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科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災害的成因)從人地作用看自然災害教學課件_第1頁
魯科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災害的成因)從人地作用看自然災害教學課件_第2頁
魯科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災害的成因)從人地作用看自然災害教學課件_第3頁
魯科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災害的成因)從人地作用看自然災害教學課件_第4頁
魯科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災害的成因)從人地作用看自然災害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jié)自然災害的成因

課程標準解讀核心素養(yǎng)聚焦知識體系構建[課標下載]運用資料,說明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和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了解避災、防災的措施。[學習目標]1.認識自然災害及其常見類型。2.了解自然災害損失大小的影響因素。3.了解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危害。1.查閱資料,找出近些年我國發(fā)生的重大自然災害,描述其造成的主要危害,并分析形成原因。(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2.走訪當?shù)貧庀?、地震等部門,了解家鄉(xiāng)常見自然災害的形成原因。(區(qū)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強基礎

自主診斷析疑難

合作探究提能力

分層集訓刷習題鞏固提升[基礎素養(yǎng)]一、自然災害及其常見類型1.概念:是指因

或者快速變化,造成

、

、社會失穩(wěn)、資源環(huán)境破壞的現(xiàn)象或事件。2.災損的影響因子:自然災害損失的大小不僅與自然異變的

、

有關,而且與自然異變發(fā)生地的

、

及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密切相關。3.按損失程度排序:依次是

、

、干旱、風暴潮、火山爆發(fā)、

、風雹和

。自然異常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強度速度人口密度產業(yè)布局地震洪澇滑坡泥石流

[判斷]

1.有時人類活動也會觸發(fā)或者誘發(fā)自然災害。(

)2.一般來說,受災區(qū)人口密度越大、社會發(fā)展水平越低,傷亡人數(shù)越多。(

)3.一般來說,受災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越高,經濟損失則越小。(

)4.我國西北內陸地區(qū)常年干旱少雨,因此旱災最嚴重。(

)答案:1.√

2.√

3.×

4.×地面震動構造破裂震源震中震源深度等震破壞程度震級震中距房屋結構環(huán)太平洋大洋中脊兩大四大素養(yǎng)盤點

1.列舉兩條地震災害的主要危害。(綜合思維)提示:建筑物倒塌、道路損壞、資源環(huán)境破壞等,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2.我國地震多發(f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提示:我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之間,內部斷層眾多。

[判斷]

1.地震是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傳遞能量。(

)2.世界上發(fā)生的地震大部分屬于構造地震。(

)3.震級越大,震源越淺,離震中越近,人口越密集,地震災害一定很嚴重。(

)4.大洋中脊地震帶位于板塊的擠壓邊界上。(

)5.華北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地震帶是我國四大地震帶之一。(

)答案:1.×

2.√

3.×

4.×

5.√2.洪澇概念洪河湖水位

灘地或堤壩高度而發(fā)生的

現(xiàn)象或

導致的

稱為洪水。若洪水沖毀道路、房屋、農田等,就會形成澇若洪水或者雨水

,

城市或者鄉(xiāng)村,就會形成危害直接危害對城市和工農業(yè)等各部門造成直接破壞和經濟損失間接損失沖擊社會,造成嚴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超過溢流堤壩潰決水流下瀉洪災集聚澇災淹沒發(fā)生機制自然因素

、冰雪

、河道堰塞、海嘯、

等都可能導致洪水,澇災的形成還與

有關人為因素毀林開荒、

、過度抽取地下水、全球變暖、城市化等也會誘發(fā)或者加劇洪澇災害暴雨快速融化圍湖造田風暴潮地勢高低[特別提醒]洪水與洪災不是一回事。洪水形成后,如果對人類造成損失,才會成為洪災。素養(yǎng)盤點

3.我國洪澇災害嚴重的原因是什么?(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提示:自然原因:我國降水集中程度高,季風氣候不穩(wěn)定,降水的年際變化大。人為原因:破壞植被、圍湖造田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造成河道、湖泊淤積。3.滑坡、泥石流滑坡泥石流概念斜坡上的土層或巖層,在

作用下沿一定的軟弱面整體

的現(xiàn)象大量松散固體物質和水的

,在

作用下向下

的特殊洪流特點都具有

特點災害

、道路、房屋,堵塞河道,

,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發(fā)生機制不穩(wěn)定的

;巖土

;觸發(fā)因素。大量松散的堆積物;較大的

;

巨大水流。發(fā)生過程分為蠕動變形→急劇滑動→漸趨穩(wěn)定三個階段重力向下滑動混合物重力快速運動突發(fā)性摧毀橋梁埋沒農田山坡形態(tài)軟弱面溝谷坡度突發(fā)性[判斷]

