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吸塵器》_第1頁
中班教案《吸塵器》_第2頁
中班教案《吸塵器》_第3頁
中班教案《吸塵器》_第4頁
中班教案《吸塵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中班教案《吸塵器》中班教案《吸塵器》

1、中班教案《吸塵器》

1、提高幼兒的參與意識,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精神。

2、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

3、模仿吸塵器,練習速跑與即停。

4、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商量表達表現(xiàn)的形式,大膽表演。

5、培養(yǎng)幼兒手眼協(xié)調(diào)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碎紙屑、果皮、瓜子殼

2、家庭便攜式吸塵器

3、長約20厘米的塑料軟管若干根(數(shù)量是幼兒人數(shù)的1/4)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帶領幼兒到活動場地。(場地上事先撒上碎紙屑、果皮、瓜子殼)

基本部分:

一、請小朋友想辦法把地面清理干凈。

教師:哇,場地上這么臟呀!我們怎么清理干凈呢

幼兒自由回答。(把地上的臟東西撿起來或用掃帚掃干凈)

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朔浅O冗M的的清潔工具,它有一根細長的管子,肚皮大大的,嘴巴專吃臟東西。小朋友猜它是誰

(教師動作示范加以提示,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出示吸塵器。

教師操作讓幼兒觀察吸塵器是怎樣工作的。

三、游戲活動:

1、老師:“現(xiàn)在,我們來模仿吸塵器,做游戲《捉灰灰》。”

2、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游戲。

活動前教師先帶幼兒活動四肢、各關節(jié),為游戲做準備。

游戲玩法:教師扮“吸塵器”,手背上套上塑料軟管。全體幼兒扮作“灰灰”,四散在場地內(nèi)站好。

游戲開始,“吸塵器”快速追趕“灰灰”,被吸到的“灰灰”(幼兒)立即停止游戲。

(注意:幼兒練習快跑與即停時,教師要適當指導,提醒幼兒注意快跑時的安全。)

3、幼兒自己玩游戲:

教師:這臺“吸塵器”很累了,我們再換幾臺新的“吸塵器”吧。哪個小朋友愿意扮“吸塵器”

教師指名6-8個小朋友,給他們的手背上套上軟管扮“吸塵器”,其他小朋友扮“灰灰”,大家一起玩游戲。當“灰灰”被全部吸完后,交換角色,游戲繼續(xù)進行。(教師要鼓勵幼兒積極與同伴合作,創(chuàng)作新玩法。)

四、教師小結本次活動情況。

結束部分

聽音樂做放松動作放松身體。

25、中班教案《鳥巢》活動目標:

1、知道鳥巢的特點和功用.

2、引導幼兒盡量用密集的線條畫出小鳥的巢。

3、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4、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

幼兒已有關于鳥窩的知識。

物質準備:

1、各色油畫棒、紙張。

2、各種鳥巢的圖片,PPT、范畫、音樂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1)師:春天來了,蝴蝶飛回來了,小鳥也飛回來了,咦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有哪些小鳥會飛回來啊

幼:小燕子.

幼……

(2)師:小朋友知道的真多,你們知道小鳥是住在哪里的嗎請一位小朋友來告訴我們?!痢列∨笥涯阌X得小鳥是住在哪里的(鼓勵幼兒大膽的表述。)

(3)師小結:小鳥是住在家里的,它們的家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鳥巢”。

2、出示PPT,讓幼兒觀察,了解鳥巢的結構。

(1)師:你們知不知道鳥巢是什么樣子的啊

幼兒自由的說。

師:小朋友說了很多種鳥巢,老師今天帶來了幾只鳥巢你想不想看一看啊(出示課件)

(2)教師提問,幫助幼兒觀察鳥巢的結構。

師:你看到的鳥巢是什么樣子的

幼:自由表述。

師:小鳥的巢是一樣的嗎哪里不一樣

幼:(不一樣,有的鳥巢是用樹枝做的,有的鳥巢有羽毛。)

師總結:原來鳥巢有許多不同的種類,有些鳥巢是用樹枝做的、有些鳥巢是用稻草做的,還有些鳥巢的鳥媽媽用自己身上的羽毛和泥巴一起做的。

3、討論,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鳥巢功用

(1)師,咦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鳥媽媽喜歡把鳥巢筑在大樹的哪里啊(給幼兒展示鳥巢在樹頂?shù)膱D片)

幼:大樹的最頂上。

師:鳥媽媽為了保護小鳥不被野貓吃掉,所以它就把鳥巢筑在了大樹的最頂上。

(2)師:鳥巢還有什么用處啊請小朋友和你的同伴說說。

幼兒自由討論。

師:誰愿意講講你的想法啊你認為鳥巢有什么用處

幼:小鳥可以在鳥巢里睡覺。

幼:小鳥可以躲雨。

幼:小鳥飛累了可以在里面休息。

師總結:鳥巢是小鳥的家,暴風雨來的時候,小鳥可以在鳥巢躲避嚴寒,天熱的時候,小鳥可以在鳥巢里抵御強烈的陽光,小鳥還可以在里面休息睡覺。

4、畫鳥巢。

(1)師:鳥巢的作用可真大,可是有的小鳥是沒有自己的鳥巢的,一到下雨它們渾身都被淋濕了,生病了,怎么辦呢(引導幼兒說出給小鳥畫一個鳥巢)

(2)教師說明繪畫要求:

師:在畫鳥巢的時候把鳥巢畫的大一點,畫的仔細點,讓每個小鳥都有個溫暖、舒適的家。

(3)幼兒繪畫,教師指導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引導個別能力強的幼兒畫小鳥,畫樹枝。

5、同伴之間互相欣賞交流作品。

師:我們這下給鳥寶寶制作了這么多的鳥巢,它一定很高興,我們一起到外面去送給它吧!

26、中班教案《詠柳》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聽古詩的興趣,并能記住詩名,初步理解古詩的大意

2、引導幼兒按要求進行觀察,并完整地講述圖畫內(nèi)容。

3、知道賀知章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

4、愿意欣賞古詩,感知古詩語言的優(yōu)美,風趣。

5、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教材、大書、錄音機,磁帶柳樹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柳樹

1、提問:小朋友,春天來了,身邊的景物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請幼兒說出春天的美好景色

2、教師出示柳樹的圖片,提問:這是什么

3、你覺得春天的柳樹像什么鼓勵幼兒自由想象,回答問題

二、請幼兒學燕子飛,到指定的位置取書

三、請幼兒將書翻到第15頁,和乖乖熊一起看圖講述

看圖片上是什么季節(jié)什么地方近處有什么什么樣子的遠處有什么什么樣子的

四,看動畫,與老師一起欣賞古詩。并回答問題

1、請一名幼兒在大書上示范欣賞古詩,師生共同提出欣賞要求

2、提問:這首古詩的名字是什么請幼兒在書上劃指古詩的名字,集體回答

3、提問:你知道“詠柳”是什么意思嗎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教師小結:詠就是歌頌、贊美的意思,“詠柳”就是贊美柳樹

4、介紹作者賀知章,他是我國唐朝偉大的詩人,

5、再次欣賞古詩一遍。

27、中班教案《抱樹》【活動目標】

1.能掌握行進間跳的方法。

2.能聽到信號后快速做出反應。

3.能積極參與游戲活動,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4.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5.能遵守規(guī)則玩游戲。

【活動重難點】

能掌握行進間跳的方法

能聽到信號后快速做出反應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小椅子、大樹頭飾、兔子胸貼、青蛙胸貼經(jīng)驗準備:兒歌《抱樹》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和幼兒隨音樂做熱身運動

