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7《兼愛》(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1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7《兼愛》(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2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7《兼愛》(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3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7《兼愛》(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4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7《兼愛》(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7《兼愛》(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新沂市瓦窯中學高二語文備課組____________集思廣益時效課堂

課時總編號:第課時年月日星期主備人

課題《兼愛》墨子

學習目標1、積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實詞、虛詞和句式知識。2、體會“兼愛”思想內涵,進一步思考其對現代社會的意義。3、理解墨子的思想,學習其說理方法。

學習重點1、體會“兼愛”思想內涵,進一步思考其對現代社會的意義。

學習難點1、了解墨子及其思想與作品。2、理解選文的思想內容,思考其現實意義。

學習方法合作探究: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探討課文的深刻內涵。

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習過程:學科組共案用案人自我創(chuàng)新

一、情景導入“天才匠人,孤獨俠客”——墨子二、墨子簡介:約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春秋戰(zhàn)國之際思想家、教育家、學者,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墨子在科技方面頗有成就,常被譽為“科圣”。他的軍事技術高于其他諸子,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他和孔子兩人被并稱為“顯學”大師,有“非儒即墨”之稱,成為天下人學習的榜樣。他一生都在為扶危濟困的事業(yè)而奔忙。他的思想核心是兼愛。主要思想:政治:主張“尚賢”與“尚同”。提出了維護和平,反對侵略的“非攻”的主張。經濟:主張“強本節(jié)用”,即重視生產,崇尚節(jié)儉,人人參與勞作并分工合作、各盡所能。主張量功分祿,以勞定賞。倫理:主張“兼愛”。為官的要“興萬民之利,除萬民之害”,為民的要相親相愛,交互得利。教育:主張教育目的是實現救世濟民。重視教授生產、軍事技能、自然科學知識和邏輯知識。軍事:主張“有備無患”,反對侵略戰(zhàn)爭,主張采取防御戰(zhàn)術。主張外交上要“遍禮四鄰諸侯”,爭取國際上的支持。“儒家”和“墨家”思想的區(qū)別:本質區(qū)別是:(1)代表的利益即社會基礎的不同。