1.較陡的坡面是滑坡發(fā)生的必要條件。(

)2.充足的水是滑坡發(fā)生的主要動力條件。(

)3.我國西北地區(qū)松散物質多,是泥石流多發(fā)區(qū)。(

)4.河流侵蝕、降水等對巖土軟弱面有潤滑作用。(

)5.破壞植被、亂開亂挖都可能觸發(fā)或者加劇滑坡、泥石流災害。(

)6.東南沿海地區(qū)是我國臺風、暴雨、干旱災害的多發(fā)區(qū)。(

)答案:1.×

2.×

3.×

4.×

5.√

6.√

[自主診斷]1.下列現(xiàn)象屬于地質災害的是(

)A.凍融 B.臺風C.干旱 D.暴雨答案:A2.下列屬于氣象災害的是(

)A.海嘯 B.風暴潮C.干旱 D.泥石流解析:干旱屬于氣象災害,海嘯、風暴潮屬于水文災害,泥石流屬于地質災害。答案:C3.地震震級大小取決于(

)A.震源深淺 B.釋放能量多少C.破壞程度大小 D.震中距遠近答案:B4.圖中正確反映地震烈度、震級與震中距關系的是(

)答案:D讀華北海河某支流流域圖,完成5~6題。5.下列不屬于該河中下游地區(qū)多洪澇災害的原因是(

)A.降水集中 B.地勢低平C.水庫較多 D.支流眾多6.若圖示區(qū)域雨季正常時間出現(xiàn),則下列有關該區(qū)域洪澇災害危害的敘述,錯誤的是(

)A.淹沒村莊,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B.淹沒耕地,造成冬小麥減產或失收C.沖毀公路、鐵路,導致交通中斷D.沖毀供水、供電設施,導致停水停電解析:第5題,該河中下游地區(qū)多洪澇災害的原因是地勢低平,排水不暢;降水集中于夏季;支流眾多,上游來水量大。水庫較多不容易發(fā)生洪澇災害,故C項符合題目要求。第6題,圖示區(qū)域的雨季正常出現(xiàn)時間為7、8月份,此時該區(qū)域種植的冬小麥早已收割,故不會造成冬小麥減產或失收。答案:5.C

6.B7.泥石流和滑坡發(fā)生的不同條件是(

)A.地勢起伏大 B.具有豐富的松散物質C.植被覆蓋較差 D.短時間內有大量水流解析:泥石流的形成必須有巨大水流的參與,而滑坡不需要。答案:D8.下面為“醉林示意圖”,導致醉林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是(

)A.崩塌 B.滑坡C.水土流失 D.地震解析:由圖中坡體整體滑動的特征,可以確定為滑坡現(xiàn)象,故選B。答案:B探究點一地震[主題聚焦]

2016年2月6日凌晨3時57分,臺灣高雄發(fā)生里氏6.7級地震。震中位于高雄市美濃區(qū)(北緯22.93度,東經120.54度),震源深度16.7km。通過合作探究,得出有關問題的結論。探究1:試分析這次地震的類型。提示:按震源深度屬淺源地震;按成因機制屬構造地震。探究2: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嗎?為什么?提示:是。由于一次地震釋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探究3:現(xiàn)實中的等震線是不是同心圓?為什么?提示:不是。等震線是把地面上破壞程度相近的各點連接起來的曲線,同一次地震,震中距相同的各點其受地震波沖擊破壞程度并不相同。探究4:影響地震烈度的因素有哪些?提示: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面組成、房屋結構等。

[核心歸納]地震的發(fā)生機制分析大部分地震的發(fā)生與地質構造有關。各種地震中構造地震影響最大,世界上發(fā)生的地震大部分屬于構造地震。根據(jù)板塊構造學說,板塊邊界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分布帶。全球地震大多分布在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和大洋中脊地震帶,這三個地震帶都位于板塊交界處。另外,板塊內部大大小小的斷層活動帶也是地震的主要發(fā)生地帶。用圖表示地震的形成與分布如下:方法技巧圖示法理解影響烈度的因素與烈度之間的關系[對點刷題]1.地震造成的破壞程度用地震烈度表示。如果只考慮震級大小、震源深淺和震中距遠近對地震烈度的影響,下面3幅示意圖中甲、乙、丙、丁四地地震烈度由大到小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乙甲丙丁 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 D.乙甲丁丙解析:依據(jù)題干信息,震級越大,地震烈度越大;震源越淺,地震烈度越大;震中距越近,地震烈度越大。綜合以上,地震烈度由大到小排序:丁乙丙甲。答案:B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發(fā)生9.0級強烈地震,并引發(fā)海嘯,隨后福島核電站發(fā)生爆炸及核泄漏。讀圖,完成2~3題。2.上圖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圖。該地區(qū)震源深度的分布特點是(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C.由西向東深度增大 D.由東向西深度增大3.此次地震海嘯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原因有(

