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yè)暴露與防護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544855718a3ff3cdb215fb6eacf585/70544855718a3ff3cdb215fb6eacf5851.gif)
![職業(yè)暴露與防護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544855718a3ff3cdb215fb6eacf585/70544855718a3ff3cdb215fb6eacf5852.gif)
![職業(yè)暴露與防護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544855718a3ff3cdb215fb6eacf585/70544855718a3ff3cdb215fb6eacf5853.gif)
![職業(yè)暴露與防護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544855718a3ff3cdb215fb6eacf585/70544855718a3ff3cdb215fb6eacf5854.gif)
![職業(yè)暴露與防護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544855718a3ff3cdb215fb6eacf585/70544855718a3ff3cdb215fb6eacf585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感染性疾病的
職業(yè)暴露與職業(yè)防護感染性疾病的
職業(yè)暴露與職業(yè)防護一、感染性職業(yè)暴露概念二、職業(yè)防護的重要性三、職業(yè)暴露的常見原因四、預防職業(yè)暴露的措施五、職業(yè)暴露后的處理一、感染性職業(yè)暴露概念一、感染性職業(yè)暴露概念指工作人員在從事某些疾病的防治和其他工作中被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粘膜、破損的皮膚或被污染的針頭、銳器刺傷,以及吸入具有感染性的氣溶膠,而有可能被感染的情況。一、感染性職業(yè)暴露概念指工作人員在從事某些疾病的防治二、職業(yè)防護的重要性乙肝(HBV)
我國為乙肝的高發(fā)區(qū)之一,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9.75%。二、職業(yè)防護的重要性乙肝(HBV)AIDS(HIV)HIV/AIDS約84萬,全人群感染率為0.07%。在感染HIV的人群中,僅10-15%的人被發(fā)現(xiàn),而85-90%的感染者表現(xiàn)輕微甚至癥狀全無,但已具有傳染性,可以通過血體液傳播病毒。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駐中國辦事處衛(wèi)生官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中國艾滋病感染者中男性與女性的比例已經接近5:5,按照國際經驗,男女比例大致平衡時意味著艾滋病已經在普通人群中流行。"AIDS(HIV)
丙肝目前我國丙肝抗體陽性患者約占全國人口的3.2%,高達4000萬人之多。在臨床上約60%~80%的急性丙肝患者不能自行清除病毒而發(fā)展成慢性丙肝,部分患者再由慢性丙肝進展至肝硬化、肝衰竭、肝癌而危及生命。丙肝目前我國丙肝抗體陽性患者約占全國人口的3.2%,最早的時候,專家認為丙肝主要以輸血和使用血制品為主要傳播途徑。后來發(fā)現(xiàn)在感染丙肝的病人中,有50%的人并沒有輸血史,這才發(fā)現(xiàn)丙肝來源于多種途徑,比如和丙肝病人共用剃須刀,拔牙、美容等可能存在微小傷口或者皮膚、黏膜破壞的操作等。最早的時候,專家認為丙肝主要以輸血和使用血制品為主要傳播途徑結核病我國是全球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約有5.5億人感染結核菌,感染率達到44.5%。全國現(xiàn)有活動性肺結核病人約450萬人,患病人數居世界第二位。每年新發(fā)生肺結核患者約145萬人。結核病我國是全球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約有5.5億人感三、職業(yè)暴露的常見原因(一)缺乏職業(yè)暴露的自我保護意識1、缺乏職業(yè)暴露法律保護意識。對《職業(yè)病防治法》不了解,更遺撼的是我國醫(yī)務人員的職業(yè)暴露,特別是因化學性及感染性職業(yè)暴露而發(fā)病者從未納入職業(yè)病對待,暴露后根本沒有這方面的自我法律保護的意識。2、缺乏自我健康保護意識。如被患者的分泌物或血液意外濺入眼、鼻、口中等,根本沒有患者的體液具有傳染性的概念。三、職業(yè)暴露的常見原因(一)缺乏職業(yè)暴露的自我保護意識(二)皮膚粘膜的暴露血/體液通過破損皮膚血濺到口腔、鼻腔、眼睛等氣溶膠的吸入(二)皮膚粘膜的暴露血/體液通過破損皮膚(三)、針、刀刺傷與割傷:文獻報道,針刺傷是職業(yè)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約占80%。有報道證實,只需0.004ml(0.08d)帶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傷者感染HBV?,F(xiàn)已證實,有20種病原體可經針刺傷傳播。