墨家代表的是城市小手工業(yè)者,小商人,自耕農以及下層官吏的利益。

儒家代表的是傳統貴族,高級官僚以及文人的利益。因為這些本質上的區(qū)別,使得兩者對禮教,道德和如何治理國家有截然相反的主張。

(2)主張也不同,儒家是仁愛.即以自己為中心,輻射狀的愛,離自己越遠,愛的程度越淺,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注意“以及”;而墨家是兼愛,愛的程度對誰都是一樣的,即“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儒家堅持禮樂,要求以禮治世,主張厚葬久喪,而墨家正與其相反。相同點:兩者都是入世的思想,都打算治國平天下,二者都堅持唯物主義反映論,均重視人與人之情感,表現為“以人為本”,關愛社會,只不過儒家是知識分子為統治者著想,希望恢復“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最終實現“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而墨家則是手工業(yè)者為下層勞動人民著想,建立一個“尚同”“尚賢”的小生產者的樂園。三、時代背景:墨子生活在春秋戰(zhàn)國之交、社會大變革時期,這時奴隸制度已經開始崩潰,封建制度正在逐步建立,禮崩樂壞、王權衰敗、生靈涂炭,社會的動蕩給人民帶來極大的苦惱。墨子有極強的憂患意識、入世風骨及救世精神,積極尋找著救世的藥方,他站在平民立場上為維護民眾與弱小國家的生存,提出了“兼愛”、“非攻”等主張。《墨子》該書,是墨子及其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匯編。語言質樸,邏輯嚴密,善于運用具體事例來說理。中國古代嚴格意義上的論說文,就是從《墨子》開始的。掌握文言知識,走進“兼愛”活動一:解釋詞語并翻譯句子【思考1】研讀第一段原文: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1、解釋詞語。.以……為:把……作為焉:于是攻:治療然:這樣何獨:誰人2、問題探究: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中心句: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治之。本段采用了類比論證,以大家熟知的醫(yī)生治病需要明確病因,來寫圣人治國須知混亂產生的原因?!舅伎?】研讀第二段原文: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雖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父自愛也,不愛子,故虧子而自利;兄自愛也,不愛弟,故虧弟而自利;君自愛也,不愛臣,故虧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愛。雖至天下之為盜賊者,亦然。盜愛其室,不愛異室,故竊異室以利其室;賊愛其身,不愛人,故賊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愛。雖至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亦然。大夫各愛其家,不愛異家,故亂異家以利其家;諸侯各愛其國,不愛異國,故攻異國以利其國。天下之亂物,具此而已矣。活動一:解釋詞語并翻譯句子①察:考察、明察②當:同“嘗”,嘗試③相:互相④虧:使受損失⑤利:使……受益⑥雖:即使⑦然:這樣⑧室:家___⑨身:指代自己⑩室:家___亂物:紛亂之事具:完備、齊全1.臣和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謂的禍亂。2.兒子愛自己而不愛父親,因此使父親受損失而自己得利。研讀第二段問題探究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亂”主要指什么?中心句: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皝y”在文中,主要指臣子不孝君父。問題探究2:在墨子看來,“天下之亂”有哪些?是如何產生的?墨子認為天下亂象有:臣子不孝君父,子虧父而自利,弟虧兄而自利,臣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這也是亂;賊人以利其身,是亂;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是亂。這些亂象產生的原因是“自愛”,而不愛人?!舅伎?】研讀第三段原文: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愛。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猶有盜賊乎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盜賊有亡。猶有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乎視人家若其家,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故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顒右唬航忉屧~語。1.若使:假如2.兼、相:都;互相3.猶:還、仍然4.視:看待,對待5.惡施:怎么實行6.弟子:弟弟和子女7.亡:同“無”8.有:同“又”9.家:封地(卿大夫統治的地方叫家10.國:封國(諸侯統治的地方叫國)11.治:太平問題探究:本段的中心觀點是什么?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中心觀點:若使天下兼相愛,則天下治。運用假設、鋪排、反問的句式,正面論證了“天下兼相愛”,“則天下治”的觀點。采用鋪排的手法,連用“猶有”“誰”引起的反問句,以反詰的語氣堅定而鮮明地闡述了唯有“兼愛”才可止亂致治的觀點?!舅伎?】研讀第四段原文:故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wù)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顒右唬航忉屧~語并翻譯句子①勸:鼓勵②交相:互相③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對墨子的尊稱。句子:怎么能不禁絕仇恨而鼓勵親愛呢?問題探究:本文的結論是什么?結論為: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即統治者要鼓勵人與人相親相愛。六、理清段意起第一段:治天下者必知亂的根源承第二段:亂何自起?起不相愛轉第三段:若使天下兼相愛合第四段: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探究問題一:本文是如何一步步表明自己觀點的?文章開篇提出要治理好天下的混亂必須要知道混亂產生的源頭,就像醫(yī)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對癥下藥,把病治好一樣。接著指出天下混亂產生的原因是人們不相愛。文章的論述從父子、兄弟、君臣之間的不相愛,到盜賊橫行,再到大夫互相侵害、諸侯互相攻伐,分層論述亂“起不相愛”的觀點。然后,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即“使天下兼相愛”。最后歸納論點,肯定結論,總結全文探究問題二:本文的寫作特色是“意質語顯,邏輯清晰”,試結合文本進行分析。(1)意質而語顯文章質樸充實,不重文采。文辭不加修飾,能就近取譬,淺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說理具有嚴密的邏輯力量論辯一氣呵成,氣勢非凡。(2)邏輯嚴密,明辨是非。本文先指出議論的焦點:“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然后從三個方面分別論述亂“皆起不相愛”;再通過對比指出,如果“天下兼相愛”,“則天下治”;最后順理成章得出結論:“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闭撧q一氣呵成,富于說服力與邏輯力量。探究問題三:有人說,讀墨子的《兼愛》就像是聽老太太說話,有絮叨之感,語言不簡潔,你是怎樣看待墨子語言的“絮叨”的?這是使用了繁復論證的方法。墨子為了把意思說清楚,除了語言淺顯外,還不避絮叨。錢振鍠在《名山小言》中說:“文章有為我與兼愛之不同。為我者只取我自家明白,雖無第二人解,亦何傷哉,老子古簡,莊生詭誕,皆是也。兼愛者必使我一人之心共喻于天下,語不盡不止,孟子詳明,墨子重復,是也?!碧骄繂栴}四:墨子的“兼愛”和孔孟的“仁愛”的內容有何異同?在儒家心中,君子最愛的首先是雙親,其次是民眾,最后是萬物。對于民眾而言,施以仁德便可,親愛留給自己的血親。愛是以自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而在墨家心中,“官無常貴,民無終賤”,無差等的愛沖破等級的枷鎖,沖破血緣的堅冰,愛人如己,尤其去愛那些最可憐、最卑下、最被社會踐踏的人。愛心無垠,善意無窮,關懷最有力量。從這角度而言,墨子進入了一種更為崇高的境界。探究問題五:墨子認為,人人都只是愛自己而“自利”,是社會混亂動蕩的原因;而孟子認為:人人眼里只有利而沒有“仁義”,必將導致國家敗亡。他們二人的觀點是否有相通之處?墨子認為,人們只知道自愛而不知道相愛,會使人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種種社會問題由此產生。兼相愛,交相利的原則意味著超越只知道自愛自利的狹隘,做到愛人利人。孟子把仁義高懸在利之上,目的是要人從追逐私利的偏狹中超脫出來,以具備更高的道義層面上的關懷和和追求。孟子的仁主要意味著對他人的同情和體貼。有超越自愛自利和關愛他人方面,墨子、孟子二家的主張顯然是相通的。立足現代,心存“兼愛”今人評墨子:墨子是中國的良心和靈魂——張知寒墨子是一個勞動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珴蓶|兼愛非攻,是全人類的精神制高點?!嗲镉陮O中山在《三民主義》中把墨子推崇為“平等、博愛”的中國宗師。他說“古時最講愛字的,莫過于墨子。墨子所講的兼愛,與耶穌所講的博愛是一樣的?!盻___________巴黎圣母院之殤巴黎圣母院之殤,世界為之聳動。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