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全冊精編知識點(共兩套)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82cc4aa932c5a3cc12cd0e36208bc6/f982cc4aa932c5a3cc12cd0e36208bc61.gif)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全冊精編知識點(共兩套)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82cc4aa932c5a3cc12cd0e36208bc6/f982cc4aa932c5a3cc12cd0e36208bc62.gif)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全冊精編知識點(共兩套)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82cc4aa932c5a3cc12cd0e36208bc6/f982cc4aa932c5a3cc12cd0e36208bc63.gif)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全冊精編知識點(共兩套)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82cc4aa932c5a3cc12cd0e36208bc6/f982cc4aa932c5a3cc12cd0e36208bc64.gif)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全冊精編知識點(共兩套)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82cc4aa932c5a3cc12cd0e36208bc6/f982cc4aa932c5a3cc12cd0e36208bc6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原創(chuàng):蒙蒙de雨科學課堂原創(chuàng):蒙蒙de雨科學課堂共兩套知識點全冊后附問答題新教科版六上科學知識梳理新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全冊精編知識點第一單元《微小世界》(第一套)第1課放大鏡1.比較放大鏡的鏡片、玻璃片和近視眼鏡的鏡片。觀察工具放大鏡玻璃片近視眼鏡樣圖能否放大物體圖像能放大不能放大(且圖像大小不變)不能放大(但能把圖像縮?。┨攸c中央厚、邊緣薄一樣厚中央薄、邊緣厚2.放大鏡的鏡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邊緣薄。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3.不同放大倍數(shù)鏡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和鏡片凸度有關。凸度越大,放大倍數(shù)越大。4.我們可以用一個燒杯、燒瓶、玻璃杯、礦泉水瓶等中央厚、邊緣薄的透明容器加滿水制作成放大鏡。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放大鏡。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5.放大鏡的鏡片又叫凸透鏡,近視眼鏡的鏡片又叫凹透鏡。第2課怎樣放得更大1.一個凸透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有限的,把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能把物體放得更大。2.制作一個組合凸透鏡(1)制作方法:①用一個放大鏡觀察書上較小的文字,當圖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時,保持這個放大鏡的位置不動。②在第一個放大鏡下增加一個放大鏡,并和第一個放大鏡相互平行,上下移動第二個放大鏡,當圖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時,測量這兩個凸透鏡之間的距離。③把兩個凸透鏡用紙筒固定。(2)組合凸透鏡的放大倍數(shù)大于其中任意一個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3.蚜蟲只有針眼般大小,肉眼看到的蚜蟲密密麻麻,也看不清細節(jié),而在組合凸透鏡下能 較為清楚地看到蚜蟲的肢體。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4.用透鏡組合而成的顯微鏡叫光學顯微鏡。光學顯微鏡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一兩千倍。5.組合凸透鏡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鏡相當于顯微鏡中的目鏡,位于下方靠近觀察物體的凸透鏡相當于顯微鏡中的物鏡。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6.用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的圖像放大約200萬倍。7.顯微鏡的發(fā)明,把人類帶人了一個嶄新的微觀世界。第3課觀察身邊微小的物體1.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可以概括為五個步驟:(1)安放:右手握住顯微鏡的鏡臂,左手托住鏡座,將顯微鏡向著光擺放在平坦的桌面上,略偏左。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2)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調(diào)節(jié)載物臺下的反光鏡,從目鏡往下看,能看見一個亮的光圈。(3)上片:將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夾住,使標本恰好在載物臺通光孔的中央。原創(chuàng):蒙蒙de雨科學課堂(4)調(diào)焦:眼睛看著物鏡,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用左眼從目鏡往下看,同時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升到標本出現(xiàn)在視野里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圖像。(5)觀察:慢慢移動玻片標本,用左眼觀察標本的各個部分,注意移動的方向和從目鏡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一邊觀察一邊將觀察到的圖像畫在學習單上。2.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觀察同一物體,圖像的大小和視野(看到的范圍大小)均不同。圖像越大,視野越??;圖像越小,視野越大。3.通過顯微鏡觀察標本時,注意移動標本的方向和從目鏡里看到的方向相反。4.在顯微鏡下,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實是由許多小鱗片組成的。5.在放大鏡下觀察,能發(fā)現(xiàn)不同昆蟲的觸角形狀不同。蝴蝶的觸角蝗蟲的觸角蠶蛾的觸角天牛的觸角6.昆蟲頭上的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這個“鼻子”能分辨各種氣味,有的比人的鼻子靈敏得多。7.蠅的眼睛由許多小眼睛組成,這樣的復眼能看到周圍360°范圍內(nèi)的物體。8.受昆蟲的啟發(fā)人們進行了很多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如: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雷達——對蝙蝠的模仿。第4課觀察洋蔥表皮細胞1.第一個發(fā)現(xiàn)細胞的人是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2.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必須薄而透明,所以物體需要制成玻片標本。3.洋蔥表皮玻片標本的制作過程(1)蓋上蓋玻片的方法: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輕輕地蓋上,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xiàn)氣泡。(2)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時,滴碘酒是為了讓細胞染色,便于觀察。(3)不要用摸過洋蔥的手揉眼睛。4.洋蔥表皮細胞的特點(1)在顯微鏡視野中,洋蔥表皮細胞的形狀大體為長方形、它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等。(2)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看到的小黑點是細胞核,看到的大泡泡是液泡。第5課觀察更多的生物細胞1.除病毒外,絕大多數(shù)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2.觀察更多的生物細胞(1)生物細胞的形態(tài)多種多樣,不同生物的細胞是不同的,同一生物不同組織或器官的細胞也是不同的。(2)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是不同的,雖然兩者都有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等結構,但是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3.細胞是生物體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長、發(fā)育、繁殖、遺傳等生命活動都是通過細胞進行的。4.自然界的大多數(shù)生物體都是由多細胞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們只有一個細胞,稱為單細胞生物。比如草履蟲、眼蟲、喇叭蟲、變形蟲、太陽蟲、細菌等,就是一個細胞。第6課觀察水中微小的生物1.顯微鏡的發(fā)明使人們不僅看到了細胞,還發(fā)現(xiàn)了很多微小的生物。2.在水中生活著形態(tài)各異的微小的生物,他們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對環(huán)境有一定的需求,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會運動,能繁殖等。3.在池塘的水中有不少微小的生物,可能有草履蟲、水蚤、鐘形蟲、喇叭蟲、變形蟲、線蟲、新月藻、衣藻、眼蟲等。4.在顯微鏡下觀察水中微小的生物(1)用滴管吸取一滴池塘或魚缸里的水,放在載玻片上,然后蓋上蓋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2)在顯微鏡下看到在水滴中運動著的就是微小的生物。(3)控制微生物的運動速度的方法:①事先在載玻片上放少量脫脂棉纖維;②用吸水紙吸走多余的水分。5.我們還可以提前培養(yǎng)微小的生物(1)霉點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聚集而成的。(2)用滴管取燒杯內(nèi)的水時,可以適當靠近水面附近,這里的微生物比較密集。6.