二、基本部分

1.教師請出樹朋友,引出活動主題師:"小朋友們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春天)師:"春天會有哪些我們身邊的朋友會發(fā)生變化啊"(樹、花、小鳥、小蝴蝶等等)師:"今天火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朋友,小朋友們看看是誰啊"(大樹)"小朋友們喜不喜歡樹啊!"(喜歡)"我們前幾天學過一個關于抱樹的兒歌,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給客人老師讀一下。

2.玩游戲《抱樹》

(1)教師示范怎樣抱樹師:小朋友我們的前面有許多的樹朋友,現(xiàn)在老師先給小朋友們示范一遍抱樹的過程游戲玩法:教師將小椅子(樹)圍成一個圓圈,根據(jù)樹的棵樹確定參與幼兒的數(shù)量,每組幼兒要比樹多一個。游戲開始,教師讓參與活動的幼兒進入圓圈內(nèi),幼兒圍繞圓圈邊念兒歌邊走,等兒歌停下后幼兒迅速抱樹,沒有抱到樹的幼兒則站在圓圈中間等待下次機會。

游戲規(guī)則:

a.幼兒必須要在最后一句兒歌念完后才可以去抱樹。

b.幼兒在讀兒歌時必須是走或跳的。

(2)分組游戲教師將幼兒分成男女兩組分別游戲,讓幼兒在自主地游戲中來跟著兒歌抱樹。

教師總結

三、結束活動幼兒和教師隨音樂做放松運動,將幼兒帶離游戲場地。

28、中班教案《毛毛蟲》活動目標:

1、幼兒嘗試通過撕圓、把圓連續(xù)黏貼、添畫、制作毛毛蟲。

2、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手工活動習慣,激發(fā)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讓幼兒嘗試運用色彩來表現(xiàn)不同的情感,抒發(fā)內(nèi)心的感受。

活動重點:

嘗試撕圓、把圓連續(xù)黏貼的方法來表現(xiàn)毛毛蟲。

活動難點:

在黏貼的過程中表現(xiàn)毛毛蟲的多種動態(tài)。

活動準備:

知識經(jīng)驗準備:閱讀過繪本版《好餓的毛毛蟲》、觀看了vcd版《好餓的毛毛蟲》

物質準備:教師教具:撕貼好的繪本毛毛蟲六條。幼兒操作材料:課前幼兒們?nèi)巳藚⑴c,用墨綠、翠綠、草綠、淺綠、淡綠、中綠、深綠、青綠、橄欖綠等顏色混刷好色紙人手一張。美工區(qū)中幼兒通過撕、畫、剪好的食物:每組一套:一蘋果、兩個梨、三個李子、四顆草莓、五個橘子、一塊巧克力蛋糕,一個蛋卷冰淇淋,一條酸黃瓜,一片瑞士奶酪,一片沙拉米,一個棒棒糖,一塊櫻桃派,一根香腸,一塊小蛋糕和一片西瓜。

活動過程:

一、封面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出示封面:我們一起看了繪本《好餓的毛毛蟲》,觀看了vcd版《好餓的毛毛蟲》,毛毛蟲是什么樣的

幼兒講述,教師與幼兒進行互動式小結:毛毛蟲頭是圓圓的,頭頂上有一對觸角,臉上有一雙眼睛和一張嘴巴。身體是圓滾滾的,有許多個圓或橢圓連續(xù)不斷黏貼而成,背上有許多刺,身體的下面還有好多小腳……。

(評析:迎著孩子們對毛毛蟲的興趣,與幼兒一起閱讀繪本《好餓的毛毛蟲》、觀看動畫片《好餓的毛毛蟲》,在這過程中,幼兒通過觀察、講述探究,幼兒對毛毛蟲的形態(tài)特征有了較深的印象,所以幼兒能夠這么細致的對毛毛蟲的外形加以描述。)

二、觀察毛毛蟲的多種形態(tài)、講解示范、幼兒動手操作撕貼毛毛蟲。

(一)觀察毛毛蟲的多種形態(tài)

1、毛毛蟲的身上有哪些顏色

毛毛蟲的頭是紅顏色的,身體上是帶有墨綠、翠綠、草綠、淺綠、淡綠、中綠、深綠、青綠、橄欖綠的小圓組成。

紅色和綠色系的小圓組合在一起你們看了有什么感覺

幼兒講述,教師與幼兒進行互動式的小結:紅色和綠色組合在一起的,是一種鮮明的對比,紅色和綠色它們是一對對比色,用在這里,讓我們小朋友一看就區(qū)分開頭和身體。

評析:在活動中很自然地滲透了紅與綠是一組對比色這一知識點。

2、好餓的毛毛蟲吃了哪些東西,有什么變化

星期一,它啃穿了一蘋果。

星期二,它啃穿了兩個梨。

星期三,它啃穿了三個李子。

星期四,它啃穿了四顆草莓。

星期五,它啃穿了五個橘子。

星期六它啃穿了一塊巧克力蛋糕,一個蛋卷冰淇淋,一條酸黃瓜,一片瑞士奶酪,一片沙拉米,一個棒棒糖,一塊櫻桃派,一根香腸,一塊小蛋糕和一片西瓜。毛毛蟲每天吃完東西都會長大,漸漸地毛毛蟲由小變大,越來越長,越來越粗。

3、PPT出示出示六天中毛毛蟲的不同形態(tài)。提問:毛毛蟲,吃了東西,還不忘每天鍛煉身體,做了哪些運動呀(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不同姿態(tài)的毛毛蟲的不同之處。(重點觀察毛毛蟲頭部的表情及身體的動作)

(評析:在提供毛毛蟲的范例時我注意提供不同姿態(tài)的毛毛蟲,有向上的、有往下的、有抬頭的、有低頭的……這樣的作品就能滿足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幼兒,能力強者可選擇多個側面表現(xiàn),能力弱的幼兒選其一種進行撕貼。運用直觀的方法,幫助幼兒掌握美工創(chuàng)造的各種技能。)

幼兒講述時,教師與幼兒進行互動式的小結:

毛毛蟲有時做伸展運動把身體伸得直直的,像一條線。

有時毛毛蟲在做體側運動,調(diào)皮得把身體扭來扭去,像座拱橋。

有時在做頭部運動,上下左右扭動頭部。

4、交流的過程中,自然地引導幼兒模仿毛毛蟲的伸展、體側、頭部等運動。

(評析:讓幼兒用身體動作來模仿毛毛蟲的運動,讓孩子在玩中感知毛毛蟲的特征,有利于加深幼兒對毛毛蟲各種身體動作中的印象,這看似簡單的玩一玩,卻在活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孩子玩得開心,看得仔細,加上老師的不斷引導,很快就把毛毛蟲的形態(tài)特征觀察得仔仔細細。為后面幼兒自主黏貼時,表現(xiàn)不同姿態(tài)的毛毛蟲做好充分的鋪墊。)

(二)講解示范制作毛毛蟲的方法

1、毛毛蟲可愛嗎今天我們也來制作毛毛蟲,需要哪些材料呢

幼兒講述:色紙、雙面膠等。

2、先做什么呢

幼兒講述:幼兒A撕圓、幼兒B剪圓、幼兒C畫好了再剪圓

3、今天我們不借助工具,直接用手撕圓,怎么撕

(1)教師與幼兒進行互動式的示范:

A用紅色的紙撕圓,作為毛毛蟲的頭。

兩只手分別做小孔雀(用食指和大拇指分別捏住色紙),一邊撕,一邊轉動色紙。(2)請個別幼兒也來試一試。

B用綠色的彩色撕圓作為毛毛蟲的身體。

(3)想一想有沒有不同的撕法

幼兒:折一折撕成半圓再展開就是一個圓。

(4)用同樣的方法繼續(xù)撕9或10個圓,教師直接出示事先撕好的幾個圓。

(5)教師與幼兒一起進行互動式的黏貼。

提醒幼兒注意黏貼時,注意要將圓片片一張一張連接起來,要緊緊地抱在一起,不能脫節(jié)。才能拼成毛毛蟲。

黏貼好以后,與幼兒一起在圓片片上為毛毛蟲添畫眼睛、嘴巴、觸角、腳、刺。

(評析:此環(huán)節(jié)是活動的重點,同時也是本次活動的亮點:老師沒有機械的示范毛毛蟲的撕貼方法,沒有乏味枯燥的技能訓練,而是在孩子們的說說、動動中,逐步掌握圓形連接的方法。)

(三)幼兒自主撕貼制作毛毛蟲

1、請小朋友自己制作毛毛蟲,先用紅色的紙撕圓做頭,在用綠色的紙撕圓做身體,再貼上雙面膠連接起來,做好以后再貼到紙上,添畫眼睛、嘴巴、觸角、腳、刺。

2、幼兒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3、選擇毛毛蟲一天中喜歡的食物喂給毛毛蟲吃也可以自己創(chuàng)編毛毛蟲可能會到哪里去,發(fā)生了什么事

(1)可以黏貼一個蘋果或兩個梨、三個李子、4顆草莓、5個橘子、一塊巧克力蛋糕,一個蛋卷冰淇淋,一條酸黃瓜,一片瑞士奶酪,一片沙拉米,一個棒棒糖,一塊櫻桃派,一根香腸,一塊小蛋糕和一片西瓜。

(2)幼兒自由發(fā)揮想象添畫場景。

三、展示作品,進行講評。

1、將幼兒的作品分組一一進行展示。

2、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毛毛蟲。

(1)它找到了什么好吃的

(2)或它吃了東西后來到了什么地方,發(fā)生了什么事

四、延伸活動制作繪本《可愛的毛毛蟲》

在區(qū)域活動中,請幼兒分組進行繪本制作。

與幼兒一起把毛毛蟲作品進行串聯(lián)創(chuàng)編起來,變成自己的繪本故事《可愛的毛毛蟲》,用回形針連在一起。

活動反思:

一、以幼兒的興趣為基點

從幼兒近階段最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以新《綱要》為指導,注重幼兒“喜歡毛毛蟲的情感”。引導幼兒觀察毛毛蟲身上的顏色、形態(tài),激發(fā)幼兒用靈巧的雙手撕貼表現(xiàn)毛毛蟲。并通過黏貼食物,添畫場景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xiàn)心中毛毛蟲可愛、生動的形象特征”。又通過延伸活動制作自己的繪本故事《可愛的毛毛蟲》,來激發(fā)幼兒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感受活動的無比快樂和驚喜。

二、生動形象,關注細節(jié)

在引導幼兒觀察毛毛蟲的外形時,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毛毛蟲的的頭是紅色的,身體是綠色的,讓人一看就明白哪里是頭哪里是身體。自然的滲透了對比色的知識。同時在引導幼兒觀察毛毛蟲的多種形態(tài)時,通過形象生動的提問:毛毛蟲,吃了東西,還不忘每天鍛煉體,做了哪些運動呀來激發(fā)幼兒觀察、比較毛毛蟲表現(xiàn)出的不同姿態(tài)、表情、動作,這樣的提問也易于幼兒表達。交流的過程中,自然地引導幼兒模仿毛毛蟲的伸展、體側、頭部等運動。滿足了幼兒們好動的天性,同時對毛毛蟲的不同形態(tài)有了更深的印象。

三、快樂的情感體驗

整個活動中,以幼兒為主體,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之間體現(xiàn)了自然的遞進性。幼兒是主動的觀察者;激情的參與者;成功的體驗者;快樂的收獲者。充分的調(diào)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尊重了幼兒的情感體驗,激發(fā)了幼兒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讓每一位幼兒都感受到了美工活動的樂趣。

29、中班教案《螞蟻》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螞蟻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習性。

2、通過觀察、交流、討論等,發(fā)現(xiàn)螞蟻的基本特征。

3、愿意參加探索活動,知道要愛護螞蟻。

4、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團結、謙讓。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螞蟻的特征

2、小螞蟻若干,小昆蟲盒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觀察螞蟻,引起幼兒的討論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恍】腿?,它長得很小很小,仔細看一看,會是誰呢

二、展開

1、課件演示:

幼兒有序地從整體到局部進行觀察,認識螞蟻的外形特征。

2、教師:看清楚了嗎,螞蟻長得什么樣子

幼兒在集體中進行交流。

3、提問:

(1)頭上有什么呀觸角是直直的嗎(觸角、眼睛、嘴巴)

(2)螞蟻的觸角有什么用呢

(3)螞蟻的身體分成幾個部分啊(頭、胸、腹)

(4)螞蟻有幾條腿長在哪里

4、教師小結螞蟻的外形特征。

螞蟻由頭、胸、腹組成,頭上長著一對觸角,一雙眼睛和嘴巴,身上長著六條腿。

三、觀看課件,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1、討論:小螞蟻的家在哪兒

2、引導幼兒觀察了解螞蟻的主要生活習性。

四、拓展經(jīng)驗

觀察各種各樣的螞蟻,比較不同。(大小、顏色、花紋)

教師:螞蟻的種類可多啦,我們中國就有600多種。

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呢

(引導幼兒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自由討論。)

30、中班教案《小雞》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小雞讓幼兒說出小雞的外形特征。

2、通過兒歌嘗試激發(fā)幼兒的繪畫興趣,讓幼兒愛繪畫、愛動口、愛動腦。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jù)所觀察到得現(xiàn)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感受作品小雞的美感。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幼兒嘗試邊說兒歌邊畫小雞,了解小雞的外形特征。

教學難點:讓幼兒愛繪畫、愛動口、愛動腦。

活動準備

1.實物小雞

2.創(chuàng)設情境讓幼兒融入活動中,背景畫面(有太陽、花朵、綠草、小溪等)可愛豐富,幼兒喜歡。

3、彩色蠟筆、繪畫紙。

4小雞的頭飾若干。

5、錄音機、磁帶。

1、通過觀察小雞,培養(yǎng)幼兒與它的感情。

師:今天天氣真好,老師請來了一位可愛的小客人,請小朋友們都來看看它,歡迎它,好嗎(引導幼兒和小雞打招呼,夸小雞可愛,嘗試與小雞交流,喂小雞,讓幼兒對小雞產(chǎn)生感情。)

2、教師簡述小雞的外形特征:小雞長著圓圓的頭、憜圓形的身體、身體下長有兩條腿、腳趾尖尖的、頭上長有兩只小眼睛、嘴巴尖尖的。小雞喜歡吃米粒和小蟲。

3、聽故事,引入繪畫活動。

師:小朋友們,現(xiàn)在老師就講一個小雞的故事,小朋友們一定要認真聽哦。

教師講故事:“春天來了,花兒開了,草兒綠了,小溪在嘩嘩地唱歌。一天,小雞從蛋殼里鉆出來了,一只,兩只,三只,它們睜開眼睛,東瞧瞧,西看看,望望天,又瞅瞅地。三只小雞都像毛茸茸的小球,可愛極了,它們在草地上跑來跑去。咦,玩著玩著,最小的小雞不小心走丟了,它到處都找了,可是就是找不到、、、、、、”

