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出土文書中的供食帳_第1頁
吐魯番出土文書中的供食帳_第2頁
吐魯番出土文書中的供食帳_第3頁
吐魯番出土文書中的供食帳_第4頁
吐魯番出土文書中的供食帳_第5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吐魯番出土文書中的供食帳

高昌以漢族為主體,有許多民族成分。他的飲食不僅具有漢族的傳統(tǒng),而且具有民族特色。吐魯番出土文書中的十多件供食帳反映了高昌時期飲食的情況,糧食有大小麥、粟、糜、米、豆、麻子等,做成食品有湯餅、爐餅等各種餅類、麨麥、羹、麻子飯、米飯、阿摩腎糜、酪和醬,肉類有牛羊肉及肝肺,蔬果有蔥韭、胡瓜子、葡萄和梨棗等,地方特色鮮明。一個地區(qū)、一個民族的飲食種類、飲食方式由其生產(chǎn)方式所決定,也體現(xiàn)著其文明程度。古代高昌地區(qū)的飲食情況古籍中記載很少,而吐魯番地區(qū)出土了眾多文書,其中十多件供食帳、供酒食帳、供糧食帳是反映高昌飲食情況的重要資料,茲作條類,以明大體?!锻卖敺鐾廖臅分卸麨楣┦硯さ挠嬘?4件,又有僧眾糧食帳3件,其中有明確紀年的3件,皆為高昌重光三年(公元622年)。一、谷物的類型出現(xiàn)在文書中的糧食有大麥、小麥、粟、糜、米、豆、麻子等,麥又可加工成面、細面和白羅面,糜可加工成糜米、糜細米。二、各類餅的,有,有餅、爐餅、水家餅、糜米餅加工成食物種類比較豐富,有餅、湯餅、爐餅、佛餅、水家餅、糜米餅,有麨,有羹,有麻子飯,有阿摩腎糜,有丸米,有羹米,有酪,有醬等。1、虎牙作餅的制備用細面作成,如阿斯塔納50號墓出土的《高昌重光三年(公元622年)條列虎牙氾某等傳供食帳一》第10行“次傳細面五升,作餅”。又阿斯塔納50號墓出土的《高昌重光三年(公元622年)條列虎牙氾某等傳供食帳二》第5-6行“次傳,肉三節(jié),細面一斗,作餅,用開帳窗食”。2、胡發(fā)揮湯餅僅一見,阿斯塔納50號墓出土的《高昌重光三年(公元622年)條列虎牙氾某等傳供食帳一》第7-8行“次殿中楊傳,白羅面二斗,市肉三節(jié),胡瓜子三升,作湯餅,供世子夫人食”。湯餅是徑直以手捏面下鍋而成的湯食。關(guān)于湯餅的記載,最早見于西晉束皙的《餅賦》“玄冬猛寒……充虛解戰(zhàn),湯餅為最”。湯餅在新疆又稱為揪片子,可葷食,也可素食,至今仍為新疆地區(qū)人民廣泛食用。3、蛋糕香味4、寺院的佛餅和麥一斗半僅一見,阿斯塔納377號墓出土《高昌乙酉丙戌歲某寺條列日用斛斗帳歷》第60行“麥五斗,用買油,用作佛餅。麥一斗半,供水家餅”。寺院日常僧食主要是以粟和糜為原料做成的飯和羹,而佛餅是在“所有的轉(zhuǎn)經(jīng)和其他佛事活動中都要在戒壇或特定的場合”所貢獻的一種佛食。水家餅可能是當時未加發(fā)酵的死面餅。[趙海霞、茹毅:《5-7世紀高昌地區(qū)的食物品種》,《新疆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8年第2期。]5、丘米餅6、供酒食帳,兼收糧食文書中多次出現(xiàn),是經(jīng)常食用的一種,如阿斯塔納377號墓出土《高昌乙酉丙戌歲某寺條列日用斛斗帳歷》第8行“麥五斗,作麨麥”,第16行“麥一斛,作麨麥”,以及第25、46、51、61、67行。又阿斯塔納154號墓出土的《高昌傳供酒食帳》第5行、第6行,哈拉和卓33號墓出土的《高昌眾保等傳供糧食帳》《高昌付張都堆等供糧食帳》《高昌付思相等粗細糧用帳》。麨加工簡便,又易于攜帶,是游牧民族經(jīng)常食用的食物。