荷蘭的安東尼·范·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在顯微鏡下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人。7.絕大多數(shù)微生物都非常細小,只有通過顯微鏡等工具的幫助才能看到。而蘑菇、木耳、靈芝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第7課微生物與健康1.病毒也是一種微生物,絕大多數(shù)要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存,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nèi)。2.微生物既給人們帶來了危害,也給人們帶來了好處。3.微生物帶來的危害(1)科學家發(fā)現(xiàn)傷寒、鼠疫、霍亂等傳染病的元兇原來是細菌和病毒。(2)有些微生物會引起霉變。4.微生物帶來的好處(1)有些微生物能提供食物或幫助我們生產(chǎn)食物,如蘑菇、酸奶、甜酒、泡菜、腐乳、面包、醋、醬油等。(2)人們利用一些微生物處理有機垃圾和污水。(3)人類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chǎn)物制成的各種疫苗為預防、控制傳染病的發(fā)生和流行做出巨大貢獻。5.霉變的食物對身體有害。保持干燥低溫可以防霉。6.觀察工具的發(fā)展和觀察范圍的拓展。眼睛眼睛放大鏡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掃描隧道顯微鏡7.人類不僅在顯微鏡下發(fā)現(xiàn)了生物的細胞,還發(fā)現(xiàn)生物的生長、繁殖以及其他生命現(xiàn)象都和細胞有關。在此基礎上,人類成功地培育出許多具有良好品質的動植物新品種。第二單元《地球的運動》第1課我們的地球模型1.地球的內(nèi)部結構由地殼、地幔、地核組成。2.地球表面主要是由海洋和陸地組成的。其中海洋的面積(約占71%)大于陸地的面積(約占29%)。3.地球是一個球體。地球圍著太陽公轉,同時地球自轉。4.地球的年齡已經(jīng)超過了40億年。5.科學家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會根據(jù)觀測的數(shù)據(jù)或假設,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根據(jù)新的數(shù)據(jù),不斷地加以修正。6.不同的模型適合表達不同的知識。如:地球結構模型剖面、地球海陸分布模型、地球自轉模型。7.觀察常用的地球儀,我們可以知道:地球儀上與赤道平行、指示東西方向的圓圈是緯線;連接南、北兩極、指示南北方向的線是經(jīng)線。緯線經(jīng)線緯線經(jīng)線第2課晝夜交替現(xiàn)象1.地球是一個不發(fā)光且不透明的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由于地球自轉形成了晝夜交替。2.晝夜交替是地球常見的天文現(xiàn)象。3.地球上一晝夜的時間是24小時(或1天)。4.晝夜交替的假說(1)我們可以用手電筒模擬太陽,用地球模型(或乒乓球等球體)模擬地球。做模擬實驗,初步檢驗我們的假設是否成立。(2)通過模擬實驗可以證明上面四種假設都能出現(xiàn)晝夜交替現(xiàn)象。在沒有新的證據(jù)時,這些假設暫時都是正確的。第3課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1.“地心說”和“日心說”學說名稱地心說日心說天文學家托勒密哥白尼示意圖地球與太陽的相對運動狀態(tài)地球不動,太陽繞地球轉太陽不動,地球繞太陽轉,同時地球自轉是否能出現(xiàn)晝夜交替現(xiàn)象是是2.1851年,法國物理學家萊昂·傅科在巴黎先賢祠懸掛一枚擺錘,被稱為傅科擺,證實了地球的自轉。3.再次做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模擬實驗(1)地球有自轉軸,且地軸是傾斜的。(2)反光的小圓片的作用:方便我們研究小圓片所在位置的晝夜變化情況。(3)對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解釋:自轉半周前小圓片處于白晝,自轉半周后小圓片處于黑夜。4.地球繞地軸自轉,地球自轉產(chǎn)生了晝夜交替現(xiàn)象。第4課誰先迎來黎明1.地球上不同的地區(qū),每天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東邊的北京比西邊的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2.大家手拉手做誰先迎來黎明的模擬實驗(1)大家按照由“西”向“東”的方向慢慢轉動,“北京”先見到“太陽”。(2)大家按照由“東”向“西”的方向慢慢轉動,“烏魯木齊”先看到“太陽”。3.坐在前進的汽車上觀察窗外的樹木,樹木的運動方向是向后。4.觀察者坐在轉動的轉椅上觀察,周圍的景物圍著觀察者轉動,且景物轉動的方向與轉椅轉動的方向相反。5.每天看到太陽和其他天體東升西落,這說明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6.地球自西向東繞地軸自轉,自轉一周的時間是24小時,并形成了天體東升西落的現(xiàn)象。第5課影長的四季變化1.日影變化與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有關。2.圭表是中國古代測量正午時刻的日影長度的天文儀器。3.正午時,物體影子隨季節(jié)變化呈有規(guī)律的變化。4.根據(jù)圭面上表的日影長度,人們就可以確定四季和二十四節(jié)氣。5.制作簡易圭表來觀察日影的四季變化制作圭面刻度在圭面上立表太陽高度的變化手電筒模擬太陽6.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的變化規(guī)律(1)夏至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最短。(2)冬至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最長。(3)從夏至到冬至,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逐漸變長。(4)從冬至到夏至,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逐漸變短。(5)春分與秋分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一樣長。(6)在連續(xù)測量到兩次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最短或最長之間的時間是一年7.晝夜長短的變化(1)同一地方,夏至時晝最長、夜最短,冬至時夜最長、晝最短,春分、秋分時晝夜平分。(2)同一地方,從夏至到冬至,晝越來越短、夜越來越長;從冬至到夏至,晝越來越長、夜越來越短。8.太陽高度角(太陽仰角):太陽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間的夾角。第6課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1.地球的公轉(1)公轉是指一個天體圍繞另一個天體轉動。地球的公轉是指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動。(2)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3)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2.在地球公轉的過程中,地球地軸傾斜的方向不會改變,始終指向北極星。3.地球公轉軌道的形狀是橢圓形,每年一月初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最近,每年七月初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最遠。4.四季變化與地球公轉有關。5.四季變化與距離太陽的遠近無關①“地球距離太陽近時是夏季,地球距離太陽遠時是冬季”這個觀點是錯誤的。②地球距離太陽近時,是北半球的冬季;地球距離太陽遠時,是北半球的夏季。③同一時間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季節(jié)正好相反。而同一時間地球距離太陽的遠近是一個定值。6.模擬地球的自轉和公轉(1)地球一直是“斜著身子”公轉的。(2)小球的軸(地軸)所指的方向要始終不變。第7課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1.地球不停的自轉形成了晝夜交替現(xiàn)象,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四季變化。2.晝夜交替對生物的影響(1)白晝與黑夜對生物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光照。蝴蝶貓頭鷹(2)有的動物適應較強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動,稱為晝行性動物。比如:蝴蝶、蜜蜂等。蝴蝶貓頭鷹(3)有的動物適應弱光,主要在夜間活動,稱為夜行性動物。比如:貓頭鷹、蝙蝠等。(4)有一些植物會隨著晝夜交替而變化。例如,郁金香隨著太陽升起而開放,晚上郁金香會收攏花瓣。3.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1)不同的季節(jié),一些動物會換毛,比如生活在北極地區(qū)的北極狐,夏季和冬季都會換上不同顏色的毛。(2)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動物會用冬眠的方式過冬,比如刺猬、蛇、蛙、熊等。(3)一些植物到了秋冬季節(jié)會落葉,比如楓樹、楊樹等。第三單元《工具與技術》第1課緊密聯(lián)系的工具和技術1.我們完成一項活動所使用的物品都可以稱之為工具,工具一般能夠使我們省力或方便。2.不使用工具時,很費勁而且很難取出核桃仁;使用錘子、磚塊等工具時,能取出核桃仁,但基本上都是碎塊、碎渣;使用核桃夾時,既省時又省力,熟練后還可以取出完整的核桃仁。不使用工具使用錘子使用磚塊使用核桃3.工具的選擇和使用(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2)做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3)同一種工具,使用不同的方法,效果也會不同。(4)費力、難做的事情,使用恰當?shù)墓ぞ?,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我們在活動中所用到的方法和手段稱為技術。工具與技術的關系如下:5.生活中的常用工具(1)通信工具:手機、電話、電腦等。(2)測量工具:溫度計、刻度尺、秒表等。(3)機械工具:螺絲刀、鉗子、扳手、羊角錘等。(4)交通工具:自行車、汽車、飛機、輪船、火車等。第2課斜面1.斜坡就是一種斜面,斜面是一種簡單機械。利用斜面搬運物體可以省力。2.利用斜面滑道從上往下搬運物體十分省力,不需要人為施加力。沿斜坡滾落石頭模擬水渠引水3.利用斜面從下往上搬運物體比直接搬運物體要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但越費距離。4.斜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你可以在一些工具上見到斜面的應用,比如刀、斧等;你還能在許多交通道路、房屋建筑中找到斜面,比如盤山公路、橋梁、高速公路的排水設計等。5.人們利用斜面和其他技術修建了運河、水壩、水渠、水溝等設施,組成水利系統(tǒng)。