師:小朋友們,我們的小客人找不到它的哥哥姐姐了,它想請小朋友們幫它畫一些畫作為它的哥哥姐姐的照片,做廣告登啟示幫它尋找哥哥姐姐,小朋友們愿不愿意幫小雞呀

幼:幫。

提問:那小朋友們先說說小雞的樣子吧(引導幼兒說出小雞的外形特征)

師:哦,小朋友們說的真好,讓老師來給小朋友們畫一幅小雞的照片吧。(老師一邊說兒歌,一邊繪畫)

師:小朋友們老師畫的小雞漂亮嗎

幼:漂亮。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邊說兒歌邊畫畫好嗎(幼兒邊跟著說兒歌邊畫畫,引導幼兒動手)

“身體像雞蛋”先畫一個有些扁的圓形,哦,小朋友們畫得真漂亮。

“眼睛亮又圓”請小朋友們注意要把它的眼睛畫得黑黑的又亮又圓哦。

“嘴兒尖尖在前面”尖尖的嘴巴可以幫助它們捉蟲子哦,一定要尖哦。

“嘰嘰嘰”它為什么叫呀哦、、、、、、原來還有腳沒畫呢,畫上小腳吧。

“看見蟲兒叫得歡”畫上小腳以后它就可以去捉蟲子了。好高興哦。

小朋友們畫的小雞可真漂亮啊。

師:現(xiàn)在我們把小雞的哥哥姐姐的照片貼到廣告欄去幫小雞尋找哥哥姐姐好嗎

幼:好。

4、結束部分:

師:今天我們畫小雞的哥哥姐姐的照片做廣告,幫小雞尋找它的哥哥姐姐你們開心嗎

幼:開心。

師:那我們帶上小雞的頭飾扮演小雞,拿起照片去貼廣告去咯。(隨著輕音樂師幼一起跳著舞離開活動場)

教學反思

這節(jié)活動中我使用了實物小雞引入,可愛的小雞吸引了孩子們,使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非常高,孩子們積極參與活動、認真觀察、表現(xiàn)得很棒。孩子們喜歡和肯定了我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當我們嘗試改變并放棄傳統(tǒng)的“填鴨式”“灌輸式”的繪畫教學方式,讓幼兒主動融入繪畫活動中,主宰一切時,孩子們對繪畫的興趣表現(xiàn)很濃厚,觀察力敏銳,記憶力增強,兒歌說一遍就可以記得很棒。想象力也會很豐富,活動時積極且具有創(chuàng)造性。

31、中班教案《手拉手》活動目標:

1、在畫直立人的基礎上學習繪畫小朋友手拉手的動態(tài),表現(xiàn)好朋友的親密關系。

2、能適當添畫背景,表現(xiàn)活動的場景。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并珍惜這份友情。

活動準備:

油畫棒,繪畫紙。

活動過程:

1、觀察好朋友

——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手拉手站立的兩個幼兒與一人站立有什么不一樣。

——重點觀察手臂的姿勢及兩人各有一只手拉在一起的動態(tài)。

2、我和好朋友手拉手

——每位幼兒選一個好朋友手拉手,一起走走,然后選一個座位坐在一起。

——引導幼兒畫一畫“我和好朋友手拉手”的情景。

——啟發(fā)幼兒想一想和好朋友手拉手在哪里玩,然后添畫相應背景。

3、說說我的好朋友

——展覽作品,讓幼兒相互介紹自己和好朋友手拉手在干什么。

——啟發(fā)幼兒說一句最想說的話,并在老師的幫助下將它們記錄在圖畫背面。

32、中班教案《空氣》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了解空氣的屬性、作用。

2、發(fā)展幼兒智力,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豐富詞匯:空氣、氣體、燃燒。

4、知道空氣具有支持燃燒的作用,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5、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活動準備:氣球、蠟燭、瓶子、玻璃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今天老師來和大家一起欣賞一首兒歌好不好兒歌的名字叫《空氣的話》”

教師朗誦兒歌:“看不見、聞不到、摸不著、抓不住,你需要,我需要,大家誰也離不了?!薄靶∨笥?,你們聽完了兒歌,你們認為空氣的對話不對呀哪位小朋友能告訴老師空氣的話為什么是對的”“噢,看來小朋友都知道空氣的話是對的,但卻不知道是為什么那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認識一下空氣,一起來解答你們心中的“為什么”好不好”“好!”

二、基本部分

讓幼兒知道空氣是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到處都會流動的氣體。

1、兒與教師一起做一個深呼吸的動作。提問:“小朋友,剛才我們吸進來的是什么(空氣)小朋友聞到什么味道了嗎這說明空氣有沒有味道呢

2、教師出示氣球,讓幼兒觀察,問:“小朋友,氣球現(xiàn)在是什么樣(扁扁的)”老師吹氣球問:“現(xiàn)在是什么樣的”“圓的?!闭堄變好幻惺裁锤杏X(鼓鼓的)

教師將氣球的空氣放出,在放氣的過程中,請幼兒仔細觀察,放完后問幼兒:“你們剛才看到空氣沒有”“沒有”“那現(xiàn)在誰能告訴老師:空氣是什么樣的”“空氣是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的?!?/p>

小朋友,現(xiàn)在請把你們的手放在嘴邊,往外呼吸一口氣,你們的手有什么感覺(因為空氣可以流動)噢,空氣還是可以流動的,所以說它是一種會流動的氣體。

三、小實驗

前面我們知道了空氣的特性,下面我們來看看空氣還有什么作用呢

1、請兩位小朋友上來,把兩只蠟燭點燃,讓一位小朋友拿玻璃杯蓋住其中一只蠟燭,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被蓋住的蠟燭為什么熄滅了這說明了什么

這就是空氣的另一個作用:空氣具有支持燃燒的作用。用玻璃杯蓋住蠟燭,外面的空氣就進不去杯中,所以沒有了空氣,蠟燭就滅了。

2、將兩只小昆蟲分別放入兩個玻璃瓶內(nèi),其中一個用蓋子蓋住,幾分鐘后觀察,兩個瓶內(nèi)的小昆蟲有什么變化

33、中班教案《竹子》教學目標:

1、嘗試用水墨畫竹子,學習用不同筆鋒畫出竹葉、竹竿。

2、收集各種竹制品,在成人幫助下用竹子自制喜歡的玩具。

3、增進參與環(huán)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幼兒對竹林已有一定的感受。提供幾枝帶有葉子的竹子,擺在活動室讓幼兒觀察。

2、準備國畫工具材料:宣紙或毛邊紙、毛筆、國畫顏料。

活動過程:

1、讓幼兒用各種感官來感知竹子:“竹子是什么樣的小朋友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用鼻子聞,可以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p>

2、教師引導幼兒觀看欣賞布置在活動室的《春竹圖》國畫,激發(fā)幼兒嘗試畫國畫的興趣,并讓幼兒討論竹枝、竹葉怎么用毛筆畫。

3、教師介紹國畫材料的使用方法,示范如何使用筆、顏料,要注意什么事項鼓勵幼兒大膽作畫,畫出自己喜歡的竹子。

活動延伸:

讓家長和幼兒在家自制竹子的小物品或小玩具,指導幼兒學習正確使用刀、小鋸子等工具。

34、中班教案《前后》活動目標:

1、嘗試以自身及客體為中心比較物體的前后方位。

2、體驗前、后關系的相對性,并學習正確表述。

3、引發(fā)幼兒學習前后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喜羊羊、懶羊羊和灰太狼的胸貼人手一張、背景音樂一首、圖片。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師:今天,我們被邀請到青青草原上去玩一玩,請你們手拉手排成一列整齊的隊伍出發(fā)!