)①震級高②震源較深③建筑物抗災性差④災情突發(fā)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①②③④解析:第2題,根據(jù)圖中不同震源深度圖例的位置,可知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點是由東向西深度增大。第3題,影響地震破壞程度的因素有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建筑物的堅固程度、地質構造等,日本此次地震傷亡大的原因有震級高、災情突發(fā)等。答案:2.D

3.C4.下圖中a為地下巖層斷裂震動處,b為與a相對應的地面上的點,c、d、e、f為地面各點。讀圖,回答問題。(1)圖中a表示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bf表示________。(2)當ab距離增大時,地表各點所受影響和破壞將________。(3)b、c、d、e、f各點受地震的影響和破壞從大到小排列應是________。(4)圖中地面上的三條虛線表示等震線,關于等震線的正確敘述有(

)A.等震線是震級相同點的集合B.等震線是地面所受影響和破壞程度相似的各點連接起來的曲線C.同一等震線上各點的震中距相同D.同一等震線上各點的震級不同(5)地震易發(fā)區(qū)是______________。世界三大地震帶分別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解析:把地面破壞程度相似的各點連接起來的曲線稱為等震線。地面上任何一點到震中的直線距離稱為震中距。地面正對著震源的一點稱為震中,地球內部巖層破裂引起地面震動的地方稱為震源。受地震的影響和破壞一般是離震中越近越嚴重。板塊交界處地殼不穩(wěn)定,是地震易發(fā)區(qū)。世界上三大地震帶分別是: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柴R拉雅地震帶和大洋中脊地震帶。答案:(1)震源震中震中距(2)減小(3)bdecf

(4)B

(5)板塊與板塊交界處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大洋中脊地震帶探究點二洪澇

[主題聚焦]

新華社北京2017年8月23日電連日來,印度、尼泊爾、孟加拉國等南亞國家遭遇特大洪水,已造成800多人死亡,超過2400萬人受災。隨著季風降雨持續(xù),災情將繼續(xù)惡化。下圖為孟加拉國地理位置及氣候資料圖。通過合作探究,得出有關問題的結論。探究1:孟加拉國主要屬于______地形。這種地形對水災的形成起什么作用?提示:平原地形平坦,排水不暢,加劇了水災。探究2:孟加拉國屬于________氣候,降水集中于________季。當西南季風來得早、退得晚,且勢力強大時,對孟加拉國有何影響?提示:熱帶季風夏降水量大,持續(xù)時間長,加劇了水災。探究3:流經孟加拉國的最大河流是________,孟加拉國位于這條河流的下游地區(qū),對水災形成有什么影響?提示:恒河恒河下游地區(qū),河流水系密集,河流匯集,易發(fā)生水災。探究4:有人說,孟加拉國的水災和颶風有一定關系。你能說出其中的原因嗎?提示:颶風會帶來狂風、特大暴雨、風暴潮,帶來大量的降水,加劇水災的發(fā)生。探究5:孟加拉國水災嚴重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哪些?提示:地形、氣候、河流、颶風等。探究6:為什么季風區(qū)、江河下游平原經常發(fā)生洪澇災害?提示: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季風區(qū)降水年內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降水年際變化大,容易引起洪澇災害。河流中下游地區(qū),通常匯聚多條支流,水量較大,而且在地勢低平處流速緩慢,因此多曲流、易淤塞,容易發(fā)生洪澇災害。

[核心歸納]

