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fā)展的經濟基礎_第1頁
城市發(fā)展的經濟基礎_第2頁
城市發(fā)展的經濟基礎_第3頁
城市發(fā)展的經濟基礎_第4頁
城市發(fā)展的經濟基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城市發(fā)展的經濟基礎

掌握城市經濟基礎理論。了解劃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動的方法。掌握城市經濟基礎理論對城市發(fā)展機制的解釋。城市經濟基礎理論。乘數(shù)效應。第一節(jié)城市經濟活動分類一、城市經濟的部門劃分農業(yè)和非農業(yè)是經濟活動的兩種基本類型。

根據(jù)社會生產活動歷史發(fā)展的順序對經濟結構的劃分:第一產業(yè):產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門稱為第一產業(yè);第二產業(yè):對初級產品進行再加工的部門稱為第二產業(yè);第三產業(yè):為生產和消費提供各種服務的部門稱為第三產業(yè)。目前中國的第一產業(yè)指農業(yè)(包括林業(yè)、牧業(yè)、漁業(yè)等)。第二產業(yè)指工業(yè)(包括采掘業(yè)、制造業(yè)、自來水、電力、蒸汽、熱水、煤氣)和建筑業(yè)。除一、二產業(yè)以外的各業(yè)都屬第三產業(yè),其中又可分為4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流通部門,第二層次是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第三層次是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第四層次是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

在大的產業(yè)部門下面,國民經濟又分成若干行業(yè)。各國的行業(yè)分類也不完全相同。中國經濟(包括城市經濟)的行業(yè)分類目前分為13個門類:

(1)農、林、牧、漁、水利服務業(yè);(2)工業(yè);(3)地質普查和勘探業(yè);(4)建筑業(yè);(5)交通運輸、郵電通訊業(yè);(6)商業(yè)、公共飲食業(yè)、物資供銷和倉儲業(yè);(7)房地產管理、公用事業(yè)、居民服務和咨詢服務業(yè);(8)衛(wèi)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yè);(9)教育、文化藝術和廣播電視事業(yè);(10)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事業(yè);(11)金融、保險業(yè);(12)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13)其他行業(yè)。

每個物質生產部門可以用產值或凈產值來衡量它們的經濟活動量,非物質生產部門可以用純收入來計量它們的經濟活動量。貨幣形式的城市各部門經濟活動量的資料常常不容易收集??紤]到所有的經濟活動無不通過勞動力來進行,城市勞動力的數(shù)量大小是城市經濟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勞動力在各經濟部門的數(shù)量是更加常用的衡量城市各部門經濟活動量和城市經濟結構的指標。城市按各經濟部門本身的特點而進行的部門分類是十分重要的。然而這種分類只說明城市所生產的產品和勞務的數(shù)量,不能說明這些產品和勞務消費在什么地方。另一種城市經濟活動的分類包含了城市產品和勞務的生產和消費的區(qū)位因素。這是研究城市經濟活動更重要、更有效的一種概念。二、城市經濟活動的基本與非基本部分

一個城市的全部經濟活動,按它服務的對象來分,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為本城市的需要服務的,另一部分是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務的。為外地服務的部分,是從城市以外為城市創(chuàng)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發(fā)展的經濟基礎,這一部分活動稱為城市的基本活動部分,它是導致城市發(fā)展的主要動力?;静糠值姆諏ο蠖荚诔鞘幸酝?,但細分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離心的基本活動,例如城市生產的工業(yè)產品或城市發(fā)行的書刊報紙運到城市以外銷售;另一種是向心的基本活動,例如,外地人到這個城市來旅游、購物或接受醫(yī)療、教育。滿足城市內部需求的經濟活動,隨著基本部分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它被稱為非基本活動部分。細分也有兩種,一種是為了滿足本市基本部分的生產所派生的需要;另一種是為了滿足本市居民正常生活所派生的需要。雖然基本部分是城市發(fā)展的主導力量,但不言而喻,基本和非基本兩部分是相互依存的(下圖)。城市的非基本部分應該和基本部分保持必要的比例,當比例不協(xié)調時,就會使城市這架復雜的機器運轉不正常。城市經濟活動基本和非基本部分的構成城市經濟活動的基本部分與非基本部分的比例關系叫做基本/非基本比率(簡稱B/N比)。以基本活動部分占明顯優(yōu)勢的經濟部門叫做基本部門,以非基本活動部分占明顯優(yōu)勢的經濟部門叫非基本部門。然而不應該把城市經濟活動中的基本、非基本部分和基本、非基本部門等同起來。