2、播放音樂,師幼伴隨著音樂跳圓圈舞。(放圖片)師:來到了青青草原,你們看到了什么(青青草原上的景色可真美呀!)

3、師:現(xiàn)在我們排成兩條隊伍休息一會,給前面的小朋友捏捏肩,讓他放松放松!

提問:

(1)誰沒有幫別人捏為什么(因為他是隊伍的最前面一個)

(2)誰沒有被別人捏為什么(因為他是隊伍的最后面一個)

小結:原來隊伍是有方向的,有最前面一個和最后面一個。

(3)師:現(xiàn)在我們向后轉,看看現(xiàn)在誰在最前面,誰在最后面

(4)XX小朋友,你排在誰的前面,誰的后面(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二、游戲:找到了

1、師:看看!我們活動室里有好多青青草原上的小動物呀!待會請小朋友們每人找一張胸貼,貼在胸前,記住自己是在哪里找到的

2、提問:你找到了誰是在哪里找到的(請個別幼兒說明自己找的地方)

驗證:他說的對嗎

3、師:恭喜你們,現(xiàn)在都成為了青青草原上的小動物!

三、游戲:對號入座

1、師:現(xiàn)在,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叫“對號入座”。

2、師:坐在位置最前面的是懶羊羊;坐在位置最后面的是喜羊羊;還有灰太狼,你們說說它應該坐在哪里中間是什么位置誰的前面誰的后面

3、提問:XX,你坐在誰的前面誰的后面(每一排都問一下)

4、師:現(xiàn)在我們來玩一個“騎大馬”的游戲,請你們轉過身來坐好。

提問:

(1)現(xiàn)在看看坐在最前面的是誰坐在最后面的是誰

(2)XX,你現(xiàn)在坐在誰的前面誰的后面為什么和剛剛的不一樣

小結:原來我們的方向改變了,位置的前后關系也跟著改變了。

四、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

1、說明游戲規(guī)則。師:現(xiàn)在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名字叫“老狼,老狼,幾點了”,我來扮演老狼,當我說“天黑了”的時候所有動物就站好不動,我會說我想吃誰,如果你們在我抓到他之前把他救回座位上,那他就安全了。

2、集體游戲。

3、驗證:師:我們一起看看,你們有沒有救對人我要吃的是不是這只羊呀

4、幼兒帶領游戲。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來扮演灰太狼,誰愿意來試試

五、結束活動

師:這個游戲好玩嗎那我們到操場上繼續(xù)玩一玩!

35、中班教案《鹽》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2.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觀察力和操作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體驗和了解鹽的作用真奇妙。

5.讓幼兒感受生活中鹽的作用。

活動重點:

通過活動,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活動難點:

幼兒動手操作,成功地讓雞蛋浮上來。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有關于物體沉浮、溶解的初步經(jīng)驗。

2.物質準備:教師:裝有水的透明杯子一個,雞蛋一個,攪拌棒一支,鹽一杯;視頻《死海的秘密》。

3.幼兒:裝有水的透明杯子、雞蛋、小勺子人手一份。鹽每組一份,毛巾每組一條。

活動過程:

一、魔術“蛋寶寶浮起來”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出示材料,幼兒觀察雞蛋在水里的沉浮

師:小朋友們,這里有一杯水,雞蛋寶寶要去水里游泳了,你們看,蛋寶寶會游泳嗎(不會,沉到水底了)

2.教師演示魔術“蛋寶寶浮起來”

今天張老師要為大家表演一個魔術。這個魔術可以讓蛋寶寶在水中浮上來。這是我的魔術粉(鹽),我要把它倒進去,用魔術棒攪一攪。(用攪拌棒慢慢攪拌,邊說“變變變”直至蛋浮起來)

提問:蛋寶寶怎樣了(浮起來了)

二、是什么魔術粉讓蛋寶寶浮起來引發(fā)幼兒猜想與假設

1.幼兒猜測,魔術粉到底是什么

你覺得我的魔術粉是什么(幼兒自由發(fā)言,教師從魔術粉的顏色、形狀等方面提示幼兒)

2.教師設置懸念,激發(fā)幼兒探索欲望

剛才有的小朋友猜的是鹽、有的猜的是糖、有的猜的是味精,其實你們每組的桌子上都有一份魔術粉呢!等會兒請你們自己去看一看,或用手指占取嘗一嘗到底是什么

三、幼兒實驗,讓“蛋寶寶浮起來”

1.交代實驗要求

每組的桌子中間都有一份魔術粉,每個小朋友的位子上都有一杯水和一個雞蛋,請小朋友將雞蛋輕輕放入杯子中,再用勺子舀進魔術粉,輕輕攪拌,注意魔術粉要放得足夠多才會成功哦!

2.教師巡回指導

指導重點:觀察指導幼兒輕輕攪拌,注意魔術粉的用量。引導幼兒間相互觀察、交流實驗的結果,感受新奇發(fā)現(xiàn)的樂趣。(討論交流分享)

四、交流實驗結果

1.揭示魔術粉的真實身份

說一說水里加入什么魔術粉使蛋寶寶很快浮上來(鹽)

2.引發(fā)幼兒對鹽溶解于水增加水的浮力的思考

我們知道鹽加入水里會溶解,為什么鹽在水里溶解了,雞蛋寶寶就能很快浮上來呢(自由討論)

3.介紹詞語:浮力

那是因為鹽溶解在水里,增加了水的浮力,浮力增大了,雞蛋就能浮上來了。

五、知識遷移

1.介紹“死海的秘密”

師:地球上有一個神奇海洋叫“死海”。很久以前有個將軍抓了一群士兵,想把他們放到死海里淹死,可是士兵都浮在海面上,沒有沉下去,結果一個都沒淹死。

2.幼兒觀看視頻“死海的秘密”。

3.知識遷移:提問:在死海里的人為什么不沉下去呢你發(fā)現(xiàn)了死海的秘密了嗎

4.教師與幼兒總結:原來,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才能使沉在水下的蛋寶寶浮上來。同樣,死海的海水里含有大量的鹽,所以士兵們都浮上來了,沒有淹死。

延伸活動:

今天的發(fā)現(xiàn)可真神奇啊,鹽的作用真奇妙,它還有很多奇妙的地方等我們來發(fā)現(xiàn)呢,小朋友如果有新的發(fā)現(xiàn)一定要跟我們分享哦!