洪水和雨澇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類型形成原因危害多發(fā)地區(qū)洪水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劇上漲,水流沖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壩所造成的危害除危害農作物外,還破壞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設施、交通設施、電力設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員傷亡就全球范圍來說,洪澇災害主要發(fā)生在多臺風暴雨的地區(qū)。這些地區(qū)主要包括:孟加拉灣北部及沿海地區(qū);中國東南沿海;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加勒比海地區(qū)和美國東部近海岸地區(qū)。此外,在一些國家的內陸大江大河流域,也容易出現(xiàn)洪澇災害雨澇大雨、暴雨或持續(xù)性降雨等使低洼地區(qū)淹沒、漬水的現(xiàn)象影響農作物生長,造成農作物減產或絕收兩者聯(lián)系雨澇主要由大雨、暴雨引起,所以與洪水災害有著密切的關系;洪水和雨澇災害往往同時或連續(xù)發(fā)生在同一地區(qū),大多難以準確界定和區(qū)別方法技巧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思路分析(1)自然原因: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即水系特征(水系形狀、流域面積等)、氣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地勢低洼)。(2)人為原因:主要從植被破壞、圍湖造田方面考慮。以長江流域為例:[對點刷題]5.下列形成洪災的因素之間,其關聯(lián)不正確的是(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B.氣溫回升—冰雪融化—洪水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D.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蓋好—流域匯水速度快—洪水解析:土壤含水率越高,地面坡度越大,植被覆蓋率越低,流域匯水速度越快。答案:D6.下列關于圖中自然災害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主要發(fā)生在以地下水補給為主的地區(qū)B.集中在中高緯度地區(qū)C.發(fā)生在地形陡峻地區(qū)D.河流兩岸、中下游地區(qū)較多解析:洪澇集中分布在以雨水補給為主的中低緯度地區(qū),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溫帶海洋性氣候區(qū)。從地形因素看,江河的兩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區(qū),洪澇災害嚴重。答案:D7.閱讀材料,回答有關問題。材料一央廣網(wǎng)北京2017年7月2日消息:據(jù)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lián)播》報道,我國南方多地暴雨天氣今天仍在持續(xù),湖南、江西、安徽、廣西等地降雨量打破歷史同期極值,我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位超警戒;湘江干流、長江九江段、安慶段等均超出警戒水位,長江2017年第一號洪水正在長江中游形成,防汛形勢嚴峻。材料二我國部分地區(qū)雨澇分布圖。(1)洪澇災害主要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2)我國多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結合上圖提供的信息,分析我國雨澇區(qū)的時空分布規(guī)律。(4)簡述雨澇期對農作物的不利影響。答案:(1)暴雨、冰雪快速融化、河道堰塞、海嘯、風暴潮等都可能導致洪水,澇災的形成還與地勢高低有關。(2)自然原因:季風氣候的不穩(wěn)定性是造成我國多洪澇災害的根本原因。夏季風活動異常,雨帶停留時間偏長,形成持續(xù)暴雨,引發(fā)洪澇災害;臺風活動產生的暴雨也是東南沿海形成洪澇災害的原因。人為原因:毀林開荒,圍湖造田等。(3)時間分布:我國雨澇災害主要發(fā)生在夏季(或夏秋季);空間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季風區(qū),集中在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4)雨澇期光照、熱量減少,農作物生長緩慢;土壤過濕或積水澇漬使旱田作物生長受阻甚至死亡。

探究點三滑坡、泥石流[主題聚焦]

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fā)生里氏7.0級地震,震區(qū)有多處山體發(fā)生滑坡、泥石流等險情。通過合作探究,得出有關問題的結論。探究1:什么樣的地區(qū)易發(fā)生滑坡?提示:滑坡一般發(fā)生在巖體比較破碎、地勢起伏較大、植被覆蓋較差的地區(qū)。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設頻繁的地區(qū),都是滑坡多發(fā)區(qū)。探究2:探討說明泥石流發(fā)生的條件。提示:大量松散的堆積物;較大的溝谷坡度;由暴雨、快速融水或者堤壩潰決等導致的突發(fā)性巨大水流。探究3:簡要分析雅安市蘆山縣發(fā)生滑坡、泥石流的直接原因。提示:地震使山體產生松動,在降水的作用下造成蘆山縣發(fā)生滑坡、泥石流。探究4:可能產生此類地質災害的其他因素有哪些。提示:其他如地形、地質條件、植被發(fā)育程度、人類活動強度都是產生滑坡、泥石流的誘因。

[核心歸納]1.滑坡和泥石流的異同滑坡泥石流不同點發(fā)生部位山地斜坡上山地溝谷中運動物質的體積大小較大較小是否必須有水的參與可以無水的參與必須有水的參與相同點①主要發(fā)生在山區(qū);②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質向下運動;③人類活動可誘發(fā)其發(fā)生;④破壞力極強;⑤由外力作用導致;⑥突發(fā)性2.滑坡的形成機制3.泥石流的形成機制方法技巧分析某區(qū)域地質災害多發(fā)的一般思路(以我國西南地區(qū)為例)

[對點刷題]讀下圖,回答8~9題。8.圖中所示的地質災害是(

)A.地震B(yǎng).山崩C.滑坡 D.泥石流9.影響該災害強度的因素是(

)A.①處的物質組成 B.②處的光滑程度C.①處的體積和質量 D.②處水流的大小解析:第8題,圖中有明顯的滑坡體和滑坡階梯地形,由此可判斷圖示地質災害為滑坡。第9題,促使巖體滑動的力量主要是重力,因此滑坡體的位置越高,體積越大,移動速度越快,活動強度就越高。答案:8.C

9.C10.讀“我國滑坡、泥石流災害分布圖”,回答問題。(1)我國滑坡和泥石流多發(fā)區(qū)位于________(填代號),分析原因。(2)②處泥石流多發(fā)生在________季,原因是什么?(3)③處滑坡和泥石流較少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①位于我國第一、二級階梯交界處,地勢陡峻;位于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植被破壞較為嚴重。(2)夏夏季氣溫高,大量積雪和高山冰川融化形成洪水,產生泥石流。(3)③處位于我國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缺少降水,地表以沙漠為主,因此滑坡和泥石流較少發(fā)生。2011年1月1日,3天內云南盈江縣共發(fā)生小地震92次。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地震受災3.72萬戶,受災人口14.8萬人,緊急避險群眾8.59萬人,其中需要緊急轉移安置群眾5.4萬人;房屋受損7836戶、23682間,其中房屋倒塌37間;嚴重受損1700戶、5378間;輕度受損6136戶、18267間。據(jù)此完成1~2題。1.造成此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此地多火山而引起地震B(yǎng).平原地區(qū),地殼較薄C.印度洋板塊向北擠壓而形成構造地震D.地殼運動引起的斷裂活動2.地震造成當?shù)剞r村大量人員受傷,與之無關的原因是(