7、有關(guān)“糜”的諸病及不同斗樁的作帖阿斯塔納377號墓出土延壽二年(公元625年)到延壽三年(公元626年)的《高昌乙酉丙戌歲某寺條列日用斛斗帳歷》第17行“糜五斗,用作羹”,第58-59行“糜三斗,作羹”,凡兩見,可能喜歡用糜米作羹。8、麻子飯9、次陰傳,粟米二斗僅一見,阿斯塔納50號墓出土的《高昌重光三年(公元622年)條列虎牙氾某等傳供食帳一》第8-9行“次陰傳,粟米二斗,供張夫人用作阿摩腎糜”。10、丸米和湯米11、加工品的食品種僅見于阿斯塔納377號墓出土《高昌乙酉丙戌歲某寺條列日用斛斗帳歷》中,麥的加工品,每月都作,常食,如第9行“麥二斛,作牛酪”。12、范阿僚舉錢作醬阿斯塔納154號墓出土的《高昌傳供酒食帳》第4行吳尚書得“醬二斗”。阿斯塔納140號墓《高昌延壽九年(公元632年)范阿僚舉錢作醬劵》“延壽九年壬辰歲四月一日,范阿僚從道人元口口口取銀錢二十文,到十月曹頭與甜醬十六斛五斗,與醋三斛,與糟一斛。甜醬粬霉,甕子中取”。又阿斯塔納153號墓《高昌夏某寺葡萄園券》有償還原主甜醬之說。三、高昌國僧尼的社會角色見于阿斯塔納50號墓出土的《高昌重光三年(公元622年)條列虎牙氾某等傳供食帳一、二》及同墓出土的《高昌重光三年(公元622年)條列康鴉問等傳供食及作坊用物帳》中,有肉、市肉、自死肉、肝肺及羊頭等。所謂自死肉,是指佛教徒所食五凈肉之一種。阿斯塔納50號墓出土的《高昌重光三年(公元622年)條列虎牙氾某等傳供食帳二》第11-12行“康將,市肉三節(jié),自死肉十二節(jié),面一斛五斗,供客胡十五人賞”,則高昌過往的胡人中有小乘佛教徒存在。阿斯塔納50號墓出土的《高昌重光三年(公元622年)條列虎牙氾某等傳供食帳二》第13-14行“次傳市肉六節(jié),細面三斛,供康禪師舍用”,又阿斯塔納50號墓出土《高昌重光三年(公元622年)條列康鴉問等傳供食及作坊用物帳》第3行“次,傳肉十節(jié),肝肺二,羊頭一,供康禪師舍用”,此康禪師列于襄邑夫人和茍侍郎之后,地位應(yīng)不低,高昌僧尼游離“在宗教與世俗之間”,可以擁有個人財產(chǎn)如土地、宅舍、錢財、布施以及牲畜等,基本沒有脫離世俗親緣關(guān)系的紐帶,晚唐五代敦煌僧尼的生活狀態(tài)與之很像[姚崇新:《在宗教與世俗之間:從新出吐魯番文書看高昌國僧尼的社會角色》,《西域研究》,2008年第1期。]。上幾件文書又反映出高昌僧人可以食肉。四、水果蔬菜有夏蔥、夏韭、胡瓜子,水果有葡萄、棗、梨等。1、夏洋蔥、夏韭菜2、胡發(fā)揮數(shù)字部門,胡發(fā)揮三升作用僅一見,阿斯塔納50號墓出土的《高昌重光三年(公元622年)條列虎牙氾某等傳供食帳一》第7-8行“次殿中楊傳,白羅面二斗,市肉三節(jié),胡瓜子三升,作湯餅,供世子夫人食”。3、各菌株為配制葡萄酒的原理高昌地區(qū)的特產(chǎn),種植廣泛,文書中眾多的“葡萄園券”,如阿斯塔納24號墓《高昌延昌酉歲屯田條列得橫截等城葡萄園頃畝數(shù)奏行文書》,阿斯塔納140號墓《高昌張元相買葡萄園券》及阿斯塔納320號墓《高昌張武順等葡萄園畝數(shù)及租酒帳》等等,葡萄又可以制成美味的葡萄酒,學(xué)者多有闡發(fā),茲不贅述。4、高昌人民的蔬菜水果阿斯塔納153號墓出土的《高昌曹張二人夏果園券》第6行“梨棗”,第7行“與馮寺主梨兩斛”。棗尚見于多處,如阿斯塔納319號墓出土《高昌僧眾糧食帳》第3行吳尚書得“洿林棗一斛”,阿斯塔納377號墓出土《高昌乙酉丙戌歲某寺條列日用斛斗帳歷》第10行“棗二斛,供雜用”,第19行“棗三斛,供臘日用”,第32行“帝萬棗二斛,供作使甫時食”等,洿林、帝萬為縣城名,洿林所產(chǎn)棗尤有名。