36、中班教案《草》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觀察小草,豐富有關小草的認識。

2、感知小草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3、學習有關小草的制作活動,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草,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活動準備:

請家長帶孩子到草地觀察小草,獲取一些小草的知識。

活動過程:

一、了解小草的特征。

1、前幾天,我們都去草地上玩小草、看小草,誰來說說小草長在哪里是什么顏色的

2、幼兒相互介紹自己認識的草名字以及小草的根、莖、葉、花的顏色、形狀等特點。

幼A:我喜歡狗尾巴草,因為它毛茸茸的,像小狗的尾巴。

幼B:這是蒲公英,它的葉子像鋸子,花是黃的,以后會變成白色的小絨球。

幼C:這是一種可以吃的草(薺菜),可以包餛鈍吃,白色的小花像滿天星。

幼D:這小草斷了,會流出“牛奶”來叫羊奶草。

評析:幼兒雖未完整的介紹根、莖、葉、花,但都能抓住小草的主要特征,這是難能可貴的,敘述中,有的幼兒用方言說小草的名字,這些有趣而直觀的名字,教師沒有否定它,而是改為大家根據(jù)小草的特點來討論,給小草起個適宜的名字,再用口語表達。然后讓幼兒用手按一按,光腳踩一踩,講講有什么感覺再用鼻子聞,引導幼兒用語言來表達出來,就是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感知小草。

3、找出你自己不認識的草去請叫別人。

4、讓幼兒用手在草地上按一按,赤腳在草地上踩一踩,講講有什么感覺

有的幼兒說濕濕的、滑滑的,有的說很舒服,就像走在地毯上,有的說腳地有發(fā)癢的感覺。

5、引導幼兒聞一聞青草的氣味,并用語言表達出來。

評析:這一系列的活動,教師是采用靈活和開放的原則,追隨幼兒的興趣,通過調(diào)動幼兒的視覺、觸覺、嗅覺等各種感官去觀察、學習、,把觀察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

二、了解小草的作用與人類時候的關系。

1、請養(yǎng)過家禽、家畜的幼兒說說,家禽、家畜每天吃的飼料是什么草可以作哪些動物的食物。

2、觀察草坪幾周圍的野草,想一想,人們?yōu)槭裁聪矚g種草坪

幼A:草坪看上去很平整、很漂亮。

幼B:有草坪的地方很舒服,空氣新鮮。

評析:通過引導使幼兒知道草坪具有美化環(huán)境、凈化空氣以及固土、保濕等作用

3、讓幼兒在草地里找一找,并用已有的經(jīng)驗談談草還是哪些昆蟲的家,它們?yōu)槭裁催x擇草叢為家。

4、向幼兒介紹小草還可以當燃料、制造肥料、有些小草還能做藥材。

評析:這主要是使幼兒了解到草與人類、動物、環(huán)境的生態(tài)關系,萌發(fā)愛護小草的情感,做出保護益草的行為。

三、了解小草的害處。

師:小草有這么大的作用,為什么人們有時還要除草呢

幼兒A:小草和莊稼長在一起,營養(yǎng)都被小草吸收了,莊稼就長不好了。

幼兒B:花園里長出了雜草,花園看上去就不好看了。

小結:草的生長也需要陽光、空氣、水分、養(yǎng)料,所以,莊稼地和花園里的草多了,就會影響莊稼和花的生長,就要把草除掉。

四、對小草進行創(chuàng)作活動。

1、將和幼兒一起收集的各種野草和野花進行盆景制作。嘗試簡單的插花藝術。

2、用自己喜歡的野花、草、葉進行粘貼活動。

3、用彩紙折制自己喜歡的花花草草。

評析:這一活動環(huán)節(jié),通過美工活動自然而然幫助幼兒鞏固對小草的認識,初步培養(yǎng)了幼兒的審美意識,充分發(fā)揮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

課后反思:

1、小草是農(nóng)村幼兒熟悉的植物,對中班幼兒來說,既要正確認識小草,又要了解小草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本活動教學內(nèi)容容量較大,有一定的濃度和難度。正因如此,幼兒也因此有了更廣闊的探索空間。所以活動的內(nèi)容選擇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又高于幼兒的生活。

2、整個活動遵循循漸進的原則,環(huán)環(huán)相扣,方法靈活,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增長了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陶治了情操。首先,教師把教學的地點由室內(nèi)遷移到室外,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這使教學活動變得更新穎、開放、直觀、生動,大大激發(fā)了幼兒觀察的興趣和愿望。第二,將知識的傳授與娛樂、游戲相結合,淡化了教與學的界線,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第三,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教師能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去觀察、學習,把觀察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幼兒。第四,整個活動中教師始終起著引導作用,使幼兒觀察的目標更明確,針對性更強。

3、活動中教師充分尊重幼兒學科學的特點,重視幼兒學科學的過程,在幼兒自身主動探索中,發(fā)現(xiàn)小草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自始自終保證了幼兒學科學的主體地位,不斷激發(fā)幼兒再次探索的欲望。

37、中班教案《小羊》教學目標:

1、嘗試探索學習用卷紙的方法表現(xiàn)卷卷的羊毛。

2、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范圍內(nèi)均勻地進行貼畫活動。

3、認真、細心地進行貼畫活動,對卷羊毛活動感興趣。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jīng)學習了知識。

5、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準備:

1.印有小羊圖案的畫紙若干。

2.剪刀、固體膠、鉛筆、小長方形白紙若干。

3.PPT課件。

教學重點與難點:

學習將紙條繞在鉛筆上的方法進行卷羊毛

教學方法與手段:

提問法、講解示范法、操作法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播放課件圖片,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到了什么。

2.師:又三只小綿羊在吃草。再請你們用你們亮亮的小眼睛仔細看看,這三只小綿羊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3.教師解釋:卷卷的是綿羊的羊毛??墒菫槭裁催@只小羊沒有卷卷的羊毛呢你們想不想知道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課件圖片,講述故事。師:這只沒有卷卷羊毛的小羊名叫丁丁。這是它的綿羊爸爸,這是它的綿羊媽媽。丁丁原來是一只可愛的小綿羊,它長著一身白白、卷卷的毛,就像白白的云朵,又像軟軟的棉花。這天早上丁丁和爸爸媽媽正在山坡吃草,忽然一陣龍卷風出過來把丁丁給卷走了。等到丁丁醒來,它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白白、卷卷的毛都不見了,它傷心極了。

2.教師繼續(xù)故事:冬天到了,北風呼呼地吹著,丁丁沒有了白白、卷卷的羊毛很冷很冷。小朋友們,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讓丁丁不怕冷呢請幼兒回答。

3.師:老師想到一個好辦法讓丁丁不怕冷,我呀準備給丁丁做一件羊毛大衣。

4.師:做這件大衣需要剪刀、膠棒、鉛筆和這張長方形的小紙。(教師邊講述邊一一出示操作材料)

5.師:怎么用這些材料做羊毛大衣呢小眼睛可要看仔細了!

6.教師邊操作邊講述制作方法:(1)先用剪刀沿著這張長方形白紙的短邊慢慢向下剪,剪出一條長長的紙條;(2)然后把這細細、長長的紙條在鉛筆上繞一繞、卷一卷,再用手按一按;打開,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細細、長長的紙條變成了卷卷的,想不想圖片上綿羊爸爸媽媽身上的羊毛(3)用膠棒在這卷卷的紙條背面輕輕地“親”一下,把它貼在小羊身上,用手輕輕按一下???,一條卷卷的羊毛就完成啦!

7.師:教師出示事先剪好的紙條和印有小綿羊的圖紙,再次示范,引導幼兒徒手操作學習:我們把剪好的紙條依次在鉛筆上繞一繞,卷一卷,用手按一按,打開,然后貼在小羊丁丁身上。(出示完成的作品)這樣,一件羊毛大衣就這樣完成了。

8.師:你們想不想也來動手做一做呢教師講述操作中的注意事項。

9.幼兒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三、結束部分。

1.將幼兒完成的作品貼在展板上,比一比誰做的羊毛大衣又暖.又漂亮。

2.師:一起拿著我們做的羊毛大衣去送給丁丁吧!