)A.某些建筑抗震能力差B.正值當?shù)睾恿骱樗?,引發(fā)洪水災害C.當?shù)厝丝诿芏容^大D.當?shù)鼐用穹勒鹬R缺乏解析:第1題,云南盈江縣正好位于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即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印度洋板塊向北擠壓,形成地震。第2題,地震造成農村人員的傷員較多,與當?shù)亟ㄖ锏目拐鹉芰^低及當?shù)厝藗兊目拐稹⒎勒鹨庾R較差及密集的人口有關,地震與洪水沒有直接關系,1月份也不是河流洪水期。答案:1.C

2.B讀“我國洪水發(fā)生頻率分布圖”,完成3~4題。3.水災多發(fā)區(qū)主要分布在(

)A.平原地區(qū) B.河流中下游地區(qū)C.濕潤地區(qū) D.外流區(qū)4.關于水災多發(fā)區(qū)及其成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A.西北地區(qū)——植被破壞嚴重B.東北地區(qū)——大量開墾濕地C.黃土高原——連年氣候異常D.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城市規(guī)模擴大解析:第3題,由圖中可看出,我國水災多發(fā)于外流區(qū)。第4題,東北地區(qū)的水災主要是人類大規(guī)模開發(fā)沼澤濕地造成的。答案:3.D

4.B2016年6月19日凌晨3時至20日8時,湖北黃岡地區(qū)發(fā)生百年不遇特大暴雨,并引發(fā)山體滑坡,導致多處道路損毀。據(jù)此完成5~6題。5.關于該滑坡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滑坡是由山洪水流激發(fā)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B.該滑坡的發(fā)生具有突發(fā)性,不可能有任何先兆C.該滑坡的形成原因是巖體或土體結構松軟、比較破碎、地勢起伏較大D.該滑坡的形成完全是人為因素造成的6.不考慮巖體影響,在下圖中的①②③④四處修建公路,不容易出現(xiàn)滑坡現(xiàn)象的是(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第5題,A項表述的是泥石流概念;B項中說滑坡的發(fā)生沒有先兆不正確,因為典型滑坡的形成要經過蠕動變形、急劇滑動、漸趨穩(wěn)定三個階段;D項中提到滑坡的形成,自然因素往往起決定性的作用。第6題,滑坡的形成有三個基本控制性因素:圖中①③不存在軟弱面(巖層之間交界面)。②④有軟弱面且軟弱面與山坡體傾向一致,故容易發(fā)生滑坡。答案:C

6.B7.讀“世界泥石流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A地區(qū)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多暴雨區(qū),卻是泥石流多發(fā)地,試分析其原因。(2)描述歐洲泥石流的空間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題,A地位于緯度位置較高的東西伯利亞地區(qū),地勢起伏較大,且夏季氣溫高時易有大量冰雪融水匯集。第(2)題,由圖可知,歐洲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山區(qū)和烏拉爾山區(qū),原因要從其形成條件來分析。答案:(1)A地區(qū)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氣候寒冷,凍融風化作用強,易產生較多的松散物質;冬季多冰雪,夏季冰雪融化易產生較大的水流。(2)主要分布在南歐地區(qū)(或阿爾卑斯山區(qū))及烏拉爾山區(qū)。原因:山地坡度陡;山區(qū)風化作用強,產生的碎屑物質多。第四單元從人地作用看自然災害第一節(jié)自然災害的成因第1課時自然災害及其常見類型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