6.像螺絲釘上的螺紋這樣的形狀叫螺旋,螺旋是一種變形的斜面。第3課不簡單的杠桿1.一根木棒就可以變成杠桿。古人利用木棒撬動大石頭。杠桿和斜面一樣,都是一種簡單機械。2.杠桿上三個重要的位置(1)支點: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2)阻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 阻力點支點位置。(3)用力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3.用一塊小石塊和木板撬動一塊大石塊時,支點距離阻力點越近,距離用力點越遠,就越省力。4.由于三個點的具體位置各不相同,因此杠桿的省力情況各不相同。(1)省力杠桿: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2)費力杠桿: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3)既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5.杠桿在生活中的應用(1)增大力的作用效果:撬棍、啟瓶器、鉗子、羊角錘等。(2)擴展力的作用范圍:打撈網(wǎng)、筷子、船槳、釣魚竿等:(3)改變力的作用方向:鋤頭、撬棍等。第4課改變運輸?shù)能囕?.在車輪發(fā)明之前,人們大多通過雙腳行走去探索自然,也依靠人力或畜力運輸物品。2.隨著車輪的運用,人們不僅發(fā)明了馬車、火車、汽車等交通工具,還發(fā)展了交通圖、橋梁、鐵軌等技術,人類的交通運輸變得快捷和高效。3.分別用平板和手推車在操場沿直線、曲線運送物品,可以總結出車輪的作用:省力、省時、靈活、平穩(wěn)、便利等。實驗中使用秒表進行計時。4.車輪是一種輪軸,由半徑較大的輪和半徑較小的軸組成。在漫長的歷史中,車輪也在不斷地改進和發(fā)展。5.輪軸是一種變形的杠桿,輪和軸固定的中心相當于杠桿的支點,在輪上用力的位置相當于杠桿的用力點,在軸上用力的位置相當于杠桿的阻力點。6.輪軸可以省力,而且在軸不變的情況下,輪越大,輪軸越省力。7.水龍頭、扳手、滑輪、螺絲刀都可以看成是輪軸的變形。第5課靈活巧妙的剪刀1.隨著冶煉技術的發(fā)展,利用金屬材料制造工具成為可能。大多數(shù)金屬不僅堅硬耐用,而且可塑性強。2.剪刀是一種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桿的結構特點。鋒利的刀刃和錐形的刀尖是斜面,刀刃和把手繞著中間的轉軸轉動,可以看作杠桿。3.組合多項技術是工具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向。4.剪刀是一種可以靈活、精細加工的工具。人們通過把手控制刀刃移動的方向和開合的角度,通過刀刃的方向和角度的變化可以靈活地對材料進行加工和剪切。5.模擬醫(yī)生做外科手術。用普通剪刀剪開組織時容易將開口開得較大,使用解剖剪會更方便。6.三種剪刀(1)裁衣剪刀為了獲得更大的裁剪距離,剪刀的結構都會設計成等臂杠桿甚至是費力杠桿,但我們使用時并不覺得有多費力,這得益于刀刃是斜面。(2)理發(fā)剪刀(牙剪)也多為費力杠桿,刀刃是梳齒形狀,可以用來打薄頭發(fā)。(3)解剖剪刀的刀柄很長,刀刃很短,可以很省力。第6課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印刷術1.人類總是在不斷地改進著工具和技術,從而推動著社會的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印刷術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2.我國的四大發(fā)明包括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3.模擬活字印刷(1)檢字:把字模按照順序排列整齊。(2)刷墨: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勻涂抹墨汁。(3)拓印:鋪上白紙,拉平紙張,用拓印圓盤均勻壓印。(4)晾制:緩緩將白紙掀起,放到向陽通風處晾干。4.估量活字印刷的時間(印刷多次時只需檢字一次)(1)印刷一本書的時間=檢字一本書的時間+刷墨一本書的時間+拓印一本書的時間+晾制一頁的時間(可以同時晾制,所以晾制花費的時間很少,可以忽略)(2)印刷100本同樣書的時間=檢字一本書的時間+(刷墨一本書的時間+拓印一本書的時間)×1005.評測手工抄寫和活字印刷兩種方式(1)制作少量的書時,如制作一本書,比較省時的方法是手工抄寫。制作大量的書時,如制作100本書,比較省時的方法是活字印刷。(2)手工抄寫很容易有錯誤,而活字印刷可以在檢字階段多檢查幾次,能大大降低錯誤率。6.印刷術的出現(xiàn)使書籍快速而大批印制成為可能。印刷術本身也在不斷地發(fā)展。第7課信息的交流傳播1.印刷革命帶來了書籍報刊的大量普及。2.現(xiàn)在我們身處信息時代,信息交流越來越便捷和準確。3.書籍、廣播、電視、電腦、手機等都是人類信息交流和傳播的工具。4.比較不同的傳播工具(1)書本主要為我們提供文字、圖像等形式的信息,人們通過閱讀,獲取書籍所承載的信息。(2)電腦可以提供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更多形式的信息。電腦承載的信息更加多元,人們可以通過看、聽的方式獲取它所承載的信息。5.比較閱讀圖文和觀看視頻的傳播效果方式獲取信息的速度獲取信息的效果閱讀圖文快抽象、不易理解觀察視頻慢直觀生動、易理解6.獨輪車的模型中,車輪是輪軸的應用,繞軸轉動的車架是杠桿的應用。在制作的過程中,技術的運用簡易獨輪車也很多,比如,車架運用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用吸管來減小車輪與車軸之間的摩擦力,竹棍連接的捆扎技術等。簡易獨輪車7.在工具和技術的發(fā)展過程中,信息的交流與傳播就像是一個齒輪,驅動著它們共同發(fā)展。8.當文字成為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時,記錄文字的需要推動著人們不斷改進記錄文字的紙張,抄寫的低效又推動著印刷術和印刷工具的發(fā)展。第四單元能量第1課各種形式的能量1.世間萬物都是運動的,能量是對物體運動的一種描述。2.能量的形式各不相同,聲、光、電、熱、磁都是能量的表現(xiàn)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3.像我們組裝過的電路一樣,電池提供的電能經(jīng)過小燈泡,轉換成了光能和熱能。在這個過程中,電能的總量與光能和熱能的總量是相等的。4.能量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他物體,而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5.車的行駛需要能量,汽油為大多數(shù)汽車提供了能量。電動車會消耗電能,太陽能車會消耗太陽能。6.尋找身邊的能量形式觀察到的現(xiàn)象能量的表現(xiàn)形式(能量的來源)物體發(fā)生的變化轉動的電風扇電葉片的轉動超聲波清洗眼鏡聲細小污物脫落運動的太陽能車光車輪的轉動磁鐵吸引鐵釘磁鐵釘?shù)倪\動7.機械能可以使物體運動起來。第2課調(diào)查家中使用的能量1.每種能量形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經(jīng)濟成本和環(huán)境代價。2.家里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能量使用的物品能源可否再生可否替代或節(jié)能辦法電燈火電廠不可再生使用節(jié)能燈平板電腦電池不可再生不使用時關機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可再生_______燃氣灶天然氣不可再生使用節(jié)能燃氣灶燃油汽車石油不可再生公交車、自行車等產(chǎn)品名稱:電熱水壺額定功率:1800W額定容量:產(chǎn)品名稱:電熱水壺額定功率:1800W額定容量:2.0L額定電壓:220V額定頻率:50Hz(1)功率:用電器工作時單位時間內(nèi)耗電量的大小。(2)功率的單位是瓦特,簡稱瓦,符號是W。(3)耗電量的常用單位是度,功率為1000瓦的電器、1小時的耗電量就是1度。計算公式:功率(瓦)×時間(小時)÷1000=耗電量(度)。(4)右圖為電熱水壺的銘牌,觀察銘牌可以知道它的功率、容量等信息。“1800W”表示電熱水壺工作1小時的耗電量就是1.8度。4.節(jié)能建議(1)客廳無人時,要及時關閉電燈和電視。(2)不使用電腦時,可以設置成待機狀態(tài)或者關機。(3)夏季室內(nèi)使用空調(diào)時,溫度設置不低于26℃。第3課電和磁1.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在一次實驗中偶然讓通電的導線靠近指南針,發(fā)現(xiàn)指南針的指針發(fā)生了偏轉。2.奧斯特實驗證明通電導線會產(chǎn)生磁性(電生磁)(1)組裝一個電路,點亮小燈泡,以確保電路是通路。(2)在桌上放一個指南針,指針靜止時會指南北方向。小磁針的南極(S極)指向南方,小磁針的北極(N極)指向北方。(3)將電路中的導線拉直,放置在指南針的上方,并讓導線的方向與磁針所指的方向一致。(4)接通電路,指南針會發(fā)生偏轉。再斷開電路,指南針會恢復原位。3.將簡單電路中的小燈泡取下,利用短路電路做奧斯特實驗。由于電路短路,電流很強,所以指南針的偏轉角度更大,實驗效果更加明顯。實驗中,電路短路.電流很強.電池會很快發(fā)熱,所以只能短暫接通一下馬上斷開。4.用通電線圈靠近指南針,重演奧斯特實驗,指南針的偏轉角度會比用一根通電導線更大。5.用通電線圈和指南針可以做成電流檢測器,檢查廢電池中是否有電。第4課電能和磁能1.磁鐵也具有“能量”,從磁懸浮列車、電磁起重機,到耳機、電磁爐,到處都有磁能的影子。2.生活中的大部分磁能都可以由電能轉換而來。3.由線圈和鐵芯組成的裝置叫電磁鐵。4.我們制作鐵釘電磁鐵所用的導線較短,連接在電池上有點像短路連接,耗電大,電池容易發(fā)熱,所以不能把它長時間連接在電池上。5.利用電磁鐵可搬運大頭針等能夠被磁鐵吸引的物體。6.將電磁鐵連接到電池上,給線圈通上電流,將電磁鐵與大頭針接觸,觀察到電磁鐵能夠吸起大頭針;斷開電流后,大頭針會落下。這說明電磁鐵接通電流后產(chǎn)生磁性;斷開電流則磁性消失。7.用電磁鐵搬運物體時,電能先轉換成磁能,然后電磁鐵吸引物體運動,電磁鐵的磁能轉換成物體的機械能。8.電磁鐵能指南北,且其磁極與電流的方向有關。第5課電磁鐵1.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shù)的關系(1)改變的條件:線圈的匝數(shù)。(2)不變的條件:電池的節(jié)數(shù)、鐵釘?shù)拇笮〉?。?)電磁鐵不能長時間連接電池,以免電池耗電太多影響實驗的公平。(4)結論: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線圈的匝數(shù)有關,其他條件相同時,線圈的匝數(shù)越少,電磁鐵的磁性越弱;線圈的匝數(shù)越多,電磁鐵的磁性越強。2.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有關,其他條件相同時,電池節(jié)數(shù)越少,電流越小,電磁鐵的磁性越弱;電池節(jié)數(shù)越多,電流越大,電磁鐵的磁性越強。3.實驗中,我們根據(jù)吸引大頭針的個數(shù)來判斷電磁鐵的磁性強弱。第6課神奇的小電動機1.電動機是利用電能產(chǎn)生動力的機器。它的基本原理是用電產(chǎn)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推動轉子轉動。2.小電動機的構造(1)小電動機主要包括外殼、轉子、后蓋三部分。(2)外殼內(nèi)有一對永久磁鐵,轉子上有鐵芯、線圈、換向器,后蓋上有電刷。