一個城市,如果它的經濟生活中基本活動部分的內容和規(guī)模日漸發(fā)展,這個城市就勢不可擋的要發(fā)展。如果城市的基本活動部分由于某種原因而衰落(如采礦城市因礦產資源的耗竭,港口城市因港灣淤塞或腹地喪失,加工工業(yè)城市的輸出產品失去競爭力等),同時卻沒有新的基本活動發(fā)展起來,那么這個城市就無可挽回地要趨向衰落。當城市的條件發(fā)生變化,促進新的基本部分萌發(fā)時,衰落的城市還會復興。這是一切城市成長發(fā)展的機制。城市經濟基礎理論

第二節(jié)劃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動的方法一、普查法通過發(fā)調查表和現(xiàn)場訪問獲得每一個企業(yè)和單位基本和非基本活動的信息,最后都折合成職工數(shù),進而得到整個城市的B/N比。這一方法雖然可以得到比較準確的結果,但整個調查過程非常繁瑣、冗長和乏味。當城市規(guī)模較大時,工作量浩瀚異常。如果想同時對比研究幾個城市,簡直就無法靠個人的力量得到第一手資料。二、殘差法這是霍伊特為了簡化直接調查的程序而提出的一種間接方法。他先把已經知道的以外地消費和服務占絕對優(yōu)勢的部門,作為基本部分先分出來,不再過細的區(qū)分內部可能包含的非基本部分。然后從基本活動不占絕對優(yōu)勢的部門職工中,減去一個假設的必須滿足當?shù)厝丝谛枰牟糠?,霍伊特具體假設這部分職工中基本和非基本的比例為1:1。例如一城市有100000勞動力,其中20000名明顯屬于以基本活動占絕對優(yōu)勢的部門,那末余下的80000名按假設對半分為基本部分和非基本部分。這樣,這個城市的B/N比為60000:40000=1:0.7。這一方法的缺點是比較粗略,1:1的假設比率是主觀確定的,有時也和相關部門討論估計該比率。三、區(qū)位商法(也稱宏觀法)這個方法的實質是認為全國行業(yè)的部門結構是滿足全國人口需要的結構,因此各個城市必須有類似的勞動力行業(yè)結構才能滿足當?shù)氐男枰?。低于這一比重的部門,城市需從外地輸入產品或取得服務。當城市某部門比重大于全國比重時,認為此部門除滿足本市需要外還存在基本活動部分。大于全國比重的差額即該部門基本活動部分的比重,把各個部門和全國平均比重的正差額累加,就是城市總的基本部分。

馬蒂拉(J.M.Mattila)和湯普森(W.RThompson)首先提出這種方法,其數(shù)學表達式為:=……式中ei——城市中i部門職工人數(shù);

et——城市中總職工數(shù);

Ei——全國i部門職工人數(shù);

Et——全國總職工數(shù);

Li——區(qū)位商。Li大于1的部門是具有基本活動部分的部門。式中Bi為剩余職工指數(shù)。當Bi小于0時,i部門只為本地服務;當Bi大于0時,Bi就為i部門從事基本活動的職工數(shù)。式中B——城市中從事基本活動的總職工數(shù)。

