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短文二篇》導學案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1頁
第11課《短文二篇》導學案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2頁
第11課《短文二篇》導學案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3頁
第11課《短文二篇》導學案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4頁
第11課《短文二篇》導學案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短文二篇素養(yǎng)目標1.誦讀課文,欣賞兩篇短文不同的語言風格。2.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點,領略不同的寫景手法。3.疏通文意,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4.感受作者熱愛自然山水的情感、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學法指引動靜結合和以虛寫實手法的作用1.動靜結合:(1)增強畫面的動感,營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意境。比如說把靜景寫活,賦予靜態(tài)景物以流動感;或動靜有機結合,襯托所寫事物的靈動活潑,意境優(yōu)美等。(2)凸顯語言表達的藝術性,以獨特的形式、視角,表現(xiàn)獨特的情緒、情感。比如說在文章中加入動靜結合的景物描寫,彰顯語言表達的藝術性,有助于凸顯人物形象的情感變化、心理變化。(3)突出文中人物或者作者的某種心境、心態(tài)和情感。比如說以動襯靜,通過表現(xiàn)景物的靜謐,可以表現(xiàn)作者內心的安逸或寂寞,感傷或閑適;或彰顯對所寫之物的喜愛之情。2.以虛寫實:以虛構或想象的手法寫出現(xiàn)實中的人或事。能夠給讀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間,使文章更具含蓄之美,起到讓人眼前一亮,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課前預習1.作者簡介(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南朝齊梁時思想家。時人稱之為“山中宰相”。作品有《陶隱居集》《本草經(jīng)集注》等。(2)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文賦《赤壁賦》《后赤壁賦》,詩詞《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后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2.背景簡介(1)《答謝中書書》: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社會矛盾尖銳,不少文人遁跡山林,從自然美景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畫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洞鹬x中書書》正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書信的一部分。(2)《記承天寺夜游》: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有職無權,過了幾年閑居生活。本文就是作者在被貶黃州的困苦境遇中寫的。3.完成自學結構圖基礎夯實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并翻譯黑體的句子。答謝中書書山川之美,古來共談。①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季節(jié))俱備。曉霧將歇(消散),猿鳥亂鳴;夕日欲頹(墜落),沉鱗(指水中潛游的魚)競躍。②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③①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談論的。②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猿、鳥此起彼伏地鳴叫著;夕陽快要落山了,水中潛游的魚兒爭相躍出水面。③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記承天寺夜游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考慮,想到)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水中藻、荇交橫,蓋(大概是)竹柏影也。④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只是)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語氣詞,相當于“罷了”)。⑤④庭院中的月光如積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錯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吧。⑤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柏樹?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2.一詞多義3.詞類活用五色交輝(名詞用作動詞,輝映)4.用課文中的原句填空。(1)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2)月色入戶,欣然起行。(3)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所繪之景秀麗奇絕,其中描繪山高水清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見底。(4)蘇軾在《記承天寺夜游》中把月光描繪得精妙且充滿詩情畫意的句子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課文精讀1.下列對《答謝中書書》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A.“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由動景轉入對靜景的描寫,寫出朝與夕的生物活動,甚為靈動。