(3)換向器的作用是接通電流并改變電流的方向。(4)轉子上有線圈繞在鐵芯上,相當于電磁鐵。3.探究小電動機是如何轉動的(1)把轉子的電流換向器放在導線架上,另一端的軸放在鐵絲架上,要使轉子能夠靈活轉動而不被卡住。(2)通過導線架給轉子線圈通上電流,用一個磁鐵靠近轉子,轉子會轉動。(3)改變轉子轉動速度的方法包括改變磁鐵距線圈的遠、改變磁鐵數(shù)量、改變電池數(shù)量。(4)改變轉子轉動方向的方法包括改變磁鐵的磁極性質、改變電池正負極的接法。第7課能量從哪里來1.太陽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來源。2.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這些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換,可以儲存在一些物質中。電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轉換來的。3.太陽能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進入生態(tài)系統(tǒng),轉化了的能量通過復雜的食物關系在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中逐級傳遞。說明太陽能是所有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4.用電動機來發(fā)電觀察電動機產(chǎn)生的電流使電動機轉動的更快(1)將小電動機連接到電路里,轉動小電動機,小燈泡沒有發(fā)光,可能是因為“電動機”產(chǎn)生的電流太小,我們可以借助“電流檢測器”進一步觀察。(2)用線繞在小電動機的軸上,拉動線可以使小電動機轉得更快些,進而產(chǎn)生更大的電流。(3)當小電動機被用來發(fā)電時,它就是發(fā)電機了,發(fā)明了發(fā)電機后,人們就能夠把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大規(guī)模地轉換成電能了。5.太陽能無人駕駛飛機的能量轉換電動螺旋槳(電動機)電動螺旋槳(電動機)太能能電池板機械能電能太陽能機械能電能太陽能全冊問答題梳理與總結1.放大鏡的鏡片有什么特點?答:鏡片是透明的,中央厚、邊緣薄。2.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鏡片有什么不同?答:不同放大倍數(shù)鏡片的凸度不同。3.鏡片的放大倍數(shù)跟什么有關?答: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和鏡片凸度有關。凸度越大,放大倍數(shù)越大。4.怎樣組合凸透鏡,才能使圖像放得更大?答:兩個放大鏡需要平行放置,放大鏡之間的距離會影響圖像的清晰度和放大倍數(shù),要觀察到較大且清晰的圖像需要找到兩個放大鏡之間的最佳距離。5.觀察學校實驗室用的顯微鏡由哪些部分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答:(1)目鏡:放大;(2)調(diào)節(jié)旋鈕:調(diào)節(jié)物鏡和物體之間的距離;(3)物鏡:放大;(4)載物臺:放置被觀察的物體;(5)反光鏡:增強光線。6.我們的組合凸透鏡,相當于顯微鏡中的哪個部分?答:上邊的相當于顯微鏡的目鏡,下冊的相當于顯微鏡的物鏡。7.我們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讓你最驚奇的是什么?答:以蝴蝶的翅膀為例,蝴蝶的翅膀圖像較小,只能看到整體的形狀、顏色等,看不清細節(jié);在放大鏡下,蝴蝶的翅膀圖像變大,能看到不規(guī)則的網(wǎng)格狀翅脈;在顯微鏡下,蝴蝶的翅膀圖像變得更大更清晰,能看到上面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鱗片。最驚奇的是鱗片的數(shù)量很多,排布整齊,每個鱗片的形狀大致相同。8.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觀察同一物體,圖像的大小和視野(看到的范圍大?。┯惺裁床煌?答:觀察工具倍數(shù)越大,圖像越大,視野越小。9.我們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結構有什么共同的特點?答:①洋蔥表皮細胞的形狀,像一個個小房子;②洋蔥表皮細胞內(nèi)有小黑點——細胞核;③洋蔥表皮細胞的數(shù)量很多。10.我們看到的洋蔥表皮細胞跟羅伯特·胡克觀察到的細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答:相同:都像很多個小房間;不同:我們觀察到的細胞更清晰,羅伯特·胡克觀察到的細胞沒那么清楚。11.我們觀察到了哪些生物體的細胞?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答:植物細胞、動物細胞、人體細胞。①生物的細胞是多種多樣的。②不同生物的細胞形態(tài)結構是不一樣的。③同一生物不同部位的細胞形態(tài)結構是不一樣的。④大多數(shù)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生物體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12.我們觀察到的微小的生物有什么共同點?答:構造簡單。都只有一個細胞構成,稱為單細胞生物。身體微小。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得清。13.我們觀察了幾種微小生物?它們是什么樣的?名稱樣子水蚤長約2毫米,淺肉紅色草履蟲像一只倒轉的草鞋變形蟲能變形,任何地方都能突起線蟲呈圓柱形新月藻像新月形衣藻球形或卵形,前端有兩條等長的鞭毛,能游動14.我們根據(jù)什么辨認出它們是生物的?答:①需要一定的生活環(huán)境;②需要進食或自己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③需要呼吸;④排泄廢物;⑤對外界刺激有應激表現(xiàn);⑥有生殖現(xiàn)象。15.我們是如何制作地球模型的?我們的模型可以解釋地球的什么知識?答:(1)地球結構模型:地球由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組成(2)地球海陸分布模型:地球的海陸占比(3)地球自轉模型: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16.對比不同的模型,它們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答:模型的相同之處:指三個模型都能表達某一類的地球知識,都有地球的基本特征,都能用于科學研究。模型的不同之處:主要是指三個模型所表達的地球知識不同,表達的研究方向不同和制作方法不同。17.我們的地球模型還可以如何改進?答:添加底座,用膠帶把兩個橘皮固定,涂色再均勻些。18.通過模擬實驗,能夠證明我們的假設嗎?我們是根據(jù)什么來判斷地球模型上出現(xiàn)的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答:能。手電筒的光打在地球模型上,可以看到地球模型上亮、暗的位置不斷變化,對應晝夜交替現(xiàn)象。19.能解釋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假設有哪些,它們有什么不同?答:地球自轉;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同時地球自轉;地球自轉;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同時地球自轉。地球與太陽的相對運動狀態(tài)不同。20.托勒密和哥白尼的觀點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答:不同:地球與太陽的相對運動狀態(tài)不同:托勒密認為地球不動,太陽繞地球轉即地心說。哥白尼認為太陽不動,地球繞太陽轉,同時地球自轉即日心說。相同點:地球是球形的,天體的運動是圓周運動,都出現(xiàn)晝夜交替現(xiàn)象。21.再次做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模擬實驗與前一次模擬實驗有什么不同?答:實驗條件不同:①增加“地軸”讓“地球”繞“地軸”自轉;②增加反光小圓片,方便觀察反光小圓片在自轉過程中不同時的晝夜交替過程。實驗結果不同:地球自轉產(chǎn)生晝夜交替現(xiàn)象。22.現(xiàn)在你認為晝夜交替現(xiàn)象是如何形成的?答:地球自轉產(chǎn)生晝夜交替現(xiàn)像。23.北京和烏魯木齊,哪一座城市先迎來黎明?我們是如何知道的?答:根據(jù)模擬實驗,北京在烏魯木齊的東邊,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所以北京先迎來黎明。24.地球的自轉方向是怎樣的?自轉一周要多長時間?我們又是如何知道的?答: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要24小時。在模擬實驗中,地球自轉一周,一個地區(qū)只迎來一次黎明,而我們生活的城市每天也只有一次黎明,所以可以推理出地球自轉一周就是一天,即24小時。25.四季交替,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會怎樣有規(guī)律地變化?答:物體正午的日影長度在四季有規(guī)律地變化著:從夏到冬,日影逐漸變長;從冬到夏,日影逐漸變短;夏季日影最短,冬季日影最長,春秋日影適中。26.在模擬實驗中,我們是怎樣模擬地球的運動的?答:準備一個塑料小球,在球上畫一條“赤道”;再準備一個圓盤作為公轉的軌道;讓小球在圓盤中運動起來。27.通過觀察圖片、模擬實驗和數(shù)據(jù)分析,我們對地球公轉的特點有了什么新的認識?答:周期為一年,方向為自西向東,地軸傾斜角不變,產(chǎn)生四級的變化,軌道形狀為近似正圓的橢圓有近日點,遠日點。28.通過收集資料,我們知道了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對生物還有哪些影響呢?對生物影響晝夜交替四季變化植物白天光合作用,晚上呼吸作用,有的花瓣白天打開,晚上閉合,有的植物晚上開花不同季節(jié)有不同樣貌動物分晝行性動物和夜行性動物換毛(羽)、冬(夏)眠、遷徙、洄游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著裝、飲食、住宅、活動、生長、過敏29.使用工具與不使用工具有什么區(qū)別?答:使用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省力、省時、方便或者輕松地完成工作。人們在使用工具過程中的知識、經(jīng)驗、技巧都屬于技術的范疇,對這些方面的思考,往往又會轉變成新工具發(fā)明的動力。30.在取核桃仁的任務中,不同的工具使用方法相同嗎?效果如何?使用核桃夾之后,你解決問題的技巧有什么變化?答:相同,都可以采用敲、碾壓兩種方法。用木棍、磚塊、鐵錘敲起來很方便,但很容易把核桃砸爛變成殘渣;用碾壓的方法,雖然慢,但用木棍碾壓取出的核桃仁相對較完整一些。使用核桃夾其實也是碾壓的方法,用它取出的核桃仁更完整。31.結合探究過程,說說你對“工具”和“技術”的看法。答:工具:常常是一些物品,有的是任務中用到的物體,不同工具優(yōu)劣不同;技術:常常是一些方法,同一任務中可以用到多種技術;但是工具和技術也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術,可以根據(jù)技術來發(fā)明工具,技術和工具都是可以改進的。32.通過測試,你認為斜面有什么作用?答:降低搬運難度,省力省時33.