自主預習自我檢測一、自然災害1.概念自然災害是指因自然異?;蛘呖焖僮兓?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社會失穩(wěn)、資源環(huán)境破壞的現(xiàn)象或事件。有時人類活動也會觸發(fā)或者誘發(fā)自然災害。2.危害程度自然災害損失的大小不僅與自然異變的強度、速度有關,而且與自然異變發(fā)生地的人口密度、產業(yè)布局以及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密切相關。鏈接生活強度相當?shù)耐环N自然災害造成的危害程度是否相同?提示:強度相當?shù)耐环N自然災害由于發(fā)生在不同的地點和不同的時間,其危害程度可能大不相同。一方面,不同地區(qū)、不同時間的自然地理背景不同;另一方面,各地區(qū)的人口密度、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防災減災能力也不同。自主預習自我檢測3.規(guī)律一般來說,受災區(qū)人口密度越大、社會發(fā)展水平越低,傷亡人數(shù)越多;受災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越高,經濟損失則越大。鏈接生活我國西部地區(qū)自然災害為什么具有更大的風險?提示:(1)西部地區(qū)氣候以干旱、半干旱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盆地為主,植被稀少,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2)西部草原面積廣闊,以畜牧業(yè)為主,經營粗放,靠天養(yǎng)畜,載畜量小。科技水平、經濟水平差,抵御災害的能力差。自主預習自我檢測二、自然災害的常見類型我國根據(jù)災害特點、災害管理及減災系統(tǒng)的不同,將自然災害分為七大類:1.氣象災害:暴雨、干旱、寒潮、龍卷風、雹災、暴風雪、霜凍等。2.海洋災害:風暴潮、海嘯、赤潮、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等。3.洪水災害:洪水、雨澇等。4.地質災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鹽堿化等。5.地震災害:地震及由地震引起的各種次生災害,如河流與水庫決堤。6.農業(yè)災害:農作物病蟲害和鼠害、農業(yè)氣象災害等。7.林業(yè)災害:森林病蟲害和鼠害、森林大火等。自主預習自我檢測鏈接生活我國東部災害區(qū)的主要災害及成因是什么?提示:洪澇、干旱、病蟲害、霜凍、寒潮等。因為本區(qū)平原最集中,是許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區(qū),地勢低平,多洪澇;華北地區(qū),農業(yè)發(fā)達,多春旱等。自主預習自我檢測三、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地震1.地震成因:巖石在內力作用下發(fā)生變形,超過承受限度,發(fā)生破裂或錯動,能量急劇釋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傳播出去。2.地震構造(1)圖中C為震源,B為震中,BC為震源深度,AB為震中距。(2)D位于等震線上,是指地面破壞程度相似的各點連接起來的曲線。自主預習自我檢測3.震級和烈度

4.地震危害:地震會導致建筑物倒塌、道路損壞、資源環(huán)境破壞等,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自主預習自我檢測5.地震分布最主要的地震分布帶:板塊邊界。自主預習自我檢測易誤辨析地震的震級和烈度各反映地震什么指標?有何區(qū)別?提示:震級是地震所釋放能量大小的反映,震級越大,地震所釋放的能量越大,其破壞力越強。烈度是地震發(fā)生后,反映不同地區(qū)具體破壞程度的指標,受震級、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質構造和地面建筑等多個因素影響,烈度越大,則當?shù)厥艿卣鹌茐脑絿乐亍N覈挥谑澜鐑纱蟮卣饚еg,再加上內部斷層眾多,因此地震頻發(fā)。根據(jù)我國歷史上地震的發(fā)生情況,可以劃分出四大地震帶,即臺灣與福建沿海地震帶、華北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地震帶、青藏高原及其邊緣地震帶、新疆地區(qū)盆地邊緣地震帶。自主預習自我檢測自主預習自我檢測鏈接生活我國地震多發(f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我國位于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自主預習自我檢測1.判斷題(1)自然災害損失的大小僅與自然異變的強度、速度有關。

(

)(2)人類活動也會觸發(fā)或者誘發(fā)自然災害。

(

)(3)地球上每年發(fā)生約數(shù)百萬次地震,其中絕大多數(shù)地震是人們感覺到的。

(

)(4)自然災害損失的大小不僅與自然異變的強度、速度有關,而且與自然異變發(fā)生地的人口密度、產業(yè)布局以及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密切相關。

(

)答案:(1)×

(2)√

(3)×

(4)√自主預習自我檢測2.按成因機制,可以將地震劃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人工誘發(fā)地震。3.不同區(qū)域受自然災害的影響是不同的,同一種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也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下列關于災情大小的敘述,正確的是(

