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制度比較_第1頁
古今中外政治制度比較_第2頁
古今中外政治制度比較_第3頁
古今中外政治制度比較_第4頁
古今中外政治制度比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外政治制度比較濟源一中孫培培第1頁唐代“硬漢”為何變成了宋代“暖男”?2023年12月13日07時59分起源:讀者假如直接從唐朝跳到宋朝,你會打一種冷戰(zhàn):這兩個時代氣質(zhì),是如此不一樣。從唐到宋,中國轉(zhuǎn)了一種一百八十度大彎。唐代女人外向潑辣,宋代婦女卻內(nèi)斂柔和。唐代女人喜歡騎著高頭大馬招搖過市,宋代婦女卻只能站在重重幃簾之后,掀起一角向外悄悄張望一下。唐代婦女能夠和男人同樣,大呼大叫地參與集體體育運動,宋代婦女卻裹起了三寸金蓮,講究起行不動裙,笑不露齒。唐代婦女以豐肥壯碩為美,而宋代追求瘦弱和病態(tài),例如張子野《菩薩蠻》中所描寫那樣:"輕怯瘦腰身,紗窗病起人?!疤迫舜趾?,宋人細膩。唐人熱烈,宋人內(nèi)斂。唐人喜歡畫駿馬、蒼鷹和牡丹。由于這幾個熱烈、奔放、大氣意向正抒發(fā)了唐人性格中慷慨和雄健,尤其是牡丹,由于其熱烈奔放,艷壓百芳強勁感官沖擊力和至強至烈色彩感染力而成為唐代國花。宋代文人畫家卻偏愛畫梅蘭竹菊,它們獨處山中,低調(diào)含蓄,幽冷寂寞。第2頁心理學家朱建軍說,理學興起,其實是基于一種心理誤區(qū):“宋代中國人沒有了自信,因此他們靠守節(jié)來獲取安全感。在他內(nèi)心中隱隱約約以為,只要他用強意志力謹守某些細微行為準則,災難仿佛就不會來臨于他。這迷信想法使他盡心竭力地堅守某些也許本來是很無謂行為準則?!边@種心理誤區(qū)使中國知識分子從宋代開始都染上了“強迫性人格”,都成了完美主義者。他們給自己提出標準非常高而不切實際,要求自己必須成為“圣人”,不允許自己犯哪怕最微小錯誤。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取得真正心理安全。這就是宋明理學誕生背景。第3頁30.1864年普魯士政府差遣李斯福為駐華公使,4月間,李斯福乘坐兵艦“羚羊號”抵達中國天津大沽口海域,遭遇三艘丹麥商船。當時普丹正在歐洲因領土問題交戰(zhàn),于是,普魯士兵艦將三艘丹麥商船拿捕。清政府根據(jù)惠頓《萬國公法》第2卷第4章第6節(jié):“中國所管海面,及澳港長磯所抱之海,此外更有沿海各處,離岸十里之遙,依常例歸其轄也。蓋炮彈所及之處,國權亦及焉,凡此全屬其管轄,他國不與也”,認為普艦在中國洋面拿捕丹麥商船,“顯系奪中國之權”。并與普魯士公使進行了嚴正交涉,最終迫使普艦釋放二艘丹麥商船,并對第三艘給予折款抵償。[問題]1.清朝政府據(jù)以行使主權國際法依據(jù)是什么?2.該事件意義是什么?[分析]1.在傳統(tǒng)海洋法上,根據(jù)“大炮射程說”,領海寬度為3海里,約合10華里,沿海國對其擁有完全和排他主權。大沽口事件充足說明了這一點?,F(xiàn)今這一標準已通過時,渤海灣也早為中國內(nèi)海,對此無須多說。2.普丹大沽口船舶事件意義在于,它使清朝政府結識到了國際法有用之處,開始對國際法給予重視,從而促進了國際法在中國傳輸。第4頁33.大陸法系發(fā)源于歐洲大陸德法兩國,主要以成文法為主,故而稱為大陸法系或成文法系。(1)概念以古羅馬法為基礎、以19世紀初《法國民法典》為歷史傳統(tǒng)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來國家和地域法律制度總稱。又稱羅馬-日耳曼法系、羅馬-德意志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主要受羅馬法復興、法國大革命、理性主義、法典編纂影響和推進。(2)特性:強調(diào)公/私法劃分;強調(diào)理性與哲理指導作用;法學家在立法中主要作用;法律淵源—法典化第5頁海洋法系起源于英國,發(fā)展于美國,以判例法為主,因兩國均為海洋國家,故稱為海洋法系或英美法系。(1)概念以英國中世紀法律、尤其是以一般法為基礎產(chǎn)生與發(fā)展起來,以英國法和美國法為代表,以及在英美法律傳統(tǒng)影響下所形成具有共同外部特性各個國家與地域法律制度總稱。又稱一般法系、海洋法系、英國法系。(2)特性:判例法為主獨特法源;法官在制度創(chuàng)新和社會變革中主要作用;法律務實性及其經(jīng)驗主義基礎;重視程序,實行反抗制訴訟第6頁兩大法系區(qū)分大陸法系英美法系法律思維演繹型歸納型法律淵源制定法判例法、制定法法律分類公法/私法一般法/衡平法訴訟程序糾問制(職權主義)反抗制(當事人主義)法典編纂法典編纂不傾向于系統(tǒng)法典編纂另外,在法律術語、哲學傾向、法律適用技術及法律觀念等方面存在不一樣第7頁四、兩大法系演變及發(fā)展趨勢1、法律淵源上大陸法系,判例作用加強英美法系,制定法增多2、法典化方面英美法系:少數(shù)采使用方法典大陸法系:某些法律部門采取單行法3、法律分類方面英美法系:部分傾向于公私法之分兩大法系靠攏——歐盟法律全球化第8頁中華法系1、概念以中國古代法律為關鍵法律制度總稱。影響周圍國家。2、特性(1)維護專制制度和宗法等級特權(2)以儒家思想為指導(3)重刑輕民、諸法合體(4)統(tǒng)一性和封閉性第9頁以“專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演變?yōu)橹骶€,縱橫古今中外主要政治制度是本專項主體內(nèi)容。主要包括: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古代希臘羅馬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資產(chǎn)階級代議制、近代中國追求民主政治及當代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等。這充足反應了人類政治文明多樣性、差異性及互相包容性;而實現(xiàn)民主與法治,是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中人們不停追求目標之一。高考命題尤其重視對這一主題命題考查,多是從文明史觀、近代化史觀、整體史觀角度,綜合考查中外政治文明演變、權力制衡及差異比較,反應高考命題中蘊含公平、公正主流價值觀思想。其中,古代中國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資產(chǎn)階級代議制是高考命題考查重點。