B.“實是欲界之仙都”直接抒情,將此地山水比作人間天堂,極言作者對山水的贊美與感慨。C.本文通過對自然景物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作者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之感。D.本文以感慨發(fā)端,為總起,接下來具體描繪景物,層次清晰;最后,以贊美和感慨收束。【解析】“由動景轉入對靜景的描寫”表述錯誤,應為“由靜景轉入對動景的描寫”。2.下列對《記承天寺夜游》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A.《記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蘇軾是宋代文學家,文章寫于他被貶黃州期間。B.作者對月夜的景色做了美妙的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也體現(xiàn)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和對知音甚多的無限感慨。C.“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個句子把月光比作積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月光的澄澈。D.文章自然成文,涉筆成趣,不事雕飾,天然中見真章。所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間用整齊句式,節(jié)奏舒緩,不求統(tǒng)一?!窘馕觥俊爸羯醵唷北硎鲥e誤,從文章最后一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只有張懷民一個知音。3.《答謝中書書》一文結尾說:“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結尾一句,含有三層言外之意:其一,康樂是“能與其奇者”,表現(xiàn)出作者對謝靈運的欽慕;其二,自謝靈運之后,再也沒有人能“與其奇”,惋惜于世人對秀美山水的無動于衷;其三,“我”是繼謝靈運之后又一“與其奇者”,為自己的審美情趣而自許,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4.找出《記承天寺夜游》中描寫月色的句子,并從以虛寫實的角度簡要賞析?!巴ハ氯绶e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薄胺e水”“藻、荇”是虛寫,月光、“竹柏影”是實寫,以虛寫實,虛實相生,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月光的皎潔,給人以空靈明凈之感。5.細讀《記承天寺夜游》,體會作者的心境。結合寫作背景和你對蘇軾生平、思想的認識,談談對“閑人”的理解。①既指兩人的政治處境,即作為貶謫之人,無職無權,清閑無比,內心悲涼無可訴說;又指夜游賞月時的心境,即空靈自在,悠游自如,富有閑情雅趣。②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又頗有自許的意味。拓展閱讀【甲】《記承天寺夜游》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1)念無與為樂者(考慮,想到)(2)相與步于中庭(共同,一起)(3)蓋竹柏影也(大概是)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庭院中的月光如積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錯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吧。【乙】崇禎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鎮(zhèn)江往兗①。日晡②,至北固,艤③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濤吞吐露氣吸之噀④天為白。余大驚喜。移舟過金山寺,已二鼓矣。經(jīng)龍王堂,入大殿,皆漆靜。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殘雪。余呼小傒⑤攜戲具,盛張燈火大殿中,唱韓蘄王⑥金山及長江大戰(zhàn)諸劇。鑼鼓喧闐,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⑦眼翳,翕然張口⑧,呵欠與笑嚏俱至。徐定睛,視為何許人,以何事何時至,皆不敢問。劇完,將曙,解纜過江。山僧至山腳,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選自張岱《陶庵夢憶?金山夜戲》)【注釋】①兗(yǎn):兗州,在今山東西南部。②晡(bū):古代的時刻名稱,指申時,即午后三點到五點。③艤(yǐ):停船。④噀(xùn):噴,吐。⑤小傒(xī):原意為傒奴,指年輕的男性奴仆。⑥韓蘄王:韓世忠,南宋名將。⑦(shā):按,揉。⑧翕(xī)然張口:形容目瞪口呆的樣子。3.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1)呵欠與笑嚏俱至(都)(2)以何事何時至(因為)4.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月光倒囊入水/江濤吞吐/露氣吸之/噀天為白5.請結合選文,概述張岱是一個怎樣的人。因月光之美而一時興起,開船游于江上,來到大殿前,接著在寂靜的金山寺,鑼鼓震天地唱了一夜的戲。這種只為盡興而不顧世間禮法、別人看法的行為是令人匪夷所思的,從中可以看出張岱是一個狂放不羈、灑脫任性、率真自然、隨性而為的人。素養(yǎng)提升“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卑四昙?3)班準備開展以“月”為主題的綜合性實踐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面的任務。1.同學們搜集到了下面這則關于月亮的故事,請你閱讀故事后寫出下聯(lián)。明末文學家李漁和慧遠方丈交往甚密。一日,兩人乘著月色登山游玩,朦朧月色中慧遠觸景吟出上聯(lián):天近山頭,行到山頭天又遠。李漁見水中浮著一輪明月,想象著撬開水面、月亮似乎會深陷水中的情形,吟詠道:月浮水面,撬開水面月還深。2.小玥同學準備將搜集到的詩句放到《詩詞之月》班刊中,不合適的一項是(D)A.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B.昨夜圓非今夜圓,卻疑圓處減嬋娟。C.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D.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