區(qū)位商法大大簡化了區(qū)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部分的復雜過程。適宜于對若干個數(shù)量不多的城市進行經濟結構的對比研究。這一方法也可推廣到省區(qū)級地域單元的城鎮(zhèn)研究,用省區(qū)的平均結構作為標準來揭示省區(qū)內各城鎮(zhèn)的經濟基礎的差異。但是,區(qū)位商法的假設只有在國家沒有外貿出口和全國各城市都有相同的生產率和消費結構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對于重要的出口部門,用全國比重去衡量城市滿足本地需要的部分,顯然標準就偏高了。城市之間在同一部門生產率的實際差別和消費習慣的不同也會影響計算的準確性。一些更尖銳的批評者認為,全國平均比重是一個非常容易變動的數(shù),但大多數(shù)城市的經濟結構,并不會隨著全國平均數(shù)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而且全國的平均百分比數(shù),從理論觀點來看,是一個很難解釋的統(tǒng)計學上的抽象。四、正常城市法阿歷克山德森在1956年研究美國城市經濟結構時企圖為各部門尋找一個“正常城市”作為衡量所有城市應有的非基本部分的標準。低于這一標準的部門,只為本地服務,在這標準以上的部分,是城市的基本活動部分。

阿歷克山德森收集了美國864個10000人以上城市的職工資料,按36個部門計算了每個城市的職工構成百分比。分別把每個部門的864個城市按職工比重從小到大排列起來,并據(jù)此畫成各部門職工百分比的累積分布圖。他經過大量的對比,最后確定選取各部門序列中第五個百分位(第43位)城市的職工比重作為該部門滿足本地需要的正常比重,并稱之為K值。超出K值的部分為基本活動部分。

36個部門的K值加起來一共是37.7%。意味著美國城市當時為本市服務的“正常的”職工比重應該在37.7%左右,即B/N比約為1:0.6。阿歷克山德森在大量的城市中尋找一個所謂“正常城市”的思想頗有新意。然而,盡管他在研究中曾嘗試使K值分別取用第一個百分位(即第七個城市)和第五個百分位城市的職工比重,經過大量對比,最后選用了第五個百分位,但這仍然帶有較大的主觀性,很大程度上是經驗性的決定。接近于37.7%的標準結構城市,都是1-5萬的小城市。

莫里賽特1958年在阿歷克山德森研究的基礎上,從864個城市中刪去了123個經濟結構比較特殊的城市,剩下741個城市再分成美國東北部、西部和南部兩個區(qū),每個地區(qū)中所包括的城市分成7個規(guī)模組,分別找出了36個部門每個規(guī)模組城市的K值,從中得出了兩個重要結果:K值在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的地區(qū)是有差別的。各部門的K值以及K值的和,無論在美國東北部或者南部和西部地區(qū),都隨著城市規(guī)模級的上升而提高,進一步證明了隨著城市人口規(guī)模的增加,城市的非基本部分一般也相應增加。五、最小需要量法1960年厄爾曼(E.L.Ullman)和達西(M.F.Dacey)提出了另一種劃分基本/非基本部分的方法,叫最小需要量法。它和區(qū)位商法、正常城市法的不同在于:①他們認為城市經濟的存在對各部門的需要有一個最小勞動力的比例,這個比例近似于城市本身的服務需求,一個城市超過這個最小需要比例的部分近似于城市的基本部分;②把城市分成規(guī)模組,分別找出每一規(guī)模組城市中各部門的最小職工比重,以這個比重值作為這一規(guī)模組所有城市對該部門的最小需要量。一城市某部門實際職工比重與最小需要量之間的差,即城市的基本活動部分,把城市各部門的基本部分加起來,得到整個城市的基本部分。批評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假如被選擇出來作為衡量某一規(guī)模組最小需要量的那個城市,經濟結構恰巧很特殊,不能代表一般狀況,那就會影響一大片城市計算的準確性。若按該理論,具有最小需要量比例的城市能滿足自身需要,其余城市都有輸出,那么就會得出一個矛盾的結論: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有輸出,卻沒有一個城市需要輸入??朔毕荩耗聽柊殉鞘邪匆?guī)模分成連續(xù)的14個等級,從每一個規(guī)模等級的樣本中,找出每個部門的最小職工比重和中位城市規(guī)模,然后將兩者進行回歸分析,利用回歸方程可以求到任何規(guī)模城市某部門相應的最小需要量。吉布森和沃登該用各規(guī)模組中第二位最低的城市職工比重作為每個規(guī)模組城市的最小需要量。這兩種方法的結果接近于普查結果。第三節(jié)城市經濟基礎理論與城市發(fā)展機制一、影響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