)A.災害強度越大,災情越嚴重B.經濟發(fā)展水平越高,災情越輕C.災害強度越小,災情越嚴重D.抗災能力越高,災情越嚴重解析:災害強度大,危害程度大,反之危害程度小;經濟發(fā)展水平高,危害程度大,反之危害程度小;防抗災能力弱,危害程度大,反之危害程度小。答案:A自主預習自我檢測4.某島嶼所在國家人口密度為16人/千米2,2018年人均GDP達37000美元。下圖為該島嶼位置示意圖。說明圖中島嶼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解析:火山、地震多發(fā)生在板塊交界處,結合圖示位置可分析原因。答案:該島嶼地處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自然災害損失的差異問題探究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河北唐山發(fā)生地震,震級里氏7.8級,震中烈度11度。同日18時43分,在距唐山40余千米的灤縣又發(fā)生里氏7.1級地震,震中烈度9度。這次地震發(fā)生在工業(yè)城市,人口稠密,損失十分嚴重。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在四川汶川縣發(fā)生里氏8.0級地震,震中位于北緯31.0度,東經103.4度。除黑龍江、吉林、新疆外,全國多個省市都有震感。同時根據(jù)教材表4-1-1和表4-1-2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題。分析兩次地震造成的災害損失差異的原因。當堂檢測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提示:唐山地震發(fā)生于1976年,當時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比較低,我國的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防災減災能力較低,所以那時的破壞程度和經濟損失相對來說比較小(當然這個破壞程度不包括人員傷亡),而現(xiàn)在我國的經濟高速發(fā)展,經濟水平相對較高,所以汶川地震帶來的破壞程度和經濟損失跟唐山地震比較相對較大。汶川地震對我國的經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甚至地震之后的次生災害,也極大地影響了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汶川位于川滇黔地震斷裂帶上,而且此次地震震源淺,震動時間長。同時因為四川地區(qū)多是山區(qū),引發(fā)的次生災害較多。當堂檢測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名師精講1.分析自然災害危害程度高低的方法人口和城市密集、經濟發(fā)達、社會財富密集度高的地區(qū),災害絕對損失嚴重,各項絕對指標高。相反,在人口和城鎮(zhèn)稀少、經濟不發(fā)達的地區(qū),即使發(fā)生了強度較大的自然災害,絕對損失也較低。災害的相對損失與絕對損失不一樣。在城市和經濟發(fā)達地區(qū),雖然災害的絕對損失嚴重,但由于這些地區(qū)人口多,經濟總量高,防災減災的基礎雄厚,災害對該地區(qū)的危害程度仍然較輕,所以相對損失較低。相反,在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由于人口較少,經濟總量小,抗災減災的能力弱,經濟發(fā)展基礎薄弱,災害對該地區(qū)的危害程度仍然較高,相對損失較大。當堂檢測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2.唐山災情嚴重的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1)自然因素主要有:①與震中距有關,唐山位于華北地震帶,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區(qū)。②與震發(fā)的時間有關,凌晨震發(fā),逃生的機會少。(2)人為因素主要有:①與人口密度有關,唐山是百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②與建筑物的抗震系數(shù)有關,房屋抗震系數(shù)小。③與人的防震意識弱有關。當堂檢測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典例剖析例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1556年1月23日24時左右,陜西關中地區(qū)發(fā)生里氏8.0級地震。據(jù)《明史·五行志》記載:“山西、陜西、河南同時地震,聲如雷。渭南、華州、朝邑、三原、蒲州等處尤甚?;虻亓讶?中有魚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數(shù)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華岳、終南山鳴,河清數(shù)日。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睋?jù)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導致重大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素養(yǎng)立意: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當堂檢測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解析:第一步,獲取信息:題干信息“重大人員傷亡”,文本信息“24時左右”“里氏8.0級地震”“山西、陜西、河南同時地震”“河、渭大泛”。解答該題主要結合材料中信息進行分析。如里氏8.0級地震說明震級高、烈度大;發(fā)生時間在24時左右,人員來不及反應。第二步,思維路徑:從材料看,該次地震震級高,余震多,地震影響的范圍廣,發(fā)生地震時“24時左右”,不利于人員逃生、自救與互救,又加上“河、渭大泛”,所以造成的損失較大。山西、陜西、河南同時地震說明波及范圍廣、人口多;“房屋陷入地中”說明房屋倒塌嚴重;“河、渭大泛”說明次生災害嚴重。第三步,寫出答案:地震震級高,烈度大;地震發(fā)生在午夜,人員來不及反應;地震波及范圍廣、人口多;房屋倒塌嚴重;次生災害(水災)嚴重。答案:地震震級高,烈度大;地震發(fā)生在午夜,人員來不及反應;地震波及范圍廣、人口多;房屋倒塌嚴重;次生災害(水災)嚴重。當堂檢測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中國的地震分布問題探究讀教材圖4-1-6中國發(fā)生過大地震的地點,結合材料探究:當堂檢測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1)中國的地震分布有何特點?(2)根據(jù)中國地理分析地震災情情況,并分析成因。提示:(1)我國地震西多東少,地震災情卻東重西輕。以東經105°為界,我國西部地區(qū)主要是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相互作用區(qū),不僅地質構造復雜,而且地殼運動特別活躍,是世界大陸地震最強烈、多發(fā)和密集的地區(qū)。而東部地區(qū)除了沿海以及華北外,大部分地區(qū)相對穩(wěn)定,故地震較少。(2)我國地震西多東少,但災情卻東重西輕。雖然我國西部地震頻次高,強度大,但人口稀疏,資產密度小,因此災情也就相應小得多;而東部地區(qū)有著占我國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國經濟發(fā)達、資產密集區(qū),這就決定了我國地震災情必然是東部嚴重。當堂檢測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名師精講1.中國的地震分布及四個多發(fā)區(qū)地質災害的成因(1)我國地震分布特點是東少西多,地質構造特點是以105°E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中國西部地區(qū)是世界上大陸地震最活躍、最強烈和最密集的地區(qū)。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對我國臺灣及其附近海域影響最大。(2)從板塊構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華北和臺灣四個多發(fā)區(qū)地質災害的成因。華北區(qū)、臺灣地區(qū)地震多發(fā)的成因是該區(qū)處在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接地帶,地殼活動強烈。西南地區(qū)地震、滑坡、泥石流多發(fā)的成因是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的擠壓碰撞。當堂檢測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2.中國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程度的地域分布特點是:從東部向西部損失由大到小。3.西部地區(qū)自然災害的直接危害較輕,但引發(fā)的資源、環(huán)境破壞效應卻最為顯著,因為西部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比較脆弱。4.自1949年以來我國地震死亡人口和經濟損失的發(fā)展變化,表現(xiàn)出死亡人口總體下降,而經濟損失迅速上升的趨勢。[思維延伸]分析我國近年來死亡人口下降與經濟損失上升的原因。提示:中國經濟飛速發(fā)展,單位面積上的資產密度加大了,災害的經濟損失呈上升趨勢;地震的預測、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識加強,使人員的傷亡減少。當堂檢測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典例剖析例2下圖為中國自然災害年均損失等值線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當堂檢測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1)圖中東部數(shù)值比西部高,是因為(