高昌國內(nèi)以漢族為主體,多民族成分并存,其飲食既有漢族傳統(tǒng),又有民族特點。《梁書·高昌傳》載:“高昌備植九谷,人多噉面及羊牛肉”。文書中所見各種餅類說明其食面之風(fēng)歷久不衰。而“隨著南人北遷及水稻的生產(chǎn),米飯、粟飯的蒸食也為人們所接受”。[齊萬良:《魏晉南北朝時期高昌人的衣食狀況及人文風(fēng)習(xí)》,《西域研究》1997年第3期。]阿斯塔納319號墓出土《高昌僧眾糧食帳》中,僧眾“小食丸米,中食羹米”即可為之證。游牧民族常食用的麨和酪,以其制作簡便易于攜帶,在高昌地區(qū)很是流行。高昌地區(qū)不僅食用羊牛肉,前期“食肉以豬為主,羊、牛次之。鑒于后期豬的飼養(yǎng)量明顯減少,而相對粗放的家畜牧放獲得很大發(fā)展,種植廣、產(chǎn)量高的苜蓿滿足了家畜及野外放牧對飼草的要求,高昌人對羊、牛肉的食用量是內(nèi)地人所不能比擬的”。[同上。]甜醬也進入了高昌人民的飲食,尤其為僧眾所喜愛。除葡萄外,文書中關(guān)于蔬菜水果類的記載很少,只有蔥韭、胡瓜子、梨和棗。考古發(fā)掘的墓葬中還出土了青稞、麥穗、麥面卷、餃子,以及葫蘆片、酸梅、棉桃等蔬果,可補文書種類之不足。1、大、小麥、大、小麥阿斯塔納377號墓出土《高昌乙酉丙戌歲某寺條列日用斛斗帳歷》第60行“大麥二斛五斗,用貿(mào)小麥二斛”,以及阿斯塔納10號墓出土《高昌重光四年(公元623年)傅阿歡入生本小麥子條計》與阿斯塔納338號墓出土《高昌延壽十年(公元633年張集釰等取大小麥帳》等。麥的加工品面所見最廣,幾乎出現(xiàn)于每一件供食帳中、每一日飲食中,如阿斯塔納50號墓出土《高昌重光三年(公元622年)條列康鴉問等傳供食及作坊用物帳》第2行“次傳六節(jié),面五斗,供夫人作食”,又第7、8行“次嚴子亮傳,面四斛,供白客兒一人下右七人鉉作五日食。次傳面五斗,死肉三節(jié),供三高一人五日食”等。加工更細的細面、白羅面僅見于阿斯塔納50號墓出土的《高昌重光三年(公元622年)條列虎牙氾某等傳供食帳一、二及阿斯塔納154號墓出土的《高昌傳供酒食帳》中,用供襄邑夫人、張夫人、世子夫人、吳尚書等顯貴人等。2、粟,或稱粟米,出現(xiàn)頻率僅次于麥、面,又可加工成粟細米、糜粟等。面與粟常相伴出現(xiàn),或者再搭配糜米。如阿斯塔納377號墓出土《高昌乙酉丙戌歲某寺條列日用斛斗帳歷》第6行“沙彌一人,食麥五斛六升半,糜粟十斛四斗四升”,第7行“使人二,食粟二斛九斗”。3、糜,即文書中的4、米、米僅見于阿斯塔納319號墓出土《高昌僧眾糧食帳》中,有丸米、細米、中羹米三類。寺中僧眾一般小食丸米,中食羹米。中羹米的“羹”應(yīng)是粳米之“粳”的同音假借。出土文獻中雖無種植水稻的記載,但由史書所載其地理氣候環(huán)境來看,高昌的確有種植水稻的條件。[王素:《高昌史稿·交通編》,文物出版社,2000年,第87頁。]5、豆豆見于阿斯塔納50號墓出土的《高昌重光三年(公元622年)條列虎牙氾某等傳供食帳二》第2行“次傳,豆一斗,供康禪師用”。又阿斯塔納154號墓出土的《高昌傳供酒食帳》第2行“口時大官別傳四斛二斗,豆六盛,酒卅斛八斗”。6、麻子,又稱胡麻子、麻子,又稱胡麻子如阿斯塔納377號墓出土《高昌乙酉丙戌歲某寺條列日用斛斗帳歷》第10行“五斛,得錢十文,買胡麻子五斛,供佛明”,又第25行“麥六斗,買麻子”,應(yīng)也是用來獲得油以照明。僅一見,阿斯塔納154號墓出土的《高昌傳供酒食帳》第3行“吳尚書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