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初中生物知識點總結_第1頁
七年級上冊初中生物知識點總結_第2頁
七年級上冊初中生物知識點總結_第3頁
七年級上冊初中生物知識點總結_第4頁
七年級上冊初中生物知識點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上冊初中生物知識點總結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第一章、認識生命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植物通過進行光合作用,動物直接或間接的以植物為食獲取營養(yǎng)物質);(2)生物能進行呼吸(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植物落葉,動物和人出汗、呼吸和排尿);(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應激性);(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3、按照形態(tài)結構特點,將生物分為植物、動物、細菌、真菌和病毒;按照生活環(huán)境可以分為陸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個家,這就是生物圈。它以海平面為標準來劃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這個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2、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yǎng)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3、影響生物生活的環(huán)境因素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非生物因素,如光、溫度、水、空氣等,另一類是生物因素。(1)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水、溫度、濕度等。(2)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此外還有斗爭關系、互助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等。4、在自然環(huán)境中,各種因素影響著生物,生物在生存發(fā)展中不斷適應環(huán)境,同時也影響和改變著環(huán)境。5、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對性。6、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huán)境所形成的統(tǒng)一的整體叫做生態(tài)系統(tǒng)。7、所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一般都有四種基本的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和土壤等)和生物成分(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1)綠色植物是生產者(不僅為生產者自身的生長、生殖、以及各種生命活動提供了營養(yǎng)物質和能量,也是人和動物的食物和能量來源);(2)消費者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獲得食物和能量,包括絕大多數(shù)動物、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和植物(菟絲子);(3)許多微生物(營腐生生活的細菌、真菌)和腐生動物(蚯蚓、禿鷲、屎殼郎)是分解者,利用動植物的遺體,將其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獲得所需的物質和能量。8、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9、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10、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11、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但這種調節(jié)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tài)系統(tǒng)就會遭到破壞。12、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和能量的流動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方向會逐漸減少,而有毒物質的流動則相反。13、生物圈中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有: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等??茖W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調查、收集和分析資料、實驗等。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儀器和工具;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和實事求是,并及時記錄下來。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設計實驗方案常用的方法是設計對照實驗。

第二單元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第一章、觀察細胞的結構

1、顯微鏡的結構P372、使用顯微鏡的步驟:取鏡安放—對光—放置玻片標本—觀察—清潔收放使用口訣:一取二放三安裝,四轉低倍五對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鏡筒細觀察,九退整理后歸箱。3、在目鏡視野中觀察到的物像是倒像(上下顛倒、左右顛倒)。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5、常用的玻片標本有切片、涂片和裝片三種,按照保存時間又制成永久的和臨時的兩種。6、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制作過程:擦、滴、取、展、蓋、染、吸。7、動物細胞臨時裝片制作過程:擦、滴、刮、涂、蓋、染、吸。8、細胞的結構:

第二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1、細胞中的物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分子比較小的無機物,如水、無機鹽、氧等;另一類是分子比較大的有機物,如糖類、脂質、蛋白質和核酸等2、細胞核中有許多染成深色的物質是染色體;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DNA是遺傳物質的載體;DNA上有基因。3、細胞分裂:(1)分裂規(guī)律:一個細胞經過n次分裂以后,產生的細胞個數(shù)為2n個。(2)分裂的特點:細胞核分裂時,染色體的變化最明顯。染色體的數(shù)量在細胞分裂時已經加倍,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分成形態(tài)和數(shù)目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4、細胞分化:在發(fā)育過程中,細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在形態(tài)、結構上也逐漸發(fā)生了變化,這個過程就叫做細胞分化。5、組織: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群,由形態(tài)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lián)合在一起形成的細胞群就叫做組織。6、人體的組織: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1)上皮組織:由上皮細胞構成。分布在體表、呼吸道和消化道內壁,血管壁等;具有保護和分泌等功能;(2)肌肉組織:由肌細胞構成。分布在骨骼、心臟、胃、腸、血管等處;具有收縮、舒張功能;(3)神經組織:由神經細胞(或簡稱神經元)構成;分布在腦、脊髓以及神經中;能產生和傳導興奮。(4)結締組織:種類很多,分布廣泛,如骨、血液、脂肪等;具有支持、連接、保護和營養(yǎng)等功能;7、植物體的主要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yǎng)組織、輸導組織。(1)分生組織:細胞小,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濃,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如:根尖的分生區(qū)(2)保護組織:能減少植物失去水分,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如:根、莖、葉表面的表皮(3)營養(yǎng)組織:細胞細胞壁薄,液泡較大,有儲藏營養(yǎng)物質的功能。如:番茄果肉、花生種子(4)輸導組織: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導管,運輸有機物的篩管都屬于輸導組織。8、器官: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如:心臟、眼、耳、肺、腎、肝、胃等是動物體的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這六種是植物體的器官。9、系統(tǒng):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系統(tǒng)。10、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11、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動物體12、單細胞生物:只有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草履蟲、衣藻、變形蟲等。(P68了解草履蟲的結構)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1、綠色植物可以分為四大類群: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2、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的分化,沒有輸導組織,如衣藻、水綿、海帶、紫菜等。3、苔蘚植物:有莖和葉,沒有根,沒有輸導組織,如:墻蘚、葫蘆蘚。4、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有輸導組織,如:卷柏、貫眾、滿江紅等。5、藻類、苔蘚、蕨類植物都是依靠孢子(一種生殖細胞)繁殖后代的。6、種子的大小和形狀千差萬別,但基本結構都是相同的,都有種皮和胚,胚實際上那個就是幼小的生命體。7、種子植物以種子繁殖后代,可以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8、種子裸露的植物是裸子植物,如:油松、側柏、蘇鐵、銀杏等。9、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被稱為被子植物,如:豌豆、荔枝、木瓜等。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1、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經歷生長、發(fā)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過程。2、種子的萌發(fā)既需要環(huán)境條件,又需要自身條件。缺少任何一種條件,種子都不能萌發(fā)。環(huán)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且種子度過休眠期。