)A.東部自然災害種類比西部多B.東部人口比西部多C.東部單位面積上的經濟產值比西部高D.東部單位面積上的災害數(shù)量比西部多(2)關于圖中四地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甲地春季常有旱災 B.乙地夏季常有澇災C.丙地秋季常有臺風 D.丁地冬季常有寒潮素養(yǎng)立意: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能力。當堂檢測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解析:根據(jù)影響我國東西災害危害程度的因素分析第(1)題,自然災害對財產的危害程度除了受自然災害活動強度影響外,還與受災財產的類型、價值及時空分布有關;根據(jù)我國自然災害的地域差異等知識分析第(2)題。第(1)題,從圖中自然災害的年均損失等值線數(shù)值可以看出東部比西部高,這與不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密切相關。東部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比西部地區(qū)高,因此單位面積上的經濟產值比西部高。第(2)題,甲地為我國黃淮海平原地區(qū),春季常有旱災;乙地為我國江淮地區(qū),夏季常發(fā)生澇災;丙地為我國東南丘陵地區(qū),夏秋季節(jié)常有臺風;丁地處于青藏高原地區(qū),由于海拔較高,冬季很少受到寒潮的影響。答案:(1)C

(2)D當堂檢測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當堂檢測自然災害的種類及影響問題探究①2019年4月10日,俄羅斯東部堪察加半島上長期活躍的Shiveluch火山發(fā)生了一次強勁噴發(fā),它的火山口向大氣層中釋放出了一股蒸汽和灰燼,此處附近是無人區(qū)。②新華社消息:2018年1月31日,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貝拉鎮(zhèn),里氏6.2級地震襲擊了巴基斯坦部分地區(qū),造成至少一名兒童死亡、九人受傷。③據(jù)史料記載,晉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蕩然。④據(jù)印度新德里電視臺報道,2019年2月12日早上,印度新德里一家酒店發(fā)生火災,有9人在火災中死亡。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當堂檢測結合材料探究:(1)試辨析以上案例,哪些是自然災害,哪些不是自然災害?為什么?(2)荒無人煙的地區(qū)會發(fā)生自然災害嗎?(3)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與經濟和人口的關系是怎樣的?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當堂檢測提示:(1)①不是自然災害,因為沒有造成損失。②是自然災害,以地震為誘因,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災情。③是自然災害,以雨雹為誘因,造成作物受災的災情。④不是自然災害,是人為原因引起的火災。(2)不會。因為自然界發(fā)生的,對人類的生命和財產構成危害的事件才稱為自然災害,無人區(qū)自然界發(fā)生的異常變化不會給人類帶來危害,也就不是自然災害。(3)自然災害強度相同條件下,經濟越發(fā)達、人口越密集,危害程度越大;經濟、人口密度相當條件下,自然災害強度越大,危害程度越大;一般經濟越發(fā)達,防災減災能力越強,造成的人口傷亡數(shù)量少而經濟損失大。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當堂檢測名師精講我國根據(jù)災害特點、災害管理及減災系統(tǒng)的不同,將自然災害分為七大類: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當堂檢測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當堂檢測典例剖析例3下圖為中國部分災害分布圖,圖例中數(shù)字所代表的災害類型:①——凍土、冰川為主;②——崩塌、滑坡、泥石流為主;③——沙漠化為主;④——黃土濕陷、水土流失為主;⑤——巖溶、塌陷為主。讀圖,完成下列各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當堂檢測(1)關于圖中災害類型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A.災害①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東北北部地區(qū)B.災害②分布在青藏高原東部和華北平原C.災害③分布在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D.災害④分布在黃土高原和吐魯番盆地(2)關于圖中災害成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災害①的主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