模擬測試中,我們是否能成功地將重物撬動到指定地點?杠桿在撬動中有什么作用?答:有時能撬動,有時撬不動。杠桿在撬動中起著省力作用。34.測試過程中,你做過哪些嘗試,有什么發(fā)現(xiàn)?答:改變小石塊的位置:小石塊離小木塊越近越撬不動,離小木塊越遠撬動的距離越大。改變小木塊的位置:小木塊離大石塊越遠越撬不動,離大石塊越近撬動的距離越大。35.如何評價這兩種工具的運輸方式?工具無輪平板車有輪車比較運輸慢運輸快比較運輸費力運輸省力轉彎困難轉彎靈活水容易灑出來平穩(wěn)36.有哪些指標可以評價這兩種工具的優(yōu)劣?答:是否省力;是否方便是否省時;是否靈活;運送的物品是否完整37.你認為車輪在運輸過程中有什么作用?答:車輪減小了摩擦力,使搬運更省力、省時、平穩(wěn)、便利38.通過測評,你如何評價剪刀這種工具?有哪些指標可以評價這種工具的優(yōu)劣?答:指標:完成任務的時間、難度、是否省力、是否靈活、是否安全……39.在模擬醫(yī)生解剖的任務中,你認為剪刀有什么作用?答:剪刀起到了剪開、分離、剪斷的作用。40.剪刀的什么結構特點使它具備這樣的作用?答:解剖剪的刀刃鋒利,刀柄較長,方便我們剪開外皮和剪斷兩根導線;刀尖細,刀刃薄,方便我們把需要剪斷的導線跟其他導線分離開來。41.從模擬活字印刷的過程中,你知道了印刷術包括哪些方面?答:檢字→刷墨→拓印→晾制42.通過評測,你知道印刷術給記錄和傳播信息帶來了哪些改變?答:印刷比手工抄錄要快,也節(jié)省了大量的人力。印刷術加快了知識的傳播,也促進了工具和技術的發(fā)展,工具的改進和新技術的涌現(xiàn),也推動著印刷術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43.通過比較,書本和電腦傳播信息有什么差別?答:閱讀文字可以快速獲取信息,及時選取和標注重點信息,但不夠直觀。視頻信息生動直觀連續(xù)性強,但相對耗時,選擇和標注信息時不夠方便。44.在制作過程中,你們用到了哪些簡單的工具?它們應用了哪些簡單機械?獨輪車結構中包含了學習過的哪些技術?答:工具:剪刀、小刀、尺子等。技術:三角形更穩(wěn)固、吸管減少摩擦力、捆扎技術等。45.結合本單元的學習活動,談談我們對工具與技術的一些新看法。答:在選擇工具與技術的工程中,要選擇適合的、便利的。工具不是一層不變的,它可以根據(jù)人們的需要來改良。而技術,比如說使用電腦獲取信息的時候,要學會使用鼠標方法、打字技術等??偠灾ぞ吆图夹g都是可以改變的。46.公園里有許多能量的表現(xiàn)形式,我們能找出幾種?這些能量引起了什么改變?答:風能:風箏飛上天、大風車在轉動、白云在天上飄;光能:天氣溫暖、植物光合作用;電能:摩天輪在轉動、音響喇叭播放音樂、打電話;機械能:劃船、跑步、跳舞、放風箏、走路;水能:小船飄在湖面上。47.哪些能量形式可以讓車動起來?答:風能、光能、電能、機械能、水能48.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家里都使用了哪些能源?想一想,能量之間發(fā)生了哪些形式的轉換?答:太陽能和電能。太陽能轉化為光能和熱能;電能可以轉化為風能、熱能和動能。49.你能提出哪些節(jié)能建議?答:當室內(nèi)無人或光線充足時,及時關燈;夏季在室內(nèi)使用空調(diào)時,溫度設置不低于26℃??梢允褂霉?jié)能設備,如節(jié)能燈、節(jié)能水龍頭等。50.分析奧斯特實驗,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答:通過奧斯特實驗,我發(fā)現(xiàn)通電直導線周圍和通電線圈周圍都存在磁場。51.電和磁之間能否相互轉換?你的依據(jù)是什么?答:當導體切割磁力線或穿過線圈的磁力線發(fā)生變化時,導體或線圈內(nèi)便會產(chǎn)生感應電動勢或感生電流,這就是磁生電。52.用電磁鐵搬運物體,能量是怎樣轉移的?在這個過程中,能量形式是怎樣轉換的?答:用電磁鐵搬運物體時,電能先轉換成磁能,然后電磁鐵吸引物體運動,將電磁鐵的磁能轉換成物體的機械能。53.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shù)、電流大小的關系是怎樣的?答:線圈匝數(shù)越多,磁性越強;電流越大,磁性越強。54.我們知道在哪些地方用到了電動機?答:電吹風、電鉆、電風扇55.我們知道哪些發(fā)電的方法?能量又是怎樣轉換的?電能來源轉換的能量形式輸出的能量形式普通電池化學能電能光電池光能水力發(fā)電站水能風力發(fā)電站風能火力發(fā)電站化學能太陽能發(fā)電站太陽能核發(fā)電站核能56.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對能量有了哪些新的認識,試著說一說。(a)能量具有不同的形式;(b)能量的形式可以發(fā)生變化,能量也可以從一個物體轉換到另一個物體上;(c)電能是來自于其他形式的能量,人類的科學技術發(fā)展將其他形式的能量轉換為方便使用的電能。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全冊知識點第一單元《微小世界》第1課放大鏡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顯現(xiàn)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2.人們在生產(chǎn)、生活、學習和科研中經(jīng)常要用到放大鏡幫助觀察。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①透明;②中央厚,邊緣薄。只要具有這兩個特點(比如:加水后的燒杯、玻璃杯,一滴水等),就具有同樣的放大功能。4.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和鏡片的凸度有關,和鏡片直徑無關。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shù)也越大,所能觀察到的范圍就越小。5.放大鏡的鏡片、玻璃片和近視眼鏡的鏡片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不同之處相同之處放大鏡的鏡片中央厚,邊緣薄都是由玻璃制成,都是透明的。玻璃片中央和邊緣一樣厚薄近視眼鏡的鏡片中央薄,邊緣厚第2課怎樣放得更大1.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這就是顯微鏡的原理。2.顯微鏡的發(fā)明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微觀世界。3.使用組合凸透鏡,觀察身邊的其他物體,也能把看到的圖像放得更大。組合凸透鏡具有放大作用。(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4.顯微鏡中的目鏡和物鏡是兩個凸透鏡。5.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6.顯微鏡的結構:7.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1)目鏡、物鏡:放大物像(2)鏡筒:連接目鏡與物鏡(3)轉換器:物鏡的連接處,用來轉換物鏡(4)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上面還有壓片夾(5)通光孔:通過光線(6)遮光器:調(diào)節(jié)光線強弱(7)壓片夾:固定玻片標本(8)準焦螺旋:調(diào)焦距(9)反光鏡:使光線射入鏡筒第3課觀察身邊微小的物體1.我們身邊有許多微小的物體,這些物體用人的肉眼都看不清,但是可以使用放大鏡和顯微鏡進行觀察。(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2.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分可以概括為5個步驟:安放、對光、上片、調(diào)焦、觀察。移動載玻片的方向和從目鏡中看到物體圖像移動的方向是相反的。3.顯微鏡放大的倍數(shù)越大,通過顯微鏡看到的視野就越小。4.比較肉眼觀察和使用放大鏡、顯微鏡觀察蝴蝶器官的結果:肉眼觀察放大鏡觀察顯微鏡觀察很小能看清輪廓,看到全部,但看不清細節(jié)。放大了能看到全部,但還是看不清細節(jié)。很大很清楚可以看到蝴蝶足上有很多毛,但只能看到足的一部分,不能夠看到全部。5.有關蝴蝶翅膀的觀察記錄:肉眼觀察放大鏡觀察顯微鏡觀察很小,看不清細節(jié)。圖像變大能看到蝴蝶翅膀發(fā)光,上面有清晰的翅脈。很大,很清晰,看不到翅膀的全部只能看到翅脈的一小部分。6.用放大鏡觀察,能發(fā)現(xiàn)不同昆蟲的觸角形狀不一樣。蝴蝶的觸角蝗蟲的觸角蠶蛾的觸角天牛的觸角7.人類受到昆蟲的一些啟發(fā)及相應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昆蟲部位特點發(fā)明創(chuàng)造應用昆蟲頭上的觸角能分辨各種氣味,有的比人的鼻子靈敏得多。蠅式氣味分析監(jiān)視儀將它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密封艙里,不僅可以凈化空氣,而且在有空氣泄漏時能立即發(fā)出警報。蒼蠅復眼蠅的眼睛由許多小眼睛組成,這樣的復眼能看到周圍360°范圍內(nèi)的物體。蠅眼照相機蠅眼雷達蠅眼探測系統(tǒng)用來探測高能宇宙射線,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變。蝴蝶的彩色翅膀由許多小鱗片組成的。這些鱗片會隨陽光的照射方向自動變換角度,從而調(diào)節(jié)體溫。百葉窗樣式用于人造衛(wèi)星的控溫系統(tǒng),隨溫度變化可調(diào)節(jié)窗的開合,保持人造衛(wèi)星內(nèi)部溫度的恒定。第4課觀察洋蔥表皮細胞1.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用自制的顯微鏡在世界上第一個看到了細胞。他用顯微鏡觀察一塊軟木片,發(fā)現(xiàn)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間間長方形的小房間,就把它們命名為細胞。2.觀察洋蔥表皮細胞:(1)取標本。(2)制作洋蔥表皮裝片。(3)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3.死亡軟木細胞和洋蔥表皮細胞的異同點:第5課觀察更多的生物細胞1.發(fā)現(xiàn)血液紅細胞的科學家是簡·施旺麥丹。2.大量的研究事實說明,除病毒外,絕大多數(shù)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生物細胞的形態(tài)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生物的細胞是不同的,同一生物不同器官的細胞也是不同的。3.自然界的大多數(shù)生物體都是由多細胞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們只有一個細胞,稱為單細胞生物。如:草履蟲、眼蟲、喇叭蟲、變形蟲等。4.細胞的作用主要有:消化、呼吸、生長、發(fā)育、遺傳、繁殖等。第6課觀察水中微小的生物1.荷蘭的安東尼·范·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在顯微鏡下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人。2.在水中生活著很多的微生物,如草履蟲、變形蟲、鐘形蟲、線蟲、新月藻、衣藻等。它們多種多樣,形態(tài)各異。3.微生物也具有生物體的共同特征,如:對環(huán)境有一定的需求、能生長發(fā)育、會繁殖、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等。4.常見的水中的微生物:5.