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歷史人物的方法,八種解題方法_第1頁
分析歷史人物的方法,八種解題方法_第2頁
分析歷史人物的方法,八種解題方法_第3頁
分析歷史人物的方法,八種解題方法_第4頁
分析歷史人物的方法,八種解題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分析歷史人物的方法,八種解題方法分析歷史人物的方法一、推動社會論主要看歷史人物是否順應了歷史發(fā)展潮流,是否推動或阻礙了生產力發(fā)展及人類社會進步?!纠}釋疑】評價孫中山。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偉大的先行者,他的功績不僅體現(xiàn)在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統(tǒng)治,更為重要的是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讓更多的國人覺醒。他審時度勢,促進國共第一次合作,把革命逐步推向全國。從這些方面,我們可以明確得出結論:孫中山革命的一生,是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發(fā)展的。二、歷史功過論將歷史人物的活動分功和過分別評述,并綜合指出是功大于過,還是過大于功?!纠}釋疑】試評拿破侖。在法國大革命的歷史中,拿破侖作為新興資產階級的軍事家、政治家,他鎮(zhèn)壓了叛亂,粉碎了歐洲“反法聯(lián)盟”的多次武裝干涉,打亂了歐洲的封建秩序,促進了歐洲各國人民的覺醒,穩(wěn)定了法國大革命的社會成果,這是他的主要功績。但是戰(zhàn)爭后期具有明顯的侵略和掠奪性質,給歐洲和法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因此綜觀拿破侖的活動,對當時社會和人類歷史的發(fā)展是起過作用的,他功大于過,是個應當肯定的歷史人物。三、歷史階段論以時間順序為綱,結合歷史人物所處的不同歷史時期,把歷史人物的活動分成不同階段,逐段評價其功過是非。【例題釋疑】評價蔣介石。1.土地革命時期:蔣介石與人民為敵,大肆屠殺人和革命群眾。2.抗戰(zhàn)時期:蔣介石領導國民黨與合作,抗擊日本侵略者,為中國的民族獨立做出了貢獻。因此說,蔣介石當總統(tǒng)時獨裁貪權,對付反對者不擇手段;但他在抗戰(zhàn)時期又為民族獨立做出過貢獻。3.抗戰(zhàn)勝利后:不顧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發(fā)動了內戰(zhàn),既不得民心又不得軍心??傊?,評價歷史人物的原則有:將人物置于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評價;是否推動社會發(fā)展,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評價要客觀,不能隨意夸大和否認歷史人物的作用;評價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等。只要方法得當,同學們就能輕松的評價歷史人物了。八種解題方法1、結合題目的問法,有針對性的閱讀材料。在閱讀完題目后,必須先確定題目的設問方式,根據(jù)不同的問法有選擇性的從題目中提取有效的信息。經研究和總結,我把選擇題的設問方式分為以下幾類:(1)材料反應了……?這種問法不涉及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難度較小,僅需要對材料進行歸納和概括就可以。(2)材料反應了作者……或材料中作者認為、主張、強調、意圖……。此種問法變式較多,難度較大,學生在閱讀材料的時候必須結合教學內容中人物的政治派別、核心觀點對材料中的主體進行解讀。(3)以上材料從根本上說明了……。此類題目重點不是人物的身份和思想的特點,而要從“根本上”三個字入手,重點在于學生日常學習中培養(yǎng)形成的學科思維和答題規(guī)律。2、了解人物的基本信息,增加題目的信息量。題目越簡短學生的出錯率越高。因為從題目中提取的信息有限,不利于分析和理解題目,這就需要我們自我融入相關信息,加大題目的信息量??荚囍羞x取的人物大多都是教材中提及到的代表性人物,教材上或教師在上課時已經對人物的基本信息進行了全面的講解和補充,在做題時學生應該主動加入以下信息。必要的信息包含時代背景、階級屬性、政治派別、生平事跡、政治(經濟)主張、代表性的著作和名言等。如:例1:葉德輝(1885年中舉人,1892年成進士授吏部主事)曾對某一人物進行批判:“其貌則孔也,其心則夷也。”這里的“某一人物”應是A.嚴復B.康有為C.譚嗣同D.孫中山解答:“其貌則孔也,其心則夷也”是對人物思想特點的評價,其含義是其思想“表面上看是儒學,其實際是西學”,學生主動加入關于嚴復、康有為、譚嗣同的思想特點,非常容易就選擇B。3、人物的觀點必須符合時代背景。例2:“僧問:如何解脫?禪師曰:誰縛汝?又問:如何是凈土?禪師曰:誰垢汝?問:如何是涅槃?禪師曰:誰將生死與汝?”與禪師觀點相似的是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陽明解答:抓住時代背景(三教合一)是此題的關,“僧”“禪”分別代表佛教和道教,抓住其傳入中國和產生的背景排除A、B,剩下的主要是區(qū)別朱熹和王陽明思想的異同,聯(lián)系材料內容選擇D。例3:清政府駐英法公使郭嵩燾在英國寫信給李鴻章說:“……我們必須風俗敦厚,人民家給戶足,作為基石,然后才可以談到富強。……船堅炮利是最末微的小事,政治制度才是立國的根本?!庇纱丝梢?,郭松燾的言論更接近于A.戰(zhàn)爭時期的抵抗派B.洋務運動中的洋務派C.改良運動中的維新派D.民主革命時代的革命派解答:其時代背景是向西方學習,“船堅炮利是最末微的小事,政治制度才是立國的根本”一句可以看出其反思洋務運動,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再結合郭嵩燾的身份及其主要活動選擇C。4、材料及答案選項必須符合人物的思想主張和教材的基礎知識。歷史人物的著作、言論、行為和觀點一定會用來證明、論述他們主要的思想主張。不管我們拿到的題目是什么,首先必須將材料和人物的思想主張聯(lián)系起來。