首先是隨著城市人口規(guī)模的擴大,非基本部分的比例有相對增加的趨勢。

在規(guī)模相似的城市,B/N比也會有差異。專業(yè)化程度高的城市B/N比大,而地方性的中心一般B/N小。老城市在長期的發(fā)展歷史中,已經完善和健全了城市生產和生活的體系,B/N比可能較小,而新城市則可能還來不及完善內部的服務系統(tǒng),B/N比可能較大。城市經濟的基本/非基本部分的結構隨著時間的發(fā)展也有變化。二、城市經濟基礎理論對城市發(fā)展機制的解釋

城市發(fā)展的內部動力主要來自輸出活動即基本活動的發(fā)展由于城市基本活動的建立和發(fā)展,從輸出產品和勞務中獲得的收入增加,收入的一部分導致基本部分的職工對本地消費和服務需求的擴大,也就導致了本地區(qū)非基本部分就業(yè)崗位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基本活動收入的另一部分則用于本身的擴大再生產,繼續(xù)為城市從外部獲取更多的收入。基本和非基本活動每一次的增加都要引起當?shù)厝丝诘倪M一步增加,這樣反過來又增加本地區(qū)的需求和本地區(qū)的人口。城市發(fā)展的過程也就是基本和非基本兩部分活動在一個地方循環(huán)往復、不斷集聚的過程。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資、收入和職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產生的聯(lián)鎖反應的結果是數(shù)倍于原來投資、收入和職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動所引起的這樣一種放大的機制被稱作“乘數(shù)效應”,也俗稱為“繁衍率”。從城市就業(yè)職工的結構來看,城市總就業(yè)(E)等于基本部分就業(yè)(BE)和非基本部分就業(yè)(NBE)之和,即:E=BE+NBE則E=m·BE式中的m就是乘數(shù),它表示基本活動職工增加一個單位,引起城市總職工的增加量是基本職工增加的m倍。顯然,乘數(shù)的大小和城市就業(yè)職工的基本/非基本比率是有關系的。城市人口(P)與城市就業(yè)職工(E)和基本職工(BE)之間也有一種乘數(shù)關系,乘數(shù)大小也和B/N比有關:P=α·E

(α>1,也稱帶眷系數(shù))

如果知道城市非基本職工(NBE)與它所服務的總人口(P)之間的系數(shù)β,則:NBE=βP

(β<1)

可以得到以下3個經濟基礎方程式,說明城市或區(qū)域的人口和職工的發(fā)展(與衰落)是由基本部分的變動來控制的:E=(1-αβ)ˉ1BEP=α(1-αβ)ˉ1BENBE=αβ(1-αβ)ˉ1BEE=BE+NBEP=α·E

NBE=βP

{根據(jù)這樣的原理,假如基本活動的職工數(shù)一旦確定,就可以計算出相應的非基本部分職工和城市人口。非基本部分職工被細分成為消費者服務的職工和為基本生產服務的職工。假設α、β1、β2都是不變的,只要把基本職工數(shù)量輸入后,就可確定最終造成的服務職工和城市人口的增長量。利用這個結果人們可以進行預測由于基本人口的增加,所需增加的新住宅單元數(shù)、中小學的班次、電話部數(shù)、公共交通和上下水道設施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個城市中的基本活動和非基本活動在部門之間是可以轉化的。許多城市發(fā)展的事實說明,老的以基本活動為主的部門到一定時候會衰落,原來以非基本活動為主的部門中也會成長出新的基本活動。由于分工的日益精細,技術的不斷進步,從一種輸出產業(yè)的基礎上,會演變或分化出新的輸出產業(yè),這是一種轉化。輸出產業(yè)數(shù)量上和種類上的增加,擴大了對輸入產品的需求,這種需求的擴大會吸引城市本身去發(fā)展更多種類和更大規(guī)模的服務產業(yè),力圖取代這些輸入商品。這是另一種轉化。第2種轉化產生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