微生物是有生命的,它會在水中運動,如果微生物運動過于迅速,我們可以先在載玻片上放上少量脫脂棉纖維,再在上面滴一滴水,蓋上蓋玻片,也可以用吸水紙在蓋玻片的邊緣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這些生物的運動速度。6.絕大多數(shù)的微生物都非常細小,而蘑菇、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7.判斷生物的依據(jù):一是生物體由細胞構成,二是具有新陳代謝特征,三是能夠對刺激作出反應,四是具有生長發(fā)育繁殖的過程,五是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征,六是一方面要適應環(huán)境,一方面還要影響環(huán)境。8.生活在水中的微小生物有繁殖、遺傳等生命特征,具備了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因此可以判斷他們是生物。第7課微生物與健康1.觀察工具的改進:(1)肉眼:能看清約0.1毫米的物體,觀察到小昆蟲等。(2)放大鏡:能放大幾倍到幾十倍,觀察到物質的晶體,生物的較小器官或組織。(3)光學顯微鏡:能放大幾百上千倍,觀察到生物的細胞和微生物。(4)電子顯微鏡:能放大幾百萬倍,觀察到細菌、病毒和原子。(5)掃描隧道顯微鏡:分辨本領為百分之幾納米,可以直接操縱原子或分子。2.觀察工具的發(fā)展使觀察范圍拓展,促進了許多科學發(fā)現(xiàn)和技術創(chuàng)新,由此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如:(1)利用顯微鏡發(fā)現(xiàn)細菌、病毒,并研制了許多對付細菌和病毒的藥物和方法。(2)利用微生物處理有機垃圾和污水。(3)有些微生物能提供食物或幫助我們生產(chǎn)食物,但有些微生物會引起霉變。(4)人們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chǎn)物制成各種疫苗,以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發(fā)生和流行。(5)培育具有良好品質的動植物新品種。第二單元《地球的運動》第1課我們的地球模型1.地球是我們的家園,地球上有水、空氣、巖石、生物等。2.地球從外到內(nèi)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地幔是地球內(nèi)部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一層。地核是最厚的一層。3.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地球上的海洋和陸地分布情況,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4.用橙子模擬地球自轉,中間的吸管模擬的是地軸。第2課晝夜交替現(xiàn)象1.在地球上晝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現(xiàn),晝夜交替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現(xiàn)象。2.晝夜交替現(xiàn)象有多種解釋:3.在模擬地球自轉的實驗中,用手電筒模擬太陽,轉動地球模型模擬地球的自轉,模型上被照亮的部分是白晝,未被照亮的部分是黑夜。4.晝夜交替現(xiàn)象與地球相對于太陽的圓周運動有關。5.地球晝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在不停自轉導致的。6.由于地球的自轉,地球不同位置同一時刻的晝夜情況是不一樣的,有的是正午,有的是子夜,有的正在經(jīng)歷晝夜交替的早晨、黎明或者傍晚。7.由于地軸是傾斜的,所以地球上不同地區(qū)的晝夜長短是不同的。在南北極點有長達半年的極晝和極夜現(xiàn)象。第3課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1.1851年,法國物理學家萊昂·傅科在巴黎先賢祠懸掛一枚擺錘,證實了地球的自轉。2.對于地球運動的探索,人類經(jīng)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在整個歷史上影響較大的有兩種觀點,第一種是托勒密的“地心說”,第二種是哥白尼的“日心說”。3.“日心說”和“地心說”中有關地球及其運動的觀點都可以解釋晝夜交替現(xiàn)象。4.“日心說”和“地心說”。5.比較兩次“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模擬實驗”:類別第一次第二次地球模型沒有實現(xiàn)地球自轉的地軸。增加了地球自轉的地軸大陸板塊表面沒有反光的小圓片貼反光的小圓片光源照射地球模型手電筒用較強的光源照射地球模型表現(xiàn)形式畫了一幅圖進行解釋畫的是一組圖片實驗現(xiàn)象晝夜交替現(xiàn)象不明顯晝夜交替現(xiàn)象比較明顯實驗結論三個假設都能解釋晝夜交替現(xiàn)象晝夜交替現(xiàn)象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第4課誰先迎來黎明1.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逆時針)。2.在自轉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體(如太陽、月亮、星星等)東升西落,這正是地球與它們相對運動的結果。3.當我們坐在前進的汽車上觀察窗外的樹木時,樹木是向后運動的,與汽車前進的方向正好相反。4.當我們將轉椅自西向東旋轉的時候,發(fā)現(xiàn)周圍的景物在自動向西旋轉;當我們將轉椅自東向西旋轉的時候,發(fā)現(xiàn)周圍的景物在自西向東旋轉。5.地球自轉的方向決定了不同地區(qū)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東邊早西邊晚。6.北京和烏魯木齊的相對位置是北京在東,烏魯木齊在西,所以北京比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第5課影長的四季變化1.日影變化與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有關。四季交替,年年循環(huán),日影變化也會隨著季節(jié)有規(guī)律的變化。2.同一地點,同一物體在正午時分的影長不同﹐因為一年四季正午太陽位置高度不同。3.日影的四季變化規(guī)律:從春到夏、從冬到春,物影漸漸變短;從夏到秋、從秋到冬,影子漸漸變長。一年之中夏季影子最短,冬季影子最長。4.古人有關影子變化規(guī)律的觀測發(fā)現(xiàn)。不同季節(jié)正午影子示意圖影子長短規(guī)律春比較長影子適中夏最短影子最短秋比較長影子適中冬最長影子最長5.古人是利用圭表觀察日影的四季變化并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6.圭表是利用測定正午的日影長度以定節(jié)氣的觀測儀器。第6課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1.地球公轉是指地球繞太陽做圓周運動,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是一年。公轉過程中,地球地軸傾斜的方向是不會改變的。2.地球公轉軌道的形狀是一個接近正圓的橢圓。3.在地球的公轉軌道上有一點距離太陽最近稱為近日點,有一點離太陽最遠稱為遠日點。4.地球的運動方式是: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地球自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地球自轉第7課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1.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都會對生物產(chǎn)生影響。2.白晝和黑夜對生物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光照。有的動物適應較強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動,稱為晝行性動物;有些動物適應弱光,主要在夜間活動,稱為夜行性動物。3.有些植物開花時間會隨著晝夜交替而變化。如:白天,郁金香隨著太陽升起而開放,晚上則會收攏花瓣。4.不同季節(jié),一些動物會換毛;寒冷的冬季,一些動物會冬眠;一些植物在秋冬會落葉等都是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第三單元《工具與技術》第1課緊密聯(lián)系的工具和技術1.工具是我們常常用到的一些物品。如螺絲刀、釘錘、剪刀這些物品就是工具。2.技術是做事時采用的方法。如使用撬棍,搭建斜面,利用輪軸等方法完成某一項任務。3.用螺絲刀可以比較方便地把螺絲釘從木頭中取出,用羊角錘可以比較方便地把鐵釘從木頭中取出。4.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和不同的使用技術,人們可以根據(jù)技術來發(fā)明和使用工具。使用工具和技術的目的是方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5.取核桃仁活動的評價:方法是否費勁是否費時是否取出完整核桃仁用手扒很費勁很費時沒有用磚頭砸不太費勁不太費時沒有用核桃夾不費勁不費時有6.工具與技術的關系維恩圖:第2課斜面1.像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工具,叫作斜面。2.斜面是簡單而方便的工具,利用斜面搬運物品可以持續(xù)且高效;使用斜面提升物體可以起到省力的作用。3.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4.生活中應用斜面的地方很多:“S”形的盤山公路、各種斜坡、各種刀刃、螺絲釘?shù)穆菁y、高架橋的引橋等。第3課不簡單的杠桿1.像撬棍那樣的簡單工具叫杠桿。杠桿和斜面都是一種簡單機械。2.杠桿有三個點:支撐杠桿,使杠桿能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3.由于三個點的具體位置各不相同,因此杠桿的省力情況各不相同。(1)省力杠桿: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2)費力杠桿: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3)既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4.人們使用杠桿工作時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利用杠桿傳遞力可以擴大力的作用范圍。5.生產(chǎn)生活中的杠桿:羊角錘、瓶蓋起瓶器、老虎鉗、起子、手推車、修枝的剪刀、筷子、鑷子、釣魚竿、船槳等都是利用了杠桿的原理。第4課改變運輸?shù)能囕?.車輪是一種輪軸,由半徑較大的輪和半徑較小的軸組成。像水龍頭、滑輪和扳手都可以看作輪軸的變形。2.輪子的使用讓交通變得快捷和高效。使用輪子進行運輸,在運輸時間、運輸重量、運輸行動靈便性等方面都達到了很好的效果。3.車輪改進和發(fā)展的漫長歷史:無輻條的車輪——有輻條的車輪——有輪胎的車輪。4.從車輪的演變歷史中,可以看出車輪在不停的改進和發(fā)展之中,質量越來越好,性能越來越高。5.扳手套在螺帽上組成了輪軸,這時整個扳手是輪,螺帽部分是軸。6.生活中的輪軸有:水龍頭、門鎖把手、汽車方向盤、扳手、轱轆等。第5課靈活巧妙的剪刀1.剪刀是一種可以靈活、精細加工的工具。2.鐵質剪刀的產(chǎn)生與冶煉技術的發(fā)展有關。