如:例4:朱熹認為:“歷象之學自是一家,若欲窮理亦不可以不講。然亦須大者先立”,所謂先立的“大者”,即是“窮天理、明人倫、講圣言、通世故”。他又說:“小道,不是異端。如農圃、醫(yī)、百工之類、卻有道理在。只一向上面求道理,便不通了?!痹谥祆淇磥砀裎镏臼茿.求科學之真B.明道德之善C.尋歷法規(guī)律D.促百工發(fā)展解答:對大部分同學來說,此題非常難,不僅題目難以理解,而且各個答案相似程度很高。但是只有B答案符合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張,其他各項與人物與材料都沒有關系。例5:“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變故之道,而使人心社會煥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權說,二曰生物進化論?!?陳獨秀《吾人最后之覺悟》)這表明陳獨秀A.全盤否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C.主張“中學”“西學”有機結合D.積極宣傳社會主義思想解答:此題中“人權”即是民主,“生物進化論”即是科學,符合陳獨秀的思想主張,且其他三個選項材料中都沒有提及,選擇B。例6:大衛(wèi).李嘉圖認為,每個國家都不可避免地把資本和勞動力投入到最有利可圖的生產部門,并對他進行專業(yè)化生產,那么在國家貿易中就會處在一個十分有利的位置。這表明他認為A.國家應該統(tǒng)一對資本進行有效的調配B.自由市場能實現(xiàn)資源的高效配置C.資本和勞動力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興衰D.資本原始積累是工業(yè)革命的基礎解答:如果只是從材料內容進行分析,就容易錯選A,但只有B選項才符合自由主義經濟學的觀點。5、抓住表明態(tài)度的字和詞。材料中的個別字詞是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尋找突破口、加快做題速度和效率關鍵。很多題目的設問是問作者、人物的派別、主張、態(tài)度,那么能表明態(tài)度的詞就非常重要。如:此主張

例7:孔子認為:統(tǒng)治者只有通過“克己復禮”、“修己以安百姓”,才能達到天下大治的理想,A、揭示了春秋戰(zhàn)國時社會黑暗動蕩的根源B、有利于提高統(tǒng)治者的道德自律性C、說明了禮儀制度是社會穩(wěn)定的根源D、反映了社會階級矛盾的日益激化解答:材料中的“才能達到”表明了孔子的態(tài)度和“禮”的作用選B。例8:晚晴首位駐外使節(jié)郭嵩燾曾說:“舍富強之本圖,而懷欲速之心以急責之海上,將謂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轉弱為強,其余皆可不問,恐無此理。”據(jù)此判斷郭嵩燾批判的派別及理由是A.頑固派,抵制學習西方B.洋務派,治國方略上堅持“中體西用”C.維新派,堅持與西方商戰(zhàn)D.革命派,要求武力推翻清政府解答:“其余皆可不問,恐無此理”可表明態(tài)度。6、重點把握介詞連詞、轉折詞和語氣詞。介詞連詞和轉折詞多用于幾個現(xiàn)象觀點的連接遞進,更能體現(xiàn)人物的中心思想和核心主張。例9:古希臘曾用抓鬮或抽簽的辦法選舉領導人物。蘇格拉底認為治理國家的人才必須受到良好的教育,主張通過教育來培養(yǎng)包括治理國家在內的各行各業(yè)專業(yè)人才。按照蘇格拉底的這一觀點,治理國家的人應該是A、精通政治的政治家B、學富五車的教育家C、資產雄厚的有產者D、善良高尚的慈善家解答:抓住語氣詞”“必須”和限定詞“專業(yè)人才”選擇A。例10:16世紀,馬丁·路德說:“善功不能造就善人,但是善人行善功。邪惡之行不能制造邪惡之人,但是邪惡之人行邪惡之事……善功不是憑借著上帝之言,也不是出自于人的內心,只有信仰與上帝之言才能對人的內心加以改造?!瘪R丁·路德此話的主旨是A.肯定基督教禮拜儀式的作用B.強調善功對于靈魂救贖的意義C.善功是信仰的前提而非結果D.靈魂救贖的關鍵是自我的信仰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只有……才是”,既表明了人物的觀點又強調了重點,結合人物和核心觀點選擇D。7、出現(xiàn)兩個材料、兩個人物要進行比較。例11:北宋張載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際的顧炎武發(fā)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呼吁。二者的相同點是A.強調社會責任感B.提倡知行合一C.構建新儒學體系D.重建倫理秩序例12:孟子認為君權的獲得依賴于天命和民心兩方面,董仲舒主張“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黃宗羲則主張“天下為主,君為客”。對此理解正確的是①董仲舒神化君權②黃宗羲強調民本③孟子倡導以德治國④都沒有超越“君主”這一思想范疇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例13:孟子說:“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熳硬蝗?,不保四海?!倍偈嬲J為:“天立王,以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樂民者,天予之;其惡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二人都認為治國者應當A.以古鑒今B.尊崇天道C.施行“仁政”D.因時改革以上三題,需要對材料提到的多個人物的觀點進行比較,尋找相同點和不同點。要尋找相同點和不同只需要結合前面講述的幾個方法8、看材料是描述還是評論。描述性的材料主要是對某種歷史現(xiàn)象的直接的描述,一般不表明人物的觀點,而評論性的材料,主要是對人物某種觀點的陳述,主要標志性的詞語有:認為、注重、主張、強調、支持、反對、贊同等。例14:1839年,林則徐主持編譯的《四洲志》中介紹:“(英吉利)國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