[主題解讀]第10頁一、古代中國政治制度商周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禮樂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中央集權加強:君主專制加強,選官制度等二、古代希臘、羅馬政治制度希臘民主政治;羅馬法三、近代歐美資產(chǎn)階級代議制英國、德國君主立憲制;美國、法國共和制四、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近代民主政治學習西方制度實踐活動五、當代中國政治制度新中國三大制度,基層民主制度考綱要求第11頁1.古代中國(1)分封制特點?宗法制關鍵?(西周)(2)以皇權為關鍵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從公元前223年——1923年)主要圍繞兩組矛盾:皇權與相勸中央與地方

一、基礎知識回憶趨勢:地方集權于中央,中央集權于皇帝;至明清時期中國達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頂峰。第12頁

二.中國近當代政治制度

1.戊戌變法:在政治上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

2.辛亥革命:1912,孫中山建立了中國第一種共和制政府——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3.中國共產(chǎn)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制度摸索:4.當代中國政治制度:我國主線政治制度,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三大制度: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1998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推進基層民主

5..一國兩制:一國——一種中國標準;兩制——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港澳臺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拓展探究】人民與人大代表與國家機關關系:

人民通過依法民主選舉產(chǎn)生各級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來自人民,受人民監(jiān)督,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各級人民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同步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產(chǎn)生各級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分別行使管理國家,維護社會秩序權利,對它負責,受它監(jiān)督。第13頁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及其運轉(zhuǎn)形式1、制度根據(jù):憲法及有關法律體系。2、當代中國政治制度本質(zh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體——人民民主專政國家;3、當代中國政治制度運轉(zhuǎn)形式:(1)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2)中國實行議行合一制度:全國人大是最高權力機關,統(tǒng)領立法、行政、司法。(3)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4)多方監(jiān)督制度(黨、人大、政協(xié)司法、公眾、傳媒等等)(5)司法實踐獨立。(6)黨領導軍隊。

(7)文官制度(公務員制度):黨管干部。(8)基層組織自治。第14頁三、古代西方(1)希臘民主政治發(fā)展歷程公元前6世紀初梭倫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礎公元前6世紀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確立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民主進入“黃金時代”雅典民主制度特點:人民主權,輪流而治,公民內(nèi)部平等,法律至上第15頁起源習慣法《十二銅表法》