小百科;羊是羊亞科的統(tǒng)稱,哺乳綱、偶蹄目、牛科、羊亞科,是人類的家畜之一。有毛的四腿反芻動物,是羊毛的主要來源。毛色主要是白色。我國主要飼養(yǎng)山羊和綿羊。

38、中班教案《笑》活動目標:

1、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

2、培養(yǎng)幼兒從小學會尊重他人,愿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一定的審美觀。

4、讓幼兒表現(xiàn)不同的情感,抒發(fā)內(nèi)心的感受。

5、學會微笑,培養(yǎng)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掛圖,幼兒活動教材第一冊11-13頁。

經(jīng)驗準備:教師豐富的表情表演。

活動過程:

一、由教師表演各種表情,讓幼兒說出其表情的名稱。

1、教師表演各種表情。

老師給你們表演一個節(jié)目,節(jié)目的名字叫表情家族。在老師表演完后,你們要說出老師都表演了什么表情然后你們跟著老師一起做你們所說的表情。

2、提問,引出微笑的話題,。

剛才老師表演了那么多的表情,你們認為老師表演所有的表情當中哪一個表情最好看你們最喜歡老師的那個表情呢為什么呢那么老師每天都把微笑送給你們,有一個小動物也跟老師一樣都把自己的微笑送給了小動物們,我們來聽一聽是誰

二、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

故事講完后提問:

1、是誰把微笑送給了別人啊(小蝸牛)剛開始的時候小蝸牛很著急,為什么呢小鳥、大象和小鳥都為朋友做了什么呀朋友們感到怎么樣呢小蝸牛也想幫助別人,可他好像不知道自己能幫助別人做什么,你們來幫他們想一想他能幫助別人做什么呢(引導幼兒討論)

2、原來小蝸??梢詭椭鷦e人做那么多的事情,故事里小蝸牛做了什么事情啊(他把自己的微笑送給了小動物們)他的朋友們感覺怎么樣呢小蝸牛為什么會想到把微笑送給朋友們啊他是怎么樣送的呢

3、你們的微笑美不美呢那你們想不想把自己的而美麗的微笑送給別人呢你們想怎么樣送呢森林里的朋友們都認為小蝸牛很了不起,我認為你們也很了不起。因為你們把快樂都送給了別人。

三、小結活動。

小蝸牛他長得小不小,你們認為他的力量大不大(引導幼兒感知小蝸牛的渺小)可是為什么朋友們還是認為他很了不起呢(引導幼兒說出他很喜歡幫助別人)小朋友們你們的個子高不高,你們的力量大嗎可是你們能不能幫助別人呢(引導幼兒明白自己雖小可是還是可以幫助別人做很多的事情。)

四、結合生活場景引導幼兒學會幫助別人,并知道如何去幫助別人。

問:公交車上人狠多,突然來了一位老奶奶,你剛好坐在老奶奶的身旁你會怎么做呢

效果分析:

39、中班教案《折射》活動目標

1、簡單了解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過實驗,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探索興趣。

3、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示:光的折射

2、科學發(fā)現(xiàn)室光學區(qū)域

活動指導

1、教師同幼兒討論什么光是怎樣形

討論后讓幼兒知道,當物質溫度高于環(huán)境溫度,我們就看到的熱物質的發(fā)光。如:火光、燭光、白熾燈的燈光,以及前述鋼鐵、玻璃、石頭等燒紅時的發(fā)光。

2、問題:光沿直線傳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見例子給幼兒講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線傳播----三點一直線,在射擊、射箭運動中發(fā)揮關鍵作用;第二,由光的直線傳播,再加上人的雙眼效應,可判斷物體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條,刨了二下就要檢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覺不自覺地利用光的直線傳播,用眼睛從木條的一端沿木條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隊伍對齊:"向右看齊!"

3、幼兒在光學區(qū)域自由探索、發(fā)現(xiàn)光的折射。

(1)課件演示:光的折射

通過觀看課件演示,讓幼兒對光的折射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2)實驗:把筷子插到水里發(fā)現(xiàn)筷子在空氣中和水中拐了個彎的原因。(空氣和水就是兩種不同的介質)

(3)指導幼兒在光學區(qū)域,積極嘗試運用各種材料進行實驗,

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師講評活動情況,表揚鼓勵探索中有發(fā)現(xiàn)的幼兒。讓幼兒講一講在探索活動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0、中班教案《圓》活動目標:

1.能找出生活中圓圓的東西,并用肢體做出圓。

2.了解“圓”對我們?nèi)祟惖淖饔?,和“圓”成為好朋友。

3.積極參與區(qū)域活動,并分享在區(qū)域中的探索。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圓的興趣。

5.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圓欲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手工區(qū)材料:紙、筆、橡皮泥等

3.益智區(qū)材料:圖片、插塑玩具等

4.奇思妙想?yún)^(qū):彩帶、報紙、繩等

5.音樂區(qū):音樂歌曲碟片、各種表演道具

活動重點:通過觀察讓幼兒找到身邊和身體上的“圓”。

活動難點:動手操作創(chuàng)造出圓圓的東西。

活動過程:

1.律動《開汽車》,進人活動室。

教師帶領幼兒跟隨音樂開汽車進入活動室。

2.播放多媒體課件,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圓。

(1)讓幼兒觀察圖片,哪些東西是圓圓的。

教師:在我們生活中,有好多圓圓的東西,他們都是我們的朋友,身邊、身上、公園里、馬路上等等,我們想想看,把它的名字說出來。(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請幼兒一次性說出三種圓圓的水果。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都喜歡吃水果,下面請你一口氣說出三種圓圓的水果。(幼兒踴躍回答)

(3)教師引導幼兒在身體上找圓,然后用肢體來表現(xiàn)圓。

(4)教師講解“圓”的好處,為什么有些東西做成“圓圓的”。

3.區(qū)域活動:尋找圓、制作圓。

幼兒到各個區(qū)域活動?;顒又?,教師個案觀察。

(1)手工區(qū):準備紙、筆、橡皮泥等材料,讓幼兒動手畫出、捏出、撕出大小不同的圓。

(2)益智區(qū):準備圖片、玩具等材料,讓幼兒在圖片中找出哪些東西是“圓”的,運用玩具插出圓的建筑物等。

(3)奇思妙想?yún)^(qū):準備繩子、彩帶、報紙等材料,讓幼兒動腦動手把這些不是圓的東西變成圓,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

(4)音樂區(qū):準備和圓有關的歌曲,讓幼兒聽音樂創(chuàng)編出與“圓”有關的動作或者游戲,并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4.分享區(qū)域里的成果

教師提出問題:

(1)報紙可以怎么變出圓你想到了幾種方法(幼兒自由回答)

(2)你發(fā)現(xiàn)圖片里的圓一共有多少個(幼兒自由回答)

幼兒提出問題:

(3)為什么喝的水杯口是圓的(幼兒討論)

(4)為什么車輪是圓的(幼兒討論)

教師請創(chuàng)編動作的幼兒帶領其他幼兒一起跳舞。

5.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本次活動重點,讓幼兒初步了解“圓”對我們?nèi)祟惖淖饔?。針對幼兒的表現(xiàn)進行鼓勵和表揚。

活動延伸:

給每位幼兒發(fā)一條彩帶,請幼兒用彩帶想出多種方法變出圓。

活動反思:

中班幼兒正處于對任何事都好奇的階段,他們喜歡觀察、探索和挑戰(zhàn),為滿足幼兒這一需求,我在活動中不斷地給幼兒拋出問題,讓幼兒互相討論,實際操作,動手動腦。在整個活動中從頭到尾都調(diào)動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環(huán)節(jié)銜接有序,目標明確,達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1.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我準備了一些常見的圓圓的東西的圖片,例如鐘表、硬幣、貓頭鷹、籃球等,讓幼兒找出哪些東西是圓的,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2.提出問題,讓幼兒思考回答。在活動中,提出生活中還有哪些是圓的,身體上有哪些是圓的,用肢體表現(xiàn)出圓來等。通過這樣的提問,調(diào)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幼兒善于思考的能力。

3.利用區(qū)域活動達到教學效果。為了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我準備了幾個區(qū)域讓幼兒輕松愉快的去操作、實驗,幼兒互相交流,共同成長,尋找答案。

總之,整個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目標展開,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還有不足之處,例如沒有關注到個別幼兒,沒有完全以幼兒為主,教師有包辦代替的地方,在今后教學中應不斷改善。

41、中班教案《禮花》活動目標:

1、能合理的對畫面進行布局。

2、以興趣為主,感受新方法的樂趣。

3、根據(jù)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油畫棒、白紙人手一份范畫一張課件《禮花圖片》

活動過程:

一、欣賞導入(禮花圖片)

師:過年時,晚上放的禮花漂亮極了,小朋友,你們看見的禮花是什么樣的呢(幼兒回答:五顏六色,非常漂亮……)

教師總結:那些禮花是隨著一絲絲線、一點點光爆出來的,五顏六色,千姿百態(tài),真是好看極了。就好像春天的花園一樣,給節(jié)日增添了光彩。

二、示范講解

師:這么漂亮的禮花,我真想來畫一畫,把它搬到畫紙上來,會是什么樣呢!(教師出示范畫)

有些禮花很要好,是好朋友靠得就近一些,有些他們不認識就離得遠一些。(教師邊講解邊示范作畫)

三、創(chuàng)作要求

1、注意畫面得疏密關系。

2、畫各種不同的禮花。

四、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指導

指導孩子進行顏色的搭配,提醒孩子們好朋友靠近些。

五、活動評價

這么多漂亮的禮花把天空照得和白天一樣亮堂堂的,真漂亮啊!

42、中班教案《尾巴》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動物的尾巴及其外觀特征和作用

2、知道不同動物的尾巴是不同的

3、培養(yǎng)幼兒對動物尾巴的探索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尾巴的樂趣

5、使幼兒掌握一些動物尾巴的基本常識

重點難點

1、認識各種動物的尾巴及其外觀特征和作用

2、知道不同動物的尾巴是不同的

活動準備

1、自制動物尾巴與身體分解圖片;2、創(chuàng)編的兒歌《你問我答》、兒歌掛圖一幅

3、漿糊、幼兒人手一套動物尾巴與身體分解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引題部分

以坐公交車去動物園看動物、并說兒歌《司機》來引出本節(jié)主題。

2、引導幼兒觀察動物園(黑板上)都有什么動物這些動物都沒有什么(尾巴)

3、請個別幼兒分別上板為小動物找尾巴,并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的尾巴像什么時長時短、是粗還是細。(幼兒發(fā)揮想象)

(1)、幼兒上板為小動物找尾巴

(2)、教師講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征、用途

A、小豬:細而粗,象繩子,小豬的尾巴的用途是|:將抗的小豬尾巴是翹起來的;而生病的小豬的尾巴是耷拉的。

B、大公雞:漂亮、像扇子一樣,打工雞的尾巴是用來保持平衡的;如果大公雞沒有尾巴,它走路搖搖晃晃,就會摔倒在地

C、壁虎:壁虎的尾巴細而長,象繩子,小壁虎的尾巴是用來逃命的,如果小壁虎在墻角捉蚊子,被蛇咬住了尾巴,他就可以掙斷尾巴跑掉、過幾天,還會重新長出一條新尾巴

D、鱷魚:鱷魚的尾巴長硬,而且又長又粗,看上去很(向棍子、象大刀),它的尾巴幾乎和自己的身體一樣長,當它看到有小動物到河邊喝水時,它就會用力甩動自己的大尾巴,把小動物打到水里,然后飽餐一頓,它的尾巴可以幫助它撲食獵物

E、包子的尾巴長長的、粗粗的,(象老師拔河時用的大繩),豹子的尾巴也是用來保持平衡的

F、小樣:粗粗的、短短的、(象小彎刀),它的尾巴是用來儲藏養(yǎng)料的,當小羊看到有青草時,小樣就會使勁地吃、吃的飽飽的,把吃到的養(yǎng)料藏到尾巴里,再沒有東西吃時,它也不會餓了。

G、狗:狗的尾巴短短的、粗粗的(象彎刀、像月亮一樣)小狗的尾巴能表達喜怒哀樂情緒,。我們小朋友高興的時候從臉上就能看出來,而小狗則從尾巴上來看,看見主人來啦,就會把尾巴翹起啦,不停的擺動

H、|松鼠的尾巴很大、毛茸茸的(象傘、象毛筆)松樹的尾巴有什么用途呢松鼠喜歡在(樹上)所以就很容易從樹上掉下來,有了這條大尾巴就起到了平衡作用,掉下來的時候,大尾巴上的毛就會蓬松開,好像降落傘一樣,慢慢的落在地上,就不會受傷;冬天得時候冷不冷,小朋友晚上睡覺的時候要蓋上厚厚的被子來取暖,那小松鼠沒有被子咋辦呢就會把自己的大尾巴當成被子蓋在身上

II、鯨魚的尾巴像什么,(剪刀、叉子)鯨魚如果沒有尾巴,就不能在水里面游來游去,鯨魚在水里游動的時候會用力擺動尾巴,是自己游得更快、還能控制方向

J、斑馬的尾巴像什么(小朋友扎的馬尾辮)、我們看到的馬會不停地甩動長尾巴,如果有蒼蠅之類的小蟲子飛來,就會用尾巴把討厭的小蟲子趕走,跑的時候,它的尾巴還能保持平衡

4、小朋友們都能說出小動物的尾巴像什么知道它們尾巴的用途。老師呢給這些小動物編了一首兒歌,(出示事先編的兒歌掛圖)教師問、幼兒答

附兒歌:

誰的尾巴細而短,小豬的尾巴細而短

--------象把扇,公雞------像把扇

----------剪刀,鯨魚--------剪刀

----------把傘,松鼠--------把傘

--------硬而粗,鱷魚-------硬而粗

--------象彎刀,小狗-------象彎刀

--------細而長,壁虎-------細而長

--------象大繩,豹子-------象大繩

--------象小刀,山羊-------象小刀

--------會打蠅,斑馬-------會打蠅

5、幼兒動手粘貼《為小動物找尾巴》

6、游戲:《揪尾巴》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準備充足,幼兒感興趣,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幼兒認識了各種動物尾巴及其外觀特點和作用,知道各種動物的尾巴是不同的,進而培養(yǎng)幼兒對動物尾巴的探索興趣,能說出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和作用,利用創(chuàng)編兒歌,找尾巴、使幼兒對本節(jié)課得到進一步加深鞏固,幼兒對兒歌感興趣,幼兒結束時玩揪尾巴游戲開心,目的達到,效果明顯。

43、中班教案《樹林》活動目標:

1.欣賞美麗的樹林,感知色彩和線條裝飾的美,學畫各種形狀的樹葉。

2.了解各種裝飾的手法,能用不同的點、線、面裝飾樹葉和樹干。

3.在彩色葉面上細心地裝飾,注意不畫到葉片的外面。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chuàng)新意識。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黑色勾線筆人手一支;線描畫作品《農(nó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