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尋幽】講述濟南老街巷故事:王府池子街_第1頁
【探古尋幽】講述濟南老街巷故事:王府池子街_第2頁
【探古尋幽】講述濟南老街巷故事:王府池子街_第3頁
【探古尋幽】講述濟南老街巷故事:王府池子街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探古尋幽】講述濟南老街巷的故事:王府池子“東更道,西更道,王府池子,二郎廟”,是濟南老城區(qū)中心老街道的俗稱。東、西更道,是過去濟南府衙的更夫們打更時走的路。王府池子街東起西更道街,西連芙蓉街,北抵起鳳橋街,南接平泉胡同。王府池子街原名魏家胡同,以姓氏得名。20世紀三十年代初,將街南段改名王府池子街。1965年,兩街合并,統(tǒng)名王府池子街。王府池子街北頭有“騰蚊泉”,南有王府池子也叫“灈纓泉”皆為七十二名泉之一,一街得兩名泉,街以泉出名。從芙蓉街走到東花墻子街,東行到起鳳橋街,再走就是王府池子街了。腳下踩著光滑的石板路,一路上穿街走巷,窄窄的街道是老城區(qū)的特征,走到王府池子街中段,向西一轉一大片碧綠池水呈現(xiàn)眼前,令人頓時豁然開朗。布滿了老城的風情。王府池子本來叫濯纓泉,但這個名字的來源時間卻無法考證。從金代開始,濯纓泉就開始出現(xiàn)于民間記載中,屬于珍珠泉泉群,金、明、清三代都被列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據(jù)記載,金元時期這里水勢旺盛,與珍珠泉相連,匯水成湖,可以在上面蕩舟。明代德王是明英宗二兒子的封號,原在德州,后遷至濟南,德王因喜愛濟南泉湖勝景,建府第時把濯纓泉等都圈到了自家院內(nèi),王府池子的稱呼得以傳開。再后來,王府池子被劃出來,但王府池子的稱謂卻沒有改變。后來清軍攻占濟南后,廢德王府為巡撫衙門,將王府池子劃了出來,流落到民間,但名字依然氣派。王府池子屬于珍珠泉泉群,珍珠泉現(xiàn)為山東省人大辦公地點,王府池子南側是人們賞泉的地方,樹有石碑一座,上寫“濯纓泉”,另有涼亭一座。東西兩側是民房的背面,西側高些,是個二層建筑,東側低些,兩間房都是青石到頂,下半截浸在水中,想來屋里應該特別潮濕。王府池子北面是一戶人家,據(jù)說姓張,院內(nèi)有柳樹幾株,石桌石凳,常有人在那里飲茶下棋。泉水從西北側流出,基本上在戶家穿行,流到曲水亭街,然后匯入大明湖。濟南老城區(qū)的眾多泉水中,王府池子是一個頗有貴族氣質的名字,在這一區(qū)域,“王府”兩個字顯得有些突兀。不過,王府池子彌漫著的是一股濃濃的平民氣息。在很多人眼里,在眾多名泉中,王府池子也許是最普通、最有親和力的了。王府池子形狀并不規(guī)則,長30米,寬19米,池岸是用大塊青石砌成。很久之前,王府池子里有十幾處泉眼,池子便是泉水匯集而成?,F(xiàn)在去看,王府池子的泉水仍然透明清澈,從南往北緩緩流淌?!芭f時王府院中池,流落民間百姓家”,王府池子周圍,沿街幾十棟民居依池而建,而這些居民則幸運地成了濟南真正的泉水人家。池子北岸的大院是王府池子街9號,據(jù)說是泉邊歷史最悠久的民居。院子里只有東屋是一棟黑瓦頂老房子,外墻皮已經(jīng)斑駁脫落,露出了里面的土坯,其余的建筑則是再普通不過的平房,絲毫看不出這是有著百年歷史的大院。王府池子南側有一座涼亭,廳內(nèi)設有石桌、石凳,無論晴雨,市民都可以在這里休息品茶、觀泉。池子東西兩側也是平房,西側是一座二層建筑,地基全由青石砌成,高大而有氣勢。東西平房地基大部分浸在水中,歷經(jīng)多年,池子周圍綠樹成陰,頗有江南水鄉(xiāng)韻味。池中有不少人在游泳嬉戲,這也許是王府池子親近居民的一大特色吧。雖然晴日當頭,但起伏的水面掀起一層層漣漪,水草在清澈的水中搖曳。坐在涼亭內(nèi)的石凳小憩,聽著池內(nèi)的水花聲,清涼的風穿過,心中無不愜意舒暢。

古人曾用“郭邊萬戶皆臨水”來形容王府池子以及周圍,可如今,這樣的勝景早已消失,但周邊老城區(qū)仍然受惠于池水。王府池子泉水從西北角的水道流出,曲折東流,穿梭于這一片老房子間,從小王府池子到起鳳橋,曲折的溝渠里涌動著的都是清泉,沿著街邊水道緩緩流淌。泉水流經(jīng)處,沿街不少住戶或在泉渠溝洗洗衣,或取水沖洗院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