(成文法)公元前6世紀末至公元前5世紀中發(fā)展公民法萬民法完成:《民法大全》:它把歷代羅馬法加以系統(tǒng)化和法典化,標志著羅馬法體系最后完成。公元前3世紀中至公元3世紀初至公元6世紀不停發(fā)展走向成熟國家發(fā)展疆域擴大(2)羅馬法形成及發(fā)展過程保護私有財產(chǎn),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關鍵內(nèi)容:第16頁共和國時代:公元前523年左右,建立了羅馬共和國。羅馬共和國最高官職是執(zhí)政官,由選舉產(chǎn)生,實行民主制度。①共和國執(zhí)政官權利很大,扈從肩上有“法西斯”。②羅馬人崇尚武力,軍隊作戰(zhàn)英勇,戰(zhàn)術高超。

帝國時代:公元前27年,屋大維自稱羅馬共和國“元首”,獨攬大權,事實上成為皇帝,羅馬進入帝國時代。①2世紀,地跨三洲,戲稱地中海為“羅馬人小澡盆”②3世紀,分裂為東、西羅馬,476年,西羅馬在日耳曼人打擊下滅第17頁四.近代歐美資產(chǎn)階級代議制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君主立憲制,以議會為國家權力中心總統(tǒng)共和制,以總統(tǒng)為國家權力中心;三權分立,分權制衡議會共和制,以議會為國家權力中心君主立憲制,皇帝掌握國家大權,議會權力很小無產(chǎn)階級:巴黎公社:民主選舉公社社員十月革命:選舉人民委員會第18頁1、西方政治制度理論基石:天賦人權:主權在民(法國人權宣言)與有限政府社會契約:(盧梭:《社會契約論》)三權分立:(洛克《政府論》二權分立;孟德斯鳩《論法精神》三權分立)2、西方政黨制度:競爭性政黨制度;多黨制;執(zhí)政、在野或反對。3、西方政治制度本質(zhì)(1)以資本為關鍵資本主義制度。(2)形式:邦聯(lián)制、聯(lián)邦制、共和制、君主立憲制。(3)典型:總統(tǒng)制和兩黨政治(美國)、半總統(tǒng)制和多黨政治(法、德)、君主立憲制(英)。第19頁4、西方政治制度運轉(zhuǎn)形式:三權分立一是立法:國會。美國等為兩院制二是行政:總統(tǒng)、總理或內(nèi)閣制。英式:下議院由55%席位執(zhí)政黨主政;法式:加強政府權力(總統(tǒng))雙首長制。美式:典型三權獨立和制衡。三是司法:法院四是三權互相制約、牽制5、文官制度:軍隊與公務員中立。第20頁2.古希臘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區(qū)分與聯(lián)系(1)區(qū)分(主線:)

古希臘民主政治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民主形式直接民主以代議制為主體間接民主民主范圍局限于城邦公民資產(chǎn)階級范圍內(nèi)不停擴大參政方式抽簽,輪流坐莊民主選舉代表參與國家政治,選舉和議會立法(2)聯(lián)系:雅典民主為后來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提供了思想淵源。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治標準,國家機構“三權分立”組織形式,“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決策標準,國家公職選舉任期標準等。第21頁【深化拓展】1.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演變途徑(1)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演變有兩條途徑,即專制主義途徑和民主制途徑,前者具有任命制、終生制和集權制等特性;后者具有選舉制、任期制和分權制等特性。(2)古代中國國家制度地域性則是血緣關系通過宗法制度得以延伸成果,古希臘國家制度地域性完全是切斷血緣關系而沖破氏族藩籬成果。古代中國政治制度“公共權力”本質(zhì)上為血統(tǒng)性“個人”行使,古希臘政治制度“公共權力”逐漸發(fā)展為公民權。前者則演變?yōu)椤爸鳈嘣诰蓖緩?,后者演變?yōu)椤爸鳈嘣诿瘛蓖緩健5?2頁2.近代中西方政治制度轉(zhuǎn)型特點(1)西方近代制度轉(zhuǎn)型以英法資產(chǎn)階級革命為標志,但西方爭取制度轉(zhuǎn)型斗爭從中世紀就已開始。西方近代制度轉(zhuǎn)型是相對中世紀專制制度而言,相對于西方政治制度整個演變歷史來說,這種制度轉(zhuǎn)型是恢復和發(fā)展古代政治制度起源途徑。(2)中國近代制度轉(zhuǎn)型是對古代政治制度起源途徑——專制主義途徑打破,改革者、革命家試圖建立新制度,不但在中國政治制度演變史上缺乏積淀和思想基礎,并且延續(xù)了幾千年君主專制途徑對制度轉(zhuǎn)型過程中創(chuàng)新理念、制度設計、革命方案等都具有強勁約束力。中國制度轉(zhuǎn)型成果是發(fā)明性地移植民主制度,而不是像西方那樣是古代民主制度自然延續(xù)和發(fā)展。中國制度性超越難度遠高于西方。第23頁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二、能力提升材料一:中國古代“選舉”與源自西方、目前流行“選舉”雖然漢字字面相同,在實質(zhì)內(nèi)容方面無疑是有著主線性差異。