利用金屬可塑性強的特點,可以制作出復雜精密的工具。3.剪刀是一種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桿的結構。剪刀的主體是可以圍繞支點轉動的兩個杠桿;剪刀的刀口和刀尖應用了斜面。這樣的工具結構組合了多項技術,使得剪刀使用起來非常靈巧。組合多項技術是工具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向。4.剪刀的分類:家用剪刀、醫(yī)用剪刀、花木剪刀、餐桌剪刀、理發(fā)剪刀、鋼鐵剪刀、裁縫剪刀、指甲剪刀、伸縮剪刀等。5.利用醫(yī)用剪刀剪開廢舊網(wǎng)線的塑料外皮這一活動說明某些特定的任務就要選擇特定的工具。第6課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印刷術1.人類總是不斷改進著工具和技術,推動著社會不斷地進步。2.印刷術的出現(xiàn)能夠使書籍可以快速和大量的印制,使更多的人可以閱讀書籍,擴大了知識傳播的速度和范圍。3.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北宋的畢昇發(fā)明的泥活字,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4.印刷術一般按檢字、刷墨、拓印和晾制四個步驟進行。(1)檢字——把字模按照順序排列整齊。(2)刷墨——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勻涂抹墨汁。(3)拓印——鋪上白紙拉平紙張,用拓印圓盤均勻壓印。(4)晾制——緩緩將白紙掀起,放到向陽通風處晾干。5.活字印刷術有哪些優(yōu)點?(1)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準備好足夠的單個活字,就可以隨時拼板,大大的加快了制板時間。(2)活字版印完成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復使用。(3)活字字模比雕版模型占有的空間小,容易存儲和保管。6.印刷術的發(fā)展歷史: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人工拓印—機器印刷—大型印刷機—家庭打印機。第7課信息的交流傳播1.書籍是信息交流傳播的工具,人們通過購買、借閱等方法獲取和傳播知識。2.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能促進工具和技術的進步。當文字成為記錄和傳播信息的重要方式時,就會推動紙張的發(fā)明和改進;當意識到抄寫太低效時,就會推動印刷術的發(fā)明和印刷工具的發(fā)展。3.由紙、印刷、信息組合而成的工具和技術逐漸成為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階梯。4.電腦、手機、電視機等是一種現(xiàn)代化的信息交流和傳播的工具。5.電腦存在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傳播信息的形式更加多樣化。人們獲取電腦承載信息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并且與書籍相比,電腦傳播信息的速度更快,更加迅速。第四單元《能量》第1課各種形式的能量1.能量的形式各不相同,聲、光、電、熱、磁都是能量的表現(xiàn)形式。2.能量的表現(xiàn)形式雖然各不相同,但最終都可以轉化為一種新的能量形式——機械能。機械能可以使物體運動起來。3.世間萬物都是運動的,能量是對物體運動的一種描述。相對于不同形式的運動,能量的形式也各不相同,聲、光、電、熱、磁都是能量的表現(xiàn)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4.各種各樣的車子運動起來主要是依靠的能量,車子運動所需的能量主要來源于汽油、太陽能、電、磁等。5.我們身邊的能量形式:觀察到的現(xiàn)象能量的表現(xiàn)形式能量的來源物體發(fā)生的變化轉動的電風扇電葉片的轉動風箏在天上飛風風箏飄在天上鍋里煮熟的食物熱食物由生變熟吸鐵石吸鐵釘磁鐵釘吸在磁鐵上電燈泡發(fā)亮光燈泡發(fā)亮燃氣熱水器天然氣水變熱超聲波清洗眼鏡超聲波眼鏡被清洗干凈第2課調(diào)查家中使用的能量1.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的能量有熱能、電能、光能等。2.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轉換。所有的用電器都是一個電能的轉化器,能夠把輸入的電能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量。3.地球上的能量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節(jié)能減排。4.節(jié)能方法:(1)控制夜間照明時間,禁止長明燈和視線好的時候亮燈,要做到人走燈關;(2)不要讓電視機長時間處于待機狀態(tài),待機狀態(tài)指的是只用遙控關閉,實際并沒有完全切斷電源。第3課電和磁1.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做實驗時發(fā)現(xiàn),當把通電導線靠近指南針時,指南針會發(fā)生偏轉,這個現(xiàn)象說明通電導線可以產(chǎn)生磁性。2.重演奧斯特實驗,進一步證明電流周圍存在磁場,電和磁之間是有關系的。3.用線圈和指南針可以做成電流檢測器,檢測電池中有沒有電。4.把線圈立著放,指南針盡量靠近線圈的中心,這個角度可以使指南針偏轉的角度最大。5.用完了的廢電池,其實并不是一點點電都沒有了,當我們用線圈和指南針檢測的時候,若發(fā)現(xiàn)指南針仍然發(fā)生偏轉,則說明電池中仍然有電,只不過電池中的電不足以支持電燈泡等用電器工作了。第4課電能和磁能1.磁懸浮列車、電磁起重機、耳機、電磁爐等物體身上都有磁能的影子,并且生活中的大部分磁能都是通過適當?shù)难b置由電能轉換而來的。2.由線圈和鐵芯組成的裝置叫電磁鐵。它通電時產(chǎn)生磁性,切斷電源后磁性消失。3.當線圈通上電流時,發(fā)現(xiàn)鐵釘可以吸起大頭針;而斷開電流時,大頭針就從鐵釘上脫落下來。4.我們制作鐵釘電磁鐵所用的導線較短,連接在電池上有點像短路連接,耗電大,電池容易發(fā)熱,所以不能把它長時間連接在電池上。5.電磁鐵有南極(S)和北極(N);電磁鐵的南北極與電流方向和線圈纏繞方向有關,我們可以通過改變電源正極和負極的連接或改變線圈纏繞方向改變電磁鐵的南極和北極。第5課電磁鐵1.當電磁起重機通電時,電能迅速轉化為磁能,不僅能夠吸起小汽車,還能吸取鋼鐵;而當電磁起重機斷電時,磁能就會消失,小汽車、鋼鐵等就會落下。2.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shù)有關:線圈匝數(shù)少磁性弱,線圈匝數(shù)多磁性強。3.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有關:電流小磁性弱,電流大磁性強。4.電磁鐵的磁性強弱還跟有無鐵芯有關,有鐵芯的時候磁性強,沒有鐵芯的時候磁性弱。5.在實驗中,電磁鐵不能長時間連接電源,以免電池耗電太多,影響實驗的公平。第6課神奇的小電動機1.在電動玩具車里都有小電動機,接通電流,它就會轉動,驅動玩具車前進。2.電動機是用電產(chǎn)生動力的機器,工作原理是:用電產(chǎn)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推動轉子轉動。3.小電動機由外殼、轉子、后蓋三部分組成。外殼中有磁鐵,轉子中有線圈、鐵芯和換向器,后蓋中有電刷。小電動機轉動是各個部件共同工作的結果。4.電動機中換向器的的作用是接通電流并轉換電流的方向。5.通過發(fā)電機,人們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轉換成電能。發(fā)電機發(fā)出的電力大小與發(fā)電機轉動速度、發(fā)電機大小等有關。6.我們怎樣才能改變轉子的轉動方向呢?答:要想改變轉子的轉動方向,我們只需要將電機的兩根電源線調(diào)換一下即可。因為調(diào)換了兩個電源線,電流的方向就改變了,因此轉子的轉動方向也就改變了。第7課能量從哪里來1.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這些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換。2.能量的形式:聲能、光能、電能、熱能、磁能、機械能、風能等。3.電池的種類:干電池(化學能→電能);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能);蓄電池(化學能→電能)4.電動機把電能轉換成機械能。發(fā)電機能夠把其他形式的能轉換成電能。5.太陽能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來源。6.參照食物鏈,描述太陽為人類和動物提供能量的過程。綠色植物在陽光下生長,直接將太陽能轉換為化學能儲存起來;地球上的食草動物如鹿、牛、羊、馬、大象等食用這些植物,食肉動物如老虎、獅子、豹子等又去吃食草動物,間接獲取太陽的能量。就這樣,轉換了的能量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在各種生物中傳遞。7.能量的傳播可以不需要介質,能量不會憑空產(chǎn)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只能通過各種方式作能量轉換,比如把熱能變成動能。8.能量也可以傳遞,比如踢足球時,腳上的能量傳遞到了足球上?!局饕拍睢俊す庠矗核鼈冏约耗馨l(fā)光?!の矬w在發(fā)光的過程中需要能量。【涉及課標】·6.2.1有的光直接來自發(fā)光的物體,有的光來自反射光的物體?!?.6.2一種表現(xiàn)形式的能量可以轉化為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窘滩姆治觥俊豆庠础肥切掳嫣K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光與色彩”的第一課。本單元由四節(jié)課組成,前三課按遞進關系設計,是對“光”的生成、傳播、遇到不同物質時行進方向改變等光現(xiàn)象的認識。本課立足于觀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見的光,認識他們的形成特征與性質,圍繞物體自己是否能發(fā)光,也就是鑒別光源這一主題展開。本課教學內(nèi)容主要有三個部分組成:1、分析圖片呈現(xiàn)的發(fā)光現(xiàn)象,知道發(fā)光的物體分為兩類:光源與反光物體,學會判斷物體是不是光源。2、根據(jù)光源概念與生活經(jīng)驗,討論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進而學會給光源分類。3、通過“點燃蠟燭”“給金屬絲通電”兩個活動,了解物體的發(fā)光過程,認識發(fā)光需要能量。【學情分析】五年級學生具有較豐富地生活經(jīng)驗,對光源和反光物體的認識比較豐富,對光源的概念學習較容易。在三年級的時候學過天然材料與人造材料,對用一定的標準將光源分類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學生也能較容易完成。五年級學生的思維正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發(fā)展,對觀察實驗當中的現(xiàn)象能做到細致觀察,但由于能量是看不見摸不著,是比較抽象的概念,且之前的學習中未涉及過能量,所以對五年級的學生而言,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跟能量聯(lián)系具有較大的困難,在施教的過程中要降低難度,不必提及化學能、電能等概念?!