵皆縞素。悉發(fā)關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愿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稘h書·高帝紀》5、與26(2)引進動作行為的參與者,可譯為“跟”、“同”。例如:執(zhí)其手而與之謀?!秶Z·越王句踐棲會稽》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妒酚洝ち艉钍兰摇罚?)引進動作行為的參與者,可譯為“跟”、“同”。例如:27(3)引進比較的對象,例如: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數(shù)傳而白為黑,黑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秴问洗呵铩肺崤c徐公孰美?《戰(zhàn)國策·齊策》“與”的賓語也可以省略。如: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zhàn)譙門中,弗勝,守丞死?!妒酚洝り惿嫫鹆x》(3)引進比較的對象,例如:28二、連詞即連接詞、詞組或句子以表示一定的邏輯關系的虛詞。邏輯關系包括:并列、承接、遞進、選擇、轉折、假設、條件、因果等。二、連詞291.與和現(xiàn)代漢語的“和(跟、同)”一樣,連詞“與”一般用來連接并列的名詞、代詞或名詞性詞組。如:蜩與學鳩笑之?!肚f子·逍遙游》吾與汝同好棄惡,復修舊德,以追念前勛。《左傳·呂相絕秦》※王稽遂與范雎西入秦。
1.與302.而(1)連接謂詞性詞語或分句,表示兩種性質或行為之間的聯(lián)系。可以表示幾種意義:①表示并列關系,如: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宋公子鮑禮于國人,宋饑,竭其粟而貸之。年自七十以上,無不饋詒也,時加羞珍異。無日不數(shù)于六卿之門,國之才人,無不事也,親自桓以下,無不恤也。公子鮑美而艷,襄夫人欲通之,而不可,夫人助之施。昭公無道,國人奉公子鮑以因夫人。(《左傳·文公十六年》)。2.而31敏于事而慎于言。(《論語·學而》)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執(zhí)其手而與之謀。(《國語·句踐滅吳》)敏于事而慎于言。(《論語·學而》)32②表示順承關系,如: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論語·微子》)②表示順承關系,如:33③表示遞進關系。例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楚之有直躬,其父竊羊,而謁之吏。令尹曰:“殺之”以為直于君而曲于父,報而罪之。以是觀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魯人從君戰(zhàn),三戰(zhàn)三北。仲尼問其故,對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養(yǎng)也?!敝倌嵋詾樾?,舉而上之。以是觀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誅而楚奸不上聞,仲尼賞而魯民易降北?!段弩肌发郾硎具f進關系。例如:34④表示轉折關系。例如:位尊而無功,俸厚而無勞。(《戰(zhàn)國策·趙策四》)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呂氏春秋·察今》)④表示轉折關系。例如:35思考:侶魚蝦而友麋鹿。(《赤壁賦》)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季氏將伐顓臾》)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韓非子·五蠹》)水淺而舟大也。(《逍遙游》)思考:36季氏將伐顓臾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笨鬃釉唬骸扒?!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笨鬃釉唬骸扒?!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37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笨鬃釉唬骸扒?!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比接性唬骸敖穹蝾咊?,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8
(2)用在偏正結構里,連接狀語與謂語動詞。如: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荀子·勸學》)太后盛氣而揖之。(《觸龍說趙太后》)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捕蛇者說》)(2)用在偏正結構里,連接狀語與謂語動詞。如:39(3)連接主謂結構,即連接主語和謂語,表轉折或者假設。如: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智不若耶?畏之也。(《戰(zhàn)國策·趙策三》)子產(chǎn)而死,誰其嗣之?(《左傳·襄公三十年》)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3)連接主謂結構,即連接主語和謂語,表轉折或者假設。如:403.則連接動詞性詞語、形容詞詞性詞語和分句等。連詞“則”的用法主要有五種:
3.則41(1)表示時間上的順承關系,可理解為“就”、“便”等。如:諶雖暴抗,然聞言則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終不可以見段公!”一夕,自恨死?!抖翁疽菔聽睢繁狈接邪籽?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則來。白雁至則霜降,河北人謂之“霜信”。《夢溪筆談·雜志》(1)表示時間上的順承關系,可理解為“就”、“便”等。如:42
(2)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聯(lián)系,可理解為“那么”、“那么就”等。如: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莊子·逍遙游》)民貧則奸邪生。(晁錯《論貴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晁錯《論貴粟疏》)(2)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聯(lián)系,可理解為“那么”、“那么就”43
這種“則”如果用于平行的兩個分句,那就形成對比,例如: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毒溘`滅吳》是故無事則國富,有事則兵強。(《韓非子·五蠹》)這種“則”如果用于平行的兩個分句,那就形成對比,例如:44
(3)表示轉折關系。①用于兩個謂詞性成分之間,表示后項的行為和情況與前項相反,可譯為“反而、卻”如: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墩撜Z·子路篇》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肚H》