——【英】戴維·米勒、韋農(nóng)·博格丹諾《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1)簡要說明材料一中“源自西方”“選舉”制度主要指什么?根據(jù)所學知識,指出它與中國古代“選舉”制度主線差異。(1)指:古代希臘、雅典等城邦國家履行直接民主制度。

主要差異是中國“選舉”是指選拔官員制度,這是建立在皇權基礎上地主階級選舉制度。第24頁

解析:第一小問主要考查學生有效解讀信息,有效遷移知識能力。本題事實上考查了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差異。雅典民主制是西方民主制度源頭,因此它“選舉”應是當代意義上選舉;而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特性是專制主義,它選舉就應是與察舉制、科舉制等有關選官制度。既結合了教材知識,又是對教材知識提升,很有層次感。第25頁

材料二:中國進入近代此前,人們心目中所指“選舉”又與目前人們心目中所指“選舉”不一樣,它不是指人們投票選舉代表、議員或者自基層到高級各級領袖,而完全是指另外、今人已經(jīng)相稱陌生卻正是我們所要論述東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完全更新,也正好能夠從一種側面見出天翻地覆百年世變。——何懷宏《選舉社會及其終止——秦漢至晚清歷史一種社會闡釋》(2)根據(jù)材料二,指出“目前人們心目中所指‘選舉”’是指什么選舉制度?這一制度與處于起源階段西方“選舉”制度有什么不一樣?(2)代議制度。

不一樣:①起源階段選舉是直接民主:當代西方選舉是間接民主。②起源階段選舉實質(zhì)是奴隸主階級民主;當代西方選舉實質(zhì)是資產(chǎn)階級民主。第26頁解析:第二小問主要考查學生提取有效信息,識記理解概念,把握歷史概念階段特性能力。本題主要是對近代資產(chǎn)階級代議制含義及特性考查。對學生能力要求不高,學生只要能夠根據(jù)材料描述歷史現(xiàn)象和教材有關知識進行判斷就能夠取得正確答案了。第27頁

材料三“人道進化,皆有定位。……由君主而漸為立憲,由立憲而漸為共和?!w自據(jù)亂進為升平,升平進為太平,進化有漸,因革有由,驗之萬國,莫不一樣風。”

——康有為《論語注》

孫中山提出革命進化觀點。他說,欲救亡圖存,……共和制度是當今世界上最佳制度,中國應當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力進步”。

——湯奇學《孫中山社會進化思想述評》(3)根據(jù)材料三概括康有為、孫中山思想主張,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他們宣傳進化論主要原因。(3)康:從君主專制到君主立憲,再發(fā)展為民主共和,是歷史必然。人類歷史發(fā)展當循序漸近,不可跳躍。

原因:民族危機大大加深,專制統(tǒng)治妨礙社會進步,進化論適應了當初中國民族資產(chǎn)階級救亡圖存,發(fā)展資本主義需要。孫:人類歷史能夠跳躍發(fā)展。主張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制。第28頁

解析:第三小問考查了學生提取并精確解讀有效信息,歸納概括材料,客觀論述歷史事物能力。本題看似與其他材料不有關,事實上卻起到了承上啟下作用,使考查中西制度角度從材料一古代制度,材料二近代西方制度過渡轉(zhuǎn)換到材料三中國近代對西方制度學習上也順利帶出了材料四對當代中西制度考查上。做本題時需要注意“漸”和“直接”等表達程度詞匯,同步結合教材中康有為、孫中山思想側重點來思考。至于原因基本上是教材知識再認再現(xiàn),考生只要注意從政治、經(jīng)濟、思想等多種角度回答就好了。第29頁

材料四美國178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