窘虒W目標】1、通過觀察各種發(fā)光的物體,能指出哪些物體是光源。2、會按照光源的特征給發(fā)光物體分類。3、樂于研究光現(xiàn)象,樂于分享與發(fā)現(xiàn)?!局攸c與難點】重點:舉例說明發(fā)光物體的特征,鑒別光源與非光源物體。難點:觀察某些物體的發(fā)光過程?!窘虒W準備】火柴、蠟燭、鋼絲、電池盒、帶導線的鱷魚夾、裝有細沙的托盤【教學過程設計】一、課堂導入,感受光的世界(8min)(出示典型的發(fā)光與反光圖片,配以背景音樂)1、談話:同學們,今天啊我們一起來研究大自然當中一種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你看,清晨的時候第一縷陽光緩緩地從地平面升上來;湖面上波光粼粼,閃著無數(shù)的亮點,像一片璀璨的星空;高聳入云的的摩天大樓光芒萬丈,熠熠生輝。到了夜晚的時候,皎潔的月光灑在大地上。夜晚的世界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豐富,看,遠處的煙花正綻放著七彩的美麗,大橋上的路燈像訓練有素的衛(wèi)士,堅定的站在兩旁,守護一片光亮;而仲夏夜的螢火蟲正翩翩飛舞,熒光閃爍、蔚為壯觀。2、同學們,美嗎(美)是光給我們帶來了這個美妙的世界。那我要考考你們,剛才的視頻當中,你看到了哪些物體?(太陽、月亮、蠟燭、波光粼粼的湖面配合圖片打在PPT上)這些物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們都與光有關都在發(fā)光)同樣都在發(fā)光,那他們又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你能將它們分成2類嗎?(發(fā)光的、反光的)是的,像太陽、螢火蟲、點亮的路燈,它們都能自己發(fā)光,我們把他們叫做光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光源。3.交流:生活中還有哪些也是光源呢?【設計意圖】通過精美的視頻,給學生創(chuàng)造情景,將學生帶進光的世界感受光帶來的美好。一、認識光源、區(qū)分人造光源與自然光源(20min)1、很多的物體看上去在發(fā)光,但并不是所有看上去在發(fā)光的物體都是光源,你會判斷嗎?(PPT展示)你認為圖片中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想一想為什么。(獨立思考,記錄單)請同座位兩個同學互相檢查一下,如果他都判斷對了,你就給他點贊。如果有異議的地方,把你的觀點說給他聽,達成共識。2、匯報,···你的小伙伴說的都對嗎(都對)那我來考考你?!ぁぁぃú皇牵┠撬囊粋€說的有問題,你是怎么跟他說的。3、同學們已經(jīng)能判斷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了。哎呀,大自然當中的光源還有很多很多,比如說(閃電、火炬、油燈等,PPT輔助一個個打出來)同樣是光源,也有所不同,現(xiàn)在老是展現(xiàn)的這六種光源,如果將他們進行分成2類嗎你會怎么分呢?自然光源,人造光源。快速過一遍?!驹O計意圖】該活動讓學生認識能夠發(fā)光的物體并不都是光源,有些看起來閃光的物體本身是不發(fā)光的。初步認識反光的物體,為后續(xù)認識光的反射做鋪墊。通過觀察光源,能夠判斷某種發(fā)光體是否經(jīng)過人類的加工與改良。二、感受光源發(fā)光需要能量(10min)活動一:觀察蠟燭的發(fā)光過程1.剛才呀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光源,我們知道同樣是發(fā)光的物體,有的物體不是自己發(fā)光的,它是反射別的物體的光;自己發(fā)光的物體我們稱之為光源,有的光源是自然的,有的光源是人造的。你知道嗎,在物體發(fā)光的過程中,如果你仔細地去發(fā)現(xiàn),發(fā)光的同時還會觀察到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它有助于我們揭開物體發(fā)光的秘密。2.比如說,老師給每個組發(fā)一根蠟燭,點燃這根蠟燭他就成了一個光源,仔細地觀察,在蠟燭發(fā)光的同時你還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蠟燭消耗掉了)3.匯報交流活動二:觀察鋼絲的發(fā)光過程1.老師這里還有一個有趣的實驗,我這里有一根鋼絲,它是從我們生活中沖用的鋼絲球上剪下來的,它是光源嗎?(不是)2.提問:那它有沒有機會成為光源呢?(學生困惑)我們一起來試試。3.介紹所需要的材料:電池盒、鱷魚夾導線、沙、鋼絲。4.實驗步驟:①關閉電池盒的開關,將鱷魚夾分別夾到電池盒兩端,另一頭夾鋼絲;②將鋼絲的部分放在沙上;③打開電源開關,觀察實驗現(xiàn)象。5.實驗過程中有沒有要注意的地方呢?①不要用手觸碰鋼絲;②如果鋼絲沒有發(fā)光,關掉電源檢查裝置。6.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7.學生匯報實驗現(xiàn)象。總結提升1.比較剛才兩種發(fā)光的現(xiàn)象,在發(fā)光的同時,你有沒有找到他們相同的地方呢?仔細想一想,和你的小伙伴說說看。(蠟燭燒沒了,鋼絲發(fā)光時電沒了)2.是的,同學們觀察的非常仔細,在發(fā)光的同時,蠟燭被消耗掉了,電池里的電被消耗掉了,這兩個有趣的實驗告訴我們,發(fā)光也是需要消耗的。3.想一想,這些光源在發(fā)光時又消耗什么呢?(有油燈、篝火、燃燒的書)4、通過這些例子我們發(fā)現(xiàn),發(fā)光也是需要能量的哦。(不解釋能量,只要學生能建構能量的概念)【設計意圖】通過這兩個小實驗和生活中一些例子,讓學生初步意識到物體在發(fā)光時需要消耗能量。三、總結拓展(2min)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感受了光帶來的美,你有哪些收獲呢?(學會了如何辨別物體是不是光源,認識到光源可以分為自然光源與人造光源。還知道了在物體發(fā)光的時候需要消耗能量)誒呀,今天這節(jié)課過得可真快,關于光的其他秘密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揭曉。【板書設計】光源它們可以自己發(fā)光能量自然光源人造光源【教學反思】在2001版本教材中,“光源”的內(nèi)容在《光的行進》一課中呈現(xiàn),所占篇幅較小。而新版教材將《光源》作為單獨一課,通過仔細研讀教材與課標,將教學重點設為引導學生對“光源”從生活概念向科學概念轉化,以及讓學生感受到光源在發(fā)光的過程中需要消耗能量。通過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反思:1.積極搭建教與學的支架,將課堂交給學生新課改要求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應該充分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從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具體到科學課堂上,教師應摒棄原先的授受課堂,而應當蹲到學生的身邊,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提供結構化的教學材料等,積極地為學生搭建思維的支架,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例如在本節(jié)課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認識光源”,在認識了光源的定義后,我挑選了生活中另一些典型的光源與反光的物體,然后通過“獨立判斷”、交流、討論、匯報這些形式,將課堂交給學生,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每個學生的思維都主動參與了,當遇到與自己觀點不一致時,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他的表達、分析、判斷等能力都能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得到運用和發(fā)展。2.利用多種策略牢牢抓住學生的興趣《光源》作為本單元的起始課,需要吸引學生進入光的美妙世界。因此,我在課堂導入的時候,挑選了生活中發(fā)光物體的圖片和視頻,輔以文字介紹和音樂,喚起學生的記憶,讓他們沉浸在光的世界中,感受光帶來的美。在“讓鋼絲發(fā)光”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可以非??隙ㄤ摻z不是光源,通過故意制造矛盾,通過提問“那它有沒有機會成為光源呢”一下子吸引學生的興趣,促使他們積極投入試驗。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利用其他的技術,例如:小組實驗記錄可以采用白板、樹狀圖或者利用一些模擬軟件進行模擬實驗等,這些教學策略有助于學生全身心投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Module2 Unit1 Whats your name(說課稿)-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一起)英語一年級上冊
- 2《吃水不忘挖井人》(說課稿)-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2024)語文一年級下冊
- 15《搭船的鳥》說課稿-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
- 2023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 第三章 位置與坐標2 平面直角坐標系第3課時 建立適當?shù)钠矫嬷苯亲鴺讼登簏c的坐標說課稿 (新版)北師大版
- 15堅持才會有收獲(說課稿)-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
- 2023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 第二單元 友誼的天空 第五課 交友的智慧 第2框 網(wǎng)上交友新時空說課稿 新人教版
- 1假期有收獲 說課稿-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 統(tǒng)編版
- 2025外墻紙皮磚合同
- 6的乘法口訣(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
- Unit 3 Fascinating Parks Discover useful structures 說課稿-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 課題申報書:個體衰老差異視角下社區(qū)交往空間特征識別與優(yōu)化
- 江蘇省招標中心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2025
- 綜采工作面過空巷安全技術措施
- 云南省麗江市2025屆高三上學期復習統(tǒng)一檢測試題 物理 含解析
- 建材材料合作合同范例
- 2025年集體經(jīng)濟發(fā)展計劃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期末測試卷(二)(含答案)
- 雙方共同買車合同范例
- 醫(yī)務從業(yè)人員行為規(guī)范培訓
- 中小學校食品安全管理現(xiàn)狀與膳食經(jīng)費優(yōu)化方案
- 中醫(yī)外治法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