3、發(fā)芽率=發(fā)芽的種子數(shù)/供檢測的種子數(shù)*100%4、種子萌發(fā)的過程:當一粒種子萌發(fā)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yǎng)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后,胚根發(fā)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成為根和莖的連接部位,胚芽發(fā)育成莖和葉。5、根尖分四個部分,是:根冠,有保護作用;分生區(qū),有很強的分裂能力;伸長區(qū),細胞迅速伸長;成熟區(qū),有根毛,是根吸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根的生長(根能長長)靠分生區(qū)細胞分裂和伸長區(qū)細胞伸長。植物根尖結構示意圖6、根的生長一方要考分生區(qū)細胞的分裂增加細胞的數(shù)量;另一方面要考伸長區(qū)細胞體積的增大。7、枝條是由芽發(fā)育而成的,按照著生位置,可分為頂芽和側芽。在芽的頂端有分生組織,可以分裂分化形成新的枝條。8、木本植物莖長粗是因為形成層細胞不斷分裂、分化和生長的結果。年輪的形成則是因為形成層細胞四季生長速度不均勻所致。

9、植物的生長需要不斷補充營養(yǎng)物質——水、無機鹽和有機物。10、植物需要量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鉀的無機鹽。11、植物花的結構12、傳粉: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1)傳粉的類型:自花傳粉、異花傳粉(它分為蟲媒花和風媒花)、人工傳粉。(2)受精: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ǚ勐涞街^上以后,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fā),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ǚ酃苤芯与S著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與胚珠里的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13、果實與種子的形成(P106)(1)植物完成受精作用之后,花瓣、雄蕊和雌蕊的柱頭、花柱等結構隨之凋謝,而雌蕊的子房卻繼續(xù)發(fā)育。(2)子房:發(fā)育成果實;子房壁:發(fā)育成果皮;胚珠:發(fā)育成種子;珠被:發(fā)育成種皮;受精卵:發(fā)育成胚。

第三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1、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2、水對植物體有著重要的作用。(1)植物體內水分充足,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態(tài);(2)葉片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水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3)無機鹽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體吸收,并運輸?shù)街参矬w的各個器官。3、導管:可以由下向上運輸水和無機鹽,位于木質部內,由長形、管狀的細胞組成。篩管:可以由上向下運輸有機物,位于韌皮部內。木本植物的莖中,在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有形成層,使得莖不斷長粗。4、蒸騰作用:植物體體內的水分以氣體的形式散失到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1)蒸騰作用發(fā)生的部位:主要是通過葉片上的氣孔來完成的。(2)氣孔是由一對半月形的保衛(wèi)細胞圍成的空腔,是植物水分散失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3)蒸騰作用的意義:促進水、無機鹽的吸收和運輸;降低葉面溫度,防止灼傷;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等。5、葉片的結構

第四章、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1、通過實驗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可以得出兩個結論:(1)葉片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是淀粉(碘液遇淀粉變藍);(2)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2、實驗中采用了設計對照實驗的方法。

實驗前進行暗處理的目的是將葉片中原有的有機物運走耗盡。3、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4、光合作用的意義:(1)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滿足了自身生長、發(fā)育、繁殖的需要;(2)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3)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維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碳—氧平衡)5、光合作用的實質:一是物質轉變,即二氧化碳和水等簡單的無機物轉變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二是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