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感悟策略談_第1頁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感悟策略談_第2頁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感悟策略談_第3頁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感悟策略談_第4頁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感悟策略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下載后可編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感悟策略談《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教學目標中,首次提出了“感悟”這一概念,所謂閱讀中的“感悟”,是指學生憑借對語言和語境的直覺,獲得一定印象和意義的心理過程。其本質特征是整體性、直覺性、個性化。因此,閱讀中的感悟,不能用一個模子、一把尺度去評判。近年來我在閱讀教學中采用以下策略。

一、在激活積累中感悟

圖式理論告訴我們,讀者的知識背景是閱讀感悟的重要因素,新知識的感悟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上的,這意味著閱讀感悟的深度與廣度更多的取決于讀者背景知識積淀的豐厚程度,相似論認為,學生頭腦中貯存的相似性信息單元(即相似塊)越多,就越有利于選擇、匹配、激活閱讀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感悟也才越深刻。正所謂“得之于俄頃,積之于平時”。因此,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多積累自然、社會生活中的知識,另一方面,在閱讀中,要激活這些潛伏的圖式系統(tǒng),學生才能恍然頓悟,進而完成新的意義建構。

如教學《找春天》一課,老師在課前作了這樣的設計:

初讀課文,說說找到的春天是怎樣的?(從課文中找出語句)欣賞多媒體春景圖,再讀課文,交流“春天在哪里?”(課文語句內化成自己的語言)然后完成隨堂練習,學生再讀課文后,作了這樣的交流:

生1:春天在小草碧綠的腦袋上。

生2:春天在早開的野花中。

生3:春天在柳樹的點點嫩芽中。

生4:春天在小溪丁丁冬冬的琴聲中。

生5: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生6:春姑娘飛到我的身邊,悄悄地告訴我,“春天來了,快脫掉棉襖吧!”

師:春姑娘還會飛向哪里呢?

生1:春姑娘飛過田野,田野披上綠色的新裝。

生2:春姑娘飛過花園,花兒露出五顏六色的笑臉。

生3:春姑娘飛過樹林,樹木吐出點點嫩芽。

生4:春姑娘飛過小溪,小溪丁丁冬冬奏起春天的樂曲。

生5:春姑娘飛過整個大地,整個大地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教學中,當學生說出“春姑娘飛到我的身邊,悄悄地告訴我,春天來了,快脫掉棉襖吧!”這一具有個性化的體驗時,教師牢牢抓住這一教學契機,調整教學過程,及時設計了“春姑娘還會飛向哪里?”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回答。學生原有的語言積累被激活,互相啟發(fā),互為補充,然后通過同化和順應過程,重新構建新的語言,使語言發(fā)展從一個階段進入到另一個更高的階段,實現(xiàn)對原有知識的深化、突破和理解。

二、注重動手實踐,喚起學生感悟

思維是感悟的關鍵,沒有思維就沒有感悟。皮亞杰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與思維之間的聯(lián)系,思維就不能向前發(fā)展”。好動是學生的天性,在閱讀中,應順其天性,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在體驗中有所得,有所悟。

喚起學生感悟,一般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1、畫圖通過畫圖,使學生借助想象,將語言文字還原成形象,從而使文字與形象配合,課文與畫面互補,以促進學生更好得感悟課文。2、實驗有的課文,教師可圍繞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動手實驗,既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在實驗中突破難點,落實語言文字訓練。3、表演動手、動口、動身、動腦的表演使語言文字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同時,學生在表演中融入自己對文本的感悟和再創(chuàng)造。

如《世界多美呀》一課:

師:你能用彩筆為小雞畫出藍湛湛的天空嗎?(指名在事先準備的圖畫上涂色。)

師:小雞又看到樹木是綠茵茵的,我們學校綠茵茵的地方可多了,誰來向小雞介紹一下?(學生介紹略)

師:誰來幫樹木穿上綠茵茵的衣服?(給畫涂色。)

碧澄澄的小河是什么樣的?清清的河水里能看到什么?這么美的小河誰來畫?(生畫小河)

師:小雞光顧著看,都來不及說了,六個小點(注:指省略號)讓我們小朋友幫它說一說它又看到了什么?

生:它看到了紅通通的大蘋果。

生:它看到了黃澄澄的大梨子。

生:它看到了陽光照耀著大地,還看到了我們小朋友在快活地做著游戲。

案例中,學生讀、說、想、畫,將小雞見到的美麗世界與自己眼中的世界融為一體,激發(fā)了學生對自己所生活的這個美麗世界的熱愛之情。

三、運用比較,促進學生感悟

比較品評,是感悟的有效策略。學生只有在不同語詞、不同句式、不同話序的比較中,才能發(fā)現(xiàn)課文中語言運用的巧妙。因此要引導學生對重要的字義、文句、修辭方法進行比較揣摩,“意會”文字所表達的深層含義,品評語言的意蘊和情味,從而對語言和語境有所感悟。1,比較字詞,一般可采用換、增、刪等方法進行比較;2,比較句子;3,比較段落;4,比較標點。如《林海》一文中“這里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著的,順著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云橫秦嶺’那種險句?!痹凇案唿c的”“矮點的”等中間為什么不用頓號而用逗號,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從中感悟到:用上逗號,表示停頓稍長,更加突出了大興安嶺“嶺”的“溫柔親切”,抒發(fā)了對大興安嶺的無限喜愛之情。通過比較,使學生感受到語言的精練與嗦、具體與空洞、細膩與粗糙的區(qū)別,準確地運用語言表達情感。

四、激活想象,活化學生感悟

語言文字所描述的顯像結構本身沒有直接可感性,必須借助人的聯(lián)想和想象,才能化千癟枯燥的符號為形象鮮活的畫面,還可以重組表象,創(chuàng)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這樣獲得的感悟才是生動豐富的。

如《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一課:

師:荷葉給這么多小朋友帶來快樂,怪不得我――

生:(齊讀課題)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

師:小朋友,你們想變成荷葉嗎?

生:想。

師:那你想邀請哪些小朋友到你這兒玩呢?

生:我想邀請青蛙在我上面唱歌。

生:我想邀請蝴蝶在我上面跳舞。

生:我想邀請蟈蟈在我上面唱歌。

生:我想邀請雨滴在我上面唱歌。

生:我想邀請小魚在我下面嬉戲。

師:除了荷葉,你還想變成什么嗎?

生:我想變成一棵大樹,在夏天可以讓人們在我下面乘涼。

師:你真是一個一心想著別人的好孩子。

生:我想變成一枝冰棍,人們吃下去了,就覺得非常的舒服。

師:哇!你犧牲了自己,為的是給e人帶來涼爽!

生:我想變成一臺電風扇,可以給人們帶來涼風習習。

生:我想變成一枚鉆戒,可以讓新娘更加美麗。

生:我想變成一把傘,為大家遮住強烈的陽光。

生:我想變成一朵花,讓大家看,看后心情很舒暢。

兒童是天生的幻想家、詩人,兒童的世界是異想天開的世界,對生活、對文字,他們有著完全迥異于成人的視角。其實,這正是他們一顆顆充滿蓬勃生命力的活潑的童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