在美國,大約有440萬名醫(yī)務人員,其每年平均發(fā)生針刺傷和其他銳利器械損傷事件約80萬人次,其中約1.6萬人次感染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三)、針、刀刺傷與割傷:文獻報道,針刺傷是職業(yè)暴露感染著名護理學家毛秀英曾任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護理部主任,對1075名臨床護士發(fā)生針刺傷的情況進行回顧性問卷調查,被調查的護士中有80.6%發(fā)生過針刺傷,年人均3.5次,其中74.5%是被污染針頭所刺傷;護士在取靜脈血及輸液時帶手套率只有7.7%,在刺傷發(fā)生后向上級作了匯報的只有10.2%著名護理學家毛秀英曾任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護理部主任,對1075名臨(四)、手污染
國內研究者檢測了400名醫(yī)務人員,其在接觸患者污物后未洗手時的手帶菌率為100%。國內還有研究者對供應室回收人員的手上細菌進行了檢測。其結果為:戴手套操作后,不脫手套細菌檢測率達100%,表明手套上微生物存留嚴重;脫手套后未洗手者,手細菌檢測不合格率為26.7%;脫手套洗手后,手細菌檢測菌數則明顯減少,全部合格。因此,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證實,手是醫(yī)務人員工作中被感染的重要傳播媒介,洗手是阻斷傳播疾病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四)、手污染(五)空氣污染空氣是病原體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空氣中的病原體來源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傷口膿液、排泄物、皮膚碎屑等,干燥后形成菌塵,通過講話、咳嗽、噴嚏、清掃整理病房、人員走動、物品傳遞、空氣流動等污染空氣。一些醫(yī)療器械如呼吸機、霧化器、吸引器等在操作過程中也會把病原體播散到空氣中。污染的空氣可直接引起呼吸道感染、傳播呼吸道疾病、造成手術切口感染、導致輸液污染以及通過被污染醫(yī)療器械間接感染人體。醫(yī)務人員長期處于這種污染的空氣中,也有被感染的危險。(五)空氣污染空氣是病原體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空氣中的病原體(六)相關因素醫(yī)院感染管理監(jiān)督機構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未能有效地開展醫(yī)院感染監(jiān)測和防護工作;醫(yī)務人員對工作中的感染認識不足、防護意識薄弱、無菌觀念淡薄、不正規(guī)的診療護埋操作等均是感染性職業(yè)暴露因素。(六)相關因素醫(yī)院感染管理監(jiān)督機構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未能有暴露后發(fā)生感染的相關因素1、病人的病毒數量2、刺傷深度3、使用的器械和被污染血體液的量暴露后發(fā)生感染的相關因素1、病人的病毒數量4、接觸途徑5、時間長短6、醫(yī)務人員的健康狀況7、暴露后的處理措施
發(fā)生感染的相關因素4、接觸途徑發(fā)生感染的相關因素三、預防職業(yè)暴露的措施三、預防職業(yè)暴露的措施標準預防1995年美國CDC提出標準預防。將所有患者的血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的皮膚、粘膜都具有感染性。預計暴露時需要采取一系列預防措施。標準預防1995年美國CDC提出標準預防。將所有患者的血液、概念將所有患者的血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均視為有傳染性,需進行隔離,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傳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傳播。強調雙向防護。根據疾病的傳播途徑,采取接觸隔離、空氣隔離、飛沫隔離措施。概念將所有患者的血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均視為有傳染性,需標準預防內容(一)洗手
洗手是最簡單、最有效、最重要的預防感染傳播的方法。醫(yī)務人員在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時,不論其是否帶手套,都必須洗手;有下述情況必須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②接觸兩病人之間;③可能污染環(huán)境或傳染其他人。標準預防內容(一)洗手
(二)預防銳器傷
1)嚴禁雙手回套針帽。如確需回套,用單手回套。2)操作后立即處理用物,不要留給他人處理。使用后的針頭或銳器應立即置入利器盒內。(銳器盒未裝滿,且無針頭突出)3)手持銳器行動時,要避免將銳器面對他人。4)日常工作中盡量避免徒手傳遞銳器。5)銳器和針頭與普通垃圾嚴禁混放。不能將針頭隨意丟棄在垃圾袋內。6)有條件時使用安全的注射工具。7)發(fā)生銳器傷時立即報告,確保得到及時有效的預防措施。(二)預防銳器傷