(3)表示轉折關系。45②用于兩個謂詞性成分之間,表示后項的行為和情況與前項所未曾料到的,可譯為“卻、原來已經(jīng)”。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論語·子路從而后》)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孟子·公孫丑上》)②用于兩個謂詞性成分之間,表示后項的行為和情況與前項所未曾料46(4)用在復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假設,如:戰(zhàn)則請從。(《左傳·莊公十年》)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莊子·逍遙游》)項王乃謂海春侯大司馬曹咎等曰:“謹守成皋,則漢欲挑戰(zhàn),慎勿與戰(zhàn)。”(《史記·項羽本紀》)(4)用在復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假設,如:47(5)用于復句前一項,表示姑且承認某種情況,后項從另一角度說出與此相反的情況,構成讓步關系,可理解為“雖然”、“倒是”等。善則善矣,未可以戰(zhàn)也。(《國語·吳語》)其室則邇,其人甚遠。(《詩經(jīng)·鄭風·東門之土單》)(5)用于復句前一項,表示姑且承認某種情況,后項從另一角度說48然則:指示代詞“然”與連詞“則”的連用,“然”總結上文,“則”引起下文的推論,意為“這樣就”、“既然如此,那就”。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范仲淹《岳陽樓記》)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諫逐客書》然則:指示代詞“然”與連詞“則”的連用,“然”總結上文,“則494.雖(1)一般表示讓步,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雖然”。例如:十五歲矣,雖少,愿及未填溝壑而讬之?!稇?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妒酚洝だ顚④娏袀鳌?/p>
4.雖50(2)“雖”字有時還可以兼有“假使”的意思,是假設的讓步,作用和“縱”、“縱然”、“即使”相同。例如:雖有槁暴,不復挺者,鞣使之然也?!盾髯印駥W》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騒》(2)“雖”字有時還可以兼有“假使”的意思,是假設的讓步,作51雖然——“雖”是連詞,“然”是代詞,“雖然”意為“盡管如此、雖然這樣”。例如:《孟子·滕文公上》:“陳相見孟子,道許行之言曰:‘滕君,則誠賢君也;雖然,未聞道也?!彪m然——“雖”是連詞,“然”是代詞,“雖然”意為“盡管如此、52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自楚之滕,踵門而告文公曰:“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為氓?!蔽墓c之處。其徒數(shù)十人,皆衣褐,捆屨織席以為食。陳良之徒陳相,與其弟辛,負耒耜而自宋之滕,曰:“聞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為圣人氓?!标愊嘁娫S行而大悅,盡棄其學而學焉。陳相見孟子,道許行之言曰:“滕君,則誠賢君也;雖然,未聞道也。賢者與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倉廩府庫,則是厲民而自養(yǎng)也,惡得賢!”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53
孟子曰:“許子必種粟而后食乎?”曰:“然?!薄霸S子必織布然后衣乎?”曰:“否。許子衣褐?!薄霸S子冠乎?”曰:“冠?!痹唬骸稗晒冢俊痹唬骸肮谒??!痹唬骸白钥椫c?”曰:“否,以粟易之。”曰:“許子奚為不自織?”曰:“害于耕?!痹唬骸霸S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曰:“然?!薄白粤χc?”曰:“否,以粟易之?!薄耙运谝仔灯髡撸粸閰柼找?;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豈為厲農夫哉?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何許子之不憚煩?”孟子曰:“許子必種粟而后食乎?”曰:“然?!薄?4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為也?!薄叭粍t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為也?!薄叭粍t治天下,獨可耕555.然“然”字作為連詞,表示轉折,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可是”、“但是”或“然而”。例如:自始合,茍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然子病矣?!蹲髠鳌ぐ爸畱?zhàn)》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而欓T宴》5.然56“然而”,是指示代詞“然”和連詞“而”的連用,是“如此,而”或“雖然如此,但是”的意思。例如: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睹献印す珜O丑下》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睹献印ち夯萃跎稀贰叭欢?,是指示代詞“然”和連詞“而”的連用,是“如此,而”576.且
“且”作連詞,主要有四種用法:(1)表示并列關系,如:
《論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面粉加工企業(yè)節(jié)能減排合同4篇
- 二零二四年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應用開發(fā)合同2篇
- 2025年度農產(chǎn)品質量安全監(jiān)管與風險評估協(xié)議4篇
- 2025版面粉品牌形象設計與推廣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型企業(yè)電器設備采購合同4篇
- 2025年度充電樁配套設施項目融資合作協(xié)議4篇
- 2025年度魚塘承包與漁業(yè)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合作協(xié)議4篇
- 情感交互中的用戶體驗-深度研究
- 產(chǎn)品數(shù)據(jù)治理與合規(guī)-深度研究
- 城市擴張與權力流動-深度研究
- 《裝配式蒸壓加氣混凝土外墻板保溫系統(tǒng)構造》中
- T-CSTM 01124-2024 油氣管道工程用工廠預制袖管三通
- 2019版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選擇性必修共7冊詞匯表匯總(帶音標)
- 新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二全冊短語匯總
- 基于自適應神經(jīng)網(wǎng)絡模糊推理系統(tǒng)的游客規(guī)模預測研究
- 河道保潔服務投標方案(完整技術標)
- 品管圈(QCC)案例-縮短接臺手術送手術時間
- 精神科病程記錄
- 閱讀理解特訓卷-英語四年級上冊譯林版三起含答案
- 清華大學考博英語歷年真題詳解
-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口算題(全冊完整20份 )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