1)嚴禁雙手回套針帽。如確需回套,用單手回職業(yè)暴露與防護課件職業(yè)暴露與防護課件職業(yè)暴露與防護課件職業(yè)暴露與防護課件職業(yè)暴露與防護課件(三)戴手套
①接觸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破損的皮膚、粘膜②接觸或處理任何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③若操作者皮膚有破損時盡量戴2層橡膠手套,手套如果被污染、刺破時,應立即更換。
戴一層手套可減少50%以上的接觸血量,戴2層手套則會減少70%的接觸血量。(三)戴手套
在對護士針刺傷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護士在采血及輸液時戴手套率只有7.7%,而其中醫(yī)院沒有提供和沒有要求戴手套的占了46.9%,這說明管理人員也缺乏全面性防護的管理理念;有些管理者至今還心存"操作中戴手套就是怕臟"的陳舊觀念,還有的認為,戴手套增加了醫(yī)院的醫(yī)療成本。在對護士針刺傷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護士在采血及輸液時戴手套率只有7(四)個人防護用品戴眼罩、口罩,穿防護服,防水鞋口罩(金屬軟條向上,緊貼面部)(四)個人防護用品戴眼罩、口罩,穿防護服,防水鞋口罩職業(yè)暴露與防護課件(五)正確處置醫(yī)療用物
重復使用的醫(yī)療儀器設備在用于下一病人前應進行清潔和適當消毒。
血壓計被服醫(yī)療廢物(六)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guī)程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工作時集中注意力,規(guī)范操作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工作時集中注意力,規(guī)范操作標準預防隔離措施空氣隔離:感染源的微粒直徑小于5um,在空氣中長時間懸浮,氣溶膠是重要感染源。(結核、麻疹、水痘)預防措施:標準預防單間隔離,同病種安置加強通風防護口罩轉運時患者戴口罩標準預防隔離措施空氣隔離:飛沫隔離:含有病原體的飛沫(D>5um)濺到結膜或口鼻粘膜。通常發(fā)生在患者咳嗽、打噴嚏、講話,或對患者進行支氣管鏡檢或吸痰時。(SARS、流感、支原體肺炎、鏈球菌肺炎、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百日咳)飛沫隔離:含有病原體的飛沫(D>5um)濺到結膜或口鼻粘膜。預防措施標準預防單間隔離或同病種隔離近距離接觸時(1米以內),必須佩戴口罩患者轉移或離開病房時戴口罩預防措施接觸隔離:結膜炎、痢疾、霍亂.甲型肝炎、單純皰疹病毒、鏈球菌類以及已產生耐藥性的腸道菌群預防措施標準預防單間隔離,同病種安置,盡量避免與易感患者安置在一起,患者之間至少1米以上距離。接觸患者之前執(zhí)行手衛(wèi)生戴手套,脫手套后立即洗手隔離衣:與患者或可能污染的物體大面積接觸時。醫(yī)療器械專用或一用一清潔消毒接觸隔離:五、職業(yè)暴露后的處理(一)局部處理1、粘膜污染:反復用生理鹽水清洗2、污染完整的皮膚:流動水反復沖洗3、針刺傷1)立即從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受傷部位,刺激出血,相對減少受污染的程度.(嚴禁局部擠壓)2)用流動自來水和肥皂水反復清洗傷口3)酒精、碘酒等消毒傷口4)局部包扎處理五、職業(yè)暴露后的處理(一)局部處理(二)乙肝暴露后處理1、局部處理2、立即注射乙肝高效價免疫球蛋白,2-4小時內,最長不超過24小時3、抽血4、填表5、隨訪
檢查患者乙肝五項HBVDNAHBVDNA>1000陽性傳染性強檢查工作人員乙肝五項(二)乙肝暴露后處理1、局部處理檢查患者乙肝五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殺蟲殺螨混劑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消霧塔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谷物生產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平板型太陽熱水器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企業(yè)合同信用管理工作個人總結(三篇)
- 2025年個人項目投資合同(2篇)
- 2025年五年級下冊班主任工作總結(二篇)
- 2025年五年級語文上教學工作總結(二篇)
- 2025年五金建材購銷合同參考樣本(五篇)
- 2025年二手房購買協(xié)議標準版本(三篇)
- 高一寒假學習計劃表格
- 信息資源管理(馬費成-第三版)復習重點
- 郵輪外部市場營銷類型
- GB/T 42460-2023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去標識化效果評估指南
- 05G359-3 懸掛運輸設備軌道(適用于一般混凝土梁)
- 工程與倫理課程
- CKDMBD慢性腎臟病礦物質及骨代謝異常
- 蘇教版科學(2017)六年級下冊1-2《各種各樣的能量》表格式教案
- 潮汕英歌舞課件
- 田字格模版內容
- 第一章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論與框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